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院校發展計劃 - 項目摘要

項目編號:UGC/IIDS15/H01/21
項目名稱:正向科技:新興科技和正向心理學之間可行的協調作用
首席研究員:陳自強博士(樹仁)

摘要

過去十年,數碼及資訊科技迅速發展轉變了幸福感研究及正向心理學的實踐(Yaden et al., 2018)。這種趨勢啟發了一項被稱為「正向科技」的新進研究範疇(Gaggioli et al., 2019)。正向科技(PT)被定義為透過科學方法使用科技於個人、家庭、組織及社區的層面培養個人強項及抗逆力來轉變及優化健康素質(Botella et al., 2012; Riva et al., 2012)。正向科技的理論框架融合了正向心理學的概念及人類科技互動研究結果,強調加強正向情緒、投入感、自我實現及人際網絡(Riva et al., 2012)。在新冠疫情期間,經濟、心理及社交所受的巨大影響,對人類精神健康造成巨大威脅。正向科技的潛能卻在面對此困境時得以被發掘,藉此提升快樂感、幸福感及人際網絡,減輕人類的精神負擔及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Riva et al., 2020)。

鑑於新冠疫情加劇了全球性及地區性的抑鬱症及焦慮症等心理健康問題,各式各樣數碼科技的提升,不僅支持對臨床病患及時的診斷與實施度身訂造的治療,更加強了正向科技全面性使用於以正向心理為本的防禦性介入,幫助一般人面對疫情下的困境及艱難。然而,科技是一把雙刃劍,Dlefenbach(2018)提出若正向科技的發展未有考慮到人類在使用科技中的愛恨交纏,它的協同效應可能未必獲得最佳發揮。因此,就正向科技可能有的協同效應作知識交流,可有效地加強電腦科學、教育、精神健康、公共健康及社會服務等各種學科中的科研專才、學者及執業者的能力,探索如何實現新興科技在正向心理學研究及實踐的應用中達至最有效的可能性。

本IIDS計劃將會籌備及舉辦一個以「正向科技:新興科技及正向心理學的協同效應」為主題的國際研討會。研討會將包括六場重點演說、兩場座談會、八場平行演說、兩場海報演說以及於會前和會後分別舉辦的工作坊。六場重點演說以及八場平行演說將融合最先進的正向科技研究及應用的討論,藉此探討關於正向科技的可能性及挑戰、得益與成本、有效度和保真度,以及道德倫理等各方面的議題。兩場座談會將會集中討論如何將正向科技的現今發明及未來的可能性結合幸福感及精神健康的研究、介入及服務。此外,本計劃將提供六場會前主題工作坊以增強參與者在設計、應用、執行及評估正向科技的研究能力及實踐技巧。最終,會後工作坊旨在以分組討論的形式強化本地及海外學者、執業者以及大會主講者之間的聯繫並建立研究合作關係,來設計和驗證以實證為本的正向科技介入及實踐。

本IIDS計劃將有助提升跨學科的本地及海外科研專才、學者、執業者及學生了解正向科技優化使用的可能性,藉以支持個人、家庭、社區及組織層面的健康成長。此計劃帶來的深入及持續的知識交流,將促成更多有關正向科技的跨學科的深刻見解及合作。

 

項目編號:UGC/IIDS15/H04/21
項目名稱:復和司法:跨學科研究心理學和社會神經科學理論在刑事司法程序的應用
首席研究員:呂哲盈博士(樹仁)

摘要

復和司法廣泛應用在世界各國的刑事司法系統上,向犯罪者和受害人提供司法系統外的協助。復和司法的要旨,在於支持受害人,讓犯事者為他們的犯罪行為負責,為受害人所受到的傷害作出修復及補償。事實證明,這方法能有效對年輕的犯事者給予支持,讓他們重新融入社區。在學術研究中也顯示復和司法是解決青少年犯罪行為的有效方法之一。

近年香港青少年犯罪率回升,訴諸刑事司法無助年輕人重新融入社區,故應重新審視如何實踐復和司法的概念。通過公開講座,由曾經參與年輕人案件的人士進行分享及講解,更能有效地讓公眾了解復和司法的概念及實踐。

復和司法的理論及實踐,其知識層面跨越多個學科,包括法律、心理學和神經科學。在復和司法的理念中提到犯事者需經歷被羞恥的過程,在承認責任及作出補償後,有更大的機會被社會容納。這過程涵蓋了心理學和神經科學中研究的情緒變化和認知。透過這個研究項目,希望能喚起社會意識,讓社會人士知悉復和司法在刑事司法程序之用,並引入跨學科的理論,包括法律、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等,加以闡述其強大的功能。

 

項目編號:UGC/IIDS24/B02/21
項目名稱:人工智能(AI)在粵港澳大灣區(GBA)智能旅遊中的研究方向和應用
首席研究員:吳美蘭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這個IIDS項目邀請來自中國(西南財經大學)、澳門(澳門旅遊學院、澳門城市大學)和香港(香港教育大學)的旅遊業專家和知名研究人員一起合作,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海內外學者、教師、政府官員和行業從業者,就智慧旅遊的最新發展和技術進行交流。

這個IIDS項目提出了各種類型的活動,包括為期兩天的會議,圍繞人工智能在智慧旅遊中的應用和研究方向為主題。會議將幫助學者們熟悉智慧旅遊和智慧商務的最新技術,促進香港、廣東、澳門、大灣區和海外的研究合作,激發討論,推動智慧旅遊的研究領域向前發展。三場研討會重點圍繞人工智能在智慧旅遊環境中的應用,讓師生了解人工智能在智慧旅遊中的應用知識,提升學習體驗。

該IIDS項目確定了三個成果和收益。首先,將通過會議(在香港舉辦)和一系列研討會(在香港、澳門和中國舉辦)產生人工智能和智慧旅遊的新研究思路、理論方法和發展。其次,這些研討會活動可以作為一個平台,加強當地學者和不同機構的研究人員之間的研究合作。第三,在系列研討會中獲得人工智能和智慧旅遊的最新技能和知識,將與學生、教師和行業從業者分享,以提升他們的學習體驗,實現知識共享。

 

項目編號:UGC/IIDS16/E01/21
項目名稱:可促進珠寶行業可信數據交換的區塊鏈技術支持的平台
首席研究員:鄧慧芬博士(都大)

摘要

簡介

先進技術的快速發展能促進通訊傳播和信息存儲技術有更突破性的發展,因此區塊鏈技術的革命正在引入珠寶行業。區塊鏈技術能幫助珠寶供應鏈中珠寶產品的可追溯性,覆蓋從開發礦物、精煉、合金製造、包裝、供應商,最後供應給客戶各方面;能通過高透明度更新及改變傳統行業;提供源頭追踪,可以驗證供應鏈的真實性。大部分行業已經被高科技改變,但珠寶行業在技術差距方面仍然落後。鑽石行業已經接受了區塊鏈技術的使用,國際鑽石生產商De Beers推出了 Tracr,這是一種專為鑽石行業設計的高端技術。

機遇與挑戰

最近,香港一些企業與美國寶石學院(GIA)等國家寶石學院合作,該學院正在引領珠寶企業進入數據化的轉型,通過向客戶引入區塊鏈技術,向客戶提供 GIA 測試和鑽石等級的電子報告。透過永久和不可更改的區塊鏈記錄,能大大提升客戶接觸珠寶產品的透明度。香港是寶石和珠寶出口的主要市場,它是通往中國大陸的重要關口,為鼓勵及加快大灣區發展,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了多項激勵性的政策,以促進技術和創新發展。作為大灣區項目的頂級大都市,香港十分重視技術研發及其作為金融中心的國際地位。儘管香港享有機遇,但在大數據管理和供應鏈面臨挑戰,並面對 COVID-19 帶來的限制旅遊和互動的挑戰,大灣區的公司迫切需要開展在線珠寶交易以維持其業務,以面對更大多數珠寶消費者依賴大數據工具獲取信息和採購。隨著中國的發展到2025年,它將成為最大的高檔次產品市場,並以非常高的比例飆升。為了讓珠寶市場增長,消費者正尋求更新該行業,以表現出對透明度、包容性、多樣性和可持續性的承諾。為了應付這一個大趨勢,現在供應鏈營運大多以數據驅動。為了增強客戶互動、獲取信任數據和提供服務,大灣區的珠寶公司非常關注新技術,因為大數據對企業更為重要。因此,香港珠寶行業現正緊急迎戰即將到來的機遇和挑戰,以應對疫情帶來的危機。

項目帶來的幫助

為了獲得更多的知識和開發技能,項目團隊將邀請海外知名學者分享,通過四場研討會和國際會議,分享以下四個關鍵性的主題:i)區塊鏈的發展及機遇;ii)寶石學、智能設計及珠寶的真偽驗證;iii)珠寶行業的供應鏈管理; iv)推動珠寶行業邁向工業 4.0 轉型。該項目將為學者和從業者提供重要的平台,促進及交流經驗,該項目鼓勵其他學科的同事學習這四個重要的主題,有助他們的研發更多創新的項目。

 

項目編號:UGC/IIDS14/B01/21
項目名稱:智慧運輸與物流的擴展實境:採用新理論和創新科技以增強運營彈性及效率
首席研究員:黃彥璋博士(恒大)

摘要

延展實境(ER)在全球物流和運輸領域的迅速發展與應用產生了對技術進步與研究開發的迫切需求,以提供日常運營所需的解決方案和支持。ER是指由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和混合實境(MR)等沉浸式技術造成的所有真實與虛擬組合環境和人機交互。由於2019冠状病毒疫情及社會罷工等事件影響,導致運營及工作地點有著很大的變化,因此亦加速了開發VR技術的需求。ER跟大數據分析、沉浸式數字孿生系統、物聯網(IoT)和人工智能(AI)等其他先進技術的集成一體化研究已在製造業和工程行業積極開展,但於運輸及物流中的研究相對十分少。美國和歐洲各國等國家已經對這些領域進行了很多研究和開發,例如透過VR遠程操作無人水面艦艇,結合AR的船舶導航系統、自動識別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結合VR和AR的數字孿生系統等等。航運及港口企業亦探索人工智能、5G和數字孿生的系統融合。此外,MR技術也被用作培訓海上運輸專業人員的工具,例如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航空地面服務VR培訓。

近期施政報告的重點包括推動及支持香港作為具有高增值服務的國際運輸和物流樞紐以及國際創新科技樞紐。ER已被確認為運輸和物流業務的一項重要技術,其應用無疑將有助於維持香港海運及航空業的生產力與競爭力。儘管這方面的研究需求很大,但由於專業知識和研究設施不足,所以在香港和大灣區附近城市開展的研究亦很少。由於香港目前在先進的ER技術方面仍落後於許多國家,因此必須投入更多資源來研發這方面的創新理論及技術。在香港學習供應鏈、貨運和物流的學生亦很少有專門針對海運和航空創新技術的最先進教學材料,而解決ER及其與數字孿生、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的集成就更少。因此,運輸和物流創新技術的研究和教學平台對學生和支持日常貨運業務以及維持香港海運和空運吞吐量競爭力來說都是極為重要。鑑於這些需求,該擬議項目將組織一個為物流從業者量身定制的研究研討會和國際論壇,討論海運和航空物流的ER創新發展。這些活動的參與者將探索本地及海外的案例研究,這些案例研究將於在線學習平台和參考書中彙編和分享。與會者還將討論物流和運輸的創新技術開發戰略,以應對2019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的影響。該平台和參考書將結合使用來自香港、中國和更廣泛地區的最新案例,為學生和從業者提供量身定制的詳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