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發展計劃 - 項目摘要

項目編號:UGC/IIDS15/H01/20
項目名稱:培育、促進及強化跨文化及跨人生階段的人生意義
首席研究員:陳自強博士
樹仁

摘要

生命意義在近年再次備受關注,同時被廣泛視為促進/建立身分認同、人生方向以及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Disabato, Kashdan, Short, & Jarden, 2017)。眾多研究闡述了生命意義有利於正向成長、採納適應性應對、學術表現、職業適應、生活滿意度、認知功能以及身心健康(Shin & Steger, 2014)。體驗及經歷生命意義對個人功能性成果及生命適應力有明顯重要性。

雖然生命意義被視為人類生存的動力(Frankl, 1978),但同是被描繪為人們生命中長期匱乏的東西。生命意義的悖論既是基本需求亦稀罕,既普遍亦獨特,卻驅動人們於歷史不同階段及於,藝術、教育、文學、哲學、心理學、公共衛生及宗教等跨領域中所追求及探索。更重要的是對生命的追求驅動了學者們發展出強化探索生命意義的干預療法。強化意義療法的成效無疑受到文化及個人因素影響,但近年並沒有太多相關研究提及。於文化方面,Steger et al.(2008)提出了一個辯證模型來理解於跨文化中尋求和經歷生命意義。於個人層面而言,終身成長的多維性和多向性(Baltes, 1987)亦可能導致生命意義於不同人之間及個人內在的差異(Fivush, 2017; Steger et al., 2009)。因此,學者需要就文化及個人成長兩個度向為意義療法進行嚴謹的實證研究;而執業者需要設計以實證為本的意義療法干預時需全面考慮個人成長的差異性及文化的複雜性來推廣及加強人生意義。

本IIDS計劃將聯同科羅拉多州立大學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的人生意義和目標中心 (Centre for Meaning and Purpose) 合作,並將與個人意義國際網絡(International Network on Personal Meaning) 及國際意義會議 (International Meaning Conference) 建立伙伴關係,舉辦一個以「培育、促進及強化跨文化及跨人生階段的人生意義」為主題的國際研討會,及於會前及會後分別舉辦全日及半日的工作坊。為期兩日的研討會將包括六場重點演說、兩場座談會、十二場平行演說及兩場海報演說。重點演說以及平行演說將混合實證研究及以不同方式的循證實踐,促進來自跨地域、學科間的學者與執業者(學外及本港)之間的知識交流,從而加深對於文化及人類成長層面上如何強化意義干預療法的功效及應用。兩場座談會將集中於探討在跨文化及不同成長階段中培育生命意義的前提下綜合研究與實踐的未來發展。此外,本計劃提供六場會場主題工作坊以增強參與者的研究能力以及設計和執行意義療法的實踐技巧。最終,會後工作坊 (分組討論) 旨在強化本地學者、執業者以及大會主講者之間的聯繫並建立研究合作關係,來設計和驗證對文化敏銳及配合成長階段的最佳化意義療法和實踐。

本IIDS計劃將有助跨學科的本地及海外學者、學生以及執業者提高從文化及人類成長角度中如何推廣生命意義的知識及認識。於會中及會後的深入並持續的知識交流將促成許多跨學科的見識,並有利於學者和執業者共同發展嚴謹及科學化的跨學科研究及帶有實證基礎以意義為本的實踐。

 

項目編號:UGC/IIDS25/E01/20
項目名稱:2021
國際都市景觀工作坊及研討會 – 韌性城市
首席研究員:陳弘志教授
高科院

摘要

為了促進園境建築規劃設計行業對“韌性城市”議題的成果共享和深入研究,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設計和環境學院將在2021年(2020/2021年第二學期)主辦2021國際都市景觀工作坊及研討會”,包括專題講座、設計工作坊、現場踏勘和參觀等活動。2021年的國際都市景觀工作坊及研討會將以“韌性城市”為主題,聯合四所海外大學,組織本地和海外學生合作,參與研討會、工作坊以及展覽等一系列活動。

國際都市景觀工作坊及研討會(IWUL)每年都會由東京、首爾、曼谷、伊斯坦堡及香港五個城市的大學園境建築學士學位課程聯合舉辦,致力於提升亞洲大學的科研和學術水準,並交流城市景觀議題的最新研究成果。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的園境建築學士學位課程作為香港代表自2015年起參加IWUL工作坊。

為期四天的工作坊將在香港選擇規劃設計的場地,並根據韌性城市的理論設定規劃設計指引。屆時將有約230名師生參加工作坊及系列活動。工作坊將匯總國際優秀案例及本地專業實踐經驗,制訂出韌性城市的設計指引,為學術研究、政府政策制訂及行業發展提供參考。

兩天的現場考察將包括香港、深圳和廣東省的韌性城市相關項目,例如米埔濕地、深圳灣公園、華僑城濕地等等。

研討會的韌性城市主題演講,將由國際和本地區學者及專家分享經驗,探討韌性城市及園境規劃的可持續發展議題,歡迎業界及公眾參加。

研討會和工作坊旨在邀請園境師、建造行業相關專業人士及學生參加,其後的展覽和成果匯總也將對公眾開放。

 

項目編號:UGC/IIDS25/H02/20
項目名稱:講座系列:大灣區的可持續時裝發展
首席研究員:朱惠靖女士
(高科院)

摘要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下的重大發展戰略。為支持香港作為大灣區的國際創科樞紐的目標,本計劃聚焦於大灣區中的可持續時裝發展,冀能組織一系列的講座以為本地及國際的學者、業界,以及一般市民提供一個知識交換的平台。

要能在大灣區發展可持續時裝,創新及可持續的物料及科技、銷售策略與政府相關的支持乃不可缺少的元素。面對香港於大灣區發展中帶來的機遇,業界及顧客需要知道如何應用再生及環保物料,可持續能源、生產程序及習慣。政府的支持與承諾對綠色時尚的銷售與市場策略亦相當重要。

本計畫的目的是組織舉辦一系列以「大灣區的可持續時裝發展」為提的講座。計總共有四個講座活動,講座分別以「紡織業中的可持續材料」、「時裝發展中的可持續設計及科技」、「時裝業務發展中的可持續實踐」及「大灣區的可持續時裝發展政策」為提的講座活動。海外及大灣區中的國際學者及業界人士會就時裝設計中的環保物料、紡織品的循環再造、可持續時裝消費、為未來而設的可持續的做法及對可持續時裝發展有利的大灣區政策等為題分享自己的經驗和看法。

講座的目標聽眾為大學學生、學者、時裝業界人士及對此題目有興趣的一般民眾。講座目的為提高聽眾對可持續時裝業發展於大灣區的機遇及挑戰的興趣及知識。

 

項目編號:UGC/IIDS15/B01/20
項目名稱:數據分析對會計報告品質與審計有效性之影響
首席研究員:李華博士
樹仁

摘要

數據分析為當今商業世界實務發展最重要的領域之一。資訊科技與電子設計的快速發展,促進商業模式、策略與營運變動下企業營運資料的累積,並提升企業資訊在資料導向的商業世界中的價值。因應此一巨變,審計專業對財務報表審計與舞弊偵查,已發佈新的查核技術與審計準則。本計畫探討數據科學對會計資訊品質與審計有效性之影響。主要議題包括數據分析如何加強會計資訊對投資與管理決策的有用性、數據分析如何透過審計程序與審計證據,加強財務報表審計的有效性,以及數據分析如何應用於舞弊的偵查與預測。研究結果可提供會計教育、研究與相關政策管制之意涵。

 

項目編號:UGC/IIDS16/E02/20
項目名稱:組裝合成建築法之虛擬及擴增實境檢測培訓暨教育國際研討會
首席研究員:李志豪先生
公大

摘要

提議項目旨在帶動及加強院校之間對質量檢查、培訓和建築技術管理方面的合作,以提升香港「組裝合成」建築法的競爭力。項目與香港恒生大學合作,邀請來自海外大學、學院和專業機構的專家,在「組裝合成」建築法上,分享他們對虛擬實境/擴增實境的研究經驗、創新技術知識、實際應用及可預視的培訓方法。

於2018年,發展局發布了“建築2.0”戰略,以明確闡述當前的挑戰和未來的機遇。建築業已確定三個關鍵支柱,包括創新,專業化和振興,並設立了10億港元的基金以促進和帶動創新的建築項目。另一方面,《2018年施政報告》啟動了多個「組裝合成」建築法的試點項目。例如,香港科學園的創新斗室將在2021年後落成,項目通過創新的「組裝合成」建築法提高生產率及增加房間供應。目前,與建築相關的政府部門自2019年8月開始,分別發布對「組裝合成」建築法在場外檢查的要求初稿。例如,屋宇署發布了“PNAP ADV-36”,要求註冊結構工程師和註冊承包商進行場外生產工作(ADV,2019)的要求。但是,場外質量檢驗員只在建築和測量工程領域具有很強的專業背景,但在製造工程和質量檢驗工程領域則未必充份掌握。一些不可避免的質量檢查挑戰可能出現。例如,安裝不合適的材料和尺寸,導致「組裝合成」建築法的產品未能得到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保證。場外質量檢查員需要遵循檢查清單來檢查最終模塊組件(例如供水系統的水壓),而不是生產線中的在製品組件。此外,由於現場檢查員不熟悉生產車間的潛在安全隱患,因此在現場檢查中可能會發生致命意外。

大多數虛擬實境/擴增實境培訓課程都著重在傳統建築方法的安全培訓上,而不是針對「組裝合成」建築法項目中的場外質量控制,檢查技術和安全隱患識別。由於香港公開大學自2013年以來一直致力培育檢測和認證工程師,並將於2020年9月推出兩個全新的學士學位課程(包括:土木及環境工程榮譽工學士、屋宇設備工程及可持續發展榮譽工學士)。為抓緊虛擬實境/擴增實境技術帶來的機遇,此項目重點是加強學者,專業機構和行業從業人員對採用虛擬實境/擴增實境技術,以加強業界的檢測能力。

因此,此項目將組織幾個研究研討會和一個國際會議。首先,會邀請本地和海外學者參加研究研討會,讓他們提供及交流有關虛擬實境/擴增實境最新的研究經驗、創新技術知識及見解。此外,亦會舉行一個國際會議,以交流和促進相關領域的研究和經驗分享,以便香港的「組裝合成」建築法項目,可應用和預視相關虛擬實境/擴增實境的培訓。最後,此項目所有的發現和成功案例將於國際期刊發表。

 

項目編號:UGC/IIDS14/H01/20
項目名稱:亞太地區的民粹主義 — 創新數據研究方法
首席研究員:王世茹博士
(恒大)

摘要

對於北美和西歐興起的民粹主義的研究,已經就它的基本性質和社會文化基礎,達成了共識。自由民主國家的民粹主義是由下層中產階級在經濟不平等的背景下產發的,它與威權主義,反多元主義和沙文主義聯繫在一起,挑戰了民主的基本價值觀。但是,亞太地區的民粹主義尚未被徹底研究。現有文獻表明,西方民粹主義的某些特徵可能沒有以同樣的方式被納入亞太地區的民粹主義運動。然而,經驗證據表明,該地區的民粹主義同樣可能削弱亞太地區的民主潛力。因此,對亞太地區民粹主義的研究勢在必行。

該會議將邀請世界各地的亞太專家聚在一起,就民粹主義及其形成,後果和對亞太國家的影響,交換意見和研究成果。我們打算構建一個比較框架,以將亞太地區的民粹主義模式與從北美和歐洲的經驗中得出的傳統觀點進行對比。除實質性觀點外,會議還致力於促進創新的數據方法研究。此次會議的參與者將採用創新性的數據科學方法進行數據生成、採集和分析,尤其注重網絡調查工具和大數據方法。

會議將特別涉及以下主題:亞太背景下的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和價值觀,民粹主義和社會運動,民粹主義和地緣政治,民粹主義和新自由主義以及民粹主義和互聯網。這次活動將提供一些新的角度,有別於現存的以西方為中心的民粹主義研究,並進一步探討民粹主義不同表像背後的基本原理。

 

項目編號:UGC/IIDS24/E01/20
項目名稱:通過公共政策與綠色金融推動電動汽車與智能城市發展的研討:以大灣區為科技創新基地
首席研究員:武陽博士
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中國內地出台了一系列激勵政策,以刺激大灣區(GBA)作為中國迅速發展技術創新的地區。香港,一個大灣區的主要都市,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關注下,正面臨機遇與挑戰。諸如電動汽車(EV)和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智慧城市等相關創新技術,可能是一個可持續的未來發展方向。

該項目旨在組織一系列的研討會、工坊,和一個地區性的學術會議,以研究在智慧城市中推廣電動汽車等相關問題。該活動計劃主要覆蓋亞太地區,以應對在實施電動汽車和智慧城市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技術挑戰和經濟問題。該項目將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的數碼網絡研究所(DGFI)合作。該項目希冀通過此次合作,推動亞太地區的知識及學術交流和研究合作,同時亦提高本地教學質素。

 

項目編號:UGC/IIDS14/H02/20
項目名稱:策略對話:永續香港在國際商業傳播領域的領導地位及競爭力
首席研究員:趙萌萌博士
恒大

摘要

近年來,隨著大中華地區經濟的飛速發展,兩岸三地商業活動的相互依存性更強,市場也進一步融合,傳播在商業和金融領域的重要性正日益凸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是理解和研究商業傳播發展及促進區域合作的重要樞紐,然而,產學界對於商業傳播,尤其是對兩岸三地商業傳播模式的異同的研討,仍非常欠缺。

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將於2021年舉辦為期兩日的研討會,邀請大中華區商業傳播領域的學者及專家,對兩岸三地的商業模式及區域異同進行深入探討,主題包括:1) 商業傳播的發展趨勢、前景及挑戰,以及未來的研究方向;2) 香港在促進商業傳播研究及合作中的角色及作用;3) 數字時代的商業傳播模式;4) 兩岸三地商業傳播模式的異同;及5) 從文化視角探討不同商業傳播實踐中有關衝突及調解的案例研究。

本研討會旨在提供一個知識分享及研究提升的平台,希冀促進產學合作,並為有興趣深入了解商業傳播的同仁帶來研究上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