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發展計劃 - 項目摘要

院校發展計劃(IDS)研究基礎設施撥款 - 項目摘要

項目編號:UGC/IDS(R)11/19
項目名稱:建立跨學科研究的分佈式人工智慧實驗室(明愛)

摘要
人工智慧的發展及應用已在全球急速前進,並且對人類生命環節和各行各業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很有必要進行跨學科的人工智慧研究 — 我們需要建立一個人工智慧實驗室,讓各學系各學院進行深度學習,而且有可能使用分佈式學習的方法及設計。

  • 由電子計算及資訊科學院帶動,為人工智慧實驗室購置及安裝所需的基本硬體及軟件,並提供其他院系有關使用實驗室和進行人工智慧研究的基礎方法。
  • 實驗室能應付不同人工智慧研究的需求:有多部足夠應付深度學習的機器,更深度學習的運算由伺服機器進行,更大的使用大數據作深度學習的運算則租用商用的人工智慧平台。
  • 邀請多位不同領域的人工智慧專家講解不同的跨學科人工智慧研究,並舉辦人工智慧週,作深入的人工智慧培訓。為使不同院系都能參加跨學科的人工智慧研究,其他學院也歡迎參與。
  • 電子計算及資訊科學院將與其他院系,甚至其他學院合作,進行跨學科人工智慧研究。從初步研究開始,跟進提交跨學科研究合作申請。
  • 舉行或聯合舉行會議或座談會,讓本校及邀請其他院校發表人工智慧的研究成果。
  • 基於初步分佈式研究結果,提交進行下續分佈式研究的申請。

 

項目編號:UGC/IDS(R)16/19
項目名稱:粵港澳大灣區海岸濕地基礎及應用研究中心實驗室(公大)

摘要
當前國家的「十三五」規劃提倡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在涉及的11個城市中,有8個是沿海城市。規劃包括共同地加強物流一體化、發展科技創新和綠色生產中心、以及建設綠色和可持續的優質生活區以抵禦環境挑戰。沿海濕地的保護和保育是新公佈的大灣區發展計劃的主要目標之一。這目標對大灣區的可持續發展和成功至關重要,因為該地區沿海濕地的喪失將造成重大的社會和經濟損失。香港是保護沿海濕地的主要持分者之一,舉世聞名的米埔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香港後海灣一側,而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則位於另一側,這兩片相連的濕地對城市和地區都具有特殊的生態價值。此外,作為區內具領導地位的城市之一,香港以提供優質生活吸引國際人才為使命,對為區內沿海濕地的保育作貢獻有無可推卸的責任。

香港公開大學(OUHK)在環境研究方面有著長期和卓越的成就,我們旨在通過本項目為香港在沿海濕地保育方面的努力作出貢獻。項目將建立「中心實驗室」,用於大灣區沿海濕地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我們建議為環境研究購置最先進的儀器和設施,並組織研討會、工作坊和國際會議,以利持份者之間的交流與知識傳播。中心實驗室將在大灣區中組織沿海濕地研究人員,促進沿海濕地生態和保護的科學研究,並作為一個區域平台,連繫科學家、政府官員和非政府組織工作人員,向他們提供有關制定沿海濕地保護政策的研究資訊。這個項目亦符合香港公開大學逐步發展及加強環境科學研究的策略。作為本項目的基礎,創新科技與持續發展研究所(IRITS)於2015年在研究資助局支持下成立。本項目將沿著(1)組學研究;(2)細胞生理學和信號學;和(3)環境監測三個研究主題,加強大灣區沿海濕地保護研究,為本城市和大灣區的環境保護作出貢獻。

本項目將擴闊和加強香港公開大學在環境監測和保護方面的研究能力。目前該領域的研究受到實驗儀器和設施方面的限制。中心實驗室將結合香港公開大學現有和建議添置的儀器和設施,充分發揮大學在環境研究方面的綜合優勢。這些設施將向區內的學者開放使用,以促進合作和知識交流。中心實驗室將孕育沿海濕地前沿研究的新思路,使香港公開大學更有能力為大灣區沿海濕地的研究及保育作出貢獻。

 

項目編號:UGC/IDS(R)24/19
項目名稱:為香港理工大學之專業進修學院創建一個"先進設計、材料及製造科技"科研中心(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如果香港希望在這個以出口主導的市場保持競爭力,我們的工業需要從低成本的代工生產商轉化為高增值的自家品牌生產商。在這個國際市場裏維持優良的勢頭,能創造自我品牌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急切需要跨界別的高端產品創新設計專才。作為一個極度人口稠密的國際大都市,香港面對很多有關運輸及公用系統上的技術難題。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它們會為社會及環境帶來極嚴重及負面的影響。我們經常依賴安全、可靠、可持續性及有效的工程設計來找出解決的辨法。以上例子突顯了工程設計對香港的重要。工程設計的成功因素包括應用複雜的工程物理及科學,其內容包括材料科技、力學、動力及控制、熱能學、流體力學及製造工程學。

為了幫助香港解決這個領域上的技術難題及培養專才,香港理工大學之專業進修學院創建一個「先進設計、材料及製造科技」科硏中心 (RCADMM)。我們會運用以下的方法來增強相應的科硏活動:

(一)幫助及集合個別的科硏力量。
(二)為焦點領域裏進行的科硏項目籌獲並善用資源。
(三)為社會大眾提供講座、工作坊、會議和顧問服務。
(四)多發表高水準的科硏文章及培訓科硏人員/學生。
(五)鼓勵科硏合作和發展科硏及工業的網絡。
(六)為焦點領域發展一個「臨界質量」 作為長遠目標。

我們的自我持續科硏中心(RCADMM)預算在三年的首週期內在焦點領域裏進行以上的科硏活動,務求達至以下的目標:

(一)增強我們執行科硏工作的經驗、能力及地位。
(二)從各方面獲取資源來支持科硏活動,尤其是用來解決跟社會和環境有關的難題。
(三)向政府/工業界/社會大眾提供解決有關難題的專業服務;及提供講座/工作坊/會議。
(四)為工業界/社會發展材料/機件/系統來滿足機構/市場的需要。
(五)將科硏成果經科學期刊或國際會議發表,務求向學術界貢獻新知識。
(六)利用科硏成果來鞏固教學,包括提供結業項目、提升科目內容和改良整個課程,及培訓科硏人員/學生。

在首個三年週期內(1/2020 – 12/2022),我們的科硏中心(RCADMM)計劃進行一系列的工作來達到及呈交以下的業績:

(一)每年從下列活動獲取科硏經費:(1)向硏究資助局呈交不少於4個「教員發展計劃」的申請;及(2)向理大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呈交不少於4個科硏經費的申請(用來開展的科硏工作是為明年向「教員發展計劃」的申請作好凖備)。
(二)每年從下列活動發表我們的科硏成果:(1)不少於16篇在科學期刊或國際會議發表的文章;及(2)主辦最少3個講座和1個地區性/國際性的會議。
(三)每年向不少於16個科硏人員/學生提供科硏工作經驗。
(四)定期利用科硏成果去鞏固教學包括檢視及改善我們科目的內容和課程的結構,及每年向高年班學生提供結業項目。
(五)在這個3年週期內,發展和其他大學及工業界的網絡,包括共同進行科硏/顧問工程項目。
(六)在這個3年週期內,於以下的焦點領域裏發展科硏的「臨界質量」:(1)先進的設計科技;及(2)先進的材料科技;及(3)先進的製造工程科技。

 

項目編號:UGC/IDS(R)41/19
項目名稱:拓展學院學術研究-第一階段:建立研究設施及提升學術人員的研究能力(耀中)

摘要
為了系統地建立研究工作體系框架,學院將設立一個研究辦公室,為相關政策、指導方針和研究管理的程式作制定,以確保研究工作能夠順利展開及進行。研究辦公室將在既定的要求及準則下,參考學院及校外顧問的建議,為全體教研人員以及學生提供具質量保證的系統操作。

此外,研究辦公室還擔當以下重要角色:

1)幫助專業人員進行高質量的研究並作研究經費的申請;
2)給初級教研人員提供相關學術研究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上的支援;
3)為學生在課程最後一年所進行的「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提供支援。

為了研究工作的可持續發展,研究辦公室將不僅「著眼於內」,還會積極尋求、開拓與業界及社會的合作機會。因此,我們將:

  • 對校外研究項目/基金的申請作出甄選;
  • 就相關項目的申請作準備;
  • 甄選並與潛在合作者聯繫;
  • 通過提供研究助手及其他專業的學術支援,協助項目進行;
  • 組織相關項目的申請程式、研究方法、報告撰寫以及研究成果發表等的學術工作坊;
  • 鼓勵學院的教研隊伍與研究項目贊助者、合作夥伴,保持專業溝通;
  • 對相關項目作出全面監管,包括確保項目能遵照相關法規、法律正常開展,有效進行;
  • 促進項目研究成果(包括:理論發現、創新管理及技術)的知識產權的轉移;
  • 匯集研究成果,並作內部的系統報告;
  • 開發和管理用於研究成果分享的特色平台。

 

院校發展計劃(IDS)協作研究撥款 - 項目摘要

項目編號:UGC/IDS(C)14/B(E)01/19
項目名稱:開發於可持續運輸及物流作業的脫碳與可再生能源並分析及應用於大灣區智慧城市中(恒大 / 高科院)

摘要
自《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COP21)會議確定減碳排放目標以來,可持續的低碳運輸和物流需求已成為大多數國家當前的重點項目之一。很多國家還制定了在2030或2040年前禁止新汽油及柴油汽車使用的政策目標。在最近的世界經濟論壇上亦強調因運輸和物流是第二大的碳排放行業,所以減碳是當前之急。香港在2018年《施政報告》中也強調了將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作為緩解氣候變化的措施。香港政府亦設定了相應的目標,即是到2030年將碳強度相對於2005年降低65%至70%。因此在運輸及物流中探索車輛使用可再生能源作為實現香港的長期脫碳戰略極為重要,亦為擁有低碳運輸和物流的智慧城市作出貢獻。此項目旨在為運輸及物流中使用的特定類型的汽車開發汽車產品碳足跡模型,設計用於汽車的可再生能源氫動力燃料電池原型,開發可持續的運輸研究數據庫,並分析於香港及大灣區於經濟和可持續發展因素及環境影響。該項目的成果將惠及學術研究,業界與社會。此項目的研究發現及案例可以提升有關課程的教學內容,如可持續運輸,企業社會責任以及航運和運輸物流等等。項目亦為運輸及物流的可持續發展政策提供良好的參考。從長遠來看,該項目將有助於實現包括香港在內的大灣區智慧城市的零碳運輸及物流。

 

項目編號:UGC/IDS(C)15/H01/19
項目名稱:青年人自我認同型態與社會心理因素的關係:一項香港的縱貫性研究(樹仁

摘要
本研究探討青年人的「認同型態」及其社會心理因素。認同模型著眼於認同的狀態(例如完整性、穩定性)及形成的過程。西方研究指出青年人認同型態能影響他們的態度與行為。在香港,有關的研究非常少。本研究認同型態的概念以Erickson 與Marcia自六十年代對青少年認同發展的研究作基礎,而採用Luyckx於2008年改良的認同型態的量表。社會心理因素選自年青人幾個生活環節,包括「支持社會行為及公民參與」、「越軌行為」、「網上社交媒體使用」及「將來事業的不確定性」。研究樣本有二,其一由2000位各級中學生組成,另一樣本由2000名大專生組成。研究採用縱貫式設計,對同一樣本進行4次問卷調查(每兩次相隔6個月)。研究結果除增加我們對香港青年認同型態及其社會心理因素有深入認識外,對青年政策亦能作出貢獻。

 

項目編號:UGC/IDS(C)25/E02/19
項目名稱:單車道尾氣排放垂直遙感系統的設計與開發(高科院

摘要
該專案旨在開發一種新型垂直式尾氣遙感(VRSE)系統,並借助計算流體動力學來優化性能設計。

VRSE系統可以通過擴大其有效捕捉區域來提高柴油車尾氣的效率。其他優點包括:1)把它設置在重要的地點,更具成本效益,從而可以替代水準式遙感系統在不同地點間的定期輪回;2)降低遙感設備在車輛通過時的脆弱性等等。 與前面的優點一樣,如果VRSE系統可以有效測量柴油車尾氣,那麼它也可以用於檢測汽油和液化石油氣車輛的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