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资会刊物 > 新闻稿 > 1999 > 1999-2000年度研究用途补助金 (5.7.1999)

1999-2000年度研究用途补助金

研究资助局(研资局)今日(1999年7月5日)宣布1999-2000年度角逐研究用途补助金的分配决定,并由高秉强教授(刚卸任研资局主席)及杨纲凯教授(新任研资局主席)宣布该补助金的分配结果。

研资局共拨出3亿2,500万元作为本年度角逐研究用途补助金,以资助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辖下院校教学人员的研究计划申请。研资局今年共接获1,496份角逐拨款申请,数目比往年的约多出百分之六,而申请款项总额合共14亿4千万元。根据研资局辖下四个学科小组的建议,研资局决定对578项研究计划作出资助,平均申请成功率为百分之三十九,较往年的百分之四十稍低。(各院校和学科类别中获拨款的申请数目及数额详列于附录甲)。杨教授及高教授对于研究计划的质素不断改善皆感到高兴。

除了获资助的研究计划外,还有321项研究建议获评审为颇具质素,应获得部分的资助。但由于拨款有限,研资局因此未能资助这些计划。

高教授表示除了1999-2000年度经角逐而拨出的指定用途补助金外,研资局亦拨款7,000万元,作为直接拨款,以资助教资会辖下院校的新员工进行20万元或以下规模较小的计划。而余下的2,800万元,将会主要用于研资局中央拨款计划,以资助购买一些主要的研究设备/设施供院校间作研究之用,并资助集体研究项目。

高教授解释,于1997至98年度,研资局推出了一项集体研究计划,以鼓励跨学科及跨院校形式的研究活动。该计划目的在于支持较大型及长远而具备发挥及合作的条件的研究项目。自推出该项集体研究计划后,院校的反应相当热烈。于1998/99年度,该计划共接获16项申请建议,申请款项总额达8,300万元。5项申请建议最后获得资助,拨款额为1,830万元(1998-99年度获中央拨款资助的集体研究项目之名单列于附录乙)。该计划于1999-2000年度将会继续。

高教授并指出研资局与海外及内地合作的联合研究计划正陆续增加。1998年11月,研资局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了一项试验形式的联合研究计划,合作款额为每年港币1,500万元。该计划目的在于促进香港与内地研究人员于信息科学、生物科学、新材料科学、海洋与环境科学、中医中药研究及管理科学这六方面的合作。该计划有别于其他现有的联合研究计划,因为前者不仅资助旅费及膳食费,还支持实质的研究费用。该试验计划将会为期3年。各院校对该试验计划的反应也十分热烈。研资局共接获229份初步建议。经研资局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初步遴选,共有39份建议书获接纳可提出正式申请,以便进一步评审。有关结果将于本年底公布。

研资局其他现有的3个联合研究计划,分别是与英国文化协会自1991年合办的英国/香港联合研究计划(该计划将于2000年结束),与德国学术交流协进会在1996年开始合办的德国/香港联合研究计划,及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及驻香港法国领事馆于1998年开始合办的法国/香港联合研究计划。

回顾过去一年,高秉强教授表示那是既忙碌,又富有成果的一年。研资局致力建设及发展教资会辖下院校的研究基础,而研资局的努力已换来美满成果。一些海外的学科小组成员更表示研资局接获的研究建议申请,当中质素最高的百分之十至十五是具有国际竞争水平的。作为新任的研资局主席,杨纲凯教授表示会秉承研资局过往的佳绩,并继续与院校保持联系,发展香港的研究文化。

研究资助局在1991年成立,是教资会辖下一个半独立的研究事宜谘询组织。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秘书处

1999年7月2日



(注 :文中提及的两份附件将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派发)
编辑请注意:
于1999年7月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研资局将介绍新任主席杨纲凯教授。以下是有关杨教授的一些简介。
- 由1999年7月1日起,杨纲凯教授接替高秉强教授,出任研资局主席。杨教授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目前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副校长兼物理系教授。他曾分别于1993-96年及1991-96年出任研资局的成员及学科小组的成员,亦由1993年开始成为教资会的成员。杨教授目前是辐射管理局及辐射防护谘询委员会的成员。
- 高秉强教授于1999年6月30日卸任,结束了服务研资局超过8年的日子。研资局自1991年成立以来,高教授一直服务该局。他最初出任该局成员及工程学与自然科学学科小组主席,其后于1994年1月开始接任为研资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