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资会刊物 > 新闻稿 > 1999 > 卓越学科领域首批拨款结果 (22.9.1999)

卓越学科领域首批拨款结果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于今天(1999年9月20日)宣布首批卓越学科领域拨款申请的审批结果。

1999年1月,在听取其卓越学科领域小组委员会提供的意见后,教资会考虑过41份由受教资会资助院校提交的正式建议,并且选出8份建议,列入初步入选名单,作进一步考虑。 教资会亦成立了8个评审小组,就上述八份建议逐一进行深入评审。评审小组的成员包括有关项目的本地及海外专家,和本港的知名人士。各评审小组已于8月下旬在有关院校进行实地访问,并且与项目小组人员面谈。

根据各评审小组在其后所作出的评审以及卓越学科领域小组委员会所提供的意见,教资会在8月下旬考虑了首批拨款的决定。在取得有关院校就某些建议的进一步资料后,教资会决定对下列建议提供拨款:

  • 资讯科技(由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大学联合提交的建议,获拨款5,100万元);

  • 经济与企业策略研究所(由香港大学提交的建议,获拨款3,620万元);

  • 植物与真菌生物技术。(由香港中文大学提交的建议,获拨款3,880万元)。

在今日举行的宣布卓越学科领域首批拨款结果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资会主席林李翘如博士表示:「教资会非常高兴看到3份建议全部都有极大的潜质,能够在国际上与其他学术组织在同一学科上享有同等地位。教资会深信,长远来说,这3份建议的成果将会对香港的社会、经济、及学术发展带来极大裨益。

教资会卓越学科领域小组委员会主席廖约克博士解释:「3份建议全部都充分发挥该院校在有关学科上的既有优势。参与这些建议的小组成员也具备合适的资格,能够发挥极高的潜能,达到群策群力的效果,建议同时亦具有清晰而灵活的管理和监管架构,而后者对于在将来有效率地管理各项目,并与瞬息万变及富竞争性的世界环境并进是必需的。」

在评审八个初步入选的建议时,教资会特别着重该卓越学科领域建议是否有机会达到国际认可的卓越标准、对香港日后社会或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是否在该院校现有的基础和成果上进一步发展。

教资会将会从中央拨款中,拨出1亿2,600万元,于未来5年资助该3项建议。在首两年,教资会将拨出其中4,700万元,以应付该几项计划在1998-2001这个3年期内在资金上的需要。

廖博士续称:「在这次作出初步拨款后,教资会期望在5年内,3份建议的项目将会稳健发展,以致有关的卓越学科领域能够自行资助其后的发展。」

教资会将会在两方面监察各份建议的进度。首先,有关院校须每年提交进度报告;其次,教资会及国际专家亦会于3个项目开展两年后就这些项目进行正式检讨,并且与项目小组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从而对有关项目的成果进行实地评估。此外,教资会亦会如其他受教资会资助的大型项目一般,经常密切注视它们的发展。

林博士续称:「这项计划的意义远远超过对个别建议的评选。在更远大的层面上,教资会非常高兴看到首轮卓越学科领域计划已成功地激励各受教资会资助院校把注意力和资源都集中在其本身的优势上,并积极开拓及发展院校间的合作。此举对香港发展成为区内的高等教育中心是至为重要的。」

林博士并且表示:「我们也非常高兴看到大部份建议,尤其是入选的建议,全都运用院校本身的现有优势作进一步发展,同时其所发展的学科领域也对香港的发展有着潜在的关键作用。」

廖博士续称:「教资会明白八份入选建议的项目小组及有关院校都付出了极大努力,力求进一步发展的支持其在有关学科的既有优势,或者发展出一套策略,以便把本身优势推展至更高层次。我们会把评审小组所作的非常有用的评语交给这些院校,好使他们日后能够把建议做得更好,精益求精。」

廖博士宣布,由于这是教资会首次推行卓越学科领域计划,因此委员会计划与各院校举办一个经验分享研讨会,好使各方能够就如何改进卓越学科领域计划进行意见交流。

林博士表示:「教资会希望能够在明年开展第二轮卓越学科领域计划。在落实有关细节之前,我们必定会考虑各方面的意见。」

背景

在听取教资会的意见后,政府在1997年同意支持受教资会资助院校,把院校本身的优势发展成为「卓越学科领域」,目的在于维持和提高香港在中国及太平洋沿岸地区的领导地位。政府与教资会都希望这些卓越学科领域将会在国际上与其他学术组织在同一学科上享有同等地位,并且值得本港投资在其先进设备及学术活动之上,从而晋身或继续维持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教资会秘书处
199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