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发展计划 - 项目摘要

项目编号:UGC/IIDS14/B02/14
项目名称:创业与革新-迎难而上 营商有道
首席研究员:周巧笑教授(恒管)

摘要
这次会议将缩短创业与革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因为它提供了各界一个分享和交流的好机会。其主要目的是提供学者,教育家,和企业家一个论坛以讨论有关创业和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和创新性的倡议活动的主要作用,促进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在学术方面,两位主讲者均是本地及海外杰出的学者,与及多位本地大学学者分享他们对创业和创新的看法和意见。另外,多位本地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更分享他们在营商上的生存之道。

最后,多位嘉宾、本学院跨部门学者与及主持人会交流创业与革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为发掘更多有效商业实践与策略而取得商机,特别安排了一天东莞厂房探访,厂房管理人界时会与到访者交流近来的产品发展与营运。

 

项目编号:UGC/IIDS13/E01/14
项目名称:适应性都市学-香港新市镇发展1960至2046
首席研究员:朱海山先生(珠海)

摘要
本项目,旨在回顾香港新市镇在这段时期发展的历史,探讨其设计原则和展望未来新市镇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953年石硖尾寮屋区的一场毁灭性的火灾,使53,000名市民无家可归。这不但导致殖民政府开始设计和建造安全的公共房屋,而且开展了卫星城市计划“新城镇”以解决战后最大的住房危机。建于1959年的荃湾是第一个位于新界的新市镇,以“全功能集于一身”的方式规划,设有住宅、工厂、医院、地方法院、公园和文娱康乐等设施。今天,五十五年过去了,荃湾新增了西铁线,工厂大厦缺乏工业,加上多项新落成的住宅项目为这“新”市镇提供更新城市空间的机会,也为香港中环及九龙城市空间多被规划为亮丽的购物中心作出反思。这研究将可作为1997年从英国回归中国的香港在急速的转变下,她的“新”市镇如何转型的典范。

本项目“适应性都市学”,将先以生态学概念解读新市镇发展的“社化性 - 自然性”的复合性系统和动态;再运用“影像公制分析法”和“数位模型法”两种学术方法作记录和研究。

“影像公制分析法”提供一个如解读民族志般的方法去观察和记录荃湾海滨花园的运作节奏和居民每天的日常生活。“数位模型法”则建构数位立体模型,以研究假若海滨花园平台拆除后,新市镇城市空间作出适应性改变的可能性。

“数位模型法”将以数码三维方法重现荃湾在一九六零年代拆除旧村庄到建造卫星城市的历史,并展示荃湾近来的填海计划如何配合大都会香港的计划。

 

项目编号:UGC/IIDS16/H01/14
项目名称:香港自资专上院校教学人员研究能力提升活动系列 (一)
首席研究员:叶耀强教授(公大)

摘要
为提升本港自资院校教学人员之研究能力,一系列课程将会开展。本项目拟成为该系列课程的首个阶段,举办连串的工作坊/座谈会,以加强相关教学研究人员的通用研究技巧。项目中的工作坊/座谈会会由香港公开大学,联同明德学院及明爱专上学院合办。

本系列课程涵盖与研究过程有关的课题,包括:研究规划及设计,创建及管理研究空间的沟通技巧,研究软件工具应用,研究伦理,以及研究报告及论文写作,此项目已邀请资深学者及专家为相关课题的工作坊/座谈会作演讲嘉宾。此系列课程将开放给所有自资及政府资助院校之大专程度教学人员及学生,以及一般大众参加。

如获讲者允许,工作坊/座谈会内容将被录影,影片会上载于互联网以作日后专业发展及培训研究生之用。本项目有助培养本地自资院校的研究文化,以期最终能支持院校的教学发展。

 

项目编号:UGC/IIDS14/P01/14
项目名称:应用统计学研讨会系列
首席研究员:廖雅威博士(恒管)

摘要
本计划属为期五天之研讨会。每一天由三至四位应邀来自本校(恒生管理学院),本地其他大学或大专院校及海外大学之应用统计学学者发表研究报告。研究范畴包括:

  • 统计学于图像处理之应用
  • 统计方法于医学及生物信息学
  • 统计学于财务学及运筹学
  • 数据科学之教与学
  • 统计学理论与数据分析技术

     

    项目编号:UGC/IIDS13/E02/14
    项目名称:公路发展与环境
    首席研究员:潘国良教授(珠海)

    摘要
    香港道路的总长度约有2,000多公里,道路网络在世界上是高密度的地区之一。在过去的数十年,香港很多道路的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完成,更多的还在规划和建设发展当中。然而,很多关于香港道路系统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关注于气候和地理环境对它的影响。而气候与环境的影响对道路设计和施工工作的发展往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有关的研究需要将可持续性发展的概念与减少对短期和长期环境影响的概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本项目会对可持续性道路建材,道路施工中的生态效应,地面径流对环境的影响,道路标线的发展以及光纤传感技术在路面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建筑材料,路面养护亦经常会产生许多建筑渣土。可持续性道路建材与技术在道路建造和养护中使用可以减少对道路周边环境的影响。政府工程师和专家的配合以及工业和学术部门对使用可持续性道路建材与技术的探索,是对能够达至道路设计,建造和养护的可持续性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公路往往导致城市化及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变化。道路建设对生态的影响包括道路危害,栖息地的丧失和质量下降。在发展区域规划政策中,对于道路建设会如何影响上述指标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公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由暴雨所产生的路面径流。被污染的径流携带的沉积物和污染物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长期的影响。然而在香港,对探讨公路污染物负荷和受到污染的路面径流对水体负面影响的研究还是非常缺少。

    在道路设计中,道路标线是用来表示一个路段和对司机提供视觉帮助。一般来说地方政府会发行规范来控制道路标线的使用性能。目前,并没有良好的道路标线系统能够适用于年降雨量较高的香港气候,因此有必要在这方面进行研究。

    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光纤传感技术在土木工程基础设施的应用取得了成功。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光纤传感器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其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具有抗电磁干扰,抗腐蚀性和复用能力。作为项目的一部分,利用光纤传感器实现公路路面健康监测的可行性分析是本项目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

    本项目将为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创建一个知识和成果的交流平台,并将有助于公路及道路工程的发展。

     

    项目编号:UGC/IIDS13/B01/14
    项目名称:中国与澳大利亚:教育,贸易,投资,与移民的连系
    首席研究员:俞肇熊教授(珠海)

    摘要
    该项目由珠海学院商学院(香港)与迪肯大学商学院(澳大利亚)合作的一系列研究活动组成,主要是通过中澳两国之间教育、贸易、投资和移民日益紧密的联系,来研究中澳两国当今教育计划、经济走向和商业机遇的发展情?。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该拟议项目,我们计划通过三个阶段来进行:(1)在珠海学院开展一系列关于国际贸易与金融的小讲座,并向香港所有高校开放。(2)邀请香港及海外的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研讨会内容主要是中国的消费者与生产者需求行为,和澳大利亚的商业机遇,反之亦然。(3)举办一次国际研讨会,就中澳两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和两国之间的联系,交流看法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