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UGC/IIDS15/H01/20
项目名称:培育、促进及强化跨文化及跨人生阶段的人生意义
首席研究员:陈自强博士(树仁)
摘要
生命意义在近年再次备受关注,同时被广泛视为促进/建立身分认同、人生方向以及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Disabato, Kashdan, Short, & Jarden, 2017)。众多研究阐述了生命意义有利于正向成长、采纳适应性应对、学术表现、职业适应、生活满意度、认知功能以及身心健康(Shin & Steger, 2014)。体验及经历生命意义对个人功能性成果及生命适应力有明显重要性。
虽然生命意义被视为人类生存的动力(Frankl, 1978),但同是被描绘为人们生命中长期匮乏的东西。生命意义的悖论既是基本需求亦稀罕,既普遍亦独特,却驱动人们于历史不同阶段及于,艺术、教育、文学、哲学、心理学、公共卫生及宗教等跨领域中所追求及探索。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追求驱动了学者们发展出强化探索生命意义的干预疗法。强化意义疗法的成效无疑受到文化及个人因素影响,但近年并没有太多相关研究提及。于文化方面,Steger et al.(2008)提出了一个辩证模型来理解于跨文化中寻求和经历生命意义。于个人层面而言,终身成长的多维性和多向性(Baltes, 1987)亦可能导致生命意义于不同人之间及个人内在的差异(Fivush, 2017; Steger et al., 2009)。因此,学者需要就文化及个人成长两个度向为意义疗法进行严谨的实证研究;而执业者需要设计以实证为本的意义疗法干预时需全面考虑个人成长的差异性及文化的复杂性来推广及加强人生意义。
本IIDS计划将联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的人生意义和目标中心 (Centre for Meaning and Purpose) 合作,并将与个人意义国际网络(International Network on Personal Meaning) 及国际意义会议 (International Meaning Conference) 建立伙伴关系,举办一个以「培育、促进及强化跨文化及跨人生阶段的人生意义」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及于会前及会后分别举办全日及半日的工作坊。为期两日的研讨会将包括六场重点演说、两场座谈会、十二场平行演说及两场海报演说。重点演说以及平行演说将混合实证研究及以不同方式的循证实践,促进来自跨地域、学科间的学者与执业者(学外及本港)之间的知识交流,从而加深对于文化及人类成长层面上如何强化意义干预疗法的功效及应用。两场座谈会将集中于探讨在跨文化及不同成长阶段中培育生命意义的前提下综合研究与实践的未来发展。此外,本计划提供六场会场主题工作坊以增强参与者的研究能力以及设计和执行意义疗法的实践技巧。最终,会后工作坊 (分组讨论) 旨在强化本地学者、执业者以及大会主讲者之间的联系并建立研究合作关系,来设计和验证对文化敏锐及配合成长阶段的最佳化意义疗法和实践。
本IIDS计划将有助跨学科的本地及海外学者、学生以及执业者提高从文化及人类成长角度中如何推广生命意义的知识及认识。于会中及会后的深入并持续的知识交流将促成许多跨学科的见识,并有利于学者和执业者共同发展严谨及科学化的跨学科研究及带有实证基础以意义为本的实践。
项目编号:UGC/IIDS25/E01/20
项目名称:2021国际都市景观工作坊及研讨会 – 韧性城市
首席研究员:陈弘志教授(高科院)
摘要
为了促进园境建筑规划设计行业对“韧性城市”议题的成果共享和深入研究,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设计和环境学院将在2021年(2020/2021年第二学期)主办2021国际都市景观工作坊及研讨会”,包括专题讲座、设计工作坊、现场踏勘和参观等活动。2021年的国际都市景观工作坊及研讨会将以“韧性城市”为主题,联合四所海外大学,组织本地和海外学生合作,参与研讨会、工作坊以及展览等一系列活动。
国际都市景观工作坊及研讨会(IWUL)每年都会由东京、首尔、曼谷、伊斯坦堡及香港五个城市的大学园境建筑学士学位课程联合举办,致力于提升亚洲大学的科研和学术水准,并交流城市景观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的园境建筑学士学位课程作为香港代表自2015年起参加IWUL工作坊。
为期四天的工作坊将在香港选择规划设计的场地,并根据韧性城市的理论设定规划设计指引。届时将有约230名师生参加工作坊及系列活动。工作坊将汇总国际优秀案例及本地专业实践经验,制订出韧性城市的设计指引,为学术研究、政府政策制订及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两天的现场考察将包括香港、深圳和广东省的韧性城市相关项目,例如米埔湿地、深圳湾公园、华侨城湿地等等。
研讨会的韧性城市主题演讲,将由国际和本地区学者及专家分享经验,探讨韧性城市及园境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议题,欢迎业界及公众参加。
研讨会和工作坊旨在邀请园境师、建造行业相关专业人士及学生参加,其后的展览和成果汇总也将对公众开放。
项目编号:UGC/IIDS25/H02/20
项目名称:讲座系列:大湾区的可持续时装发展
首席研究员:朱惠靖女士(高科院)
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为支持香港作为大湾区的国际创科枢纽的目标,本计划聚焦于大湾区中的可持续时装发展,冀能组织一系列的讲座以为本地及国际的学者、业界,以及一般市民提供一个知识交换的平台。
要能在大湾区发展可持续时装,创新及可持续的物料及科技、销售策略与政府相关的支持乃不可缺少的元素。面对香港于大湾区发展中带来的机遇,业界及顾客需要知道如何应用再生及环保物料,可持续能源、生产程序及习惯。政府的支持与承诺对绿色时尚的销售与市场策略亦相当重要。
本计画的目的是组织举办一系列以「大湾区的可持续时装发展」为提的讲座。计总共有四个讲座活动,讲座分别以「纺织业中的可持续材料」、「时装发展中的可持续设计及科技」、「时装业务发展中的可持续实践」及「大湾区的可持续时装发展政策」为提的讲座活动。海外及大湾区中的国际学者及业界人士会就时装设计中的环保物料、纺织品的循环再造、可持续时装消费、为未来而设的可持续的做法及对可持续时装发展有利的大湾区政策等为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讲座的目标听众为大学学生、学者、时装业界人士及对此题目有兴趣的一般民众。讲座目的为提高听众对可持续时装业发展于大湾区的机遇及挑战的兴趣及知识。
项目编号:UGC/IIDS15/B01/20
项目名称:数据分析对会计报告品质与审计有效性之影响
首席研究员:李华博士(树仁)
摘要
数据分析为当今商业世界实务发展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资讯科技与电子设计的快速发展,促进商业模式、策略与营运变动下企业营运资料的累积,并提升企业资讯在资料导向的商业世界中的价值。因应此一巨变,审计专业对财务报表审计与舞弊侦查,已发布新的查核技术与审计准则。本计画探讨数据科学对会计资讯品质与审计有效性之影响。主要议题包括数据分析如何加强会计资讯对投资与管理决策的有用性、数据分析如何透过审计程序与审计证据,加强财务报表审计的有效性,以及数据分析如何应用于舞弊的侦查与预测。研究结果可提供会计教育、研究与相关政策管制之意涵。
项目编号:UGC/IIDS16/E02/20
项目名称:组装合成建筑法之虚拟及扩增实境检测培训暨教育国际研讨会
首席研究员:李志豪先生(公大)
摘要
提议项目旨在带动及加强院校之间对质量检查、培训和建筑技术管理方面的合作,以提升香港「组装合成」建筑法的竞争力。项目与香港恒生大学合作,邀请来自海外大学、学院和专业机构的专家,在「组装合成」建筑法上,分享他们对虚拟实境/扩增实境的研究经验、创新技术知识、实际应用及可预视的培训方法。
于2018年,发展局发布了“建筑2.0”战略,以明确阐述当前的挑战和未来的机遇。建筑业已确定三个关键支柱,包括创新,专业化和振兴,并设立了10亿港元的基金以促进和带动创新的建筑项目。另一方面,《2018年施政报告》启动了多个「组装合成」建筑法的试点项目。例如,香港科学园的创新斗室将在2021年后落成,项目通过创新的「组装合成」建筑法提高生产率及增加房间供应。目前,与建筑相关的政府部门自2019年8月开始,分别发布对「组装合成」建筑法在场外检查的要求初稿。例如,屋宇署发布了“PNAP ADV-36”,要求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承包商进行场外生产工作(ADV,2019)的要求。但是,场外质量检验员只在建筑和测量工程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但在制造工程和质量检验工程领域则未必充份掌握。一些不可避免的质量检查挑战可能出现。例如,安装不合适的材料和尺寸,导致「组装合成」建筑法的产品未能得到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保证。场外质量检查员需要遵循检查清单来检查最终模块组件(例如供水系统的水压),而不是生产线中的在制品组件。此外,由于现场检查员不熟悉生产车间的潜在安全隐患,因此在现场检查中可能会发生致命意外。
大多数虚拟实境/扩增实境培训课程都着重在传统建筑方法的安全培训上,而不是针对「组装合成」建筑法项目中的场外质量控制,检查技术和安全隐患识别。由于香港公开大学自2013年以来一直致力培育检测和认证工程师,并将于2020年9月推出两个全新的学士学位课程(包括:土木及环境工程荣誉工学士、屋宇设备工程及可持续发展荣誉工学士)。为抓紧虚拟实境/扩增实境技术带来的机遇,此项目重点是加强学者,专业机构和行业从业人员对采用虚拟实境/扩增实境技术,以加强业界的检测能力。
因此,此项目将组织几个研究研讨会和一个国际会议。首先,会邀请本地和海外学者参加研究研讨会,让他们提供及交流有关虚拟实境/扩增实境最新的研究经验、创新技术知识及见解。此外,亦会举行一个国际会议,以交流和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经验分享,以便香港的「组装合成」建筑法项目,可应用和预视相关虚拟实境/扩增实境的培训。最后,此项目所有的发现和成功案例将于国际期刊发表。
项目编号:UGC/IIDS14/H01/20
项目名称:亚太地区的民粹主义 — 创新数据研究方法
首席研究员:王世茹博士(恒大)
摘要
对于北美和西欧兴起的民粹主义的研究,已经就它的基本性质和社会文化基础,达成了共识。自由民主国家的民粹主义是由下层中产阶级在经济不平等的背景下产发的,它与威权主义,反多元主义和沙文主义联系在一起,挑战了民主的基本价值观。但是,亚太地区的民粹主义尚未被彻底研究。现有文献表明,西方民粹主义的某些特征可能没有以同样的方式被纳入亚太地区的民粹主义运动。然而,经验证据表明,该地区的民粹主义同样可能削弱亚太地区的民主潜力。因此,对亚太地区民粹主义的研究势在必行。
该会议将邀请世界各地的亚太专家聚在一起,就民粹主义及其形成,后果和对亚太国家的影响,交换意见和研究成果。我们打算构建一个比较框架,以将亚太地区的民粹主义模式与从北美和欧洲的经验中得出的传统观点进行对比。除实质性观点外,会议还致力于促进创新的数据方法研究。此次会议的参与者将采用创新性的数据科学方法进行数据生成、采集和分析,尤其注重网络调查工具和大数据方法。
会议将特别涉及以下主题:亚太背景下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和价值观,民粹主义和社会运动,民粹主义和地缘政治,民粹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以及民粹主义和互联网。这次活动将提供一些新的角度,有别于现存的以西方为中心的民粹主义研究,并进一步探讨民粹主义不同表像背后的基本原理。
项目编号:UGC/IIDS24/E01/20
项目名称:通过公共政策与绿色金融推动电动汽车与智能城市发展的研讨:以大湾区为科技创新基地
首席研究员:武阳博士(理大专业进修学院)
摘要
中国内地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以刺激大湾区(GBA)作为中国迅速发展技术创新的地区。香港,一个大湾区的主要都市,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下,正面临机遇与挑战。诸如电动汽车(EV)和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智慧城市等相关创新技术,可能是一个可持续的未来发展方向。
该项目旨在组织一系列的研讨会、工坊,和一个地区性的学术会议,以研究在智慧城市中推广电动汽车等相关问题。该活动计划主要覆盖亚太地区,以应对在实施电动汽车和智慧城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挑战和经济问题。该项目将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的数码网络研究所(DGFI)合作。该项目希冀通过此次合作,推动亚太地区的知识及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同时亦提高本地教学质素。
项目编号:UGC/IIDS14/H02/20
项目名称:策略对话:永续香港在国际商业传播领域的领导地位及竞争力
首席研究员:赵萌萌博士(恒大)
摘要
近年来,随着大中华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两岸三地商业活动的相互依存性更强,市场也进一步融合,传播在商业和金融领域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理解和研究商业传播发展及促进区域合作的重要枢纽,然而,产学界对于商业传播,尤其是对两岸三地商业传播模式的异同的研讨,仍非常欠缺。
香港恒生大学传播学院将于2021年举办为期两日的研讨会,邀请大中华区商业传播领域的学者及专家,对两岸三地的商业模式及区域异同进行深入探讨,主题包括:1) 商业传播的发展趋势、前景及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2) 香港在促进商业传播研究及合作中的角色及作用;3) 数字时代的商业传播模式;4) 两岸三地商业传播模式的异同;及5) 从文化视角探讨不同商业传播实践中有关冲突及调解的案例研究。
本研讨会旨在提供一个知识分享及研究提升的平台,希冀促进产学合作,并为有兴趣深入了解商业传播的同仁带来研究上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