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学科领域计划 - 第五轮计划

第五轮计划

  • 网络编码研究所
    • 拨款:8,027万港元 (首阶段 : 5,336万港元(二○一○年至二○一三年) + 次阶段 : 2,691万港元(二○一四年至二○一七年))
    • 暂定研究时限:二○一○年至二○一七年
    • 统筹院校:香港中文大学(杨伟豪教授)

    长久以来,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模式是存储和转发。类似于传递邮件或商品,路由节点不会改变被转发的数据。因此,宽带网络基础设施通常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归功于该团队的工作,网络编码的基本概念提出于90年代末。网络编码允许在传输过程中作数据合并和处理,从而带来数据传输模式的革新。通俗的讲,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可以在交汇处合并成新的车辆,然后继续行程。简而言之,网络编码使得网络通信(如互联网)更有效,更可靠,更稳定,更安全。

    网络编码被认为是信息科学领域最重大突破之一。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一个世界领先的网络编码研究所,使香港成为世界网络编码的一个主要研究中心。该研究所将进行网络编码及其在互联网,无线通信,信息安全,数据存储,和生物信息等领域应用的前沿研究,并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

    延续之前的成功,本项目将有助于香港提升其研究和高等教育达到世界级水平,并开发全新的网络编码技术来促进香港经济。


  • 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 拨款:2,344.7万港元 (首阶段 : 1,486.5万港元(二○一○年至二○一三年) + 次阶段 : 858.2万港元(二○一四年至二○一七年))
    • 暂定研究时限:二○一○年至二○一七年
    • 统筹院校:香港中文大学(科大卫教授)

    近几十年来,人类学者弗里德曼与史坚雅的突破,引出了中国社会结构研究的新问题,显示了田野与文献研究结合的作用。本项目秉承这个研究传统,尝试提出关于中国大一统与地方认同发展的新解释。宋代以来,不同地方在不同时代经历了纳入国家范畴的过程,社会文化面貌也分别发生改变。由于不同时代国家制度之差异,统一的力量透过不同的地方礼仪表现出来,各地的文化分歧也同时保留下来。本研究既可以接纳地方社会的分歧,也同时发挥中国文化的整体性。

    以历史文献与田野研究为依据,本项目打算在中国不同省区选择若干个地区展开,复原各地参与大一统的历史。本项目的研究团队分头在各地开展田野工作,记录有地方特征的礼仪标签,并重构应用它们的地方制度。这些标签包括建筑的形象、同地方宗教和祖先崇拜有关的文字传统、地方神故事、村民自己或和尚道士演绎的乡村仪式。通过不同历史时空的比较,将建构一套自下而上的中国历史,显示历史人类学对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作用。


  • 鼻咽癌研究中心
    • 拨款:9,200万港元 (首阶段 : 5,175万港元(二○一○年至二○一三年) + 次阶段 : 4,025万港元(二○一四年至二○一七年))
    • 暂定研究时限:二○一○年至二○一七年
    • 统筹院校:香港大学(龙李梅瑞教授)

    鼻咽癌高发于香港和中国华南地区,且发病年龄较轻,给香港市民增添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目前鼻咽癌的发现大多在晚期,治疗效果不好,毒副作用大。为了提高其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我们努力探究鼻咽癌的形成机制,目标是发现可预防的高危诱发因素,为公众提供鼻咽癌预防和检测的指导平台。我们认为,利用香港在鼻咽癌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国际声誉,在卓越学科领域计划资助下,由五所医院和三所大学中的相关优秀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鼻咽癌研究中心(CNPCR)显得非常的必要。我们将侧重于鼻咽癌的机制研究,阐释癌症发生中病毒的作用,改进诊断技术和工具,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将开展新兴领域的研究,探索肿瘤干细胞和微环境的作用,寻找高危人群中新的诊断标志,完善早期诊断技术。我们期望通过新的发现,进而帮助临床医师为病人设置个性化的治疗方案。CNPCR的建立将会推动大批学术严谨的优秀研究人员和临床医师的通力协作,加速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并有助于香港成为鼻咽癌研究的枢纽。


  • 分子功能材料研究所
    • 拨款:9,200万港元 (首阶段 : 4,600万港元(二○一○年至二○一三年) + 次阶段 : 4,600万港元(二○一四年至二○一七年))
    • 暂定研究时限:二○一○年至二○一七年
    • 统筹院校:香港大学(任咏华教授)

    本项目旨在汇集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在合成化学、高分子化学、物理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的实力,联同国内外在物理学和器件工程等跨学科领域的专家,建立一个国际知名的分子功能材料研究所,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具有光电功能、能源转换和催化功能的新颖分子材料,实现其物理、化学和功能特性的巨大潜力,为与能源相关的研究作出贡献。

    分子功能材料研究所将致力于从化学视角开展与能源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尤其是在超分子科学、高效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光伏材料、有机薄膜电晶体和光催化等具有重大挑战性的前沿领域。并促进本地及地区高科技产业发展,教育和培训杰出青年人才,彰显香港在该领域的国际声望。


  • 新兴电子器件的理论、模型和模拟
    • 拨款:9,000.8万港元 (首阶段 : 4,494.4万港元(二○一○年至二○一三年) + 次阶段 : 4,506.4万港元(二○一四年至二○一七年))
    • 暂定研究时限:二○一○年至二○一七年
    • 统筹院校:香港大学(张富春教授)

    在过去几十年中,半导体微电子器件的小型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果小型化趋势继续下去,器件尺度预计将在2020年前达到原子极限。由于复杂的量子效应,现有的半导体器件模拟技术将不再适用于亚22纳米尺度。我们迫切需要崭新的理论框架,模拟方法和计算软件。由于这种新兴技术对社会、经济和科学具有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国都在尽力发展这种技术。

    鉴于我们在第一原理纳米器件模拟方法和集成电路模拟的专长,我们提议建立一个新兴的电子学理论与模拟的卓越学科领域。我们的目标是开发一个包括单个纳米器件的第一原理模拟,集成电路粗粒化模型和电路中电磁信号传播模拟的新一代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我们将研究亚22纳米器件的输运特性,新结构的属性和新的光刻与存储器件的特性。中国的电子工业正在迅速发展,我们计划与该地区的研究机构和半导体公司紧密合作。我们将致力于把香港建立成一个世界一流的模拟新兴的电子器件和电路的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