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員發展計劃 - 項目摘要

項目編號:UGC/FDS11/P01/21
項目名稱:電紡製備多級Janus結構功能納米纖維的關鍵基礎問題研究
首席研究員:余嬋雲教授(明愛)

摘要

新型功能納米材料的設計開發越來越依賴於複雜納米結構的構建,以及更重要的納米層次構效關係確定。基於各種複雜納米結構,如核殼、並列(通常稱為Janus)及其它們的組合複雜結構,研究人員探究了一系列新型功能納米材料(包括生物醫學應用和藥物控釋材料)的製備策略。然而,如何穩定製備複雜納米結構對於從事物理、化學和材料工程領域的研究人員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我們已經成功地開發了幾種多流體靜電紡絲工藝、製備出所設計的一些複雜納米結構,並藉此調控所製備納米纖維的功能應用效果。本研究中,我們研究一種新型三流體並列電紡工藝以製備新的三層Janus納米纖維。我們旨在解決兩個關鍵的基本問題:一是利用三流體並列電紡工業製備三層Janus纖維的納米成型機制,特別是不可紡流體對形成完整三層Janus結構的影響。二是基於三層Janus納米纖維的結構─性能關係。從這項工作中獲得的知識將有助於新型多流體靜電紡技術的發展,並為設計多功能的應用型納米產品提供更多的策略。

 

項目編號:UGC/FDS25/H05/21
項目名稱:建立及研究立體衣服視覺合適性預測模型
首席研究員:陳亞彬博士(高科院)

摘要

立體數碼衣服制作及展示軟件結合了電腦化生產系統,而此類軟件日漸被業界重用在產品開發初段。此科技減省了做產品樣板時所花的製作時間及多重試身次數時間,亦帶來了對供應鏈內的環保及經濟方面的重大貢獻,大大減少了不必要的衣服樣版生產所引致對環境構成影響及污染。首先買家可以透過立體平台以360度的視覺看到新設計概念從而確實該訂單。當訂單和設計確定後便可以把資料直接傳送至生產部門,大大減少了生產所需的等待時間。不過,在沒有規範的尺碼系統以及選擇立體人形展示公仔的尺寸標準是其中影響立體數碼衣服制作及展示的準確性的重要因素。為了提高顧客對產品的合適性,提供合適的人體尺寸衣服寬鬆度的滿意度,此研究項目主要目的是了解客人對於體型的合適性與身體尺寸比例、顧客心理特性及對產品寬鬆度的合適性偏好。此項目透過人工神經網絡系統把以上的參數建立起一個衣服合適性模型。在此項目初期的研究結果顯示心理群組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去了解客戶對不同產品合適性的偏好。所以是次項目會建立一個全面的人工神經網絡模型,當中包括學習150至200位不同人士透過了解他們的心理組別以及對不同衣服的合適性要求。此項目的另一階段會邀請另外150至200位不同人士,透過相同方法取得他們對衣服合適性的要求,最後會透過生成對抗網絡來增加此模型的準確性、預測性及可靠性。

 

項目編號:UGC/FDS15/H18/21
項目名稱:以縱向研究探討自我關懷的六個元素與本港華人大中小學生的學習壓力的動態關聯
首席研究員:陳自強博士(樹仁)

摘要

本縱向研究旨在探討自我關懷(self-compassion)的六個成份(善待自己、共同人性、靜觀當下、自我批判、孤立自己和過份認同)與本港大中小學生的學業壓力的關係。自我關懷被定義為個人在面對苦難、不足及失敗時以仁慈及憐憫的態度對待自己(Neff, 2003)。Neff et al.(2005)的研究發現自我關懷與以表現為目標的學習動機有負向關聯,而自我關懷對減低失敗恐懼及提升個人能力感亦有顯著的中介作用。近期的研究顯示,自我關懷減低醫科生的學習壓力(Kemper et al., 2019)、降低南韓大學生在面對學術倦怠的抑鬱風險(Lee & Lee, 2020)、並就香港小學生的完美主義對測考希望感的負面影響有部份舒緩作用(Fong and Cai, 2019)。然而,以上研究只採用了自我關懷量表的總分來分析,而未能解釋自我關懷的六個成份各自對學業壓力的不同影響。

以華人社區(Chen et al., 2011; Finlay-Jones et al., 2018)或華人學生(Law & Chan, 2019; Sun et al., 2016)為主的研究貫徹地指出自我關懷的六個成份分子模型更適合用於理解華人文化及推行實踐。此外,鑑於華人及東亞社群以辯證式自我信念及建立式的自我批評作為自我提升的方式,因此自我關懷中的自我批判成份在華人及東亞社群所扮演的角色仍然不太清晰(Boyraz et al., 2021)。事實上,有一個本地研究(Sun et al., 2016)發現善待自己及認同人性有助女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而靜觀及自我批判則有助於男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Law and Chan(2019)亦發現只有孤立自己和過份認同(而非自我批判)加強了表現為目標對香港大學生的學業壓力的負面影響。然而,橫向或單組研究設計,限制了這些研究的概括性。

鑑於沉重的學業壓力對本港不同成長階段的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損害,施政者亦非常關注學生的精神健康(Food & Health Bureau, 2018)。本先驅研究採用了預測性縱向混合群組的研究設計:1)調查在一個學年內自我關懷的六個成份與學業壓力的動態關係、2)探討自我關懷的六個成份的水平及轉變在成績表現目標與學業壓力之間所作的中介機制及3)從成長心理學的角度,探索在本港大中小學生中,自我關懷六個成份的水平在表現為目標與學業壓力之間所擔當的中介角色。本縱向研究將採用分層隨機抽樣,於三間小學招募300位小四學生、於三間中學招募300位中四學生及在本地大專招募300位大學二年級生。

本研究採用縱向統計分析,1)以辨別三個自我關懷正面分子與三個自我關懷負面分子是否擔當影響學業壓力的保護及危害因素、2)就自我關懷六個分子對緩衝及加劇學業壓力的中介關係針對不同時段作更深入的了解、及3)為減輕本地華人學生的學業壓力,設計一個配合成長階段及文化適切性以自我關懷為本的介入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基線資料。本研究透過了解自我關懷六個分子於減輕本地華人學生的學業壓力及支持他們精神健康的作用,其結果對理論框架、方法論、實踐應用、文化層面及政策籌劃都具有重要性及啟發性。

 

項目編號:UGC/FDS24/B01/21
項目名稱:貝葉斯信息更新、政府政策與可持續發展聯盟的循環供應鏈管理
首席研究員:陳巧玲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環境可持續發展是企業戰略制定和政府政策制定的關鍵方向之一。許多時尚品牌都在尋求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方法,例如在服裝生產中採用環保材料和投資清潔技術以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近期,一些時尚品牌開始引入服裝回收計劃,將服裝廢料轉化為新產品開發的原材料。在此背景下,時裝公司正從線性供應鏈結構轉變為循環供應鏈結構。循環供應鏈是指以環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供應鏈系統,以產生最小廢物和最大化資源利用,並且能把廢物和資源可再被製造、回收或使用。政府的政策和商業戰略聯盟也吸引了循環供應鏈的發展。世界各國政府對服裝回收項目實施了不同的稅收和財政補貼。此外,時尚品牌還結成戰略聯盟,收集不需要的時尚產品進行回收。因此,政府政策和可持續發展承諾戰略聯盟的形成將顯著推動循環供應鏈系統的形成。即使產品可以回收,確定適當的庫存政策也很重要,這將影響業務績效和供應鏈運營效率。貝葉斯信息更新方法可用於改進需求預測和相應的庫存計劃。該項目旨在構建分析模型以推導出循環供應鏈中的最優庫存訂購政策,探索市場信息對庫存規劃的價值,研究政府政策如何影響供應鏈績效,並調查戰略聯盟對可持續發展承諾的影響。

 

項目編號:UGC/FDS25/M03/21
項目名稱:聯合使用秦皮乙素和益生菌對預防柏金遜症的機理研究
首席研究員:陳舜宏博士(高科院)

摘要

柏金遜症(PD)是一種常見且複雜的神經系統疾病,影響約 0.1-0.2% 的人口,尤其影響老年人群。它被認為是老年人群中第二大流行的神經退行性疾病。PD是由環境和遺傳因素共同導致的。隨著疾病的發展,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會顯著降低。由於PD無明確診斷方案,也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有效預防PD的發展的方案更能減少該疾病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本研究嘗試評價使用秦皮乙素(一種天然的香豆素)和益生菌的新型聯合療法在兩種動物模型[1-甲基-4-苯基-1,2,3,6-四氫吡啶誘導的PD小鼠模型(模擬由環境因素誘導的PD)和α-突觸核蛋白PD小鼠模型(模擬由遺傳因素誘導的PD)] 的預防PD發展的有效性。為了進一步驗證秦皮乙素和益生菌的聯合療法的效果,本研究也會同時為使用秦皮乙素或益生菌的單一療法進行比較。本研究將對實驗動物的腦組織、血清樣本進行代謝組學分析,綜合評估聯合治療的效果。代謝組學結果還會與不同生物樣本和/或腸道微生物群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以提供PD治療的新見解。

 

項目編號:UGC/FDS51/H03/21
項目名稱:成為「三毛」:作者操演性、生命書寫風格學及讀者反應理論 – 從作者-文本-讀者綜合研究方向閱讀三毛生平及其作品
首席研究員:陳詩敏博士(伍倫貢)

摘要

本研究項目旨在重新閱讀作家陳平(筆名三毛)(1943-1991)的生平和作品。三毛是19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名人作家和文化偶像,其影響力延續至今。她最著名的作品可能是於1976年首次以書本形式出版的遊記/回憶錄《撒哈拉的故事》。本研究將通過作者-文本-讀者反應理論的綜合方法探討三毛的生活和作品:(1)關於三毛自傳式的作者展演性的討論,例如作者展演性的概念(Sonja Longolius 2016)現有的關於展演性、文本互涉和副文本/附文本的研究、作者身份問題和讀者反應研究等,(2)文本分析,尤其是三毛的寫作風格、主題及隱喻的使用,以及(3)讀者反應分析(通過收集及研究讀者參與本研究項目的批判評論和創作)。本研究項目將以英文形式為國際讀者和學者提供一些關於三毛,本為中文的材料及資訊,並把有關三毛的中文學術討論和一些西方理論框架聯繫起來。研究成果將以學術論文和網站的形式作分享。

 

項目編號:UGC/FDS14/E02/21
項目名稱:通過物理層網絡編碼和非正交多址接入提高無線信息新鮮度
首席研究員:陳謝天博士(恒大)

摘要

物聯網(IoT)是一種新興的無線通信和網絡技術,可以用來連接數十億的設備,並在我們的物理世界和計算機網絡之間建立密切聯繫。許多對時間敏感的應用,如自動駕駛汽車和工業控制,需要超可靠低延遲通信的支持,以傳達新鮮的信息更新。然而,信息的新鮮度無法通過傳統的指標(如吞吐量和延遲)來準確量化。因此,信息年齡(AoI)指標近年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AoI被定義為自最近收到的數據包產生以來所經過的時間。文獻顯示,用AoI取代傳統的性能指標可能會導致通信系統設計的根本改變。

大多數AoI研究都集中在通信網絡的上層。下層解決方案,如介質訪問控制層的多接入方案,以及物理層的多用戶干擾消除方案,還沒有被徹底研究它們對信息新鮮度的影響。當大量用戶訪問複雜和不可靠的無線信道時,現有的底層設計不能保證良好的信息新鮮度。這個問題嚴重阻礙了對時間敏感的物聯網應用的發展。此外,物聯網網絡中的信息更新包通常非常短。信息論中的香農信道容量公式假定了一個無限的塊長,因此不適合表徵短包通信的性能。

本項目的目的是為了填補上述研究空白。首先,我們想為各種易出錯的短包無線通信模型中的AoI分析開發一個理論框架。基於開發的框架,我們再設計下層算法,通過物理層網絡編碼(PNC)和非正交多址(NOMA)提高信息的新鮮度。PNC通過利用從疊加信號中解碼的網絡編碼包來緩解多用戶干擾問題。NOMA通過在同一時間和頻率為多個用戶提供服務來提高頻譜效率。我們的初步研究發現,PNC和NOMA可以顯著改善許多信道模型的AoI性能。最後,我們將研究PNC和NOMA的結合,以進一步提高AoI性能。如果這項研究取得成果,它將在提高下一代物聯網網絡的信息新鮮度的理論和實踐方面邁出堅實的一步。

 

項目編號:UGC/FDS16/H05/21
項目名稱:XR MALL:訓練學生傳譯與公開演講技巧之延展實境流動應用程式
首席研究員:陳詠雯博士(都大)

摘要

我們計劃開發一個具延展實境(XR)功能的應用程式,用於口譯和公開演講學習,名為“XR MALL”。根據首席研究員正在進行的兩個相關研究項目,再結合我們在口譯培訓、語言教學和應用程式設計方面所得的經驗,這個創新項目旨在研究此應用程式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我們採用“iFAST”一字來歸納 XR MALL的整體設計概念和潛在好處:

i:智能(Intelligence)、沉浸(Immersion)、互動(Interaction):XR MALL結合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功能,創造情境學習體驗,讓學生在虛擬世界中探索,並透過沉浸式角色扮演,實踐以學生為本的學習模式。對於口譯和公開演講培訓,傳統課堂上很難讓學生具體感受到現實世界中口譯員或演講者的工作。XR MALL的虛擬教學環境包涵互動和沉浸元素,為學生提供逼真的第一身體驗。

F:首創(First)、免費(Free)、回饋(Feedback):XR MALL將是首個免費的多用途開放存取應用程式,功能包括互動回饋平台、網上學習資源、視頻示範、VR練習、AR詞彙表、自我評核材料和即時演講分析功能。

A:任何人(Anyone)、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點(Anywhere):雖然研究的主要對象是香港學生,但此應用程式亦可讓世界各地的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有助解決課外學習的困難,如缺乏練習機會和學習資源等問題。它亦可以提升學生口譯和公開演講的能力,減少公開演講所產生的焦慮,並促進各類型的學習模式,例如移動輔助語言學習(MALL)。

S:演講(Speech)、激勵(Stimulation)、持分者(Stakeholders):XR MALL將提供逼真的演講場景,為公開演講以及視譯、交替傳譯和同步傳譯提供兩個級別的練習。用戶可以沉浸方式,實時進行雙重角色(口譯員和演講者)扮演的傳譯練習。學生亦可在虛擬工作場景和學校情景中練習公開演講。沒有VR眼鏡的用戶可選擇非虛擬實境模式。就持分者而言,它不僅有利大眾學習者,教師、行政人員、教師培訓者和研究人員也同樣受惠。另外,這項研究為教學、創新教育、有效的課程規劃提供新的視角,並為未來的研究和教育科技發展提供新的方向。

T:三語(Trilingual)、理論為本(Theory-based)、工具(Tool):以學術理論為基礎,此程式是個三語(普通話、粵語和英語)和雙向口譯的學習工具,讓用戶沉浸於虛擬教學環境中,通過實踐去建構新知識。

本研究旨在探討XR MALL對以英語為第二種語言(ESL)/外語(EFL)的中國本科生在口譯學習和英語公開演講學習方面的影響。研究將採用準實驗設計來探索XR MALL相對傳統教學法的學習成果。120名研究參與者包括60名修讀口譯課程的學生和60名修讀英語演講課程的學生。於每個課程,參與者將被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每組包括30名學生)。在實驗組中,XR MALL將作為教學和學習工具之一,而對照組將由相同的教師透過傳統方法教學。學生的看法與XR MALL對口譯表現、公開演講表現、學習經驗,以及認知和情意發展的影響將以混合研究方法分析。定量和定性數據將通過前測和後測、研究前和研究後問卷、研究後訪談和用戶日誌記錄收集。使用XR MALL應用程式的優點包括減少對面授教學的依賴、促進遙距教育,鼓勵大眾參與專業和生活技能培訓。隨著我們進入後疫情時代,這些技能愈趨重要。研究人員相信這個採用嶄新XR 技術的應用程式具有高度原創性,在推出後,它將可繼續擴展或進一步開發,成為未來自學應用程式的模範。

 

項目編號:UGC/FDS15/H17/21
項目名稱:港英殖民政府對華人殯葬政策的研究(1945-1997)
首席研究員:周子峯博士(樹仁)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和檢討1945年至1997年香港殖民政府推行的華人殯葬政策。近年來,私人骨灰龕位和墓地不足已成為香港社會兩個極具爭議的話題。這些話題無疑引起了公眾對政府殯葬政策歷史的關注,因此回顧過去政府對華人墓葬的政策意義重大。

當代香港的喪葬文化大致可分為兩大傳統:都市傳統和新界傳統。在香港開埠的初期,由於城市社會的移民性質以及政府政策的限制和利誘,城市居民逐漸形成了與新界當地居民不同的喪葬文化。這種分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變得更加明顯。香港政府對屍體處理的嚴格限制、公共醫療體系的擴大、在醫院死亡的人數增加,改變了華人在家中舉行葬禮的傳統。與中國大陸政府對死亡的強行干預不同,香港政府對葬禮採取“軟”態度,甚至以各種方式為華人提供支援。支援措施包括在1970年代為火葬提供免費運輸服務,監察殯儀館和殯儀館的日常運作,提供更多土地予公共墓地和宗教墓地,以興建骨灰龕位。墓地土地供應有限,加上19世紀70年代以後出生的幾代人的宗教信仰下降和對中國傳統價值觀的堅持減少,導致火葬日漸盛行,以及簡化中國人的葬禮。但是,學界對於戰後殖民政府對華人殯葬的態度和政策,仍然沒有全面系統的研究。

本研究將採用實證方法,參考香港以外的其他案例研究(如中國大陸、新加坡、韓國和日本),調查和分析香港政府對華人葬禮的政策。研究的主要來源將包括官方數據和統計數據;相關的政府報告和信函;1999年以前負責殯葬事務的市政局的報告及會議記錄;以及東華醫院的檔案。二手資料將包括報紙、流行雜誌和學術期刊上的各種報導。

預計本研究將惠及從事香港研究的研究人員、香港特區政府、公眾和文物保育人士,盼望能為日後政府的施政提供參考。

 

項目編號:UGC/FDS16/M(P)05/21
項目名稱:用於細菌檢測和毒性測量的紙芯片上刃天青生物還原反應的非均相反應動力學研究
首席研究員:陳鍵林博士(都大)

摘要

作為具有成本效益、免電源和可擕式診斷設備的理想平台,紙基微流體分析設備(μPAD)作為一種診斷設備已廣受歡迎,並應用於各種(生物)化學分析。 μPAD 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低成本、環保的分析工具,適用於現場測試和即時且可靠診斷應用程式。然而,與常規實驗室方法在游離溶液中獲得的可靠結果相比,一些μPADs對血糖、食品中的大腸桿菌、水體中的污染物等的檢測結果有顯著差異,導致這些 μPAD降低了測試可信度。理論上,在μPAD中有兩個關鍵過程,即含有分析物的i)流體的傳輸和ii)(生物)化學反應。儘管研究人員對μPAD中均質流體的傳輸進行了充分研究,但很少有研究涉及μPAD中的異質流體(例如含有細菌和顆粒)的傳輸。

人類活動是污染的主要原因。許多污染物被有意或無意地排放到環境中,對生態系統造成了毒性和沉重的負擔。細菌檢測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醫療診斷、工業和廢水處理中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對毒物的敏感性,細菌的生物活性被認為是生物毒性的“指標”。近年來在環境、臨床分析、食品加工等領域,利用μPAD對細菌的檢測和毒性的測量是兩個重要研究方向。在我們的初步研究中,我們開發了一種用於細菌檢測和毒性測量的快速生物測定法,其中的主要成分刃天青,是一種氧化還原指示劑,可響應細胞間代謝活動產生比色變化和螢光信號。然而,我們已經發現μPAD中細菌對刃天青的還原速度比在游離溶液中獲得的速度慢 85%,並且μPAD中的潤濕過程(流體的傳輸)對反應有明顯的影響。儘管在紙基試紙中會出現差異,但尚未對導致這些差異現象的因素進行理論解釋,特別是從數學上將關鍵過程與非均質流體的傳輸相結合,以全面瞭解μPAD中的整個過程。

為了解釋μPAD和游離溶液之間刃天青生物還原速度的差異,並提高μPAD在細菌檢測和毒性測量方面的性能,該專案旨在深入探究μPAD中刃天青生物還原的異質反應動力學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策略,用於優化μPAD在靈敏度和準確性方面的性能。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計畫i)以數學方式描述潤濕過程中μPAD中的細菌分佈行為;ii)類比μPAD中刃天青-細菌系統的吸附-擴散-反應過程;iii)整合細菌分佈行為和吸附-擴散-反應過程,以揭示μPAD中刃天青生物還原的異質反應動力學。通過該項目的結果,它不僅可以為μPAD和自由溶液之間的分析結果差異提供理論解釋,而且可以作為μPAD設計的數學指導策略,以優化其在食品衛生和公共衛生等不同應用中的性能。

 

項目編號:UGC/FDS16/B26/21
項目名稱:選擇的智慧:不同制度環境下家族首席執行官的出生順序
首席研究員:陳醒博士(都大)

摘要

家族企業是促進創新的主要組織形式。家族企業的首席執行官是影響創新資源配置以及創新實施方式的最有影響力的參與者。現有研究比較了家族首席執行官與非家族首席執行官對創新的影響。一些研究認為家族首席執行官更有可能促進創新,而另一些則相反。這些研究忽略了不同家族首席執行官之間的差異。家族首席執行官的一個重要而獨特的特徵是代表了兄弟姐妹之間的年齡等級的出生順序。不同的出生順序往往有不同的發展經歷,從而影響了兄弟姐妹的決策傾向直到成年。出生順序的文獻表明,與早出生的兄弟姐妹相比,晚出生的孩子更願意冒險、更具創新性並且對新的激進思想持開放態度。然而,我們並不知道晚出生的家族首席執行官是否能夠促進企業創新,因為他們可能受到其他家族所有者的約束,並沒有足夠的管理自主權來促進創新。在此項研究項目中,我們旨在解決以下兩個問題(i)與早出生的家族首席執行官相比,晚出生的家族首席執行官是否以及何時更有可能促進創新;(ii)什麼影響了家族企業選擇晚出生或早出生的家族首席執行官。

我們從制度理論和管理自主權理論的視角來回答這些問題。根據這些理論,首席執行官的管理自主權會因制度環境而異,因為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會影響一個行為被接受或被反對的程度以及評價該行為的利益相關者的權力,這兩者都將決定首席執行官所面臨的約束。對於家族首席執行官而言,當他們面臨其他家族所有者的約束時,他們的管理自主權會減少。其他家族所有者可能會認為家族首席執行官的想法,尤其是晚出生的家族首席執行官的創新想法不可接受。對創新想法的抗拒以及家族所有者的權力都受到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影響。因此,我們認為,當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允許家族首席執行官有更高的管理自主權時,晚出生的家族首席執行官與早出生的家族首席執行官相比更有可能促進創新。至於第二個研究問題,我們研究制度如何影響家族首席執行官的繼任。我們假設在為家族首席執行官提供更高管理自主權的制度環境中,家族企業不太可能受到任命早出生的孩子當家族首席執行官的規範的約束,在此制度環境中較晚出生的孩子更有可能成為家族首席執行官。

此研究專案將利用1,800多家來自不同國家的創業家族企業的資料,旨在通過研究家族首席執行官的出生順序作為家族企業創新的重要決定因素,從而為創新文獻做出貢獻。此外,本研究強調制度因素可以影響出生順序的效應,從而解釋了為什麼以往家族科學文獻中有關出生順序的效應有不一致的研究結果。此專案還説明我們理解制度差異和家族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如何影響戰略決策,為家族企業文獻做出貢獻。在實踐中,如果創新是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這項研究可以激發和鼓勵家族企業批判性地重新思考如何選擇繼任者。

 

項目編號:UGC/FDS16/E04/21
項目名稱:基於能耗和室內環境性能優化的光伏一體化高層建築與城市微氣候環境耦合機理研究
首席研究員:李至沖博士(都大)

摘要

香港建築業佔本地用電量的90%以上,其中約三分之二來自商業樓宇。香港政府一直致力於通過減少建築能源需求和鼓勵安裝分佈式可再生能源系統來改善本地能源結構。因此,光伏集成應用成為一種前瞻性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可通過利用周邊自然資源和條件來提高建築的整體性能,是一種廣義的被動設計方法。然而,現有研究較少將光伏圍護結構的詳細物理特徵納入周邊的建築環境和微氣候,開展針對高層建築的綜合參數化分析。尤其光伏幕牆與城市微氣候之間的相互作用還沒有與單體建築的設計充分結合。此外,未來光伏一體化建築在綠色街區/城區的規劃或改造中的大規模應用亟需一種更高效和準確的優化設計和決策方法。

針對上述問題,本研究將首先建立並驗證耦合光伏幕牆特性和常規圍護結構設計參數的動態數值模型,以預測混合通風和照明控制模式下的光熱電綜合性能。應用光伏圍護結構的原型商業建築將被整合到簡化的本地街區模型中。該模型充分考慮建築間效應以及被城市氣象模型驗證的微氣候條件。耦合模型進而基於光伏幕牆大規模應用的假設,模擬城區能源和環境系統,以探索其對城市微氣候的反向作用。最後,利用機器學習算法訓練並優化代理模型,求解基於微氣候調節、能耗和室內環境質量的城市區域光伏建築佈局優化和決策方法。

基於以上工作,本項目將提出光伏幕牆的城市區域應用和設計指引,以在香港和大灣區開發節能建築和擴大可再生能源應用。優化的光伏幕牆設計可以幫助高層建築在實現近零能耗的目標的同時保持優質的室內環境質量,並且不受傳統屋頂光伏應用的限制。項目開發的模型和高效的優化設計方法有利於在城區範圍內部署分佈式光伏系統和調節城市微氣候、減少本地碳排放。該設計指南還能夠促進光伏幕牆相關產品的商業化。因此,這項研究可以有效地促進可再生能源在高密度城市環境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學術和現實意義。

 

項目編號:UGC/FDS16/H10/21
項目名稱:香港禁毒宣傳中的迴力棒效應
首席研究員:鄭誠博士(都大)

摘要

為了減少和防止藥物濫用,全球政府都使用禁毒廣告來推廣禁毒資訊。可是有研究發現部份的禁毒廣告或會帶來反效果,不但不能讓觀眾對濫藥反感,反而令觀眾在態度和行為上更鼓勵藥物濫用。這種反差情況在學術上稱為迴力棒效應。過去香港政府在禁毒廣告投入大量的資源,但其效果依然存疑。雖然藥物濫用資料中央檔案上記錄的藥物濫用者人數的確每年下跌,然而近年隱藏式藥物濫用的情況卻漸趨嚴重。故此,我們需要對禁毒廣告的實際效用有更透徹的了解,並對有可能導致迴力棒效應的因素作出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根據心理逆反理論和前人對知覺真實的研究設計了一個前後測實驗。此實驗測量三個因素對迴力棒效應趨勢的影響:(1)知覺自由,(2)知覺真實及(3)性別。我們會邀請500位對象參與實驗,當中250位對象安排參與實驗組。實驗組對象會先完成一份問卷而收集其個人資料及測量其對藥物濫用的態度,然後會安排觀看由香港保安局禁毒署製作的禁毒廣告。接下來,實驗對象需完成一份有關知覺自由,知覺真實和測量對藥物濫用的態度量表的問卷。另外250位對象會安排於對照組。對照組的實驗程序和實驗組一樣,但對照組的廣告與藥物濫用或禁毒資訊無關。除了以上實驗,本研究將從實驗組對象中分別挑選20個對象進行個人半結構式訪談,以及挑選另外40個對象進行8組(每組5個人)焦點小組訪談。為了解不同類型的實驗對象,我們會挑選在實驗中給出不同回應的對象,參與個人訪談和焦點小組訪談。

整體而言,本研究是及時而重要的。學術上,本研究探討香港的禁毒廣告是否存在迴力棒反應。如果存在,這種反應與禁毒廣告的內容和表達方式又存在何等關係。實際應用上,本項目的研究成果將幫助我們更了解禁毒廣告的實際效果,並能為政府提供意見以制定更有效的禁毒宣傳策略。

 

項目編號:UGC/FDS16/H11/21
項目名稱:資優青少年的抑鬱症狀:跨文化研究
首席研究員:張浩南博士(都大)

摘要

青少年可能是抑鬱症等精神障礙的潛在弱勢群體。尤其在青春期,青少年在生理和人際方面發生劇烈變化,從而極大地影響其心理狀況。具有高認知能力的青少年也不能倖免。一部分高能力青少年的社會競爭力發展滯後於他們的認知能力,可能會讓他們在社交能力方面感到無力。感知與同齡人差異或會在青春期這個特殊敏感時期造成他們額外的心理負擔。幾十年來,高能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研究和實踐中越來越受到關注。高能力青少年的抑鬱症因其嚴重的後果——學業表現下降、行為問題、人際交往障礙和其他精神疾病的風險,讓其心理健康成為現在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研究表明,兒童和青少年的抑鬱症狀與成人的表現形式不同。我們仍然不確定它在高能力青少年中具體臨床表現,尤其當人際和認知發展不同步時他們展現的人際交往障礙。大多數關於高能力青少年的研究都是在美國進行而忽略這個領域的跨文化研究。此外,在許多研究中,對高能力青少年的鑑別一直以學業成績為主。成績不佳的高能力青少年更容易被忽略。所以,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文化中的高能力青少年抑鬱症狀。該研究採集大量學習成績不同的青少年樣本,並全面捕捉其抑鬱症狀的狀況,並採用多維抑鬱評估量表(MDAS)來捕捉亞洲和西方國家高能力青少年的抑鬱症狀,尤其他們社交能力,並了解性別和文化如何影響抑鬱症的臨床表現。在鑑別高能力青少年方面,這個研究將利用經過充分驗證的非語言能力測試、Raven標準漸進矩陣(SPM)或 Naglieri非語言能力測試(NNAT2)來識別高能力青少年的認知能力。同時,為識別高能力學習落後者,亦會測量青少年在校數學、科學和第一語言的學業表現,在分析青少年的成績後,以篩選出具有高認知能力但學業落後者。多樣化的篩查方法可以比較成績好和成績不好的潛在高能力青少年的抑鬱症狀。研究的結果旨在為不同文化的高能力青少年的抑鬱症狀提供更全面的知識,並全面了解具有不同學業成就的高能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同時,它也研究完美主義對不同文化中高能力青少年抑鬱症狀的影響。該橫向研究項目將為未來縱向高能力個體的抑鬱軌跡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項目編號:UGC/FDS16/E02/21
項目名稱:用於Python編程課程的學習分析干預系統
首席研究員:蔡秉文博士(都大)

摘要

近年來,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和小型私人在線課程(SPOC)等電子學習平台的激增極大地改變了教育格局。如今,學習變得前所未有的靈活:學生可以自行決定想要學習的地點、時間、節奏和內容。然而,當學生遇到學習困難時,尤其是對編程初學者來說,靈活學習的模式如何能提供即時和適切的教學支援成為了很大的挑戰。幸好電子學習平台能實時獲取學生大量的學習及活動數據,而隨著學習分析和教育數據挖掘技術的進步,現在便可以通過各種干預方法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學習支持。

學習分析(LA)是指對學習者的個人情況、學習環境以及學習者行為和互動相關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解釋。LA的目標是根據分析結果優化或改進學習設計、成果和環境從而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分析模型(也稱為LA循環)描述了LA過程的五個典型階段:獲取、報告、預測、行動和改進。在過去的幾年裡,這些階段往往是獨立作研究的,而大部分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前三個階段,例如開發準確的預測模型。然而,很少研究詳細討論最後兩個階段:干預策略和對LA模型的改進。

為彌補這一重要的空白領域,這項研究試圖把LA週期的所有階段整合為統一框架,並通過開發一個用於學習Python編程語言的交互式平台為研究專項。具體而言,本研究將採用強化學習(RL)這種流行並且有前途的機器學習技術,通過直接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建議合適的教育干預,並根據學生的表現逐步、持續地更新模型。該平台將作為RL方法實施LA流程的展示示例,並為LA研究人員開闢新的研究方向。

了解各種干預方法的影響一直被視為LA研究人員面臨的最大挑戰。擬議的RL模型將嘗試回答三個基本問題:何時、與誰及以什麼方式進行干預。這項研究將為Python在線學習入門課程建立一個實用的LA干預系統,為編程初學者提供及時和適切的學習支援。例如,系統可以主動識別有困難的學生,並針對他們的練習中錯誤的答案提供個性化提示,並可以建議教師在適當的時候通過發送電子郵件或撥打電話與學生建立互信融洽的關係。所提出的系統不僅有助學生提高通過MOOC和SPOC學習Python的成功率,還可以通過人工智能和LA的結合以提高教學和學習支援。

 

項目編號:UGC/FDS14/H09/21
項目名稱:藝在家中:新媒體及網上文化生產對遙距藝術參與的影響
首席研究員:蔡曉瑩博士(恒大)

摘要

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對全球的文化及創意產業構成重大影響,當中以社交距離措施、旅遊限制、文化活動場地的關閉對行業的影響最為深遠。疫情不但限制了藝文界的創作過程,更令觀眾在參與藝術活動時,面對不少實際及精神上的挑戰。

鑑於資訊科技的普及化,本研究項目旨在探討新媒體對遙距藝術參與(如欣賞串流節目、參與虛擬活動)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從而為本地的文化政策、業界、資訊科技平台、觀眾提出建議。

本研究的研究問題如下:

  1. 疫情期間,不同的創意產業組織採取了甚麼網上關係管理策略與觀眾保持聯繫?
  2. 疫情期間,怎樣的觀眾更傾向在家中遙距參與網上的文化及創意體驗?
  3. 疫情期間,組織關係管理策略及個人藝術參與的情況相較疫情前有何異同?
  4. 對於觀眾而言,在家遙距參與藝術對他們處理疫情期間的情緒有何意義?
  5. 上述的研究發現對於文化及創意產業以至公共政策層面有何啟示?

本研究採取混合方法研究設計,結合網上問卷收集遙距參與藝術的觀眾意見,並將與創意產業的業界人士進行焦點小組訪談,再透過網上參與觀察研究網上藝術參與的社群。

 

項目編號:UGC/FDS16/H19/21
項目名稱:學術詞彙的發展與反思性學習之介入式個案研究
首席研究員:鍾曉睿博士(都大)

摘要

儘管詞彙是溝通的基本要素,但不少以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學生依然視詞彙學習為學習障礙,情況令人憂慮。掌握詞法知識方面,現時已有實證顯示香港學生可能因為詞彙不足而影響學業表現,連大專生也不例外。其中,大學生被指詞量有限,而且即使認真學習詞彙,也只得寥寥無幾的學習策略。更甚者,他們主要關注詞義,而忽略了搭配、關聯詞(例如同義詞、反義詞)一類重要字詞的知識。由於英語是本港大部分大學學位課程的教學語言,而全面掌握英語詞彙在教育與語文、科學與科技,以至於其他學科均極為重要,所以對於學生詞彙不足的問題應予以重視。大學生詞彙知識有限加上學習策略不足,可能會阻礙研習學科知識,甚至影響日後的職場溝通。因此,在高等教育中促進詞彙學習非常重要。

要解決詞彙學習的問題,便須審視學習者的理念,因為理念往往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影響學習者如何將學習內容融會貫通,以及如何以所學知識作為行事指引。然而,目前只有很少研究探討學習者對詞彙學習的理念,更遑論指出這些理念如何隨時間而有所改變。鑑於相關文獻已經展現出「反思」具有促進元認知和改善學習效能的潛力,本研究將以此切入,調查本科生如何透過反思,從而建立詞彙學習的概念和策略。研究將招募本科生參與一項採用反思詞彙學習法的計劃,來長期探討他們的學習軌跡、審視學生在詞彙學習理念上的發展、學生的學習行為,以及他們詞彙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研究將於設計上採取混合方法,並以問卷調查、半結構式訪談、反思紀錄、詞彙日誌、介入前和介入後的詞彙測試和實地觀察筆記,精準而細緻地解讀學習者的改變(如有),以及促進或妨礙發展理念與學習的因素。

建議研究的影響有三方面。在理論的層面上,調查詞彙學習的軌跡和影響學習者變化的因素,將有助豐富學術界對理念發展的瞭解。在方法學層面而言,它回應了學界需要更多定性研究的期望,闡明語言學習需要強調語言使用時的語境和個人差異的重要性。它對學習軌跡和學習者詞彙理念的調查將為未來相關研究奠定基礎。在教學法方面,本研究將呈現參加者詞彙學習理念和實踐深度情境化分析,找出香港本科生的詞彙學習需要。研究亦會檢視「反思」如何促進學習者理念和實踐兩個面向,從而得出新的見解。

 

項目編號:UGC/FDS24/H03/21
項目名稱:涼山地區藏緬語的疑問表達系統研究
首席研究員:丁泓棣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在中國西南部的凉山地區,存在許多藏緬語,本項目旨在描寫這些藏緬語的疑問系統。 凉山地區是中國語言多樣性最高的四川和雲南兩省之間的山區,包括大凉山和小凉山。在凉山地區,至少有11種藏緬語言。該項目調查這些語言如何詢問“誰”、“哪(個)”、“什麽”、“多少”、“爲什麽”、“怎麽”、“哪裏”以及“何時”,這些疑問表達是名詞、形容詞、副詞、動詞還是短語,它們的結構是什麽,它們在句子中是如何使用的,它們的基本功能、交叉功能和非疑問功能分別是什麽,以及這些藏緬語爲什麽具有一些帶有動詞特徵的疑問表達。

 

項目編號:UGC/FDS16/E09/21
項目名稱:帶有捆綁推薦的可靠性感知無線邊緣緩存網絡的研究
首席研究員:付雅茹博士(都大)

摘要

近年來分散式移動網路的爆發式發展帶動了許多智慧應用的出現,例如虛擬實境/增強現實、移動交互遊戲,以及無處不在的高清視頻服務等。這些新型智慧應用普遍對時延更加敏感,並伴隨著巨大的資料流程量。不可預見的網路擁塞以及有限的網路回程容量,使得移動使用者從遠端伺服器訪問所需資料變得越來越不切實際,從而為滿足新型應用程式在超低延遲及超高速率等方面的嚴格要求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為了應對這些挑戰,無線邊緣緩存技術被認為是一種極具前途的解決方案。具體來說,通過下載流行且可重複使用的資料並將其存放在網路邊緣節點,包括基站、接入點和移動終端,可以實現低服務時延和增強使用者體驗的高效網路。

在這種無線邊緣存儲網路中,帶有存儲功能的網路節點分佈在不同的地理區域並通過無線鏈路進行通信,因此會由於網路擁堵、硬體損壞等問題而變得不可靠。如何提升邊緣緩存網路的可靠性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無線邊緣存儲網路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存儲資源的利用效率。一方面,邊緣節點的存儲容量不足。另一方面,網路資料流程量日益龐大。考慮到使用者對同一內容集合具有高度異構的偏好分佈,無線邊緣緩存的有效性將顯著降低。

在本專案中,我們首先設計帶有修復功能的網路編碼方案,用以保證無線邊緣存儲網路的可靠性。換言之,即使多個邊緣節點中的緩存資料同時損壞,使用者也可以通過倖存節點成功修復受損資料並檢索出其所需內容。其中,我們還考慮了不同網路節點的異構特徵。隨後,我們設計了基於捆綁推薦的決策演算法,通過以一種更廣泛和靈活的方式向使用者推薦內容,來提升無線邊緣緩存網路的存儲效率。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將進一步設計聯合捆綁推薦以及內容緩存的演算法,旨在最大化無線邊緣存儲系統的性能,例如:最大化緩存命中率和可實現的收入。同時我們也將成功內容檢索、總修復成本、節點緩存容量以及推薦數量等限制考慮其中。

總而言之,該專案旨在通過網路編碼及聯合捆綁推薦與緩存決策來提供具有高可靠性和高系統效能的無線邊緣存儲網路。由於上述問題在性質及結構上存在不同之處,在設計相應的解決方案時,我們將採用不同的方法論,包括圖論、博弈論、概率技術和組合優化。並通過大量的電腦模擬實驗來驗證所提出演算法的有效性。

此外,本專案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可應用於實際網路及內容服務提供者,例如 Google Global Caches 和 Netflix Open Connect Program,實現網路服務提供商及使用者之間的雙贏局面。具體而言,通過高效聯合優化策略,網路服務供應商在內容傳輸及網路維護方面開銷降低,其邊緣存儲資源利用率得以提升;對移動用戶而言,他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低時延、高清晰)流媒體資料服務。

 

項目編號:UGC/FDS14/B04/21
項目名稱:公司總裁的薪酬比率:來自英國的證據
首席研究員:Dr GOH Lisa(恒大)

摘要

一些國家的監管機構在近年來一直推動上市公司的高層管理薪酬與公司整體勞動力掛鈎,即披露“CEO薪酬比率”—— CEO的總薪酬與整體員工的平均或中位數的比率。在這個研究中,我們計劃採用來自英國的數據樣本去研究三個關鍵問題,英國自2019年12月31日開始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其CEO薪酬比率。我們計劃研究股東如何回應「股東決定薪酬」(say on pay)的投票決定,以及公司CEO薪酬比率和薪酬投票的異議水平如何影響隨後幾年的薪酬。我們還計劃研究企業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的實踐如何影響薪酬操作以及股東對CEO薪酬比率的看法。我們的目標是為一小規模關於CEO薪酬比率的研究做出貢獻,並提供為來自英國的新證據,因英國的披露規則有利於可比性。來自政府關於CEO薪酬比率的諮詢過程的證據顯示,該研究命題引起了公司、員工、研究人員、監管機構和其他行業從業員的極大興趣。

 

項目編號:UGC/FDS14/E06/21
項目名稱:躍進電商新常態:建立一個補貨和發貨的動態管理模型以革新揀貨區域
首席研究員:何道森博士(恒大)

摘要

COVID-19的大流行導致世界各地的消費者行為,即使僅與一年前比較,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例如,在美國和歐盟國家,電子商務渠道的銷售額在2020年均錄得快速增長(分別增長15%和30%),但零售總額在這年卻是下降的(OECD,2020)。同樣的趨勢也正在香港發生。消費者行為的改變和電子商務消費的興起預示著實體店銷售額的萎縮和“下一個新常態”的出現:B2C電商渠道之消費。由於這些變化,零售業的價值鏈可能會被重新配置,而物流服務供應商將被迫採取有效的策略將其現行的日常運營流程(即訂單由批發商或零售商下達)轉變為高效的電子訂單履行流程(即訂單由個體消費者通過電商渠道下達)。

基於電子訂單履行流程要求翌日甚至當日交付的考慮,如何確保快速高效地從貨架上檢索庫存單位已成為當今物流服務供應商的關鍵要素。為了滿足電子訂單履行的這個新趨勢和新常態,物流服務供應商極須新技能以進行轉型,從而處理離散性和波動性大的電子訂單需求。然而,香港大部分的物流服務供應商,尤其是中小型企業規模的物流服務供應商,都是租用倉庫以提供服務的。若要在租用的倉庫中引進自動存儲、檢索系統以及複雜的訂單揀選系統,巨大的資金投入將使這些物流服務供應商無法承擔,因而其處理電子訂單的能力將受到極大的限制。

本項目旨在設計和開發一個電子訂單履行決策模型,以應對在COVID-19大流行下隨之而來的B2C電商渠道消費的盛行而給物流行業帶來的新挑戰。所提出的模型可使物流服務供應商生成最優的揀貨區域補貨策略,在無需重新構建整個場所和設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來處理非常波動的電子訂單需求。考慮到中小規模的物流服務供應商可獲得的數據集非常有限,本項目還將有助建立一個行業層面上的解決方案,以用於估算揀貨區域中需存放的庫存單位數量。借助所提出的決策模型,物流服務供應商將具備處理電子訂單履行流程的能力,從而在B2C電子商務市場出現“下一個常態”時有更佳的競爭能力和服務覆蓋能力。

 

項目編號:UGC/FDS15/H09/21
項目名稱:江戶時代《唐詩選》和刻本的文本生成與詩學意義
首席研究員:許建業博士(樹仁)

摘要

本研究項目主要探討題署明代詩壇領袖李攀龍(1514-1570)唐詩選集《唐詩選》在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的流傳情況。《唐詩選》在江戶時代隨唐朝船舶載至日本後,既成為日本古文辭派的重要讀物,也獲得江戶出版商的青睞,是當時版量最多的漢文文學讀物。本項目以此選本作為個案,結合文學批評、書籍史、閱讀史和印刷文化等視角,突出江戶時代印刷文化和漢詩詩學發展的關係。

近年來,東亞漢籍研究文化成了學界其中一個重要話題。本項目以江戶時代《唐詩選》和刻本為出發點,建立比較框架,從而考察東亞文化領域的出版物如何塑造對本文的各種解釋。

詩文選集是文學批評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同時反映了精英階層與流行文化之間的互動。精英文人往往透過選集表達自己的文學理念與審美趣尚,但當這些選集出版流入群眾之後,讀者的詮釋與承用卻能衍變更多樣的文學趣味。尤其在出版市場內,書商、編輯等嘗試主導或迎合文化風氣,調用各類文本資源為選集進行修訂、增刪,從而增加話題性與市場競爭,《唐詩選》正是理想的考察對象。這也是文學批評與商業印刷之間相互作用的展現。

本項目將比照江戶時代《唐詩選》和刻本的重要版本,探析部分江戶漢詩論家對這些刻本的編校工作與評解面貌,以及選本文本之生成與其所呈現的詩學意義。本項目亦有助我們進一步考量印刷文化對中日兩國文學書籍的重要,以及文化特色之異同等。

 

項目編號:UGC/FDS16/E15/21
項目名稱:通過模擬研究瞳孔肌肉範圍非線性對基於瞳孔動態評估自主神經系統狀態的影響
首席研究員:熊景輝博士(都大)

摘要

世界人口的急速老齡化,導致慢性病日益流行,並以人力短缺和醫療成本上升的形式給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因而迫切需要長期和個性化醫療保健服務。其中一種吸引人的方法是使用移動醫療(m-health)來應對這一挑戰,移動醫療是利用可穿戴感測器、移動計算和通信技術,隨時隨地提供醫療服務。其目標是加強慢性病管理,提高患者生活品質和降低醫療成本。典型移動醫療系統由測量生理信號的可穿戴感測器、無線模組和雲端伺服器組成。一般情況下,用戶需要設置系統並將感測器連接到身體特定部位。然而,對獨居老人這種典型應用場景具有挑戰性,一些用戶甚至對設備感到恐懼及排斥,這些都成為廣泛使用移動醫療的瓶頸。因此,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可以更方便進行監測且具有預後價值的替代生理信號以突破這一限制。

眼睛監測作為一種可行選擇脫穎而出。它可以通過佩戴智能眼鏡來實現,且在佩戴舒適的同時不會影響日常生活。被稱為「健康之窗」的眼睛,包含了大量反映潛在健康狀況的資訊。因此,對眼睛結構、瞳孔大小和瞳孔動態變化的觀察在健康評估中很常見。其中,瞳孔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 PLR)被廣泛用於評估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的健康狀況,而ANS對調節心率、血壓和新陳代謝等身體機能非常重要。由於瞳孔肌肉由ANS驅動,所以PLR特徵是能夠可靠地反映ANS健康的指標。瞳孔大小變異(pupil size variability, PSV)也是其中一種瞳孔動態特徵,它指瞳孔大小在沒有視覺調節或光刺激情況下持續波動的狀態,是腦幹到瞳孔心血管調節信號耦合的結果。有趣的是,PSV波動信號與心率變異(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具有相同頻率。而HRV是評估ANS健康狀況和預測死亡率趨勢的重要數據。考慮到PLR和PSV的預後價值,以及用於監測眼睛的智能眼鏡可用性,持續測量瞳孔動態特徵可成為移動醫療的替代解決方案。

然而,在實現這目標之前,需要解決兩個問題。首先,在移動中捕捉到的瞳孔動態信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亮度變化影響。其次,PSV呈現區域非線性(range nonlinearity, RNL)特徵,使瞳孔大小波動程度隨平均瞳孔大小呈非線性變化,同時會抑制變化較快的瞳孔動態。如果仍使用傳統瞳孔動態分析方法來評估自主神經系統,結果便將變得不准確且不一致。因此,需要引入補償方法,其設計需要考慮到瞳孔肌肉組織的RNL和低通濾波特性(lowpass filtering effect)背後的生物力學機制,以及這些特性和環境亮度如何共同影響PLR和PSV。

本項目旨在通過建立計算模型以深化對上述機制的理解。首先,建立一個瞳孔肌肉組織基本模型,以研究環境亮度對平均瞳孔大小和PLR的影響。然後,通過增加一個ANS模塊,用於模擬不同亮度下的PSV,同時對瞳孔肌肉組織的RNL和低通濾波特性進行分析。最後,根據仿真模擬結果,開發並評估可以補償環境亮度變化和RNL對瞳孔動態影響的技術。本項目的意義在於使基於瞳孔動態的自主神經系統評估可成為移動醫療監測替代方案,將促進移動醫療在社會廣泛使用,從而提高人們健康水準和生活品質。

 

項目編號:UGC/FDS23/H04/21
項目名稱:傳統及現代跆拳道訓練對自閉症兒童行為、身體及運動技能發展之研究
首席研究員:郭禧雯博士(浸大持續教育學院)

摘要

報告指出兒童患上自閉症的情況較以往普遍。在香港,每1000名兒童當中便有18.5人確診患上自閉症。自閉症屬於一種神經發展障礙,影響了患者社交、溝通、重複性及刻板化行為的模式。自閉症兒童經常表現出刻板化行為令他們較容易受到同輩的孤立和排斥。自閉症和運動技能發展遲緩也有一定的關係。和主流群組的兒童相比,自閉症兒童參與身體活動的程度較低。因此,自閉症兒童較主流兒童容易患上動物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肥胖。有見及此,研究人員建立出不同的干預措施以對應自閉症兒童於行為及運動技能發展上的遲緩問題。

運動能為自閉症兒童帶來正面的影響,包括改善他們的情緒健康、運動技能及減少他們的刻板化行為問題。可是,自閉症兒童較習慣靜態的生活模式。因此,我們需要一個具成本效益的方案去提升自閉症兒童參與運動的動機。本研究根據自閉症兒童的特質以成就目標理論(Achievement Goal Theory)為基礎建立了運動干預措施。研究顯示自閉症兒童參與不同形式的武術訓練能改善他們的運動技能及行為管理技巧。研究更顯示跆拳道的生物力學特質能幫助自閉症兒童減少刻板化行為。有見及此,本研究以跆拳道作為干預措施的主要訓練內容。另外,有研究指出傳統和現代的跆拳道教學模式對主流群組有不同的效能。基於以上研究結果,本研究會對比傳統和現代跆拳道教學模式對自閉症兒童學習成效的影響。114名參加者會被分派進入兩個干預組及一個對照組(n = 38)。干預組的參加者會進行為期16星期的跆拳道訓練。其中一組干預組會以傳統跆拳道教學模式進行訓練,而另一組干預組則以現代跆拳道教學模式進行訓練。所有參加者會於訓練開始前、結束後及結束後的16個星期進行測試以評估不同跆拳道教學模式對自閉症兒童的行為、身體及運動技能發展的影響。

本研究以成就目標理論作基礎為自閉症兒童建立運動訓練計劃。研究結果將會為自閉症兒童運動訓練設計及選取合適的教學模式提供具參考價值的資訊。

 

項目編號:UGC/FDS14/B13/21
項目名稱:從現金流分配探討企業如何適應氣候變化
首席研究員:郭穎駿博士(恒大)

摘要

隨著極端氣候事件的增多,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根據Pew研究中心在2015年於四十個國家進行的調查,大多數受訪者認為氣候變化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極端氣候變化對公共財富和全球經濟有重大的影響。因此,我們不僅要了解其經濟影響,還要了解企業如何應對極端氣候。

現有學術文獻主要研究氣候變化的經濟後果。然而,關於氣候變化如何影響企業決策的學術研究卻很少。極端氣候對企業決策有重大的影響,因為它對公司的資產、收益、營運和融資成本構成嚴重威脅。本項目旨在考證氣候變化如何影響企業分配其現金流。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因為現金流是上市公司的命脈。在2018年,美國上市公司總共產生了超過三萬億美元的現金流,約佔本地生產總值的十五個百分比。企業可以將其現金流用於投資、支付股息、減少融資或預防性儲蓄。因此,現金流的分配將影響企業從極端氣候事件中恢復的速度。本項目通過研究極端氣候對企業決策的影響為氣候經濟和金融文獻提供新的學術證據。

 

項目編號:UGC/FDS14/E04/21
項目名稱:邁向冷鏈數碼化:基於數位孿生的閉環物流決策模型
首席研究員:藍凱欣博士(恒大)

摘要

隨著全球疫情爆發後對可靠和優質冷鏈物流的需求迅速增長,促使物流行業需要開發更全面的冷鏈物流系統以滿足特定產品的處理要求和規範。與傳統常溫物流服務不同,一些對時間及溫度敏感的貨物在運輸過程中需要保持冷藏於極低溫之下,並要在短時間內進行運輸及配送。冷鏈物流服務商必須為此類貨物專門設計適當的冷鏈包裝方式和運輸路線,並配備環境監控設備,以確保符合嚴格的處理要求。然而,為了減少回收成本,下游供應鏈合作夥伴往往在接收此類冷鏈貨物後,只會將這些可循環再用的包裝物料和環境監控設備隨意棄掉,導致每次運送冷鏈貨物時產生大量的固體廢物,對社會環境造成長遠影響及不利於冷鏈物流的可持續發展。有見及此,本項目旨在設計一個基於數位孿生的閉環物流決策模型,用於處理及回收可循環再用的冷鏈運輸物料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另外,通過在虛擬環境中模擬冷鏈物流,預測運送過程中的風險級別以防止冷鏈“斷裂”。本項目成果將有助促進可持續的冷鏈物流發展,從而為香港的冷鏈物流發展做出貢獻。

 

項目編號:UGC/FDS24/E02/21
項目名稱:開發雲端系統促進用家主導的可持續高層住宅建築設計
首席研究員:林偉明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香港的建築設計一直以來都以大型摩天大廈建設而馳名世界。在住屋方面,大部分市民居住在多樓層大廈,高密度的建築群消耗大量能量。根據建築項目周期,從挖掘及提煉天然資源、製造、運輸、以及最後的成品交付階段,建築材料皆代表了每個獨立階段的能量水平,而在物料拆卸階段,這些內含能量加上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則會為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在高層建築項目中選用低碳排放物料和應用低能量消耗系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長久以達至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現今樓宇普遍將樓宇設計和屋宇保養視為兩項獨立元素,並不會在工程開始前一併研究,而某些不完善甚至錯誤的設計則會縮短內部飾面、配件以及樓宇整體壽命。

在工程開始前的設計階段,大廈的建築性能一直甚少被仔細評估。正如上述所言,不完善的設計有大機會縮短飾面、配件以及整幢大廈壽命,如果所安裝的配件本身並不耐用或較難進行適當清潔和保養,它們往往在投入使用後於較短期內需要再更換。從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布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報告中可見,政府正打算在2030年前減低65%的碳濃度,以及提倡「減少用量以致減少浪費」綱領。然而,現時香港建造業正缺乏一個溝通平台予各方持份者直接向樓宇設計一方反映使用者要求和維修保養問題,而此缺少但必要的連絡變相引致錯配設計的出現和產生更多不必要的建築廢料。此學術研究項目將會探討不完善樓房設計的原因,設計方式如何減少冗贅多餘的工作,以及應用綠色建築材料於住宅大廈上。

本學術研究將會建立一個以用家主導的可持續高層住宅建築設計雲端平台,容許住客(業主或租客)和物業管理公司在使用者要求和保養事務上跟樓宇設計者進行實時溝通和反映。另一方面,發展綠色建築科技和使用綠色物料也是一個建設綠色經濟鏈和智慧城市的重要部分。為了達到擬定的目標,是次項目會運用數個研究方式去整合資料。上述提到的雲端平台是由電腦應用系統所建立而成,在過程中將會採用不同的研究模式及從多方面蒐集相關資料,包括各類持份者所期望的住宅設計、可持續發展度和維修事項。除了本地資料外,是次研究也會參考加拿大以及中國內地的相關建築經驗,例如在加拿大,業主可從指定列表中選擇他們喜歡的加工飾面;而在中國內地,住宅樓宇並沒有在建築時預先安裝內部飾面,這種分別有著重要參考價值。

是次研究期望提供不同的成果和建議予學術和建造業界參考,包括精實設計的指引與方法、剖釋一系列因設計不完善而導致的潛在問題和用家要求、建立研究模型以促進可持續發展及在多樓層大廈建築工程中執行精實設計的方針。透過雲端平台,適當地運用在現實情況中各階段的重點資料,從而促進及合併各類可持續發展的資訊,並探討「精實設計」成為香港建造業建築模式的可行性,長遠減少材料浪費。

 

項目編號:UGC/FDS15/H04/21
項目名稱:香港少數族裔如何應付癌症:公共醫療、社交網絡和信仰所扮演的角色
首席研究員:劉珮欣博士(樹仁)

摘要

在西方社會,出現過很多關於少數族裔癌症病人未能充分利用紓緩治療服務及接受低水平癌症治療的研究。這些研究指出,病人的健康素養不足夠、與醫護人員溝通不足、語言障礙、對醫療服務不信任及其宗教信仰與當地醫療方法有所違背等都是導致以上現象的原因。亦有不少研究者提倡文化勝任的紓緩治療服務(Leininger, 1978, 2002; Tsai et al., 2004; Fischer et al., 2007),即結合病人的文化及宗教信仰為其醫療方案的其中一個組成部份。雖然香港少數族裔人口近年不斷上升,但有關少數族裔癌症病人的研究卻少之又少。

本研究旨在探討香港的少數族裔癌症病人及其主要照顧者如何應付病患,同時也旨在分析其社交網絡及宗教信仰在癌症治療的角色。本研究提出的主要問題是:在香港癌症治療是否達致文化上的勝任?少數族裔癌症病人及其主要照顧者有什麼需要?而他們又如何能有效地滿足這些需要?他們的社交網絡及宗教信仰如何協助他們應付癌症?

本研究主要採用質性深入訪談,預計訪問七十位不同背景的人士:三十位南亞裔的病人(主要為巴基斯坦、尼泊爾和印度裔)及其最主要的一位照顧者,以及十位醫護人員,當中包括腫瘤科醫生、醫務社工及公立醫院病人互助組織的醫護人士。本研究將會透過醫療團體、前線工作的醫護人員、宗教組織及研究者的個人網絡去接觸被訪者。

本研究期望可以作出以下貢獻:第一,能夠把癌症這個重要卻疏於探討的議題帶進本地少數族裔的研究裏,亦能為社會網絡研究帶來更多學術上的洞見。第二,研究結果能夠改善本港現有的癌症醫療政策,尤其在少數族裔的癌病及紓緩治療方面。

 

項目編號:UGC/FDS21/H01/21
項目名稱:家庭因素與香港中學生自尊感及決斷遲疑研究
首席研究員:崔日雄教授(港專學院)

摘要

決斷能力對個人發展和幸福感至關重要。知道如何做出重要和適當的決定是獨立性的一個指標。在青春期,年輕人必須對日常生活的不同方面做出各種決定,例如學習、人際關係和職業規劃。在家庭成員和重要他人的支持和指導下,以及他們自身認知的成熟,年輕人可以培養一定的決策能力。但是,如果一個人不能下定決心,並且經常難以做出決定,他/她可能會遇到優柔寡斷的問題。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研究人員研究了有關決斷能力及優柔寡斷特質的研究,並發現於決策過程的不同方面中,優柔寡斷特質的概念及其決定因素。粗略地說,優柔寡斷是難以在不同方面或各種情況下做出決定的個體所表現出的特徵。研究還表明,由於優柔寡斷特質,個人可能會遭受不良後果,例如,表現出優柔寡斷的人會經常擔心做出錯誤的決定或有拖延的問題。研究人員試圖研究可能導致優柔寡斷的因素,例如個體差異和其他與關係相關的因素(例如,家庭影響)。

根據生態模型,個人生活在不同的系統中,與來自不同系統(例如家庭、學校和其他各種網絡)的不同人互動可能會對個人的發展和福祉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基於家庭生態模型,研究人員還發現積極的家庭因素可能有助於個人的發展,例如建立果斷、灌輸對決策的信心,以及教導個人對決策的後果負責。與其他發展因素類似,大量研究表明,家庭因素影響個體的果斷和獨立,自尊可能在家庭因素和個體的優柔寡斷之間起中介作用。然而,不當的教養方式也可能對個人決策過程和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儘管現存的一些研究考察了家庭因素與青少年優柔寡斷特質之間的關係,但在本士背景下考察這一問題的研究卻很少。同時,現存研究都集中在職業/學習猶豫不決的問題上。

顯然,更多地了解家庭因素(尤其是養育方式)與青少年優柔寡斷之間的關係,不僅可以豐富學術界,還可以促進更好的一線實踐和服務,有利於家庭決策過程。

為提升進一步了解,此研究將嘗試通過定量研究方法檢驗親子系統質量(父母行為控制、父母心理控制和親子關係)和自尊如何導致香港中學生青少年猶豫不決之間的關係。為了更清楚地了解隨時間的變化,它將採用為期18個月的縱向研究設計。

 

項目編號:UGC/FDS16/E17/21
項目名稱:多模態深度學習用於社交媒體中謠言檢測
首席研究員:李立基博士(都大)

摘要

社交媒體已成為獲取資訊和公開分享日常生活、觀點和情感等的主要渠道,它令信息傳播變得既方便又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因此網絡上傳播著大量的資訊,但這些資訊有可能夾雜一些不實的內容,例如謠言和假新聞。與真實的資訊相比,虛假資訊可能在社交媒體的幫助下傳播得更快和更頻繁,謠言的傳播會對社會產生負面的影響,甚至可以主導輿論。

謠言檢測旨在識別網絡上虛假或不準確的信息,亦即謠言;所謂謠言,社會心理學文獻定義為未經證實或刻意編造的故事、事件或陳述。這項目的目標是利用社交媒體上的多模態數據(如文本和圖像)識別謠言。考慮社交媒體資訊的多模態特性實屬必要和具有意義:首先,多模態資訊通常有更好的叙事能力,可以吸引讀者。其次,多模態的數據有天然的互補性,以利讀者全面理解故事內容。再者,因為機器學習能相對容易地在文本上提取語義信息,所以很多現存的檢測模型也忽略了文本和圖像判別力上的差異。最後,現存的利用已知事件數據的方法可能不適用於具有新事件的數據。

處理多模態數據時需要考慮兩個關鍵挑戰:一是異構數據模態間的「語義鴻溝」使現存的機器學習模型難以直接應用,二是怎樣利用數據模態間的潛在關係構建檢測模型。對於謠言檢測,不少學者已經提出融合異構數據模態的方法,但這些方法可能有以下的不足:首先,不少方法依賴人工提取特徵,這不但需要相當多的人力,亦限制了特徵的表達能力。其次,最近的深度學習模型只是簡單地在神經網絡框架中連接文本和視覺特徵,而忽略了不同模態之間的互補關係。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我們的目標是設計一種自注意力融合機制,利用不同模態間的互補關係分配相應的權重,以融合多模態數據的特徵。我們也利用異構數據模態的潛在關係,引入語義距離的約束,以聯合訓練多個特定模態的神經網絡。特別考慮到謠言事件的特點,我們計劃引入一個潛在主題記憶網絡來存儲謠言和非謠言事件的共享主題,使每個社交媒體帖子都可以根據這個主題記憶網絡找到相似的主題,以更加有效地識別謠言。

 

項目編號:UGC/FDS25/P01/21
項目名稱:創新微氣候傳感科技︰以綠化建設應對熱島效應及氣候變化
首席研究員:利承謙博士(高科院)

摘要

住在城市的人比住在鄉村的人多。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城市熱島效應,許多研究人員探索了城市綠化如何調節溫度。天台和牆壁綠化已確定可以效緩過熱。這項目以天台和牆壁綠化為中心,並對比它們與裸露屋頂和牆壁下的表現。

好多研究者在綠化天台和牆壁部署傳感器,以量化其效能。但這些設備昂貴、笨重和難以使用。更慘的是,由於成本限制,許多實驗無法重覆驗證。由單一綠色建築面的中心點獲得的數據經常被用作外推。不過,周圍的城市結構是個不受控因素。既有的研究的有效性和代表性存疑。

這項目會克服上述設備和實驗設計中的弱點。這個36個月的項目平均分為12個里程碑。項目里程碑1-4會發明一種經濟實惠、可以四周帶來帶去、功能齊全的模塊化監測系統。該系統由微氣候傳感器和數據記錄器組成,更會使用最新的微傳感器和微控制器。試點測試會檢查溫濕度微傳感器獲得的數據的一致性。此外,試點測試將評估微傳感器與傳統傳感器相比的準繩度。

項目里程碑5-9會有為期一年的大規模微氣候監測。測試單元是用於受控對照實驗的1m×1m×1m (L×W×H)的水泥粘貼松板箱。四個場景,即裸露屋頂、裸露牆壁、綠色天台和綠色牆壁,將通過放置在六個研究站點的測試單元進行模擬;兩個在九龍,兩個在香港島,兩個在新界。裸露屋頂和裸露牆壁場景將採用相同的測試單元設計,而綠色屋頂和綠牆場景將採用不同的測試單元。落花生和忍冬將分別種植在綠色天台和綠色牆壁。在每個站點,將為每個場景提供五個副本,總計90個測試單元。對於測試單元,將測量中心、偏心和角落位置的室外到室內溫度。此外,還將測量氣壓、相對濕度和土壤水分含量。每月進行一次植被調查。將使用地理信息系統查詢表徵研究地點的空間變量。

該項目的超大亮點是創下最大規模的綠色屋頂和綠色牆壁微氣候監測的世界紀錄。 此外,與使用現有設備的相同監測活動相比,該項目中發明的監測系統可以將設備成本降低95%,而不會影響測量精度。該項目的主要交付成果將是(1)八篇研究期刊文章,(2)三篇會議論文和演示文稿,(3)三篇新聞稿,(4)三篇媒體採訪,(5)三部10分鐘的宣傳視頻,以及(6)兩個教學包。

 

項目編號:UGC/FDS15/E02/21
項目名稱:結構效率測量的統一框架:理論與應用
首席研究員:李樹甘博士(樹仁)

摘要

效率是維持公司和行業盈利能力以及管理經濟區域內和跨經濟區域的資源分配的關鍵。“效率”表示生產單元的當前表現與生產單元可以執行的最佳表現相比。“低效率”是指生產單元未達到其所能達到的最佳表現。當前文獻的應用主要關注個體效率,而不是整個群體的效率。因此,建議項目旨在開發一個統一的框架來衡量群體效率(結構效率),該框架可以分為四個詳盡且互斥的組成部分:(i)單個生產單位內部投入的利用效率(總技術效率),(ii)單個生產單位內產出組合的效率(總分配效率),(iii)子組內資源分配的效率(組內再分配效率),(iv)子組間資源分配的效率(組間重新分配效率)。

找出一個群體效率低下的主要來源,可以讓決策者了解消除低效率生產所需的正確措施。然而,在不同情景下衡量一個群體的效率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例如,(i)中央決策者應以最小化投入為目標以提供公共部門的目標服務(產出量),因此假設最大化產出目標的傳統方法可能會導致不相關的政策建議;(ii)不同地區的技術和價格存在異質性,在地區間進行資源配置決策時假設相同的技術和價格可能會導致資源偏向於技術更好的地區;(iii)在業務管理中,在合同期內有例如租金成本的固定投入,在策略規劃中忽略不可重新分配的投入可能會誤導管理者制定無法實現的生產目標。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提出帶有子組的結構效率測量模型,並結合了文獻中現有模型中的上述四個缺失元素。這個建議的統一框架將不同的價格、不同的生產目標(不同的向導)、異質性的生產技術和不可移動的(固定的)投入整合到模型中。我們將把這個新框架應用於幾個實證案例研究:(i)公營部門—香港公立醫院部門,其政策目標包括固定服務輸出目標;(ii)中國大陸區域經濟,包括異質性技術和價格;(iii)香港餐飲業,包括以固定投入運作。對於學術研究人員來說,這個新框架將揭示當前文獻中整個群體生產效率測量的上述缺失元素。對於從業者來說,這個新框架將揭示現有方法中無法獲得的額外政策建議。此外,政府官員和商界從業者將能更了解情況,以做出卓越的策略規劃改進決策。

 

項目編號:UGC/FDS16/M02/21
項目名稱:從紅樹林生態系統中白骨壤氣生根收集的微生物群落的群落結構和蛋白質組學
首席研究員:李宏發教授(都大)

摘要

紅樹林濕地是最重要和具生產力的生態系統之一。例如,它們對於支持生命和養分循環很重要。微生物在維持紅樹林生態系統方面發揮著重要角色,例如微藻是濕地初級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近年來,它們在維持濕地生態系統的功能引起了很多關注,但有關信息卻非常有限。

氣生根是生長於地面上並暴露在空氣中呼吸的根。某些紅樹需要氣生根來應對紅樹林泥中的缺氧條件。白骨壤氣生根是紅樹林濕地中最常見的氣生根之一。有趣的是,白骨壤氣生根表面附生了高度多樣性的微生物群落,其中包括微藻和細菌。然而,相關的微生物群落的信息卻非常有限。而且我們對它們的生態作用和與白骨壤氣生根之間的關聯並不了解。白骨壤是中國深圳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沿海濕地的天然紅樹物種。近年來,白骨壤受到與其它物種的競爭、污染和人為活動的嚴重影響,從而威脅到它們的健康和保護。附生在氣生根的微生物相信可為紅樹林物種帶來益處。因此,有迫切需要對它們之間可能的關聯作出研究。

我們相信白骨壤氣生根為微生物提供了特殊的棲息條件,而且微生物和氣生根之間存在相互作用來維持附生微生物的黏附和紅樹植物的生長。本研究項目將調查從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選定的採樣點所收集的優勢微生物群落(微藻和細菌)在一年的不同季節的群落結構。微生物群落結構將與不同環境條件以及氣生根不同的特性進行比較和關聯,包括距紅樹主幹的不同距離、皮孔數目(微孔)和氣生根的不同垂直段。主要微生物的群落結構將通過使用宏基因組測序來確定。另外亦透過八個野外實驗模型來研究微生物群落與氣生根之間的生態作用和關聯,以確定天然和與紅樹主幹分離的氣生根對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並會對微藻在氣生根黏附條件及其與細菌的相互作用作出研究。我們亦會進行宏蛋白質組學研究以揭示氣生根、微藻和細菌群落之間的代謝活動和分子行為。此研究項目將為氣生根的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分佈和豐度,以及氣生根與其相關微藻和細菌組合之間可能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機制提供重要訊息和數據。更重要的是,研究結果將有助於製定紅樹林濕地開發和保護的戰略計劃。從長遠來看,本項目將對沿海濕地的管理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中國和東南亞。

 

項目編號:UGC/FDS24/B08/21
項目名稱:調查影響老年人對流動健康應用程式的採用和延續性的動機和障礙:使用擴展期望確認理論的縱向研究
首席研究員:梁嘉誠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雖然先進的醫療服務延長了更多人的壽命,但老齡化現象已成為世界各地政府(包括香港在內)的嚴峻挑戰。香港政府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未來20年人口年齡將顯著加速,並預計老年人口比例將從2016年的17%上升至2036年的31%。香港社會的這種結構性變化會進一步加劇與長者相關的醫療服務需求和有限的醫療資源的衝突。

其中一種緩解這種衝突的可行方案是推廣老年人口使用醫療保健科技。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電話提供許多移動醫療應用程式(mHealth apps),通過移動渠道提供各種的醫療保健和臨床服務,使長者能夠管理他們的健康狀況,體驗更健康的生活。香港政府已注意到醫療科技的應用可使長者受益,並於2017年起投入了10億港元推廣與長者相關的醫療科技。然而,它的使用率很低,更別遑論達至持續使用的層面。根據我們在醫療保健科技應用方面的研究經驗,這個由信息系統、公共衛生、市場營銷和教育領域的研究人員所組成的研究團隊將與提供長者服務的機構合作,共同調查影響長者用戶對mHealth apps的初始接受和持續使用的影響因素。

調查用戶在使用前和使用後階段的感知差異對於解釋科技初始接受和持續使用是重要的。據我們所知,沒有實證研究從縱向角度解釋長者用戶對mHealth apps的期望和認知表現之間的差異。為了填補這一個研究空白,本研究的理論模型開發是建基於期望─確認理論、創新擴散理論和科技─個體─環境框架,跨越不同使用階段,用以解釋長者用戶使用mHealth apps的意圖和他們的持續行為。問卷和焦點小組等方式都用於數據收集。在兩間長者服務的機構的協助下,我們將從機構招募長者來檢驗本研究的多階段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PLS-SEM)會用於數據分析。我們亦會進行焦點小組調查,以加強從調查結果所獲得的見解。總括而言,我們的研究不僅對老年人使用醫療保健科技的文獻有所貢獻,更為政府、長者服務機構和高等教育提供管理指導,以幫助更有效地推廣長者使用移動醫療技術。

 

項目編號:UGC/FDS11/E02/21
項目名稱:基於實例感知的相片與視頻卡通風格化
首席研究員:李承澤博士(明愛)

摘要

隨著移動網絡和社交媒體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發現數字媒體内容的展現不再局限於傳統風格。大衆對於更具展現力風格内容創作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一方面而言,普通社交媒體用戶已經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圖像和視頻濾鏡,而開始追求更加藝術化、個性化的媒體分享方式,譬如將自己的生活照片或影片轉換成卡通風格並分享給他人。另一方面,動畫工業的規模和產值也在逐步增加。然而,卡通内容的製作並非易事。製作卡通圖片和影片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處理繁瑣的工序,包括著色、編輯、合成等等。另一方面,製作卡通也需要美術和設計方面的才能。

基於此,本項目旨在實現從自然照片和視頻到卡通風格的自動轉換。該項目提案可以幫助用戶以卡通形式分享他們的日常生活,發揮他們的創意。另一方面,這項研究也可以幫助行業改進2D内容的製作流程,以減少傳統媒體製作高企的時間和人力成本。

本項目的根本挑戰在於如何去理解視覺媒體的内容,另一個難點則是如何合理根據内容創造卡通風格。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提出建立一個基於深度學習的框架,並致力於將卡通風格精準有效地應用於圖像和視頻中。我們首先構建一個全新的大規模卡通風格轉換數據集,並利用大量數據對框架進行訓練,使其能夠深入理解圖像内容並進行合理的卡通風格化轉換。我們要求框架最終能夠根據提供的媒體内容產生高畫質及充滿表現力的卡通影像。在框架成功建立之後,我們也將根據框架進行軟件工具的開發,使包括普通終端用戶和行業用戶在内的更多人更輕鬆地製作卡通内容。

 

項目編號:UGC/FDS14/H08/21
項目名稱:冷戰中的文化交流:亞洲華語圈的探訪團與情感連結(1950-1980年代)
首席研究員:李祖喬博士(恒大)

摘要

隨著「新冷戰」一詞在描述中美關系和全球政治時愈加流行,對於上一次冷戰的記憶也越來越多地被人運用,作為看待現在和未來的參考。然而,冷戰往往被簡化為一個關於美國和蘇聯之間對立的故事。本研究的目的有兩個:第一,繼續擴展冷戰時期的學術研究,調查冷戰時期的全球政治分歧如何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和社會;第二,研究在冷戰時期如何保持和建立文化交流和情感聯繫。在人們的印象中,冷戰往往是一個充滿政治較量、封鎖和意識形態鬥爭的時期;本項目探討的是相對未被探索的領域,即冷戰下的文化聯繫和情感維度。

本研究的焦點,是亞洲各個華語社會之間的訪問團。旅行團——它是有組織的往返,包括不同的交流和接待活動,也是人類流動和文化實踐的一種形式。在冷戰時期的全球政治分歧中,許多旅行團在塑造文化想像和公眾情感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一些冷戰時期的旅行團是文化外交的媒體奇觀,作為一種宣傳去標示出政治衝突和意識形態分歧被緩和。訪問團也是一種文化記憶的形式,很多到冷戰另一方陣營去探訪家庭親屬的難忘經歷,被人們廣泛分享和重述。然而,冷戰時期的旅遊歷史及其文化政治很少成為研究重點。本項目將重建不同的訪問團的文化歷史,這些訪問團將亞洲華語圈中不同地點的人們聯繫在一起——這個文化圈是語言和情感性的網絡,把那些生活在社會主義中國、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台灣、英屬香港、葡屬澳門和處於去殖的東南亞華人拉在一起。亞洲華語地區的跨境交流及其情感聯繫可以作為一個案例研究,說明歷史長河中人類如何回應政治和意識形態分岔。

本項目會通過廣泛收集並分析視覺和印刷材料(媒體宣傳、旅行著作和自傳/傳記)、檔案研究和深入訪談,重構(1)冷戰時期旅遊的大致情況,或「旅遊景觀」;(2)文化外交中作為奇觀的旅遊如何被組織、策劃和宣傳,以維持和創造兩個冷戰世界之間的情感聯繫;以及(3)旅遊如何作為文化記憶的一種形式,形成情感、身份和不同價值觀。從材料層面上說,本研究將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冷戰和亞洲區域交流的歷史。在理論層面上來說,該研究補充了近年不斷增長的關於文化旅遊和情感的學術研究,深入研究了不同的主客關係和感情結構是如何建立的,讓我們嘗試把冷戰想像為一個連接性和感情性的概念。

 

項目編號:UGC/FDS24/E04/21
項目名稱:基於超材料技術的通風隔音裝置的設計與實現
首席研究員:梁善軍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舒適的室內環境需要一個相對安靜的氛圍。作為一個密集型城市,香港的環境噪聲問題比較顯著。屋宇之間的有限的距離,空調外機的廣泛分佈,繁忙的交通無不增加了噪聲控制的壓力。傳統的隔音裝備犧牲了通風的性能,因為如果一旦出現開口,通風的同時噪聲也會跟著傳播。同時,土地資源的緊張增加了隔音裝置的佈置難度,對其尺寸提出了較嚴格的要求。

聲學超材料是小尺寸控制大波長的典型器件,亞波長的結構有時候能提供廣泛的參數空間可供設計,而這種等效參數是通過對其幾何構型的控制實現的。這種設計方法使聲波控制更加靈活,而且可以實現一些傳統材料和設計無法實現的效果,譬如實現負折射率或者用一個平面透鏡實現聚焦。值得關注的是,基於超材料技術設計的隔音裝置可以用很小的尺寸實現高效隔音的同時,還可以允許較大的空氣流通。

這個項目是利用超材料技術提供一種新型的聲學百葉窗,或者柵格結構,在具有更高通風率的同時,可以有更好的隔音效果。螺旋狀的纏繞結構構成的單胞作為可以嚴格控製的慢聲速材料,通過控制幾何參數,可以實現奇偶模式相互消除的效果,而且結構之間具有較大的通風間隙。於是,該設計具有以下優點:

  • 更輕薄。基於超表面設計,通風隔音結構期待具有1/4波長的厚度,比傳統設備節省空間。
  • 更開放。超材料的隔音機理允許出現較大的開孔,甚至可以達到40%以上。
  • 更安靜。與傳統設計基於聲波的自然衰減不同,超材料構造的模式相消可以實現更有效的隔音,理論上在設計頻帶內可以實現完美隔音。
  • 模塊化設計。超材料裝置和現有的隔音裝置具有類似的外形,減少了替換成本。

項目執行過程中,我們會先得到超材料通風隔音裝置的理論模型。主要工作是利用參數化的實驗工作對該設計進行系統的研究,從而得到關鍵參數並對其進行優化。最後,對於特定的工作場景,我們可以給予優化的通風隔音設計。

 

項目編號:UGC/FDS24/H09/21
項目名稱:香港穆斯林群體的聲景文化
首席研究員:李雅詩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聲音文化(包括音樂和宗教朗誦)在穆斯林社區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種族和宗派差異,此類聲音實踐可能會有很大差異。香港伊斯蘭教和穆斯林社區的研究集中在穆斯林生活的各個方面,但幾乎沒有提到其聲音文化,這是他們日常生活和宗教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是:非穆斯林當地主流群體通過這些聲音文化的表現而產生的對於穆斯林少數群體的看法。截至撰寫本文時,香港尚無關於該主題的此類研究。

主要的研究問題是:香港不同穆斯林社區的成員如何使用伊斯蘭聲音,即穆斯林的聲音實踐,來表達他們自己的身份,夾在他們的祖國、僑民社區、全球穆斯林社區(Ummah),以至他們所在的香港。第二個問題是:他們是否採用其他策略向非穆斯林觀眾展示自己的聲音,如果是,他們的意圖和策略是甚麼。

該項目將通過對這些社區的人種誌研究來記錄香港穆斯林社區的聲音文化。以清真寺為出發點,研究香港最廣泛的穆斯林使用、被普遍接受的宗教聲音在社區生活中的實踐和傳播。第二步,將研究不同宗派的習慣,例如蘇菲神秘主義者和什葉派群體的實踐。第三個研究領域是非宗教的聲音文化,即穆斯林社區的音樂。在上述的三個領域中,婦女的角色也特別值得研究。除了穆斯林社區內部對其自身聲音文化的使用和觀感之外,我們還將他們的看法置於當地非穆斯林多數對這些文化的感知和理解的更廣泛的背景下,並闡明它們之間的關係。

該項目的研究將主要通過不同穆斯林社區的人種誌研究進行,以公共聲音製造者為中心,包括清真寺、宗教歌唱團體和蘇菲聚會,通過參與者觀察的方式作研究;亦會與從業者、導師、學生以及社區領導人進行正式和隨意的訪談;對這些聲音作品的表演進行分析:不僅通過對聲音作品的分析,而且會借鑒表演研究之方法,將表演作為真實體驗——包括其準備、表演和觀眾的接受過程三者進行分析。實地考察也將在非宗教場合進行,包括社區內/種族內的有聲音表演的慶祝活動,分析作為真實體驗的表演,並採訪表演者和參與者。

檔案研究也將在不同的領域進行。對於宗教聲音文化,印刷及文字材料以及歷史上不同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表演的視聽檔案;為了研究藝術節裡面的表演,將會分析:營銷宣傳資料、節目單、評論、新聞剪報等,以及個別表演如何與此類節日的整體節目相適應,以揭示指導每場演出的節目安排的意識形態和敘事,同時追溯這些意識形態和敘事的歷史演變,並將其置於香港與伊斯蘭世界關係、以及本地的非穆斯林多數與穆斯林社區的關係演變的背景下。

最後,作為伊斯蘭世界的音樂演奏者,本項目的調查團隊將進行自我民族誌實地考察,記錄和反思這些音樂流派表演的動機、選擇、約束、觀眾反應等。

 

項目編號:UGC/FDS11/E01/21
項目名稱:基於灰色調語義圖層分析的漫畫網點填充深度學習網絡
首席研究員:劉雪婷博士(明愛)

摘要

漫畫是世界範圍內流行的一種藝術形式,深受各年齡段讀者的喜愛。然而,創作一本漫畫書非常耗時。專業漫畫家通常需要一天或幾天才能完成一幅漫畫創作。創建漫畫頁面通常需要三個步驟:草圖創作、描線和貼網點。漫畫家會先使用手繪線條快速勾勒草圖來傳達想法和概念,然後基於創作的草圖描繪乾淨的線條圖,最後在線條圖上貼網點以豐富視覺內容。其中,貼網點的過程極度繁瑣和重複,但仍然缺乏自動工具來代替漫畫家完成這一工作。因此,漫畫公司和著名漫畫家通常會聘請幾個助手來幫助貼網點,並急需一個給漫畫貼網點的自動系統以節省時間和人力成本。

然而,自動給漫畫線條圖貼網點這一任務極具挑戰性。漫畫家創作了大量不同形狀和灰度的網點紙用於填充不同內容的漫畫區域。自動為不同的漫畫區域找到合適的網點並不容易。首先,不是所有區域都需要填充網點。例如,人臉和手的區域通常不需網點填充。其次,網點的灰度要正確表達物體的顏色和深淺。例如,深色的物體應用深色的網點填充,反之亦然。第三,網點的使用會受到漫畫區域語義的影響。例如,陰影通常用條紋型網點來表達。最後,屬於同一物體的區域應填充相同的網點。例如,襯衫的兩個袖子應填充相同的網點。想達到以上目標,我們需要對線條圖的漫畫區域做高層語義分析,以達到合理的自動網點填充效果。但是這一分析極其困難,特別是線條圖中的大部分像素非黑即白,每個像素點的局部特徵都非常相似,更加加深了語義分析的難度。

近年來,深度學習技術極大地推動了圖像分析和合成的發展。但是,現有的深度學習方法在處理線條圖和網點圖時面臨著重大問題。首先,輸入的線條圖相對簡單且信息量不大,僅包含純白色背景和一些稀疏的黑色線條。相對於線條圖來說,最終要生成的漫畫圖像則要複雜得多,包含由不同圖案和灰度的網點呈現的多樣化顏色、材料和照明信息。現有的方法通常無法解決這個巨大的信息差距,導致輸出的結果圖不盡如人意。其次,網點通常由點和線條等高頻元素組成,但深度神經網絡輸出的圖像會通過插值生成,因此現有方法生成的圖像通常較為模糊。

儘管從簡單的線條圖生成具有高頻元素的網點漫畫非常困難,但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穎的基於深度學習的解決方案來自動將線條圖轉為貼有網點的漫畫完成圖。其中心思想在於將灰度圖作為線條圖和網點漫畫之間的中間表示,從而將困難的基於線條圖生成網點漫畫圖的過程拆分為兩個相對更容易解決的問題,即首先基於線條圖生成灰度圖,然後再基於灰度圖生成網點漫畫圖。雖然線條圖和網點漫畫圖之間的信息量差距很大,但線條圖和灰度圖之間以及灰度圖和網點漫畫圖之間的信息量差距則要小得多。於是,我們便可以通過深度卷積神經網絡分別對這兩部份的任務進行學習和生成。

此研究項目產出的文章和算法將為工業界(漫畫公司、漫畫家等)和學術界帶來益處。此外,此研究項目還將為我校師生在數字娛樂科技和人工智能技術等方面的發展提供寶貴的機會,並豐富我校課程教學中的相關內容。

 

項目編號:UGC/FDS13/E01/21
項目名稱:基於神經網絡的太陽能電池模板模型參數估算與監察
首席研究員:盧葦麟教授(珠海)

摘要

在這個研究項目,我們會開發一個人工神經網絡驅動的太陽能電池模板模型參數估算系統。系統採用數據收集組件監察太陽能板輸出電壓電流的特性,從而估算模板模型參數。利用電壓電流監察方法具有低成本、方便使用、與及實時處理的好處。研究過程中,我們會開發數據收集組件和太陽能板模型參數估算法。收集到的電壓電流數據會被人工神經網路處理及運算。經數據訓練後的人工神經網路可估算電壓電流與模板模型參數的非線性關係。此外,系統會採用高性能計算集群及元啟發算法去優化人工神經網路的結構,從而得出優良的估算表現。我們亦會利用實驗方法去評估系統的表現。太陽能板會被控制光源照射,在波動負載環境下收集到的電壓電流數據會透過無線傳送裝置傳送到主計算機。主計算機會執行元啟發算法去優化人工神經網路結構,以及執行訓練程式去訓練人工神經網路。最後的運算結果會被傳送回到數據收集組件,組件可利用運算結果去估算及監察太陽能板模型參數。我們期望這個研究項目的成果,可應用於太陽能板模型參數估算系統及太陽能板健康狀況監察系統上。

 

項目編號:UGC/FDS25/E05/21
項目名稱:機器學習與結構易損性評價
首席研究員:陸崇熙博士(高科院)

摘要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美國、亞洲和中東建造了許多具有獨特結構形式的高層建築,以滿足人口高速增長和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經典的高層建築例子包括台北508米高的台北101(2004年)、484米高的香港國際貿易中心(2010年)、828米高的迪拜哈利法塔(2010年)、上海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2015年),以及599.1米高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2017年)。建造高層建築的趨勢仍在增加。例如,1000米高的吉達塔將很快在吉達落成。其中確定它們在設計壽命期間在不同地震級別下的抗震性能是十分重要。因為這有助於為高層建築制定長期的管理計劃。

這項目的主旨是開發一種高效、準確且實用的方法,用於建築物的脆弱性評估。所提出的方法可以直接評估建築物在遭受特定地震級別時損壞或倒塌的風險。這可以通過在適當的機器學習算法的支持下應用地震脆性曲線評估來實現。結果為評估建築物的抗震性能提供了寶貴的信息。另一方面,它也非常適合於城市特定區域的大規模脆弱性評估。通過使用建議的方法,可以立即識別有風險的建築物,而無需進行詳細分析。預計這將通過減少繁瑣的結構評估和設計過程的時間來使行業受益。

 

項目編號:UGC/FDS14/E07/21
項目名稱:異構自主移動機器人在智能製造工作單元中的調度
首席研究員:馬凱琳博士(恒大)

摘要

現今,自主移動機器人(AMR)的應用比以往更加普遍。AMR是指具有移動性和自主導航能力的機器人。由於它們無需任何物理或機電引導設備,因此可以提供巨大的靈活性。此外,AMR亦可配備機械臂或其他特殊工具,使它們能夠執行特定的任務。早在 2012 年,亞馬遜就已經開始使用AMR來支援他們的訂單揀選操作。此後,AMR也被廣泛應用於物流業,如阿里巴巴、京東。近年來,它的應用也出現在支援製造操作,被稱為智能製造。在信息和通信技術(例如傳感器、物聯網、5G)的支持下,AMR可以四處移動來進行各種任務。在提高機器人在製造單元的效率和靈活性方面,它在多個由機器人組成的製造單元特別有用。過去,即使兩個機器人單元也安裝了相同類型的機械臂,但這兩個機械臂不能在兩個機器人單元之間共享,因為機械臂都安裝在兩個固定的位置上。從一個地方拆卸並在另一個地方重新安裝並不明智,因為這樣做既費時又費錢。然而,在AMR的支援下,固定的機械臂現在可以安裝為AMR的機械臂,並且可以在不同的機器人單元之間自由移動。這為生產工作間提供了巨大的靈活性。這個提議項目的主要目標是為這個新的調度問題開發一種解決方法,即在考慮死鎖和阻塞問題的情況下調度異構AMR,以避免由死鎖或阻塞引起的中斷。

 

項目編號:UGC/FDS14/H02/21
項目名稱:探索教師支持下的同伴反饋:如何提升學生反饋素養和寫作品質
首席研究員:馬晶靜博士(恒大)

摘要

大專院校學生需要掌握學術英語寫作(Schillings et al., 2019),而同伴反饋常常用來促進學生的學術英語學習(Huisman, Saab, van den Broek, & van Driel, 2019)。雖然同伴反饋帶來諸多的益處,如提升寫作質素、促進自主學習、提高自我效能和學習動機(Hyland & Hyland, 2006; Tsui & Ng, 2000; Zheng, Cui, Li & Huang, 2018; Zhang, Song, Shen, & Huang, 2014),研究顯示同伴反饋的潛力仍未完全挖掘(Guardado & Shi, 2007; Zhou, Zheng, & Tai, 2019; Zhu & Carless, 2018)。為了全面發揮其益處,教師需要支持同伴反饋的開展以提升學生反饋素養,即學生參與同伴反饋的能力和意願(Han & Xu, 2019a)。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索教師在同伴反饋開展前以及開展過程中對同伴反饋給予的支持以及教師支持下的同伴反饋對學生反饋素養和寫作品質的影響。

本研究將深入研究以下問題:(1)香港某大專院校英語教師是否以及如何支持同伴反饋的開展;(2)教師現有的支持對於學生反饋素養和寫作品質的影響;以及(3)新形式的教師支持的同伴反饋對學生反饋素養和寫作品質的作用以及影響學生反饋素養的相關因素。

本研究聚焦於大學學術英語寫作,因為同伴反饋越來越多運用於大學學術英語教學上(Zhu & Carless, 2018)。考慮到學生反饋素養的情境特徵和研究發現的生態效度,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的方法。研究第一階段涉及第一以及第二個問題,而研究第二階段涉及第三個問題。研究將採集多種數據,包括課堂觀察、焦點小組訪談、教師和學生的個人訪談、各種文本的收集以及補充材料的收集。

本研究的理論和教學啟示能夠在知識和實踐層面上做出貢獻,即如何運用教師支持的同伴反饋以提升學生反饋素養和寫作品質。本研究也可對於學生反饋素養相關教育政策制定和英語教師職業發展有所啟示。

 

項目編號:UGC/FDS14/E01/21
項目名稱:以機器學習量化手機應用程式的私隱威脅
首席研究員:馬裕得博士(恒大)

摘要

在現代社會中,智能手機已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因為我們整天隨身攜帶和使用它們。然而,這個“身體部位”可能會惡意收集和洩露我們不知道的非常個人的信息。這是因為智能手機內置了無數傳感器,可以捕捉到我們的一舉一動。當我們在智能手機上安裝具惡意的移動應用軟件並授予他們的許可請求時,這些應用程序可以利用嵌入式傳感器來收集和推斷我們的個人信息、偏好和習慣,例如睡眠習慣、性格特徵、甚至醫療狀況。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會建立一個系統,用作評估移動應用軟件在數據收集和處理方面的隱私風險。這個項目主要有三個貢獻。首先,我們將設計一個基於機器學習的框架來確定移動應用軟件的隱私風險。其次,我們將建立該框架並通過實證研究評估移動應用軟件的隱私風險。最後,我們開發的隱私評估平台將以網頁的形式向公眾開放,讓他們了解到使用的移動應用軟件的隱私風險。

 

項目編號:UGC/FDS24/E12/21
項目名稱:汽車懸浮粒子和嘈音排放垂直分散模型
首席研究員:麥棨朗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眾所周知,車輛排放的懸浮粒子和噪聲是同時產生。而各種流行病學研究亦指出,道路交通對人類可帶來負面生理和心理影響。目前主要的研究的重點,都集中在汽車排放的橫向彌散上,相對於其垂直彌散的研究即相對較少,其相關研究結果往往並不一致。故此,如果沒有足夠的理解和有效的方法來模擬和控制顆粒物和噪聲的垂直彌散,控制措施的效能和效力是值得懷疑的。眾多因素均能影響交通噪聲、氣態化合物和顆粒物的分散模式方面發揮作用,其中許多因素難以量化或精確地納入模型。濃度和分散特性會受到當地因素甚至特定建築的嚴重影響。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超細懸浮粒子可能在光化學過程中形成特別有害的影響。在許多研究的結果中觀察到濃度和分散度測量不一致的情況,因為他們在分析中很少按顆粒物質的大小對它們進行分類,而且超細顆粒濃度通常被一般的濃度測量所掩蓋。現存的研究已經嘗試通過了解與氣體化合物和交通噪音水平的關係來建立預測超細懸浮粒子濃度的機制。香港的城市環境獨特,大部分人口居住在高層建築中。在具有高縱橫比的陡峭城市街道,顆粒物被氣流渦流困在大廈之間,使得從在大廈之間中擴散出去變得更加困難。因此,了解和表徵選定道路交通排放的顆粒物和噪聲的垂直分佈具有極大的需要和相關性。鑑於我們的亞熱帶氣候具有高太陽輻射和濕度,我們將通過時間序列和晝夜分析確定是否存在任何可觀察到的超細懸浮粒子成核情況。此外,我們收集了不同地點的交通噪聲測量值,以研究不同類型路面對降噪的影響。最後,在收集到的數據後,我們將利用 CALINE4 等電腦軟件和統計模型進行分析,探索這些排放的顆粒物與噪聲之間的關係,並提出其垂直彌散率和垂直梯度衰減的預測模型。我們期望,透過研究所得,將有助於政府空氣質量和交通管理評估領域在城市規劃和建築方面的考慮,亦有助於改善香港城市居民的生活質素。

 

項目編號:UGC/FDS15/H06/21
項目名稱:從行動者網絡理論觀點探討農業文化遺產的建構和可持續性 ─ 以浙江慶元香菇栽培系統為例
首席研究員:麥秀華博士(樹仁)

摘要

這研究項目旨在研究行動者網絡如何使浙江慶元的傳統香菇栽培系統,建構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GIAHS),及其對傳統農業知識體系體和文化習俗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儘管GIAHS的目標是維持和保護糧食和農業生物多樣性、農村生計、農業文化風俗習慣和知識系統,在中國,農業文化遺產系統的提名、選擇、和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冊的過程及其文化影響是一個被忽視的研究課題。這研究項目將採用多站式、混合式的研究方法收集兩波數據,以闡明中國的遺產化(遺產建構)和保育問題。

這研究項目計劃採用行動者網絡理論框架來理解慶元的傳統香菇農業文化遺產的建構和可持續性。本研究將首次嘗試跟隨遺產網絡行動者(科學家、政府官員和農民)來了解中國農業文化遺產的建構和保護。該項目將研究遺產網絡構建和管理的三個關鍵過程:(1)招募參與者、(2)農業文化遺產“事實”的建構和(3)意義的傳播。雖然當前許多關於遺產化的研究傾向於關注利益相關者為實現不同目標而採取的不同的策略,但我將參與及觀察行動者如何招募和動員其他行動者,將他們帶入各自的觀點立場和加入他們的遺產網絡,建立看似客觀的科學和農業文化遺產的“事實”。最後,行動者如何傳播農業文化遺產系統的意義,從而將浙江慶元的傳統香菇栽培系統建構為全球唯一認可的重要香菇文化遺產系統。

本研究將涉及三組受訪者:15名科學家(在北京、香港、吉林和慶元)、15名中國官員(在慶元)、15名香菇農民(在慶元)參與其中,以及另外15名未參與香菇遺產網的農民。我將對科學家和政府官員進行深入訪談,同時對農民進行民族誌研究和參與觀察。這種混合式研究方法提供了一個機會,通過收集他們的口述歷史,將慶元香菇種植系統的某些特徵鑑定和分類為遺產,將其列入國家和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以及遺產化過程和可持續性如何與科學研究、政府資助以及網絡中農民、科學家和政府官員之間的聯繫相關聯。

除了學術貢獻外,通過追踪遺產網絡中參與者的組織和日常活動,本研究將有助於農業文化遺產政策制定者制定合適的政策,支持政府官員、科學家和農民之間的合作和創造,從而提高農民的經濟和社會地位,保護中國正在消失的傳統香菇種植方式和文化。

 

項目編號:UGC/FDS14/E05/21
項目名稱:通過整合眾包車輛以滿足特殊需求的雙渠道物流策略
首席研究員:巫耀榮博士(恒大)

摘要

現今雙渠道的物流管理比起傳統的物流管理變得更為重要,這不僅因為其管理策略可以提升營運效率來節省成本,還可以運用內外的閒置資源,讓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近年來,隨著眾包物流平台的興起,許多公司將部份物流訂單外判於眾包網絡,應付突如其來的需求。然而,與內部物流資源相比,眾包網絡中的資源具有更高的不確定性,這令企業對如何分配物流訂單給眾包平台帶來許多挑戰。現時業界正缺乏一套完善的物流管理策略和決策智能系統,以整合眾包車輛和儲於不同倉庫的物流資源。

在這項研究項目中,我們旨在設計一個綜合決策框架,運用決策智能系統,管理雙渠道的物流資源。透過不同類型的決策智能系統,如模擬系統、數據驅動模型和地理數據策略分析,我們期望內部和眾包網絡的物流資源能得以整合,將物流營運達致更高階的管理水平。因此,本研究的主要貢獻是研發一套雙渠道的物流管理理論。除了理論研究外,我們亦會與公司合作,當中的共同研發案例亦可作從業者的營運指南。

 

項目編號:UGC/FDS24/E05/21
項目名稱:醫護人員呼吸器的量化動態合適度擬合模型
首席研究員:吳新培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2019冠狀病毒的爆發是對公共衛生的一個全球性挑戰,而前線醫護人員是衛生系統中抗擊冠狀病毒的關鍵單位。儘管N95呼吸器的分層無紡布可以過濾至少95%的空氣中顆粒物,從而有效減少病原體傳播,但這些顆粒物仍然可以通過佩戴者的面部和呼吸器之間的縫隙進入呼吸系統。以往文獻中發現,佩戴者進行一系列身體動作後,呼吸器貼合性測試的通過率顯著下降至46%。因此,本項目旨在通過三維建模和實驗擬合測試相結合,探索和識別由面部/身體運動引起的面部密封洩漏的特徵。人臉和呼吸器的三維幾何特徵將在靜態和動態條件下進行掃描。同時,將通過呼吸器內外控制劑濃度之間的差異進行定量適合性測試(QNFT)。在面部/身體運動期間,還將測量呼吸器和佩戴者面部之間的接觸面壓力,以評估呼吸器的動態貼合度。最後,將開發生物力學有限元模型,通過模擬施加的機械應力和接觸面壓力分佈來評估呼吸器和人臉之間的相互作用。該項目的成果可用於改進現有呼吸器尺寸和形狀的設計,以提高呼吸器在動態面部/身體條件下的貼合性能。

 

項目編號:UGC/FDS14/P04/21
項目名稱:高維向量自迴歸模型中的序貫變點監測
首席研究員:吳偉亮博士(恒大)

摘要

近數十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數碼轉型的加速進程,於工程、金融、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統計學等領域上,收集大量實時數據已經變得方便和普及。這種現象對不同領域的從業者來說構成一個重大的挑戰,因為他們需要能夠從大量的數據流中檢測到任何出現在結構上的變化。例如在工業安全和可靠性監控領域方面,監測工業部件溫度的突然變化可以反映部件中可能存在的異常和缺陷。在金融風險管理方面,檢測資產回報波動的結構性變化為金融風險可能的不穩定性提供重要信息(詳見 Andreou and Ghysels(2006))。在投資組合管理方面,投資組合經理會通過資本資產定價CAPM模型中的Beta值來衡量資產的風險,透過檢測投資組合Beta的變化使他們能夠採取適當的行動和決策來重組其投資組合(詳見Aue et al.(2012)and Golosnoy(2018))。在醫療應用方面,監測重症患者的生理健康狀況能夠允許醫生在緊急情況發生時立即採取行動(詳見Fried and Imhoff(2004))。此外,實時檢測結構上的變化可以幫助從業者得知其估計模型在解釋未來數據方面的能力。因此,檢測底層過程中的結構變化的研究是很重要的,這個問題稱為順序變化點檢測。

儘管對於在許多應用範疇上,能夠快速檢測數據流中出現的結構變化並及時做出決策和採取行動是很重要的,但據我們所知,高維時間序列中的順序變化點檢測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得到探索。最近,Gösmann et al.(2020)透過聚合組件級順序檢測方案提出了一種高維時間序列中的順序變化點檢測程序,但它僅用於檢測均值變化。Horváth et al.(2020)開發了一種針對分佈變化的順序變化點檢測程序,但僅適用於獨立變數序列。在本提案中,主要目標是為高維向量自迴歸(VAR)過程開發一個順序變化點檢測程序。我們旨在以受控的誤報率順序檢測高維VAR過程的參數矩陣中的任何變化,並開發自舉程序以改善所提出的順序監控方案的表現。

在本提案中,我們計劃按以下步驟進行:

  1. (高維VAR模型的順序變化點檢測程序)將應用高維VAR模型的正則化估計方法,並將開發基於殘差的順序變化點檢測程序來檢測參數矩陣的變化。
  2. (漸近水平和一致性的決策邊界)將在參數矩陣不變的原假設和參數矩陣變化的備擇假設下研究順序變化點檢測程序的漸近行為。監測檢驗統計量的決策邊界將根據漸近理論來確定。
  3. (通過自舉程序改善表現)將開發用於確定準確決策邊界的自舉程序,以提高所提出的順序變化點檢測程序的有限樣本性能。

 

項目編號:UGC/FDS16/H18/21
項目名稱:面對面及網絡實時互動情境下學習者聆聽與說話任務投入度研究
首席研究員:邱旭妍博士(都大)

摘要

在第二語言教學課堂活動情境中,面對面互動交流及即時網路互動交流是兩種常見的交流模式。已有研究發現,即時網路互動交流有利於提升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及語言策略使用能力,亦可提高學習者課堂參與及合作學習的積極性(Ziegler, 2016; González-Lloret, 2020)。但是,有學習者則認為,在網上交流情境下,如果任務本身設計複雜,任務難度大,學習者的溝通效率會變低(Baralt, 2010; Van der Zwaard & Bannink, 2016)。相比之下,在面對面互動交流情境中,學習者更能夠互相幫助、積極討論,同時能保持學習興趣(Bao, 2020; Baralt et al., 2016)。鑒於兩種交流方式的特點和媒介有所不同,老師應該根據不同交流模式的特點,設計不同課堂任務,以實現教學目標。

現有研究發現,在執行任務型教學法的第二語言課堂中,以上兩種不同交流模式會影響學習者語言學習表現(如口語表現)(González-Lloret & Ortega, 2014)。學者亦建議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審慎思考不同交流模式對學習者語言學習的作用(Carver et al., 2021)。但是,鮮有研究關注學習者在面對面互動交流或即時網路互動交流情境下執行不同類型聆聽及說話任務時,其投入度會否有所不同。由於學習者投入度對提高學習成效起到積極作用(Mercer, 2019),我們認為探究學習者在執行不同類型任務時的投入度對老師如何設計第二語言教學活動非常有意義。

是次研究採用混合研究方法,對比在面對面互動交流及即時網路互動交流情境下,英語聆聽與說話任務類型、任務複雜度對香港英語學習者的任務投入度影響會否有所不同。是次研究側重於三個方面:(1)調查香港大學生在參與三種不同類型任務(描述任務、敘事任務、決策任務)過程中的任務投入度,並探究不同交流模式在其中的作用;(2)測量不同任務難度對學習者任務投入度的影響,並探究不同交流模式在其中的作用;(3)探索任務類型和任務複雜度對學習者投入度影響的互動作用,並探究不同交流模式對其互動作用的影響。是次研究結果將會加深老師對第二語言學習者任務投入度和不同任務類型、任務複雜度、交流模式相互關係的認識,亦會針對面對面教學或線上教學情境下的課堂活動設計提出相關建議。

 

項目編號:UGC/FDS16/H08/21
項目名稱:從廢物貿易及非正規街頭經濟探討在香港的巴基斯坦人在身份、價值和社會融合的角力
首席研究員:岑俊達博士(都大)

摘要

富裕的香港經濟令某一階層的香港人產生了大規模消費和大規模浪費的生活方式,但低收入人士卻仍然為生存而奮鬥。深水埗是香港最貧窮的地區之一,每天都有成群的廢物勞工在非正規二手街頭市場分類、修理和出售各種廢棄消費品。這些市場吸引了各行各業的人士來購物以供個人消費、轉售或進一步回收。街頭市場的廢棄商品交易為城市貧民,包括香港人和少數族裔提供了一種維持生計的方式。在香港街頭市場的非正規勞工中,從事廢物勞工的移民是最不被認可的。

巴基斯坦人是香港主要的南亞移民群體,十多年來,一群巴基斯坦人一直在傍晚和晚上佔用一些城市空間,令這群社會地位被邊緣化的少數族裔人士產生了一種以回收廢物為中心的生活方式。但對這些私人、非正規和小規模回收活動的實踐、意義和對社會影響所知甚少。通過對香港二手市場中巴基斯坦非正規廢物勞工的深入訪談和觀察,本項目將研究他們在這個「不受監管」的城市經濟中的角色和活動。具體而言,本研究將探討他們參與非正規二手交易的原因,他們如何克服日常回收活動中的障礙,以及他們作為廢物經濟中的移民勞工如何從邊緣化的位置重塑經濟生活並建立社會價值。

廢物通常與骯髒、無用和冗餘有關;因此,從事廢物工作的人被認為是骯髒的、無價的和弱勢的。在香港的公共話語中,少數族裔經常被負面描繪,被視為公眾負擔和不穩定的潛在來源,阻礙了他們的社會融合進程。對於巴基斯坦廢物勞工本身而言,廢物的含義、他們與廢物的關係以及他們在非正規二手經濟中的社會網絡可能為他們在邊緣化的背景下如何重新評估廢物和重新談判他們作為廢物勞工的社會地位提供新的見解。

本項目以指導性的觀點去研究巴基斯坦廢物勞工如何在這些開放的公共空間中參與戰略行動,創造意義、價值和建立新的本地和跨國交換關係。通過研究他們在非正規二手經濟中的日常社交互動和交流——從收集、分類、儲存,到在街頭市場出售二手消費品,本研究將對少數族裔、非正規經濟和移民融合的文獻和教學作出重要貢獻。它將為了解香港少數族裔的社會影響和貢獻提供一個新的視角。此外,本研究將對香港政府如何與少數族裔合作解決香港廢物問題作出政策建議,從而進一步促進主流社會的族裔平等。

 

項目編號:UGC/FDS14/H12/21
項目名稱:網絡迷因於政治討論中擔當甚麼角色?
首席研究員:鄧鍵一博士(恒大)

摘要

網絡迷因的興起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網絡迷因是由網民生產的戲仿內容,常見形式包括音樂、影片、動態圖片(GIF)及圖片,其中又以GIF和圖片最為常見。一些迷因的模板,包括「好奇的狗」、「成功的孩子」和「懺悔的熊」,在西方國家特別流行。而除了網上的日常對話,迷因在網絡論壇、Facebook和Instagram上的政治討論也很普遍。例如,「老友memes」(facebook.com/hkelderlymemes)便是香港其中一個最早使用迷因,來戲謔與代際衝突有關的不滿的Facebook專頁。

儘管迷因仍然是新生的網絡現象,它已經引起了學者們廣泛關注。迷因的關鍵特徵包括:第一,迷因是自下而上的參與性媒介,很容易便會出現傳染式傳播。第二,迷因比一般信息更能表達情緒。許多學者從批判的角度討論迷因的公共影響—— 一個良好的公共領域依賴公民在信息自由的環境中進行理性討論,但迷因的興起卻違反了這種想像。一些學者擔憂迷因背後的民粹主義傾向,以及其在社群中滋生對立情緒的可能性。同時,其他學者則強調用戶生成內容(user-generated content)的多義性,認為迷因不一定會損害公民文化。

為了補充相關的學術討論,本研究關注迷因的能供性(affordances),以考察其在政治討論中的作用。本研究認為,網絡迷因作為一種參與性和傳染性的媒介,其性質有利於傳播簡單的信息,同時也可以作為一種催化劑,喚起人們對新聞事件的記憶,建構群體認同。為了在理論層面上探討迷因在政治討論中的作用,本研究嘗試解答兩個問題:(一)網絡迷因是如何被用於建構網絡輿論?(二)網絡迷因有多大程度上能夠促進政治討論?

本研究採用混合研究方法。首先,我們將對在網絡論壇發現的迷因進行內容分析和文本分析,以研究迷因如何影響輿論框架(framings)。為了深入調查網絡迷因對政治討論的影響,我們會進行網絡民族誌觀察(online ethnography)。研究人員會使用迷因參與網絡上的政治討論,以觀察迷因所產生的效果。第三,我們會以實驗測試迷因對政治討論頻率的影響。我們也會特別注意網絡迷因在喚起集體記憶和建立群體認同方面的作用,以豐富對其影響的解釋。在理論層面,我們希望研究結果可以有助理解迷因對數碼文化(digital culture)和政治討論的影響。在實踐層面,這次研究的結果也可以讓教育部門用作培養公民的數碼媒介素養(digital literacy),以及作為政府部門設計網絡公共關係策略的參考資料。

 

項目編號:UGC/FDS16/E14/21
項目名稱:面向複雜工業環境中自動化機器人操作的精確六維物體姿態估計
首席研究員:王偉明博士(都大)

摘要

6D物體姿態估計,即旋轉和平移,是增強現實、機器人操作以及場景理解等各種實際應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增強現實需要精確的物體姿態,以便將虛擬物體渲染到物理環境中,並實現與真實物體的虛擬交互。在機器人操作場景中,機器人需要知道物體的方向和位置,才能安全有效地進行抓取和移動操作。

儘管已經有很多方法提出來解決這個問題,然而由於工業環境的複雜性,準確、穩健地估計6D物體姿態來進行自動機器人操作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最典型的挑戰發生在具有嚴重遮擋和截斷的雜亂場景中,由於重要特徵經常被周圍環境遮擋或截斷,很難估計出部分可見物體的6D姿態。第二個挑戰與細小的物體有關,例如螺釘、螺母和墊圈,由於它們在圖像中的分辨率通常比較低,很難從這些物體提取有用的特徵來進行姿態估計。第三個挑戰來自不同物體實例之間的形狀差異,即使它們屬於同一類別,將已訓練好的模型應用於具有較大形狀變化的新物體時,模型的性能會急劇下降。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是,通常需要標註大量的真實世界圖像才能訓練網絡模型達到可接受的精度,但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因此在有限甚至沒有標註數據的情況下,開發出能夠達到最好性能的新穎網絡模型是至關重要的。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將對複雜工業環境中的6D物體姿態估計進行全面研究,涵蓋上述所有挑戰。我們將充分利用RGB-D圖像中的顏色和幾何特徵,以及先進的深度學習技術,針對這些挑戰開發專用的網絡模型。首先,我們將提出一個基於密集對應的網絡模型來估計雜亂無章場景中被遮擋和截斷物體的6D姿態,與對嚴重遮擋和截斷敏感的基於關鍵點的方法相反,所提出的模型能夠從部分可見物體構建密集的3D-3D對應關係來進行準確的姿態估計。其次,我們將通過引入非局部網絡來修改上述模型以處理細小的物體。非局部網絡充當一種自注意機制來豐富細小物體的上下文語義信息,從而可以利用局部和全局特徵來增強物體姿態估計。第三,我們將提出一種基於先驗形狀的網絡模型來處理類別級物體姿態估計中的物體形狀差異問題,先驗形狀編碼了同一類別內所有可能物體實例共有的幾何特徵,因此對於形狀變化較大的新物體,可以根據個體細節從先驗形狀中重建出來。第四,我們將開發一個自監督學習框架,以逐步提高使用有限合成數據訓練的網絡模型的性能,該系統能夠自動準確標註真實場景圖像中的物體姿態以進行自監督訓練。最後,我們將集成上述網絡模型到一個用戶界面友好的系統中,並基於精確的物體姿態估計,開發一系列工業應用來執行自動機器人操作。

項目可交付成果是一系列新穎的網絡模型以及用於模型訓練的自監督學習框架,這些網絡模型可以在複雜的工業環境中準確、穩健地估計6D物體姿態,我們將進行全面的實驗來評估網絡模型的性能。

 

項目編號:UGC/FDS14/E08/21
項目名稱:AutoQFD:針對產品開發的自動化的品質機能展開方法研究
首席研究員:王越博士(恒大)

摘要

品質機能展開(QFD)是產品設計中一種廣泛使用的方法,常用於開發或改進產品以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此外它還廣泛應用於其他行業,例如服務、醫療保健和軟件開發。儘管QFD在過往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但是在當今的業務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QFD過程通常是複雜、勞動密集型且耗時的。本項目提出了一個智能和自動化的QFD方法來應對這些挑戰。我們的方法可以快速地自動化QFD流程,並且需要少得多的公司專業知識資源,從而更加方便業界的應用。我們將利用大量的產品評論文本來推斷客戶需求和產品工程特性之間的關係,並採用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和遷移學習技術來建立針對某一類產品的(比如電子消費品)通用的QFD模型。用戶使用時,只需要使用該類別中的少量產品特定數據對通用模型進行微調,例如手機,即可獲得該特定產品的QFD。AutoQFD使用戶能夠在有限的時間、數據和領域知識下訓練他們定制的QFD模型。

 

項目編號:UGC/FDS15/H12/21
項目名稱:香港文學的「第三世界」想像與實踐:1970年代香港文學對拉丁美洲文學的譯介與挪用
首席研究員:王家琪博士(樹仁)

摘要

華文文學世界對拉美文學甚感興趣,香港、內地、台灣先後大量評介及翻譯相關作家與作品,而且對三地的文學創作分別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乃不可忽視的華文文學史現象。在三地對拉美文學的評介之中,以香港尤為值得注意,不只在引入時間上較早,而且很快就挪用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產生成熟的文學作品。然而,回顧學術界目前的研究情況,相對於內地和台灣已有不少專著考察拉美文學與本地文學的關係,香港較多現有研究集中在個別作家對魔幻現實主義的挪用上,對於整個譯介現象和情況尚沒有較整全的研究。本研究將會爬梳所有現存的1970年代香港報章與文學刊物,檢取所有與拉美文學有關的評介與翻譯文章,分析1970年代香港文學的主體性怎樣在與世界風潮的互動中產生。「譯介」一詞指評介與翻譯文章,而非一般的翻譯研究,是因應本地報刊上較少嚴格意義上的翻譯,而多見較廣義的「譯介」類文章,是當時傳播世界文學風潮的主力,故不限定於研究狹義的翻譯,研究方法上也與一般翻譯研究不同,而是結合報刊研究方法、翻譯理論以及跨語際實踐等等理論框架輔助詮釋。以「第三世界」的想像與實踐為研究角度,是聚焦於香港作者如何把自身置於「被殖民者」的一方,通過閱讀、評介、翻譯拉美文學,想像香港文學在世界文學版圖的位置,並且挪用與轉化拉美文學形成1970年代香港文學的重要特色,同時藉此研究當時香港作家對於殖民問題、民族文化、主體性等等議題的初步思考。

 

項目編號:UGC/FDS16/H17/21
項目名稱:發展幼兒的國民身份:香港不同背景幼稚園、本地華裔和非華裔家庭的價值觀和實踐
首席研究員:王明善博士(都大)

摘要

培養國民身份認同是各國不可或缺的政治任務之一,但要成功培養這種情感並非易事,尤其對多民族國家和地區(例如中國和新加坡)來說更是一項具挑戰性的工作。事實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官員多番指出香港人欠缺國家觀念和身份認同。自 2017年上任以來,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更表示要從根本改革教育,稱在幼兒階段就應培育「我是中國人」的國民身份認同。雖然香港的幼稚園行業本質上仍屬私營市場,但近年政府通過對幼稚園及家長提供經濟誘因逐漸加強對該行業的控制。同時,政府以學好中文為由,鼓勵非華語兒童入讀以中文授課並通過政府質素保證的本地幼稚園。有見及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香港不同背景的幼稚園、本地華裔與非華裔家庭如何回應當局在建立國民身份認同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及其自我定位。

本研究將採取混合研究方法,大致分為兩個互有聯繫的階段。第一階段為多重個案研究,選取八所幼稚園,當中包括四所取錄較多非華語兒童的幼稚園(以中文授課的免費幼稚園或以英文/雙語授課的收費幼稚園)及四所以中文授課的一般免費幼稚園。研究人員將與32位幼稚園教學人員(包括校長和教師在內)和40位家長進行深度訪談,並評析其教學材料、課堂和家庭教學影片。研究結果將有助深入了解香港不同類型和種族背景的幼稚園和家長對國民身份認同的價值觀和實踐,並用作發展相關概念框架,為本研究第二階段的問卷製訂提供基礎。第二階段研究的目的是考察香港幼稚園和家長有關價值觀和實踐的整體趨勢,及會否因受訪者的幼稚園類型、種族背景和社會經濟地位而有所不同。問卷調查將於2022/23學年進行,研究人員會採用分層隨機抽樣方式選取全港百分之十的幼稚園為代表性樣本,邀請該校教學人員和家長填寫一份網上問卷。為比較兩種受訪者之間的意見,兩者須在問卷的第一部份回答相同的問題。問卷餘下的問題將按研究第一階段所發展的概念框架所設定,以反映教學人員和家長各自的經驗和見解。為進一步了解香港的整體情況和受訪者之間的意見異同,研究人員將對問卷調查資料進行量性和質性分析。

本研究所得的實證結果將有助理解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發展國民身份認同的複雜性,以及家長、幼稚園和政府之間的關係和期望。此外,本研究將為有關政策和公眾討論、培養幼稚園教學人員和家長文化意識與尊重提供可靠的參考和方向。本研究將對家校在發展國民身份認同的角色及「中國人」身份在本港與更廣泛地區的意義發展作出貢獻。

 

項目編號:UGC/FDS16/B12/21
項目名稱:太極對輪值工作的情緒勞動員工之干預硏究
首席研究員:胡家成博士(都大)

摘要

在全年無休的商業世界中,大約五分之一的勞動人口須從事不同類型的輪班工作(例如下午班和夜班),他們當中很多都受到嚴重和持續睡眠不足(與平均8小時相比,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的困擾,而且患上各種疾病的風險亦較高(https://www.cdc.gov/)。儘管我們的夜間經濟呈爆炸性增長,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有關輪班工作對員工,特別是對那些前線服務員工(或情緒勞動)影響的研究還是很有限的。

輪班工作可能對前線服務員工造成雙重打擊。一方面,與客戶互動時,他們必須採取必要的展示行為,以遵守僱主強加的展示規則(例如表現友好的態度和抑制憤怒),內在感受與外在展示行為的差異令前線服務員工情緒疲憊,甚至對工作產生厭惡的感覺。另一方面,夜班工作與晝夜節律(即在白天的燈光下醒來,在夜幕降臨時睡覺)相矛盾,可令生理時鐘紊亂,對輪班的前線服務員工的身心健康有害(例如高血壓和疲勞)。企業應制定相關對策,減輕這些對前線服務員工心理和生理的負面影響。

基於輪班工作的不利影響,本研究項目分別進行兩個研究:(一)前線服務員工面對夜班工作與晝夜節律矛盾的情緒疲憊(心理)和疲勞(生理)(研究一)以及(二)太極拳作為結合靜觀和身體鍛鍊的一種形式是否減輕了輪班工作的負面影響(研究二)。在這兩個研究,我們主要探討:(一)晝夜偏好是否對情緒調節產生影響;(二)環境光暗程度對員工產生的生理影響;(三)與靜觀相比,太極拳是否有助於提升身心健康。太極拳作為一種基於運動的冥想,旨在通過低衝擊的身體動作、特定的呼吸模式和冥想技巧來達到放鬆的狀態。本研究項目以尚未被探索的有關情感勞動題目為主題,為文獻作出貢獻,且為企業提供相關對策,以改善前線服務員工的身心健康。

 

項目編號:UGC/FDS24/E08/21
項目名稱: 開發多智能體行為數學模型及充電站優化佈局以於香港實施推廣電動出租車 ─ 試點研究
首席研究員:武陽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在2020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承諾香港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這項承諾將在多方面惠及香港居民,包括改善空氣質素和自然環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推動電動汽車(EV)的部署被認為是一種可行的路邊清潔空氣解決方案。在大灣區,公共交通領域和計程車服務推廣電動汽車變得越來越重要。香港的交通行為是獨一無二的,有別於其他國際大都市。本研究計劃旨在開發本地駕駛模式的多代理行為模型,並通過交通流問題的層次聚類方法找出香港試點地區電動計程車服務充電站的最佳映射位置。該模型將考慮香港本地獨特的技術和經濟問題,例如有限的土地空間和擁擠的交通網絡等。

 

項目編號:UGC/FDS24/B15/21
項目名稱:後疫情世界之目的地競爭力
首席研究員:徐景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在後疫情世界中,危機管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遊客在出行時會更加注意自身安全。本研究將探索和測試目的地如何展示其危機管理以建立競爭力。因此,本研究旨在豐富目的地競爭力的理論和知識。除了理論意義外,這項研究實際上可以幫助旅遊業和各種利益相關者就振興目的地提供建議。例如,它可以幫助振興香港的經濟,因為旅遊業長期以來一直是其支柱產業,但現在幾乎停滯不前。該問題的重要性使得該項目迫切需要為振興後疫情世界的旅遊經濟和競爭力提供必要的指導。

 

項目編號:UGC/FDS14/B03/21
項目名稱:新冠疫情對公司審計活動的影響
首席研究員:邱聆娜博士(恒大)

摘要

新冠疫情的爆發及迅速席捲全球嚴重地破壞了全球的正常經濟活動,並且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新冠疫情在中國爆發的初期,即2020年1月至3月,恰好也是上市公司年報審計的忙季。因此,香港和大陸兩地嚴格的出入境政策將嚴重影響那些審計師常住香港、而客戶主要經營活動在大陸的審計項目。這為我們研究在現場審計無法正常開展的情況下審計師如何實施替代審計程序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背景。本研究擬手工收集整理香港的審計報告的大樣本數據,並向審計師就相關問題發放調查問卷。在整理以上數據的基礎上,我們首先提供關於審計師在新冠疫情爆發後審計活動的描述性證據。通過閱讀香港上市公司2018年和2019年的審計報告,對比同樣的關鍵審計事項在疫情前後的審計程序是否有差異,據此我們來理解審計師如何針對不同類型的關鍵審計事項採取不同的替代審計程序。此外,我們還會檢驗審計活動特點和審計師特點對替代審計程序選擇的影響。

其次,由於大陸香港兩地通關限制,常駐在香港的審計師如要滿足2020年3月31日年報截止日期的時間要求,將不得不更多依賴替代的審計程序,抑或推遲審計報告最終報告時間以待通關限制解除。這為我們研究替代審計程序和延遲審計報告如何影響審計質量提供了理想的雙重差分檢驗機會。具體來說,我們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研究審計質量:(1)可裁量應計項目;(2)是否符合或者超過分析師預期;(3)年報重述;(4)審計師的可持續經營假設及期後事項披露;(5)審計師對客戶公司最初報告盈餘的調整。

再次,我們將研究新冠疫情帶來的變化是否有長期性。我們將檢驗替代審計程序是如何影響審計費用的。此外,新冠疫情可能導致審計師的變更,我們將進一步研究新冠爆發之後客戶將如何決定更換審計師,並主要考察在地理因素及審計技術兩個層面的影響。

綜上,本計畫旨在研究當現場審計不可行時替代的審計程序將如何開展。新冠疫情的爆發是完全獨立於審計師及其客戶的外生事件,因此能為我們研究審計活動特徵及審計師特徵如何影響審計活動及替代審計程序的選擇提供獨特的研究機會。本研究將在以上方面對現有的審計文獻做出重要貢獻。同時我們也將研究審計師在出現外生衝擊時將如何在保證審計質量和推後審計報告日期之間做出權衡和選擇,這也是對現有文獻的重要補充。

 

項目編號:UGC/FDS14/P02/21
項目名稱:部分可分稀疏優化:理論與應用
首席研究員:余國惠博士(恒大)

摘要

大數據在各個學科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和有用。稀疏優化是一種流行且實用的解決大數據問題的技術,即尋找欠定線性系統的稀疏解。它已成功應用於變量選擇、壓縮感知、圖像科學和機器學習等各個領域。在稀疏優化的發展中,近年來有三個主題備受關注:(1)線性系統在實際應用中的限制性太強,非線性測量的稀疏解出現在各種應用中,例如稀疏邏輯回歸中的對數似然最大值和稀疏逆協方差選擇,衍射成像中的二次基追踪和稀疏組合選擇,以及分散通信中的雙線性壓縮感知;(2)部分稀疏優化(也稱為修剪套索或尾部最小化),只懲罰小元素,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非凸稀疏促進技術;(3)部分可分結構在實際稀疏結構中很常見,如全變分恢復、群套索和融合套索等。

在本項目中,我們將同時考慮上述三個主題,並研究非線性系統的部分可分離和部分稀疏優化(PSIIO)問題。我們將特別研究其數學理論,包括模型的一致性理論和優化算法的收斂理論,並討論其在金融和系統生物學中的應用。在理論方面,我們將引入稀疏強凸性(SSC)的概念。它是經典稀疏特徵值條件(SEC)從線性系統到非線性系統的推廣。在SSC假設下,我們將建立全局最小值的精確恢復特性和恢復界限(包括模型誤差、絕對偏差和 2 恢復界限),以定量估計PSIIO問題的穩定性。此外,我們將討論某些局部最小值的恢復界限和二階增長特性。在算法方面,我們將提出一種帶連續技術的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C)來解决PSIIO問題。在SSC假設下,我們將證明所提出的ADMMC在與噪聲水平和恢復界限成正比的容差內以幾何速率收斂到基準實際值。收斂理論將為部分稀疏算法和 p 正則化算法的稀疏恢復可用性提供正面的理論證據,並彌補某些非凸正則化方法的缺陷。在應用方面,我們將運用理論結果和數值算法來解決多周期稀疏投資組合選擇和多物種轉錄調控網絡(TRNs)推理問題。成功應用於多物種TRNs推理將有助於生物學家推廣TRNs推理技術並以更高的分辨率理解基因表達。

 

項目編號:UGC/FDS15/E01/21
項目名稱: 開發和試點測試人工智能的手機應用程式來擔當言語語言病理學機器人來長期治療患有發展性構音障礙的粵語兒童
首席研究員:袁文貞博士(樹仁)

摘要

發展性構音障礙是幼兒常見的溝通障礙,嚴重影響幼兒發展,甚至影響他們未來的學習、就業和社交。根據研究文獻綜述,估計世界上有24.6%的兒童有言語發展遲緩或構音障礙。在這些兒童中,48.1%的3至10歲兒童和24.4%的11至17歲兒童僅存在構音問題。發展性構音障礙的兒童沒有其他症狀,經過正規訓練後可以提高語言清晰度。由於粵語主要是口語,書面粵語不能用作標準的書面中文,這增加了香港幼兒學習和理解粵語的難度,尤其是構音障礙的粵語兒童。另外,與其他語言相比,針對構音障礙的粵語兒童的訓練材料比較少。

當兒童一旦確定有構音障礙,語言病理學家會為兒童選擇初步治療方案,並定期審查和調整治療方案。適當的治療方案是由語言病理學家、家長和老師共同實行的,而且治療的成效非常依賴於家中長期訓練的有效性。因此,構音障礙兒童的家長需要非臨床測量工具,用於在家中陪伴兒童進行言語治療訓練,並讓語言病理學家更好地了解構音障礙兒童的在家訓練進度。此外,由於很多地方的語言病理學家數量不足,需要更多的資源來支持語言病理學家的工作:例如,幫助語言病理學家在較短的臨床治療期間,快速收集和了解構音障礙兒童的正確狀況。同時,兒童在家中長期作定時訓練可能會感到無聊,因此需要家長的推動和鼓勵。

針對以上問題,我提出設計一款人工智能手機應用程式,充當言語語言病理學機器人,為構音障礙的兒童提供在家訓練。該手機應用程式具有卡通面孔,從手機攝像頭收集視像數據和從手機麥克風收集語音數據,並通過手機屏幕提供視覺指令和通過手機揚聲器提供音頻指令,令手機應用程式可以充當機器人。因此,家長不需要購買或學習如何使用機器人,他們只需下載手機應用程式,就可以在家中輕鬆使用。該手機應用程式可以收集視像數據和語音數據,並在雲端智能平台上分析這些數據,自動記錄構音障礙兒童的訓練進度。此外,雲端智能平台上數據的分析結果可以被語言病理學家用於臨床會診,由是語言病理學家可以輕鬆、快速、準確地了解構音障礙兒童的訓練進度,並為構音障礙兒童提供更好的治療。

 

項目編號:UGC/FDS24/B17/21
項目名稱:創建藥物零浪費及可持續醫療保健供應鏈:私人診所與製藥公司之間的更緊密合作
首席研究員:袁尚文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毫無疑問,醫療保健是一個重大的社會議題。建立一個具成本效益、綜合和可持續的醫療保健供應鏈,是保護全港市民的最終目標。雖然香港擁有優質和合符標準的醫療體系,但私營醫療保健供應鏈(尤其是私家診所)仍然相對分散和低效率。私營醫療界每月浪費高達2,200萬港元的藥物,其部分主因乃缺乏庫存管理和處理廢棄醫療物品的專業知識。因此,發展私人診所和製藥公司之間的合作關係,以糾正這種情況,是十分重要的。建立買賣雙方合作關係和逆向物流實踐,不僅可以減少藥物庫存和浪費,還可以改善香港的醫療體系。

這個研究項目將對香港私人診所/醫生和藥物供應商進行焦點小組訪談和問卷調查,以了解私人診所、製藥公司和物流服務供應商之間合作的影響因素,並為買方和供應商合作及配合制定新框架。

我們的研究結果對私營醫療保健行業持分者很重要及有益處。研究結果不但能夠為發展具成本效益、綜合和可持續的私營醫療保健供應鏈提供指導,更能為進一步研究減少醫療浪費和醫療保健供應鏈提供堅實的基礎。另外,這個研究項目亦有助於填補相關研究文獻的缺口。

 

項目編號:UGC/FDS11/E03/21
項目名稱:帶有序數偏好與基數偏好的設施選址博弈問題
首席研究員:趙英超博士(明愛)

摘要

算法博弈論是結合了博弈論與算法設計的研究領域,其主要目標就是針對不同的環境來設計好的算法。在這個項目中,我們將研究算法博弈論中的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問題——設施選址博弈問題。大多數的經典設定中,政府(或稱爲服務提供者)將在一條街道上選擇地點來放置設施,而這條街道上住著很多居民(或稱爲消費者),他們在享用設施的同時又希望保護個人私隱。居民們希望新設施能夠更靠近自己的房子,因此他們可能會通過提供虛假信息來影響最終決策,從而獲得更多的利益。政府的目的就是收集居民們提供的信息,然後採用一個確定的或者隨機的機制來決定在何處建造設施,從而優化某些目標,同時這樣的機制可以使得居民們無法通過提供虛假信息來獲取好處。

近年來,研究人員研究設施選址博弈問題,提出了許多的擴展方向,大部分研究工作都假設居民們對新設施們的喜好程度是一樣的,這樣的假設很難為現實應用中的複雜場景建立模型。例如政府計劃在某個地區開設兩間新學校(或者幼稚園),其中一間學校重視音樂教育,而另一間學校重視體育教育。對於要為孩子選校的家長來説,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學校的位置遠近來決定到底送孩子去哪一所學校。如果某家長最喜歡的那所學校離家非常遠,而不怎麽喜歡的學校就在家附近,那麽這位家長權衡之下可能會選擇將孩子送到離家近的學校。這個選校問題就是單一設施主導的設施選址問題的一個例子,家長獲得的好處(或者需要付出的代價)由他們最終選擇的學校來決定。下面我們來看另一個例子,政府計劃在某個地區建設一間醫院和一間普通科門診診所,一些病人可能需要每周兩次去醫院看醫生,每周一次去診所做治療,那麽我們就可以將這個問題用多設施主導的設施選址問題來建模。根據病人去醫院與診所的頻率,我們來設定病人對這兩個設施的偏好:對醫院的偏好為67%,對診所的偏好是33%。病人所獲得的利益可以用病人分別從兩個設施處得到利益的加權和來表示,這就是所謂的分數偏好。我們再考慮另外一個場景,假設政府現在有一筆固定的款項要用於這兩個設施(醫院與診所)的維護與更新,那麽一個自然的問題就產生了:如何分配這筆款項才能更好的服務病人。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研究帶有序數偏好與基數偏好的設施選址博弈問題。帶有序數偏好的設施選址博弈問題中,居民們需要給所有的設備按照自己的喜好程度排個順序,他們付出的代價由收費最低的那個設施決定;帶有基數偏好的設施選址博弈問題中,居民們要用分數(或者百分數)來表示他們對每個設施的喜好程度,政府則需要根據這些分數(或者百分數)進行預算分配。一旦擬定清晰的系統目標,我們就要設計一些確定的或者隨機的機制,既可以保證居民們願意講真話,又可以有比較好的近似比(運用這個機制得到的結果和最優結果的比值),並且證明近似比的下界。此外,我們也研究帶有序數偏好與基數偏好情況下,如何設計機制來幫助政府確定設施位置和分配預算。我們對這些新的偏好維度的研究,將加深我們對那些圍繞著居民偏好矩陣所產生的問題的理解,可以幫助人們更加全面的瞭解帶有不同偏好的設施選址博弈問題。此外,我們還為帶有序數偏好與基數偏好的設施選址博弈問題定義了一個統一的代價模型,使得這兩種類型的偏好性可以共存,這會令此問題適用的範圍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