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员发展计划 - 项目摘要

项目编号:UGC/FDS14/H13/20
项目名称:第二语言口语和写作任务型教学中的语用恰当性:测量法与教学法
首席研究员:贝晓越博士
恒大

摘要

第二语言任务型教学研究在过去三十年发展迅速。学生在语言学习任务中的表现通常是以句子及词汇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来衡量。这种测量方式在近年受到挑战,因为学生的语言可以表现得准确流利,但内容却可以言之无物。即使是良好的语言形式也不一定与学习任务的目标相关。可惜的是,语用恰当性,即「学生语言表现有效切合学习任务目标的程度」,在过去一段长时间内被任务型语言教学界所忽视。

本研究将语用恰当性与传统的句子及词汇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相结合,以期达到四个主要目标:1)在香港的多文化语境中验证欧洲最近提出的几个语用恰当性理论框架;2)在不同的任务条件和任务类型中分析语用恰当性和句子及词汇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之间的关系;3)研究在不同的语态下(写作和口语)语用恰当性表现和测量方式的异同;4)探讨以语用恰当性为侧重点的第二语言任务型教学方法。

本研究的成果将对任务型语言教学和测试方式产生积极影响,并将有助语文教师把教学重点从语言形式转移到形式和语用并重的正确轨道上。本研究所得成果将能为世界各国语言教师提供一个综合的任务型语言教学评估框架,其中包括如何更有效测量句子及词汇复杂度、准确度、流利度和跨文化语境中的语用恰当性。从更长远的视角看,本研究将对任务型教学理论发展提供实证支持,其研究成果也将提供予语文教育决策者、语文测试机构、以及语文教材出版商参考,以促进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应用。

 

项目编号:UGC/FDS25/E10/20
项目名称:利用重组碳酸酐酶以及透过磁性纳米复合固定化对增强微藻细胞二氧化碳捕获及利用之研究
首席研究员:陈祖贤博士
高科院

摘要

二氧化碳(CO2)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近年来世界各地大力提倡可再生能源和以最新科技提高能源效率并采取不同的节能措施为达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是,据联合国跨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指出,为应付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化石燃料发电的需求仍然维持高企,导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仍不断增加。在最新的研究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超出了历史记录(>400ppm),并预计到2100年将进一步增加到530ppm水平,那时候全球变暖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农作物大大减产,生物多样性损失(例如对珊瑚的破坏)及冰山融化导致海平面急剧上升等等。因此,在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中,承诺2030年必须将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幅度严格限制在工业化前的温度不超过1.5°C的水平,按此推算,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要大大减少百分之四十五。因此在能源及一些相关行业中,低碳排放或碳中和措施已被应用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为达致以上的减排目标,近年已积极提倡碳负排放概念,即通过碳捕集与封存方法(CCS)从大气中去除大量的二氧化碳。目前碳捕集与封存主要应用是吸收在燃烧化石燃料的发电厂或其他工业中烟道排气内的二氧化碳,经吸收的二氧化碳会进行解吸,压缩和浓缩等步骤并永久存储在地下深处。然而,这技术面对一些当前挑战包括缺乏高效的二氧化碳吸附/吸收材料及其相应的再生方法,加上用于处理二氧化碳时(如压缩和运输)所需要的能源投入也一定程度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此外,二氧化碳泄漏的潜在风险及存储选址困难(地下深度大于八百米)等限制了这技术的广泛应用。取而代之的是较为切实可行的碳捕集与利用概念(CCU),将收集的二氧化碳用作不同的碳基材料例如建筑材料聚合物或碳酸盐矿物等。最近,有研究建议收集化石燃料发电厂烟道排气中的二氧化碳来供给微藻生长,最终转化为可再生能源(生物燃料)从而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在这培养微藻并转化为可再生能源的碳捕集与利用的可行性研究中,为了增加微藻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一种源自嗜碱芽孢杆菌的碳酸酐酶基因会透过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表达用以催化培养基中二氧化碳的水合速率,提高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转化更多的碳酸氢根离子(HCO3)可被微藻吸收和生长。此外,亦会以不同的微藻品种(淡水和海洋)和不同的二氧化碳水平如模拟烟道排气(5-15%)及污染物(NOx和SO2)和低二氧化碳环境下(400ppm)研究对重组碳酸酐酶催化水合速率及微藻生长的影响。同时通过交联方法让重组碳酸酐酶固定在新合成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上(Fe3O4-SiO2-APTES),可以进一步提高重组碳酸酐酶的稳定性。在酶反应后,这固定化酶可有效地从培养基中利用外部磁场分离出来并重复使用。由于微藻可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氮和磷酸盐等营养物质以改善废水质量,因此这研究还可用于废水重用方面以减少淡水足迹。最后,将研发一种低成本和高效能的微藻生物反应器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项目编号:UGC/FDS11/B02/20
项目名称:企业上市(IPO)对财税差异与避税行为的影响: 中国之实证
首席研究员:陈冠雄教授
明爱

摘要

本研究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参考财税差异权衡理论,研究和比较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前后应税收入与会计收入之间的关系。首次公开募股对公司及其股东而言都非常重要。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是全球IPO市场的两个主要参与者。在2016年至2019年之间,就IPO募集资金而言,上海证券交易所位居全球前五位。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募集资金也位列2017年全球前五位。鉴于有大量外国和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IPO,我们在中国资本市场的研究结果也与中国以外的其他经济体相关。尤其是,沪港通及深港通促进了香港投资者对中国内地市场的投资。

如果一个健全的理论框架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税收规避与首次公开募股之间的重要关系,那么本研究将对国内外投资者,税务机关,监管机构,审计师以及其他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产生重要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各利益相关方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法规,以解决公司首次公开募股前后的税收规避问题。

 

项目编号:UGC/FDS16/M09/20
项目名称:以壳聚糖絮凝之微藻生物质添加到厨余鱼粮以提高高体革鯻的生长及免疫力之研究
首席研究员:陈文艺博士
公大

摘要

水产养殖的经营成本近年正急剧上升,为水产养殖业带来了不少的财政压力,因感染而导致鱼类死亡更令业界百上加斤。为了改善水产的健康状况,除了使用抗生素或鱼类药物外,在饲料添加补充剂亦是常见的方法。高体革鯻(澳洲宝石鲈或宝石鱼)是近年流行的水产养殖鱼种,但跟其他常见的水产养殖品种如鲫鱼和鲤鱼不同,关于高体革鯻的报告并不多。对于其水产养殖的发展来说,进一步了解高体革鯻饮食和生理需求至关重要。

微藻被喻为本世纪的「绿色黄金」,它是生产塑胶、肥料、碳固定剂等的原油和原材料的理想替代品之一。微藻还可以用作鱼类的补充剂,以提升鱼类健康质素和渔场的生产力,但微藻的高昂生产成本却阻碍了其被广泛应用的可能性。其中一个降低成本的办法是使用废水,如以厨余渗滤液代替培养液作为营养以繁殖微藻。另一方面,从培养液中采集微藻生物质是量产微藻中另一个高成本过程。絮凝被视为有效降低成本的微藻采集替代技术,部份絮凝剂如壳聚糖(甲壳素)是无毒和可生物降解的,适合用于生产鱼类饲料,其实也有报告指出壳聚糖可以作为鱼类补充剂。虽然微藻和壳聚糖皆为鱼类补充剂,但两者的综合作用仍然未知。此外,不同品种的鱼所需的补充剂剂量是不同的,在实际应用前应先行制定标准。

这专案旨在生产壳聚糖-微藻生物质絮凝物作为厨余饲料的补充剂,并研究该补充剂对最近流行的水产养殖鱼类品种---高体革鯻之生长和免疫力的正面影响。在这专案中,将从微藻库中挑选出一个健壮及高营养的本地微藻品种。微藻生物质将从内部照明光生物反应器中生产,使用稀释的厨余渗滤液来繁殖微藻。透过调整厨余渗滤液的稀释比例,来优化微藻生物质生产率,并研究微藻生物质采集效率与壳聚糖絮凝剂剂量的关系。阐明厨余饲料辅以微藻、壳聚糖和两者混合对高体革鯻的生长和先天免疫力的影响。最后,提出微藻和壳聚糖在厨余饲料中的最佳比例。另外亦会计算和比较商业饲料和辅以微藻和壳聚糖之厨余饲料的成本。这专案的成果将包括高品质、高性价比和环保的鱼类饲料配方、期刊报告和会议报告以及水产养殖业的研讨会,还会为本地水产养殖业举办研讨会,以促进鱼类饲料配方的应用。

这个专案将会对社会带来不少益处,它将提供微藻收集技术的知识,以及高体革鯻的饮食和营养需要资料。此外,这专案提出的废物转化为产品策略与可持续城市的概念一脉相承。厨余及其渗滤液是高污染的废物,而壳聚糖也可以通过回收渔业废物来生产。这专案提出了一种将这些废物回收并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优质鱼类饲料的方法。在这转废为能策略的帮助下,将可减少人类造成的污染。与此同时,高品质的水产养殖产品可以较低的成本生产,从长远角度来看,可增强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

 

项目编号:UGC/FDS24/E02/20
项目名称:一套在建构环境中能应用的廉价的自动驾驶系统
首席研究员:周振邦博士
理大专业进修学院

摘要

2014年,民用车辆的自动驾驶系统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系统配备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并提供了具有导航功能的地图,用于确定车辆的位置。它还同时配备了摄像镜头、超声波传感器和高速嵌入式系统,用于分析邻近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方向,使车辆以自动驾驶模式到达目的地而不会发生碰撞。尽管因系统故障而发生了一些事故,但自动驾驶的经验和结果仍然有很理想的前景,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自动驾驶系统在其驾驶过程中。

随着应用于室外环境的自动驾驶系统的成功,亦因为人们大约花90%的时间在室内,研究人员开始为室内环境开发类似的系统,因为室内自动驾驶系统肯定会在许多应用范畴中帮助改善我们的生活水平。例如,自动驾驶购物车可以协助顾客在购物中心运送他们购买的商品。在香港,政府对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渴望的决心,希望智慧城市的发展能吸引世界各地的企业和人才来港,为香港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香港政府于 2017 年发布了《智慧城市蓝图》,该蓝图促进了创新技术的使用,以提高香港的生活质量,效率和安全性为目标。当然,室内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无疑会为智能城市发展带来好处,因为可以构建许多自动定位和导航的应用来辅助人们。然而,在室外环境中开发的定位技术并不能容易地应用于室内环境。室内自动驾驶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室内环境中无法使用 GPS 讯号。另外,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相比通常较为复杂,因此,对图像、视频或传感器信号的分析会更加困难。结果,室内自动驾驶系统的发展落后于室外自动驾驶系统。而且,至今仍然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被提出。

为了减轻上述在室内自动驾驶系统及其应用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希望提出具有以下目标的解决方案:

  1. 使用射频信号、视频数据以及由其他相关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在不同室内环境和条件下开发一套可靠的室内自动驾驶系统,而无需在基础设施上安装定位硬件。
  2. 在边缘计算设备中应用室内自动驾驶系统,以减少对云计算的依赖。
  3. 设计一个通用的导航机器人,该机器人将能应用我们开发的自动驾驶系统。

我们会在研资局和我们学院的支持下,依次解决上述项目的目标。如果我们的申请能够成功,我们将使用这笔资金招募研究人员,购买设备并培训学生。 当然,当项目的每个阶段完成时,我们都会在会议或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UGC/FDS14/H02/20
项目名称:清代楚辞学研究
首席研究员:陈鸿图博士
恒大

摘要

自西汉时期,《楚辞》已成为人们研究重点对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大体而言,传统的《楚辞》研究一般以传世文献为主,运用文字、声韵和训诂等方法探求文义和文学特色。现代学者在继承传统的考证方法之余,同时致力于楚辞学术史的整理。清代学术发展蓬勃,是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总结阶段,也是现代思想和学术的开端,该时期的楚辞学上承前代研究余绪,同时受当时学术传统以及近代思想文化的影响,在不同范畴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在楚辞学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

本计划希望藉由文献学和学术史视角探讨楚辞学在清代的发展,开创一些新的研究成果。首先全面收集和考订清代楚辞类文献,重新编写清代楚辞著作书目和提要,务求全面而深入掌握清代楚辞学文献的内涵。其次,分析清人楚辞学著述的旨趣、体例和方法,归纳各类文献的特色,为全面系统阐述楚辞学提供坚实基础。其三,调整研究角度和方法,将清人楚辞学著作置于清代学术史上考察,用以观察楚辞学在清代学术变迁下的发展轨迹。清代楚辞学著作数量十分庞大,本计划将同时建立资料库,提供多元化讯息,以便于研究者处理较复杂的议题。

 

项目编号:UGC/FDS24/E03/20
项目名称:一种紧凑的干燥增强型蒸发冷却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控制方案开发
首席研究员:陈奕博士
理大专业进修学院

摘要

近几十年来,世界建筑能源消耗快速增长,其中空调能耗约占50%。随着对更好的室内居住环境的需求增加,预计建筑空调能源消耗将持续增长。干燥增强型蒸发冷却系统(DEVap)被认为是传统蒸汽压缩空调系统最有希望的替代解决方案之一。 DEVap 系统由串联的干燥除湿机和间接蒸发冷却器(IEC)组成。首先,干燥除湿机对空气进行除湿,然后通过 IEC 进行显热冷却。DEVap 无需依赖高能耗的压缩机和对环境有害的氟氯化碳作为制冷剂,因此具有高能效和环保的优势。此外,低品位能源可用于干燥剂再生,进一步促进了该空调系统的可持续性。但是,DEVap 技术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系统的复杂性。系统由多个元件组成,对安装空间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情况对技术推广带来了障碍,特别是在空间短缺和人工成本高的地区。因此,通过使用结构更紧密、更高效的元件来简化 DEVap 是我们提出该项目的动机之一。我们建议 DEVap 使用一种新开发的液体干燥剂除湿机(LDD),称为蒸发冷却辅助内部冷却 LDD。内部自冷却的除湿机可避免用额外冷却设备(冷却塔或冷却器)对干燥溶液进行冷却,从而使 DEVap 系统更加紧凑。该除湿机还进行了两个进一步的改进,以增强其传热和传质,包括:1)采用六角形热交换器实现逆流;2)使用干燥的室内回风作为二次空气以增强蒸发效果。此外,我们发现目前对 DEVap 的研究仅集中在冷却系统上,与室内热环境的相互作用很少受到关注,也缺乏在可变条件下如何调控喷洒溶液和喷淋水的控制策略以达到室内热舒适性。这种情况为我们提出这个研究项目提供了另一个动机。在该项目中,首先我们将建立新的 DEVap 的传热传质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重点将放在室内热环境,除湿机和蒸发式冷却器之间的闭环相互作用上。其次,将在各种不同的运行条件下评估系统和子元件的热性能。基于此找出最佳的设计和运行参数并提供运行指南。最后,我们将提出在室内和室外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系统调节的预测模型。研究工作的结果可以为下一代 DEVap 提供可靠的模拟基础,调节策略和有用的指引。

 

项目编号:UGC/FDS16/H01/20
项目名称:成年后期的生产参与模式转变:原因和后果
首席研究员:郑克岚博士
公大

摘要

世界人口正在老龄化。在老年学中,生产参与(对家庭和社会作出贡献 [如志愿服务,照顾])是一个持续得到关注的课题。鉴于生产参与的性质,包括香港在内的许多地区的政府鼓励年长人士作出这个行为。

在社会科学,一个越来越常用的方法是计算多个维度之间的交织,以找出反映现实的普遍模式。可是,关于生产参与的文献通常使用传统方法,包括研究个别生产行为或使用累积分数。探讨普遍的生产参与模式的研究很少。事实上,香港缺乏年长人士的生产参与模式的数据。

尽管社会科学家提倡探讨个人变化,关于生产参与模式转变,以及其原因和后果的研究却一直缺乏。因此,这项纵向研究将采用潜在转变分析(latent transition analysis)来探讨年长香港人的8种生产行为:就业,正式志愿服务,非正式志愿服务,照顾配偶,照顾父母,照顾孙子,为孩子做家务,及终身学习。我们将在两个时间点(相隔一年)找出普遍的生产参与模式,并侦测其改变。例如,我们可能会观察到有些人会保持 “就业–家庭贡献”(就业,家务支持和照顾的机会很高),有些人则会从 “就业–家庭贡献” 转为 “缺乏活动”(缺乏生产行为)。

参考角色观点(role perspective),我们将研究生产参与模式转变对正向和负面心理的影响。例如,相比起其它模式转变,持续作出 “就业–家庭贡献” 可能会带来高的生活意义(正向心理),并同时更多抑郁症状(负面心理)。此外,根㯫资源理论(resource theory),我们将探讨人力,社会和文化资本怎样影响生产参与模式转变。例如,功能健康不佳(较少人力资本)可能导致“就业–家庭贡献” 转为 “缺乏活动”。

透过探讨生产参与模式转变,以及其原因和后果,此研究将为生产参与作出全面剖析,并会给政策制定和服务发展带来启示。它会揭示不同年长香港人群体,这些群体基于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的改变。数据亦会指出在促进生产参与和心理健康时,长期考虑生产活动的交织的重要性。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概念和应用意义。

 

项目编号:UGC/FDS16/B02/20
项目名称:政治联系, 地区治理环境, 及性别多样性对审计费用的互动效果影响
首席研究员:张弼恩先生
(公大)

摘要

这研究项目探讨政治联系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及地区治理环境和性别多样性对中国家族企业的政治联系与审计费用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根据家族企业研究所的统计数据,家族企业占全球企业的三分之二,亦占全球生产总值的百分之70至90,以及提供了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百分之50至80的就业职位。这项目以中国作为研究国家,是因为中国私营企业在2012年已占商业企业的一半以上,当中百分之80以上的都是家族企业。此外,路透社的一篇文章显示,许多富有企业家通过成为人大代表而加入了政治世界。因此,这项目探讨家族企业中最近出现的这种现象如何影响审计费用。

以往的政治联系影响对审计费用的研究中显示出不同的结果。一些研究显示政治关系和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而另一些研究则显示出负向关系。由于以往的结果不一,这项目会继续调查研究两者的关系。再者,政治联系的两种抵消作用亦会加入这研究项目。首先,由于政治联系会降低审计前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政治联系会增加审计风险和审计费用。其次,由于政治关系可以提供法律优势,并使企业免于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政治关系可以降低诉讼风险和审计费用。由于这两种影响是相互抵消的,因此无法确定政治联系影响是会增加还是减少审计费用。

我们提出了在不同地区治理环境下审计费用与政治联系之间动态关系的假设。由于在具有高质量司法系统的地区,政治联系带来的法律利益应较小,因此我们假设政治联系会增加该地区的审计费用。此外,我们亦会探讨董事会性别多元化的影响,尤其是有关女性董事如何应对有政治联系的董事的相关议题。由于以往研究发现女性董事与会计信息质量呈正向关系,因此我们预计女性董事能够减轻政治联系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负面影响。根据审计研究文献中的“供应方”和“需求方”观点表明,女性董事对政治联系和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会有正向和负向调节。因此,我们进一步研究女性董事在不同性别主义程度的地区对审计费用的不同互动效果影响。

家族企业是未来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但是,许多现存的会计研究并未考虑家族企业的最新特点(例如,任命有政治联系的董事及企业家成为政治体系的一部分)。这项目主要研究有政治联系的董事对家族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我们通过研究家族企业的外部因素(地方司法质量)和内部治理因素(董事会性别多样性)对审计费用的互动效果影响来扩展以前的学术研究。这研究应对有关家族企业在审计方面的学术文献有所贡献,我们的考证结果亦将对家族企业研究提供新的学术证据。

 

项目编号:UGC/FDS16/B20/20
项目名称:迁离安全港?研究影响香港人留在香港和/或大湾区或搬迁到其他地方工作的社会心理因素
首席研究员:周怡琳博士
公大

摘要

我们的首要目标是了解哪些心理因素会鼓励香港学生留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工作,从而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劳动力和社会做出贡献。我们重点探讨受过大学教育的青年族群,并可能于将来扩展到评估高层管理和公务员。同时,我们希望探索迁往中国大湾区和留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这两种倾向的关系。换句话说,如果香港人要离开香港去工作,他们是否愿意离开香港特区前往内地?还是他们完全离开中国?我们假设,由我们的共同调查员康萤仪最近提出的“依附于祖国”(或本例中的居籍)将有助于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对家庭住所的依恋」的概念源自约翰·鲍比(Bowlby, 1969, 1973, 1982)最初提出的依恋理论,该理论最初用于理解关系从出生到死亡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我们提出的理论框架,我们希望了解和识别出许多处境和个人因素,这些因素可以预测或调节留在香港的倾向。这项研究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来说是及时和相关的,因为与其他发达经济体一样,由于人口迅速老龄化,低生育率以及其熟练劳动力的全球流动性提高,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劳动力将在中长期内减少。我们的研究结果将能被教育机构,政府机构以及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应用。同时,中国国务院会对我们的问题的答案感兴趣,中国国务院已制定了进一步扩大香港特区与其他10个邻近城市之间融合的路线图(Cheung and He, 2019)。其他研究者认为,尽管香港和中国大陆有一些相似之处,但由于经历了根本不同的历史经验,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紧张关系(Ho et al., 2003)。因此,本研究评估政策制定者试图吸引年轻人才迁移到大湾区时可能面临的挑战,并仔细研究这些紧张关系如何与对家庭住所的依恋相关。

 

项目编号:UGC/FDS25/H02/20
项目名称:确定影响酒店业员工就业及业界持续性的供求差距
首席研究员:蔡惟真博士
(高科院)

摘要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查明在酒店和旅游业中可能影响新入职人员就业能力及行业可持续高品质长远发展的供需缺口。

酒店业和旅游业(以下简称"本行业")是香港的主要经济支柱。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 其中人力资源建设对行业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人力资源供需平衡是本行业雇主及政府整体的主要关注点。虽然这个行业对高素质的新人有着巨大的需求,但是加入这个行业的新人可能不具备满足雇主期望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适当的工作态度。为了确保新进人员满足这些需求,职业专才教育(VPET)起着关键的作用。VPET 培育能够体现运营效率、 保持服务质量、为企业盈利作出贡献的新员工,以支持当地经济的长期发展。为优化 VPET 对培养新血和人才的成效, 提供有关职业专才教育的培训机构必须了解当前供应(即 VPET)和需求(即劳动市场)之间可能存在的差距。有了这种理解,VPET更能为新血提供符合行业雇主期望的工作态度、技能和知识。具有不同技能和职业期望的 Z世代即将加入劳动市场。现有员工与最新一代员工在能力和期望上的分歧可能损害员工自身、业务实体和整个行业。VPET如何构建未来劳动力, 以及行业如何吸引和聘用新世代人才是当前的新挑战。

因此,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

  1. 确定正接受本行业VPET培训的本科生的需求。
  2. 辨认雇主与潜在 Z 世代员工之间的期望差异。
  3. 阐明供需缺口, 以强化本行业VPET培训之策略。
  4. 比较不同职业岗位和发展阶段之从业人员的看法, 就促进行业在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道路上提出招聘战略建议。

本项目样本数据来自:(1)现职酒店业管理人员(通常职称为主管、主任、经理、高管、总经理或总监);(2)现职酒店业客房部和餐饮部的前线员工;(3)在香港接受款待业相关之VPET 培训课程的本地全日制本科生和副学士学位学生;及(4)任教样本学生的导师。

本研究采用两阶段混合法。第一阶段的定量研究借鉴参考文献, 透过问卷调查确定在本行业之管理人员、前线员工、学生和导师眼中导致职场成功的关键因素(例如: 工作态度、 实践技能及专业知识(ASK))、自我概念和学生的支援点, 以确定与行业培训和发展相关的短、 长期结果的预测变素。通过样本的背景变异值(如年龄、性别、工作经验等), 统计建模将确定在受控背景下哪些预测变数能够有效地预测结果。通过获取1,040名被试数据确定本科生的需求、 查明雇主与潜在员工之间的期望差距, 并给VPET培训机构提供实质建议。第二阶段的定性部分透过共 90 次与本行业管理人员、前线员工、学生和导师的深入开放型访谈, 以基础理论为指导框架进行分析。访谈数据有助制定招聘战略和人才发展途径, 以促进本行业可持续高品质长远发展。这项研究一方面丰富了以理论为主导和循证为基础的新知识, 另一方面对促进香港酒店及旅游业为世界级的首选旅游目的地具有实践意义。

 

项目编号:UGC/FDS11/H09/20
项目名称:社工学生实习学业压力研究
首席研究员:朱昌熙博士
明爱

摘要

是次研究为本地首项探寻社工学生于实习时学业压力的研究。旨在找出学生的背景,他们实习时所感受的学习压力水平和应付方法之间的关系。从以了解学生在实习时所感受到的学业压力,如何影响他们对实习的满意程度,他们的健康和专业身分认同。本研究乃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对象为所有曾经进行实习的本地认可社会工作训练的副学位及学位课程的学生。本研究将通过量性研究方法,来量度学生的学业压力水平,他们的应对方法以及他们对实习的满足感和专业身分认同程度;而透过与一小群的自愿参加者的深入质性访谈所得,尝试解释变项之间的关系。研究得来的发现,将有助制订策略,为学生做好实习前的准备。

 

项目编号:UGC/FDS13/E01/20
项目名称:使用者搬迁方案中设施选址问题的可信的机制设计
首席研究员:方志杰博士
珠海

摘要

在本研究中,我们会进行设施选址问题上的探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一组居住在不同位置的用户和一些可以为用户服务的公共设施(例如: 公园,巴士站,便利店)。我㥃的主要目标是根据用户的不同喜好来设计一个有效的机制来制定放置这些设施的最佳位置。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中,用户都了解该机制是怎样运作的,所以用户可以透过报告虚假的信息而获得利益。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个有效的机制来制定放置设施的理想位置以防止用户透过报告虚假的信息而获得利益。

近年,不同的研究人员在社会选择理论文献中对设施选址问题上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单一阶段的设置上,在该阶段,机制会根据用户的喜好设置作出一次性的决策来决定一个理想位置来放置设施。但是,在现实情况下,该机制可能会在多个回合/期间做出决策,从而设施可能会不时地搬迁到其他地方. 首先让我们考虑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在一个海滩上, 我们有着多个隶属同公司的冰淇淋供应商。顾客可能在不同的时段来到海滩,并且他们的位置可能会不定时变化。明显地,客户会选择最接近他们的供应商来购买冰淇淋。如果我们只作出单一决定将供应商放置在固定位置,供应商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他们的客户,因为他们的位置可能不接近他们的潜在客户。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令供应商得到最大化利润,我们需要多个阶段将供应商放置在不同位置。

在上面的示例中,由于供应有限,供应商有可能无法为所有客户提供服务。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加入一个额外的容量限制,从而模拟出以下情况。

假设我们有一条狭窄的街道,街道上有几个不同的巴士站,以接送市民上班。巴士的需求可能会不时发生变化(例如,在繁忙时段会有更高的需求)。在正常情况下,巴士的班次介乎放十五至三十分钟一班。由于座位有限,如果市民人数大于巴士的座位数目,则某些市民可能需要等候下一轮的巴士。从市民的角度来看,他们希望拥有更多的巴士,以确保他们能够尽快上车准时上班。但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如果派出更多的巴士有机会会导致道路交通拥堵并浪费资源。因此,政府希望派出最少数量的巴士来满足市民的需求。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在多个阶段的施选址问题中加入容量限制来开发一个新的设定。 而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设计一个可信的机制来制定最佳的设施位置,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市民的总等待时间和步行距离。

 

项目编号:UGC/FDS16/P01/20
项目名称:基于检测和智慧调研程式的室内空气品质检测优化以及相关节能潜力分析
首席研究员:韩洁博士
公大

摘要

室内空气品质(IAQ)最近已成为香港市民关注的一个问题。香港政府推出了室内空气质素检定计划(简称2019 IAQ计划),为办公室和公共场所提供“优秀”和“良好”两个等级的IAQ目标,以改善和促进公众对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认识。然而,目前在实施计画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尚待改进的地方。

在这项研究中,首先我们将通过调查以下方面,优化2019 IAQ计划,其中包括(i)样品的代表性;(ii)所需的采样点数量;(iii)测量条件/位置的研究。我们将选择香港公开大学赛马会校园(JCC, OUHK)中的不同地方,例如图书馆、教室和办公室,作为IAQ测量的先行试验点。通过查看不同类型和大小的房间在不同时空的测量点的测量资料偏差,优化当前香港的室内空气质素计划。此外,我们会在调查前后进行实地勘察,以找出室内空气质素不佳的根源,并尝试解决问题。相关研究结果还将为香港2019 IAQ计划提供科学建议,并可用于进一步优化IAQ国际标准或指南。

其次,我们将通过移动应用程式APP,设计一套个人体验反馈调查系统。我们预计将邀请超过800名学生和教职员工参与个人热舒适度的调查。受访者可以查看即时的调查结果。此类即时反馈资料和相应的IAQ参数(例如温度、风速、CO2、PM10、相对湿度等)将会通过算法进行关联,所获得的资料将有助于检视当前的IAQ楼宇管理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从而让员工和学生受益。此外,本项目将依据室内空气品质监测和调查结果,开发基于元模型的通风控制方案,以实现室内空气品质和能源需求的综合优化。元模型基于即时监控系统获得的大量可靠资料,训练模型的过程将同时有助于检验和确定所需的无线感测器的数量和位置。该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实现香港智慧建筑的发展蓝图。

 

项目编号:UGC/FDS17/H01/20
项目名称:由同住移民佣工照顾的老年人的孤独感及他们的二元关系﹕一个混合研究方法
首席研究员:何学文博士
东华

摘要

这是首个混合方法现象学研究,旨在调查外籍家庭佣工所照顾的社区老年人的孤独感和他们与外籍家庭佣工的二元关系质量,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外籍家庭佣工是本地家庭雇用的移民以提供家庭劳动力。老年人的孤独感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应四个方面的发展使这一研究主题显得特别重要。首先,香港有10%的老年人感受高度孤独感,这可能导致严重的负面健康后果。但是,在中国人口中,居住在社区中的老年人的孤独感仍未清楚。其次,香港有183,000名老年人正被外籍家庭佣工照顾。他们的二元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研究,而且这个二元关系的质量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尚不清楚。第三,在过去十年中,聘用外籍家庭佣工的退休夫妇家庭的比例增加了三倍以上,同时聘用外籍家庭佣工的老年单身家庭的比例增加了四倍。因此,了解老年人的孤独感及他们与外籍家庭佣工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是有迫切的需要。第四,香港政府的政策是“居家安老为本,院舍照顾为后援”。这项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减轻社区老年人的孤独感提供适当的支持,从而为居家安老作出贡献。

 

项目编号:UGC/FDS25/E04/20
项目名称:分布式多跳蜂窝自优化车联网
首席研究员:侯云博士
高科院

摘要

近年来,应用于智慧城市(包括道路安全,智能交通系统(ITS)和自动驾驶)的车载通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车载网络是一种特殊的无线网络,其高移动性会导致无线电传播信道发生快速的变化,而动态的网络拓扑结构则会导致通信的低可靠性和高延迟。在过去的五年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车载技术,即蜂窝车联网技术(C-V2X),该技术已被3GPP标准化并从4G演进到5G。但是,现有的关于C-V2X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其单跳性能上。尽管C-V2X作为一种直连的通信手段,能够在无需组建基站(BS)的情况下实现自主组网,但是当前的研究中并未对C-V2X在多跳网络中的组网性能进行彻底的研究。因此,开发新的算法和技术以提高C-V2X网络和优化的效率变得至关重要。本项目旨在为多跳C-V2X网络开发具有可控移动性的分布式优化框架。其中,我们将首先找到车载网络中可控节点移动性的数学模型,并同时建立符合3GPP标准的C-V2X物理层的链路容量模型。基于获得的链路模型和移动性模型,我们将会建立一个用于C-V2X的能对传输功率,受控节点移动性以及时频资源进行联合优化的网络效能最大化(NUM)的优化算法的框架。

 

项目编号:UGC/FDS16/H21/20(退出)
项目名称:从关系-认知角度看数位教练行为:自我效能及领导-成员交换之多层次调节式中介效果模型
首席研究员:许德贤博士
公大

 

项目编号:UGC/FDS11/H06/20
项目名称:香港社区照顾服务个案管理制度之探索性研究
首席研究员:简咏珊博士
明爱

摘要

香港正面临日趋严重的人口老化问题,随着高龄人口的剧增,本港为长者提供的长期护理服务却愈发供不应求,进而形成了巨大的服务鸿沟。有鉴于此,「个案管理模式」可成为一种值得推荐的新服务提供模式,并在香港的社区照顾服务当中推行。一直以来,学术界关于「个案管理模式」的文献探讨众多,但绝大部分相关研究都仅聚焦在评估该模式的果效上,而只有少部分研究对该模式进行过程评估。在香港,甚至还没有将「个案管理模式」应用在社会福利领域的相关研究。为了填补这一知识缺口,本项研究将会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并结合过程评估方案,探讨如何在香港社区照顾服务中进行「个案管理模式」。本项研究的首要目的是要得出确实的结论,以此来让政策制定者理解「个案管理模式」何时奏效、如何生效、如何将其制度化,以及哪种特定形式的个案管理是行之有效的。

 

项目编号:UGC/FDS14/H03/20
项目名称:声音双城:一九三零至五零年代上海与香港文学中的声音景观与听觉文化
首席研究员:郭诗咏博士
(恒大)

摘要

本研究计划旨在探讨一九三零至五零年代上海与香港文学所呈现的声音景观与听觉文化。有别于前人强调视觉和印刷文化的研究,本计划将从「声音」的角度重探沪港两地文学的现代性。从晚清开始,上海一直是中国最先进的城市之一。到了一九三零年代,上海已成为了远东最有名的国际大都会;与此同时,殖民地香港亦正在经历现代化进程。西方物质文化不但改变了上海和香港的地理景观,而且为两座城市的居民创造了新的声音景观。当作家书写上海和香港,他们笔下的地理景观充满了各种不同的声音。这提醒我们,在现代性计划里,听觉文化的重要性并不下于视觉文化——尽管它或许是不易察觉的。

本研究计划将集中于听觉文化的两个方面:「城市的声音景观」和「机械复制声音媒介」。本计划将分析二战前后(一九三零至一九五零年代)的上海和香港文学中的声音景观再现和听觉空间重构,并探讨机械复制声音媒介在文学作品中的再现和转化。这将引向对另类现代性的新理解,以及对中国文学中城市文化的不同想象。

另外,本研究计划亦尝试从听觉文化的角度追踪上海文学和香港文学的联系。上海都市文化的绽放,为中国文学孕育了新的形式和技巧。正如大多学者所同意,中西荟萃的海派文学和文化对早期香港文学有显著的影响。从二战时期至战后,许多中国作家来到香港,有些旅居数载,有些则留在香港度过下半生。通过比较这些作家的声音书写特色和听觉文化再现,本计划尝试揭示上海和香港文学的另一种可能关系。这将有助于沪港双城的听觉现代性的比较研究,并最终展现听觉文化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意义。

 

项目编号:UGC/FDS25/E06/20
项目名称:建立楼宇复修工程费用预测模型以遏止香港住宅楼宇老化问题
首席研究员:刘伟健博士
高科院

摘要

在已发展地区中,建筑物老化正日益普遍。老旧破损的建筑,特别是那些处于多层、高密度城市的老旧破损建筑,乃都市中的计时炸弹,对大厦占用人以至大众生命安全构成威胁。香港作为一个典型的多层、高密度城市亦正面对建筑物急速老化的问题。长久以来缺乏维修资金及维修中的不当行为对适时维修造成障碍,社会大众必须立即正视此问题并采取行动以遏止都市老化问题。尽管政府就此已提供不同的维修资助计划,并建立楼宇复修平台以扫除住宅大厦适时维修的障碍,我们对于住宅大厦的复修费用以及围标等的不当行为都不甚了解。有见及此,本项目将透过机器学习方法,以预测建筑物的复修费用并研究复修工程的定价策略以促成住宅大厦的复修。

在建立楼字复修工程费用预测模型的过程中,将同时找出影响住宅大厦复修费用的因素及反映住宅大厦复修费用的指标,而机器学习方法将用以建立楼字复修工程费用的预测模型。过往住宅大厦复修的项目及费用数据,包括市建局公开的四百五十个复修工程的项目范围参数及这些住宅大厦的特性,以及其他数据如大厦细长比及项目位置等,将成为建立预测模型的输入数据。而住宅大厦复修费用及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亦会被探讨以更深入了解复修项目的定价策略。此项目的发现将有助缓解香港及其他类似城市的都市老化问题,亦有助审视及修订都市更新方面的政策。

 

项目编号:UGC/FDS24/B03/20
项目名称:Motivating 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 Social Marketing Intervention Study
首席研究员:李雪梅博士
理大专业进修学院

摘要

因季节性流感引发的疾病和死亡一直是全球医疗系统的负担。流感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疾病,由于大学生的学习、社交和生活环境密集,流感在校园内爆发的风险很高。尽管疫苗接种是预防季节性流感的最有效措施,但大学生的接种率非常低。提高大学生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对学生和社区都有好处。首先,提高大学生对季节性流感的免疫力能避免由流感相关症状引起的学习成绩下降和对学生社交活动的影响。其次,对流感病毒具有免疫能力的学生还可以保护他们的亲密接触者和社区接触者,减低被接触者因被传染流感而拼发疾病和死亡的机率。因此,有效的提高大学生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的策略十分重要。

由于通过提供信息和健康教育来提高疫苗接种率的方法并未能有效影响疫苗接种行为,研究人员和医护人员均呼吁通过采用社会营销策略以解决传统认知方法的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在 2013 年开始提倡探讨采用社会营销方法对解决低疫苗接种率的潜在价值,但是一直以来大部分的研究都主要集中于高风险群体年(如幼儿童和老年人等)。为了这个被忽略的重要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形成性研究方法来为探讨促进大学生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的社会营销。

这项研究将有助理解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在改变公共卫生行为(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中的潜在价值。这项研究对每年有四个月冬季流感高峰期的香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研究的结果将帮助高等教育机构的医疗保健政策制定者和医护人员有效地影响大学生的流感疫苗接种行为。研究结果还能成为教学课程中社会营销及市场营销于公共卫生范畴上的应用例子。

 

项目编号:UGC/FDS16/M06/20
项目名称:从香港的藻华中分离出的新型细菌P4对鱼毒性甲藻米氏凯伦藻的潜在杀藻机理
首席研究员:李宏发教授
(公大)

摘要

有害藻华(也称为“赤潮”)是由微藻在水体中过度繁殖而引起。有害藻华在世界不同地区经常发生,并对水产养殖业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这些微藻类大多数具有毒性。米氏凯伦藻是最具毒性和致命性的物种之一。它的杀鱼能力非常高。香港和中国内地都受到了米氏凯伦藻藻华的影响。例如在2016年,米氏凯伦藻藻华在吐露港的几个鱼类养殖区杀死了二百多吨鱼。

近年来,有害藻华的发生频率一直在增加。无法有效控制有害藻华将威胁我们的经济和健康。但是,有效的有害藻华控制措施尚未制定。尽管有研究提出了相关的物理和化学的控制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成本高并且可能引起其它的污染问题。近年,一些研究人员发表了有关使用海洋细菌控制有害藻华的文章。

通常,杀藻细菌定义为可以抑制或杀死藻类的细菌。细菌在减退藻华中起了主要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杀藻细菌在控制有害藻华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近年越来越多的杀藻细菌种类已被分离及鉴定,并且已经对其杀藻活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论述。 但是,对这种细菌的杀藻机理尚不甚了解。再且,相关的杀藻细菌也没有从香港水域中成功分离出来。因此,为了有效地使用这种细菌控制有害藻华,必须对其杀藻机理作出详细研究。

我们从米氏凯伦藻造成的有害藻华中成功分离出了一种新型的杀藻细菌菌株P4(Maribacter dokdonensis)。该细菌菌株显示出对米氏凯伦藻有很强的杀藻活性。我们的研究项目旨在研究P4对分别从香港,日本和新西兰分离出的三种不同的米氏凯伦藻的杀藻机理。通过在一个P4和米氏凯伦藻共培养的系统中来评估具有不同细胞浓度和生长期的P4培养物的杀藻活性,并对杀藻过程中米氏凯伦藻的生理和生化反应以及细胞周期作出详细研究。此外,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对P4诱导的米氏凯伦藻细胞死亡的分子机理作出研究。同时对P4和米氏凯伦藻细胞在杀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分子反应作出推断。

此研究项目通过对杀藻过程中的米氏凯伦藻细胞的生理,生化,细胞和分子机理的综合研究分析来揭示藻类细胞如何在杀藻过程中调节不同分子的总体思路。同时对细菌细胞与藻类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对杀藻机理的了解将有助于解释暴露于杀藻细菌的藻类细胞中的细胞调节和可能的途径,并有助于开发出一种有效的控制有害藻华的策略。从长远来看,研究将对养鱼场和贝类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研究结果可以广泛在本地,中国甚至国际上应用。

 

项目编号:UGC/FDS16/M12/20
项目名称:「厌恶性工作」:香港安老院舍照顾工作的影像发声法研究
首席研究员:李燕琼教授
公大

摘要

在护理安老院执行护理工作一般被社会大众比喻为「厌恶性工作」。这个比喻是社会构建的一个概念,也是导致护理安老院护理相关工作人员人手严重短缺的一个关键原因。「厌恶性工作」这个概念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但不同的持份者一般以这个比喻来解释护理安老院的人手短缺问题。尽管社会上已经把护理安老院的护理工作视为一种「厌恶性工作」,但社会及文献却没有记载护理安老院工作人员在护理安老院工作的主观感受及内含意义。

是次研究通过描述性的质性研究设计(descriptive qualitative design),利用「照相发声」(photovoice)社区参与性研究手法(participatory research method)探究参加者在护理安老院工作的主观感受及内含意义。研究参加者包括个人护理员,专业保健人员及在护理安老院工作的注册/登记护士。是次研究以便利性取样方法(convenience sampling)及最大变异取样方法(maximum variation sampling)作为取样方法。

是次研究估计招募约30名参加者。研究分五个阶段进行。(1)与参加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semi-structured interview),以探究他们对护理安老院工作和「厌恶性工作」 比喻的看法;(2)参加者透过照相表达「厌恶性工作」 及他们自己在护理安老院工作的主观经验;(3)研究人员进行初步数据分析;(4)研究人员邀请参加者进行第二次访谈,邀请他们介绍和讨论他们的照片,以便进一步阐明和解释其工作的内含意义;(5)研究人员将对第二次访谈的数据进行专题分析,并将第一次和第二次访谈的初步分析结果汇总在一起,以进行进一步的专题分析,以识别护理安老院工作人员在护理安老院工作的内含意义。

是次研究的结果将增加我们对香港护理安老院劳动力危机的理解,并以社会文化角度为公共政策策划提出新的见解。

 

项目编号:UGC/FDS15/H13/20
项目名称:应对策略及社会支援的中介作用:一项与社交媒体「问题使用」成因的纵向研究
首席研究员:梁永炽教授
树仁

摘要

社交媒体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根据最近的PEW研究显示,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少年人及千禧后出的生人认为社交媒体让他们觉得与人有联系,可维系更紧密的友谊,获得情绪支援,并可将他们带到更多元化的世界。然而,早期的研究却指出,过度或强迫性地使用社交媒体会带来很多问题(Kuss & Griffiths, 2017)。同时,当今的研究亦发现使用社交媒体的问题及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

虽然大众、学者以至医学界都非常关注精神健康和数码媒体的关系,但现今在社交媒体问题上的研究仍有三大缺乏的地方:1)以社交媒体的使用时间来反映社交媒体问题;2)太集中研究个人因素,而忽略了外在因素;3)社交媒体的使用与精神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寥寥无几。由此可见,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未能在研究上反映出其带来的问题。此外,究竟有那一些社交媒体比较会带来心理压力、情绪问题,以及一些相关的精神健康问题。

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填补上述的不足,透过使用社交媒体后所出现的问题征状,从外在因素(包括生活压力和科技压力)以及个人因素(包括使用者的节制能力及恐惧被孤立)去看其成因,以至使用社交媒体所带来的问题与精神健康的影响。纵观相关的危机因素,生活压力可被视为让成心理压力的主因(Siegler, 2014)。另一危机因素是科技压力,这是因为使用者感到资讯及交流过量而形成。然而,这些生活压力或科技压力的出现很在乎个人使用社交媒体的方式。例如当面对压力时,个人可以利用社交媒体来找到支援而得以放松心情(如使用Instagram 或WhatsApp与朋友聊聊天)。同时,此研究会测试从线上和线下,就社交支缓所得到的压力缓解效果。

精神健康失调最早出现在十七至廿四岁的年青人(即千禧后或Z世代)(Kessler et al., 2005)。年青人的精神健康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公共健康议题。今天,使用社交媒体已成为新世代甚至是成年人的生活重点。这研究主要集中十七至五十四岁的人士,他们都是社交媒体的经常性用家。会使用追踪式研究去找出个人及外在因素在社交媒体使用问题及精神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相关数据会收集两次,中间会相隔一年时间,随机抽样1,000人,以问卷方式收集第一次数据,估计会有百分之五十的弃权率,因此第二次会跟进到500个受访者,以同一问卷进行线上调查。受访者如愿意继续参与研究,研究员会继续跟进。虽然实验式研究可能比追踪式研究更能在短时间内找出特定因果关系,但追踪式研究却能够以更长的时间找出多项因果关系,从而得知个人及外在因素在社交媒体使用问题及精神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

 

项目编号:UGC/FDS16/B15/20
项目名称:审计定价之谜:是否有审计师乐观偏差?
首席研究员:梁德欣博士
公大

摘要

这研究项目探讨当企业干犯了财务报表欺诈的消息后,审计师的个人特征因素和法治制度因素令审计师对审计定价的乐观偏差的各种不同影响。财务报表欺诈是指企业有意错误陈述其财务状况,这种欺诈问题越趋严重。根据Global Study on Occupational Fraud and Abuse(https://www.acfe.com/report-to-the-nations/2018/)2018年的研究报告,企业每年因欺诈而大约损失5%的收入。财务报表的有用性取决于其可信度(即是财务报告的质量)。审计是投资者可以用来监察企业行为的外在治理机制。因此,其中一种可靠保护股东权益的监控机制就是任命独立审计师为财务报表做审计工作。因为审计师对审计风险较高的企业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所以财务报告信誉和质量的差异可以反映在不同金额的审计费用中。因此,被审计师认为具有较低诉讼风险的企业可以支付较低的审计费用。

这个研究项目有四个假设。我们首先研究审计师的个人特征因素和审计师的乐观情绪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审计师根据观察到的事情去形成其对法律和法规环境的信念,例如,审计师每次收到有关财务报表欺诈的侦查和制裁的新闻时,都会重新评估法律和监管环境。对法律和监管环境抱有更乐观信念的审计师将收取较低的审计费,反之亦然。在某些情况下以及具有某些个人特征的人,乐观偏差往往更为普遍。我们预期男性审计师在收到有关法律和监管环境的坏消息后相比女性审计师会比较乐观,因此,男性审计师的审计费用增加幅度会小于女性审计师的增加。此外,我们预期在收到有关法律法规环境的坏消息之后,年轻的审计师和年长的审计师会增加不同幅度的审计费。我们亦会探讨文化差异对乐观主义的影响。中国是一个由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组成的大国。中国北方和南方人之间有很大的心理和文化差异。由于华北地区的人趋向于个人主义,而个人主义与乐观主义有正向关系,因此,华北地区的审计师应该对审计定价表现出更大的乐观主义。因此,我们预期在收到有关法律法规环境的坏消息之后,位于华北地区的审计师的审计费用增加幅度将小于华南地区。

除了个人特征和文化因素外,我们还探讨审计师对监督感知的看法。人们倾向于对可控事件比不可控事件更为乐观。中国的监管机构经常因不清晰法律而受到批评。不清晰的法律会降低审计师的监督感知程度,因此审计师对审计定价的乐观程度应较低。我们预期在收到有关法律和法规环境的坏消息之后,位于法律基础设施比较进步的地区的审计师的审计费用增加将小于位于那些法律基础设施落后地区的审计师。

如果企业经常发生违规事件,投资者的投资意欲会受到影响,所以投资者经常呼吁改善公司管治环境并提供更多的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传统公司管治机制例如政府监管和董事会监察已广泛探讨了。在这研究项目中,我们提出一个良好管治的机制亦需要通过研究审计师个人的不同观点: 例如对法律基础设施和法规环境的看法,乐观偏见的程度或审核工作程序的需要。这研究项目通过从个人特征因素,文化和法律角度去探讨对审计定价的各种不同影响,我们的考证结果应对有关审计定价和公司管治方面的学术文献提供新的学术证据。

 

项目编号:UGC/FDS24/B04/20
项目名称:给予还是不给予?调查信任对时间银行参与的影响:香港人口老龄化的纵向研究
首席研究员:梁嘉诚博士
理大专业进修学院

摘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2018 年的报告,香港到 2050 年,40%的人口将达到 65 岁或以上,换言之,香港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急速的老龄化已成为香港政府的一项长期挑战。但是,当前的公共卫生保健系统尚未为广泛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在缺乏有效的措施下,与长者相关的护理服务将会供不应求。

时间银行是一种可持续方法去满足长者庞大的福利服务需求,它将社区和社会服务联系在一起,从而让社区中的人们互惠地提供所需的服务。在时间银行系统中,参与者工作一小时可获得「一小时」对等的回报。基于以时间作为交易单位的概念,他们可以在将来要求享用这「一小时」的服务。许多政府开始采用此新方法来满足当地社区的各种服务需求。

尽管近年来香港政府在长者福利服务的长期发展上主张“公私营合作”,但对于时间银行组织者(如非牟利组织)缺乏管理及拓展指引。此外,时间银行是人与人之间一种以服务作为交换的新方式,市民可能对此缺乏认识,从而对于其交换方式的公平性有所质疑,这进一步导致了人们不愿意参与时间银行的活动。

先前的研究发现,信任是互助合作的关键因素,因为信任是人们判断会否对别人贡献或分享资源的基础。但是,建立和维持信任存在一定的困难。这项研究是第一个通过纵向方法去研究时间银行参与者的 1)快速信任发展,2)知识信任发展,以及 3)与时间银行相关的信任行为。

本研究提出了三个不同阶段的模型,此模型由信任转移理论,社交支持理论和组织公正理论所组成,并结合网上问卷调查和定性焦点小组去解释和预测人们对时间银行参与的意愿和行为。我们将在香港的一个非牟利组织的协助下,对时间银行参与者进行三波纵向调查,以实证数据去检验我们所提出的研究模型。

这项研究的长远目标是在香港促进时间银行认知及其参与度,以减轻公共卫生保健系统的负担,并吸引更多人力去满足老人护理服务需求。此外,本研究为时间银行组织者提供管理建议,并为教育机构提供时间银行教学指引。

 

项目编号:UGC/FDS15/M03/20
项目名称:时间感知是否会因应时间长短而有所不同?使用rTMS研究时间适应的后效应
首席研究员:李允安博士
(树仁)

摘要

对时间之主观感知除了取决于所经历的实际时间外,也受一些内部和外部因素调节。最近一些研究员报告重复呈现为时相近的目标后,参与者呈现了时间适应后效应。参与者于反复暴露于为时相近的目标后,他们的时间感知受到了影响并倾向报告一个与实际时间不相符之答案。研究员提出频道基础时间模型(Channel Based Model)来解释时间适应后效。该模型假设时间的感知机制是被带通调整,即可分为不同时间之组别。时间适应后效是该机制重新校准的结果。反复特定地适应为时相近的目标后将改变该频道的反应性。因此,随后的感知会受到影响。此机制与其他感觉适应模型相似,而改变的反应性可以令随后之感知更敏锐。频道基础时间模型比其他时间模型有更细微之分组,在此之前,一般时间模型只会以一秒为区分,并提出短于秒和长于秒感知是由不同的机制控制的。此外,亦有研究证明时间适应后效可以跨越此间隔,即对短于秒和长于秒之适应可以互相影响,此结果与过去之理论有偏差。

研究人员可以应用时间适应现象此新的角度研究时间感知的机制。尽管关于短于秒和长于秒知觉之间的神经学差异存在争议,现有的时间理论模型通常是连续性模型,并不会因不同的持续时间作出不同反应。基于频道基础时间模型进一步细分了神经系统对于时间感知之反应,我们建议使用时间中分任务来测试适应了为时不同之目标后的潜在后效应及敏感度之变化。我们会研究数据是否支持频道基础时间模型之预测,或可否由连续性模型解释。此外,本研究将要求参加者根据自身认知估算时间持续长度,此举尝试减少时间适应后效对实验展示的参考时段的潜在影响。

研究的第二阶段将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时间适应后效之影响。之前的rTMS研究表明,通过分别在小脑和右外侧前额叶皮层(rDLPFC)上应用rTMS,会分别对短于秒和长于秒之感知有影响。大多数理论模型都主张在决定时间长短之前需要与另一个参考时段比较。我们假设rTMS会干扰时间之感知。例如,我们将检查将rTMS应用于rDLPFC上是否干扰参加者对一秒以上之时间适应后效应。若果该干扰只影响对时间之感知,但不影响记忆中对时间之认知,那只会影响时间适应后之目标。反之,若果rTMS会影响记忆中对时间之认知,那所有与一秒以上时间有关之任务皆会受到影响。我们也提出了另一个针对小脑的类似假设。我们也会比较有没有时间适应下rTMS对时间感知之影响并作出比较。

研究结果将为时间知觉的潜在机制提供新数据,尤其是该机制可分为不同的持续时间。rTMS研究的结果将提供证据,证明rTMS效应是否为状态依赖性的并且与适应后的神经元状态有关。此外,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阐明时间如何表达在认知之中。

 

项目编号:UGC/FDS16/H05/20
项目名称:田汉、南国运动及一九二〇年代上海的文化沙龙:波希米亚主义与跨文化现代性
首席研究员:卢敏芝博士
公大

摘要

田汉(1898-1968)是近代中国的重要文化人物,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词人的身份为人熟悉,同时亦是中国现代戏剧和电影的奠基人,但他对中国现代艺术、思想和文化的重要贡献却鲜为人知。由于田汉高度政治化的形象,他在国内学术界往往被单纯地诠释为左翼民族主义者。南国运动(或南国艺术运动,1924-1930)被公认为田汉文艺事业的高峰,但过往研究大多将其意义局限于戏剧活动。自踏入新世纪后,田汉研究得到国际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他被重新评价为现代中国无产阶级现代主义、左翼世界主义和先锋艺术家的重要和独特代表。

田汉及其领导的南国社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波希米亚特质的团体,近年研究亦开始逐渐关注此一面向。波希米亚主义是与欧洲语境下的都市文化、西方现代性和现代主义艺术紧密相关的概念。它从欧洲(尤其是法国)经过曲折的路径,途经美国和日本等,扎根于1920年代的上海。本计划通过将田汉纳入跨文化现代性的研究框架,考察他如何在1920年代上海的波希米亚主义话语、实践和社会圈子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作为文化中介、翻译和协商者的重要作用。

本计划将通过引入大量新发掘的原始材料来进行对田汉的多方面研究。首先,本计划将考察田汉发表于南国杂志上的早期作品与西方有关波希米亚主义的经典作品之间的互文性。其次,本计划将从波希米亚主义的角度探讨田汉和南国社成员的文化实践与1920年代上海的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第三,本计划将探讨田汉与1920年代上海文化界,特别是中、日两国亲法作家和艺术家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本研究计划并将考察1920年代上海作为文化沙龙的重要角色,当时外国(尤其是日本)作家到上海的旅行和浪游构成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而田汉在其中扮演着重要中介。

要言之,本计划希望(1)考察田汉及其南国运动的文化翻译对现代中国的贡献和意义;(2)从跨文化的角度考察波希米亚主义的概念和话语的传播;(3)研究1920年代上海文化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例如现代主义艺术与文学,以至1920年代亚洲最大的两个城市上海和东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项目编号:UGC/FDS11/M01/20
项目名称:身体约束和无约束护理:检视现时安老院舍员工对有或没有认知障碍症的长期住院患者的做法和态度
首席研究员:罗佩丽教授
明爱

摘要

目的:研究旨在检视安老院舍员工对长期住院中有或没有认知障碍症患者使用身体约束和无约束护理的做法和态度。

研究设计:质性描述性研究及重大事件技巧。

地点:为本港长者提供院舍服务的两间非政府机构及一间私营安老院舍。

参加者:采取立意抽样方式招募安老院舍的员工。以下是参加者选取标准 - 为长者(不论有没有患上认知障碍症)提供身体或社交护理的员工,而且于该院舍任职超过三个月以及曾使用身体约束的护理方法。估计约招募70名员工,每个职级至少一人。

研究方法:将采取观察参加者及录音访问的方法收集数据。在收集数据前,访谈指引将经过试验。参加者将获邀提供使用身体约束的经验和资讯,以了解各种使用身体约束的事件。并将以内容分析法分析所得数据。

结果及总结:研究结果将提供数据,了解现时安老院舍员工对有或没有认知障碍症的住院长者使用身体约束的做法和态度,从中辨别和比较必需使用身体约束,以及可考虑无约束护理的情境。这研究将为正确使用身体约束及减少约束本港长者两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奠定基础。

 

项目编号:UGC/FDS16/E12/20
项目名称:可互动物件的社会性模型建构,用作城市地区内行人轨迹预测
首席研究员:吕国辉教授
公大

摘要

在现代社会里,市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为居民营造安全,舒适和便利的环境。智慧城市技术现正在利用大量的实时数据源,预测分析,并应用于交通,企业到人身安全等领域。其中,了解及预测行人在都市环境的移动轨迹,甚为关键,其下游应用包括自动驾驶汽车,智能零售,智能十字路口和安全监控。

都市生活很多时集中在人们聚集的地方,例如购物中心,交通车站,办公楼,公园和大学校园。在拥挤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不成文的社会规则和规范,会影响人群的移动模式。人工神经网络,特别是深度学习,能有效利用全面,庞大且平衡的行人移动轨迹的观察数据,建立社交互动的模型。

「互动物件」是指在城市公共地方的一些可与行人互动的物件,例子包括自动扶梯,长凳椅子,饮水器和商店橱窗。在过去的研究中已经对这些物件的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了研究,其社会性却被忽略。「互动物件」的社会性实际是反映行人如何与这些物件互动,以及附近行人之间的互动。

此研究项目的目标是研究「互动物件」在行人轨迹预测任务中的社会属性。主要方法是开发一个适合建立互动模型的深度学习架构。研究的重点是制订「互动物件」社会属性的运算方法,并设计一个创新可重用的「互动物件」深度学习的嵌入层。

 

项目编号:UGC/FDS14/E03/20
项目名称:如何通过与航空公司协作来提升大型航空货运公司的营运效益:使用航空公司航班的剩余空间方案
首席研究员:马凯琳博士
恒大

摘要

随着国际贸易的急速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普及化,预计未来18年航空货运需求将增长4.2%。1在2017年,全球零售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2.3万亿美元。预计到2021年,这一数字将翻近一倍以上,达到4.9万亿美元。预计当航空货运需求强劲,货运行业也会因此有相对应的发展。目前,许多大型货运代理都拥有自己的飞机,以有效地促进其运营,缩短交货提前期并扩大其服务网络水平,例如DHL,UPS和FedEx分别拥有超过250架,260架和650架飞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他们必须致力缩短交货时间和拓展更大的网络覆盖范围。因此,它们也会采用其他商业航空公司所运营的航班进行配送。实际上,它们会预先从商业航空公司的航班中保留一定的存储容量。但是,由于大多数乘客所携带的行李数量少于他们的行李限额,飞机腹部的行李容量始终无法充分被利用。空运代理可以利用这种未使用的行李容量进行运送。受此想法的启发,我们提出一项研究项目去研究空运代理能否通过与航空公司合作,利用其未使用的行李容量来增强大型货运代理的运营。我们专注于大型货运代理,因为它们通常在机场内设有航空运送站,这使他们的货物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运送到航空公司的运送站。我们相信航空公司和航空货运代理都能从这项合作关系中受益。既可以为航空公司提供因未使用的行李容量而产生的额外收入,也能为大型航空货运代理提供从其合作航空公司增加的航班储存容量中获利。而且,它们的网络覆盖范围也能因此增加。

1
Boeing, World Air Cargo Forecast 2018–2037. https://www.boeing.com/commercial/market/cargo-forecast/

 

项目编号:UGC/FDS17/P01/20
项目名称:灭火器干粉用于指纹显现的研究
首席研究员:麦旋蕊女士
东华

摘要

指纹其独特性及在生物识别中的重大价值,令其成为刑事调查中最有力证据之一。现时常规的指纹显现技术无法有效、便宜、安全、简单及快速地应用在大型犯罪现场和处理大面积的大型证据。于不渗透的表面上应用灭火器中的干粉(称为ABC粉末)是指纹显现的创新技术,而指纹亦有出色的质量和对比度。但是,目前还没有详尽的应用和于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比对实验来评估其功能。于领域使用前,ABC粉末应用于指纹显现必须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将确定颗粒的平均大小、形状和形态来描述ABC粉末,并与常规的指纹显现技术进行比较,评估ABC粉末对指纹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最后利用质谱成像技术以确定其相容性。研究结果有助法证专家、犯罪学家和其他调查人员在处理刑事案件时,提供一个「现场」指纹显现技术的新选择。就犯罪现场的应用而言,这种粉末的成本相对较低,使其更适合作为调查人员的工具。喷洒犯罪现场可在几秒钟内完成,这对于处理大型犯罪现场及面积较大的大型证据时,能够更有效、简单和快速地显现指纹。

 

项目编号:UGC/FDS16/E01/20
项目名称:开发含咖啡渣和茶叶粉废物的聚乳酸绿色复合材料
首席研究员:麦树麟博士
公大

摘要

咖啡具有刺激性和清爽性,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每年消费超过4000亿杯。 2018年咖啡豆的使用量约为99亿公斤。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在全球近80个国家/地区拥有29000多家商店。顾客享用咖啡后,可能会产生数千吨的废料。在咖啡冲泡过程中,由于从咖啡豆中提取了少量化合物,因此产生了许多咖啡渣(SCG)废物。 咖啡渣(SCG)废物主要由多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由于咖啡渣(SCG)废物包含几种对环境有害的有机化合物,如果我们将其用作堆肥并丢弃在垃圾填埋场中,则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咖啡制造商和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努力,开发了可重复使用咖啡渣(SCG)废物的解决方案,同时减少了咖啡渣(SCG)废物的浪费。例如,雀巢计划将咖啡渣(SCG)废物用作可再生能源,以在2020年之前减少咖啡渣(SCG)废物浪费。每天产生超过一千吨的咖啡渣(SCG)废物,它可以用作廉价和可靠的可再生和再生材料来源。许多研究人员考虑将咖啡渣(SCG)废物的不同成分转换为可用的材料。

咖啡的消耗率一直在增加,并且产生了许多废咖啡渣(SCG)废物。由于咖啡渣(SCG)废物包含许多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将其丢弃在垃圾填埋场中可能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业界和研究人员都有空间开发解决方案以减少SCG浪费量,并已开发了几种回收策略,用于将咖啡渣(SCG)废物转化为不同的材料,包括农业肥料,建筑材料,吸附剂材料和燃料。在回收过程中,使用了许多化学药品,它可能污染环境并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通过使用机械冷压机代替化学萃取法从咖啡渣(SCG)废物去除咖啡油,应能进一步改善情况以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

茶是东亚最常见的饮料。每年产生超过一百万吨的茶叶废料。由于茶叶粉废物中的油百分比不高,因此无需像咖啡渣(SCG)废物一样进行预处理。一些研究人员已经研究过将茶叶粉回收再利用与高分子材料混合,使这种回收材料能提高产品抗张强度的材料。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将找到由咖啡渣(SCG)废物,茶叶粉废物和PLA材料制成的绿色复合材料的最佳组成,以实现最佳的拉伸和剪切强度。此外,绿色复合材料的概念可以推广到增材制造技术中。例如,我们很少知道SCG-PLA复合3D打印丝的可用性。鼓励增材制造技术的国内用户(例如中小学用户)使用咖啡渣(SCG)废物回收的3D打印长丝。这些可生物降解的3D打印长丝的开发在经济和环境方面都是有益的。

 

项目编号:UGC/FDS15/B04/20
项目名称:解构数码时代中消费者对品牌的负面联系
首席研究员:伍志豪博士
树仁

摘要

顾客契合是一种顾客和商业品牌之间的情感连结,这种连结很多时由顾客跟产品之间的长期互动、沟通,以及良好的顾客体验来建立(Hollebeek, 2011)。近年很多就顾客契合的研究显示,良好顾客契合能加强顾客跟品牌的关系﹑增加满足感,以至提升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从而为企业带来实质的竞争优势(Kumar et al, 2010)。

由于以往有关顾客契合的研究主要都着眼于品牌如何建立正向的顾客契合上(正面的情感连结),对负面的顾客契合情况着墨不多(Baldus et al., 2015; Hollebeek et al., 2014; Vivek et al., 2012)。故此这项研究的第一部份,是要厘清有关负面顾客契合的概念,并建立量度负面顾客契合的有效量表。

在现今数码社会中,顾客会在线上线下跟品牌进行互动。顾客对品牌的满足感和关系,已不单来自品牌产品的使用体验,也受其他顾客互动所影响。顾客跟品牌产品亦有更多的接触点(Hollebeek et al., 2014),例如是产品本身(Hollebeek et al., 2014), 品牌活动(Vivek et al., 2012),以及品牌相关的社交媒体平台等(Dolan et al., 2016)。故此,这次研究的第二部份,不单会分析消费者的个人因素如体验和期望跟顾客契合的关系,更会进一步揭示社会脉络如何影响品牌跟顾客的契合。

 

项目编号:UGC/FDS16/P02/20
项目名称:纳米金属氧化物纤维催化剂应用于生产环保生物柴油的研究
首席研究员:吴靖雯博士
公大

摘要

生物柴油是一种环保并可持续的燃料,因可用作化石燃料的替代品,在过去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关注。常规生物柴油合成过程严重依赖于可食用高纯度原油提取物,并使用具有强酸或强碱性的一次性催化剂。要确保所得的生物柴油符合国际标准,需使用大量清水净化,导致大量污水排放是这过程的主要缺点之一。开发纳米金属氧化物纤维催化剂的优点在于其易于分离,可重复使用及使用低纯度原油的可能性。

纳米金属氧化物纤维具有高表面体积比,并可用作生物柴油合成的高性能催化剂。在拟议的项目中,合成之酸性纳米金属氧化物纤维将用以测试其催化性能和提高生物柴油的产量。纳米纤维将在聚合物的帮助下通过电纺合成。由于表面体积比和反应接触面积的增加,推测更细的纳米纤维将能提高生物柴油的产量。

在拟议的项目中,使用加压微波作为加热源可将反应时间和能量输入缩减至最少。用作合成生物柴油的原油将使用废油和从不可食用的生物质中提取,以降低生产成本。既可解决由废物或地沟油产生的问题,亦可提供多一个废物管理途径。拟议的研究结果使用环保的生物柴油合成方法,并展示将废物转化为绿色能源的可行性。

 

项目编号:UGC/FDS11/H13/20
项目名称:中学师生对学校性教育的态度:一项探讨相关因素的研究
首席研究员:吴海雅博士
明爱

摘要

本研究探讨(1)师生对学校实施性教育的意见;(2)师生自评对各性事议题(例如:月经,青春期,自我形象,性骚扰,梦遗等)的学习需要和在教学上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各议题,老师在讲授各议题时感到自在的程度;(3)师生的性态度;以及(4)对于在校内推行性教育的看法。上述四方面相关因素如何受社会人口特征、宗教性和灵性对的影响,师生之间在性态度以及在影响学校性教育各种因素上的异同,亦为本研究所探讨的重点。

研究样本为港岛,九龙,新界东,新界西等四个主要地区的1800名中学生和300名中学老师。研究结果有助按照师生的需要,设计培训老师的课程,编订性教育教材。通过训练有素的老师,精心设计的教材,向学生讲授性教育,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性知识,以免学生陷入不良性行为;并培养健康的性态度,为未来更健康的性生活做好准备。

 

项目编号:UGC/FDS15/H10/20
项目名称:虚假调解中介效应:排除方法的探讨
首席研究员:吴子杰博士
树仁

摘要

虚假效应指的是一种零效应因统计偏差而被错误揭示为显著效应。有时某种统计方法(如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可能会表明实际不存在的效应是显著的(即虚假效应)。如某种统计方法被广泛使用,出现虚假效应的可能性可以很高。

过去的十多年来,调节中介分析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例如,根据谷歌学术引文索引(Google Scholar Citation Index),那些概述了调节中介分析方法的核心文献,被引用次数高达43,404次。在社会科学领域,使用有调节的中介分析的研究于过去13年里也呈指数级增长。随着调节中介分析被广泛使用和迫切需要,出现虚假效应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但至今,很少研究去探讨上述的虚假效应。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我们适时地提出本项目,旨在探究虚假的调节中介效应,为众多受益者提供学术、实践和教学方面的启发。

在本项目中,我们首先解说如何甄别一个虚假的调节中介效应,随后提出了一种统计学上的补救方法来排除此虚假效应。本项目聚焦了两类基本的调节中介模型,即第二阶段调节中介模型(本项目的第一部分)和双阶段调节中介模型(本项目的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我们指出当研究者错误地将简单调节模型确定为第二阶段调节中介模型时,基于回归分析的调节中介分析会导致虚假效应的出现。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提出了统计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为第二阶段调节中介模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路径分析范式,并使用整体检验方式对模型拟合性做出判断,以排除虚假效应。在第二部分,我们确定了在何种条件下,调节中介系数(IMMM)可能会在双阶段调节中介模型中导致虚假效应的出现。这种情况涉及到两个调节变量之间的逆共线性。我们创新地提出了一种补救方法 - 调节中介虚假系数(ISMM)来侦测上述情况的出现,并排除双阶段调节中介模型中的虚假效应。

为了全面发展第一、二部分涉及的方法,本项目分三个阶段并采取不同视角展开,第一阶段为方法评估,第二阶段为方法实施与运用,第三阶段为方法培训。在方法评估方面,将进行两次模拟数据实验,以评价统计方法的具体表现以及数据分析条件。在方法实践和运用方面,我们将开发R语言代码包,以方便研究者便捷地使用这些统计方法并进行效应量分析。同时,通过将这些方法运用于真实的数据库,我们将对已发表的研究进行验证,以对原始结果进行改进或确认。在方法培训方面,我们将建立一个学习网站和两个社交媒体学习工具(一个Facebook页面和一个Instagram账号),以促进方法的有效学习。

 

项目编号:UGC/FDS24/H08/20
项目名称:推动儿童在环境保护行为上之跨层次分析
首席研究员:吴美兰博士
理大专业进修学院

摘要

儿童的环保行为对于实现更可持续的未来是很重要的。人们越来越重视什么因素对儿童的环保行为至关重要。为了推广可持续性的概念,政府在小学的环境教育中投入了大量资源。 2018 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注资 4,500 万港元用于环境教育和社区行动项目,以提高公众对环境的了解,并推动行为改变以促进环境保护,最终目的是发展环保行为,至今,环保行为的研究调查实在不足够。

先前的研究表明,由于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差异,增加环境知识和意识并不能直接导致环保行为。为了解决这差异,近期的实证研究侧重于父母和同伴对儿童个体的影响,但结果不一致。因此,儿童的环境态度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关联仍然是不确定的。由于忽略了其他因素(例如,教师的环境知识共享),个人层面的方法不能完全解释儿童的亲环境行为的差异。

直到今天,较少的研究探讨教师的环境知识共享对儿童环保行为的影响。因此 , 有关教师的环境知识共享是否可以为儿童的环保行为增加“价值”成为有趣的探讨问题 , 也成为本研究探讨的间隙。

为了解决这间隙,本研究使用多层次分析来探讨儿童亲环境主义的发展。引用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提出一个多层次的框架来分析儿童的环保行为,并结合教师环境知识共享作调节。通过香港十二所小学进行实验(来自 8-11 岁的儿童)和问卷调查(来自其常识科教师)来收集数据。此外,我们将邀请部分小学的校长进行深入采访,进一步了解小学实施环境教育的挑战,以及如何鼓励儿童环保发展行为。

本研究是使用新颖的多层次分析方法研究儿童的亲环境行为。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有关儿童的环境态度与其亲环保主义之间关系作出重要贡献。这项研究的最终目标是鼓励儿童的发展环保行为,因此,研究结果为小学(学校校长和常识科教师), 政府相关机构(例如: 环境保护署和环境运动委员会)提供如何鼓励儿童环保行为的信息。

 

项目编号:UGC/FDS24/E07/20
项目名称:发展提高力学及阻燃性能的植物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
首席研究员:吴新培博士
理大专业进修学院

摘要

纤维强化聚合物复合材料已在许多工程应用中使用。碳、玻璃和芳族聚酰胺是复合材料中常用的纤维材料,但是这些材料的回收利用过程既昂贵又效率低。由于植物纤维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相对较低的密度和成本、高度的环境可获得性、以及较少与健康和安全相关的问题,因此发展用于强化复合材料的植物纤维在当今的趋势中正在迅速增长。尽管如此,在复合材料内的植物纤维与聚合物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相对较弱;此外,相比于传统强化纤维,植物纤维更易燃并在燃烧时释放更多的热量,令使用者在发生火灾时更有害。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本项目将使用微小氧化石墨烯颗粒和常压电浆处理技术来研发一些具有提高强度和阻燃性能的植物纤维强化聚合物复合材料。

 

项目编号:UGC/FDS16/H10/20
项目名称:道德两难与社会两难:探讨驱使合作的道德原则
首席研究员:吴庭达博士
公大

摘要

社会两难与道德两难是两个关于日常冲突的热门研究课题。人们于社会两难处境中面对使个人利益最大化(背叛)和使群体利益最大化(合作)的两难,例如如果每人都尽力保护环境(合作),地球的得益便会最大,但就个人得益而言,使用胶袋或胶制餐具(背叛)可带来方便。人们于道德两难处境中面对跟从规范(义务论)和使福祉最大化(功利主义)的冲突,例如清拆旧楼以进行市区重建可使城市的福祉最大化,但会导致一些人失去家园。即使社会两难和道德两难有不少共同的特质,两者很少一同被研究。究竟人们于道德两难的决策会否和如何影响在社会两难的决策?这项研究尝试把两者从三个研究方向连结在一起。

根据之前的研究指出跟随义务论的人会被视为比较可信,第一个研究方向探讨跟随义务论的人会否和为何被认为在社会两难中有较大机会合作。我们提出一个理论模型解释为何义务论者会被视为较合作。第二个研究方向探讨人们会否和为何较大机会与义务论者合作。第三个研究方向探讨义务论和功利主义是否真的能预测合作率。

这三个研究方向很重要而且互相关连,因为过往有研究指出虽然义务论者被视为比功利主义者较可信,但前者可能并非真的比较可信。错误地相信一个不合作的人代价很大,所以我们必须了解究竟义务论者较合作是事实还是只是一个认知偏差。这项研究有助提升个人辨认合作者与不合作者的准确率,以及提供政策制定者一些如何提升社会合作的远见。

我们会进行四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测试义务论者会否和为何被认为比功利主义者有较大机会合作,第二个实验探讨人们会否和为何较大机会与义务论者合作,第二到第四个实验探讨义务论和功利主义是否真的能预测合作率。

 

项目编号:UGC/FDS14/P01/20
项目名称:分段局部平稳时间序列中的多重变点统计推断
首席研究员:吴伟亮博士
恒大

摘要

近数十年来,时间序列中的变点分析在金融计量经济学、遗传学、环境计量学、天文学和工程学等各个领域中受到了相当多的关注。实验性证据经常发现,在时间序列数据中会发生多次急剧的结构性转变。变点分析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推论结构性转变的时间位置,以便将时间序列样本分段,以进行分离的平稳时间序列建模。

但是,计量经济学、金融学和工程学中的一些时间序列数据可能违反分段平稳性的假设,这些时间序列在局部检验时近乎是平稳的,但是其随机属性,例如自协方差函数或频谱密度函数,会随着时间逐渐变化。例如,Adak(1998)研究了一个地震时间序列数据集,发现通过分段平稳时间序列模型进行拟合后,自协方差结构中存在过多的变点。这个发现主要归因于时间序列中的局部逐渐变化,透过分段平稳时间序列模型进行拟合时,将时间序列过度细分的结果。结果表明,将分段的局部平稳时间序列样本分段,以进行分离的局部平稳时间序列建模更为合适。

尽管检测局部平稳时间序列中发生的突然变化对于理解数据集的一般结构很重要,但是局部平稳时间序列中的变点分析未曾被充份探讨。据我们所知,只有Last and Shumway(2007)通过使用对称的Kullback-Leibler信息判别为分段局部平稳时间序列提出了一个变点检测程序。然而,由于通过模拟白噪声序列的自助法涉及临界的任意取值,以及检测程序无视时间序列中的相依结构,这个变点检测程序的结果通常是保守的。此外,Last and Shumway(2007)并未建立变点估算的渐近分布,因此无法根据其方法构造置信区间。本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为局部平稳时间序列中的多个变点开发一种统计推断方法。我们的目的是估算变点的数量以及于随时间变化的频谱出现急剧结构性转变的每一个变化点的位置,然后为每一个变点构造一个置信区间。

在本计划中,我们计划在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1.(有效的变点估算)研究计算上高效的非参数扫描统计量和使用信息标准的模型选择方法,以用于估算变点的数量和位置。

2.(置信区间的构造)研究变点估算的渐近分布,以及通过自助法为时间序列的变点构造准确的置信区间。

3.(渐近统计性质)研究所提统计推断方法及程序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项目编号:UGC/FDS25/M01/20
项目名称:PPCPs
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降解,转化以及植物修复
首席研究员:潘敏博士
高科院

摘要

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会通过污水处理厂进入环境,并造成一些不利影响。有研究显示它们会在环境甚至人类中引起微生物耐药性,急性毒性或内分泌干扰。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最常用的两类有磺胺甲恶唑和双氯芬酸。在污水处理厂中经常检测到它们,全球范围内浓度从 ng / L 到 μg/ L。超过 75%磺胺甲恶唑和双氯芬酸的残留物会通过废水灌溉或生物固体改良剂而进一步污染土壤植物系统。它们可以在环境中经历光化学降解;因此,它的代谢物很容易被检测出来,并且在水生或陆地生物中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指标可用于评估环境污染物的影响。微生物和蚯蚓是使用最广泛的生物指示剂。蚯蚓可以混合并迁移土壤成分,充当将污染物运输到捕食者的载体。它们可用于监测土壤中潜在的磺胺甲恶唑和双氯芬酸生物利用度,并相应评估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植物细胞培养物最常用的模型系统是研究各种异生物素代谢的模型系统,因为它们具有更简单的基质并且更易于操作。由于阿拉伯芥和胡萝卜的愈伤组织细胞被动物和人类广泛应用,因此它们将被选作实验生物。这两种植物广泛用于分子和植物生物学,具有针对细胞系和整株植物的成熟且标准化的培养方案。

许多研究仅关注母体化合物,但有关土壤植物系统中磺胺甲恶唑和双氯芬酸的命运,降解,毒性,积累和代谢的知识有限。迄今为止,仅很少将植物技术应用于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净化,目前有关植物中代谢,植物处理和修复的可用数据亦非常有限。

因此,我们将通过土壤孔隙水的吸收来研究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命运,降解途径和生物累积。我们会优化一种检测系统土壤,微生物和植物中目标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的分析方法,从而检测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及其代谢物。此检测系统会通过使用氮和磷周期涉及的响应曲线,呼吸作用和 RT-qPC 来分析研究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对土壤中微生物和蚯蚓响应的影响。主要目标是评估两种植物对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的吸收能力及其对目标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代谢能力,最终目的是将这些植物用于植物的环境处理和修复。

 

项目编号:UGC/FDS51/H03/20
项目名称:不可为而为:于人机互动翻译平台开创香港判例法高速、高量、高质翻译
首席研究员:冼景炬教授
伍伦贡

摘要

本项目利用人机智能互动翻译的平台对本港英语刑事判决书进行大量、快速、准确的中文翻译,为香港法律双语化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可行的方法。

 

项目编号:UGC/FDS14/P02/20
项目名称:广义Sethi广告模型和扩展
首席研究员:萧志中博士
(恒大)

摘要

企业经常利用多种营销渠道,例如报纸、广播和互联网,发布广告以接触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提高其对旗下产品的认识。广告涉及的开支金额庞大,故此如何达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一直是营销和供应链文献里反复探讨的主题之一,目前相关文献已提出了各类模型来评估企业广告策略对销售的有效性。传统的广告模式一般会假设企业的广告活动对产品销售或商誉具有线性影响。尽管这假设会使问题较容易处理,但线性假设无法量度到广告的「口碑」效应,而口碑对新推出的产品有重大影响。 Sethi(1983)将经典广告模型扩展至包含口碑效应和外部随机性,同时保持了问题的易处理性,对营销文献作出了重要贡献。更重要的是,Sethi模型的特点能够解决企业或供应链面对的各种博弈和合作问题;因此,许多论文采用了Sethi模型来研究广告对零售商竞争的影响,以及广告对同一供应链里制造商及零售商的协同效应。

对于如何达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问题上,本提案旨在于现有文献上作出延伸。首先,我们将Sethi模型扩展到涵盖不同的口碑效应:不同的营销渠道有不同的广告质量,而不同的营销渠道也应有不同的口碑效应。我们希望能将广义的口碑效应融入到Sethi模型。其次,我们也会将广义Sethi模型应用到营销传播渠道上的各种协同效应。企业通常使用多个营销渠道来宣传其产品,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利用广义Sethi模型来量化营销渠道上产生的协同效应,这样的研究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广告开支。最后,我们也会将Sethi模型发展至耐用品的推销,一方面产品创新能提升耐用品在市场上的应用,因此,我们希望能利用Sethi模型来量化产品创新对企业广告策略的影响;另一方面,耐用品的收入不仅来自产品销售,亦有因产品出现故障时顾客将重复购买的收入。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模型来系统地分析这两方面现象对耐用品销售的影响。

 

项目编号:UGC/FDS24/E09/20
项目名称:用于高等教育通用能力发展推荐系统的机器学习模型
首席研究员:苏志豪博士
理大专业进修学院

摘要

通用能力在高等教育中学生发展是重要的一环。许多学者强调,通用能力与参与课外和课外活动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亦有多方面的研究。参加课外活动通常是自愿的,学生有很大的自由选择学习活动,而每种活动都有本身的预期学习成果,特别是没有大专经验的新生,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知识选择最适合的活动,藉以帮助他们发展实现其人生和职业目标所需的通用能力。即使是专业的教学人员和顾问,在提供咨询时也常常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

学生的个人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他们的个人兴趣,个性和职业取向,相关的能力需求以及他们当前状态有所差别。这些多重因素的复杂性会令学生及其顾问在选择合适的发展活动时适到困难。 

最新科技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改进了教育环境,促进了智能学习环境中推荐系统和个人化学习的发展。而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学科学习上,这引起了一些及时的问题:如何向学生推荐适用于发展通用能力的活动,有系统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机器学习可以帮助吗?如果是这样,应怎样建立? 

本研究将开发一个框架,应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以促进学生在高等教育中个性化的通用能力发展。为了适应学生发展和培训需求的多样性,该框架可以容纳有关每个学生的数据的个性化分析,包括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他们对通用能力的自我评估、他们之前的学习经历、通过各种测试评估的性格特征及其在大专院校的预期学习成果。这个过程亦可以了解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及其通用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关联。

该框架将根据机器学习技术的最新发展进行研究。而其适用性和用户接受度将通过各种带有机器学习的推荐算法进行评估。该框架的有效性亦将在香港的一个自负盈亏的机构中进行调查。

本项目将使学生,教职员和教育机构受益。尤其是新生,学生将能够通过选择合适的活动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通用能力。教职员将能够以循证有效的方式就非学术发展提供有用的建议。教育机构也将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其资源来提供学生全人发展的学生活动。

 

项目编号:UGC/FDS14/H09/20
项目名称:文化适应压力、应对策略与社会支援──粤港澳大湾区“港漂”与“北漂”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首席研究员:宋昭勋博士
(恒大)

摘要

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的持续推动下,正朝着经济、人员、观念等多方面深度融合的国际化湾区发展。在此过程中,内地人和香港人之间不可避免的频繁互动,使我们开始关注大湾区的两个特殊群体:“港漂”和“北漂”。

“港漂”是指在香港生活和工作的内地人,“北漂”则是指在中国内地大湾区学习、工作或安度晚年的香港人。中文的“漂”字,正反映了在港内地人和在内地的香港人所经历的焦虑和不安。

在目前中港矛盾复杂而紧张的形势下,大湾区的“港漂”和“北漂”会遇到哪些适应性压力?他们使用哪些应对策略来克服压力?他们期望政府、家人或朋友能提供哪些社会支援来帮助他们顺利调整状态并适应新环境?他们如何看待内地和香港之间的沟通差异?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看,这些文化适应性群体在与当地人的社会交往中,什么情况下会趋同、维持或趋异?

本研究结合社会心理学和跨文化传播学的相关理论,采用量化与质化研究方法,为上述问题寻求答案。从理论贡献而言,大湾区的“港漂”和“北漂”是一个国家之内的独特文化适应性群体,他们离开家乡去到一个政治文化迥异的城市或地区打拼,对这些文化适应性群体的心理和社会文化适应因素和机制的研究,可以丰富跨文化传播及适应理论;从实际价值而言,该研究可以为政府决策者提供该群体所面对的适应性压力、应对策略等数据,以便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家人朋友提供更为有效的社会支援,帮助 “港漂”和“北漂”尽快适应环境并与当地人顺利交流。

 

项目编号:UGC/FDS23/H04/20
项目名称:危脆
世代中的香港电影
首席研究员:谭以诺博士
浸大持续教育学院

摘要

自1997始,香港电影因着政治、文化、经济和工业上转变,发生重大变化。不少电影学者把注意力放在香港主权由英国移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事上,但这努力显然并未能反映出当下的变化。政治上,本土主义在中国政府加强对港管制下抬头。经济和工业上,香港电影业持续变化,政府和业界均努力找方法改变香港电影圈的发展,像鲜浪潮(2005—)、首部剧情长片计划(2013—)和香港独立电影节(2008—)等。

2010年代,香港政治困境日益严重,同时,本地电影工业亦尝试不断改革以走出困局,而独立电影版块亦见不断发展。本计划旨在为香港电影在2010年代所面对在社会、文化和政治上的复杂改变,提供新的批判角度。启发自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劳伦·伯尔兰(Lauren Berlant)、范可乐和其他学者,本计划试图理论化危脆性(precarity)这个概念,并以政治、新自由主义、身体、心理和社群上的危脆状态,考察香港电影中的危脆生命(precarious life)。涉及的电影包括《十年》、《中英街一号》、《风景》、《三夫》、《一念无明》、《沦落人》、《打擂台》、《点五步》、《G杀》等。

透过考察香港电影近年在社会、政治、工业和文化上的转变,本计划想要回答以下问题:「危脆生命如何在香港电影中被呈现出来?」结合工业研究、文本和语境分析,本计划试图指出,近年工业基础建设的重组在重塑本地工业中,扮演重要角色。本计划从政治、新自由主义、身体/病理和社群角度分析香港电影,藉此在香港语境中概念化「危脆世代」(age of precarity),并在这理论框架中定位香港电影,为香港电影研究提供新的角度。

 

项目编号:UGC/FDS14/H07/20
项目名称:香港反修例运动对公民身份观念的影响
首席研究员:邓键一博士
恒大

摘要

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所引起的连串抗争(下称「反修例运动」),从2019年开始,在示威模式、对抗程度、政治理念等方面都急速激进化。整场运动当中,无论是温和或激进的示威,均可以观察到,示威者的公民身份观念,即是公民、政府与法律三者的关系持续地变化。例如,反修例运动中,很多示威者都愿意参与定义上属于违法的示威(即没有获得警方发出「不反对通知书」的游行和集会)。有示威者以武力冲击警方防线,和给前线示威者传递物资。更有部分示威者会参与纵火、破坏公物等抗争方式。此之,更有示威者袭击试图阻碍示威活动进行的一些政见不同的市民,认为这是因为警察执法不力而要用制度外「私了」的方式来彰显公义。踏入反修例运动后期,政治消费的概念开始盛行,一些市民尝试建立一个以支持运动的商户为主体的的经济圈。

一直以来,香港的公民身份观念都是去政治化为主,大多离不开「奉公守法好公民」的论述。然而,从反修例运动的发展可见,这种固有观念已经产生了变化。当现有的政治制度被视为不再正当的时候,有人尝试建立一套体制外的方法来实践公义。这些行为,都是重新探索和塑造甚么才是「良好公民」的过程。

本研究受到以上的观察所启发,旨在探讨反修例运动对香港公民身份观念的影响,并会尝试解答以下的问题:

  1. 公民身份观念在反修例运动前后有何改变?
  2. 反修例运动是否促使公民身份观念的改变的主因?
  3. 互联网作为反修例运动中动员及协调激进示威的重要平台,在促使公民身份观念的改变方面,它扮演了甚么角色?

本研究将会采用多重方法来解答以上的问题。研究团队会对主流媒体、网媒、网上讨论区的新闻报导和公众讨论进行内容与文本分析,以剖析在反修例运动前后,有关公民身份观念的论述;并会以问卷调查来验证反修例运动和阅览媒体的习惯对受访者公民身份观念的影响。此外,研究团队亦会邀请曾经参与反修例运动的市民进行焦点小组访谈,探讨他们对公民身份观念的论述。

通过探讨公民身份观念的重大转变,本研究可以补足香港政治文化相关的文献。在理论层面,反修例运动有着许多连结型行动(connective action)的特征。一如世界各地连结型行动示威, 例如「阿拉伯之春」、「占领华尔街」、「太阳花学运」等,反修例运动主要是依赖网络上点对点的沟通来动员,是一场「无大台」、去非中心化的自发行动。然而,现有文献鲜有深入探讨连结型行动带来的影响,而本研究正正能够填补这个缺口,完善相关理论。

 

项目编号:UGC/FDS14/P05/20
项目名称:复杂数据分析之变量选取方法
首席研究员:邓文礼教授
恒大

摘要

变数选择旨在寻找对响应变数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可以提供稳健的模型预测的协变数。传统的变数选择(如前进法、后退法、逐步回归),或进行模型比较(通过贝叶斯因数或AIC等某些资讯准则),可能不适用于协变数个数较多或结构复杂的模型。在本项目中,我们提出了用于复杂数据建模的变数选择方法,例如在边缘原则下具有交互作用项的高维加性模型以及有序纵向数据的复合分位数回归模型。

二次回归模型是线性回归模型的推广,它包含现有协变数之间的交互作用项(即乘积项)。在回归模型中,当一个变数受到另一个变数的取值影响时,交互作用就变得很重要。当协变数个数较多且需要进行变数选择时,通常建议模型应遵循边缘原则,即只有互动项对应的两个父项同时被选进模型时,才能将该互动项选入模型。加性模型将线性模型推广为高维模型和非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用每个协变数的分量函数之和来逼近从协变数到响应变数的映射函数。现时,在边缘原则下具有互动项的加性模型的变数选择方法还未被提出。

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用来研究一组协变数对响应变数平均值的影响,并已被研究人员广泛采用。然而,当误差项不服从常态分配时,均值回归可能失效且其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对异常值非常敏感。相反,分位数回归探索了响应变数的特定(条件)分位数与多元协变数之间的潜在关系,从而得到更可靠、更有效的估计。为了减少由选择分位点引起的估计效率的波动,我们引入复合分位数回归,其相应的估计更加有效。有序纵向数据的复合分位数回归的变数选择方法是一项有吸引力的课题,目前尚未被研究。

本项目对以下两组复杂数据建模提出有效的变数选择方法:(i)在边缘原则下具有互动项的加性模型及(ii)有序纵向数据的复合分位数回归模型。

 

项目编号:UGC/FDS25/H01/20
项目名称:香港粤语核心重音的韵律验证与焦点解读
首席研究员:唐文珊博士
高科院

摘要

本研究计画结合了韵律语法学和实验语音学去研究香港粤语如何呈现核心重音和焦点,并希望借着母语受验者所提供的证据去证明香港粤语的语法与普通话一样受到韵律的制约。我们将进行以下三项实验:一、对特定语句的可接受程度的判断;二、语音产出实验;三、感知实验。

现行的语法学理论认为所有语言的句子结构都是受到一小套普遍的「语法」规则限制(Chomsky, 1971, 1981),可是一系列新发现的汉语语言现象却指出,句子结构不但受语法规则制约,也会受到韵律制约(冯胜利, 1995, 2013);因此,要充分理解句子的构成,我们必须同时考虑语法和韵律两个方面。

韵律和语法同时作用于句子结构之上的情况可分为两大方面:

(一)一个语法上合法的句子可能由于韵律的原因而不为母语者所接受:如我们可以说「读-报」却不可以说「阅读-报」就是受到音节数量的制约(见Lu & Duanmu 2002)。

(二)韵律制约会触发不符合经济原则的句子结构产生:如北京话可以说「他[[放-在]了]椅子上」却不可以说「他[放-了]在椅子上」(见Feng 2003)。

现时韵律制约语法的研究对象多为普通话,中国方言中是否同样有韵律制约语法的情况,则鲜少有人论及。因此,从普通话韵律语法研究中发现的韵律制约语法的规律,是否为所有中国语言所共有,暂且未有定论。本研究将以香港粤语作为切入点,去开始填补方言韵律语法学研究上的空白,并希望借着研究验证(二)的状况是否在粤语中存在,并同时检验香港粤语所采用的核心重音规则的类型(参考Zubizarreta 1998; Feng 1995, 2003, 2013)。

是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是粤语的双宾语结构,包括典型的双宾语结构、与格结构和非典型的倒置双宾语结构(见 Bennett 1978; Xu & Peyraube 1997; Tang 1998, 2003)。倒置双宾语结构只见于粤语但不见于普通话。我们希望在研究中证明,倒置双宾语结构是韵律触发的句子结构,其中运用了「韵律重组」的手段(见Zubizarreta 1998);而由于普通话并没有相同的韵律诱因,因此普通话未有产生相同的句子结构。

研究问题

- 香港粤语语法是否受韵律制约?

- 香港粤语采用哪个类型的核心重音规则?

- 香港粤语双宾语结构的核心重音范域在哪个位置?

- 为甚么倒置双宾语结构在香港粤语中合法,但在普通话中非法?

 

项目编号:UGC/FDS25/E08/20
项目名称:一种基于单原子及水凝胶的微型储氢产氢装置的研发
首席研究员:曾志荣博士
高科院

摘要

无人飞机、无人驾驶汽车和微型机器人在香港各行各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比如建筑、测量、实时基础设施和环境检查、绿色制造、货物运输等。目前,大多数无人机是由锂电池供电,其运行时间仅有 20-25 分钟。燃料电池是一个有前景的供电替代方案,它可以在燃料持续供应的情况下连续不断地产生电能。同时,它还可以使用清洁燃料,如可再生氢或是采用无碳氢燃料替代化石燃料,实现零排放,环境友好。然而,氢的储存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并阻碍了它的广泛使用,特别是在移动应用和小型动力装置。氢通常储存在高压压缩罐中,加大了装载应用的安全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安全储存氢气的替代方式,比如氨硼烷。氨硼烷具有很高的储氢质量分数和体积储氢密度(分别为19.6% 和 0.145 kg H2/L),这个指标远远超过了 DOE 2015 年提出的指标(分别为 9.0% 和 0.082 kgH2/L)。当略高于环境温度的情况下可以定量释放氢气。氨硼烷和相关材料的无毒和不易爆特性使其成为有潜力的车载和便携式制氢应用。通过催化水解反应,氢气可以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按需释放,因此成为一个有潜力的、安全的、移动和灵活的按需提供能源的应用方案。现今,柔性和微型燃料电池即将商业化。然而,目前使用的氢气燃料仍然是压缩氢气罐或笨重的电解制氢发生器。要想开发出一种灵活紧凑的按需供氢发生器,并与这些新型氢气燃料电池的使用相结合,将它们整合集成到灵活轻便的设备中,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氨硼烷等放氢催化剂的快速氢释放能力还远远满足不了实际应用中的快速充电需求。主要归因于目前纳米金属催化剂的氢释放速率相对较慢,存在金属渗漏和金属团聚等问题。与传统的高压储氢罐相比,还需要大幅提升氢释放能力。近期,单原子催化剂(SACs)优于传统纳米颗粒的催化活性已经在各种化学转化反应中得到证实,如氧化、氧还原反应、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然而,目前它们对氨硼烷氢释放的催化活性还没有大量的相关报道,原理不明晰。我们提出使用一种由木质素制成的高机械强度的水凝胶,并将高活性金属单原子加入到水凝胶中,该水凝胶可以根据需要从储氢材料中释放 H2。这是SACs 首次被用于提高氢存储材料如氨硼烷的氢释放性能。单原子催化剂具有比传统纳米粒子高得多的表面能,我们预计它将进一步降低氨硼烷在金属表面的吸附能,从而增加反应体系的催化活性。将高活性的单原子催化剂嵌入水凝胶中的研究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金属渗漏和金属团聚问题。这种水凝胶的另一个优点是,它们轻便、柔韧,可以制成柔性燃料电池应用于无人机和机器人。由于其可裁剪且有较高可塑性的特性,可以按照无人机的空气动力学和不规则设计制造成型。这种类型的水凝胶可以被缩放或切割成更小的尺寸,用于制造微型和可移动的能源装置。综上所述,本项目所提出的研究可以为未来发展使用氢燃料电池的便携式能源装置提供范本,并且在价格、安全性和效率上可以与便携式电池能源装置相媲美。

 

项目编号:UGC/FDS16/E03/20
项目名称:市区日光控制照明系统模拟之研究及建构供采光评估的气象数据库
首席研究员:曾建伟博士
公大

摘要

绿色建筑大量使用自动日光采集控制系统。但因功效不理想,自动系统经常被人手控制取代。这引申如浪费能源、频密开关、照明不足、不适眩光等问题。这不单浪费能源,更为用户带来困扰并产生绿色建筑需犠牲舒适生活的错觉。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稠密最高的城市之一。并在采用自动日光采集控制系统时面对更大挑战。在自动日光采集控制系统的调试范畴里有一些经验法则。但他们大多数都是以笼统方法进行,并没有考虑气候,太阳位置及城市地型。由于面对大量障碍物,不同层数采光效能有极大分别。因此,若只使用经验法则是不能满足所有设计的。

本项目将开发自动日光采集控制系统的设计指引并针对典型气候供建筑设计专业人员参考。指引涵盖照明分区,选择光感元件,校准条件,调试程序,更会针对处理面对严重障碍物之环境。同时本项目亦会测试不同天空照度分布及建立气象数据库。

本项目之成果有助设计顾问在建筑物布局,照明及日光系统设计,能耗评估。同时亦有助物业管理专业有效管理物业及减少营运成本。

 

项目编号:UGC/FDS25/M08/20
项目名称:运用蛋白组学技术分析平台研究并分析芳基醇脱氢酶在杜氏假丝酵母生物膜基质组成之功用
首席研究员:曾伟基博士
高科院

摘要

侵入性霉菌感染(IFI)为其中一种困扰人类健康之疾病。白色念珠菌是一种伺机性人类致病真菌,它常存在于囗腔,消化系统和泌尿管道。当人类免疫系统失衡时,例如:感染爱滋病、癌症、进行器官移植/化疗、或接受广谱抗菌治疗等,白色念珠菌可引致表浅性和致命性疾病(念珠菌症)。潜藏散布性念珠菌感染之致命率超过40%,所以念珠菌症在医院感染症类别中排行第4位,也为医疗系统带来沉重负担。近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除白色念珠菌外,由都柏林念珠菌引起之侵入性霉菌感染个案也大大增加。

超过80%由白色念珠菌引起之念珠菌症都和生物膜组成有关。生物膜由微生物所分泌的细胞外基质聚集在生物或非生物的表面所形成。和其他念珠菌一样,都柏林念珠菌能生成生物膜。这项致病特征能抵抗高剂量之抗真菌药。细胞外基质由碳水化合物、蛋白、核酸组成。β-1,3葡聚糖是细胞外基质之主要组成部分,能阻隔抗真菌药之效能。因此,如能有效阻止细胞外基质之生成,或能有效阻止生物膜之形成,减低感染机会。

最近,我们阐述了都柏林念珠菌芳基乙醇脱氢酶(IFD6)在生物膜基质组成之功能作用。在都柏林念珠菌超量表达IFD6大大减低β-1,3葡聚糖和蛋白在生物膜之含量,削弱都柏林念珠菌生物膜对抗真菌药、负电荷金属离子、和细胞膜破坏剂之对抗性。在这研究计划中,我们准备利用蛋白质组学对IFD6在生物膜基质组成之功能作用作更深入了解。我们会筛选呈现差异表达之蛋白,并推论IFD6之功能作用。所获得之实验数据不单能解构与生物膜基质生成相关之蛋白,也能对开发崭新抗真菌疗法奠下基础。例如:对相关代谢回路加以激活或抑制以调控生物膜之生成。

 

项目编号:UGC/FDS25/H06/20
项目名称:探索录音室在战后香港的发展史
首席研究员:曾奕文博士
高科院

摘要

在20世纪60年代粤语流行曲发展的初期,录音室通常是由唱片公司为了音乐制作而建立的。到80年代粤语流行曲鼎盛的时期,例如"唐楼"、"D&M"及"Q-Studio"等的独立录音室便开始应运而生。这些配备了先进的硬件设备,以及由专业音乐人员所负责的录音室,在香港粤语流行曲的黄金时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香港音乐唱片业在千禧年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后,小型录音室便开始逐渐取代大型录音室而成为音乐制作的主要重地。本研究将从历史及音乐学的角度去考察这一变化的背景以及其对香港粤语流行曲之影响。

本研究的方法将以访问为主。为了考察录音室在战后香港粤语流行曲史上的作用,我将访问多位曾经在录音室工作的音乐人,他们包括作曲家、编曲人、歌手、监制及音响工程师等。录音室所保留的藏品如录音带或其他有价值的唱片等将会被仔细研究。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CASH)等的官方报告会被用作分析。而当代出版的音乐杂志也会被视为原始资料以作参考。

本计划希望可以为香港粤语流行曲及本地文化的历史研究开辟新的方向。迄今为止,一般学者对粤语流行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歌词的分析。关于音乐制作的技术层面研究很少,对录音室的研究甚至未曾出现。这将会是首次以学术性的方法及角度去探讨本地录音室的历史。

 

项目编号:UGC/FDS51/H01/20
项目名称:身份与追忆:民国时期香港清遗民诗研究
首席研究员:崔文翰博士
伍伦贡

摘要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以后,不少忠于清室之士纷纷以遗民自居,有些弃官归里,有些选择来港定居或暂时停留。他们在港期间结社论学,定期聚会,致力推动文化和教育事业,闲时赋诗酬唱,创作了大量珍贵的诗作。尽管他们志怀隐逸,流连山海,吊古感怀,但仍以坚守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故其诗作中有着大量隐发遗民个别心曲,对故国满抱悲怀,感时伤事,表达出浓厚的遗民意识。

本计划全面搜集及整理香港清遗民的诗文集,集中探讨清遗民在诗作方面的书写模式,藉唤起自身的记忆,巩固其遗民身份。本计划望能构建出更全面、完整的香港清遗民诗人群体的风貌,更冀望弥补香港文学研究的空白处。

 

项目编号:UGC/FDS24/H10/20
项目名称:环保信息:探讨各种目标框架信息对回收行为的相互作用
首席研究员:黄慧心博士
理大专业进修学院

摘要

尽管不少研究指出个人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但是人们实际参与保护环境的情况却未如理想。政府部门、环保团体,以至学术界均致力寻找方法去收窄这一种意识和行动之间的差距。在环境讯息的领域内,讯息框架(message framing)是一种普及而受欢迎的沟通策略;它结合了多形态元素,当中包括文字、符号、图像或影像去传播资讯以达致改变个人意识和行为的效果。其中,以目标框架所建立的讯息(goal-framed message)被广泛应用于环保推广。然而,现有文献只探讨以单一目标框架而建立的讯息对推动环保行为的效益,却忽略了实践环保行动背后可能有多重的目的和考虑,文献从未针对以不同目标框架建立的讯息之配搭组合进行探讨。本研究旨在弥补这方面的文献空白。目标框架理论(goal framing theory)指出人们在处理资讯和决策时会受到多重目标的影响。本研究将以此作为理论依据,藉此了解以不同目标框架所建立的讯息对推动个人环保意识和行动的说服效果。实验设计会采用 2 × 2 × 2 受试者间设计探讨多样的目标框架讯息在相互作用下,对回收意识和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将有助补充环境心理学及环境讯息传播的相关理论发展;与此同时,研究结果有望为将来设计较为全面的环保文宣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项目编号:UGC/FDS14/H12/20
项目名称:探讨公共理性︰以档案进路研究后期罗尔斯
首席研究员:王邦华博士
恒大

摘要

本研究计划旨在探讨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的晚期哲学,焦点在于他如何理解公共理性的融贯性和优先性、以及公共理性和宗教间的关系。研究计划中的哲学分析会辅以近年在相关学界甚为流行的档案进路。虽然学术界已经有大量关于罗尔斯哲学的著作出版,只有极少数学者运用他的手稿和书信作材料去分析。近年罗尔斯这批未出版的档案资料开放予大众查阅,英美学界的政治哲学家遂开始关注这批新资料。尽管如此,当今有关「罗尔斯档案」的分析依然呈现不平衡的现象。学者多数关注早期罗尔斯著作《正义论》的相关档案,而忽略了晚期罗尔斯著作《政治自由主义》的相关档案。

我的目标是填补此研究空缺,以档案为材料研究罗尔斯的公共理性(后期罗尔斯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此研究计划有两个重要性,一个是哲学上、另一个是历史学上。由哲学的角度看,研读后期罗尔斯未出版的手稿和书信,或有助我们为当今学界有关公共理性的辩论带来新的洞见。部分哲学家曾批评公共理性这一概念自相矛盾,以及对宗教信徒过度苛求。虽然罗尔斯曾尝试在晚年出版的著作中回应这些问题,其回应却是过于简短。阅读档案,或能助我们详细了解罗尔斯的想法,甚至有助我们建构一个更完善的公共理性理论。由历史学的角度看,此研究计划着眼于罗尔斯的政治和学术脉络。晚斯罗尔斯在哲学上的「政治转向」非常有名,而我会研究当时的政治环境(例如1990年代美国右翼民粹主义兴起)如何影响其哲学改变。简言之,我的研究计划是跨学科的研究,正好处于政治哲学、思想史和美国政治的交界点。

为了实行此研究计划,我会(i)研读有关公共理性的学术文献,和(ii)造访各个储存罗尔斯档案的大学档案馆,例如哈佛和普林斯顿的图书馆。此计划的研究成果会有三个效益。首先,它是应时之作。它运用新近公开的材料、回应当下如火如荼的辩论,当能推动学术界讨论。其次,差不多每一位主修政治或哲学的大学生都要学习罗尔斯的理论。更正确地理解这位哲学家,对许多大学生的学习都有所助益。其三,罗尔斯毕生工作,就是尝试为民主体制提供一个道德辩护。处理对罗尔斯的批评,就是在建构一个更完善的民主图像。当今之世,民主的吸引性常被人质疑,此研究计划的成果正好能贡献于公共辩论,并帮助公民对民主制度重提信心。             

 

项目编号:UGC/FDS14/B02/20
项目名称:研究全球航空网络数据分析方法对战略网络发展和流量预测的影响
首席研究员:黄惠虹博士
恒大

摘要

机场航线的改变对航空公司的收入以及机场所在城市的经济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航空公司的航线网络对其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举足轻重。规划一条成功的航线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当中涉及的考虑因素并不只限于对出发地和目的地的考虑。航空公司甚少考虑其新增或修改的现有航线(或竞争对手新增或修改航线)会如何影响全球航空网络,进而影响需求。通过新增航线,航空公司不仅会影响其竞争对手,还会影响转机乘客对于现有连接出发地和目的地航线的选择和需求。然而,以往对于乘客需求预测的研究还停留在单一航线的层面,因而未能在整体航线网络之改变的层面上作考虑。此外,也没有研究具体地分析当全球的航空网络转变时,对没有直接相连航班的机场的影响。

今天,世界已经完全连接并进入大数据的时代。因此,航空业应考虑应用新方法于战略航线发展以及收益管理。在功能越来越强大的电脑的配合下,管理者可以更好地运用航空数据,采用更复杂的分析模型以适时作出决策。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去分析自2006年以来全球数以百万计的航线数据,以识别具长期营运潜力的新航线,并从航线网络的角度评估新航线在连接全球航空网络方面的效能。我们所提议的是一套综合的研究方法,当中包括对整个航空网络的分析,将全球航空网络划分为核心结构和非核心结构以了解其动态演变,以此去评估航线的潜在价值,并对所确立航线的短期和长期流量作预测。同时,透过涵盖航线的增长、流量以及连接潜力的量度等指标对航线决策的效果作评估。连接潜力的评估可使机场对潜在新航点的建立于其整体网络上的重要性评估得以实行,即相对于其他有同样航点的机场来说,彼此的竞争能力会有何变化。我们将运用机场之间在地里位置上的关系,并借鉴长期的航线网络在供给方面的数据去作新航点决策的评估。最后,随着发掘一系列具潜力的新航点会,将有助提升始发机场的连接潜力并增强航空公司的竞争优势。

 

项目编号:UGC/FDS16/M08/20
项目名称:以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配合化学量计学为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的简易快速认证方法的新开发
首席研究员:黄诗韵博士
公大

摘要

中药浓缩颗粒(CCMG)的药效被受肯定,亦方便服用,因它的有效成分已在制造过程中提取。传统上中药饮片的鉴定会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但是,此方法却不能应用在CCMG的识别上。经加工后中药大部分独特的形态经已消失,即使像中医师或中药药剂师等的专业人员,他们也可能无法区分各种类型的CCMG。中医师在处方CCMG时,只能依靠其包装标签上所标明的内容。任何错误处方或意外交叉污染的CCMG都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尽管中药一般会以化学分析(例如液相色谱法)来鉴定,但当中所涉及的步骤繁复、耗时并对所需的技术有严格的要求。为了确保CCMG的安全应用,因此有着迫切的需要去发展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CCMG筛选,检查和认证方法。

FTIR-ATR(傅里叶变换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法)是红外光谱仪的主要类型之一,它提供了一种相对快速、简便和可靠的方法去定质和定量液体或固体样品中的内含物。此技术在西药鉴定中的应用已经被探索,但是,FTIR-ATR技术在CCMG识别中的潜在应用却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在这个项目中,会以FTIR-ATR技术分析五十种具有不同药用特性的CCMG。CCMG的品种会先以传统的液相色谱法进行验证。某些样品会被抽取进行FTIR-ATR的分析,使样品的预备条件能得以优化和标准化。所有被选取的CCMG样品的光谱指纹将会以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

所产生的光谱图谱也将根据国际医药法规协调会议(ICH)、美国食物及药物管理局(FD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推荐的药物测试标准进行验证,亦会研究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CCMG光谱的影响与及FTIR对检测杂质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此项目完成后,将对发展这种以FTIR-ATR识别CCMG的快速、简单和可靠的技术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处方CCMG的安全性亦将因此得到进一步的认证。

 

项目编号:UGC/FDS14/H11/20
项目名称:爱的证成︰时性关系理论
首席研究员:黄沐恩博士
恒大

摘要

本研究计划旨在回答以下问题︰「当爱侣、朋友、亲人改变了时,是甚么正当理由支持我们对他们不变的爱?」我提出时性关系理论,说明两人对彼此之间的时性关系的相若理解构成了他们的爱的正当理由。所谓「时性」,是指「对过去的诠释」、「对现在的理解」以及「对将来的预期」三者之间的互动因果建构关系。就爱的选择性而言,我们对一段关系的过去的诠释构成爱的正当理由,是因为它影响着我们对该关系的将来有什么预期,反之亦然。就爱的稳定性而言,一段关系中的共同经历,包括共同价值、沟通方式、珍贵记忆等,以及一段关系中的共同将来,都为关系中因双方的特质或人格改变造成的分歧提供适应的动力和指引。

 

项目编号:UGC/FDS15/B06/20
项目名称:经济融合的实证检验和交易费用的估算: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
首席研究员:胡佳贤博士
(树仁)

摘要

中国政府于2013年启动了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包括一条在陆路上和一条在海路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倡议的目的是加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发展成为一个具综合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以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加强地区经济合作,为一带一路成员国带来经济繁荣的机遇,和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可增强一带一路沿线的连通性,促进跨国贸易及投资,通过亚洲、中东、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地区将中国城市与欧洲和非洲联系起来。在设计一带一路发展计划时,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商品市场及劳动力市场的高度一体化。一个商品市场的高度整合,能使购买力平价关系得以维持。如果一带一路国家能够维持购买力平价关系,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商品可自由流动,从而实现商品市场的整合。同样地,若然劳动力市场价格或工资水平趋向平价,也就证明劳动力市场有充足的流动性及整合性。所以,商品(及劳工)的自由流动,会令商品市场(及劳动力市场)价格趋同。当一带一路成员国符合更紧密经济一体化的先决条件后,中国和这些国家可进一步建立平台,以发展成为一个经济联盟,并最终建立一个货币联盟作为长远的政策目标。

不过,交易费用–包括可观察和不可观察,有可能阻碍了商品与劳动力市场的整合。若商品的价格差异少于交易费用,使市场价格均衡的套戥机制将不启动。交易费用的存在会创造出一个阻隔区,因在区内的价格差异太少,不能诱发套戥取利活动,市场价格与购买力平价出现偏离,不能回归均衡。但当商品价格差异超过交易费用而处于阻隔区外,商品套戥便可启动,价格差异便回归到均衡值。同样,在阻隔区内,交易费用过高会阻碍劳工的流动和工资趋同。在阻隔区外,工资则可趋同。这个调节过程被描述为非线性。

本研究将采用一套非线性协整模型,以检验购买力平价和工资趋同假说,以评估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经济整合的可行性,及计算在国际贸易中的交易费用。我们所建议的非线性协整计量方法,能够克服传统上用线性方法检验购买力平价和工资趋同假说的缺点。这些新的计量方法可带来较高的统计效力,并可估算可观察和不可观察的交易费用。本研究的实证结果,预期有助识别有利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经济联盟的国家,并寻找可减低交易费用的关键因素,从而强化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对一带一路的发展有所裨益。

 

项目编号:UGC/FDS14/E06/20
项目名称:区块链结合物联网系统以发展共用卡板管理
首席研究员:胡镇浩博士
恒大

摘要

有关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近年研究多集中于提高运营效率,优化信息管理和增强网络联系。卡板管理是物流业中至关重要但却少有研究的一环。用于卡板管理的闭环网络在物流行业中理应是首选,因为可以获得正面的环境和经济影响。但是,由于存在逆向物流管理的流程,物流网络相对复杂且难以管理。因此,本项目提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系统协助卡板联营制管理。该系统集合了区块炼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优势,以识别和监控闭环物流网络中的卡板流动。籍此,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卡板标准化亦可实现,同时进一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项目编号:UGC/FDS13/E02/20
项目名称:基于深度学习的天然粘土本构模型研究
首席研究员:杨毅博士
珠海

摘要

2019年2月18日,国家公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该区域的建设规划由政府正式提出。其中重要一项便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大湾区“一小时城市轨道交通圈”,提升大湾区竞争力。大湾区主要城市及其河床、海床具有较深的软粘土层,所以大部分工程项目(比如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交通隧道、地下车库、大型地下交通枢纽)都要建设在软粘土地基上或地层中。由于软粘土可压缩性大而且还具有流变、各向异性、结构性等不同于其他类型土体,并且极易产生过度变形。同时其在复杂荷载条件下变形速度难以控制,进而导致工程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和变形,进而引起结构开裂、坍塌等破坏。现有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基本都建立在软土的一些简单本构理论上。这些本构模型(如摩尔库伦模型和修正剑桥模型)只能针对某些特殊、单一应力路径等情况。即使目前先进的粘土本构模型也很难实现精确模拟复杂应力路径下软粘土的耦合力学特性。因此,为确保复杂工程的安全实施,有必有突破现有本构理论框架的不足,进而提出一种智能本构模拟来有效模拟软粘土复杂力学特性。

目前国际上最热点的技术为人工智能。而深度学习是目前人工智能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深度学习成功地解决了许多传统机器学习算法无法解决的高度非线性回归和分类问题,比如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鉴于土体性质的高复杂性和应力-应变关系的高非线性,深度学习算法可以为土壤本构模型提供新的方向。深度学习算法可以直接从实验数据中提取应力-应变关系,不需要任何假设,可以实现对复杂土体特性的模拟,不需要依赖任何现象学公式。只要有足够的训练数据,基于深度学习的本构模型便可以准确地模拟即定土壤的任何复杂力学特性。从而突破传统土力学的弹塑性、超塑性、粘弹塑性等本构理论框架。

本项研究拟建立一个不同粘土的实验数据库,类似于ImageNet此类的图片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建立某一个确定土壤的智能本构模型。随后,针对这一确定土壤,通过改变不同类型的复杂路径试验来校核验证所提出的智能本构模型。最后,将验证后的本构模型应用到有限元程序中,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项目编号:UGC/FDS24/H12/20
项目名称:汉语方言名词有定标记、话题化和处置式表达──以普通话、粤语、吴语、湘语和闽语为例
首席研究员:姚水英博士
理大专业进修学院

摘要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最复杂的句式之一,也是文献中研究最多但所知甚少的一个热点。从方言对比研究的角度,很多方言也有类似的处置标记,如广东话的「将」、绍兴话(吴方言)的「则」等等。但是,从母语使用者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粤语使用者还是吴语地区人,一般较低的几率选择使用对应的「将字句」或者「则字句」,相反,母语者更倾向于使用「主-动-补-宾」式(粤语区)或者「话题式」(吴语区);同时,吴方言的「则字句」和对应的「话题式」有着显著的语用差异,因此有明确的语用分工。遗憾的是,这种对母语者的实际语感的描写、分析和解释在现存的文献中鲜有触及。

本项目将立足于方言母语者的实际语感,记录、描写并分析粤、吴、湘、闽和普通话等自然语料中的处置表达式,在姚(2018)基础上揭示各方言中不同的处置表达式和各语言中其他的语法机制,如名词有定表达、话题化等之间的紧密关联。

 

项目编号:UGC/FDS14/B10/20
项目名称:新式审计报告表达什么?来自英国的初步证据
首席研究员:邱聆娜博士
恒大

摘要

《国际审计准则(英国及爱尔兰)700》作为一项新的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于审计报告内讨论重大错报风险(RMMs)。此准则提供了一个研究审计师如何选择及报告RMMs的绝好机会。有别于以往模板式的审计报告,RMMs可以区分不同审计师提供的审计报告,且更为丰富﹑有深度,并可以提供更多信息。

本研究计划以人手收集审计报告数据并加以分类,目标是提供审计师所选择的RMM主题和相关审计内容的初步论据。首先,我们将研究和描述通常出现在审计报告的RMM主题,以及针对某些普遍的RMM主题的相关审计内容。其次,我们将探讨审计师选择RMM主题和相关的审计内容是否受到事务所层面的模版影响。第三,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审计师选择RMM主题和相关的审计内容是否受到审计专家影响。最后,我们将研究一般审计师会否盲从审计专家所选择的RMM主题和相关的审计内容。我们尤其关注以下情况:一﹑小型且较少资源的审计事务所会否更盲从审计专家;二﹑一般审计师会否更盲从被视为「更优质」的审计专家;三﹑当审计客户与审计专家的客户存在更多共通的审计风险时,一般审计师会否更盲从审计专家。

综上,本研究希望提供审计师对RMM的审计和报告事项的初步论据,并阐述审计师的各种行为,特别是审计师之间的互动。本研究的结果可能指出一般审计师透过审计报告向审计专家学习,这发现将会是崭新的,亦会为审计专业方面的论文提供重大的贡献。由于全球各地都有审计报告的改革,国际审计及签证准则委员会及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亦采纳了类似的审计准则,因此我们期望本研究将对全球的学者﹑政策决策者和行业从业员带来意义。

 

项目编号:UGC/FDS17/M03/20
项目名称:应用生物返馈游戏为主的吞咽训练(BGBST)在中风患者中的有效性
首席研究员:叶志刚博士
东华

摘要

吞咽困难是中风后护理的一个关键问题,相关的吞咽肌肉可以通过重复训练来达至康复。然而,与肢体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不同,在吞咽相关肌肉的训练过程中,我们难以控制训练强度及肌肉的负荷。因此,现时我们缺乏系统性的吞咽肌肉训练方案。通过科技的进步,使用表面肌电图(sEMG)来测量肌肉活动并提供视觉生物反馈效果变得更容易。因此,我们尝试创新地以sEMG作为肌肉负荷的指标,并以游戏方式进行吞咽肌肉训练。此训练方式不仅可以为用者带来愉悦感,而且可以客观地控制训练强度,达至更有系统的训练。此外,通过sEMG进行的实时视觉生物反馈,更可以提高用者在训练时对吞咽强度的注意。我们将会进行一项研究计划,评估在吞咽困难的中风患者,在完成生物反馈游戏式吞咽训练(BGBST)后,以及3个月后的吞咽肌肉力量、吞咽参与度和吞咽质量,与对照组的情况作比较。

在BGBST组别中的中风患者,每周需接受3节训练,为期3周,合共9节训练。BGBST的训练方案将要求中风患者以吞咽肌肉组群的sEMG峰值之80%为基础,完成三组游戏任务,每组需要8至10次之吞咽训练。两组游戏任务之间,则按需要安排约2至5分钟的休息时间。每节训练需时约30分钟。这项研究的结果将提供(1)有系统吞咽肌肉训练方案的实证,以及(2)有关中风患者吞咽质量和参与程度的资料,从而提供一个方便、有效及有系统的吞咽训练方案,使吞咽困难的中风患者受益,缩短康复时间,及重拾用餐的乐趣。

项目编号:UGC/FDS14/P03/20
项目名称:低秩矩阵优化的非凸正则化的方法及其应用
首席研究员:余国惠博士
恒大

摘要

大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有利于各个领域的发展。然而数据丢失和严重错误的潜在现象给大数据分析带来了艰巨的挑战。低秩矩阵优化是处理数据丢失和严重错误的一项重要技术,并且已在各个领域成功实现。核范数正则化是解决低秩矩阵优化问题的一种流行且实用的方法。 但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核范数正则化承继1正则化的局限性,其中包括估计偏差,次优低阶恢复和次优测量要求以实现完美恢复。

非凸低阶正则化方法是突破凸核范数正则化的这些限制的替代方法。特别是,Schatten-p(0 < p <1)范数(Sp)正则化方法已在许多领域获得成功的应用。但是,Sp正则化方法的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此外,在非凸低阶正则化问题的理论研究和算法研究之间还存在差距。据我们所知,目前仍然没有任何理论可以保证相关的一阶迭代算法收敛到Sp正则化问题的全局最小值或基准实际值。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将考虑Sp正则化模型并研究其理论,包括模型的恢复范围和Sp正则化算法的收敛理论。我们还将讨论其在系统生物学上的应用。在理论方面,我们将引入受限特征值条件(REC)的概念,并将其用于建立全局最小值的确切恢复属性和恢复范围(包括模型误差,绝对偏差和2一致性),以定量地估计Sp正则化模型的稳定性。此外,我们将讨论局部极小值的恢复界限和二阶增长性质。在算法方面,我们将提出一种具有连续技术的近端梯度方法来解决Sp正则化问题。在REC假设下,我们将证明所提出的算法在与噪声水平和恢复范围成比例的容差内以线性速率收敛至基准实际解。收敛理论将为Sp正则化算法的低秩恢复可用性提供正面的理论证据,并弥补了非凸低阶正则化方法的缺陷。在应用方面,我们将运用理论结果和数值算法来完成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数据,并使用增强后的数据进行下游分析。scRNA-seq的成功应用将帮助生物学家推广scRNA-seq技术,并以更高的分辨率理解基因表达。

 

项目编号:UGC/FDS15/E02/20
项目名称:建立和验证云端智能中文读写障碍检测系统
首席研究员:袁文贞博士
树仁

摘要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令人类得到在世界上生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世界各地有大量学生患有发展性读写障碍症,这是一种影响阅读和写作技能的特殊学习障碍。有研究发现,全球约有17%的人口患有读写障碍症。检测读写障碍症是针对患有读写障碍症的儿童进行临床或教学协助的第一步,过程是将有怀疑患有读写障碍症的儿童转介到评估中心进行读写障碍症的评估。但是,读写障碍症的评估服务的等候时间通常很长,评估程序非常复杂,评估的准确性常常受到教师的偏见所影响。

与英语读写障碍症相比,检测中文读写障碍症要难得多。学习繁体中文字比学习简体中文字也困难得多。现在,有许多关于识别简体中文字的读写障碍的著作,但是,有关识别繁体中文字的读写障碍的著作很少。现有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利用纸作为评估的工具,同时,现有的著作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致力于使用机器学习方法作为评估的工具。即使这样,也仅评估了少数机器学习方法,而获得的实验结果只是很初步的,并且没有讨论如何解决机器学习方法需要长时间运算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差距,我建议利用云端平台开发一套基于机器学习的软件,用来识别繁体字的读写障碍症,以优化检测的准确性和处理运算的时间。这个软件可以为检测读写障碍症的评估中心、教师和父母提供一个快速又简便的检测读写障碍症的方法。

拟议项目将在云端平台上进行智能中文读写障碍检测系统的设计、开发和验证。该项目将分为六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我将回顾有关识别读写障碍症的文献。这次工作的目的是收集更多有关读写障碍症的评估的资料,以便定义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程度的读写障碍症的单词集,这将是拟议中的智能中文读写障碍检测系统的用户要求。在第二阶段,我将邀请患有读写障碍症的参与者和没有患有读写障碍症的参与者写出相同的单词,这过程旨在确保所选的繁体中文字的特征具有代表性并可以用作训练数据。在第三阶段,我将使用亚马逊云端运算服务开发拟议的云计算评估系统。在亚马逊云端平台上开发出经过全面培训的模型后,我将模型集成在拟议的检测系统内,然后再将检测系统部署在云端基础架构上。用户可以在网页浏览器上使用检测系统。在第四阶段,我将评估所拟议的检测系统的性能。我将邀请患有读写障碍症的参与者和没有患有读写障碍症的参与者测试拟议的检测系统,以确定其识别读写障碍症的预测准确性。在第五阶段,我将在学校组织研讨会和工作坊,向公众介绍拟议的智能中文读写障碍检测系统。在第六阶段,我将使用检测结果撰写适用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云计算、教育心理学、特殊教育、语音和语言领域的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

评估中心、教师和家长可以使用拟议的智能中文读写障碍检测系统,将其作为识别发展性读写障碍症的简单快速方法。拟议的检测系统收集的数据将对研究人员分析读写障碍症患者的表现以及了解如何有效识别读写障碍症患者非常有用。

 

项目编号:UGC/FDS14/B06/20
项目名称:网络口碑的两极化效应:自我提升和自我保护视角
首席研究员:曾靖博士
恒大

摘要

网上产品评论从根本上改变了消费者做购买决定的方式。市场研究发现,依赖网络口碑的消费者是依赖电视广告的消费者的八倍有余(Conick, 2016)。许多具高度影响力的网络口碑平台也在世界范围内应运而生。这些网路口碑平台大行其道的背后,却有一个重要问题亟待解决:考虑到其对消费者福利和商业繁荣的重大影响,这些平台上的信息有多大程度上是值得信赖的?

与学界和业界流行的观点不同,本研究提出,这些旨在展现消费者真实声音的口碑平台可能最终制造出带有偏差的产品意见。在网络平台上,产品和品牌的口碑传播往往带有社交意味,口碑传播者会考虑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否会影响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基于经典的印象管理理论(Leary & Kowalski, 1990; Alicke & Sedikides, 2009)以及当代社交媒体文化研究(Lamberton & Stephen, 2016),我们提出网络口碑的两极化效应。分别出于自我提升和自我保护的动机,消费者会极端化正面口碑及负面口碑,从而令网络平台上的口碑信息偏离消费者的真实意见。重要的是,相对于产品评论网站(例如Yelp),这种网络平台造成的效应在社交网站(例如Facebook)上更加强烈。

网络口碑平台的快速发展令这些平台的管理者们面临一个莫大的挑战:如何长期维持消费者访问平台和分享有用内容的兴趣。产品评论网站业界的一大趋势是在网站设计中增添更多的社交功能,从而吸引更多习惯于在社交网站分享口碑信息的消费者。本研究指出,考虑到加强社交联系可能会对网络口碑的可信度造成不利影响,这类措施值得商榷。如果平台管理者意在建立平台的长期信誉度,为了短期的访问流量和内容数量增长而将产品评论网站打造成社交类网站并非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