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發展計劃 - 項目摘要

項目編號:UGC/IIDS15/H01/16
項目名稱:有關現象學的跨科制對話
首席研究員:符瑋博士 (樹仁)

摘要
現象學(Phenomenology)是其中一門對現代學界影響最深遠的哲學體系。雖然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不同領域中,實徵主義(Positivism)仍然是骨幹的哲學體系,但現象學對不同的領域,例如倫理學、社會學、詮釋學、文化研究等帶仍來新的衝擊,並且引發出一系列的質性研究方法例如論述研究(discourse analysis)和解釋現象分析 (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IPA)等等。

現象學亦是存在主義心理療法的主要源流。雖然如此,現時大部份有關研究方法的課程仍然是以實徵主義為主導,只有很少部份會談及現象學。對新手而言,最大的難題在於他們對現象學的核心用語並不熟悉,而對一直受實徵主義薰陶的人而言,現象學的主要核心課題往往是難以理解的。

為了提升各界對現象學的理解,本IIDS項目會提供六次講座班及四次工作坊。講座內容包括:1)現象學概述;2)從現象學看現代科技;3)現象學與文化藝術評論;4)現象學、精神分析、及性別研究;5)從現象學探討社會;及6)從現象學探討宗教和文化。工作坊內容包括:1)作為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解釋現象學分析(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IPA);2)現象學與存在主義心理療法;3)人文學科中的現象學和詮釋學;及4)現象學的倫理應用。講座班的簡報檔案會上載給大眾參閱。

本IIDS 項目旨在自資院校中推動有關質性研究的教學及各領域例如倫理學、文藝評論等應用,並帶來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及人本服務的跨科際交流的機會。

 

項目編號:UGC/IIDS14/H01/16
項目名稱:地下絲綢之路:歐亞大陸之非正規貨物,資金及勞工流動
首席研究員:孔寶華博士 (恒管)

摘要
此項目旨在集合研究跨境互動的國際學者,從比較的角度對地下經濟進行深入的討論。尤其是中國政府的"一帶一路"政策提出讓古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資源正規流動,更是把活躍於歐亞大陸邊境地區的非正式及地下貿易呈現人前。此項目是為期兩天的研討會,包含四個專題討論小組。主題包括:(一)國家力量在邊境的延伸以及其對國家主權的意義;(二)過境關卡和檢查站的邊境政治;以及(三)邊境社區的社會生態。

 

項目編號:UGC/IIDS25/M01/16
項目名稱:城市綠化基建研討會系列:優化生態系統服務及生物多樣性
首席研究員:羅敏儀博士 (高科院)

摘要
「城市綠化基建研討會系列:優化生態系統服務及生物多樣性」會於一年內舉行四次(每季一次)研討會,每次研討會有四至五位講者,將以不同主題進行,分別為:「城市樹木生態系統服務」、「建構富生物多樣性和健康的城市空間」、「優化種植和景觀設計」、「可持續而有效的斜坡鞏固生物技術」。講者們均為綠化政策、規劃、設計、實施和監測的國際知名專家,他們將分享如何順應大自然是建構適應能力強的城市的必要策略。我們的對象是大學生、公眾、在園藝與景觀設計行業的從業人員和專業人士。我們希望藉此研討會,提高可持續發展的意識,讓香港建構富生物多樣性的城市綠化基建。

 

項目編號:UGC/IIDS14/B01/16
項目名稱: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時代的稅務研討會
首席研究員:李巧兒女士 (恒管)

摘要
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是什麼?

根據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的定義,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是指利用不同司法管轄區稅務法規的差異和錯配,跨國企業以人為的方法將利潤轉移到低稅地區或無稅地區,儘管該等地區只有很少的經濟活動。此利潤轉移策略導致跨國企業只需負擔很少的稅務總支出,各國稅基因而被侵蝕。

在20國集團(G20)的驅動下,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框架,旨在填補不同的司法管轄區稅務法規的差異和錯配,以確保各國徵稅權的公平分配。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制定了15項行動計劃,儘管這些措施並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為了實現各國徵稅權的公平分配,各成員國將積極執行這些措施。

關於此次稅務研討會
此次稅務研討會旨在提供一個學術及專業知識交流的平台,以探討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時代下的稅務發展以及討論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的15項行動計劃。此次稅務研討會將邀請業界代表、稅務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表達意見及交流,以彌合學術理論與專業實務之間的差距。此次稅務研討會將邀請來自香港、中國內地和世界各地區(如美國)的專家學者作講者,以分享他們的見解及促進跨學科討論。

 

項目編號:UGC/IIDS16/H01/16
項目名稱:以語料分析法進行研究的嶄新發展
首席研究員:梁頌康博士 (公大)

摘要
本項目旨在通過舉辦一系列的研討會和工作坊,提升學術人員使用語料分析方法進行研究和語料庫語言學研究的能力。語料庫是根據特定原則而收集的大量自然文本,以供實證語言研究之用。以語料分析方法進行研究受惠於電腦科技於過往數十年的蓬勃發展,令資料管理的成本下降。越來越多的大型語料庫意味著研究人員可以基於文本實例來研究語言使用的模式及其對語篇建構的作用。此外,小型、專門或針對特定目的而建立的語料庫亦日益增加。這些語料庫的出現令研究人員得以進行與他們的研究和教學相關的語料分析,或發展新的語料庫用於其他領域的研究。

本項目的活動將針對不同領域學術人員的研究需要,促進使用最新的語料分析方法進行研究。活動圍繞兩個子題,包括語料分析方法的最新發展和其研究應用。透過講者的分享,參與者可學習如何使用現有或建立新的語料庫,以進行語言、教育或社會科學的研究。這些研究將有助提升教學質素。科技及工程相關領域的學術人員亦可以通過語料庫研究,探索人類語言和機器語言的交匯,建構新的研究領域。

建議的講者將包括語料庫相關領域(例如應用語言學、計算機科學及教育科技學)的著名學者和語料分析方法的專家。研討會和工作坊將提升學術人員進行特定領域或跨領域語料庫研究的知識和技巧。每場研討會將會圍繞一個研究課題進行深入探討,而工作坊則提供互動的訓練和實踐機會,並讓參與者討論研究構思和設計。隨著參與者對有關概念的掌握,他們將可以於活動中互相交流和構思應用語料分析的新研究項目。每場研討會均會錄影並於互聯網發布,令更多的學術界人士得益。

本系列的活動將加強院校間的合作,優化資源分配。活動將使不同院校的學術人員能運用現有的語料庫和其他研究資源,於不同的研究項目共同合作,讓多方相關人士受惠。

 

項目編號:UGC/IIDS14/B04/16
項目名稱:消費者道德兩面睇
首席研究員:羅永滔博士 (恒管)

摘要
新近的證據顯示,消費者道德涉及多方面的問題,並且常常與商業道德掛勾。例如消費者可能會只為發洩他們受到不公平定價對待的不滿而做出不道德的行為。但可以理解的是,消費者道德水平低落可能會導致一個具敵意的營商環境,令服務人員在工作場所感到不快,甚至會破壞社會和諧。從好的一面看,「合乎道德的消費主義」(例如︰綠色消費,支持公平貿易)可能會提升商界及消費者的道德標準。為推進此重要議題的理論和實踐,恒生管理學院市場學系將於2017年夏天舉行為期兩天的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的目標是讓研究人員、從業員、政策制定者可以從不同角度,對「消費者道德」這議題作學術交流。總括而言,這學術研討會將成為一個起步點,凝聚一群活力充沛的人士,一起發掘與「消費者道德」的光明與黑暗面有關的理論及商業舉措。

 

項目編號:UGC/IIDS13/E02/16
項目名稱:數據科學及機械學習應用工作坊
首席研究員:盧葦麟教授 (珠海)

摘要
這個研究專案項目將會舉辦四天的工作坊,內容包括數據科學最新發展與機械學習的應用,由於上世紀高速網路基建,數據科技與及高效能計算系統發展迅速,數據科學現已成為熱門資訊科技研究項目之一,為了從大量數據擷取知識資料,數據科學系統多會採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數據,或從大量數據中擷取有用資料,機械學習現已成為資訊科學中熱門研究領域之一,這項工作坊將會邀請各地科學家和資訊科技專才參加工作坊,分享及交流數據科學及機械學習的研究成果。

 

項目編號:UGC/IIDS14/E01/16
項目名稱:智能系統於未來數碼化供應鏈
首席研究員:巫耀榮博士 (恒管)

摘要
在各國數位化的戰略政策推動下,創新的決策分析及智能系統將會大大提升跨國公司的營運,並對未來的供應鏈管理有重大之影響。本項目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協作平台,通過工作坊、講座及研討會,讓一眾學者、從業員及學生迎向數位化對供應鏈管理的新挑戰和機遇。

透過恒生管理學院及樹仁大學的合作,我們已邀請到多位來自本地及國際大學的專家,一同為下一代的發展作出貢獻。該項目的預期成果不僅通過研討會,讓研究人員和學生交流創新意念,更期望提供與業界進行具應用性的研究項目機會。這些活動將會為大學及企業對未來的數位化供應鏈管理作出指南。

 

項目編號:UGC/IIDS24/B02/16
項目名稱:從社會和環境會計到可持續發展會計及責任投資:當前的研究議程
首席研究員:吳偉昌博士 (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本項目旨在舉辦一系列由社會及環境會計、可持續發展會計和負責任投資的國際學者主講並參與的工作坊、研討會及區域性會議。本項目將與附屬於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的社會與環境會計研究中心(CSEAR)合辦,透過該中心的全球網絡吸引於相關領域具資深研究經驗和豐富期刊出版往績的國際專家參與。該等專家是海外專上院校的資深學者,他們將會同本地參與者探討與國際及本地相關的新興研究議題。

CSEAR於過去20年致力於社會和環境會計的研究,對企業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會計以至新興的負責任投資等研討議題的國際性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該等研究對企業社會信息披露的法規和相關專業守則亦有深遠的影響。

透過這次合作,本項目將協助本地的學者和研究人員提升其專業知識及研究能力,以開展備受會計、商業和金融範疇關注的研究領域。在建議的工作坊、研討會及北亞區域性會議中,本地學者將與具備豐富經驗的學者及期刊編輯進行知識交流。因此他們得以擴闊國際視野,並汲取獲邀的海外大學講者的研究經驗。透過這些知識交流,對有關學術領域感興趣的本地學者不僅能開拓自己的研究議題,也將能增進在企業社會責任教學方面的國際視野。

 

項目編號:UGC/IIDS14/B02/16
項目名稱:推行海運,航空及物流法律案例教學應用於供應鏈及物流行業發展
首席研究員:黃彥璋博士 (恒管)

摘要
為保持香港在物流及運輸的競爭力,教育對物流與運輸業的未來發展及培養航運物流領導者有著重要的角色。香港有世界級的集裝箱港口,在二零一四年港口吞吐量排名全球第四,自二零一零年以來香港一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貨運樞紐。目前在航運及運輸物流業對專業人才有很大的需求,尤其航運高增值服務,如海事法律及仲裁、航空與安全法規、海上保險、船舶經紀和租船服務。此外,政府鼓勵企業以香港作為全球或亞太地區的國際航運服務中心,提供全面的海事法律和仲裁、船舶保險、船舶經紀和租船計劃的相關服務。而中國最近提倡的一帶一路發展,亦需要更多的專業從業員在海上絲綢之路對貨物的法律程序、投資仲裁和船貨交易的專業知識。目前很多航運公司的供應鏈和物流部從業員缺乏足夠的貨物索賠、保險和法規的基本知識,因此有一個迫切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和教育發展。

現在香港商學院提供的物流及航運法律課程,很少有適合商學生的教學和學習材料。教科書和相關案例研究的可用性亦不多,大部分參考材料通常適用於法律的學生,而不是商業或工程專業學生。這些學生往往很難遵循在法律系課程所使用的教材。法學院的參考材料及專用法律術語往往側重於適用於律師處理訴訟時所注意的法律觀點與程序,而這些文本並不適用於學習供應鏈和商業運營的學生。因此,有必要開發有關海事及航空法律研究的教學平台和提供在供應鏈管理和物流角度的海事及航空法律教材給現在的學生和從業員。他們須在航運和物流法律知識領域中進行充分的準備,以幫助他們日後處理涉及許多常見的國際貨物交付、船舶租賃、貨物損壞或租船合同糾紛及索賠事宜。針對這些需求,該項目旨在舉辦一系列關於航空及物流法律案例的研討會與工作坊。該項目還旨在開發一種提供教學和研究關於航空及物流法律案例的課程與教學平台,並將彙編相關的案例研究和參考手冊為學生和從業員提供業務所需的資料。該互動學習方式的教學平台會提供適合商學生的材料,以及更新香港、中國及鄰近地區發生航空及物流法律的最新情況。該項目開發成果無疑幫助這一個領域的學生、學者、教育工作者和航空及物流業的從業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