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员发展计划 - 项目摘要

项目编号:UGC/FDS11/P01/21
项目名称:电纺制备多级Janus结构功能纳米纤维的关键基础问题研究
首席研究员:余婵云教授(明爱)

摘要

新型功能纳米材料的设计开发越来越依赖于复杂纳米结构的构建,以及更重要的纳米层次构效关系确定。基于各种复杂纳米结构,如核壳、并列(通常称为Janus)及其它们的组合复杂结构,研究人员探究了一系列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包括生物医学应用和药物控释材料)的制备策略。然而,如何稳定制备复杂纳米结构对于从事物理、化学和材料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们已经成功地开发了几种多流体静电纺丝工艺、制备出所设计的一些复杂纳米结构,并借此调控所制备纳米纤维的功能应用效果。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一种新型三流体并列电纺工艺以制备新的三层Janus纳米纤维。我们旨在解决两个关键的基本问题:一是利用三流体并列电纺工业制备三层Janus纤维的纳米成型机制,特别是不可纺流体对形成完整三层Janus结构的影响。二是基于三层Janus纳米纤维的结构─性能关系。从这项工作中获得的知识将有助于新型多流体静电纺技术的发展,并为设计多功能的应用型纳米产品提供更多的策略。

 

项目编号:UGC/FDS25/H05/21
项目名称:建立及研究立体衣服视觉合适性预测模型
首席研究员:陈亚彬博士(高科院)

摘要

立体数码衣服制作及展示软件结合了电脑化生产系统,而此类软件日渐被业界重用在产品开发初段。此科技减省了做产品样板时所花的制作时间及多重试身次数时间,亦带来了对供应链内的环保及经济方面的重大贡献,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衣服样版生产所引致对环境构成影响及污染。首先买家可以透过立体平台以360度的视觉看到新设计概念从而确实该订单。当订单和设计确定后便可以把资料直接传送至生产部门,大大减少了生产所需的等待时间。不过,在没有规范的尺码系统以及选择立体人形展示公仔的尺寸标准是其中影响立体数码衣服制作及展示的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顾客对产品的合适性,提供合适的人体尺寸衣服宽松度的满意度,此研究项目主要目的是了解客人对于体型的合适性与身体尺寸比例、顾客心理特性及对产品宽松度的合适性偏好。此项目透过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把以上的参数建立起一个衣服合适性模型。在此项目初期的研究结果显示心理群组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去了解客户对不同产品合适性的偏好。所以是次项目会建立一个全面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当中包括学习150至200位不同人士透过了解他们的心理组别以及对不同衣服的合适性要求。此项目的另一阶段会邀请另外150至200位不同人士,透过相同方法取得他们对衣服合适性的要求,最后会透过生成对抗网络来增加此模型的准确性、预测性及可靠性。

 

项目编号:UGC/FDS15/H18/21
项目名称:以纵向研究探讨自我关怀的六个元素与本港华人大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的动态关联
首席研究员:陈自强博士(树仁)

摘要

本纵向研究旨在探讨自我关怀(self-compassion)的六个成份(善待自己、共同人性、静观当下、自我批判、孤立自己和过份认同)与本港大中小学生的学业压力的关系。自我关怀被定义为个人在面对苦难、不足及失败时以仁慈及怜悯的态度对待自己(Neff, 2003)。 Neff et al.(2005)的研究发现自我关怀与以表现为目标的学习动机有负向关联,而自我关怀对减低失败恐惧及提升个人能力感亦有显著的中介作用。近期的研究显示,自我关怀减低医科生的学习压力(Kemper et al., 2019)、降低南韩大学生在面对学术倦怠的抑郁风险(Lee & Lee, 2020)、并就香港小学生的完美主义对测考希望感的负面影响有部份舒缓作用(Fong and Cai, 2019)。然而,以上研究只采用了自我关怀量表的总分来分析,而未能解释自我关怀的六个成份各自对学业压力的不同影响。

以华人社区(Chen et al., 2011; Finlay-Jones et al., 2018)或华人学生(Law & Chan, 2019; Sun et al., 2016)为主的研究贯彻地指出自我关怀的六个成份分子模型更适合用于理解华人文化及推行实践。此外,鉴于华人及东亚社群以辩证式自我信念及建立式的自我批评作为自我提升的方式,因此自我关怀中的自我批判成份在华人及东亚社群所扮演的角色仍然不太清晰(Boyraz et al., 2021)。事实上,有一个本地研究(Sun et al., 2016)发现善待自己及认同人性有助女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而静观及自我批判则有助于男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Law and Chan(2019)亦发现只有孤立自己和过份认同(而非自我批判)加强了表现为目标对香港大学生的学业压力的负面影响。然而,横向或单组研究设计,限制了这些研究的概括性。

鉴于沉重的学业压力对本港不同成长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施政者亦非常关注学生的精神健康(Food & Health Bureau, 2018)。本先驱研究采用了预测性纵向混合群组的研究设计:1)调查在一个学年内自我关怀的六个成份与学业压力的动态关系、2)探讨自我关怀的六个成份的水平及转变在成绩表现目标与学业压力之间所作的中介机制及3)从成长心理学的角度,探索在本港大中小学生中,自我关怀六个成份的水平在表现为目标与学业压力之间所担当的中介角色。本纵向研究将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于三间小学招募300位小四学生、于三间中学招募300位中四学生及在本地大专招募300位大学二年级生。

本研究采用纵向统计分析,1)以辨别三个自我关怀正面分子与三个自我关怀负面分子是否担当影响学业压力的保护及危害因素、2)就自我关怀六个分子对缓冲及加剧学业压力的中介关系针对不同时段作更深入的了解、及3)为减轻本地华人学生的学业压力,设计一个配合成长阶段及文化适切性以自我关怀为本的介入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基线资料。本研究透过了解自我关怀六个分子于减轻本地华人学生的学业压力及支持他们精神健康的作用,其结果对理论框架、方法论、实践应用、文化层面及政策筹划都具有重要性及启发性。

 

项目编号:UGC/FDS24/B01/21
项目名称:贝叶斯信息更新、政府政策与可持续发展联盟的循环供应链管理
首席研究员:陈巧玲博士(理大专业进修学院)

摘要

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战略制定和政府政策制定的关键方向之一。许多时尚品牌都在寻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例如在服装生产中采用环保材料和投资清洁技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近期,一些时尚品牌开始引入服装回收计划,将服装废料转化为新产品开发的原材料。在此背景下,时装公司正从线性供应链结构转变为循环供应链结构。循环供应链是指以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供应链系统,以产生最小废物和最大化资源利用,并且能把废物和资源可再被制造、回收或使用。政府的政策和商业战略联盟也吸引了循环供应链的发展。世界各国政府对服装回收项目实施了不同的税收和财政补贴。此外,时尚品牌还结成战略联盟,收集不需要的时尚产品进行回收。因此,政府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承诺战略联盟的形成将显著推动循环供应链系统的形成。即使产品可以回收,确定适当的库存政策也很重要,这将影响业务绩效和供应链运营效率。贝叶斯信息更新方法可用于改进需求预测和相应的库存计划。该项目旨在构建分析模型以推导出循环供应链中的最优库存订购政策,探索市场信息对库存规划的价值,研究政府政策如何影响供应链绩效,并调查战略联盟对可持续发展承诺的影响。

 

项目编号:UGC/FDS25/M03/21
项目名称:联合使用秦皮乙素和益生菌对预防柏金逊症的机理研究
首席研究员:陈舜宏博士(高科院)

摘要

柏金逊症(PD)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约 0.1-0.2% 的人口,尤其影响老年人群。它被认为是老年人群中第二大流行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PD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导致的。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会显著降低。由于PD无明确诊断方案,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有效预防PD的发展的方案更能减少该疾病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本研究尝试评价使用秦皮乙素(一种天然的香豆素)和益生菌的新型联合疗法在两种动物模型[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诱导的PD小鼠模型(模拟由环境因素诱导的PD)和α-突触核蛋白PD小鼠模型(模拟由遗传因素诱导的PD)] 的预防PD发展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验证秦皮乙素和益生菌的联合疗法的效果,本研究也会同时为使用秦皮乙素或益生菌的单一疗法进行比较。本研究将对实验动物的脑组织、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综合评估联合治疗的效果。代谢组学结果还会与不同生物样本和/或肠道微生物群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提供PD治疗的新见解。

 

项目编号:UGC/FDS51/H03/21
项目名称:成为「三毛」:作者操演性、生命书写风格学及读者反应理论 – 从作者-文本-读者综合研究方向阅读三毛生平及其作品
首席研究员:陈诗敏博士(伍伦贡)

摘要

本研究项目旨在重新阅读作家陈平(笔名三毛)(1943-1991)的生平和作品。三毛是19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名人作家和文化偶像,其影响力延续至今。她最著名的作品可能是于1976年首次以书本形式出版的游记/回忆录《撒哈拉的故事》。本研究将通过作者-文本-读者反应理论的综合方法探讨三毛的生活和作品:(1)关于三毛自传式的作者展演性的讨论,例如作者展演性的概念(Sonja Longolius 2016)现有的关于展演性、文本互涉和副文本/附文本的研究、作者身份问题和读者反应研究等,(2)文本分析,尤其是三毛的写作风格、主题及隐喻的使用,以及(3)读者反应分析(通过收集及研究读者参与本研究项目的批判评论和创作)。本研究项目将以英文形式为国际读者和学者提供一些关于三毛,本为中文的材料及资讯,并把有关三毛的中文学术讨论和一些西方理论框架联系起来。研究成果将以学术论文和网站的形式作分享。

 

项目编号:UGC/FDS14/E02/21
项目名称:通过物理层网络编码和非正交多址接入提高无线信息新鲜度
首席研究员:陈谢天博士(恒大)

摘要

物联网(IoT)是一种新兴的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可以用来连接数十亿的设备,并在我们的物理世界和计算机网络之间建立密切联系。许多对时间敏感的应用,如自动驾驶汽车和工业控制,需要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支持,以传达新鲜的信息更新。然而,信息的新鲜度无法通过传统的指标(如吞吐量和延迟)来准确量化。因此,信息年龄(AoI)指标近年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AoI被定义为自最近收到的数据包产生以来所经过的时间。文献显示,用AoI取代传统的性能指标可能会导致通信系统设计的根本改变。

大多数AoI研究都集中在通信网络的上层。下层解决方案,如介质访问控制层的多接入方案,以及物理层的多用户干扰消除方案,还没有被彻底研究它们对信息新鲜度的影响。当大量用户访问复杂和不可靠的无线信道时,现有的底层设计不能保证良好的信息新鲜度。这个问题严重阻碍了对时间敏感的物联网应用的发展。此外,物联网网络中的信息更新包通常非常短。信息论中的香农信道容量公式假定了一个无限的块长,因此不适合表征短包通信的性能。

本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填补上述研究空白。首先,我们想为各种易出错的短包无线通信模型中的AoI分析开发一个理论框架。基于开发的框架,我们再设计下层算法,通过物理层网络编码(PNC)和非正交多址(NOMA)提高信息的新鲜度。 PNC通过利用从叠加信号中解码的网络编码包来缓解多用户干扰问题。 NOMA通过在同一时间和频率为多个用户提供服务来提高频谱效率。我们的初步研究发现,PNC和NOMA可以显著改善许多信道模型的AoI性能。最后,我们将研究PNC和NOMA的结合,以进一步提高AoI性能。如果这项研究取得成果,它将在提高下一代物联网网络的信息新鲜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迈出坚实的一步。

 

项目编号:UGC/FDS16/H05/21
项目名称:XR MALL:训练学生传译与公开演讲技巧之延展实境流动应用程式
首席研究员:陈咏雯博士(都大)

摘要

我们计划开发一个具延展实境(XR)功能的应用程式,用于口译和公开演讲学习,名为“XR MALL”。根据首席研究员正在进行的两个相关研究项目,再结合我们在口译培训、语言教学和应用程式设计方面所得的经验,这个创新项目旨在研究此应用程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我们采用“iFAST”一字来归纳 XR MALL的整体设计概念和潜在好处:

i:智能(Intelligence)、沉浸(Immersion)、互动(Interaction):XR MALL结合虚拟实境(VR)和扩增实境(AR)功能,创造情境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探索,并透过沉浸式角色扮演,实践以学生为本的学习模式。对于口译和公开演讲培训,传统课堂上很难让学生具体感受到现实世界中口译员或演讲者的工作。 XR MALL的虚拟教学环境包涵互动和沉浸元素,为学生提供逼真的第一身体验。

F:首创(First)、免费(Free)、回馈(Feedback):XR MALL将是首个免费的多用途开放存取应用程式,功能包括互动回馈平台、网上学习资源、视频示范、VR练习、AR词汇表、自我评核材料和即时演讲分析功能。

A:任何人(Anyone)、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虽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香港学生,但此应用程式亦可让世界各地的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有助解决课外学习的困难,如缺乏练习机会和学习资源等问题。它亦可以提升学生口译和公开演讲的能力,减少公开演讲所产生的焦虑,并促进各类型的学习模式,例如移动辅助语言学习(MALL)。

S:演讲(Speech)、激励(Stimulation)、持分者(Stakeholders):XR MALL将提供逼真的演讲场景,为公开演讲以及视译、交替传译和同步传译提供两个级别的练习。用户可以沉浸方式,实时进行双重角色(口译员和演讲者)扮演的传译练习。学生亦可在虚拟工作场景和学校情景中练习公开演讲。没有VR眼镜的用户可选择非虚拟实境模式。就持分者而言,它不仅有利大众学习者,教师、行政人员、教师培训者和研究人员也同样受惠。另外,这项研究为教学、创新教育、有效的课程规划提供新的视角,并为未来的研究和教育科技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T:三语(Trilingual)、理论为本(Theory-based)、工具(Tool):以学术理论为基础,此程式是个三语(普通话、粤语和英语)和双向口译的学习工具,让用户沉浸于虚拟教学环境中,通过实践去建构新知识。

本研究旨在探讨XR MALL对以英语为第二种语言(ESL)/外语(EFL)的中国本科生在口译学习和英语公开演讲学习方面的影响。研究将采用准实验设计来探索XR MALL相对传统教学法的学习成果。 120名研究参与者包括60名修读口译课程的学生和60名修读英语演讲课程的学生。于每个课程,参与者将被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每组包括30名学生)。在实验组中,XR MALL将作为教学和学习工具之一,而对照组将由相同的教师透过传统方法教学。学生的看法与XR MALL对口译表现、公开演讲表现、学习经验,以及认知和情意发展的影响将以混合研究方法分析。定量和定性数据将通过前测和后测、研究前和研究后问卷、研究后访谈和用户日志记录收集。使用XR MALL应用程式的优点包括减少对面授教学的依赖、促进遥距教育,鼓励大众参与专业和生活技能培训。随着我们进入后疫情时代,这些技能愈趋重要。研究人员相信这个采用崭新XR 技术的应用程式具有高度原创性,在推出后,它将可继续扩展或进一步开发,成为未来自学应用程式的模范。

 

项目编号:UGC/FDS15/H17/21
项目名称:港英殖民政府对华人殡葬政策的研究(1945-1997)
首席研究员:周子峰博士(树仁)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和检讨1945年至1997年香港殖民政府推行的华人殡葬政策。近年来,私人骨灰龛位和墓地不足已成为香港社会两个极具争议的话题。这些话题无疑引起了公众对政府殡葬政策历史的关注,因此回顾过去政府对华人墓葬的政策意义重大。

当代香港的丧葬文化大致可分为两大传统:都市传统和新界传统。在香港开埠的初期,由于城市社会的移民性质以及政府政策的限制和利诱,城市居民逐渐形成了与新界当地居民不同的丧葬文化。这种分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变得更加明显。香港政府对尸体处理的严格限制、公共医疗体系的扩大、在医院死亡的人数增加,改变了华人在家中举行葬礼的传统。与中国大陆政府对死亡的强行干预不同,香港政府对葬礼采取“软”态度,甚至以各种方式为华人提供支援。支援措施包括在1970年代为火葬提供免费运输服务,监察殡仪馆和殡仪馆的日常运作,提供更多土地予公共墓地和宗教墓地,以兴建骨灰龛位。墓地土地供应有限,加上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几代人的宗教信仰下降和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坚持减少,导致火葬日渐盛行,以及简化中国人的葬礼。但是,学界对于战后殖民政府对华人殡葬的态度和政策,仍然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研究将采用实证方法,参考香港以外的其他案例研究(如中国大陆、新加坡、韩国和日本),调查和分析香港政府对华人葬礼的政策。研究的主要来源将包括官方数据和统计数据;相关的政府报告和信函;1999年以前负责殡葬事务的市政局的报告及会议记录;以及东华医院的档案。二手资料将包括报纸、流行杂志和学术期刊上的各种报导。

预计本研究将惠及从事香港研究的研究人员、香港特区政府、公众和文物保育人士,盼望能为日后政府的施政提供参考。

 

项目编号:UGC/FDS16/M(P)05/21
项目名称:用于细菌检测和毒性测量的纸芯片上刃天青生物还原反应的非均相反应动力学研究
首席研究员:陈键林博士(都大)

摘要

作为具有成本效益、免电源和可携式诊断设备的理想平台,纸基微流体分析设备(μPAD)作为一种诊断设备已广受欢迎,并应用于各种(生物)化学分析。 μPAD 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成本、环保的分析工具,适用于现场测试和即时且可靠诊断应用程式。然而,与常规实验室方法在游离溶液中获得的可靠结果相比,一些μPADs对血糖、食品中的大肠杆菌、水体中的污染物等的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导致这些 μPAD降低了测试可信度。理论上,在μPAD中有两个关键过程,即含有分析物的i)流体的传输和ii)(生物)化学反应。尽管研究人员对μPAD中均质流体的传输进行了充分研究,但很少有研究涉及μPAD中的异质流体(例如含有细菌和颗粒)的传输。

人类活动是污染的主要原因。许多污染物被有意或无意地排放到环境中,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毒性和沉重的负担。细菌检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医疗诊断、工业和废水处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对毒物的敏感性,细菌的生物活性被认为是生物毒性的“指标”。近年来在环境、临床分析、食品加工等领域,利用μPAD对细菌的检测和毒性的测量是两个重要研究方向。在我们的初步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一种用于细菌检测和毒性测量的快速生物测定法,其中的主要成分刃天青,是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可响应细胞间代谢活动产生比色变化和萤光信号。然而,我们已经发现μPAD中细菌对刃天青的还原速度比在游离溶液中获得的速度慢 85%,并且μPAD中的润湿过程(流体的传输)对反应有明显的影响。尽管在纸基试纸中会出现差异,但尚未对导致这些差异现象的因素进行理论解释,特别是从数学上将关键过程与非均质流体的传输相结合,以全面了解μPAD中的整个过程。

为了解释μPAD和游离溶液之间刃天青生物还原速度的差异,并提高μPAD在细菌检测和毒性测量方面的性能,该专案旨在深入探究μPAD中刃天青生物还原的异质反应动力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策略,用于优化μPAD在灵敏度和准确性方面的性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计画i)以数学方式描述润湿过程中μPAD中的细菌分布行为;ii)类比μPAD中刃天青-细菌系统的吸附-扩散-反应过程;iii)整合细菌分布行为和吸附-扩散-反应过程,以揭示μPAD中刃天青生物还原的异质反应动力学。通过该项目的结果,它不仅可以为μPAD和自由溶液之间的分析结果差异提供理论解释,而且可以作为μPAD设计的数学指导策略,以优化其在食品卫生和公共卫生等不同应用中的性能。

 

项目编号:UGC/FDS16/B26/21
项目名称:选择的智慧:不同制度环境下家族首席执行官的出生顺序
首席研究员:陈醒博士(都大)

摘要

家族企业是促进创新的主要组织形式。家族企业的首席执行官是影响创新资源配置以及创新实施方式的最有影响力的参与者。现有研究比较了家族首席执行官与非家族首席执行官对创新的影响。一些研究认为家族首席执行官更有可能促进创新,而另一些则相反。这些研究忽略了不同家族首席执行官之间的差异。家族首席执行官的一个重要而独特的特征是代表了兄弟姐妹之间的年龄等级的出生顺序。不同的出生顺序往往有不同的发展经历,从而影响了兄弟姐妹的决策倾向直到成年。出生顺序的文献表明,与早出生的兄弟姐妹相比,晚出生的孩子更愿意冒险、更具创新性并且对新的激进思想持开放态度。然而,我们并不知道晚出生的家族首席执行官是否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因为他们可能受到其他家族所有者的约束,并没有足够的管理自主权来促进创新。在此项研究项目中,我们旨在解决以下两个问题(i)与早出生的家族首席执行官相比,晚出生的家族首席执行官是否以及何时更有可能促进创新;(ii)什么影响了家族企业选择晚出生或早出生的家族首席执行官。

我们从制度理论和管理自主权理论的视角来回答这些问题。根据这些理论,首席执行官的管理自主权会因制度环境而异,因为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会影响一个行为被接受或被反对的程度以及评价该行为的利益相关者的权力,这两者都将决定首席执行官所面临的约束。对于家族首席执行官而言,当他们面临其他家族所有者的约束时,他们的管理自主权会减少。其他家族所有者可能会认为家族首席执行官的想法,尤其是晚出生的家族首席执行官的创新想法不可接受。对创新想法的抗拒以及家族所有者的权力都受到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当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允许家族首席执行官有更高的管理自主权时,晚出生的家族首席执行官与早出生的家族首席执行官相比更有可能促进创新。至于第二个研究问题,我们研究制度如何影响家族首席执行官的继任。我们假设在为家族首席执行官提供更高管理自主权的制度环境中,家族企业不太可能受到任命早出生的孩子当家族首席执行官的规范的约束,在此制度环境中较晚出生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家族首席执行官。

此研究专案将利用1,800多家来自不同国家的创业家族企业的资料,旨在通过研究家族首席执行官的出生顺序作为家族企业创新的重要决定因素,从而为创新文献做出贡献。此外,本研究强调制度因素可以影响出生顺序的效应,从而解释了为什么以往家族科学文献中有关出生顺序的效应有不一致的研究结果。此专案还说明我们理解制度差异和家族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战略决策,为家族企业文献做出贡献。在实践中,如果创新是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这项研究可以激发和鼓励家族企业批判性地重新思考如何选择继任者。

 

项目编号:UGC/FDS16/E04/21
项目名称:基于能耗和室内环境性能优化的光伏一体化高层建筑与城市微气候环境耦合机理研究
首席研究员:李至冲博士(都大)

摘要

香港建筑业占本地用电量的90%以上,其中约三分之二来自商业楼宇。香港政府一直致力于通过减少建筑能源需求和鼓励安装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来改善本地能源结构。因此,光伏集成应用成为一种前瞻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通过利用周边自然资源和条件来提高建筑的整体性能,是一种广义的被动设计方法。然而,现有研究较少将光伏围护结构的详细物理特征纳入周边的建筑环境和微气候,开展针对高层建筑的综合参数化分析。尤其光伏幕墙与城市微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没有与单体建筑的设计充分结合。此外,未来光伏一体化建筑在绿色街区/城区的规划或改造中的大规模应用亟需一种更高效和准确的优化设计和决策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将首先建立并验证耦合光伏幕墙特性和常规围护结构设计参数的动态数值模型,以预测混合通风和照明控制模式下的光热电综合性能。应用光伏围护结构的原型商业建筑将被整合到简化的本地街区模型中。该模型充分考虑建筑间效应以及被城市气象模型验证的微气候条件。耦合模型进而基于光伏幕墙大规模应用的假设,模拟城区能源和环境系统,以探索其对城市微气候的反向作用。最后,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并优化代理模型,求解基于微气候调节、能耗和室内环境质量的城市区域光伏建筑布局优化和决策方法。

基于以上工作,本项目将提出光伏幕墙的城市区域应用和设计指引,以在香港和大湾区开发节能建筑和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优化的光伏幕墙设计可以帮助高层建筑在实现近零能耗的目标的同时保持优质的室内环境质量,并且不受传统屋顶光伏应用的限制。项目开发的模型和高效的优化设计方法有利于在城区范围内部署分布式光伏系统和调节城市微气候、减少本地碳排放。该设计指南还能够促进光伏幕墙相关产品的商业化。因此,这项研究可以有效地促进可再生能源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项目编号:UGC/FDS16/H10/21
项目名称:香港禁毒宣传中的回力棒效应
首席研究员:郑诚博士(都大)

摘要

为了减少和防止药物滥用,全球政府都使用禁毒广告来推广禁毒资讯。可是有研究发现部份的禁毒广告或会带来反效果,不但不能让观众对滥药反感,反而令观众在态度和行为上更鼓励药物滥用。这种反差情况在学术上称为回力棒效应。过去香港政府在禁毒广告投入大量的资源,但其效果依然存疑。虽然药物滥用资料中央档案上记录的药物滥用者人数的确每年下跌,然而近年隐藏式药物滥用的情况却渐趋严重。故此,我们需要对禁毒广告的实际效用有更透彻的了解,并对有可能导致回力棒效应的因素作出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根据心理逆反理论和前人对知觉真实的研究设计了一个前后测实验。此实验测量三个因素对回力棒效应趋势的影响:(1)知觉自由,(2)知觉真实及(3)性别。我们会邀请500位对象参与实验,当中250位对象安排参与实验组。实验组对象会先完成一份问卷而收集其个人资料及测量其对药物滥用的态度,然后会安排观看由香港保安局禁毒署制作的禁毒广告。接下来,实验对象需完成一份有关知觉自由,知觉真实和测量对药物滥用的态度量表的问卷。另外250位对象会安排于对照组。对照组的实验程序和实验组一样,但对照组的广告与药物滥用或禁毒资讯无关。除了以上实验,本研究将从实验组对象中分别挑选20个对象进行个人半结构式访谈,以及挑选另外40个对象进行8组(每组5个人)焦点小组访谈。为了解不同类型的实验对象,我们会挑选在实验中给出不同回应的对象,参与个人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

整体而言,本研究是及时而重要的。学术上,本研究探讨香港的禁毒广告是否存在回力棒反应。如果存在,这种反应与禁毒广告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又存在何等关系。实际应用上,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帮助我们更了解禁毒广告的实际效果,并能为政府提供意见以制定更有效的禁毒宣传策略。

 

项目编号:UGC/FDS16/H11/21
项目名称:资优青少年的抑郁症状:跨文化研究
首席研究员:张浩南博士(都大)

摘要

青少年可能是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的潜在弱势群体。尤其在青春期,青少年在生理和人际方面发生剧烈变化,从而极大地影响其心理状况。具有高认知能力的青少年也不能幸免。一部分高能力青少年的社会竞争力发展滞后于他们的认知能力,可能会让他们在社交能力方面感到无力。感知与同龄人差异或会在青春期这个特殊敏感时期造成他们额外的心理负担。几十年来,高能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研究和实践中越来越受到关注。高能力青少年的抑郁症因其严重的后果——学业表现下降、行为问题、人际交往障碍和其他精神疾病的风险,让其心理健康成为现在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研究表明,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状与成人的表现形式不同。我们仍然不确定它在高能力青少年中具体临床表现,尤其当人际和认知发展不同步时他们展现的人际交往障碍。大多数关于高能力青少年的研究都是在美国进行而忽略这个领域的跨文化研究。此外,在许多研究中,对高能力青少年的鉴别一直以学业成绩为主。成绩不佳的高能力青少年更容易被忽略。所以,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文化中的高能力青少年抑郁症状。该研究采集大量学习成绩不同的青少年样本,并全面捕捉其抑郁症状的状况,并采用多维抑郁评估量表(MDAS)来捕捉亚洲和西方国家高能力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尤其他们社交能力,并了解性别和文化如何影响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在鉴别高能力青少年方面,这个研究将利用经过充分验证的非语言能力测试、Raven标准渐进矩阵(SPM)或 Naglieri非语言能力测试(NNAT2)来识别高能力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同时,为识别高能力学习落后者,亦会测量青少年在校数学、科学和第一语言的学业表现,在分析青少年的成绩后,以筛选出具有高认知能力但学业落后者。多样化的筛查方法可以比较成绩好和成绩不好的潜在高能力青少年的抑郁症状。研究的结果旨在为不同文化的高能力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提供更全面的知识,并全面了解具有不同学业成就的高能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它也研究完美主义对不同文化中高能力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该横向研究项目将为未来纵向高能力个体的抑郁轨迹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项目编号:UGC/FDS16/E02/21
项目名称:用于Python编程课程的学习分析干预系统
首席研究员:蔡秉文博士(都大)

摘要

近年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和小型私人在线课程(SPOC)等电子学习平台的激增极大地改变了教育格局。如今,学习变得前所未有的灵活:学生可以自行决定想要学习的地点、时间、节奏和内容。然而,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尤其是对编程初学者来说,灵活学习的模式如何能提供即时和适切的教学支援成为了很大的挑战。幸好电子学习平台能实时获取学生大量的学习及活动数据,而随着学习分析和教育数据挖掘技术的进步,现在便可以通过各种干预方法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学习支持。

学习分析(LA)是指对学习者的个人情况、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行为和互动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LA的目标是根据分析结果优化或改进学习设计、成果和环境从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分析模型(也称为LA循环)描述了LA过程的五个典型阶段:获取、报告、预测、行动和改进。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些阶段往往是独立作研究的,而大部分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前三个阶段,例如开发准确的预测模型。然而,很少研究详细讨论最后两个阶段:干预策略和对LA模型的改进。

为弥补这一重要的空白领域,这项研究试图把LA周期的所有阶段整合为统一框架,并通过开发一个用于学习Python编程语言的交互式平台为研究专项。具体而言,本研究将采用强化学习(RL)这种流行并且有前途的机器学习技术,通过直接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建议合适的教育干预,并根据学生的表现逐步、持续地更新模型。该平台将作为RL方法实施LA流程的展示示例,并为LA研究人员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了解各种干预方法的影响一直被视为LA研究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拟议的RL模型将尝试回答三个基本问题:何时、与谁及以什么方式进行干预。这项研究将为Python在线学习入门课程建立一个实用的LA干预系统,为编程初学者提供及时和适切的学习支援。例如,系统可以主动识别有困难的学生,并针对他们的练习中错误的答案提供个性化提示,并可以建议教师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或拨打电话与学生建立互信融洽的关系。所提出的系统不仅有助学生提高通过MOOC和SPOC学习Python的成功率,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和LA的结合以提高教学和学习支援。

 

项目编号:UGC/FDS14/H09/21
项目名称:艺在家中:新媒体及网上文化生产对遥距艺术参与的影响
首席研究员:蔡晓莹博士(恒大)

摘要

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对全球的文化及创意产业构成重大影响,当中以社交距离措施、旅游限制、文化活动场地的关闭对行业的影响最为深远。疫情不但限制了艺文界的创作过程,更令观众在参与艺术活动时,面对不少实际及精神上的挑战。

鉴于资讯科技的普及化,本研究项目旨在探讨新媒体对遥距艺术参与(如欣赏串流节目、参与虚拟活动)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而为本地的文化政策、业界、资讯科技平台、观众提出建议。

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如下:

  1. 疫情期间,不同的创意产业组织采取了什么网上关系管理策略与观众保持联系?
  2. 疫情期间,怎样的观众更倾向在家中遥距参与网上的文化及创意体验?
  3. 疫情期间,组织关系管理策略及个人艺术参与的情况相较疫情前有何异同?
  4. 对于观众而言,在家遥距参与艺术对他们处理疫情期间的情绪有何意义?
  5. 上述的研究发现对于文化及创意产业以至公共政策层面有何启示?

本研究采取混合方法研究设计,结合网上问卷收集遥距参与艺术的观众意见,并将与创意产业的业界人士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再透过网上参与观察研究网上艺术参与的社群。

 

项目编号:UGC/FDS16/H19/21
项目名称:学术词汇的发展与反思性学习之介入式个案研究
首席研究员:钟晓睿博士(都大)

摘要

尽管词汇是沟通的基本要素,但不少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生依然视词汇学习为学习障碍,情况令人忧虑。掌握词法知识方面,现时已有实证显示香港学生可能因为词汇不足而影响学业表现,连大专生也不例外。其中,大学生被指词量有限,而且即使认真学习词汇,也只得寥寥无几的学习策略。更甚者,他们主要关注词义,而忽略了搭配、关联词(例如同义词、反义词)一类重要字词的知识。由于英语是本港大部分大学学位课程的教学语言,而全面掌握英语词汇在教育与语文、科学与科技,以至于其他学科均极为重要,所以对于学生词汇不足的问题应予以重视。大学生词汇知识有限加上学习策略不足,可能会阻碍研习学科知识,甚至影响日后的职场沟通。因此,在高等教育中促进词汇学习非常重要。

要解决词汇学习的问题,便须审视学习者的理念,因为理念往往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影响学习者如何将学习内容融会贯通,以及如何以所学知识作为行事指引。然而,目前只有很少研究探讨学习者对词汇学习的理念,更遑论指出这些理念如何随时间而有所改变。鉴于相关文献已经展现出「反思」具有促进元认知和改善学习效能的潜力,本研究将以此切入,调查本科生如何透过反思,从而建立词汇学习的概念和策略。研究将招募本科生参与一项采用反思词汇学习法的计划,来长期探讨他们的学习轨迹、审视学生在词汇学习理念上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他们词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研究将于设计上采取混合方法,并以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反思纪录、词汇日志、介入前和介入后的词汇测试和实地观察笔记,精准而细致地解读学习者的改变(如有),以及促进或妨碍发展理念与学习的因素。

建议研究的影响有三方面。在理论的层面上,调查词汇学习的轨迹和影响学习者变化的因素,将有助丰富学术界对理念发展的了解。在方法学层面而言,它回应了学界需要更多定性研究的期望,阐明语言学习需要强调语言使用时的语境和个人差异的重要性。它对学习轨迹和学习者词汇理念的调查将为未来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在教学法方面,本研究将呈现参加者词汇学习理念和实践深度情境化分析,找出香港本科生的词汇学习需要。研究亦会检视「反思」如何促进学习者理念和实践两个面向,从而得出新的见解。

 

项目编号:UGC/FDS24/H03/21
项目名称:凉山地区藏缅语的疑问表达系统研究
首席研究员:丁泓棣博士(理大专业进修学院)

摘要

在中国西南部的凉山地区,存在许多藏缅语,本项目旨在描写这些藏缅语的疑问系统。凉山地区是中国语言多样性最高的四川和云南两省之间的山区,包括大凉山和小凉山。在凉山地区,至少有11种藏缅语言。该项目调查这些语言如何询问“谁”、“哪(个)”、“什么”、“多少”、“为什么”、“怎么”、“哪里”以及“何时”,这些疑问表达是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还是短语,它们的结构是什么,它们在句子中是如何使用的,它们的基本功能、交叉功能和非疑问功能分别是什么,以及这些藏缅语为什么具有一些带有动词特征的疑问表达。

 

项目编号:UGC/FDS16/E09/21
项目名称:带有捆绑推荐的可靠性感知无线边缘缓存网络的研究
首席研究员:付雅茹博士(都大)

摘要

近年来分散式移动网路的爆发式发展带动了许多智慧应用的出现,例如虚拟实境/增强现实、移动交互游戏,以及无处不在的高清视频服务等。这些新型智慧应用普遍对时延更加敏感,并伴随着巨大的资料流程量。不可预见的网路拥塞以及有限的网路回程容量,使得移动使用者从远端伺服器访问所需资料变得越来越不切实际,从而为满足新型应用程式在超低延迟及超高速率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无线边缘缓存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前途的解决方案。具体来说,通过下载流行且可重复使用的资料并将其存放在网路边缘节点,包括基站、接入点和移动终端,可以实现低服务时延和增强使用者体验的高效网路。

在这种无线边缘存储网路中,带有存储功能的网路节点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并通过无线链路进行通信,因此会由于网路拥堵、硬体损坏等问题而变得不可靠。如何提升边缘缓存网路的可靠性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无线边缘存储网路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存储资源的利用效率。一方面,边缘节点的存储容量不足。另一方面,网路资料流程量日益庞大。考虑到使用者对同一内容集合具有高度异构的偏好分布,无线边缘缓存的有效性将显著降低。

在本专案中,我们首先设计带有修复功能的网路编码方案,用以保证无线边缘存储网路的可靠性。换言之,即使多个边缘节点中的缓存资料同时损坏,使用者也可以通过幸存节点成功修复受损资料并检索出其所需内容。其中,我们还考虑了不同网路节点的异构特征。随后,我们设计了基于捆绑推荐的决策演算法,通过以一种更广泛和灵活的方式向使用者推荐内容,来提升无线边缘缓存网路的存储效率。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进一步设计联合捆绑推荐以及内容缓存的演算法,旨在最大化无线边缘存储系统的性能,例如:最大化缓存命中率和可实现的收入。同时我们也将成功内容检索、总修复成本、节点缓存容量以及推荐数量等限制考虑其中。

总而言之,该专案旨在通过网路编码及联合捆绑推荐与缓存决策来提供具有高可靠性和高系统效能的无线边缘存储网路。由于上述问题在性质及结构上存在不同之处,在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时,我们将采用不同的方法论,包括图论、博弈论、概率技术和组合优化。并通过大量的电脑模拟实验来验证所提出演算法的有效性。

此外,本专案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可应用于实际网路及内容服务提供者,例如 Google Global Caches 和 Netflix Open Connect Program,实现网路服务提供商及使用者之间的双赢局面。具体而言,通过高效联合优化策略,网路服务供应商在内容传输及网路维护方面开销降低,其边缘存储资源利用率得以提升;对移动用户而言,他们可以享受到更好的(低时延、高清晰)流媒体资料服务。

 

项目编号:UGC/FDS14/B04/21
项目名称:公司总裁的薪酬比率:来自英国的证据
首席研究员:Dr GOH Lisa(恒大)

摘要

一些国家的监管机构在近年来一直推动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薪酬与公司整体劳动力挂钩,即披露“CEO薪酬比率”—— CEO的总薪酬与整体员工的平均或中位数的比率。在这个研究中,我们计划采用来自英国的数据样本去研究三个关键问题,英国自2019年12月31日开始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其CEO薪酬比率。我们计划研究股东如何回应「股东决定薪酬」(say on pay)的投票决定,以及公司CEO薪酬比率和薪酬投票的异议水平如何影响随后几年的薪酬。我们还计划研究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实践如何影响薪酬操作以及股东对CEO薪酬比率的看法。我们的目标是为一小规模关于CEO薪酬比率的研究做出贡献,并提供为来自英国的新证据,因英国的披露规则有利于可比性。来自政府关于CEO薪酬比率的咨询过程的证据显示,该研究命题引起了公司、员工、研究人员、监管机构和其他行业从业员的极大兴趣。

 

项目编号:UGC/FDS14/E06/21
项目名称:跃进电商新常态:建立一个补货和发货的动态管理模型以革新拣货区域
首席研究员:何道森博士(恒大)

摘要

COVID-19的大流行导致世界各地的消费者行为,即使仅与一年前比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例如,在美国和欧盟国家,电子商务渠道的销售额在2020年均录得快速增长(分别增长15%和30%),但零售总额在这年却是下降的(OECD,2020)。同样的趋势也正在香港发生。消费者行为的改变和电子商务消费的兴起预示着实体店销售额的萎缩和“下一个新常态”的出现:B2C电商渠道之消费。由于这些变化,零售业的价值链可能会被重新配置,而物流服务供应商将被迫采取有效的策略将其现行的日常运营流程(即订单由批发商或零售商下达)转变为高效的电子订单履行流程(即订单由个体消费者通过电商渠道下达)。

基于电子订单履行流程要求翌日甚至当日交付的考虑,如何确保快速高效地从货架上检索库存单位已成为当今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关键要素。为了满足电子订单履行的这个新趋势和新常态,物流服务供应商极须新技能以进行转型,从而处理离散性和波动性大的电子订单需求。然而,香港大部分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规模的物流服务供应商,都是租用仓库以提供服务的。若要在租用的仓库中引进自动存储、检索系统以及复杂的订单拣选系统,巨大的资金投入将使这些物流服务供应商无法承担,因而其处理电子订单的能力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本项目旨在设计和开发一个电子订单履行决策模型,以应对在COVID-19大流行下随之而来的B2C电商渠道消费的盛行而给物流行业带来的新挑战。所提出的模型可使物流服务供应商生成最优的拣货区域补货策略,在无需重新构建整个场所和设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处理非常波动的电子订单需求。考虑到中小规模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可获得的数据集非常有限,本项目还将有助建立一个行业层面上的解决方案,以用于估算拣货区域中需存放的库存单位数量。借助所提出的决策模型,物流服务供应商将具备处理电子订单履行流程的能力,从而在B2C电子商务市场出现“下一个常态”时有更佳的竞争能力和服务覆盖能力。

 

项目编号:UGC/FDS15/H09/21
项目名称:江户时代《唐诗选》和刻本的文本生成与诗学意义
首席研究员:许建业博士(树仁)

摘要

本研究项目主要探讨题署明代诗坛领袖李攀龙(1514-1570)唐诗选集《唐诗选》在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的流传情况。 《唐诗选》在江户时代随唐朝船舶载至日本后,既成为日本古文辞派的重要读物,也获得江户出版商的青睐,是当时版量最多的汉文文学读物。本项目以此选本作为个案,结合文学批评、书籍史、阅读史和印刷文化等视角,突出江户时代印刷文化和汉诗诗学发展的关系。

近年来,东亚汉籍研究文化成了学界其中一个重要话题。本项目以江户时代《唐诗选》和刻本为出发点,建立比较框架,从而考察东亚文化领域的出版物如何塑造对本文的各种解释。

诗文选集是文学批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同时反映了精英阶层与流行文化之间的互动。精英文人往往透过选集表达自己的文学理念与审美趣尚,但当这些选集出版流入群众之后,读者的诠释与承用却能衍变更多样的文学趣味。尤其在出版市场内,书商、编辑等尝试主导或迎合文化风气,调用各类文本资源为选集进行修订、增删,从而增加话题性与市场竞争,《唐诗选》正是理想的考察对象。这也是文学批评与商业印刷之间相互作用的展现。

本项目将比照江户时代《唐诗选》和刻本的重要版本,探析部分江户汉诗论家对这些刻本的编校工作与评解面貌,以及选本文本之生成与其所呈现的诗学意义。本项目亦有助我们进一步考量印刷文化对中日两国文学书籍的重要,以及文化特色之异同等。

 

项目编号:UGC/FDS16/E15/21
项目名称:通过模拟研究瞳孔肌肉范围非线性对基于瞳孔动态评估自主神经系统状态的影响
首席研究员:熊景辉博士(都大)

摘要

世界人口的急速老龄化,导致慢性病日益流行,并以人力短缺和医疗成本上升的形式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而迫切需要长期和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其中一种吸引人的方法是使用移动医疗(m-health)来应对这一挑战,移动医疗是利用可穿戴感测器、移动计算和通信技术,随时随地提供医疗服务。其目标是加强慢性病管理,提高患者生活品质和降低医疗成本。典型移动医疗系统由测量生理信号的可穿戴感测器、无线模组和云端伺服器组成。一般情况下,用户需要设置系统并将感测器连接到身体特定部位。然而,对独居老人这种典型应用场景具有挑战性,一些用户甚至对设备感到恐惧及排斥,这些都成为广泛使用移动医疗的瓶颈。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可以更方便进行监测且具有预后价值的替代生理信号以突破这一限制。

眼睛监测作为一种可行选择脱颖而出。它可以通过佩戴智能眼镜来实现,且在佩戴舒适的同时不会影响日常生活。被称为「健康之窗」的眼睛,包含了大量反映潜在健康状况的资讯。因此,对眼睛结构、瞳孔大小和瞳孔动态变化的观察在健康评估中很常见。其中,瞳孔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 PLR)被广泛用于评估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的健康状况,而ANS对调节心率、血压和新陈代谢等身体机能非常重要。由于瞳孔肌肉由ANS驱动,所以PLR特征是能够可靠地反映ANS健康的指标。瞳孔大小变异(pupil size variability, PSV)也是其中一种瞳孔动态特征,它指瞳孔大小在没有视觉调节或光刺激情况下持续波动的状态,是脑干到瞳孔心血管调节信号耦合的结果。有趣的是,PSV波动信号与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具有相同频率。而HRV是评估ANS健康状况和预测死亡率趋势的重要数据。考虑到PLR和PSV的预后价值,以及用于监测眼睛的智能眼镜可用性,持续测量瞳孔动态特征可成为移动医疗的替代解决方案。

然而,在实现这目标之前,需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在移动中捕捉到的瞳孔动态信号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亮度变化影响。其次,PSV呈现区域非线性(range nonlinearity, RNL)特征,使瞳孔大小波动程度随平均瞳孔大小呈非线性变化,同时会抑制变化较快的瞳孔动态。如果仍使用传统瞳孔动态分析方法来评估自主神经系统,结果便将变得不准确且不一致。因此,需要引入补偿方法,其设计需要考虑到瞳孔肌肉组织的RNL和低通滤波特性(lowpass filtering effect)背后的生物力学机制,以及这些特性和环境亮度如何共同影响PLR和PSV。

本项目旨在通过建立计算模型以深化对上述机制的理解。首先,建立一个瞳孔肌肉组织基本模型,以研究环境亮度对平均瞳孔大小和PLR的影响。然后,通过增加一个ANS模块,用于模拟不同亮度下的PSV,同时对瞳孔肌肉组织的RNL和低通滤波特性进行分析。最后,根据仿真模拟结果,开发并评估可以补偿环境亮度变化和RNL对瞳孔动态影响的技术。本项目的意义在于使基于瞳孔动态的自主神经系统评估可成为移动医疗监测替代方案,将促进移动医疗在社会广泛使用,从而提高人们健康水准和生活品质。

 

项目编号:UGC/FDS23/H04/21
项目名称:传统及现代跆拳道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行为、身体及运动技能发展之研究
首席研究员:郭禧雯博士(浸大持续教育学院)

摘要

报告指出儿童患上自闭症的情况较以往普遍。在香港,每1000名儿童当中便有18.5人确诊患上自闭症。自闭症属于一种神经发展障碍,影响了患者社交、沟通、重复性及刻板化行为的模式。自闭症儿童经常表现出刻板化行为令他们较容易受到同辈的孤立和排斥。自闭症和运动技能发展迟缓也有一定的关系。和主流群组的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参与身体活动的程度较低。因此,自闭症儿童较主流儿童容易患上动物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肥胖。有见及此,研究人员建立出不同的干预措施以对应自闭症儿童于行为及运动技能发展上的迟缓问题。

运动能为自闭症儿童带来正面的影响,包括改善他们的情绪健康、运动技能及减少他们的刻板化行为问题。可是,自闭症儿童较习惯静态的生活模式。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具成本效益的方案去提升自闭症儿童参与运动的动机。本研究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特质以成就目标理论(Achievement Goal Theory)为基础建立了运动干预措施。研究显示自闭症儿童参与不同形式的武术训练能改善他们的运动技能及行为管理技巧。研究更显示跆拳道的生物力学特质能帮助自闭症儿童减少刻板化行为。有见及此,本研究以跆拳道作为干预措施的主要训练内容。另外,有研究指出传统和现代的跆拳道教学模式对主流群组有不同的效能。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会对比传统和现代跆拳道教学模式对自闭症儿童学习成效的影响。 114名参加者会被分派进入两个干预组及一个对照组(n = 38)。干预组的参加者会进行为期16星期的跆拳道训练。其中一组干预组会以传统跆拳道教学模式进行训练,而另一组干预组则以现代跆拳道教学模式进行训练。所有参加者会于训练开始前、结束后及结束后的16个星期进行测试以评估不同跆拳道教学模式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身体及运动技能发展的影响。

本研究以成就目标理论作基础为自闭症儿童建立运动训练计划。研究结果将会为自闭症儿童运动训练设计及选取合适的教学模式提供具参考价值的资讯。

 

项目编号:UGC/FDS14/B13/21
项目名称:从现金流分配探讨企业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首席研究员:郭颖骏博士(恒大)

摘要

随着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根据Pew研究中心在2015年于四十个国家进行的调查,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极端气候变化对公共财富和全球经济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其经济影响,还要了解企业如何应对极端气候。

现有学术文献主要研究气候变化的经济后果。然而,关于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企业决策的学术研究却很少。极端气候对企业决策有重大的影响,因为它对公司的资产、收益、营运和融资成本构成严重威胁。本项目旨在考证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企业分配其现金流。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因为现金流是上市公司的命脉。在2018年,美国上市公司总共产生了超过三万亿美元的现金流,约占本地生产总值的十五个百分比。企业可以将其现金流用于投资、支付股息、减少融资或预防性储蓄。因此,现金流的分配将影响企业从极端气候事件中恢复的速度。本项目通过研究极端气候对企业决策的影响为气候经济和金融文献提供新的学术证据。

 

项目编号:UGC/FDS14/E04/21
项目名称:迈向冷链数码化:基于数位孪生的闭环物流决策模型
首席研究员:蓝凯欣博士(恒大)

摘要

随着全球疫情爆发后对可靠和优质冷链物流的需求迅速增长,促使物流行业需要开发更全面的冷链物流系统以满足特定产品的处理要求和规范。与传统常温物流服务不同,一些对时间及温度敏感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持冷藏于极低温之下,并要在短时间内进行运输及配送。冷链物流服务商必须为此类货物专门设计适当的冷链包装方式和运输路线,并配备环境监控设备,以确保符合严格的处理要求。然而,为了减少回收成本,下游供应链合作伙伴往往在接收此类冷链货物后,只会将这些可循环再用的包装物料和环境监控设备随意弃掉,导致每次运送冷链货物时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对社会环境造成长远影响及不利于冷链物流的可持续发展。有见及此,本项目旨在设计一个基于数位孪生的闭环物流决策模型,用于处理及回收可循环再用的冷链运输物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另外,通过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冷链物流,预测运送过程中的风险级别以防止冷链“断裂”。本项目成果将有助促进可持续的冷链物流发展,从而为香港的冷链物流发展做出贡献。

 

项目编号:UGC/FDS24/E02/21
项目名称:开发云端系统促进用家主导的可持续高层住宅建筑设计
首席研究员:林伟明博士(理大专业进修学院)

摘要

香港的建筑设计一直以来都以大型摩天大厦建设而驰名世界。在住屋方面,大部分市民居住在多楼层大厦,高密度的建筑群消耗大量能量。根据建筑项目周期,从挖掘及提炼天然资源、制造、运输、以及最后的成品交付阶段,建筑材料皆代表了每个独立阶段的能量水平,而在物料拆卸阶段,这些内含能量加上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则会为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高层建筑项目中选用低碳排放物料和应用低能量消耗系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长久以达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现今楼宇普遍将楼宇设计和屋宇保养视为两项独立元素,并不会在工程开始前一并研究,而某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设计则会缩短内部饰面、配件以及楼宇整体寿命。

在工程开始前的设计阶段,大厦的建筑性能一直甚少被仔细评估。正如上述所言,不完善的设计有大机会缩短饰面、配件以及整幢大厦寿命,如果所安装的配件本身并不耐用或较难进行适当清洁和保养,它们往往在投入使用后于较短期内需要再更换。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公布的《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30+》报告中可见,政府正打算在2030年前减低65%的碳浓度,以及提倡「减少用量以致减少浪费」纲领。然而,现时香港建造业正缺乏一个沟通平台予各方持份者直接向楼宇设计一方反映使用者要求和维修保养问题,而此缺少但必要的连络变相引致错配设计的出现和产生更多不必要的建筑废料。此学术研究项目将会探讨不完善楼房设计的原因,设计方式如何减少冗赘多余的工作,以及应用绿色建筑材料于住宅大厦上。

本学术研究将会建立一个以用家主导的可持续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云端平台,容许住客(业主或租客)和物业管理公司在使用者要求和保养事务上跟楼宇设计者进行实时沟通和反映。另一方面,发展绿色建筑科技和使用绿色物料也是一个建设绿色经济链和智慧城市的重要部分。为了达到拟定的目标,是次项目会运用数个研究方式去整合资料。上述提到的云端平台是由电脑应用系统所建立而成,在过程中将会采用不同的研究模式及从多方面搜集相关资料,包括各类持份者所期望的住宅设计、可持续发展度和维修事项。除了本地资料外,是次研究也会参考加拿大以及中国内地的相关建筑经验,例如在加拿大,业主可从指定列表中选择他们喜欢的加工饰面;而在中国内地,住宅楼宇并没有在建筑时预先安装内部饰面,这种分别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是次研究期望提供不同的成果和建议予学术和建造业界参考,包括精实设计的指引与方法、剖释一系列因设计不完善而导致的潜在问题和用家要求、建立研究模型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及在多楼层大厦建筑工程中执行精实设计的方针。透过云端平台,适当地运用在现实情况中各阶段的重点资料,从而促进及合并各类可持续发展的资讯,并探讨「精实设计」成为香港建造业建筑模式的可行性,长远减少材料浪费。

 

项目编号:UGC/FDS15/H04/21
项目名称:香港少数族裔如何应付癌症:公共医疗、社交网络和信仰所扮演的角色
首席研究员:刘珮欣博士(树仁)

摘要

在西方社会,出现过很多关于少数族裔癌症病人未能充分利用纾缓治疗服务及接受低水平癌症治疗的研究。这些研究指出,病人的健康素养不足够、与医护人员沟通不足、语言障碍、对医疗服务不信任及其宗教信仰与当地医疗方法有所违背等都是导致以上现象的原因。亦有不少研究者提倡文化胜任的纾缓治疗服务(Leininger, 1978, 2002; Tsai et al., 2004; Fischer et al., 2007),即结合病人的文化及宗教信仰为其医疗方案的其中一个组成部份。虽然香港少数族裔人口近年不断上升,但有关少数族裔癌症病人的研究却少之又少。

本研究旨在探讨香港的少数族裔癌症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如何应付病患,同时也旨在分析其社交网络及宗教信仰在癌症治疗的角色。本研究提出的主要问题是:在香港癌症治疗是否达致文化上的胜任?少数族裔癌症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有什么需要?而他们又如何能有效地满足这些需要?他们的社交网络及宗教信仰如何协助他们应付癌症?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深入访谈,预计访问七十位不同背景的人士:三十位南亚裔的病人(主要为巴基斯坦、尼泊尔和印度裔)及其最主要的一位照顾者,以及十位医护人员,当中包括肿瘤科医生、医务社工及公立医院病人互助组织的医护人士。本研究将会透过医疗团体、前线工作的医护人员、宗教组织及研究者的个人网络去接触被访者。

本研究期望可以作出以下贡献:第一,能够把癌症这个重要却疏于探讨的议题带进本地少数族裔的研究里,亦能为社会网络研究带来更多学术上的洞见。第二,研究结果能够改善本港现有的癌症医疗政策,尤其在少数族裔的癌病及纾缓治疗方面。

 

项目编号:UGC/FDS21/H01/21
项目名称:家庭因素与香港中学生自尊感及决断迟疑研究
首席研究员:崔日雄教授(港专学院)

摘要

决断能力对个人发展和幸福感至关重要。知道如何做出重要和适当的决定是独立性的一个指标。在青春期,年轻人必须对日常生活的不同方面做出各种决定,例如学习、人际关系和职业规划。在家庭成员和重要他人的支持和指导下,以及他们自身认知的成熟,年轻人可以培养一定的决策能力。但是,如果一个人不能下定决心,并且经常难以做出决定,他/她可能会遇到优柔寡断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研究了有关决断能力及优柔寡断特质的研究,并发现于决策过程的不同方面中,优柔寡断特质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粗略地说,优柔寡断是难以在不同方面或各种情况下做出决定的个体所表现出的特征。研究还表明,由于优柔寡断特质,个人可能会遭受不良后果,例如,表现出优柔寡断的人会经常担心做出错误的决定或有拖延的问题。研究人员试图研究可能导致优柔寡断的因素,例如个体差异和其他与关系相关的因素(例如,家庭影响)。

根据生态模型,个人生活在不同的系统中,与来自不同系统(例如家庭、学校和其他各种网络)的不同人互动可能会对个人的发展和福祉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基于家庭生态模型,研究人员还发现积极的家庭因素可能有助于个人的发展,例如建立果断、灌输对决策的信心,以及教导个人对决策的后果负责。与其他发展因素类似,大量研究表明,家庭因素影响个体的果断和独立,自尊可能在家庭因素和个体的优柔寡断之间起中介作用。然而,不当的教养方式也可能对个人决策过程和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尽管现存的一些研究考察了家庭因素与青少年优柔寡断特质之间的关系,但在本士背景下考察这一问题的研究却很少。同时,现存研究都集中在职业/学习犹豫不决的问题上。

显然,更多地了解家庭因素(尤其是养育方式)与青少年优柔寡断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丰富学术界,还可以促进更好的一线实践和服务,有利于家庭决策过程。

为提升进一步了解,此研究将尝试通过定量研究方法检验亲子系统质量(父母行为控制、父母心理控制和亲子关系)和自尊如何导致香港中学生青少年犹豫不决之间的关系。为了更清楚地了解随时间的变化,它将采用为期18个月的纵向研究设计。

 

项目编号:UGC/FDS16/E17/21
项目名称:多模态深度学习用于社交媒体中谣言检测
首席研究员:李立基博士(都大)

摘要

社交媒体已成为获取资讯和公开分享日常生活、观点和情感等的主要渠道,它令信息传播变得既方便又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因此网络上传播着大量的资讯,但这些资讯有可能夹杂一些不实的内容,例如谣言和假新闻。与真实的资讯相比,虚假资讯可能在社交媒体的帮助下传播得更快和更频繁,谣言的传播会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可以主导舆论。

谣言检测旨在识别网络上虚假或不准确的信息,亦即谣言;所谓谣言,社会心理学文献定义为未经证实或刻意编造的故事、事件或陈述。这项目的目标是利用社交媒体上的多模态数据(如文本和图像)识别谣言。考虑社交媒体资讯的多模态特性实属必要和具有意义:首先,多模态资讯通常有更好的叙事能力,可以吸引读者。其次,多模态的数据有天然的互补性,以利读者全面理解故事内容。再者,因为机器学习能相对容易地在文本上提取语义信息,所以很多现存的检测模型也忽略了文本和图像判别力上的差异。最后,现存的利用已知事件数据的方法可能不适用于具有新事件的数据。

处理多模态数据时需要考虑两个关键挑战:一是异构数据模态间的「语义鸿沟」使现存的机器学习模型难以直接应用,二是怎样利用数据模态间的潜在关系构建检测模型。对于谣言检测,不少学者已经提出融合异构数据模态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可能有以下的不足:首先,不少方法依赖人工提取特征,这不但需要相当多的人力,亦限制了特征的表达能力。其次,最近的深度学习模型只是简单地在神经网络框架中连接文本和视觉特征,而忽略了不同模态之间的互补关系。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的目标是设计一种自注意力融合机制,利用不同模态间的互补关系分配相应的权重,以融合多模态数据的特征。我们也利用异构数据模态的潜在关系,引入语义距离的约束,以联合训练多个特定模态的神经网络。特别考虑到谣言事件的特点,我们计划引入一个潜在主题记忆网络来存储谣言和非谣言事件的共享主题,使每个社交媒体帖子都可以根据这个主题记忆网络找到相似的主题,以更加有效地识别谣言。

 

项目编号:UGC/FDS25/P01/21
项目名称:创新微气候传感科技︰以绿化建设应对热岛效应及气候变化
首席研究员:利承谦博士(高科院)

摘要

住在城市的人比住在乡村的人多。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许多研究人员探索了城市绿化如何调节温度。天台和墙壁绿化已确定可以效缓过热。这项目以天台和墙壁绿化为中心,并对比它们与裸露屋顶和墙壁下的表现。

好多研究者在绿化天台和墙壁部署传感器,以量化其效能。但这些设备昂贵、笨重和难以使用。更惨的是,由于成本限制,许多实验无法重覆验证。由单一绿色建筑面的中心点获得的数据经常被用作外推。不过,周围的城市结构是个不受控因素。既有的研究的有效性和代表性存疑。

这项目会克服上述设备和实验设计中的弱点。这个36个月的项目平均分为12个里程碑。项目里程碑1-4会发明一种经济实惠、可以四周带来带去、功能齐全的模块化监测系统。该系统由微气候传感器和数据记录器组成,更会使用最新的微传感器和微控制器。试点测试会检查温湿度微传感器获得的数据的一致性。此外,试点测试将评估微传感器与传统传感器相比的准绳度。

项目里程碑5-9会有为期一年的大规模微气候监测。测试单元是用于受控对照实验的1m×1m×1m (L×W×H)的水泥粘贴松板箱。四个场景,即裸露屋顶、裸露墙壁、绿色天台和绿色墙壁,将通过放置在六个研究站点的测试单元进行模拟;两个在九龙,两个在香港岛,两个在新界。裸露屋顶和裸露墙壁场景将采用相同的测试单元设计,而绿色屋顶和绿墙场景将采用不同的测试单元。落花生和忍冬将分别种植在绿色天台和绿色墙壁。在每个站点,将为每个场景提供五个副本,总计90个测试单元。对于测试单元,将测量中心、偏心和角落位置的室外到室内温度。此外,还将测量气压、相对湿度和土壤水分含量。每月进行一次植被调查。将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查询表征研究地点的空间变量。

该项目的超大亮点是创下最大规模的绿色屋顶和绿色墙壁微气候监测的世界纪录。此外,与使用现有设备的相同监测活动相比,该项目中发明的监测系统可以将设备成本降低95%,而不会影响测量精度。该项目的主要交付成果将是(1)八篇研究期刊文章,(2)三篇会议论文和演示文稿,(3)三篇新闻稿,(4)三篇媒体采访,(5)三部10分钟的宣传视频,以及(6)两个教学包。

 

项目编号:UGC/FDS15/E02/21
项目名称:结构效率测量的统一框架:理论与应用
首席研究员:李树甘博士(树仁)

摘要

效率是维持公司和行业盈利能力以及管理经济区域内和跨经济区域的资源分配的关键。 “效率”表示生产单元的当前表现与生产单元可以执行的最佳表现相比。 “低效率”是指生产单元未达到其所能达到的最佳表现。当前文献的应用主要关注个体效率,而不是整个群体的效率。因此,建议项目旨在开发一个统一的框架来衡量群体效率(结构效率),该框架可以分为四个详尽且互斥的组成部分:(i)单个生产单位内部投入的利用效率(总技术效率),(ii)单个生产单位内产出组合的效率(总分配效率),(iii)子组内资源分配的效率(组内再分配效率),(iv)子组间资源分配的效率(组间重新分配效率)。

找出一个群体效率低下的主要来源,可以让决策者了解消除低效率生产所需的正确措施。然而,在不同情景下衡量一个群体的效率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例如,(i)中央决策者应以最小化投入为目标以提供公共部门的目标服务(产出量),因此假设最大化产出目标的传统方法可能会导致不相关的政策建议;(ii)不同地区的技术和价格存在异质性,在地区间进行资源配置决策时假设相同的技术和价格可能会导致资源偏向于技术更好的地区;(iii)在业务管理中,在合同期内有例如租金成本的固定投入,在策略规划中忽略不可重新分配的投入可能会误导管理者制定无法实现的生产目标。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提出带有子组的结构效率测量模型,并结合了文献中现有模型中的上述四个缺失元素。这个建议的统一框架将不同的价格、不同的生产目标(不同的向导)、异质性的生产技术和不可移动的(固定的)投入整合到模型中。我们将把这个新框架应用于几个实证案例研究:(i)公营部门—香港公立医院部门,其政策目标包括固定服务输出目标;(ii)中国大陆区域经济,包括异质性技术和价格;(iii)香港餐饮业,包括以固定投入运作。对于学术研究人员来说,这个新框架将揭示当前文献中整个群体生产效率测量的上述缺失元素。对于从业者来说,这个新框架将揭示现有方法中无法获得的额外政策建议。此外,政府官员和商界从业者将能更了解情况,以做出卓越的策略规划改进决策。

 

项目编号:UGC/FDS16/M02/21
项目名称:从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白骨壤气生根收集的微生物群落的群落结构和蛋白质组学
首席研究员:李宏发教授(都大)

摘要

红树林湿地是最重要和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例如,它们对于支持生命和养分循环很重要。微生物在维持红树林生态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角色,例如微藻是湿地初级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它们在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引起了很多关注,但有关信息却非常有限。

气生根是生长于地面上并暴露在空气中呼吸的根。某些红树需要气生根来应对红树林泥中的缺氧条件。白骨壤气生根是红树林湿地中最常见的气生根之一。有趣的是,白骨壤气生根表面附生了高度多样性的微生物群落,其中包括微藻和细菌。然而,相关的微生物群落的信息却非常有限。而且我们对它们的生态作用和与白骨壤气生根之间的关联并不了解。白骨壤是中国深圳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海湿地的天然红树物种。近年来,白骨壤受到与其它物种的竞争、污染和人为活动的严重影响,从而威胁到它们的健康和保护。附生在气生根的微生物相信可为红树林物种带来益处。因此,有迫切需要对它们之间可能的关联作出研究。

我们相信白骨壤气生根为微生物提供了特殊的栖息条件,而且微生物和气生根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来维持附生微生物的黏附和红树植物的生长。本研究项目将调查从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定的采样点所收集的优势微生物群落(微藻和细菌)在一年的不同季节的群落结构。微生物群落结构将与不同环境条件以及气生根不同的特性进行比较和关联,包括距红树主干的不同距离、皮孔数目(微孔)和气生根的不同垂直段。主要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将通过使用宏基因组测序来确定。另外亦透过八个野外实验模型来研究微生物群落与气生根之间的生态作用和关联,以确定天然和与红树主干分离的气生根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会对微藻在气生根黏附条件及其与细菌的相互作用作出研究。我们亦会进行宏蛋白质组学研究以揭示气生根、微藻和细菌群落之间的代谢活动和分子行为。此研究项目将为气生根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布和丰度,以及气生根与其相关微藻和细菌组合之间可能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机制提供重要讯息和数据。更重要的是,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制定红树林湿地开发和保护的战略计划。从长远来看,本项目将对沿海湿地的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中国和东南亚。

 

项目编号:UGC/FDS24/B08/21
项目名称:调查影响老年人对流动健康应用程式的采用和延续性的动机和障碍:使用扩展期望确认理论的纵向研究
首席研究员:梁嘉诚博士(理大专业进修学院)

摘要

虽然先进的医疗服务延长了更多人的寿命,但老龄化现象已成为世界各地政府(包括香港在内)的严峻挑战。香港政府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未来20年人口年龄将显著加速,并预计老年人口比例将从2016年的17%上升至2036年的31%。香港社会的这种结构性变化会进一步加剧与长者相关的医疗服务需求和有限的医疗资源的冲突。

其中一种缓解这种冲突的可行方案是推广老年人口使用医疗保健科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电话提供许多移动医疗应用程式(mHealth apps),通过移动渠道提供各种的医疗保健和临床服务,使长者能够管理他们的健康状况,体验更健康的生活。香港政府已注意到医疗科技的应用可使长者受益,并于2017年起投入了10亿港元推广与长者相关的医疗科技。然而,它的使用率很低,更别遑论达至持续使用的层面。根据我们在医疗保健科技应用方面的研究经验,这个由信息系统、公共卫生、市场营销和教育领域的研究人员所组成的研究团队将与提供长者服务的机构合作,共同调查影响长者用户对mHealth apps的初始接受和持续使用的影响因素。

调查用户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阶段的感知差异对于解释科技初始接受和持续使用是重要的。据我们所知,没有实证研究从纵向角度解释长者用户对mHealth apps的期望和认知表现之间的差异。为了填补这一个研究空白,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开发是建基于期望─确认理论、创新扩散理论和科技─个体─环境框架,跨越不同使用阶段,用以解释长者用户使用mHealth apps的意图和他们的持续行为。问卷和焦点小组等方式都用于数据收集。在两间长者服务的机构的协助下,我们将从机构招募长者来检验本研究的多阶段模型。 Partial Least Squares-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PLS-SEM)会用于数据分析。我们亦会进行焦点小组调查,以加强从调查结果所获得的见解。总括而言,我们的研究不仅对老年人使用医疗保健科技的文献有所贡献,更为政府、长者服务机构和高等教育提供管理指导,以帮助更有效地推广长者使用移动医疗技术。

 

项目编号:UGC/FDS11/E02/21
项目名称:基于实例感知的相片与视频卡通风格化
首席研究员:李承泽博士(明爱)

摘要

随着移动网络和社交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发现数字媒体内容的展现不再局限于传统风格。大众对于更具展现力风格内容创作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一方面而言,普通社交媒体用户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图像和视频滤镜,而开始追求更加艺术化、个性化的媒体分享方式,譬如将自己的生活照片或影片转换成卡通风格并分享给他人。另一方面,动画工业的规模和产值也在逐步增加。然而,卡通内容的制作并非易事。制作卡通图片和影片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繁琐的工序,包括着色、编辑、合成等等。另一方面,制作卡通也需要美术和设计方面的才能。

基于此,本项目旨在实现从自然照片和视频到卡通风格的自动转换。该项目提案可以帮助用户以卡通形式分享他们的日常生活,发挥他们的创意。另一方面,这项研究也可以帮助行业改进2D内容的制作流程,以减少传统媒体制作高企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本项目的根本挑战在于如何去理解视觉媒体的内容,另一个难点则是如何合理根据内容创造卡通风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建立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框架,并致力于将卡通风格精准有效地应用于图像和视频中。我们首先构建一个全新的大规模卡通风格转换数据集,并利用大量数据对框架进行训练,使其能够深入理解图像内容并进行合理的卡通风格化转换。我们要求框架最终能够根据提供的媒体内容产生高画质及充满表现力的卡通影像。在框架成功建立之后,我们也将根据框架进行软件工具的开发,使包括普通终端用户和行业用户在内的更多人更轻松地制作卡通内容。

 

项目编号:UGC/FDS14/H08/21
项目名称:冷战中的文化交流:亚洲华语圈的探访团与情感连结(1950-1980年代)
首席研究员:李祖乔博士(恒大)

摘要

随着「新冷战」一词在描述中美关系和全球政治时愈加流行,对于上一次冷战的记忆也越来越多地被人运用,作为看待现在和未来的参考。然而,冷战往往被简化为一个关于美国和苏联之间对立的故事。本研究的目的有两个:第一,继续扩展冷战时期的学术研究,调查冷战时期的全球政治分歧如何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第二,研究在冷战时期如何保持和建立文化交流和情感联系。在人们的印象中,冷战往往是一个充满政治较量、封锁和意识形态斗争的时期;本项目探讨的是相对未被探索的领域,即冷战下的文化联系和情感维度。

本研究的焦点,是亚洲各个华语社会之间的访问团。旅行团——它是有组织的往返,包括不同的交流和接待活动,也是人类流动和文化实践的一种形式。在冷战时期的全球政治分歧中,许多旅行团在塑造文化想像和公众情感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一些冷战时期的旅行团是文化外交的媒体奇观,作为一种宣传去标示出政治冲突和意识形态分歧被缓和。访问团也是一种文化记忆的形式,很多到冷战另一方阵营去探访家庭亲属的难忘经历,被人们广泛分享和重述。然而,冷战时期的旅游历史及其文化政治很少成为研究重点。本项目将重建不同的访问团的文化历史,这些访问团将亚洲华语圈中不同地点的人们联系在一起——这个文化圈是语言和情感性的网络,把那些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台湾、英属香港、葡属澳门和处于去殖的东南亚华人拉在一起。亚洲华语地区的跨境交流及其情感联系可以作为一个案例研究,说明历史长河中人类如何回应政治和意识形态分岔。

本项目会通过广泛收集并分析视觉和印刷材料(媒体宣传、旅行著作和自传/传记)、档案研究和深入访谈,重构(1)冷战时期旅游的大致情况,或「旅游景观」;(2)文化外交中作为奇观的旅游如何被组织、策划和宣传,以维持和创造两个冷战世界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3)旅游如何作为文化记忆的一种形式,形成情感、身份和不同价值观。从材料层面上说,本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冷战和亚洲区域交流的历史。在理论层面上来说,该研究补充了近年不断增长的关于文化旅游和情感的学术研究,深入研究了不同的主客关系和感情结构是如何建立的,让我们尝试把冷战想像为一个连接性和感情性的概念。

 

项目编号:UGC/FDS24/E04/21
项目名称:基于超材料技术的通风隔音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首席研究员:梁善军博士(理大专业进修学院)

摘要

舒适的室内环境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氛围。作为一个密集型城市,香港的环境噪声问题比较显著。屋宇之间的有限的距离,空调外机的广泛分布,繁忙的交通无不增加了噪声控制的压力。传统的隔音装备牺牲了通风的性能,因为如果一旦出现开口,通风的同时噪声也会跟着传播。同时,土地资源的紧张增加了隔音装置的布置难度,对其尺寸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

声学超材料是小尺寸控制大波长的典型器件,亚波长的结构有时候能提供广泛的参数空间可供设计,而这种等效参数是通过对其几何构型的控制实现的。这种设计方法使声波控制更加灵活,而且可以实现一些传统材料和设计无法实现的效果,譬如实现负折射率或者用一个平面透镜实现聚焦。值得关注的是,基于超材料技术设计的隔音装置可以用很小的尺寸实现高效隔音的同时,还可以允许较大的空气流通。

这个项目是利用超材料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声学百叶窗,或者栅格结构,在具有更高通风率的同时,可以有更好的隔音效果。螺旋状的缠绕结构构成的单胞作为可以严格控制的慢声速材料,通过控制几何参数,可以实现奇偶模式相互消除的效果,而且结构之间具有较大的通风间隙。于是,该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 更轻薄。基于超表面设计,通风隔音结构期待具有1/4波长的厚度,比传统设备节省空间。
  • 更开放。超材料的隔音机理允许出现较大的开孔,甚至可以达到40%以上。
  • 更安静。与传统设计基于声波的自然衰减不同,超材料构造的模式相消可以实现更有效的隔音,理论上在设计频带内可以实现完美隔音。
  • 模块化设计。超材料装置和现有的隔音装置具有类似的外形,减少了替换成本。

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会先得到超材料通风隔音装置的理论模型。主要工作是利用参数化的实验工作对该设计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得到关键参数并对其进行优化。最后,对于特定的工作场景,我们可以给予优化的通风隔音设计。

 

项目编号:UGC/FDS24/H09/21
项目名称:香港穆斯林群体的声景文化
首席研究员:李雅诗博士(理大专业进修学院)

摘要

声音文化(包括音乐和宗教朗诵)在穆斯林社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种族和宗派差异,此类声音实践可能会有很大差异。香港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社区的研究集中在穆斯林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几乎没有提到其声音文化,这是他们日常生活和宗教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非穆斯林当地主流群体通过这些声音文化的表现而产生的对于穆斯林少数群体的看法。截至撰写本文时,香港尚无关于该主题的此类研究。

主要的研究问题是:香港不同穆斯林社区的成员如何使用伊斯兰声音,即穆斯林的声音实践,来表达他们自己的身份,夹在他们的祖国、侨民社区、全球穆斯林社区(Ummah),以至他们所在的香港。第二个问题是:他们是否采用其他策略向非穆斯林观众展示自己的声音,如果是,他们的意图和策略是什么。

该项目将通过对这些社区的人种志研究来记录香港穆斯林社区的声音文化。以清真寺为出发点,研究香港最广泛的穆斯林使用、被普遍接受的宗教声音在社区生活中的实践和传播。第二步,将研究不同宗派的习惯,例如苏菲神秘主义者和什叶派群体的实践。第三个研究领域是非宗教的声音文化,即穆斯林社区的音乐。在上述的三个领域中,妇女的角色也特别值得研究。除了穆斯林社区内部对其自身声音文化的使用和观感之外,我们还将他们的看法置于当地非穆斯林多数对这些文化的感知和理解的更广泛的背景下,并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该项目的研究将主要通过不同穆斯林社区的人种志研究进行,以公共声音制造者为中心,包括清真寺、宗教歌唱团体和苏菲聚会,通过参与者观察的方式作研究;亦会与从业者、导师、学生以及社区领导人进行正式和随意的访谈;对这些声音作品的表演进行分析:不仅通过对声音作品的分析,而且会借鉴表演研究之方法,将表演作为真实体验——包括其准备、表演和观众的接受过程三者进行分析。实地考察也将在非宗教场合进行,包括社区内/种族内的有声音表演的庆祝活动,分析作为真实体验的表演,并采访表演者和参与者。

档案研究也将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对于宗教声音文化,印刷及文字材料以及历史上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表演的视听档案;为了研究艺术节里面的表演,将会分析:营销宣传资料、节目单、评论、新闻剪报等,以及个别表演如何与此类节日的整体节目相适应,以揭示指导每场演出的节目安排的意识形态和叙事,同时追溯这些意识形态和叙事的历史演变,并将其置于香港与伊斯兰世界关系、以及本地的非穆斯林多数与穆斯林社区的关系演变的背景下。

最后,作为伊斯兰世界的音乐演奏者,本项目的调查团队将进行自我民族志实地考察,记录和反思这些音乐流派表演的动机、选择、约束、观众反应等。

 

项目编号:UGC/FDS11/E01/21
项目名称:基于灰色调语义图层分析的漫画网点填充深度学习网络
首席研究员:刘雪婷博士(明爱)

摘要

漫画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深受各年龄段读者的喜爱。然而,创作一本漫画书非常耗时。专业漫画家通常需要一天或几天才能完成一幅漫画创作。创建漫画页面通常需要三个步骤:草图创作、描线和贴网点。漫画家会先使用手绘线条快速勾勒草图来传达想法和概念,然后基于创作的草图描绘干净的线条图,最后在线条图上贴网点以丰富视觉内容。其中,贴网点的过程极度繁琐和重复,但仍然缺乏自动工具来代替漫画家完成这一工作。因此,漫画公司和著名漫画家通常会聘请几个助手来帮助贴网点,并急需一个给漫画贴网点的自动系统以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然而,自动给漫画线条图贴网点这一任务极具挑战性。漫画家创作了大量不同形状和灰度的网点纸用于填充不同内容的漫画区域。自动为不同的漫画区域找到合适的网点并不容易。首先,不是所有区域都需要填充网点。例如,人脸和手的区域通常不需网点填充。其次,网点的灰度要正确表达物体的颜色和深浅。例如,深色的物体应用深色的网点填充,反之亦然。第三,网点的使用会受到漫画区域语义的影响。例如,阴影通常用条纹型网点来表达。最后,属于同一物体的区域应填充相同的网点。例如,衬衫的两个袖子应填充相同的网点。想达到以上目标,我们需要对线条图的漫画区域做高层语义分析,以达到合理的自动网点填充效果。但是这一分析极其困难,特别是线条图中的大部分像素非黑即白,每个像素点的局部特征都非常相似,更加加深了语义分析的难度。

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图像分析和合成的发展。但是,现有的深度学习方法在处理线条图和网点图时面临着重大问题。首先,输入的线条图相对简单且信息量不大,仅包含纯白色背景和一些稀疏的黑色线条。相对于线条图来说,最终要生成的漫画图像则要复杂得多,包含由不同图案和灰度的网点呈现的多样化颜色、材料和照明信息。现有的方法通常无法解决这个巨大的信息差距,导致输出的结果图不尽如人意。其次,网点通常由点和线条等高频元素组成,但深度神经网络输出的图像会通过插值生成,因此现有方法生成的图像通常较为模糊。

尽管从简单的线条图生成具有高频元素的网点漫画非常困难,但我们提出了一个新颖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解决方案来自动将线条图转为贴有网点的漫画完成图。其中心思想在于将灰度图作为线条图和网点漫画之间的中间表示,从而将困难的基于线条图生成网点漫画图的过程拆分为两个相对更容易解决的问题,即首先基于线条图生成灰度图,然后再基于灰度图生成网点漫画图。虽然线条图和网点漫画图之间的信息量差距很大,但线条图和灰度图之间以及灰度图和网点漫画图之间的信息量差距则要小得多。于是,我们便可以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分别对这两部份的任务进行学习和生成。

此研究项目产出的文章和算法将为工业界(漫画公司、漫画家等)和学术界带来益处。此外,此研究项目还将为我校师生在数字娱乐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宝贵的机会,并丰富我校课程教学中的相关内容。

 

项目编号:UGC/FDS13/E01/21
项目名称:基于神经网络的太阳能电池模板模型参数估算与监察
首席研究员:卢苇麟教授(珠海)

摘要

在这个研究项目,我们会开发一个人工神经网络驱动的太阳能电池模板模型参数估算系统。系统采用数据收集组件监察太阳能板输出电压电流的特性,从而估算模板模型参数。利用电压电流监察方法具有低成本、方便使用、与及实时处理的好处。研究过程中,我们会开发数据收集组件和太阳能板模型参数估算法。收集到的电压电流数据会被人工神经网路处理及运算。经数据训练后的人工神经网路可估算电压电流与模板模型参数的非线性关系。此外,系统会采用高性能计算集群及元启发算法去优化人工神经网路的结构,从而得出优良的估算表现。我们亦会利用实验方法去评估系统的表现。太阳能板会被控制光源照射,在波动负载环境下收集到的电压电流数据会透过无线传送装置传送到主计算机。主计算机会执行元启发算法去优化人工神经网路结构,以及执行训练程式去训练人工神经网路。最后的运算结果会被传送回到数据收集组件,组件可利用运算结果去估算及监察太阳能板模型参数。我们期望这个研究项目的成果,可应用于太阳能板模型参数估算系统及太阳能板健康状况监察系统上。

 

项目编号:UGC/FDS25/E05/21
项目名称:机器学习与结构易损性评价
首席研究员:陆崇熙博士(高科院)

摘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亚洲和中东建造了许多具有独特结构形式的高层建筑,以满足人口高速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经典的高层建筑例子包括台北508米高的台北101(2004年)、484米高的香港国际贸易中心(2010年)、828米高的迪拜哈利法塔(2010年)、上海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2015年),以及599.1米高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2017年)。建造高层建筑的趋势仍在增加。例如,1000米高的吉达塔将很快在吉达落成。其中确定它们在设计寿命期间在不同地震级别下的抗震性能是十分重要。因为这有助于为高层建筑制定长期的管理计划。

这项目的主旨是开发一种高效、准确且实用的方法,用于建筑物的脆弱性评估。所提出的方法可以直接评估建筑物在遭受特定地震级别时损坏或倒塌的风险。这可以通过在适当的机器学习算法的支持下应用地震脆性曲线评估来实现。结果为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另一方面,它也非常适合于城市特定区域的大规模脆弱性评估。通过使用建议的方法,可以立即识别有风险的建筑物,而无需进行详细分析。预计这将通过减少繁琐的结构评估和设计过程的时间来使行业受益。

 

项目编号:UGC/FDS14/E07/21
项目名称:异构自主移动机器人在智能制造工作单元中的调度
首席研究员:马凯琳博士(恒大)

摘要

现今,自主移动机器人(AMR)的应用比以往更加普遍。 AMR是指具有移动性和自主导航能力的机器人。由于它们无需任何物理或机电引导设备,因此可以提供巨大的灵活性。此外,AMR亦可配备机械臂或其他特殊工具,使它们能够执行特定的任务。早在 2012 年,亚马逊就已经开始使用AMR来支援他们的订单拣选操作。此后,AMR也被广泛应用于物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近年来,它的应用也出现在支援制造操作,被称为智能制造。在信息和通信技术(例如传感器、物联网、5G)的支持下,AMR可以四处移动来进行各种任务。在提高机器人在制造单元的效率和灵活性方面,它在多个由机器人组成的制造单元特别有用。过去,即使两个机器人单元也安装了相同类型的机械臂,但这两个机械臂不能在两个机器人单元之间共享,因为机械臂都安装在两个固定的位置上。从一个地方拆卸并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安装并不明智,因为这样做既费时又费钱。然而,在AMR的支援下,固定的机械臂现在可以安装为AMR的机械臂,并且可以在不同的机器人单元之间自由移动。这为生产工作间提供了巨大的灵活性。这个提议项目的主要目标是为这个新的调度问题开发一种解决方法,即在考虑死锁和阻塞问题的情况下调度异构AMR,以避免由死锁或阻塞引起的中断。

 

项目编号:UGC/FDS14/H02/21
项目名称:探索教师支持下的同伴反馈:如何提升学生反馈素养和写作品质
首席研究员:马晶静博士(恒大)

摘要

大专院校学生需要掌握学术英语写作(Schillings et al., 2019),而同伴反馈常常用来促进学生的学术英语学习(Huisman, Saab, van den Broek, & van Driel, 2019)。虽然同伴反馈带来诸多的益处,如提升写作质素、促进自主学习、提高自我效能和学习动机(Hyland & Hyland, 2006; Tsui & Ng, 2000; Zheng, Cui, Li & Huang, 2018; Zhang, Song, Shen, & Huang, 2014),研究显示同伴反馈的潜力仍未完全挖掘(Guardado & Shi, 2007; Zhou, Zheng, & Tai, 2019; Zhu & Carless, 2018)。为了全面发挥其益处,教师需要支持同伴反馈的开展以提升学生反馈素养,即学生参与同伴反馈的能力和意愿(Han & Xu, 2019a)。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索教师在同伴反馈开展前以及开展过程中对同伴反馈给予的支持以及教师支持下的同伴反馈对学生反馈素养和写作品质的影响。

本研究将深入研究以下问题:(1)香港某大专院校英语教师是否以及如何支持同伴反馈的开展;(2)教师现有的支持对于学生反馈素养和写作品质的影响;以及(3)新形式的教师支持的同伴反馈对学生反馈素养和写作品质的作用以及影响学生反馈素养的相关因素。

本研究聚焦于大学学术英语写作,因为同伴反馈越来越多运用于大学学术英语教学上(Zhu & Carless, 2018)。考虑到学生反馈素养的情境特征和研究发现的生态效度,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研究第一阶段涉及第一以及第二个问题,而研究第二阶段涉及第三个问题。研究将采集多种数据,包括课堂观察、焦点小组访谈、教师和学生的个人访谈、各种文本的收集以及补充材料的收集。

本研究的理论和教学启示能够在知识和实践层面上做出贡献,即如何运用教师支持的同伴反馈以提升学生反馈素养和写作品质。本研究也可对于学生反馈素养相关教育政策制定和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有所启示。

 

项目编号:UGC/FDS14/E01/21
项目名称:以机器学习量化手机应用程式的私隐威胁
首席研究员:马裕得博士(恒大)

摘要

在现代社会中,智能手机已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因为我们整天随身携带和使用它们。然而,这个“身体部位”可能会恶意收集和泄露我们不知道的非常个人的信息。这是因为智能手机内置了无数传感器,可以捕捉到我们的一举一动。当我们在智能手机上安装具恶意的移动应用软件并授予他们的许可请求时,这些应用程序可以利用嵌入式传感器来收集和推断我们的个人信息、偏好和习惯,例如睡眠习惯、性格特征、甚至医疗状况。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会建立一个系统,用作评估移动应用软件在数据收集和处理方面的隐私风险。这个项目主要有三个贡献。首先,我们将设计一个基于机器学习的框架来确定移动应用软件的隐私风险。其次,我们将建立该框架并通过实证研究评估移动应用软件的隐私风险。最后,我们开发的隐私评估平台将以网页的形式向公众开放,让他们了解到使用的移动应用软件的隐私风险。

 

项目编号:UGC/FDS24/E12/21
项目名称:汽车悬浮粒子和嘈音排放垂直分散模型
首席研究员:麦棨朗博士(理大专业进修学院)

摘要

众所周知,车辆排放的悬浮粒子和噪声是同时产生。而各种流行病学研究亦指出,道路交通对人类可带来负面生理和心理影响。目前主要的研究的重点,都集中在汽车排放的横向弥散上,相对于其垂直弥散的研究即相对较少,其相关研究结果往往并不一致。故此,如果没有足够的理解和有效的方法来模拟和控制颗粒物和噪声的垂直弥散,控制措施的效能和效力是值得怀疑的。众多因素均能影响交通噪声、气态化合物和颗粒物的分散模式方面发挥作用,其中许多因素难以量化或精确地纳入模型。浓度和分散特性会受到当地因素甚至特定建筑的严重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超细悬浮粒子可能在光化学过程中形成特别有害的影响。在许多研究的结果中观察到浓度和分散度测量不一致的情况,因为他们在分析中很少按颗粒物质的大小对它们进行分类,而且超细颗粒浓度通常被一般的浓度测量所掩盖。现存的研究已经尝试通过了解与气体化合物和交通噪音水平的关系来建立预测超细悬浮粒子浓度的机制。香港的城市环境独特,大部分人口居住在高层建筑中。在具有高纵横比的陡峭城市街道,颗粒物被气流涡流困在大厦之间,使得从在大厦之间中扩散出去变得更加困难。因此,了解和表征选定道路交通排放的颗粒物和噪声的垂直分布具有极大的需要和相关性。鉴于我们的亚热带气候具有高太阳辐射和湿度,我们将通过时间序列和昼夜分析确定是否存在任何可观察到的超细悬浮粒子成核情况。此外,我们收集了不同地点的交通噪声测量值,以研究不同类型路面对降噪的影响。最后,在收集到的数据后,我们将利用 CALINE4 等电脑软件和统计模型进行分析,探索这些排放的颗粒物与噪声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其垂直弥散率和垂直梯度衰减的预测模型。我们期望,透过研究所得,将有助于政府空气质量和交通管理评估领域在城市规划和建筑方面的考虑,亦有助于改善香港城市居民的生活质素。

 

项目编号:UGC/FDS15/H06/21
项目名称: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观点探讨农业文化遗产的建构和可持续性 ─ 以浙江庆元香菇栽培系统为例
首席研究员:麦秀华博士(树仁)

摘要

这研究项目旨在研究行动者网络如何使浙江庆元的传统香菇栽培系统,建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GIAHS),及其对传统农业知识体系体和文化习俗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尽管GIAHS的目标是维持和保护粮食和农业生物多样性、农村生计、农业文化风俗习惯和知识系统,在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提名、选择、和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册的过程及其文化影响是一个被忽视的研究课题。这研究项目将采用多站式、混合式的研究方法收集两波数据,以阐明中国的遗产化(遗产建构)和保育问题。

这研究项目计划采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框架来理解庆元的传统香菇农业文化遗产的建构和可持续性。本研究将首次尝试跟随遗产网络行动者(科学家、政府官员和农民)来了解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建构和保护。该项目将研究遗产网络构建和管理的三个关键过程:(1)招募参与者、(2)农业文化遗产“事实”的建构和(3)意义的传播。虽然当前许多关于遗产化的研究倾向于关注利益相关者为实现不同目标而采取的不同的策略,但我将参与及观察行动者如何招募和动员其他行动者,将他们带入各自的观点立场和加入他们的遗产网络,建立看似客观的科学和农业文化遗产的“事实”。最后,行动者如何传播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意义,从而将浙江庆元的传统香菇栽培系统建构为全球唯一认可的重要香菇文化遗产系统。

本研究将涉及三组受访者:15名科学家(在北京、香港、吉林和庆元)、15名中国官员(在庆元)、15名香菇农民(在庆元)参与其中,以及另外15名未参与香菇遗产网的农民。我将对科学家和政府官员进行深入访谈,同时对农民进行民族志研究和参与观察。这种混合式研究方法提供了一个机会,通过收集他们的口述历史,将庆元香菇种植系统的某些特征鉴定和分类为遗产,将其列入国家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以及遗产化过程和可持续性如何与科学研究、政府资助以及网络中农民、科学家和政府官员之间的联系相关联。

除了学术贡献外,通过追踪遗产网络中参与者的组织和日常活动,本研究将有助于农业文化遗产政策制定者制定合适的政策,支持政府官员、科学家和农民之间的合作和创造,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保护中国正在消失的传统香菇种植方式和文化。

 

项目编号:UGC/FDS14/E05/21
项目名称:通过整合众包车辆以满足特殊需求的双渠道物流策略
首席研究员:巫耀荣博士(恒大)

摘要

现今双渠道的物流管理比起传统的物流管理变得更为重要,这不仅因为其管理策略可以提升营运效率来节省成本,还可以运用内外的闲置资源,让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众包物流平台的兴起,许多公司将部份物流订单外判于众包网络,应付突如其来的需求。然而,与内部物流资源相比,众包网络中的资源具有更高的不确定性,这令企业对如何分配物流订单给众包平台带来许多挑战。现时业界正缺乏一套完善的物流管理策略和决策智能系统,以整合众包车辆和储于不同仓库的物流资源。

在这项研究项目中,我们旨在设计一个综合决策框架,运用决策智能系统,管理双渠道的物流资源。透过不同类型的决策智能系统,如模拟系统、数据驱动模型和地理数据策略分析,我们期望内部和众包网络的物流资源能得以整合,将物流营运达致更高阶的管理水平。因此,本研究的主要贡献是研发一套双渠道的物流管理理论。除了理论研究外,我们亦会与公司合作,当中的共同研发案例亦可作从业者的营运指南。

 

项目编号:UGC/FDS24/E05/21
项目名称:医护人员呼吸器的量化动态合适度拟合模型
首席研究员:吴新培博士(理大专业进修学院)

摘要

2019冠状病毒的爆发是对公共卫生的一个全球性挑战,而前线医护人员是卫生系统中抗击冠状病毒的关键单位。尽管N95呼吸器的分层无纺布可以过滤至少95%的空气中颗粒物,从而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但这些颗粒物仍然可以通过佩戴者的面部和呼吸器之间的缝隙进入呼吸系统。以往文献中发现,佩戴者进行一系列身体动作后,呼吸器贴合性测试的通过率显著下降至46%。因此,本项目旨在通过三维建模和实验拟合测试相结合,探索和识别由面部/身体运动引起的面部密封泄漏的特征。人脸和呼吸器的三维几何特征将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进行扫描。同时,将通过呼吸器内外控制剂浓度之间的差异进行定量适合性测试(QNFT)。在面部/身体运动期间,还将测量呼吸器和佩戴者面部之间的接触面压力,以评估呼吸器的动态贴合度。最后,将开发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施加的机械应力和接触面压力分布来评估呼吸器和人脸之间的相互作用。该项目的成果可用于改进现有呼吸器尺寸和形状的设计,以提高呼吸器在动态面部/身体条件下的贴合性能。

 

项目编号:UGC/FDS14/P04/21
项目名称:高维向量自回归模型中的序贯变点监测
首席研究员:吴伟亮博士(恒大)

摘要

近数十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码转型的加速进程,于工程、金融、计量经济学和应用统计学等领域上,收集大量实时数据已经变得方便和普及。这种现象对不同领域的从业者来说构成一个重大的挑战,因为他们需要能够从大量的数据流中检测到任何出现在结构上的变化。例如在工业安全和可靠性监控领域方面,监测工业部件温度的突然变化可以反映部件中可能存在的异常和缺陷。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检测资产回报波动的结构性变化为金融风险可能的不稳定性提供重要信息(详见 Andreou and Ghysels(2006))。在投资组合管理方面,投资组合经理会通过资本资产定价CAPM模型中的Beta值来衡量资产的风险,透过检测投资组合Beta的变化使他们能够采取适当的行动和决策来重组其投资组合(详见Aue et al.(2012)and Golosnoy(2018))。在医疗应用方面,监测重症患者的生理健康状况能够允许医生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立即采取行动(详见Fried and Imhoff(2004))。此外,实时检测结构上的变化可以帮助从业者得知其估计模型在解释未来数据方面的能力。因此,检测底层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的研究是很重要的,这个问题称为顺序变化点检测。

尽管对于在许多应用范畴上,能够快速检测数据流中出现的结构变化并及时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是很重要的,但据我们所知,高维时间序列中的顺序变化点检测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得到探索。最近,Gösmann et al.(2020)透过聚合组件级顺序检测方案提出了一种高维时间序列中的顺序变化点检测程序,但它仅用于检测均值变化。 Horváth et al.(2020)开发了一种针对分布变化的顺序变化点检测程序,但仅适用于独立变数序列。在本提案中,主要目标是为高维向量自回归(VAR)过程开发一个顺序变化点检测程序。我们旨在以受控的误报率顺序检测高维VAR过程的参数矩阵中的任何变化,并开发自举程序以改善所提出的顺序监控方案的表现。

在本提案中,我们计划按以下步骤进行:

  1. (高维VAR模型的顺序变化点检测程序)将应用高维VAR模型的正则化估计方法,并将开发基于残差的顺序变化点检测程序来检测参数矩阵的变化。
  2. (渐近水平和一致性的决策边界)将在参数矩阵不变的原假设和参数矩阵变化的备择假设下研究顺序变化点检测程序的渐近行为。监测检验统计量的决策边界将根据渐近理论来确定。
  3. (通过自举程序改善表现)将开发用于确定准确决策边界的自举程序,以提高所提出的顺序变化点检测程序的有限样本性能。

 

项目编号:UGC/FDS16/H18/21
项目名称:面对面及网络实时互动情境下学习者聆听与说话任务投入度研究
首席研究员:邱旭妍博士(都大)

摘要

在第二语言教学课堂活动情境中,面对面互动交流及即时网路互动交流是两种常见的交流模式。已有研究发现,即时网路互动交流有利于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及语言策略使用能力,亦可提高学习者课堂参与及合作学习的积极性(Ziegler, 2016; González-Lloret, 2020)。但是,有学习者则认为,在网上交流情境下,如果任务本身设计复杂,任务难度大,学习者的沟通效率会变低(Baralt, 2010; Van der Zwaard & Bannink, 2016)。相比之下,在面对面互动交流情境中,学习者更能够互相帮助、积极讨论,同时能保持学习兴趣(Bao, 2020; Baralt et al., 2016)。鉴于两种交流方式的特点和媒介有所不同,老师应该根据不同交流模式的特点,设计不同课堂任务,以实现教学目标。

现有研究发现,在执行任务型教学法的第二语言课堂中,以上两种不同交流模式会影响学习者语言学习表现(如口语表现)(González-Lloret & Ortega, 2014)。学者亦建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审慎思考不同交流模式对学习者语言学习的作用(Carver et al., 2021)。但是,鲜有研究关注学习者在面对面互动交流或即时网路互动交流情境下执行不同类型聆听及说话任务时,其投入度会否有所不同。由于学习者投入度对提高学习成效起到积极作用(Mercer, 2019),我们认为探究学习者在执行不同类型任务时的投入度对老师如何设计第二语言教学活动非常有意义。

是次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对比在面对面互动交流及即时网路互动交流情境下,英语聆听与说话任务类型、任务复杂度对香港英语学习者的任务投入度影响会否有所不同。是次研究侧重于三个方面:(1)调查香港大学生在参与三种不同类型任务(描述任务、叙事任务、决策任务)过程中的任务投入度,并探究不同交流模式在其中的作用;(2)测量不同任务难度对学习者任务投入度的影响,并探究不同交流模式在其中的作用;(3)探索任务类型和任务复杂度对学习者投入度影响的互动作用,并探究不同交流模式对其互动作用的影响。是次研究结果将会加深老师对第二语言学习者任务投入度和不同任务类型、任务复杂度、交流模式相互关系的认识,亦会针对面对面教学或线上教学情境下的课堂活动设计提出相关建议。

 

项目编号:UGC/FDS16/H08/21
项目名称:从废物贸易及非正规街头经济探讨在香港的巴基斯坦人在身份、价值和社会融合的角力
首席研究员:岑俊达博士(都大)

摘要

富裕的香港经济令某一阶层的香港人产生了大规模消费和大规模浪费的生活方式,但低收入人士却仍然为生存而奋斗。深水埗是香港最贫穷的地区之一,每天都有成群的废物劳工在非正规二手街头市场分类、修理和出售各种废弃消费品。这些市场吸引了各行各业的人士来购物以供个人消费、转售或进一步回收。街头市场的废弃商品交易为城市贫民,包括香港人和少数族裔提供了一种维持生计的方式。在香港街头市场的非正规劳工中,从事废物劳工的移民是最不被认可的。

巴基斯坦人是香港主要的南亚移民群体,十多年来,一群巴基斯坦人一直在傍晚和晚上占用一些城市空间,令这群社会地位被边缘化的少数族裔人士产生了一种以回收废物为中心的生活方式。但对这些私人、非正规和小规模回收活动的实践、意义和对社会影响所知甚少。通过对香港二手市场中巴基斯坦非正规废物劳工的深入访谈和观察,本项目将研究他们在这个「不受监管」的城市经济中的角色和活动。具体而言,本研究将探讨他们参与非正规二手交易的原因,他们如何克服日常回收活动中的障碍,以及他们作为废物经济中的移民劳工如何从边缘化的位置重塑经济生活并建立社会价值。

废物通常与肮脏、无用和冗余有关;因此,从事废物工作的人被认为是肮脏的、无价的和弱势的。在香港的公共话语中,少数族裔经常被负面描绘,被视为公众负担和不稳定的潜在来源,阻碍了他们的社会融合进程。对于巴基斯坦废物劳工本身而言,废物的含义、他们与废物的关系以及他们在非正规二手经济中的社会网络可能为他们在边缘化的背景下如何重新评估废物和重新谈判他们作为废物劳工的社会地位提供新的见解。

本项目以指导性的观点去研究巴基斯坦废物劳工如何在这些开放的公共空间中参与战略行动,创造意义、价值和建立新的本地和跨国交换关系。通过研究他们在非正规二手经济中的日常社交互动和交流——从收集、分类、储存,到在街头市场出售二手消费品,本研究将对少数族裔、非正规经济和移民融合的文献和教学作出重要贡献。它将为了解香港少数族裔的社会影响和贡献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此外,本研究将对香港政府如何与少数族裔合作解决香港废物问题作出政策建议,从而进一步促进主流社会的族裔平等。

 

项目编号:UGC/FDS14/H12/21
项目名称:网络迷因于政治讨论中担当什么角色?
首席研究员:邓键一博士(恒大)

摘要

网络迷因的兴起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网络迷因是由网民生产的戏仿内容,常见形式包括音乐、影片、动态图片(GIF)及图片,其中又以GIF和图片最为常见。一些迷因的模板,包括「好奇的狗」、「成功的孩子」和「忏悔的熊」,在西方国家特别流行。而除了网上的日常对话,迷因在网络论坛、Facebook和Instagram上的政治讨论也很普遍。例如,「老友memes」(facebook.com/hkelderlymemes)便是香港其中一个最早使用迷因,来戏谑与代际冲突有关的不满的Facebook专页。

尽管迷因仍然是新生的网络现象,它已经引起了学者们广泛关注。迷因的关键特征包括:第一,迷因是自下而上的参与性媒介,很容易便会出现传染式传播。第二,迷因比一般信息更能表达情绪。许多学者从批判的角度讨论迷因的公共影响—— 一个良好的公共领域依赖公民在信息自由的环境中进行理性讨论,但迷因的兴起却违反了这种想像。一些学者担忧迷因背后的民粹主义倾向,以及其在社群中滋生对立情绪的可能性。同时,其他学者则强调用户生成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的多义性,认为迷因不一定会损害公民文化。

为了补充相关的学术讨论,本研究关注迷因的能供性(affordances),以考察其在政治讨论中的作用。本研究认为,网络迷因作为一种参与性和传染性的媒介,其性质有利于传播简单的信息,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催化剂,唤起人们对新闻事件的记忆,建构群体认同。为了在理论层面上探讨迷因在政治讨论中的作用,本研究尝试解答两个问题:(一)网络迷因是如何被用于建构网络舆论? (二)网络迷因有多大程度上能够促进政治讨论?

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首先,我们将对在网络论坛发现的迷因进行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以研究迷因如何影响舆论框架(framings)。为了深入调查网络迷因对政治讨论的影响,我们会进行网络民族志观察(online ethnography)。研究人员会使用迷因参与网络上的政治讨论,以观察迷因所产生的效果。第三,我们会以实验测试迷因对政治讨论频率的影响。我们也会特别注意网络迷因在唤起集体记忆和建立群体认同方面的作用,以丰富对其影响的解释。在理论层面,我们希望研究结果可以有助理解迷因对数码文化(digital culture)和政治讨论的影响。在实践层面,这次研究的结果也可以让教育部门用作培养公民的数码媒介素养(digital literacy),以及作为政府部门设计网络公共关系策略的参考资料。

 

项目编号:UGC/FDS16/E14/21
项目名称:面向复杂工业环境中自动化机器人操作的精确六维物体姿态估计
首席研究员:王伟明博士(都大)

摘要

6D物体姿态估计,即旋转和平移,是增强现实、机器人操作以及场景理解等各种实际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增强现实需要精确的物体姿态,以便将虚拟物体渲染到物理环境中,并实现与真实物体的虚拟交互。在机器人操作场景中,机器人需要知道物体的方向和位置,才能安全有效地进行抓取和移动操作。

尽管已经有很多方法提出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由于工业环境的复杂性,准确、稳健地估计6D物体姿态来进行自动机器人操作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最典型的挑战发生在具有严重遮挡和截断的杂乱场景中,由于重要特征经常被周围环境遮挡或截断,很难估计出部分可见物体的6D姿态。第二个挑战与细小的物体有关,例如螺钉、螺母和垫圈,由于它们在图像中的分辨率通常比较低,很难从这些物体提取有用的特征来进行姿态估计。第三个挑战来自不同物体实例之间的形状差异,即使它们属于同一类别,将已训练好的模型应用于具有较大形状变化的新物体时,模型的性能会急剧下降。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通常需要标注大量的真实世界图像才能训练网络模型达到可接受的精度,但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因此在有限甚至没有标注数据的情况下,开发出能够达到最好性能的新颖网络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将对复杂工业环境中的6D物体姿态估计进行全面研究,涵盖上述所有挑战。我们将充分利用RGB-D图像中的颜色和几何特征,以及先进的深度学习技术,针对这些挑战开发专用的网络模型。首先,我们将提出一个基于密集对应的网络模型来估计杂乱无章场景中被遮挡和截断物体的6D姿态,与对严重遮挡和截断敏感的基于关键点的方法相反,所提出的模型能够从部分可见物体构建密集的3D-3D对应关系来进行准确的姿态估计。其次,我们将通过引入非局部网络来修改上述模型以处理细小的物体。非局部网络充当一种自注意机制来丰富细小物体的上下文语义信息,从而可以利用局部和全局特征来增强物体姿态估计。第三,我们将提出一种基于先验形状的网络模型来处理类别级物体姿态估计中的物体形状差异问题,先验形状编码了同一类别内所有可能物体实例共有的几何特征,因此对于形状变化较大的新物体,可以根据个体细节从先验形状中重建出来。第四,我们将开发一个自监督学习框架,以逐步提高使用有限合成数据训练的网络模型的性能,该系统能够自动准确标注真实场景图像中的物体姿态以进行自监督训练。最后,我们将集成上述网络模型到一个用户界面友好的系统中,并基于精确的物体姿态估计,开发一系列工业应用来执行自动机器人操作。

项目可交付成果是一系列新颖的网络模型以及用于模型训练的自监督学习框架,这些网络模型可以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中准确、稳健地估计6D物体姿态,我们将进行全面的实验来评估网络模型的性能。

 

项目编号:UGC/FDS14/E08/21
项目名称:AutoQFD:针对产品开发的自动化的品质机能展开方法研究
首席研究员:王越博士(恒大)

摘要

品质机能展开(QFD)是产品设计中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常用于开发或改进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此外它还广泛应用于其他行业,例如服务、医疗保健和软件开发。尽管QFD在过往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在当今的业务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QFD过程通常是复杂、劳动密集型且耗时的。本项目提出了一个智能和自动化的QFD方法来应对这些挑战。我们的方法可以快速地自动化QFD流程,并且需要少得多的公司专业知识资源,从而更加方便业界的应用。我们将利用大量的产品评论文本来推断客户需求和产品工程特性之间的关系,并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和迁移学习技术来建立针对某一类产品的(比如电子消费品)通用的QFD模型。用户使用时,只需要使用该类别中的少量产品特定数据对通用模型进行微调,例如手机,即可获得该特定产品的QFD。 AutoQFD使用户能够在有限的时间、数据和领域知识下训练他们定制的QFD模型。

 

项目编号:UGC/FDS15/H12/21
项目名称:香港文学的「第三世界」想像与实践:1970年代香港文学对拉丁美洲文学的译介与挪用
首席研究员:王家琪博士(树仁)

摘要

华文文学世界对拉美文学甚感兴趣,香港、内地、台湾先后大量评介及翻译相关作家与作品,而且对三地的文学创作分别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乃不可忽视的华文文学史现象。在三地对拉美文学的评介之中,以香港尤为值得注意,不只在引入时间上较早,而且很快就挪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产生成熟的文学作品。然而,回顾学术界目前的研究情况,相对于内地和台湾已有不少专著考察拉美文学与本地文学的关系,香港较多现有研究集中在个别作家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挪用上,对于整个译介现象和情况尚没有较整全的研究。本研究将会爬梳所有现存的1970年代香港报章与文学刊物,检取所有与拉美文学有关的评介与翻译文章,分析1970年代香港文学的主体性怎样在与世界风潮的互动中产生。 「译介」一词指评介与翻译文章,而非一般的翻译研究,是因应本地报刊上较少严格意义上的翻译,而多见较广义的「译介」类文章,是当时传播世界文学风潮的主力,故不限定于研究狭义的翻译,研究方法上也与一般翻译研究不同,而是结合报刊研究方法、翻译理论以及跨语际实践等等理论框架辅助诠释。以「第三世界」的想像与实践为研究角度,是聚焦于香港作者如何把自身置于「被殖民者」的一方,通过阅读、评介、翻译拉美文学,想像香港文学在世界文学版图的位置,并且挪用与转化拉美文学形成1970年代香港文学的重要特色,同时借此研究当时香港作家对于殖民问题、民族文化、主体性等等议题的初步思考。

 

项目编号:UGC/FDS16/H17/21
项目名称:发展幼儿的国民身份:香港不同背景幼稚园、本地华裔和非华裔家庭的价值观和实践
首席研究员:王明善博士(都大)

摘要

培养国民身份认同是各国不可或缺的政治任务之一,但要成功培养这种情感并非易事,尤其对多民族国家和地区(例如中国和新加坡)来说更是一项具挑战性的工作。事实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官员多番指出香港人欠缺国家观念和身份认同。自 2017年上任以来,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更表示要从根本改革教育,称在幼儿阶段就应培育「我是中国人」的国民身份认同。虽然香港的幼稚园行业本质上仍属私营市场,但近年政府通过对幼稚园及家长提供经济诱因逐渐加强对该行业的控制。同时,政府以学好中文为由,鼓励非华语儿童入读以中文授课并通过政府质素保证的本地幼稚园。有见及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香港不同背景的幼稚园、本地华裔与非华裔家庭如何回应当局在建立国民身份认同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及其自我定位。

本研究将采取混合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两个互有联系的阶段。第一阶段为多重个案研究,选取八所幼稚园,当中包括四所取录较多非华语儿童的幼稚园(以中文授课的免费幼稚园或以英文/双语授课的收费幼稚园)及四所以中文授课的一般免费幼稚园。研究人员将与32位幼稚园教学人员(包括校长和教师在内)和40位家长进行深度访谈,并评析其教学材料、课堂和家庭教学影片。研究结果将有助深入了解香港不同类型和种族背景的幼稚园和家长对国民身份认同的价值观和实践,并用作发展相关概念框架,为本研究第二阶段的问卷制订提供基础。第二阶段研究的目的是考察香港幼稚园和家长有关价值观和实践的整体趋势,及会否因受访者的幼稚园类型、种族背景和社会经济地位而有所不同。问卷调查将于2022/23学年进行,研究人员会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选取全港百分之十的幼稚园为代表性样本,邀请该校教学人员和家长填写一份网上问卷。为比较两种受访者之间的意见,两者须在问卷的第一部份回答相同的问题。问卷余下的问题将按研究第一阶段所发展的概念框架所设定,以反映教学人员和家长各自的经验和见解。为进一步了解香港的整体情况和受访者之间的意见异同,研究人员将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量性和质性分析。

本研究所得的实证结果将有助理解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发展国民身份认同的复杂性,以及家长、幼稚园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和期望。此外,本研究将为有关政策和公众讨论、培养幼稚园教学人员和家长文化意识与尊重提供可靠的参考和方向。本研究将对家校在发展国民身份认同的角色及「中国人」身份在本港与更广泛地区的意义发展作出贡献。

 

项目编号:UGC/FDS16/B12/21
项目名称:太极对轮值工作的情绪劳动员工之干预硏究
首席研究员:胡家成博士(都大)

摘要

在全年无休的商业世界中,大约五分之一的劳动人口须从事不同类型的轮班工作(例如下午班和夜班),他们当中很多都受到严重和持续睡眠不足(与平均8小时相比,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困扰,而且患上各种疾病的风险亦较高(https://www.cdc.gov/)。尽管我们的夜间经济呈爆炸性增长,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有关轮班工作对员工,特别是对那些前线服务员工(或情绪劳动)影响的研究还是很有限的。

轮班工作可能对前线服务员工造成双重打击。一方面,与客户互动时,他们必须采取必要的展示行为,以遵守雇主强加的展示规则(例如表现友好的态度和抑制愤怒),内在感受与外在展示行为的差异令前线服务员工情绪疲惫,甚至对工作产生厌恶的感觉。另一方面,夜班工作与昼夜节律(即在白天的灯光下醒来,在夜幕降临时睡觉)相矛盾,可令生理时钟紊乱,对轮班的前线服务员工的身心健康有害(例如高血压和疲劳)。企业应制定相关对策,减轻这些对前线服务员工心理和生理的负面影响。

基于轮班工作的不利影响,本研究项目分别进行两个研究:(一)前线服务员工面对夜班工作与昼夜节律矛盾的情绪疲惫(心理)和疲劳(生理)(研究一)以及(二)太极拳作为结合静观和身体锻炼的一种形式是否减轻了轮班工作的负面影响(研究二)。在这两个研究,我们主要探讨:(一)昼夜偏好是否对情绪调节产生影响;(二)环境光暗程度对员工产生的生理影响;(三)与静观相比,太极拳是否有助于提升身心健康。太极拳作为一种基于运动的冥想,旨在通过低冲击的身体动作、特定的呼吸模式和冥想技巧来达到放松的状态。本研究项目以尚未被探索的有关情感劳动题目为主题,为文献作出贡献,且为企业提供相关对策,以改善前线服务员工的身心健康。

 

项目编号:UGC/FDS24/E08/21
项目名称: 开发多智能体行为数学模型及充电站优化布局以于香港实施推广电动出租车 ─ 试点研究
首席研究员:武阳博士(理大专业进修学院)

摘要

在2020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施政报告中,承诺香港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这项承诺将在多方面惠及香港居民,包括改善空气质素和自然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推动电动汽车(EV)的部署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路边清洁空气解决方案。在大湾区,公共交通领域和计程车服务推广电动汽车变得越来越重要。香港的交通行为是独一无二的,有别于其他国际大都市。本研究计划旨在开发本地驾驶模式的多代理行为模型,并通过交通流问题的层次聚类方法找出香港试点地区电动计程车服务充电站的最佳映射位置。该模型将考虑香港本地独特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例如有限的土地空间和拥挤的交通网络等。

 

项目编号:UGC/FDS24/B15/21
项目名称:后疫情世界之目的地竞争力
首席研究员:徐景博士(理大专业进修学院)

摘要

在后疫情世界中,危机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游客在出行时会更加注意自身安全。本研究将探索和测试目的地如何展示其危机管理以建立竞争力。因此,本研究旨在丰富目的地竞争力的理论和知识。除了理论意义外,这项研究实际上可以帮助旅游业和各种利益相关者就振兴目的地提供建议。例如,它可以帮助振兴香港的经济,因为旅游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其支柱产业,但现在几乎停滞不前。该问题的重要性使得该项目迫切需要为振兴后疫情世界的旅游经济和竞争力提供必要的指导。

 

项目编号:UGC/FDS14/B03/21
项目名称:新冠疫情对公司审计活动的影响
首席研究员:邱聆娜博士(恒大)

摘要

新冠疫情的爆发及迅速席卷全球严重地破坏了全球的正常经济活动,并且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新冠疫情在中国爆发的初期,即2020年1月至3月,恰好也是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的忙季。因此,香港和大陆两地严格的出入境政策将严重影响那些审计师常住香港、而客户主要经营活动在大陆的审计项目。这为我们研究在现场审计无法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审计师如何实施替代审计程序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背景。本研究拟手工收集整理香港的审计报告的大样本数据,并向审计师就相关问题发放调查问卷。在整理以上数据的基础上,我们首先提供关于审计师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审计活动的描述性证据。通过阅读香港上市公司2018年和2019年的审计报告,对比同样的关键审计事项在疫情前后的审计程序是否有差异,据此我们来理解审计师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关键审计事项采取不同的替代审计程序。此外,我们还会检验审计活动特点和审计师特点对替代审计程序选择的影响。

其次,由于大陆香港两地通关限制,常驻在香港的审计师如要满足2020年3月31日年报截止日期的时间要求,将不得不更多依赖替代的审计程序,抑或推迟审计报告最终报告时间以待通关限制解除。这为我们研究替代审计程序和延迟审计报告如何影响审计质量提供了理想的双重差分检验机会。具体来说,我们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研究审计质量:(1)可裁量应计项目;(2)是否符合或者超过分析师预期;(3)年报重述;(4)审计师的可持续经营假设及期后事项披露;(5)审计师对客户公司最初报告盈余的调整。

再次,我们将研究新冠疫情带来的变化是否有长期性。我们将检验替代审计程序是如何影响审计费用的。此外,新冠疫情可能导致审计师的变更,我们将进一步研究新冠爆发之后客户将如何决定更换审计师,并主要考察在地理因素及审计技术两个层面的影响。

综上,本计画旨在研究当现场审计不可行时替代的审计程序将如何开展。新冠疫情的爆发是完全独立于审计师及其客户的外生事件,因此能为我们研究审计活动特征及审计师特征如何影响审计活动及替代审计程序的选择提供独特的研究机会。本研究将在以上方面对现有的审计文献做出重要贡献。同时我们也将研究审计师在出现外生冲击时将如何在保证审计质量和推后审计报告日期之间做出权衡和选择,这也是对现有文献的重要补充。

 

项目编号:UGC/FDS14/P02/21
项目名称:部分可分稀疏优化:理论与应用
首席研究员:余国惠博士(恒大)

摘要

大数据在各个学科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和有用。稀疏优化是一种流行且实用的解决大数据问题的技术,即寻找欠定线性系统的稀疏解。它已成功应用于变量选择、压缩感知、图像科学和机器学习等各个领域。在稀疏优化的发展中,近年来有三个主题备受关注:(1)线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限制性太强,非线性测量的稀疏解出现在各种应用中,例如稀疏逻辑回归中的对数似然最大值和稀疏逆协方差选择,衍射成像中的二次基追踪和稀疏组合选择,以及分散通信中的双线性压缩感知;(2)部分稀疏优化(也称为修剪套索或尾部最小化),只惩罚小元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非凸稀疏促进技术;(3)部分可分结构在实际稀疏结构中很常见,如全变分恢复、群套索和融合套索等。

在本项目中,我们将同时考虑上述三个主题,并研究非线性系统的部分可分离和部分稀疏优化(PSIIO)问题。我们将特别研究其数学理论,包括模型的一致性理论和优化算法的收敛理论,并讨论其在金融和系统生物学中的应用。在理论方面,我们将引入稀疏强凸性(SSC)的概念。它是经典稀疏特征值条件(SEC)从线性系统到非线性系统的推广。在SSC假设下,我们将建立全局最小值的精确恢复特性和恢复界限(包括模型误差、绝对偏差和 2 恢复界限),以定量估计PSIIO问题的稳定性。此外,我们将讨论某些局部最小值的恢复界限和二阶增长特性。在算法方面,我们将提出一种带连续技术的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C)来解决PSIIO问题。在SSC假设下,我们将证明所提出的ADMMC在与噪声水平和恢复界限成正比的容差内以几何速率收敛到基准实际值。收敛理论将为部分稀疏算法和 p 正则化算法的稀疏恢复可用性提供正面的理论证据,并弥补某些非凸正则化方法的缺陷。在应用方面,我们将运用理论结果和数值算法来解决多周期稀疏投资组合选择和多物种转录调控网络(TRNs)推理问题。成功应用于多物种TRNs推理将有助于生物学家推广TRNs推理技术并以更高的分辨率理解基因表达。

 

项目编号:UGC/FDS15/E01/21
项目名称: 开发和试点测试人工智能的手机应用程式来担当言语语言病理学机器人来长期治疗患有发展性构音障碍的粤语儿童
首席研究员:袁文贞博士(树仁)

摘要

发展性构音障碍是幼儿常见的沟通障碍,严重影响幼儿发展,甚至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习、就业和社交。根据研究文献综述,估计世界上有24.6%的儿童有言语发展迟缓或构音障碍。在这些儿童中,48.1%的3至10岁儿童和24.4%的11至17岁儿童仅存在构音问题。发展性构音障碍的儿童没有其他症状,经过正规训练后可以提高语言清晰度。由于粤语主要是口语,书面粤语不能用作标准的书面中文,这增加了香港幼儿学习和理解粤语的难度,尤其是构音障碍的粤语儿童。另外,与其他语言相比,针对构音障碍的粤语儿童的训练材料比较少。

当儿童一旦确定有构音障碍,语言病理学家会为儿童选择初步治疗方案,并定期审查和调整治疗方案。适当的治疗方案是由语言病理学家、家长和老师共同实行的,而且治疗的成效非常依赖于家中长期训练的有效性。因此,构音障碍儿童的家长需要非临床测量工具,用于在家中陪伴儿童进行言语治疗训练,并让语言病理学家更好地了解构音障碍儿童的在家训练进度。此外,由于很多地方的语言病理学家数量不足,需要更多的资源来支持语言病理学家的工作:例如,帮助语言病理学家在较短的临床治疗期间,快速收集和了解构音障碍儿童的正确状况。同时,儿童在家中长期作定时训练可能会感到无聊,因此需要家长的推动和鼓励。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设计一款人工智能手机应用程式,充当言语语言病理学机器人,为构音障碍的儿童提供在家训练。该手机应用程式具有卡通面孔,从手机摄像头收集视像数据和从手机麦克风收集语音数据,并通过手机屏幕提供视觉指令和通过手机扬声器提供音频指令,令手机应用程式可以充当机器人。因此,家长不需要购买或学习如何使用机器人,他们只需下载手机应用程式,就可以在家中轻松使用。该手机应用程式可以收集视像数据和语音数据,并在云端智能平台上分析这些数据,自动记录构音障碍儿童的训练进度。此外,云端智能平台上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被语言病理学家用于临床会诊,由是语言病理学家可以轻松、快速、准确地了解构音障碍儿童的训练进度,并为构音障碍儿童提供更好的治疗。

 

项目编号:UGC/FDS24/B17/21
项目名称:创建药物零浪费及可持续医疗保健供应链:私人诊所与制药公司之间的更紧密合作
首席研究员:袁尚文博士(理大专业进修学院)

摘要

毫无疑问,医疗保健是一个重大的社会议题。建立一个具成本效益、综合和可持续的医疗保健供应链,是保护全港市民的最终目标。虽然香港拥有优质和合符标准的医疗体系,但私营医疗保健供应链(尤其是私家诊所)仍然相对分散和低效率。私营医疗界每月浪费高达2,200万港元的药物,其部分主因乃缺乏库存管理和处理废弃医疗物品的专业知识。因此,发展私人诊所和制药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以纠正这种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建立买卖双方合作关系和逆向物流实践,不仅可以减少药物库存和浪费,还可以改善香港的医疗体系。

这个研究项目将对香港私人诊所/医生和药物供应商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以了解私人诊所、制药公司和物流服务供应商之间合作的影响因素,并为买方和供应商合作及配合制定新框架。

我们的研究结果对私营医疗保健行业持分者很重要及有益处。研究结果不但能够为发展具成本效益、综合和可持续的私营医疗保健供应链提供指导,更能为进一步研究减少医疗浪费和医疗保健供应链提供坚实的基础。另外,这个研究项目亦有助于填补相关研究文献的缺口。

 

项目编号:UGC/FDS11/E03/21
项目名称:带有序数偏好与基数偏好的设施选址博弈问题
首席研究员:赵英超博士(明爱)

摘要

算法博弈论是结合了博弈论与算法设计的研究领域,其主要目标就是针对不同的环境来设计好的算法。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将研究算法博弈论中的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设施选址博弈问题。大多数的经典设定中,政府(或称为服务提供者)将在一条街道上选择地点来放置设施,而这条街道上住着很多居民(或称为消费者),他们在享用设施的同时又希望保护个人私隐。居民们希望新设施能够更靠近自己的房子,因此他们可能会通过提供虚假信息来影响最终决策,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政府的目的就是收集居民们提供的信息,然后采用一个确定的或者随机的机制来决定在何处建造设施,从而优化某些目标,同时这样的机制可以使得居民们无法通过提供虚假信息来获取好处。

近年来,研究人员研究设施选址博弈问题,提出了许多的扩展方向,大部分研究工作都假设居民们对新设施们的喜好程度是一样的,这样的假设很难为现实应用中的复杂场景建立模型。例如政府计划在某个地区开设两间新学校(或者幼稚园),其中一间学校重视音乐教育,而另一间学校重视体育教育。对于要为孩子选校的家长来说,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学校的位置远近来决定到底送孩子去哪一所学校。如果某家长最喜欢的那所学校离家非常远,而不怎么喜欢的学校就在家附近,那么这位家长权衡之下可能会选择将孩子送到离家近的学校。这个选校问题就是单一设施主导的设施选址问题的一个例子,家长获得的好处(或者需要付出的代价)由他们最终选择的学校来决定。下面我们来看另一个例子,政府计划在某个地区建设一间医院和一间普通科门诊诊所,一些病人可能需要每周两次去医院看医生,每周一次去诊所做治疗,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这个问题用多设施主导的设施选址问题来建模。根据病人去医院与诊所的频率,我们来设定病人对这两个设施的偏好:对医院的偏好为67%,对诊所的偏好是33%。病人所获得的利益可以用病人分别从两个设施处得到利益的加权和来表示,这就是所谓的分数偏好。我们再考虑另外一个场景,假设政府现在有一笔固定的款项要用于这两个设施(医院与诊所)的维护与更新,那么一个自然的问题就产生了:如何分配这笔款项才能更好的服务病人。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研究带有序数偏好与基数偏好的设施选址博弈问题。带有序数偏好的设施选址博弈问题中,居民们需要给所有的设备按照自己的喜好程度排个顺序,他们付出的代价由收费最低的那个设施决定;带有基数偏好的设施选址博弈问题中,居民们要用分数(或者百分数)来表示他们对每个设施的喜好程度,政府则需要根据这些分数(或者百分数)进行预算分配。一旦拟定清晰的系统目标,我们就要设计一些确定的或者随机的机制,既可以保证居民们愿意讲真话,又可以有比较好的近似比(运用这个机制得到的结果和最优结果的比值),并且证明近似比的下界。此外,我们也研究带有序数偏好与基数偏好情况下,如何设计机制来帮助政府确定设施位置和分配预算。我们对这些新的偏好维度的研究,将加深我们对那些围绕着居民偏好矩阵所产生的问题的理解,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带有不同偏好的设施选址博弈问题。此外,我们还为带有序数偏好与基数偏好的设施选址博弈问题定义了一个统一的代价模型,使得这两种类型的偏好性可以共存,这会令此问题适用的范围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