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研究资助局举办之公众讲座邀请了两位专家学者介绍其研究成果。有关讲座的详情如下:
讲题 | 讲者 | 时间 |
---|---|---|
抗逆力 / 抗疫心理健康小知识 |
侯维佳博士 (香港教育大学社群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总监及心理学系副教授) |
下午3:30 - 下午4:30 |
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 |
杜启泓医生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系主任及临床副教授) |
下午4:30 - 下午5:30 |
地点:香港中央图书馆地下演讲厅(位置图) 在线参与者如想向讲者提问,可于讲座直播期间(2022年10月9日下午3时30分至下午5时15分)电邮至rgc@ugc.edu.hk并列明标题 "给讲者的问题",有关问题将转交讲者在答问环节中回应。 |
![]() |
第一节讲座
讲题:抗逆力 / 抗疫心理健康小知识
讲者:侯维佳博士
日期/时间:2022年10月9日(星期日)下午3:30 - 下午4:30
讲座简介: 2019冠状病毒病亦为社会上很多人士的日常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包括学生停课及上班人士在家工作等。香港教育大学心理学系透过一系列问卷调查,显示日常生活节奏被干扰不但会导致心理困扰,而且与焦虑及抑郁的发病有关。研究团队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以帮助各界人士提升精神健康与幸福感。 |
讲者简介: 侯维佳博士,香港教育大学社群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总监及心理学系副教授,曾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傅尔布莱特访问学者,现为心理科学协会会士。侯维佳博士的研究工作主要包含抗逆力的日常生活机制、公共心理卫生,以及影响人口健康的社会和环境因素。 |
第二节讲座
讲题: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
讲者:杜启泓医生
日期/时间:2022年10月9日(星期日)下午4:30 - 下午5:30
讲座简介: 2019冠状病毒病肆虐全球,初步估算已造成超过一千五百万人死亡,并对社会经济造成影响。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面世已大大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来自新变种病毒的威胁仍然存在。为了减低2019冠状病毒病对全球社会的影响,研究新变种病毒的特性及开发创新疗法和疫苗尤其重要。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
|
讲者简介: 杜启泓医生现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系主任及临床副教授。他于2003年在香港大学获得医学学位,随后接受有关临床微生物及感染学的专业培训,并成为英国皇家病理科医学院荣授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内科医学院荣授院士、香港病理学专科学院院士、及美国传染病学会院士。他的研究主要针对新兴的呼吸道病毒感染,包括病毒大流行、禽流感病毒及新兴的冠状病毒。在2019冠状病毒病爆发期间,他利用唾液进行了诊断测试,并研究病毒基因组学、血清阳性率以及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型变体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