主页 > 教资会刊物 > 新闻稿 > 2019 > 教资会表扬优秀教学并庆祝香港高等教育卓越教学联盟成立

教资会表扬优秀教学并庆祝香港高等教育卓越教学联盟成立

大学教育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今日(十月十日)举行二○一九年教资会杰出教学奖颁奖典礼,表扬教资会资助大学学者的优秀教学表现和成就,以及他们在大学内外为提升教与学质素所作出的贡献及展现的领导才干。此外,典礼亦庆祝由教资会倡议的香港高等教育卓越教学联盟(高卓联)成立。

获二○一九年教资会杰出教学奖殊荣的得奖者为:

一般教学人员组别
-----------------------------
Tushar Chaudhuri博士(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副系主任)

新晋教学人员组别
----------------------------
刘达铭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队伍组别
--------------

香港大学的香港大学核心课程「跨学科行动」团队,由林格睿教授(核心课程总监)领导,成员包括胡晓博士(教育学院副教授)、马兰清教授(人文学院(比较文学)教授)、彭文辉(建筑学院副教授(教学)及副院长(教学))及唐柱霖博士(生物医学学院副教授及副总监(教学);李嘉诚医学院助理院长)

得奖者的赞辞载于附件一。

典礼上亦公布了其他入围二○一九年决赛的教学人员,名单如下(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David L Bishop(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首席讲师)

陈锦河博士(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施义德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学系副教授)

「利用增强现实加强学术诚信」团队,由王周绮华博士(香港浸会大学全人教育教与学中心总监)领导,成员包括张小燕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体育及运动学系教授)、江绍祥教授(香港教育大学教学科技中心总监)、蓝澧铨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学能提升研究中心副教授)及Andrew Morrall(香港理工大学英语教学中心高级讲师)

教资会主席唐家成恭贺各得奖、入围决赛和被提名的教学人员获得卓越成就,并感谢教资会资助大学对教资会杰出教学奖的支持。唐家成说:「教资会表彰界别内的卓越教学,并一直鼓励和支持大学持续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他表示教资会杰出教学奖颁奖典礼,是庆祝教资会界别良好教学的年度活动。

由Jan Thomas教授出任主席的遴选委员会经过严谨的遴选程序,从十九组获所属大学精挑细选的提名名单当中,选出七组进入决赛,再从中选出三组二○一九年教资会杰出教学奖的得奖者。二○一九年教资会杰出教学奖的遴选准则及遴选委员会成员名单载于附件二。

在宣布本年度教资会杰出教学奖的得奖名单时,Jan Thomas教授说:「获提名的教学人员对学生及他们的学习展现出承担,让遴选委员会留下深刻印象;他们的教学方针、创新方法和领导才干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为进一步强调优质教学的重要性和提升教资会杰出教学奖的影响力,教资会倡议成立高卓联,作为教资会杰出教学奖同仁的网络,教资会并拨款资助其运作。高卓联执行委员会由潘伟贤教授担任主席,成员包括区廖淑贞博士、陈钧杰博士及石丹理教授,他们及庄明莲教授亦同为高卓联筹备委员会成员。潘伟贤教授在典礼上致辞时说:「高卓联不但会作为教资会杰出教学奖同仁的网络,亦会把高等教育界的教学人员联系起来,从而推广良好教学。」

出席颁奖典礼的嘉宾众多,当中有教资会委员、教资会资助大学的代表(包括校董会主席及校长)及获提名的教学人员等。

 

相片1


图示教资会主席唐家成(右三)和教资会秘书长邓特抗教授(左一)与遴选委员会主席Jan Thomas 教授(右五)、遴选委员会成员Don Westerheijden博士(右四)、杨清(右二)和石丹理教授(右一),以及得奖者林格睿教授(左六)、胡晓博士(左三)、马兰清教授(右六)、彭文辉(中)、唐柱霖博士(左二)、Tushar Chaudhuri博士(左五)和刘达铭教授(左四)合照。


相片2


二○一九年教资会杰出教学奖得奖者Tushar Chaudhuri博士今日(十月十日)在颁奖典礼上分享教学理念。


相片3


二○一九年教资会杰出教学奖得奖者刘达铭教授今日(十月十日)在颁奖典礼上分享教学理念。


相片4


二○一九年教资会杰出教学奖得奖者林格睿教授今日(十月十日)在颁奖典礼上分享其团队的教学理念。


相片5


图示高卓联执行委员会主席潘伟贤教授(中)与执行委员会成员石丹理教授(右二)、区廖淑贞博士(左二)、陈钧杰博士(左一)及执行委员会秘书范炎虹(右一)合照

2019年10月10日(星期四)

 

附件一

二○一九年教资会杰出教学奬得奖赞辞

香港浸会大学Tushar Chaudhuri博士

Tushar Chaudhuri博士致力透过创新教学计划、国际性项目,以及别具创意的先进科技,令学生的学习体验得以多样化和国际化。通过线上远程协作项目,Chaudhuri博士把语言教育和可持续城市发展等全球性议题结合。这些项目已接触并影响超过1 000名中学和大专学生,让他们与香港和欧洲超过15所大学和25所中学建立联系。这些学习经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认知。Chaudhuri博士会利用教学奖的奖金建立一个跨院校实践社羣,以期提供平台,在大湾区推展各项利用科技提升语文教育的措施。

香港中文大学刘达铭教授

刘达铭教授擅长机械人研究,而他在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体验为基础的学习理念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亦为人所知。刘教授在课堂内外均致力为学生缔造有意义的实践经验,以期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成果。他引入「体验课堂」,利用学习工具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抽象概念,令学习变得更有趣、更贴近现实,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刘教授会利用教学奖的奖金推行两项措施。第一项是通过开发专设的智能电话教学应用程式,将一个科目转化为「学生主导科目」;另一项是运用具备虚拟实境功能的遥操作机械人,改善体验学习元素。

香港大学的香港大学核心课程「跨学科行动」团队

香港大学核心课程「跨学科行动」团队由林格睿教授领导,成员包括胡晓博士、马兰清教授、彭文辉及唐柱霖博士。该课程旨在开拓学生的知识及社会视野,并培养学生一些必要的技能,协助他们应对人生种种复杂的问题。「跨学科行动」涵盖不同教学法的问题、风格、内容及方法,藉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意及责任感。该团队将利用教学奖的奖金成立跨学科学生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八所教资会资助大学,但亦扩展至亚太地区;学生团队将聚焦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其中三项:良好健康与福祉、性别平等,以及可持续城市和社区。


附件二

二○一九年教资会杰出教学奖的遴选准则

遴选委员会根据以下三项准则评审所有获提名的学者:

(a) 采用以学习者为本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影响,以及教学表现卓越 ,包括深入理解教学方法;理解学生如何学习,从而采用合适的教学和评核方法,以争取更佳的学生学习果效;能与学生互动交流及推动学生积极学习;因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啓发和支援学生,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能力(例如批判性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价值观);以及在课堂内外教学表现卓越等。

(b) 对所属范畴有深厚认识,并能体现于科目/学科/课程设计 ,包括在院校、跨院校或界别层面上,在课程和学生学习资源(例如课本、电子学习资源)的设计方面,显示教师具备有关学科的最新知识,和采用相辅相成并以研究为依据的教学方法;以及订定合适的学生学习果效与采用创新的教学和评核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所订定的学习果效等。

(c) 在教与学方面的往绩、当今成就和领导才干;以及日后可在其大学及/或其他院校就发展良好教学方法所作出的学术贡献和影响 ,包括在相关学科参与教学研究及采用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带领所属大学及/或其他院校推广优质教学等。假如获提名者为新晋教学人员,准则会着重其领导潜能及往绩;假如获提名者为队伍,准则亦包括该队伍在合作推动有效教学实践方面所带来的影响。

上述三项准则没有特定比重。遴选委员会按照这些准则,考虑每项提名。



遴选委员会成员名单

Jan Thomas教授(主席)

教资会及质素保证局委员
新西兰梅西大学校长

Don Westerheijden博士

质素保证局委员
荷兰特文特大学高级教育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杨清

教资会委员
圣士提反书院校长

石丹理教授

2018年教资会教学奖的得奖者
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及协理副校长(本科生课程)

Simon Bates教授

遴选委员会的国际专家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协理副校长(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