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發展計劃(IDS)研究基礎設施撥款 - 項目摘要

項目編號:UGC/IDS(R)11/20
項目名稱:建立科技人文研究中心
(明愛)

摘要

明愛專上學院成立人文科技研究中心以推廣科技在人文研究中的使用與發展,為學院教研人員提供設施以進行人文科技的研究,為香港大專院校人文科技協作研究提供平台,並建立人文科技學者研究人員網絡,以推動該領域的學術研究。

為達到上述目的,中心會成立不同研究單位以進行各項研究項目,購置研究數據資源,出版國際評審期刊《人文科技學刊》,出版人文科技研究叢書,舉行國際會議及舉辦工作坊和研討會以推動本港人文科技的學術研究,並發展科技以研究人文學科。

 

項目編號:UGC/IDS(R)23/20
項目名稱:環境與人類健康研究中心
浸大持續教育學院

摘要

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將成立 「環境與人類健康研究中心」,旨在提升學院在環境與人類健康方面的研究能力,並建立適當的研究基礎設施。本研究中心將成為一個跨學科研究平台,為學術及研究人員提供專業培訓,並組織國際會議、研討會和工作坊,以推動及促進跨學科研究合作和知識交流。中心將組成跨學科的團隊,連繫自然保育,環境科學,地理學,護理學,健康科學,生命科學,心理學,運動健康和教育等領域,推動環境與人類健康之聯繫的研究,以探討環境因素怎樣影響人類健康,從而探索如何改善環境及人類健康,並增廣市民對環保、健康及可持續性的意識。該項目的成果將推動學術研究,並惠及業界與社會。

 

項目編號:UGC/IDS(R)24/20
項目名稱:在香港理工大學之專業進修學院創建 "綠色能源、交通運輸及建築" 科研中心
(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雖然香港只佔地 1108 平方米,又擁有每平方米的人口密度達 6,777 人的極高比例,城市天然資源尤以能源甚為缺乏,但是香港仍能成功地保持著國際化經濟都會非凡地位,更於 2018 年創出 47,200 港元的每年人均生產值。而對於香港存續和繁榮發展最具嚴重威脅的,是與 750 萬龐大人口、相關能源和污染問題直接相關。如此情況「如何滿足每年 29 萬太焦耳的能源需求,及因使用能源而產生的各種污染時,又怎樣可保障市民健康?」或許,在以下社區領域應用“綠色科技”可以提供可行性和可持續性發展方向:

目標組別

主要內容

受影響群組

綠色能源

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非污染性能源包括氫氣;廢轉能如使用生化燃料。

所有香港市民

綠色交通運輸

應用低污染排放量可替代性能源的交通運輸車輛包括電動車;應用交通運輸基建項目例如綠色列車。

所有香港市民

綠色建築

有效地應用能源的節能建築;主要應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的建築;具備良好室內環境質量的建築。

所有香港市民

 

為了幫助香港去培育應用“綠色科技”的專才,香港理工大學之專業進修學院將會創建“綠色能源,交通運輸及建築”科硏中心來促進及增強在這領域的科硏活動。我們希望在 3 年的週期內,達到這些領域內的以下目標:

1) 從各方獲取經費去資助科硏項目,用來解決社會及環境問題。

2) 為政府或工業界提供顧問服務來解決社會及環境題,或舉辦有關的講座和會議 。

3) 和其他大學相關領域的領先學者和研究員去進行聯合科硏項目來加強我們的科研網絡。

4) 在科硏期刊或學術會議發表我們的研究成果,從而向學術界貢獻新知識。

5) 用從科硏及發展的工作裡獲得的知識去鞏固我們的教學。我們會致力:

     i) 提供學生的畢業項目;

     ii) 提升及改良課程及教學大綱。

6) 培育研究生及向本科生提供科硏經驗。

在(1/2021 – 12/2023)3 年內,“綠色能源、文化運輸及建築”科硏中心將會進行一系列的工作計劃從而達致以下的承諾。在每一年裡,我們會:

1) 向公開競逐的科硏基金(尤其包括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競逐研究資助計劃)提交最少六個項目提議,並希望達到百分之 30 的成功率。

2) 從以下途徑發表科硏成果:

     i) 在科硏期刊或學術會議發表最少 16 篇文章;

     ii) 舉辦最少 3 次講座或工作坊,及 1 次國際性學術會議。

3) 培育最少 15 個硏究生或本科生。

4) 用科硏成果去進行以下活動,從而鞏固教學:

     i) 提供學生的畢業項目;

     ii) 提升及改良課程及教學大綱。

5) 與其他大學及工業界發展聯合科硏或顧問項目,從而發展科硏的合作項目。

6) 在應用“綠色科技”於能源、交通運輸及建築的領域上,培育純熟及積極從事研究的科硏專才。

 

項目編號:UGC/IDS(R)25/20
項目名稱:建立跨學科食物副產品研究中心
高科院

摘要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echnological and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 of Hong Kong,THEi)是一所新世代高等教育機構,專門提供政府認可之職專學士學位課程。過去數年,THEi聚焦於其策略性研究領域:「可持續性」,在應用研究方面不斷發展。透過前兩個IDS計劃,THEi設立了中央研究辦公室,環境及資源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協作中心,可持續設計及環境研究中心;亦拓展了THEi的電子期刊資料庫。上述成果均大大增加了THEi在「硬件」和「軟件」方面的研究實力。

本計劃旨在建立一所嶄新的跨學科食物副產品研究中心(Centre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n Food By-products Utilization,CIFU),配合THEi之五年策略性研究方向,提供THEi的科研學者和專家在「綠色生活」上,開展各項研究工作。CIFU將會聚焦於天然資源之可持續發展及創新方面之研究,並由THEi各學院專家制訂研究計劃,主理各項科研及合作項目。

CIFU將透過推行各項跨學科研究計劃,充分利用THEi現有之「硬件」和「軟件」,於食物副產品運用的研究領域上推進研究,貢獻社會。我們準備在CIFU之下建立兩個研究實驗室,分別是食品研發實驗室(Food Product Development Lab,FPDL)和食品資源再生實驗室(Food Recovery Lab,FRL)。FPDL將專注於利用食物副產品轉化成為創新及可食用美食之可持續發展研究;而FPL則專注於利用「綠色」和環保概念,將食物副產品轉化成為非食用性,並提升價值之環保物料之研究。

我們預期透過建立CIFU,將可以大大提升THEi在應用研究方面的效能。通過跨學科研究領域上產生之協同效應,CIFU將會在食物副產品的創新運用上,產出符合「綠色生活」理念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CIFU將透過推動各項知識交流和科研合作活動,向不同的持份者,業界合作夥伴和學術機構,廣泛宣揚「綠色生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