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资会刊物 > 新闻稿 > 2000 > 1999年研究评审工作 -- 香港各大学研究工作取得显著进步 (18.5.2000)

1999年研究评审工作 -- 香港各大学研究工作取得显著进步

根据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今天发表的报告,香港的所有高等教育院校在研究工作方面的表现自1996年后再次取得显著进步,很多研究成果获得国际认可。

1999年的研究评审工作结果已于2000年4月14日召开的教资会会议上获得确认。教资会主席林李翘如博士解释:「所有受教资会资助的院校,即本港七间大学及香港教育学院都必须向教资会呈交其研究成果,以作评审。是项研究评审工作按3年周期进行,评审结果会作为教资会评估院校经常性补助金的基准之一。首两个研 究评审周期已分别于1993年及1996年完成。」

在1999年研究评审工作中,8间受教资会资助院校的超过4,200名合资格教职员提交了研究成果项目供评审,共18,000多个项目获评核,较1996年增加约30%。

就1999年研究评审工作所订立的基本质素水平定义为:「成果的质素相等于切合香港有关学科可达致的卓越水平,并显示有迹象可达致国际卓越水平」,与1996年研究评审工作所采用的相似。

林博士表示: 「鉴于教资会相信近年来香港的研究质素有很大的进步,经审慎考虑后,决定在1999年研究评审工作中,更严格诠释上述定义」。她补充:「我很高兴知道教资会在这方面的想法明显地获得证实。」

尽管对上述定义作出较严格的诠释,部分曾参与往年研究评审工作的评审小组成员认为,院校的研究工作再次有显著的进步。教资会很高兴得悉海外成员对院校提交的研究成果的质素大致表示赞赏,并认为可与他们熟识的国际标准相比拟。

研究评审工作由12个研究评审小组负责,180名小组成员当中有138名为本地学者或商界人士,其余42名则为知名海外学者∕专业人士,分别来自澳洲、加拿大、中国内地、日本、台湾、英国及美国。

在1999年研究评审工作中,教资会对于『研究』再次采纳了一个很广泛的定义, 包括应用研究,今次更采用卡尔基基金 (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最先拟订并经进一步慎密修改的有 关研究和学术的定义,涵盖「发明、综合、应用及教学」4个领域的工作。采纳这较广泛的定义,目的是针对以往评审工作给人的感觉是对传统或基楚研究较为偏重。

林博士表示:「我们在传达有关讯息,即研究应在广泛的层面上受到鼓励及进行评估,已取得一些成果。我们相信已在正确的轨道上出发,但仍需更多的工作以加强这方面的讯息。」

林博士指出:「虽然如此,超过百分之七十受教资会资助院校的合资格教学人员所递交的研究成果,其质素被评审小组审定为有一定价值;而百分之五十五以上(包括非整数计算)被评定达到相等于切合香港有关学科可达致的卓越水平,并显示有迹象可达致国际卓越水平。虽然3间在研究投入大量精力的大学 ──中大、港大和科大──
继续取得颇佳成绩,各间院校均普遍显示有所改进。但必须指出,在不考虑它们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使命的情况下,直接比较各院校在研究方面的表现, 既不公平,亦不恰当。」

1998至2001年度教资会共拨款120.17亿港元资助各院校的研究工作,包括研究资助局(研资局)所管理的研究用途补助金及经常性补助金中的「研究资助」部分。1999年研究评审工作的结果将作为分配2001至2004年度院校经常性补助金中「研究资助」部份的基准之一。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秘书处
2000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