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員發展計劃 - 項目摘要

項目編號:UGC/FDS14/H13/20
項目名稱:第二語言口語和寫作任務型教學中的語用恰當性:測量法與教學法
首席研究員:貝曉越博士
恒大

摘要

第二語言任務型教學研究在過去三十年發展迅速。學生在語言學習任務中的表現通常是以句子及詞彙複雜度、準確度和流利度來衡量。這種測量方式在近年受到挑戰,因爲學生的語言可以表現得準確流利,但內容卻可以言之無物。即使是良好的語言形式也不一定與學習任務的目標相關。可惜的是,語用恰當性,即「學生語言表現有效切合學習任務目標的程度」,在過去一段長時間内被任務型語言教學界所忽視。

本研究將語用恰當性與傳統的句子及詞彙複雜度、準確度和流利度在任務型語言教學中相結合,以期達到四個主要目標:1)在香港的多文化語境中驗證歐洲最近提出的幾個語用恰當性理論框架;2)在不同的任務條件和任務類型中分析語用恰當性和句子及詞彙複雜度、準確度和流利度之間的關係;3)研究在不同的語態下(寫作和口語)語用恰當性表現和測量方式的異同;4)探討以語用恰當性為側重點的第二語言任務型教學方法。

本研究的成果將對任務型語言教學和測試方式產生積極影響,並將有助語文教師把教學重點從語言形式轉移到形式和語用并重的正確軌道上。本研究所得成果將能為世界各國語言教師提供一個綜合的任務型語言教學評估框架,其中包括如何更有效測量句子及詞彙複雜度、準確度、流利度和跨文化語境中的語用恰當性。從更長遠的視角看,本研究將對任務型教學理論發展提供實證支持,其研究成果也將提供予語文教育決策者、語文測試機構、以及語文教材出版商參考,以促進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應用。

 

項目編號:UGC/FDS25/E10/20
項目名稱:利用重組碳酸酐酶以及透過磁性納米複合固定化對增強微藻細胞二氧化碳捕獲及利用之研究
首席研究員:陳祖賢博士
高科院

摘要

二氧化碳(CO2)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溫室氣體,近年來世界各地大力提倡可再生能源和以最新科技提高能源效率並採取不同的節能措施為達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但是,據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指出,為應付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和經濟快速增長,化石燃料發電的需求仍然維持高企,導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仍不斷增加。在最新的研究顯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超出了歷史記錄(>400ppm),並預計到2100年將進一步增加到530ppm水平,那時候全球變暖所產生的影響包括農作物大大減產,生物多樣性損失(例如對珊瑚的破壞)及冰山融化導致海平面急劇上升等等。因此,在2015年達成的《巴黎協定》中,承諾2030年必須將全球平均溫度的上升幅度嚴格限制在工業化前的溫度不超過1.5°C的水平,按此推算,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將要大大減少百分之四十五。因此在能源及一些相關行業中,低碳排放或碳中和措施已被應用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時為達致以上的減排目標,近年已積極提倡碳負排放概念,即通過碳捕集與封存方法(CCS)從大氣中去除大量的二氧化碳。目前碳捕集與封存主要應用是吸收在燃燒化石燃料的發電廠或其他工業中煙道排氣內的二氧化碳,經吸收的二氧化碳會進行解吸,壓縮和濃縮等步驟並永久存儲在地下深處。然而,這技術面對一些當前挑戰包括缺乏高效的二氧化碳吸附/吸收材料及其相應的再生方法,加上用於處理二氧化碳時(如壓縮和運輸)所需要的能源投入也一定程度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此外,二氧化碳洩漏的潛在風險及存儲選址困難(地下深度大於八百米)等限制了這技術的廣泛應用。取而代之的是較為切實可行的碳捕集與利用概念(CCU),將收集的二氧化碳用作不同的碳基材料例如建築材料聚合物或碳酸鹽礦物等。最近,有研究建議收集化石燃料發電廠煙道排氣中的二氧化碳來供給微藻生長,最終轉化為可再生能源(生物燃料)從而大大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在這培養微藻並轉化為可再生能源的碳捕集與利用的可行性研究中,為了增加微藻對二氧化碳的吸收,一種源自嗜鹼芽孢桿菌的碳酸酐酶基因會透過大腸桿菌基因工程表達用以催化培養基中二氧化碳的水合速率,提高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從而轉化更多的碳酸氫根離子(HCO3)可被微藻吸收和生長。此外,亦會以不同的微藻品種(淡水和海洋)和不同的二氧化碳水平如模擬煙道排氣(5-15%)及污染物(NOx和SO2)和低二氧化碳環境下(400ppm)研究對重組碳酸酐酶催化水合速率及微藻生長的影響。同時通過交聯方法讓重組碳酸酐酶固定在新合成的磁性納米複合材料上(Fe3O4-SiO2-APTES),可以進一步提高重組碳酸酐酶的穩定性。在酶反應後,這固定化酶可有效地從培養基中利用外部磁場分離出來並重複使用。由於微藻可有效地去除廢水中的氮和磷酸鹽等營養物質以改善廢水質量,因此這研究還可用於廢水重用方面以減少淡水足跡。最後,將研發一種低成本和高效能的微藻生物反應器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項目編號:UGC/FDS11/B02/20
項目名稱:企業上市(IPO)對財稅差異與避稅行為的影響: 中國之實證
首席研究員:陳冠雄教授
明愛

摘要

本研究項目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參考財稅差異權衡理論,研究和比較公司首次公開募股(IPO)前後應稅收入與會計收入之間的關係。首次公開募股對公司及其股東而言都非常重要。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是全球IPO市場的兩個主要參與者。在2016年至2019年之間,就IPO募集資金而言,上海證券交易所位居全球前五位。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募集資金也位列2017年全球前五位。鑑於有大量外國和機構投資者參與中國IPO,我們在中國資本市場的研究結果也與中國以外的其他經濟體相關。尤其是,滬港通及深港通促進了香港投資者對中國內地市場的投資。

如果一個健全的理論框架可以幫助我們建立稅收規避與首次公開募股之間的重要關係,那麼本研究將對國內外投資者,稅務機關,監管機構,審計師以及其他資本市場利益相關者產生重要影響。我們的研究結果可以幫助各利益相關方做出更明智的決策,並製定更有效的政策和法規,以解決公司首次公開募股前後的稅收規避問題。

 

項目編號:UGC/FDS16/M09/20
項目名稱:以殼聚糖絮凝之微藻生物質添加到廚餘魚糧以提高高體革鯻的生長及免疫力之研究
首席研究員:陳文藝博士
公大

摘要

水產養殖的經營成本近年正急劇上升,為水產養殖業帶來了不少的財政壓力,因感染而導致魚類死亡更令業界百上加斤。為了改善水產的健康狀況,除了使用抗生素或魚類藥物外,在飼料添加補充劑亦是常見的方法。高體革鯻(澳洲寶石鱸或寶石魚)是近年流行的水產養殖魚種,但跟其他常見的水產養殖品種如鯽魚和鯉魚不同,關於高體革鯻的報告並不多。對於其水產養殖的發展來說,進一步瞭解高體革鯻飲食和生理需求至關重要。

微藻被喻為本世紀的「綠色黃金」,它是生產塑膠、肥料、碳固定劑等的原油和原材料的理想替代品之一。微藻還可以用作魚類的補充劑,以提昇魚類健康質素和漁場的生產力,但微藻的高昂生產成本卻阻礙了其被廣泛應用的可能性。其中一個降低成本的辦法是使用廢水,如以廚餘滲濾液代替培養液作為營養以繁殖微藻。另一方面,從培養液中採集微藻生物質是量產微藻中另一個高成本過程。絮凝被視為有效降低成本的微藻採集替代技術,部份絮凝劑如殼聚糖(甲殼素)是無毒和可生物降解的,適合用於生產魚類飼料,其實也有報告指出殼聚糖可以作為魚類補充劑。雖然微藻和殼聚糖皆為魚類補充劑,但兩者的綜合作用仍然未知。此外,不同品種的魚所需的補充劑劑量是不同的,在實際應用前應先行制定標準。

這專案旨在生產殼聚糖-微藻生物質絮凝物作為廚餘飼料的補充劑,並研究該補充劑對最近流行的水產養殖魚類品種---高體革鯻之生長和免疫力的正面影響。在這專案中,將從微藻庫中挑選出一個健壯及高營養的本地微藻品種。微藻生物質將從內部照明光生物反應器中生產,使用稀釋的廚餘滲濾液來繁殖微藻。透過調整廚餘滲濾液的稀釋比例,來優化微藻生物質生產率,並研究微藻生物質採集效率與殼聚糖絮凝劑劑量的關係。闡明廚餘飼料輔以微藻、殼聚糖和兩者混合對高體革鯻的生長和先天免疫力的影響。最後,提出微藻和殼聚糖在廚餘飼料中的最佳比例。另外亦會計算和比較商業飼料和輔以微藻和殼聚糖之廚餘飼料的成本。這專案的成果將包括高品質、高性價比和環保的魚類飼料配方、期刊報告和會議報告以及水產養殖業的研討會,還會為本地水產養殖業舉辦研討會,以促進魚類飼料配方的應用。

這個專案將會對社會帶來不少益處,它將提供微藻收集技術的知識,以及高體革鯻的飲食和營養需要資料。此外,這專案提出的廢物轉化為產品策略與可持續城市的概念一脈相承。廚餘及其滲濾液是高污染的廢物,而殼聚糖也可以通過回收漁業廢物來生產。這專案提出了一種將這些廢物回收並轉化為有經濟價值的優質魚類飼料的方法。在這轉廢為能策略的幫助下,將可減少人類造成的污染。與此同時,高品質的水產養殖產品可以較低的成本生產,從長遠角度來看,可增強水產養殖的可持續性。

 

項目編號:UGC/FDS24/E02/20
項目名稱:一套在建構環境中能應用的廉價的自動駕駛系統
首席研究員:周振邦博士
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2014年,民用車輛的自動駕駛系統對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該系統配備了全球定位系統(GPS),並提供了具有導航功能的地圖,用於確定車輛的位置。它還同時配備了攝像鏡頭、超聲波傳感器和高速嵌入式系統,用於分析鄰近物體之間的距離和方向,使車輛以自動駕駛模式到達目的地而不會發生碰撞。儘管因系統故障而發生了一些事故,但自動駕駛的經驗和結果仍然有很理想的前景,因此,越來越多的人使用自動駕駛系統在其駕駛過程中。

隨著應用於室外環境的自動駕駛系統的成功,亦因為人們大約花90%的時間在室內,研究人員開始為室內環境開發類似的系統,因為室內自動駕駛系統肯定會在許多應用範疇中幫助改善我們的生活水平。例如,自動駕駛購物車可以協助顧客在購物中心運送他們購買的商品。在香港,政府對智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有著渴望的決心,希望智慧城市的發展能吸引世界各地的企業和人才來港,為香港的發展做出貢獻。因此,香港政府於 2017 年發布了《智慧城市藍圖》,該藍圖促進了創新技術的使用,以提高香港的生活質量,效率和安全性為目標。當然,室內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無疑會為智能城市發展帶來好處,因為可以構建許多自動定位和導航的應用來輔助人們。然而,在室外環境中開發的定位技術並不能容易地應用於室內環境。室內自動駕駛系統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室內環境中無法使用 GPS 訊號。另外,室內環境與室外環境相比通常較為複雜,因此,對圖像、視頻或傳感器信號的分析會更加困難。結果,室內自動駕駛系統的發展落後於室外自動駕駛系統。而且,至今仍然沒有可行的解決方案被提出。

為了減輕上述在室內自動駕駛系統及其應用中發現的問題,我們希望提出具有以下目標的解決方案:

  1. 使用射頻信號、視頻數據以及由其他相關傳感器收集的數據,在不同室內環境和條件下開發一套可靠的室內自動駕駛系統,而無需在基礎設施上安裝定位硬件。
  2. 在邊緣計算設備中應用室內自動駕駛系統,以減少對雲計算的依賴。
  3. 設計一個通用的導航機器人,該機器人將能應用我們開發的自動駕駛系統。

我們會在研資局和我們學院的支持下,依次解決上述項目的目標。如果我們的申請能夠成功,我們將使用這筆資金招募研究人員,購買設備並培訓學生。 當然,當項目的每個階段完成時,我們都會在會議或期刊上發表研究成果。

 

項目編號:UGC/FDS14/H02/20
項目名稱:清代楚辭學研究
首席研究員:陳鴻圖博士
恒大

摘要

自西漢時期,《楚辭》已成爲人們研究重點對象,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大體而言,傳統的《楚辭》研究一般以傳世文獻為主,運用文字、聲韻和訓詁等方法探求文義和文學特色。現代學者在繼承傳統的考證方法之餘,同時致力於楚辭學術史的整理。清代學術發展蓬勃,是中國古代學術發展的總結階段,也是現代思想和學術的開端,該時期的楚辭學上承前代研究餘緒,同時受當時學術傳統以及近代思想文化的影響,在不同範疇均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其影響一直延續至今,在楚辭學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

本計劃希望藉由文獻學和學術史視角探討楚辭學在清代的發展,開創一些新的研究成果。首先全面收集和考訂清代楚辭類文獻,重新編寫清代楚辭著作書目和提要,務求全面而深入掌握清代楚辭學文獻的內涵。其次,分析清人楚辭學著述的旨趣、體例和方法,歸納各類文獻的特色,為全面系統闡述楚辭學提供堅實基礎。其三,調整研究角度和方法,將清人楚辭學著作置於清代學術史上考察,用以觀察楚辭學在清代學術變遷下的發展軌迹。清代楚辭學著作數量十分龐大,本計劃將同時建立資料庫,提供多元化訊息,以便於研究者處理較複雜的議題。

 

項目編號:UGC/FDS24/E03/20
項目名稱:一種緊湊的乾燥增強型蒸發冷卻系統的理論研究和控制方案開發
首席研究員:陳奕博士
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近幾十年來,世界建築能源消耗快速增長,其中空調能耗約佔50%。隨著對更好的室內居住環境的需求增加,預計建築空調能源消耗將持續增長。乾燥增強型蒸發冷卻系統(DEVap)被認為是傳統蒸汽壓縮空調系統最有希望的替代解決方案之一。 DEVap 系統由串聯的乾燥除濕機和間接蒸發冷卻器(IEC)組成。首先,乾燥除濕機對空氣進行除濕,然後通過 IEC 進行顯熱冷卻。DEVap 無需依賴高能耗的壓縮機和對環境有害的氟氯化碳作為製冷劑,因此具有高能效和環保的優勢。此外,低品位能源可用於乾燥劑再生,進一步促進了該空調系統的可持續性。但是,DEVap 技術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系統的複雜性。系統由多個元件組成,對安裝空間和維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情況對技術推廣帶來了障礙,特別是在空間短缺和人工成本高的地區。因此,通過使用結構更緊密、更高效的元件來簡化 DEVap 是我們提出該項目的動機之一。我們建議 DEVap 使用一種新開發的液體乾燥劑除濕機(LDD),稱為蒸發冷卻輔助內部冷卻 LDD。內部自冷卻的除濕機可避免用額外冷卻設備(冷卻塔或冷卻器)對乾燥溶液進行冷卻,從而使 DEVap 系統更加緊湊。該除濕機還進行了兩個進一步的改進,以增強其傳熱和傳質,包括:1)採用六角形熱交換器實現逆流;2)使用乾燥的室內回風作為二次空氣以增強蒸發效果。此外,我們發現目前對 DEVap 的研究僅集中在冷卻系統上,與室內熱環境的相互作用很少受到關注,也缺乏在可變條件下如何調控噴灑溶液和噴淋水的控制策略以達到室內熱舒適性。這種情況為我們提出這個研究項目提供了另一個動機。在該項目中,首先我們將建立新的 DEVap 的傳熱傳質模型並進行實驗驗證。重點將放在室內熱環境,除濕機和蒸發式冷卻器之間的閉環相互作用上。其次,將在各種不同的運行條件下評估系統和子元件的熱性能。基於此找出最佳的設計和運行參數並提供運行指南。最後,我們將提出在室內和室外條件變化的情況下系統調節的預測模型。研究工作的結果可以為下一代 DEVap 提供可靠的模擬基礎,調節策略和有用的指引。

 

項目編號:UGC/FDS16/H01/20
項目名稱:成年後期的生產參與模式轉變:原因和後果
首席研究員:鄭克嵐博士
公大

摘要

世界人口正在老齡化。在老年學中,生產參與(對家庭和社會作出貢獻 [如志願服務,照顧])是一個持續得到關注的課題。鑑於生產參與的性質,包括香港在內的許多地區的政府鼓勵年長人士作出這個行為。

在社會科學,一個越來越常用的方法是計算多個維度之間的交織,以找出反映現實的普遍模式。可是,關於生產參與的文獻通常使用傳統方法,包括研究個別生產行為或使用累積分數。探討普遍的生產參與模式的研究很少。事實上,香港缺乏年長人士的生產參與模式的數據。

儘管社會科學家提倡探討個人變化,關於生產參與模式轉變,以及其原因和後果的研究卻一直缺乏。因此,這項縱向研究將採用潛在轉變分析(latent transition analysis)來探討年長香港人的8種生產行為:就業,正式志願服務,非正式志願服務,照顧配偶,照顧父母,照顧孫子,為孩子做家務,及終身學習。我們將在兩個時間點(相隔一年)找出普遍的生產參與模式,並偵測其改變。例如,我們可能會觀察到有些人會保持 “就業–家庭貢獻”(就業,家務支持和照顧的機會很高),有些人則會從 “就業–家庭貢獻” 轉為 “缺乏活動”(缺乏生產行為)。

參考角色觀點(role perspective),我們將研究生產參與模式轉變對正向和負面心理的影響。例如,相比起其它模式轉變,持續作出 “就業–家庭貢獻” 可能會帶來高的生活意義(正向心理),並同時更多抑鬱症狀(負面心理)。此外,根㯫資源理論(resource theory),我們將探討人力,社會和文化資本怎樣影響生產參與模式轉變。例如,功能健康不佳(較少人力資本)可能導致“就業–家庭貢獻” 轉為 “缺乏活動”。

透過探討生產參與模式轉變,以及其原因和後果,此研究將為生產參與作出全面剖析,並會給政策制定和服務發展帶來啓示。它會揭示不同年長香港人群體,這些群體基於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的改變。數據亦會指出在促進生產參與和心理健康時,長期考慮生產活動的交織的重要性。總的來說,這項研究具有重要的概念和應用意義。

 

項目編號:UGC/FDS16/B02/20
項目名稱:政治聯繫, 地區治理環境, 及性別多樣性對審計費用的互動效果影響
首席研究員:張弼恩先生
(公大)

摘要

這研究項目探討政治聯繫對審計費用的影響以及地區治理環境和性別多樣性對中國家族企業的政治聯繫與審計費用之間關係的調節作用。根據家族企業研究所的統計數據,家族企業佔全球企業的三分之二,亦佔全球生產總值的百分之70至90,以及提供了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百分之50至80的就業職位。這項目以中國作為研究國家,是因為中國私營企業在2012年已佔商業企業的一半以上,當中百分之80以上的都是家族企業。此外,路透社的一篇文章顯示,許多富有企業家通過成為人大代表而加入了政治世界。因此,這項目探討家族企業中最近出現的這種現象如何影響審計費用。

以往的政治聯繫影響對審計費用的研究中顯示出不同的結果。一些研究顯示政治關係和審計費用之間存在正向關係,而另一些研究則顯示出負向關係。由於以往的結果不一,這項目會繼續調查研究兩者的關係。再者,政治聯繫的兩種抵消作用亦會加入這研究項目。首先,由於政治聯繫會降低審計前會計信息的質量,因此政治聯繫會增加審計風險和審計費用。其次,由於政治關係可以提供法律優勢,並使企業免於承擔法律責任,因此政治關係可以降低訴訟風險和審計費用。由於這兩種影響是相互抵消的,因此無法確定政治聯繫影響是會增加還是減少審計費用。

我們提出了在不同地區治理環境下審計費用與政治聯繫之間動態關係的假設。由於在具有高質量司法系統的地區,政治聯繫帶來的法律利益應較小,因此我們假設政治聯繫會增加該地區的審計費用。此外,我們亦會探討董事會性別多元化的影響,尤其是有關女性董事如何應對有政治聯繫的董事的相關議題。由於以往研究發現女性董事與會計信息質量呈正向關係,因此我們預計女性董事能夠減輕政治聯繫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負面影響。根據審計研究文獻中的“供應方”和“需求方”觀點表明,女性董事對政治聯繫和審計費用之間的關係會有正向和負向調節。因此,我們進一步研究女性董事在不同性別主義程度的地區對審計費用的不同互動效果影響。

家族企業是未來學術研究的重要領域。但是,許多現存的會計研究並未考慮家族企業的最新特點(例如,任命有政治聯繫的董事及企業家成為政治體系的一部分)。這項目主要研究有政治聯繫的董事對家族企業審計費用的影響,我們通過研究家族企業的外部因素(地方司法質量)和內部治理因素(董事會性別多樣性)對審計費用的互動效果影響來擴展以前的學術研究。這研究應對有關家族企業在審計方面的學術文獻有所貢獻,我們的考證結果亦將對家族企業研究提供新的學術證據。

 

項目編號:UGC/FDS16/B20/20
項目名稱:遷離安全港?研究影響香港人留在香港和/或大灣區或搬遷到其他地方工作的社會心理因素
首席研究員:周怡琳博士
公大

摘要

我們的首要目標是了解哪些心理因素會鼓勵香港學生留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工作,從而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勞動力和社會做出貢獻。我們重點探討受過大學教育的青年族群,並可能於將來擴展到評估高層管理和公務員。同時,我們希望探索遷往中國大灣區和留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這兩種傾向的關係。換句話說,如果香港人要離開香港去工作,他們是否願意離開香港特區前往內地?還是他們完全離開中國?我們假設,由我們的共同調查員康螢儀最近提出的“依附於祖國”(或本例中的居籍)將有助於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對家庭住所的依戀」的概念源自約翰·鮑比(Bowlby, 1969, 1973, 1982)最初提出的依戀理論,該理論最初用於理解關係從出生到死亡在人類發展中的作用。通過我們提出的理論框架,我們希望了解和識別出許多處境和個人因素,這些因素可以預測或調節留在香港的傾向。這項研究對香港特別行政區來說是及時和相關的,因為與其他發達經濟體一樣,由於人口迅速老齡化,低生育率以及其熟練勞動力的全球流動性提高,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勞動力將在中長期內減少。我們的研究結果將能被教育機構,政府機構以及人力資源從業人員應用。同時,中國國務院會對我們的問題的答案感興趣,中國國務院已製定了進一步擴大香港特區與其他10個鄰近城市之間融合的路線圖(Cheung and He, 2019)。其他研究者認為,儘管香港和中國大陸有一些相似之處,但由於經歷了根本不同的歷史經驗,兩者之間仍然存在緊張關係(Ho et al., 2003)。因此,本研究評估政策制定者試圖吸引年輕人才遷移到大灣區時可能面臨的挑戰,並仔細研究這些緊張關係如何與對家庭住所的依戀相關。

 

項目編號:UGC/FDS25/H02/20
項目名稱:確定影響酒店業員工就業及業界持續性的供求差距
首席研究員:蔡惟真博士
(高科院)

摘要

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查明在酒店和旅遊業中可能影響新入職人員就業能力及行業可持續高品質長遠發展的供需缺口。

酒店業和旅遊業(以下簡稱"本行業")是香港的主要經濟支柱。這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 其中人力資源建設對行業的可持續性至關重要。人力資源供需平衡是本行業僱主及政府整體的主要關注點。雖然這個行業對高素質的新人有着巨大的需求,但是加入這個行業的新人可能不具備滿足僱主期望的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和適當的工作態度。為了確保新進人員滿足這些需求,職業專才教育(VPET)起着關鍵的作用。VPET 培育能够體現運營效率、 保持服務質量、為企業盈利作出貢獻的新員工,以支持當地經濟的長期發展。為優化 VPET 對培養新血和人才的成效, 提供有關職業專才教育的培訓機構必須瞭解當前供應(即 VPET)和需求(即勞動市場)之間可能存在的差距。有了這種理解,VPET更能為新血提供符合行業僱主期望的工作態度、技能和知識。具有不同技能和職業期望的 Z世代即將加入勞動市場。現有員工與最新一代員工在能力和期望上的分歧可能損害員工自身、業務實體和整個行業。VPET如何構建未來勞動力, 以及行業如何吸引和聘用新世代人才是當前的新挑戰。

因此, 本項目的研究目標是:

  1. 確定正接受本行業VPET培訓的本科生的需求。
  2. 辨認僱主與潛在 Z 世代員工之間的期望差異。
  3. 闡明供需缺口, 以强化本行業VPET培訓之策略。
  4. 比較不同職業崗位和發展階段之從業人員的看法, 就促進行業在可持續、高質量的發展道路上提出招聘戰略建議。

本項目樣本數據來自:(1)現職酒店業管理人員(通常職稱為主管、主任、經理、高管、總經理或總監);(2)現職酒店業客房部和餐飲部的前線員工;(3)在香港接受款待業相關之VPET 培訓課程的本地全日制本科生和副學士學位學生;及(4)任教樣本學生的導師。

本研究採用兩階段混合法。第一階段的定量研究借鑒参考文献, 透過問卷調查確定在本行業之管理人員、前線員工、學生和導師眼中導致職場成功的關鍵因素(例如: 工作態度、 實踐技能及專業知識(ASK))、自我概念和學生的支援點, 以確定與行業培訓和發展相關的短、 長期結果的預測變素。通過樣本的背景變異值(如年齡、性別、工作經驗等), 統計建模將確定在受控背景下哪些預測變數能夠有效地預測結果。通過獲取1,040名被試數據確定本科生的需求、 查明僱主與潛在員工之間的期望差距, 並給VPET培訓機構提供實質建議。第二階段的定性部分透過共 90 次與本行業管理人員、前線員工、學生和導師的深入開放型訪談, 以基礎理論為指導框架進行分析。訪談數據有助制定招聘戰略和人才發展途徑, 以促進本行業可持續高品質長遠發展。這項研究一方面豐富了以理論為主導和循證為基礎的新知識, 另一方面對促進香港酒店及旅遊業為世界級的首選旅遊目的地具有實踐意義。

 

項目編號:UGC/FDS11/H09/20
項目名稱:社工學生實習學業壓力研究
首席研究員:朱昌熙博士
明愛

摘要

是次研究為本地首項探尋社工學生於實習時學業壓力的研究。旨在找出學生的背景,他們實習時所感受的學習壓力水平和應付方法之間的關係。從以了解學生在實習時所感受到的學業壓力,如何影響他們對實習的滿意程度,他們的健康和專業身分認同。本研究乃採用混合研究方法,對象為所有曾經進行實習的本地認可社會工作訓練的副學位及學位課程的學生。本研究將通過量性研究方法,來量度學生的學業壓力水平,他們的應對方法以及他們對實習的滿足感和專業身分認同程度;而透過與一小群的自願參加者的深入質性訪談所得,嘗試解釋變項之間的關係。研究得來的發現,將有助製訂策略,為學生做好實習前的準備。

 

項目編號:UGC/FDS13/E01/20
項目名稱:使用者搬遷方案中設施選址問題的可信的機制設計
首席研究員:方志傑博士
珠海

摘要

在本研究中,我們會進行設施選址問題上的探討。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有一組居住在不同位置的用戶和一些可以為用戶服務的公共設施(例如: 公園,巴士站,便利店)。我㥃的主要目標是根據用戶的不同喜好來設計一個有效的機制來制定放置這些設施的最佳位置。但在大多數的情況中,用戶都了解該機制是怎樣運作的,所以用戶可以透過報告虛假的信息而獲得利益。因此,我們需要設計一個有效的機制來制定放置設施的理想位置以防止用戶透過報告虛假的信息而獲得利益。

近年,不同的研究人員在社會選擇理論文獻中對設施選址問題上已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單一階段的設置上,在該階段,機制會根據用戶的喜好設置作出一次性的決策來決定一個理想位置來放置設施。但是,在現實情況下,該機制可能會在多個回合/期間做出決策,從而設施可能會不時地搬遷到其他地方. 首先讓我們考慮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  假設在一個海灘上, 我們有著多個隸屬同公司的冰淇淋供應商。顧客可能在不同的時段來到海灘,並且他們的位置可能會不定時變化。明顯地,客戶會選擇最接近他們的供應商來購買冰淇淋。如果我們只作出單一決定將供應商放置在固定位置,供應商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失去他們的客戶,因為他們的位置可能不接近他們的潛在客戶。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令供應商得到最大化利潤,我們需要多個階段將供應商放置在不同位置。

在上面的示例中,由於供應有限,供應商有可能無法為所有客戶提供服務。在本研究中我們將加入一個額外的容量限制,從而模擬出以下情況。

假設我們有一條狹窄的街道,街道上有幾個不同的巴士站,以接送市民上班。巴士的需求可能會不時發生變化(例如,在繁忙時段會有更高的需求)。在正常情況下,巴士的班次介乎放十五至三十分鐘一班。由於座位有限,如果市民人數大於巴士的座位數目,則某些市民可能需要等候下一輪的巴士。從市民的角度來看,他們希望擁有更多的巴士,以確保他們能夠盡快上車準時上班。但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如果派出更多的巴士有機會會導致道路交通擁堵並浪費資源。因此,政府希望派出最少數量的巴士來滿足市民的需求。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在多個階段的施選址問題中加入容量限制來開發一個新的設定。 而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設計一個可信的機制來制定最佳的設施位置,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市民的總等待時間和步行距離。

 

項目編號:UGC/FDS16/P01/20
項目名稱:基於檢測和智慧調研程式的室內空氣品質檢測優化以及相關節能潛力分析
首席研究員:韓潔博士
公大

摘要

室內空氣品質(IAQ)最近已成為香港市民關注的一個問題。香港政府推出了室內空氣質素檢定計劃(簡稱2019 IAQ計劃),為辦公室和公共場所提供“優秀”和“良好”兩個等級的IAQ目標,以改善和促進公眾對室內空氣品質問題的認識。然而,目前在實施計畫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和尚待改進的地方。

在這項研究中,首先我們將通過調查以下方面,優化2019 IAQ計劃,其中包括(i)樣品的代表性;(ii)所需的採樣點數量;(iii)測量條件/位置的研究。我們將選擇香港公開大學賽馬會校園(JCC, OUHK)中的不同地方,例如圖書館、教室和辦公室,作為IAQ測量的先行試驗點。通過查看不同類型和大小的房間在不同時空的測量點的測量資料偏差,優化當前香港的室內空氣質素計劃。此外,我們會在調查前後進行實地勘察,以找出室內空氣質素不佳的根源,並嘗試解決問題。相關研究結果還將為香港2019 IAQ計劃提供科學建議,並可用於進一步優化IAQ國際標準或指南。

其次,我們將通過移動應用程式APP,設計一套個人體驗反饋調查系統。我們預計將邀請超過800名學生和教職員工參與個人熱舒適度的調查。受訪者可以查看即時的調查結果。此類即時反饋資料和相應的IAQ參數(例如溫度、風速、CO2、PM10、相對濕度等)將會通過算法進行關聯,所獲得的資料將有助於檢視當前的IAQ樓宇管理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從而讓員工和學生受益。此外,本項目將依據室內空氣品質監測和調查結果,開發基於元模型的通風控制方案,以實現室內空氣品質和能源需求的綜合優化。元模型基於即時監控系統獲得的大量可靠資料,訓練模型的過程將同時有助於檢驗和確定所需的無線感測器的數量和位置。該模型的建立有助於實現香港智慧建築的發展藍圖。

 

項目編號:UGC/FDS17/H01/20
項目名稱:由同住移民傭工照顧的老年人的孤獨感及他們的二元關係﹕一個混合研究方法
首席研究員:何學文博士
東華

摘要

這是首個混合方法現象學研究,旨在調查外籍家庭傭工所照顧的社區老年人的孤獨感和他們與外籍家庭傭工的二元關係質量,以及兩者之間的聯係。外籍家庭傭工是本地家庭僱用的移民以提供家庭勞動力。老年人的孤獨感是一個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因應四個方面的發展使這一研究主題顯得特別重要。首先,香港有10%的老年人感受高度孤獨感,這可能導致嚴重的負面健康後果。但是,在中國人口中,居住在社區中的老年人的孤獨感仍未清楚。其次,香港有183,000名老年人正被外籍家庭傭工照顧。他們的二元關係尚未得到充分研究,而且這個二元關係的質量對老年人孤獨感的影響尚不清楚。第三,在過去十年中,聘用外籍家庭傭工的退休夫婦家庭的比例增加了三倍以上,同時聘用外籍家庭傭工的老年單身家庭的比例增加了四倍。因此,了解老年人的孤獨感及他們與外籍家庭傭工的關係,以及兩者之間的聯繫是有迫切的需要。第四,香港政府的政策是“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這項研究的結果可以為減輕社區老年人的孤獨感提供適當的支持,從而為居家安老作出貢獻。

 

項目編號:UGC/FDS25/E04/20
項目名稱:分佈式多跳蜂窩自優化車聯網
首席研究員:侯云博士
高科院

摘要

近年來,應用於智慧城市(包括道路安全,智能交通系統(ITS)和自動駕駛)的車載通信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車載網絡是一種特殊的無線網絡,其高移動性會導致無線電傳播信道發生快速的變化,而動態的網絡拓撲結構則會導致通信的低可靠性和高延遲。在過去的五年中,出現了一種新的車載技術,即蜂窩車聯網技術(C-V2X),該技術已被3GPP標準化並從4G演進到5G。但是,現有的關於C-V2X的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其單跳性能上。儘管C-V2X作為一種直連的通信手段,能夠在無需組建基站(BS)的情況下實現自主組網,但是當前的研究中並未對C-V2X在多跳網絡中的組網性能進行徹底的研究。因此,開發新的算法和技術以提高C-V2X網絡和優化的效率變得至關重要。本項目旨在為多跳C-V2X網絡開發具有可控移動性的分佈式優化框架。其中,我們將首先找到車載網絡中可控節點移動性的數學模型,並同時建立符合3GPP標準的C-V2X物理層的鏈路容量模型。基於獲得的鏈路模型和移動性模型,我們將會建立一個用於C-V2X的能對傳輸功率,受控節點移動性以及時頻資源進行聯合優化的網絡效能最大化(NUM)的優化算法的框架。

 

項目編號:UGC/FDS16/H21/20(退出)
項目名稱:從關係-認知角度看數位教練行為:自我效能及領導-成員交換之多層次調節式中介效果模型
首席研究員:許德賢博士
公大

 

項目編號:UGC/FDS11/H06/20
項目名稱:香港社區照顧服務個案管理制度之探索性研究
首席研究員:簡詠珊博士
明愛

摘要

香港正面臨日趨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隨著高齡人口的劇增,本港為長者提供的長期護理服務卻愈發供不應求,進而形成了巨大的服務鴻溝。有鑒於此,「個案管理模式」可成為一種值得推薦的新服務提供模式,並在香港的社區照顧服務當中推行。一直以來,學術界關於「個案管理模式」的文獻探討眾多,但絕大部分相關研究都僅聚焦在評估該模式的果效上,而只有少部分研究對該模式進行過程評估。在香港,甚至還沒有將「個案管理模式」應用在社會福利領域的相關研究。為了填補这一知識缺口,本項研究將會運用質性研究方法,並結合過程評估方案,探討如何在香港社區照顧服務中進行「個案管理模式」。本項研究的首要目的是要得出確實的結論,以此來讓政策制定者理解「個案管理模式」何時奏效、如何生效、如何將其制度化,以及哪種特定形式的個案管理是行之有效的。

 

項目編號:UGC/FDS14/H03/20
項目名稱:聲音雙城:一九三零至五零年代上海與香港文學中的聲音景觀與聽覺文化
首席研究員:郭詩詠博士
(恒大)

摘要

本研究計劃旨在探討一九三零至五零年代上海與香港文學所呈現的聲音景觀與聽覺文化。有別於前人強調視覺和印刷文化的研究,本計劃將從「聲音」的角度重探滬港兩地文學的現代性。從晚清開始,上海一直是中國最先進的城市之一。到了一九三零年代,上海已成為了遠東最有名的國際大都會;與此同時,殖民地香港亦正在經歷現代化進程。西方物質文化不但改變了上海和香港的地理景觀,而且為兩座城市的居民創造了新的聲音景觀。當作家書寫上海和香港,他們筆下的地理景觀充滿了各種不同的聲音。這提醒我們,在現代性計劃裡,聽覺文化的重要性並不下於視覺文化——儘管它或許是不易察覺的。

本研究計劃將集中於聽覺文化的兩個方面:「城市的聲音景觀」和「機械複制聲音媒介」。本計劃將分析二戰前後(一九三零至一九五零年代)的上海和香港文學中的聲音景觀再現和聽覺空間重構,並探討機械複制聲音媒介在文學作品中的再現和轉化。這將引向對另類現代性的新理解,以及對中國文學中城市文化的不同想像。

另外,本研究計劃亦嘗試從聽覺文化的角度追蹤上海文學和香港文學的聯繫。上海都市文化的綻放,為中國文學孕育了新的形式和技巧。正如大多學者所同意,中西薈萃的海派文學和文化對早期香港文學有顯著的影響。從二戰時期至戰後,許多中國作家來到香港,有些旅居數載,有些則留在香港度過下半生。通過比較這些作家的聲音書寫特色和聽覺文化再現,本計劃嘗試揭示上海和香港文學的另一種可能關係。這將有助於滬港雙城的聽覺現代性的比較研究,並最終展現聽覺文化於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意義。

 

項目編號:UGC/FDS25/E06/20
項目名稱:建立樓宇復修工程費用預測模型以遏止香港住宅樓宇老化問題
首席研究員:劉偉健博士
高科院

摘要

在已發展地區中,建築物老化正日益普遍。老舊破損的建築,特別是那些處於多層、高密度城市的老舊破損建築,乃都市中的計時炸彈,對大廈佔用人以至大眾生命安全構成威脅。香港作為一個典型的多層、高密度城市亦正面對建築物急速老化的問題。長久以來缺乏維修資金及維修中的不當行為對適時維修造成障礙,社會大眾必須立即正視此問題並採取行動以遏止都市老化問題。儘管政府就此已提供不同的維修資助計劃,並建立樓宇復修平台以掃除住宅大廈適時維修的障礙,我們對於住宅大廈的復修費用以及圍標等的不當行為都不甚了解。有見及此,本項目將透過機器學習方法,以預測建築物的復修費用並研究復修工程的定價策略以促成住宅大廈的復修。

在建立樓字復修工程費用預測模型的過程中,將同時找出影響住宅大廈復修費用的因素及反映住宅大廈復修費用的指標,而機器學習方法將用以建立樓字復修工程費用的預測模型。過往住宅大廈復修的項目及費用數據,包括市建局公開的四百五十個復修工程的項目範圍參數及這些住宅大廈的特性,以及其他數據如大廈細長比及項目位置等,將成為建立預測模型的輸入數據。而住宅大廈復修費用及社會經濟因素之間的關係亦會被探討以更深入了解復修項目的定價策略。此項目的發現將有助緩解香港及其他類似城市的都市老化問題,亦有助審視及修訂都市更新方面的政策。

 

項目編號:UGC/FDS24/B03/20
項目名稱:Motivating 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 Social Marketing Intervention Study
首席研究員:李雪梅博士
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因季節性流感引發的疾病和死亡一直是全球醫療系統的負擔。流感是一種高度傳染的疾病,由於大學生的學習、社交和生活環境密集,流感在校園內爆發的風險很高。儘管疫苗接種是預防季節性流感的最有效措施,但大學生的接種率非常低。提高大學生季節性流感疫苗的接種率對學生和社區都有好處。首先,提高大學生對季節性流感的免疫力能避免由流感相關症狀引起的學習成績下降和對學生社交活動的影響。其次,對流感病毒具有免疫能力的學生還可以保護他們的親密接觸者和社區接觸者,減低被接觸者因被傳染流感而拼發疾病和死亡的機率。因此,有效的提高大學生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的策略十分重要。

由於通過提供信息和健康教育來提高疫苗接種率的方法並未能有效影響疫苗接種行為,研究人員和醫護人員均呼籲通過採用社會營銷策略以解決傳統認知方法的不足。世界衛生組織在 2013 年開始提倡探討採用社會營銷方法對解決低疫苗接種率的潛在價值,但是一直以來大部分的研究都主要集中於高風險群體年(如幼兒童和老年人等)。為了這個被忽略的重要議題,本研究旨在通過形成性研究方法來為探討促進大學生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的社會營銷。

這項研究將有助理解市場營銷理論和實踐在改變公共衛生行為(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中的潛在價值。這項研究對每年有四個月冬季流感高峰期的香港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研究的結果將幫助高等教育機構的醫療保健政策制定者和醫護人員有效地影響大學生的流感疫苗接種行為。研究結果還能成為教學課程中社會營銷及市場營銷於公共衛生範疇上的應用例子。

 

項目編號:UGC/FDS16/M06/20
項目名稱:從香港的藻華中分離出的新型細菌P4對魚毒性甲藻米氏凱倫藻的潛在殺藻機理
首席研究員:李宏發教授
(公大)

摘要

有害藻華(也稱為“赤潮”)是由微藻在水體中過度繁殖而引起。有害藻華在世界不同地區經常發生,並對水產養殖業和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這些微藻類大多數具有毒性。米氏凱倫藻是最具毒性和致命性的物種之一。它的殺魚能力非常高。香港和中國內地都受到了米氏凱倫藻藻華的影響。例如在2016年,米氏凱倫藻藻華在吐露港的幾個魚類養殖區殺死了二百多噸魚。

近年來,有害藻華的發生頻率一直在增加。無法有效控制有害藻華將威脅我們的經濟和健康。但是,有效的有害藻華控制措施尚未制定。儘管有研究提出了相關的物理和化學的控制方法,但是這些方法成本高並且可能引起其它的污染問題。近年,一些研究人員發表了有關使用海洋細菌控制有害藻華的文章。

通常,殺藻細菌定義為可以抑製或殺死藻類的細菌。細菌在減退藻華中起了主要的作用,許多研究表明,殺藻細菌在控制有害藻華方面具有巨大潛力。近年越來越多的殺藻細菌種類已被分離及鑒定,並且已經對其殺藻活性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論述。 但是,對這種細菌的殺藻機理尚不甚了解。再且,相關的殺藻細菌也沒有從香港水域中成功分離出來。因此,為了有效地使用這種細菌控制有害藻華,必須對其殺藻機理作出詳細研究。

我們從米氏凱倫藻造成的有害藻華中成功分離出了一種新型的殺藻細菌菌株P4(Maribacter dokdonensis)。該細菌菌株顯示出對米氏凱倫藻有很強的殺藻活性。我們的研究項目旨在研究P4對分別從香港,日本和新西蘭分離出的三種不同的米氏凱倫藻的殺藻機理。通過在一個P4和米氏凱倫藻共培養的系統中來評估具有不同細胞濃度和生長期的P4培養物的殺藻活性,並對殺藻過程中米氏凱倫藻的生理和生化反應以及細胞週期作出詳細研究。此外,通過蛋白質組學方法對P4誘導的米氏凱倫藻細胞死亡的分子機理作出研究。同時對P4和米氏凱倫藻細胞在殺藻過程中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分子反應作出推斷。

此研究項目通過對殺藻過程中的米氏凱倫藻細胞的生理,生化,細胞和分子機理的綜合研究分析來揭示藻類細胞如何在殺藻過程中調節不同分子的總體思路。同時對細菌細胞與藻類之間的相互作用提供有價值的見解。對殺藻機理的了解將有助於解釋暴露於殺藻細菌的藻類細胞中的細胞調節和可能的途徑,並有助於開發出一種有效的控制有害藻華的策略。從長遠來看,研究將對養魚場和貝類產業產生重大影響; 研究結果可以廣泛在本地,中國甚至國際上應用。

 

項目編號:UGC/FDS16/M12/20
項目名稱:「厭惡性工作」:香港安老院舍照顧工作的影像發聲法研究
首席研究員:李燕瓊教授
公大

摘要

在護理安老院執行護理工作一般被社會大眾比喻為「厭惡性工作」。這個比喻是社會構建的一個概念,也是導致護理安老院護理相關工作人員人手嚴重短缺的一個關鍵原因。「厭惡性工作」這個概念並沒有一個完整的定義,但不同的持份者一般以這個比喻來解釋護理安老院的人手短缺問題。儘管社會上已經把護理安老院的護理工作視為一種「厭惡性工作」,但社會及文獻卻沒有記載護理安老院工作人員在護理安老院工作的主觀感受及內含意義。

是次研究通過描述性的質性研究設計(descriptive qualitative design),利用「照相發聲」(photovoice)社區參與性研究手法(participatory research method)探究參加者在護理安老院工作的主觀感受及內含意義。研究參加者包括個人護理員,專業保健人員及在護理安老院工作的註冊/登記護士。是次研究以便利性取樣方法(convenience sampling)及最大變異取樣方法(maximum variation sampling)作為取樣方法。

是次研究估計招募約30名參加者。研究分五個階段進行。(1)與參加者進行半結構式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以探究他們對護理安老院工作和「厭惡性工作」 比喻的看法;(2)參加者透過照相表達「厭惡性工作」 及他們自己在護理安老院工作的主觀經驗;(3)研究人員進行初步數據分析;(4)研究人員邀請參加者進行第二次訪談,邀請他們介紹和討論他們的照片,以便進一步闡明和解釋其工作的內含意義;(5)研究人員將對第二次訪談的數據進行專題分析,並將第一次和第二次訪談的初步分析結果匯總在一起,以進行進一步的專題分析,以識別護理安老院工作人員在護理安老院工作的內含意義。

是次研究的結果將增加我們對香港護理安老院勞動力危機的理解,並以社會文化角度為公共政策策劃提出新的見解。

 

項目編號:UGC/FDS15/H13/20
項目名稱:應對策略及社會支援的中介作用:一項與社交媒體「問題使用」成因的縱向研究
首席研究員:梁永熾教授
樹仁

摘要

社交媒體是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東西。根據最近的PEW研究顯示,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少年人及千禧後出的生人認為社交媒體讓他們覺得與人有聯繫,可維繫更緊密的友誼,獲得情緒支援,並可將他們帶到更多元化的世界。然而,早期的研究卻指出,過度或強迫性地使用社交媒體會帶來很多問題(Kuss & Griffiths, 2017)。同時,當今的研究亦發現使用社交媒體的問題及心理障礙之間的關係。

雖然大眾、學者以至醫學界都非常關注精神健康和數碼媒體的關係,但現今在社交媒體問題上的研究仍有三大缺乏的地方:1)以社交媒體的使用時間來反映社交媒體問題;2)太集中研究個人因素,而忽略了外在因素;3)社交媒體的使用與精神健康之間的因果關係寥寥無幾。由此可見,社交媒體的使用頻率未能在研究上反映出其帶來的問題。此外,究竟有那一些社交媒體比較會帶來心理壓力、情緒問題,以及一些相關的精神健康問題。

這項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填補上述的不足,透過使用社交媒體後所出現的問題徵狀,從外在因素(包括生活壓力和科技壓力)以及個人因素(包括使用者的節制能力及恐懼被孤立)去看其成因,以至使用社交媒體所帶來的問題與精神健康的影響。縱觀相關的危機因素,生活壓力可被視為讓成心理壓力的主因(Siegler, 2014)。另一危機因素是科技壓力,這是因為使用者感到資訊及交流過量而形成。然而,這些生活壓力或科技壓力的出現很在乎個人使用社交媒體的方式。例如當面對壓力時,個人可以利用社交媒體來找到支援而得以放鬆心情(如使用Instagram 或WhatsApp與朋友聊聊天)。同時,此研究會測試從線上和線下,就社交支緩所得到的壓力緩解效果。

精神健康失調最早出現在十七至廿四歲的年青人(即千禧後或Z世代)(Kessler et al., 2005)。年青人的精神健康問題已成為世界關注的公共健康議題。今天,使用社交媒體已成為新世代甚至是成年人的生活重點。這研究主要集中十七至五十四歲的人士,他們都是社交媒體的經常性用家。會使用追蹤式研究去找出個人及外在因素在社交媒體使用問題及精神健康之間的因果關係。相關數據會收集兩次,中間會相隔一年時間,隨機抽樣1,000人,以問卷方式收集第一次數據,估計會有百分之五十的棄權率,因此第二次會跟進到500個受訪者,以同一問卷進行線上調查。受訪者如願意繼續參與研究,研究員會繼續跟進。雖然實驗式研究可能比追蹤式研究更能在短時間內找出特定因果關係,但追蹤式研究卻能夠以更長的時間找出多項因果關係,從而得知個人及外在因素在社交媒體使用問題及精神健康之間的因果關係。

 

項目編號:UGC/FDS16/B15/20
項目名稱:審計定價之謎:是否有審計師樂觀偏差?
首席研究員:梁德欣博士
公大

摘要

這研究項目探討當企業干犯了財務報表欺詐的消息後,審計師的個人特徵因素和法治制度因素令審計師對審計定價的樂觀偏差的各種不同影響。財務報表欺詐是指企業有意錯誤陳述其財務狀況,這種欺詐問題越趨嚴重。根據Global Study on Occupational Fraud and Abuse(https://www.acfe.com/report-to-the-nations/2018/)2018年的研究報告,企業每年因欺詐而大約損失5%的收入。財務報表的有用性取決於其可信度(即是財務報告的質量)。審計是投資者可以用來監察企業行為的外在治理機制。因此,其中一種可靠保護股東權益的監控機制就是任命獨立審計師為財務報表做審計工作。因為審計師對審計風險較高的企業收取較高的審計費用,所以財務報告信譽和質量的差異可以反映在不同金額的審計費用中。因此,被審計師認為具有較低訴訟風險的企業可以支付較低的審計費用。

這個研究項目有四個假設。我們首先研究審計師的個人特徵因素和審計師的樂觀情緒對審計定價的影響。審計師根據觀察到的事情去形成其對法律和法規環境的信念,例如,審計師每次收到有關財務報表欺詐的偵查和制裁的新聞時,都會重新評估法律和監管環境。對法律和監管環境抱有更樂觀信念的審計師將收取較低的審計費,反之亦然。在某些情況下以及具有某些個人特徵的人,樂觀偏差往往更為普遍。我們預期男性審計師在收到有關法律和監管環境的壞消息後相比女性審計師會比較樂觀,因此,男性審計師的審計費用增加幅度會小於女性審計師的增加。此外,我們預期在收到有關法律法規環境的壞消息之後,年輕的審計師和年長的審計師會增加不同幅度的審計費。我們亦會探討文化差異對樂觀主義的影響。中國是一個由不同種族和文化背景的人組成的大國。中國北方和南方人之間有很大的心理和文化差異。由於華北地區的人趨向於個人主義,而個人主義與樂觀主義有正向關係,因此,華北地區的審計師應該對審計定價表現出更大的樂觀主義。因此,我們預期在收到有關法律法規環境的壞消息之後,位於華北地區的審計師的審計費用增加幅度將小於華南地區。

除了個人特徵和文化因素外,我們還探討審計師對監督感知的看法。人們傾向於對可控事件比不可控事件更為樂觀。中國的監管機構經常因不清晰法律而受到批評。不清晰的法律會降低審計師的監督感知程度,因此審計師對審計定價的樂觀程度應較低。我們預期在收到有關法律和法規環境的壞消息之後,位於法律基礎設施比較進步的地區的審計師的審計費用增加將小於位於那些法律基礎設施落後地區的審計師。

如果企業經常發生違規事件,投資者的投資意慾會受到影響,所以投資者經常呼籲改善公司管治環境並提供更多的投資者權益保護機制。傳統公司管治機制例如政府監管和董事會監察已廣泛探討了。在這研究項目中,我們提出一個良好管治的機制亦需要通過研究審計師個人的不同觀點: 例如對法律基礎設施和法規環境的看法,樂觀偏見的程度或審核工作程序的需要。這研究項目通過從個人特徵因素,文化和法律角度去探討對審計定價的各種不同影響,我們的考證結果應對有關審計定價和公司管治方面的學術文獻提供新的學術證據。

 

項目編號:UGC/FDS24/B04/20
項目名稱:給予還是不給予?調查信任對時間銀行參與的影響:香港人口老齡化的縱向研究
首席研究員:梁嘉誠博士
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2018 年的報告,香港到 2050 年,40%的人口將達到 65 歲或以上,換言之,香港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急速的老齡化已成為香港政府的一項長期挑戰。但是,當前的公共衛生保健系統尚未為廣泛老齡化社會做好準備。在缺乏有效的措施下,與長者相關的護理服務將會供不應求。

時間銀行是一種可持續方法去滿足長者龐大的福利服務需求,它將社區和社會服務聯繫在一起,從而讓社區中的人們互惠地提供所需的服務。在時間銀行系統中,參與者工作一小時可獲得「一小時」對等的回報。基於以時間作為交易單位的概念,他們可以在將來要求享用這「一小時」的服務。許多政府開始採用此新方法來滿足當地社區的各種服務需求。

儘管近年來香港政府在長者福利服務的長期發展上主張“公私營合作”,但對於時間銀行組織者(如非牟利組織)缺乏管理及拓展指引。此外,時間銀行是人與人之間一種以服務作為交換的新方式,市民可能對此缺乏認識,從而對於其交換方式的公平性有所質疑,這進一步導致了人們不願意參與時間銀行的活動。

先前的研究發現,信任是互助合作的關鍵因素,因為信任是人們判斷會否對別人貢獻或分享資源的基礎。但是,建立和維持信任存在一定的困難。這項研究是第一個通過縱向方法去研究時間銀行參與者的 1)快速信任發展,2)知識信任發展,以及 3)與時間銀行相關的信任行為。

本研究提出了三個不同階段的模型,此模型由信任轉移理論,社交支持理論和組織公正理論所組成,並結合網上問卷調查和定性焦點小組去解釋和預測人們對時間銀行參與的意願和行為。我們將在香港的一個非牟利組織的協助下,對時間銀行參與者進行三波縱向調查,以實證數據去檢驗我們所提出的研究模型。

這項研究的長遠目標是在香港促進時間銀行認知及其參與度,以減輕公共衛生保健系統的負擔,並吸引更多人力去滿足老人護理服務需求。此外,本研究為時間銀行組織者提供管理建議,並為教育機構提供時間銀行教學指引。

 

項目編號:UGC/FDS15/M03/20
項目名稱:時間感知是否會因應時間長短而有所不同?使用rTMS研究時間適應的後效應
首席研究員:李允安博士
(樹仁)

摘要

對時間之主觀感知除了取決於所經歷的實際時間外,也受一些內部和外部因素調節。最近一些研究員報告重複呈現為時相近的目標後,參與者呈現了時間適應後效應。參與者於反復暴露於為時相近的目標後,他們的時間感知受到了影響並傾向報告一個與實際時間不相符之答案。研究員提出頻道基礎時間模型(Channel Based Model)來解釋時間適應後效。該模型假設時間的感知機制是被帶通調整,即可分為不同時間之組別。時間適應後效是該機制重新校準的結果。反復特定地適應為時相近的目標後將改變該頻道的反應性。因此,隨後的感知會受到影響。此機制與其他感覺適應模型相似,而改變的反應性可以令隨後之感知更敏銳。頻道基礎時間模型比其他時間模型有更細微之分組,在此之前,一般時間模型只會以一秒為區分,並提出短於秒和長於秒感知是由不同的機制控制的。此外,亦有研究證明時間適應後效可以跨越此間隔,即對短於秒和長於秒之適應可以互相影響,此結果與過去之理論有偏差。

研究人員可以應用時間適應現象此新的角度研究時間感知的機制。儘管關於短於秒和長於秒知覺之間的神經學差異存在爭議,現有的時間理論模型通常是連續性模型,並不會因不同的持續時間作出不同反應。基於頻道基礎時間模型進一步細分了神經系統對於時間感知之反應,我們建議使用時間中分任務來測試適應了為時不同之目標後的潛在後效應及敏感度之變化。我們會研究數據是否支持頻道基礎時間模型之預測,或可否由連續性模型解釋。此外,本研究將要求參加者根據自身認知估算時間持續長度,此舉嘗試減少時間適應後效對實驗展示的參考時段的潛在影響。

研究的第二階段將研究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對時間適應後效之影響。之前的rTMS研究表明,通過分別在小腦和右外側前額葉皮層(rDLPFC)上應用rTMS,會分別對短於秒和長於秒之感知有影響。大多數理論模型都主張在決定時間長短之前需要與另一個參考時段比較。我們假設rTMS會干擾時間之感知。例如,我們將檢查將rTMS應用於rDLPFC上是否干擾參加者對一秒以上之時間適應後效應。若果該干擾只影響對時間之感知,但不影響記憶中對時間之認知,那只會影響時間適應後之目標。反之,若果rTMS會影響記憶中對時間之認知,那所有與一秒以上時間有關之任務皆會受到影響。我們也提出了另一個針對小腦的類似假設。我們也會比較有沒有時間適應下rTMS對時間感知之影響並作出比較。

研究結果將為時間知覺的潛在機制提供新數據,尤其是該機制可分為不同的持續時間。rTMS研究的結果將提供證據,證明rTMS效應是否為狀態依賴性的並且與適應後的神經元狀態有關。此外,研究結果將有助於闡明時間如何表達在認知之中。

 

項目編號:UGC/FDS16/H05/20
項目名稱:田漢、南國運動及一九二〇年代上海的文化沙龍:波希米亞主義與跨文化現代性
首席研究員:盧敏芝博士
公大

摘要

田漢(1898-1968)是近代中國的重要文化人物,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作詞人的身份為人熟悉,同時亦是中國現代戲劇和電影的奠基人,但他對中國現代藝術、思想和文化的重要貢獻卻鮮為人知。由於田漢高度政治化的形象,他在國內學術界往往被單純地詮釋為左翼民族主義者。南國運動(或南國藝術運動,1924-1930)被公認為田漢文藝事業的高峰,但過往研究大多將其意義局限於戲劇活動。自踏入新世紀後,田漢研究得到國際學界越來越多的關注,他被重新評價為現代中國無產階級現代主義、左翼世界主義和先鋒藝術家的重要和獨特代表。

田漢及其領導的南國社被公認為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具波希米亞特質的團體,近年研究亦開始逐漸關注此一面向。波希米亞主義是與歐洲語境下的都市文化、西方現代性和現代主義藝術緊密相關的概念。它從歐洲(尤其是法國)經過曲折的路徑,途經美國和日本等,扎根於1920年代的上海。本計劃通過將田漢納入跨文化現代性的研究框架,考察他如何在1920年代上海的波希米亞主義話語、實踐和社會圈子的形成過程中,發揮作為文化中介、翻譯和協商者的重要作用。

本計劃將通過引入大量新發掘的原始材料來進行對田漢的多方面研究。首先,本計劃將考察田漢發表於南國雜誌上的早期作品與西方有關波希米亞主義的經典作品之間的互文性。其次,本計劃將從波希米亞主義的角度探討田漢和南國社成員的文化實踐與1920年代上海的文化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和關係。第三,本計劃將探討田漢與1920年代上海文化界,特別是中、日兩國親法作家和藝術家之間的跨文化交流。本研究計劃並將考察1920年代上海作為文化沙龍的重要角色,當時外國(尤其是日本)作家到上海的旅行和浪遊構成一種值得關注的文化現象,而田漢在其中扮演著重要中介。

要言之,本計劃希望(1)考察田漢及其南國運動的文化翻譯對現代中國的貢獻和意義;(2)從跨文化的角度考察波希米亞主義的概念和話語的傳播;(3)研究1920年代上海文化環境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例如現代主義藝術與文學,以至1920年代亞洲最大的兩個城市上海和東京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項目編號:UGC/FDS11/M01/20
項目名稱:身體約束和無約束護理:檢視現時安老院舍員工對有或沒有認知障礙症的長期住院患者的做法和態度
首席研究員:羅佩麗教授
明愛

摘要

目的:研究旨在檢視安老院舍員工對長期住院中有或沒有認知障礙症患者使用身體約束和無約束護理的做法和態度。

研究設計:質性描述性研究及重大事件技巧。

地點:為本港長者提供院舍服務的兩間非政府機構及一間私營安老院舍。

參加者:採取立意抽樣方式招募安老院舍的員工。以下是參加者選取標準 - 為長者(不論有沒有患上認知障礙症)提供身體或社交護理的員工,而且於該院舍任職超過三個月以及曾使用身體約束的護理方法。估計約招募70名員工,每個職級至少一人。

研究方法:將採取觀察參加者及錄音訪問的方法收集數據。在收集數據前,訪談指引將經過試驗。參加者將獲邀提供使用身體約束的經驗和資訊,以了解各種使用身體約束的事件。並將以內容分析法分析所得數據。

結果及總結:研究結果將提供數據,了解現時安老院舍員工對有或沒有認知障礙症的住院長者使用身體約束的做法和態度,從中辨別和比較必需使用身體約束,以及可考慮無約束護理的情境。這研究將為正確使用身體約束及減少約束本港長者兩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奠定基礎。

 

項目編號:UGC/FDS16/E12/20
項目名稱:可互動物件的社會性模型建構,用作城市地區內行人軌跡預測
首席研究員:呂國輝教授
公大

摘要

在現代社會裡,市政府的基本職能是為居民營造安全,舒適和便利的環境。智慧城市技術現正在利用大量的實時數據源,預測分析,並應用於交通,企業到人身安全等領域。其中,了解及預測行人在都市環境的移動軌跡,甚為關鍵,其下游應用包括自動駕駛汽車,智能零售,智能十字路口和安全監控。

都市生活很多時集中在人們聚集的地方,例如購物中心,交通車站,辦公樓,公園和大學校園。在擁擠的地方,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本質上是社會性的,不成文的社會規則和規範,會影響人群的移動模式。人工神經網絡,特別是深度學習,能有效利用全面,龐大且平衡的行人移動軌跡的觀察數據,建立社交互動的模型。

「互動物件」是指在城市公共地方的一些可與行人互動的物件,例子包括自動扶梯,長凳椅子,飲水器和商店櫥窗。在過去的研究中已經對這些物件的物理和功能特性進行了研究,其社會性卻被忽略。「互動物件」的社會性實際是反映行人如何與這些物件互動,以及附近行人之間的互動。

此研究項目的目標是研究「互動物件」在行人軌跡預測任務中的社會屬性。主要方法是開發一個適合建立互動模型的深度學習架構。研究的重點是制訂「互動物件」社會屬性的運算方法,並設計一個創新可重用的「互動物件」深度學習的嵌入層。

 

項目編號:UGC/FDS14/E03/20
項目名稱:如何通過與航空公司協作來提升大型航空貨運公司的營運效益:使用航空公司航班的剩餘空間方案
首席研究員:馬凱琳博士
恒大

摘要

隨著國際貿易的急速發展以及電子商務的普及化,預計未來18年航空貨運需求將增長4.2%。1在2017年,全球零售電子商務銷售額達到創紀錄的2.3萬億美元。預計到2021年,這一數字將翻近一倍以上,達到4.9萬億美元。預計當航空貨運需求強勁,貨運行業也會因此有相對應的發展。目前,許多大型貨運代理都擁有自己的飛機,以有效地促進其運營,縮短交貨提前期並擴大其服務網絡水平,例如DHL,UPS和FedEx分別擁有超過250架,260架和650架飛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他們必須致力縮短交貨時間和拓展更大的網絡覆蓋範圍。因此,它們也會採用其他商業航空公司所運營的航班進行配送。實際上,它們會預先從商業航空公司的航班中保留一定的存儲容量。但是,由於大多數乘客所攜帶的行李數量少於他們的行李限額,飛機腹部的行李容量始終無法充分被利用。空運代理可以利用這種未使用的行李容量進行運送。受此想法的啟發,我們提出一項研究項目去研究空運代理能否通過與航空公司合作,利用其未使用的行李容量來增強大型貨運代理的運營。我們專注於大型貨運代理,因為它們通常在機場內設有航空運送站,這使他們的貨物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運送到航空公司的運送站。我們相信航空公司和航空貨運代理都能從這項合作關係中受益。既可以為航空公司提供因未使用的行李容量而產生的額外收入,也能為大型航空貨運代理提供從其合作航空公司增加的航班儲存容量中獲利。而且,它們的網絡覆蓋範圍也能因此增加。

1
Boeing, World Air Cargo Forecast 2018–2037. https://www.boeing.com/commercial/market/cargo-forecast/

 

項目編號:UGC/FDS17/P01/20
項目名稱:滅火器乾粉用於指紋顯現的研究
首席研究員:麥鏇蕊女士
東華

摘要

指紋其獨特性及在生物識別中的重大價值,令其成為刑事調查中最有力證據之一。現時常規的指紋顯現技術無法有效、便宜、安全、簡單及快速地應用在大型犯罪現場和處理大面積的大型證據。於不渗透的表面上應用滅火器中的干粉(稱為ABC粉末)是指紋顯現的創新技術,而指紋亦有出色的質量和對比度。但是,目前還沒有詳盡的應用和於各種環境條件下的比對實驗來評估其功能。於領域使用前,ABC粉末應用於指紋顯現必須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將確定顆粒的平均大小、形狀和形態來描述ABC粉末,並與常規的指紋顯現技術進行比較,評估ABC粉末對指紋的選擇性和靈敏度,最後利用質譜成像技術以確定其相容性。研究結果有助法證專家、犯罪學家和其他調查人員在處理刑事案件時,提供一個「現場」指紋顯現技術的新選擇。就犯罪現場的應用而言,這種粉末的成本相對較低,使其更適合作為調查人員的工具。噴灑犯罪現場可在幾秒鐘內完成,這對於處理大型犯罪現場及面積較大的大型證據時,能夠更有效、簡單和快速地顯現指紋。

 

項目編號:UGC/FDS16/E01/20
項目名稱:開發含咖啡渣和茶葉粉廢物的聚乳酸綠色複合材料
首席研究員:麥樹麟博士
公大

摘要

咖啡具有刺激性和清爽性,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飲料之一,每年消費超過4000億杯。 2018年咖啡豆的使用量約為99億公斤。咖啡連鎖店星巴克在全球近80個國家/地區擁有29000多家商店。顧客享用咖啡後,可能會產生數千噸的廢料。在咖啡沖泡過程中,由於從咖啡豆中提取了少量化合物,因此產生了許多咖啡渣(SCG)廢物。 咖啡渣(SCG)廢物主要由多醣,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組成。由於咖啡渣(SCG)廢物包含幾種對環境有害的有機化合物,如果我們將其用作堆肥並丟棄在垃圾填埋場中,則會對土壤造成污染。咖啡製造商和研究人員付出了巨大努力,開發了可重複使用咖啡渣(SCG)廢物的解決方案,同時減少了咖啡渣(SCG)廢物的浪費。例如,雀巢計劃將咖啡渣(SCG)廢物用作可再生能源,以在2020年之前減少咖啡渣(SCG)廢物浪費。每天產生超過一千噸的咖啡渣(SCG)廢物,它可以用作廉價和可靠的可再生和再生材料來源。許多研究人員考慮將咖啡渣(SCG)廢物的不同成分轉換為可用的材料。

咖啡的消耗率一直在增加,並且產生了許多廢咖啡渣(SCG)廢物。由於咖啡渣(SCG)廢物包含許多不同的有機化合物,將其丟棄在垃圾填埋場中可能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業界和研究人員都有空間開發解決方案以減少SCG浪費量,並已開發了幾種回收策略,用於將咖啡渣(SCG)廢物轉化為不同的材料,包括農業肥料,建築材料,吸附劑材料和燃料。在回收過程中,使用了許多化學藥品,它可能污染環境並對操作人員造成傷害。通過使用機械冷壓機代替化學萃取法從咖啡渣(SCG)廢物去除咖啡油,應能進一步改善情況以減少有害物質的使用。

茶是東亞最常見的飲料。每年產生超過一百萬噸的茶葉廢料。由於茶葉粉廢物中的油百分比不高,因此無需像咖啡渣(SCG)廢物一樣進行預處理。一些研究人員已經研究過將茶葉粉回收再利用與高分子材料混合,使這種回收材料能提高產品抗張強度的材料。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將找到由咖啡渣(SCG)廢物,茶葉粉廢物和PLA材料製成的綠色複合材料的最佳組成,以實現最佳的拉伸和剪切強度。此外,綠色複合材料的概念可以推廣到增材製造技術中。例如,我們很少知道SCG-PLA複合3D打印絲的可用性。鼓勵增材製造技術的國內用戶(例如中小學用戶)使用咖啡渣(SCG)廢物回收的3D打印長絲。這些可生物降解的3D打印長絲的開發在經濟和環境方面都是有益的。

 

項目編號:UGC/FDS15/B04/20
項目名稱:解構數碼時代中消費者對品牌的負面聯繫
首席研究員:伍志豪博士
樹仁

摘要

顧客契合是一種顧客和商業品牌之間的情感連結,這種連結很多時由顧客跟產品之間的長期互動、溝通,以及良好的顧客體驗來建立(Hollebeek, 2011)。近年很多就顧客契合的研究顯示,良好顧客契合能加強顧客跟品牌的關係﹑增加滿足感,以至提升顧客對品牌的忠誠度,從而為企業帶來實質的競爭優勢(Kumar et al, 2010)。

由於以往有關顧客契合的研究主要都著眼於品牌如何建立正向的顧客契合上(正面的情感連結),對負面的顧客契合情況著墨不多(Baldus et al., 2015; Hollebeek et al., 2014; Vivek et al., 2012)。故此這項研究的第一部份,是要釐清有關負面顧客契合的概念,並建立量度負面顧客契合的有效量表。

在現今數碼社會中,顧客會在線上線下跟品牌進行互動。顧客對品牌的滿足感和關係,已不單來自品牌產品的使用體驗,也受其他顧客互動所影響。顧客跟品牌產品亦有更多的接觸點(Hollebeek et al., 2014),例如是產品本身(Hollebeek et al., 2014), 品牌活動(Vivek et al., 2012),以及品牌相關的社交媒體平台等(Dolan et al., 2016)。故此,這次研究的第二部份,不單會分析消費者的個人因素如體驗和期望跟顧客契合的關係,更會進一步揭示社會脈絡如何影響品牌跟顧客的契合。

 

項目編號:UGC/FDS16/P02/20
項目名稱:納米金屬氧化物纖維催化劑應用於生產環保生物柴油的研究
首席研究員:吳靖雯博士
公大

摘要

生物柴油是一種環保並可持續的燃料,因可用作化石燃料的替代品,在過去幾十年來一直受到關注。常規生物柴油合成過程嚴重依賴於可食用高純度原油提取物,並使用具有強酸或強鹼性的一次性催化劑。要確保所得的生物柴油符合國際標準,需使用大量清水淨化,導致大量污水排放是這過程的主要缺點之一。開發納米金屬氧化物纖維催化劑的優點在於其易於分離,可重複使用及使用低純度原油的可能性。

納米金屬氧化物纖維具有高表面體積比,並可用作生物柴油合成的高性能催化劑。在擬議的項目中,合成之酸性納米金屬氧化物纖維將用以測試其催化性能和提高生物柴油的產量。納米纖維將在聚合物的幫助下通過電紡合成。由於表面體積比和反應接觸面積的增加,推測更細的納米纖維將能提高生物柴油的產量。

在擬議的項目中,使用加壓微波作為加熱源可將反應時間和能量輸入縮減至最少。用作合成生物柴油的原油將使用廢油和從不可食用的生物質中提取,以降低生產成本。既可解決由廢物或地溝油產生的問題,亦可提供多一個廢物管理途徑。擬議的研究結果使用環保的生物柴油合成方法,並展示將廢物轉化為綠色能源的可行性。

 

項目編號:UGC/FDS11/H13/20
項目名稱:中學師生對學校性教育的態度:一項探討相關因素的研究
首席研究員:吳海雅博士
明愛

摘要

本研究探討(1)師生對學校實施性教育的意見;(2)師生自評對各性事議題(例如:月經,青春期,自我形象,性騷擾,夢遺等)的學習需要和在教學上的重要性,學生在學習各議題,老師在講授各議題時感到自在的程度;(3)師生的性態度;以及(4)對於在校內推行性教育的看法。上述四方面相關因素如何受社會人口特徵、宗教性和靈性對的影響,師生之間在性態度以及在影響學校性教育各種因素上的異同,亦為本研究所探討的重點。

研究樣本為港島,九龍,新界東,新界西等四個主要地區的1800名中學生和300名中學老師。研究結果有助按照師生的需要,設計培訓老師的課程,編訂性教育教材。通過訓練有素的老師,精心設計的教材,向學生講授性教育,讓學生掌握正確有效的性知識,以免學生陷入不良性行為;並培養健康的性態度,為未來更健康的性生活做好準備。

 

項目編號:UGC/FDS15/H10/20
項目名稱:虛假調解中介效應:排除方法的探討
首席研究員:吳子傑博士
樹仁

摘要

虛假效應指的是一種零效應因統計偏差而被錯誤揭示為顯著效應。有時某種統計方法(如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可能會表明實際不存在的效應是顯著的(即虛假效應)。如某種統計方法被廣泛使用,出現虛假效應的可能性可以很高。

過去的十多年來,調節中介分析被日益廣泛地應用。例如,根據谷歌學術引文索引(Google Scholar Citation Index),那些概述了調節中介分析方法的核心文獻,被引用次數高達43,404次。在社會科學領域,使用有調節的中介分析的研究於過去13年裡也呈指數級增長。隨著調節中介分析被廣泛使用和迫切需要,出現虛假效應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但至今,很少研究去探討上述的虛假效應。為了填補這一空白,我們適時地提出本項目,旨在探究虛假的調節中介效應,為眾多受益者提供學術、實踐和教學方面的啟發。

在本項目中,我們首先解說如何甄別一個虛假的調節中介效應,隨後提出了一種統計學上的補救方法來排除此虛假效應。本項目聚焦了兩類基本的調節中介模型,即第二階段調節中介模型(本項目的第一部分)和雙階段調節中介模型(本項目的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我們指出當研究者錯誤地將簡單調節模型確定為第二階段調節中介模型時,基於回歸分析的調節中介分析會導致虛假效應的出現。為了解決此問題,我們基於結構方程模型(SEM)提出了統計分析方法。該分析方法為第二階段調節中介模型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路徑分析範式,並使用整體檢驗方式對模型擬合性做出判斷,以排除虛假效應。在第二部分,我們確定了在何種條件下,調節中介係數(IMMM)可能會在雙階段調節中介模型中導致虛假效應的出現。這種情況涉及到兩個調節變量之間的逆共線性。我們創新地提出了一種補救方法 - 調節中介虛假係數(ISMM)來偵測上述情況的出現,並排除雙階段調節中介模型中的虛假效應。

為了全面發展第一、二部分涉及的方法,本項目分三個階段並採取不同視角展開,第一階段為方法評估,第二階段為方法實施與運用,第三階段為方法培訓。在方法評估方面,將進行兩次模擬數據實驗,以評價統計方法的具體表現以及數據分析條件。在方法實踐和運用方面,我們將開發R語言代碼包,以方便研究者便捷地使用這些統計方法並進行效應量分析。同時,通過將這些方法運用於真實的數據庫,我們將對已發表的研究進行驗證,以對原始結果進行改進或確認。在方法培訓方面,我們將建立一個學習網站和兩個社交媒體學習工具(一個Facebook頁面和一個Instagram賬號),以促進方法的有效學習。

 

項目編號:UGC/FDS24/H08/20
項目名稱:推動兒童在環境保護行為上之跨層次分析
首席研究員:吳美蘭博士
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兒童的環保行為對於實現更可持續的未來是很重要的。人們越來越重視什麼因素對兒童的環保行為至關重要。為了推廣可持續性的概念,政府在小學的環境教育中投入了大量資源。 2018 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注資 4,500 萬港元用於環境教育和社區行動項目,以提高公眾對環境的了解,並推動行為改變以促進環境保護,最終目的是發展環保行為,至今,環保行為的研究調查實在不足夠。

先前的研究表明,由於態度和行為之間的差異,增加環境知識和意識並不能直接導致環保行為。為了解決這差異,近期的實證研究側重於父母和同伴對兒童個體的影響,但結果不一致。因此,兒童的環境態度與親環境行為之間的關聯仍然是不確定的。由於忽略了其他因素(例如,教師的環境知識共享),個人層面的方法不能完全解釋兒童的親環境行為的差異。

直到今天,較少的研究探討教師的環境知識共享對兒童環保行為的影響。因此 , 有關教師的環境知識共享是否可以為兒童的環保行為增加“價值”成為有趣的探討問題 , 也成為本研究探討的間隙。

為了解決這間隙,本研究使用多層次分析來探討兒童親環境主義的發展。引用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提出一個多層次的框架來分析兒童的環保行為,並結合教師環境知識共享作調節。通過香港十二所小學進行實驗(來自 8-11 歲的兒童)和問卷調查(來自其常識科教師)來收集數據。此外,我們將邀請部分小學的校長進行深入採訪,進一步了解小學實施環境教育的挑戰,以及如何鼓勵兒童環保發展行為。

本研究是使用新穎的多層次分析方法研究兒童的親環境行為。研究的結果可以為有關兒童的環境態度與其親環保主義之間關係作出重要貢獻。這項研究的最終目標是鼓勵兒童的發展環保行為,因此,研究結果為小學(學校校長和常識科教師), 政府相關機構(例如: 環境保護署和環境運動委員會)提供如何鼓勵兒童環保行為的信息。

 

項目編號:UGC/FDS24/E07/20
項目名稱:發展提高力學及阻燃性能的植物纖維增強聚合物複合材料
首席研究員:吳新培博士
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纖維強化聚合物複合材料已在許多工程應用中使用。碳、玻璃和芳族聚酰胺是複合材料中常用的纖維材料,但是這些材料的回收利用過程既昂貴又效率低。由於植物纖維具有較高的力學性能、相對較低的密度和成本、高度的環境可獲得性、以及較少與健康和安全相關的問題,因此發展用於強化複合材料的植物纖維在當今的趨勢中正在迅速增長。儘管如此,在複合材料內的植物纖維與聚合物之間的界面結合強度相對較弱;此外,相比於傳統強化纖維,植物纖維更易燃並在燃燒時釋放更多的熱量,令使用者在發生火災時更有害。為了克服這些問題,本項目將使用微小氧化石墨烯顆粒和常壓電漿處理技術來研發一些具有提高強度和阻燃性能的植物纖維強化聚合物複合材料。

 

項目編號:UGC/FDS16/H10/20
項目名稱:道德兩難與社會兩難:探討驅使合作的道德原則
首席研究員:吳庭達博士
公大

摘要

社會兩難與道德兩難是兩個關於日常衝突的熱門研究課題。人們於社會兩難處境中面對使個人利益最大化(背叛)和使群體利益最大化(合作)的兩難,例如如果每人都盡力保護環境(合作),地球的得益便會最大,但就個人得益而言,使用膠袋或膠製餐具(背叛)可帶來方便。人們於道德兩難處境中面對跟從規範(義務論)和使福祉最大化(功利主義)的衝突,例如清拆舊樓以進行市區重建可使城市的福祉最大化,但會導致一些人失去家園。即使社會兩難和道德兩難有不少共同的特質,兩者很少一同被研究。究竟人們於道德兩難的決策會否和如何影響在社會兩難的決策?這項研究嘗試把兩者從三個研究方向連結在一起。

根據之前的研究指出跟隨義務論的人會被視為比較可信,第一個研究方向探討跟隨義務論的人會否和為何被認為在社會兩難中有較大機會合作。我們提出一個理論模型解釋為何義務論者會被視為較合作。第二個研究方向探討人們會否和為何較大機會與義務論者合作。第三個研究方向探討義務論和功利主義是否真的能預測合作率。

這三個研究方向很重要而且互相關連,因為過往有研究指出雖然義務論者被視為比功利主義者較可信,但前者可能並非真的比較可信。錯誤地相信一個不合作的人代價很大,所以我們必須了解究竟義務論者較合作是事實還是只是一個認知偏差。這項研究有助提升個人辨認合作者與不合作者的準確率,以及提供政策制定者一些如何提升社會合作的遠見。

我們會進行四個實驗。第一個實驗測試義務論者會否和為何被認為比功利主義者有較大機會合作,第二個實驗探討人們會否和為何較大機會與義務論者合作,第二到第四個實驗探討義務論和功利主義是否真的能預測合作率。

 

項目編號:UGC/FDS14/P01/20
項目名稱:分段局部平穩時間序列中的多重變點統計推斷
首席研究員:吳偉亮博士
恒大

摘要

近數十年來,時間序列中的變點分析在金融計量經濟學、遺傳學、環境計量學、天文學和工程學等各個領域中受到了相當多的關注。實驗性證據經常發現,在時間序列數據中會發生多次急劇的結構性轉變。變點分析的一個主要目標是推論結構性轉變的時間位置,以便將時間序列樣本分段,以進行分離的平穩時間序列建模。

但是,計量經濟學、金融學和工程學中的一些時間序列數據可能違反分段平穩性的假設,這些時間序列在局部檢驗時近乎是平穩的,但是其隨機屬性,例如自協方差函數或頻譜密度函數,會隨著時間逐漸變化。例如,Adak(1998)研究了一個地震時間序列數據集,發現通過分段平穩時間序列模型進行擬合後,自協方差結構中存在過多的變點。這個發現主要歸因於時間序列中的局部逐漸變化,透過分段平穩時間序列模型進行擬合時,將時間序列過度細分的結果。結果表明,將分段的局部平穩時間序列樣本分段,以進行分離的局部平穩時間序列建模更為合適。

儘管檢測局部平穩時間序列中發生的突然變化對於理解數據集的一般結構很重要,但是局部平穩時間序列中的變點分析未曾被充份探討。據我們所知,只有Last and Shumway(2007)通過使用對稱的Kullback-Leibler信息判別為分段局部平穩時間序列提出了一個變點檢測程序。然而,由於通過模擬白噪聲序列的自助法涉及臨界的任意取值,以及檢測程序無視時間序列中的相依結構,這個變點檢測程序的結果通常是保守的。此外,Last and Shumway(2007)並未建立變點估算的漸近分佈,因此無法根據其方法構造置信區間。本計劃的主要目標是為局部平穩時間序列中的多個變點開發一種統計推斷方法。我們的目的是估算變點的數量以及於隨時間變化的頻譜出現急劇結構性轉變的每一個變化點的位置,然後為每一個變點構造一個置信區間。

在本計劃中,我們計劃在以下三個階段進行研究。

1.(有效的變點估算)研究計算上高效的非參數掃描統計量和使用信息標準的模型選擇方法,以用於估算變點的數量和位置。

2.(置信區間的構造)研究變點估算的漸近分佈,以及通過自助法為時間序列的變點構造準確的置信區間。

3.(漸近統計性質)研究所提統計推斷方法及程序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項目編號:UGC/FDS25/M01/20
項目名稱:PPCPs
在土壤-植物系統中的降解,轉化以及植物修復
首席研究員:潘敏博士
高科院

摘要

藥品和個人護理產品會通過污水處理廠進入環境,並造成一些不利影響。有研究顯示它們會在環境甚至人類中引起微生物耐藥性,急性毒性或內分泌干擾。藥品和個人護理產品最常用的兩類有磺胺甲噁唑和雙氯芬酸。在污水處理廠中經常檢測到它們,全球範圍內濃度從 ng / L 到 μg/ L。超過 75%磺胺甲噁唑和雙氯芬酸的殘留物會通過廢水灌溉或生物固體改良劑而進一步污染土壤植物系統。它們可以在環境中經歷光化學降解;因此,它的代謝物很容易被檢測出來,並且在水生或陸地生物中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

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指標可用於評估環境污染物的影響。微生物和蚯蚓是使用最廣泛的生物指示劑。蚯蚓可以混合併遷移土壤成分,充當將污染物運輸到捕食者的載體。它們可用於監測土壤中潛在的磺胺甲噁唑和雙氯芬酸生物利用度,並相應評估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危害。植物細胞培養物最常用的模型系統是研究各種異生物素代謝的模型系統,因為它們具有更簡單的基質並且更易於操作。由於阿拉伯芥和胡蘿蔔的癒傷組織細胞被動物和人類廣泛應用,因此它們將被選作實驗生物。這兩種植物廣泛用於分子和植物生物學,具有針對細胞系和整株植物的成熟且標準化的培養方案。

許多研究僅關注母體化合物,但有關土壤植物系統中磺胺甲噁唑和雙氯芬酸的命運,降解,毒性,積累和代謝的知識有限。迄今為止,僅很少將植物技術應用於藥品和個人護理產品淨化,目前有關植物中代謝,植物處理和修復的可用數據亦非常有限。

因此,我們將通過土壤孔隙水的吸收來研究藥品和個人護理產品在土壤植物系統中的命運,降解途徑和生物累積。我們會優化一種檢測系統土壤,微生物和植物中目標藥品和個人護理產品的分析方法,從而檢測藥品和個人護理產品及其代謝物。此檢測系統會通過使用氮和磷週期涉及的響應曲線,呼吸作用和 RT-qPC 來分析研究藥品和個人護理產品對土壤中微生物和蚯蚓響應的影響。主要目標是評估兩種植物對藥品和個人護理產品的吸收能力及其對目標藥品和個人護理產品代謝能力,最終目的是將這些植物用於植物的環境處理和修復。

 

項目編號:UGC/FDS51/H03/20
項目名稱:不可為而為:於人機互動翻譯平台開創香港判例法高速、高量、高質翻譯
首席研究員:冼景炬教授
伍倫貢

摘要

本項目利用人機智能互動翻譯的平台對本港英語刑事判決書進行大量、快速、準確的中文翻譯,為香港法律雙語化的長遠發展提供有效可行的方法。

 

項目編號:UGC/FDS14/P02/20
項目名稱:廣義Sethi廣告模型和擴展
首席研究員:蕭志中博士
(恒大)

摘要

企業經常利用多種營銷渠道,例如報紙、廣播和互聯網,發佈廣告以接觸不同類型的消費者和提高其對旗下產品的認識。廣告涉及的開支金額龐大,故此如何達到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一直是營銷和供應鏈文獻裡反覆探討的主題之一,目前相關文獻已提出了各類模型來評估企業廣告策略對銷售的有效性。傳統的廣告模式一般會假設企業的廣告活動對產品銷售或商譽具有線性影響。儘管這假設會使問題較容易處理,但線性假設無法量度到廣告的「口碑」效應,而口碑對新推出的產品有重大影響。 Sethi(1983)將經典廣告模型擴展至包含口碑效應和外部隨機性,同時保持了問題的易處理性,對營銷文獻作出了重要貢獻。更重要的是,Sethi模型的特點能夠解決企業或供應鏈面對的各種博弈和合作問題;因此,許多論文採用了Sethi模型來研究廣告對零售商競爭的影響,以及廣告對同一供應鏈裡製造商及零售商的協同效應。

對於如何達到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問題上,本提案旨在於現有文獻上作出延伸。首先,我們將Sethi模型擴展到涵蓋不同的口碑效應:不同的營銷渠道有不同的廣告質量,而不同的營銷渠道也應有不同的口碑效應。我們希望能將廣義的口碑效應融入到Sethi模型。其次,我們也會將廣義Sethi模型應用到營銷傳播渠道上的各種協同效應。企業通常使用多個營銷渠道來宣傳其產品,因此我們希望能夠利用廣義Sethi模型來量化營銷渠道上產生的協同效應,這樣的研究能有效地降低企業的廣告開支。最後,我們也會將Sethi模型發展至耐用品的推銷,一方面產品創新能提升耐用品在市場上的應用,因此,我們希望能利用Sethi模型來量化產品創新對企業廣告策略的影響;另一方面,耐用品的收入不僅來自產品銷售,亦有因產品出現故障時顧客將重覆購買的收入。因此,我們希望能夠建立一個模型來系統地分析這兩方面現象對耐用品銷售的影響。

 

項目編號:UGC/FDS24/E09/20
項目名稱:用於高等教育通用能力發展推薦系統的機器學習模型
首席研究員:蘇志豪博士
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通用能力在高等教育中學生發展是重要的一環。許多學者強調,通用能力與參與課外和課外活動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亦有多方面的研究。參加課外活動通常是自願的,學生有很大的自由選擇學習活動,而每種活動都有本身的預期學習成果,特別是沒有大專經驗的新生,學生可能沒有足夠的知識選擇最適合的活動,藉以幫助他們發展實現其人生和職業目標所需的通用能力。即使是專業的教學人員和顧問,在提供諮詢時也常常沒有充分了解學生的背景。

學生的個人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他們的個人興趣,個性和職業取向,相關的能力需求以及他們當前狀態有所差別。這些多重因素的複雜性會令學生及其顧問在選擇合適的發展活動時適到困難。 

最新科技通過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改進了教育環境,促進了智能學習環境中推薦系統和個人化學習的發展。而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學科學習上,這引起了一些及時的問題:如何向學生推薦適用於發展通用能力的活動,有系統地滿足他們的需求?機器學習可以幫助嗎?如果是這樣,應怎樣建立? 

本研究將開發一個框架,應用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以促進學生在高等教育中個性化的通用能力發展。為了適應學生發展和培訓需求的多樣性,該框架可以容納有關每個學生的數據的個性化分析,包括學生參加課外活動、他們對通用能力的自我評估、他們之前的學習經歷、通過各種測試評估的性格特徵及其在大專院校的預期學習成果。這個過程亦可以了解學生參與活動的方式及其通用能力和學習成績的關聯。

該框架將根據機器學習技術的最新發展進行研究。而其適用性和用戶接受度將通過各種帶有機器學習的推薦算法進行評估。該框架的有效性亦將在香港的一個自負盈虧的機構中進行調查。

本項目將使學生,教職員和教育機構受益。尤其是新生,學生將能夠通過選擇合適的活動來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通用能力。教職員將能夠以循證有效的方式就非學術發展提供有用的建議。教育機構也將能夠更有效地利用其資源來提供學生全人發展的學生活動。

 

項目編號:UGC/FDS14/H09/20
項目名稱:文化適應壓力、應對策略與社會支援──粵港澳大灣區“港漂”與“北漂”的跨文化比較研究
首席研究員:宋昭勛博士
(恒大)

摘要

作為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粵港澳大灣區在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的持續推動下,正朝著經濟、人員、觀念等多方面深度融合的國際化灣區發展。在此過程中,內地人和香港人之間不可避免的頻繁互動,使我們開始關注大灣區的兩個特殊群體:“港漂”和“北漂”。

“港漂”是指在香港生活和工作的內地人,“北漂”則是指在中國內地大灣區學習、工作或安度晚年的香港人。中文的“漂”字,正反映了在港內地人和在內地的香港人所經歷的焦慮和不安。

在目前中港矛盾複雜而緊張的形勢下,大灣區的“港漂”和“北漂”會遇到哪些適應性壓力?他們使用哪些應對策略來克服壓力?他們期望政府、家人或朋友能提供哪些社會支援來幫助他們順利調整狀態並適應新環境?他們如何看待內地和香港之間的溝通差異?從跨文化傳播的角度看,這些文化適應性群體在與當地人的社會交往中,什麼情況下會趨同、維持或趨異?

本研究結合社會心理學和跨文化傳播學的相關理論,採用量化與質化研究方法,為上述問題尋求答案。從理論貢獻而言,大灣區的“港漂”和“北漂”是一個國家之內的獨特文化適應性群體,他們離開家鄉去到一個政治文化迥異的城市或地區打拼,對這些文化適應性群體的心理和社會文化適應因素和機制的研究,可以豐富跨文化傳播及適應理論;從實際價值而言,該研究可以為政府決策者提供該群體所面對的適應性壓力、應對策略等數據,以便政府部門、社會機構、家人朋友提供更為有效的社會支援,幫助 “港漂”和“北漂”盡快適應環境並與當地人順利交流。

 

項目編號:UGC/FDS23/H04/20
項目名稱:危脆
世代中的香港電影
首席研究員:譚以諾博士
浸大持續教育學院

摘要

自1997始,香港電影因著政治、文化、經濟和工業上轉變,發生重大變化。不少電影學者把注意力放在香港主權由英國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事上,但這努力顯然並未能反映出當下的變化。政治上,本土主義在中國政府加強對港管制下抬頭。經濟和工業上,香港電影業持續變化,政府和業界均努力找方法改變香港電影圈的發展,像鮮浪潮(2005—)、首部劇情長片計劃(2013—)和香港獨立電影節(2008—)等。

2010年代,香港政治困境日益嚴重,同時,本地電影工業亦嘗試不斷改革以走出困局,而獨立電影版塊亦見不斷發展。本計劃旨在為香港電影在2010年代所面對在社會、文化和政治上的複雜改變,提供新的批判角度。啟發自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勞倫·伯爾蘭(Lauren Berlant)、范可樂和其他學者,本計劃試圖理論化危脆性(precarity)這個概念,並以政治、新自由主義、身體、心理和社群上的危脆狀態,考察香港電影中的危脆生命(precarious life)。涉及的電影包括《十年》、《中英街一號》、《風景》、《三夫》、《一念無明》、《淪落人》、《打擂台》、《點五步》、《G殺》等。

透過考察香港電影近年在社會、政治、工業和文化上的轉變,本計劃想要回答以下問題:「危脆生命如何在香港電影中被呈現出來?」結合工業研究、文本和語境分析,本計劃試圖指出,近年工業基礎建設的重組在重塑本地工業中,扮演重要角色。本計劃從政治、新自由主義、身體/病理和社群角度分析香港電影,藉此在香港語境中概念化「危脆世代」(age of precarity),並在這理論框架中定位香港電影,為香港電影研究提供新的角度。

 

項目編號:UGC/FDS14/H07/20
項目名稱:香港反修例運動對公民身份觀念的影響
首席研究員:鄧鍵一博士
恒大

摘要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所引起的連串抗爭(下稱「反修例運動」),從2019年開始,在示威模式、對抗程度、政治理念等方面都急速激進化。整場運動當中,無論是溫和或激進的示威,均可以觀察到,示威者的公民身份觀念,即是公民、政府與法律三者的關係持續地變化。例如,反修例運動中,很多示威者都願意參與定義上屬於違法的示威(即沒有獲得警方發出「不反對通知書」的遊行和集會)。有示威者以武力衝擊警方防線,和給前線示威者傳遞物資。更有部分示威者會參與縱火、破壞公物等抗爭方式。此之,更有示威者襲擊試圖阻礙示威活動進行的一些政見不同的市民,認為這是因爲警察執法不力而要用制度外「私了」的方式來彰顯公義。踏入反修例運動後期,政治消費的概念開始盛行,一些市民嘗試建立一個以支持運動的商戶為主體的的經濟圈。

一直以來,香港的公民身份觀念都是去政治化為主,大多離不開「奉公守法好公民」的論述。然而,從反修例運動的發展可見,這種固有觀念已經產生了變化。當現有的政治制度被視為不再正當的時候,有人嘗試建立一套體制外的方法來實踐公義。這些行爲,都是重新探索和塑造甚麼才是「良好公民」的過程。

本研究受到以上的觀察所啓發,旨在探討反修例運動對香港公民身份觀念的影響,並會嘗試解答以下的問題:

  1. 公民身份觀念在反修例運動前後有何改變?
  2. 反修例運動是否促使公民身份觀念的改變的主因?
  3. 互聯網作爲反修例運動中動員及協調激進示威的重要平台,在促使公民身份觀念的改變方面,它扮演了甚麼角色?

本研究將會採用多重方法來解答以上的問題。研究團隊會對主流媒體、網媒、網上討論區的新聞報導和公衆討論進行內容與文本分析,以剖析在反修例運動前後,有關公民身份觀念的論述;並會以問卷調查來驗證反修例運動和閱覽媒體的習慣對受訪者公民身份觀念的影響。此外,研究團隊亦會邀請曾經參與反修例運動的市民進行焦點小組訪談,探討他們對公民身份觀念的論述。

通過探討公民身份觀念的重大轉變,本研究可以補足香港政治文化相關的文獻。在理論層面,反修例運動有著許多連結型行動(connective action)的特徵。一如世界各地連結型行動示威, 例如「阿拉伯之春」、「佔領華爾街」、「太陽花學運」等,反修例運動主要是依賴網絡上點對點的溝通來動員,是一場「無大台」、去非中心化的自發行動。然而,現有文獻鮮有深入探討連結型行動帶來的影響,而本研究正正能夠填補這個缺口,完善相關理論。

 

項目編號:UGC/FDS14/P05/20
項目名稱:複雜數據分析之變量選取方法
首席研究員:鄧文禮教授
恒大

摘要

變數選擇旨在尋找對響應變數具有顯著影響,並且可以提供穩健的模型預測的協變數。傳統的變數選擇(如前進法、後退法、逐步回歸),或進行模型比較(通過貝葉斯因數或AIC等某些資訊準則),可能不適用於協變數個數較多或結構複雜的模型。在本項目中,我們提出了用於複雜數據建模的變數選擇方法,例如在邊緣原則下具有交互作用項的高維加性模型以及有序縱向數據的複合分位數回歸模型。

二次回歸模型是線性回歸模型的推廣,它包含現有協變數之間的交互作用項(即乘積項)。在回歸模型中,當一個變數受到另一個變數的取值影響時,交互作用就變得很重要。當協變數個數較多且需要進行變數選擇時,通常建議模型應遵循邊緣原則,即只有互動項對應的兩個父項同時被選進模型時,才能將該互動項選入模型。加性模型將線性模型推廣為高維模型和非線性模型,非線性模型用每個協變數的分量函數之和來逼近從協變數到響應變數的映射函數。現時,在邊緣原則下具有互動項的加性模型的變數選擇方法還未被提出。

傳統的線性回歸模型用來研究一組協變數對響應變數平均值的影響,並已被研究人員廣泛採用。然而,當誤差項不服從常態分配時,均值回歸可能失效且其參數的最小二乘估計對異常值非常敏感。相反,分位數回歸探索了響應變數的特定(條件)分位數與多元協變數之間的潜在關係,從而得到更可靠、更有效的估計。為了減少由選擇分位點引起的估計效率的波動,我們引入複合分位數回歸,其相應的估計更加有效。有序縱向數據的複合分位數回歸的變數選擇方法是一項有吸引力的課題,目前尚未被研究。

本項目對以下兩組複雜數據建模提出有效的變數選擇方法:(i)在邊緣原則下具有互動項的加性模型及(ii)有序縱向數據的複合分位數回歸模型。

 

項目編號:UGC/FDS25/H01/20
項目名稱:香港粵語核心重音的韻律驗證與焦點解讀
首席研究員:唐文珊博士
高科院

摘要

本研究計畫結合了韻律語法學和實驗語音學去研究香港粵語如何呈現核心重音和焦點,並希望藉著母語受驗者所提供的證據去證明香港粵語的語法與普通話一樣受到韻律的制約。我們將進行以下三項實驗:一、對特定語句的可接受程度的判斷;二、語音產出實驗;三、感知實驗。

現行的語法學理論認為所有語言的句子結構都是受到一小套普遍的「語法」規則限制(Chomsky, 1971, 1981),可是一系列新發現的漢語語言現象卻指出,句子結構不但受語法規則制約,也會受到韻律制約(馮勝利, 1995, 2013);因此,要充分理解句子的構成,我們必須同時考慮語法和韻律兩個方面。

韻律和語法同時作用於句子結構之上的情況可分為兩大方面:

(一)一個語法上合法的句子可能由於韻律的原因而不為母語者所接受:如我們可以說「讀-報」卻不可以說「閱讀-報」就是受到音節數量的制約(見Lu & Duanmu 2002)。

(二)韻律制約會觸發不符合經濟原則的句子結構產生:如北京話可以說「他[[放-在]了]椅子上」卻不可以說「他[放-了]在椅子上」(見Feng 2003)。

現時韻律制約語法的研究對象多為普通話,中國方言中是否同樣有韻律制約語法的情況,則鮮少有人論及。因此,從普通話韻律語法研究中發現的韻律制約語法的規律,是否為所有中國語言所共有,暫且未有定論。本研究將以香港粵語作為切入點,去開始填補方言韻律語法學研究上的空白,並希望藉著研究驗證(二)的狀況是否在粵語中存在,並同時檢驗香港粵語所採用的核心重音規則的類型(參考Zubizarreta 1998; Feng 1995, 2003, 2013)。

是次研究的研究對象是粵語的雙賓語結構,包括典型的雙賓語結構、與格結構和非典型的倒置雙賓語結構(見 Bennett 1978; Xu & Peyraube 1997; Tang 1998, 2003)。倒置雙賓語結構只見於粵語但不見於普通話。我們希望在研究中證明,倒置雙賓語結構是韻律觸發的句子結構,其中運用了「韻律重組」的手段(見Zubizarreta 1998);而由於普通話並沒有相同的韻律誘因,因此普通話未有產生相同的句子結構。

研究問題

- 香港粵語語法是否受韻律制約?

- 香港粵語採用哪個類型的核心重音規則?

- 香港粵語雙賓語結構的核心重音範域在哪個位置?

- 為甚麼倒置雙賓語結構在香港粵語中合法,但在普通話中非法?

 

項目編號:UGC/FDS25/E08/20
項目名稱:一種基於單原子及水凝膠的微型儲氫產氫裝置的研發
首席研究員:曾志榮博士
高科院

摘要

無人飛機、無人駕駛汽車和微型機器人在香港各行各業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比如建築、測量、實時基礎設施和環境檢查、綠色製造、貨物運輸等。目前,大多數無人機是由鋰電池供電,其運行時間僅有 20-25 分鐘。燃料電池是一個有前景的供電替代方案,它可以在燃料持續供應的情況下連續不斷地產生電能。同時,它還可以使用清潔燃料,如可再生氫或是採用無碳氫燃料替代化石燃料,實現零排放,環境友好。然而,氫的儲存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並阻礙了它的廣泛使用,特別是在移動應用和小型動力裝置。氫通常儲存在高壓壓縮罐中,加大了裝載應用的安全風險。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人們提出了各種安全儲存氫氣的替代方式,比如氨硼烷。氨硼烷具有很高的儲氫質量分數和體積儲氫密度(分別為19.6% 和 0.145 kg H2/L),這個指標遠遠超過了 DOE 2015 年提出的指標(分別為 9.0% 和 0.082 kgH2/L)。當略高於環境溫度的情況下可以定量釋放氫氣。氨硼烷和相關材料的無毒和不易爆特性使其成為有潛力的車載和便攜式制氫應用。通過催化水解反應,氫氣可以在常溫常壓條件下按需釋放,因此成為一個有潛力的、安全的、移動和靈活的按需提供能源的應用方案。現今,柔性和微型燃料電池即將商業化。然而,目前使用的氫氣燃料仍然是壓縮氫氣罐或笨重的電解制氫發生器。要想開發出一種靈活緊湊的按需供氫發生器,並與這些新型氫氣燃料電池的使用相結合,將它們整合集成到靈活輕便的設備中,還需要一段很長的路要走。目前氨硼烷等放氫催化劑的快速氫釋放能力還遠遠滿足不了實際應用中的快速充電需求。主要歸因於目前納米金屬催化劑的氫釋放速率相對較慢,存在金屬滲漏和金屬團聚等問題。與傳統的高壓儲氫罐相比,還需要大幅提升氫釋放能力。近期,單原子催化劑(SACs)優於傳統納米顆粒的催化活性已經在各種化學轉化反應中得到證實,如氧化、氧還原反應、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然而,目前它們對氨硼烷氫釋放的催化活性還沒有大量的相關報道,原理不明晰。我們提出使用一種由木質素製成的高機械強度的水凝膠,並將高活性金屬單原子加入到水凝膠中,該水凝膠可以根據需要從儲氫材料中釋放 H2。這是SACs 首次被用於提高氫存儲材料如氨硼烷的氫釋放性能。單原子催化劑具有比傳統納米粒子高得多的表面能,我們預計它將進一步降低氨硼烷在金屬錶面的吸附能,從而增加反應體系的催化活性。將高活性的單原子催化劑嵌入水凝膠中的研究策略可以有效地解決金屬滲漏和金屬團聚問題。這種水凝膠的另一個優點是,它們輕便、柔韌,可以製成柔性燃料電池應用於無人機和機器人。由於其可裁剪且有較高可塑性的特性,可以按照無人機的空氣動力學和不規則設計製造成型。這種類型的水凝膠可以被縮放或切割成更小的尺寸,用於製造微型和可移動的能源裝置。綜上所述,本項目所提出的研究可以為未來發展使用氫燃料電池的便攜式能源裝置提供範本,並且在價格、安全性和效率上可以與便攜式電池能源裝置相媲美。

 

項目編號:UGC/FDS16/E03/20
項目名稱:市區日光控制照明系統模擬之研究及建構供採光評估的氣象數據庫
首席研究員:曾建偉博士
公大

摘要

綠色建築大量使用自動日光採集控制系統。但因功效不理想,自動系統經常被人手控制取代。這引申如浪費能源、頻密開關、照明不足、不適眩光等問題。這不單浪費能源,更為用戶帶來困擾並產生綠色建築需犠牲舒適生活的錯覺。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稠密最高的城市之一。並在採用自動日光採集控制系統時面對更大挑戰。在自動日光採集控制系統的調試範疇裏有一些經驗法則。但他們大多數都是以籠統方法進行,並没有考慮氣候,太陽位置及城市地型。由於面對大量障礙物,不同層數採光效能有極大分別。因此,若只使用經驗法則是不能滿足所有設計的。

本項目將開發自動日光採集控制系統的設計指引並針對典型氣候供建築設計專業人員參考。指引涵蓋照明分區,選擇光感元件,校準條件,調試程序,更會針對處理面對嚴重障礙物之環境。同時本項目亦會測試不同天空照度分佈及建立氣象數據庫。

本項目之成果有助設計顧問在建築物佈局,照明及日光系統設計,能耗評估。同時亦有助物業管理專業有效管理物業及減少營運成本。

 

項目編號:UGC/FDS25/M08/20
項目名稱:運用蛋白組學技術分析平台研究並分析芳基醇脫氫酶在杜氏假絲酵母生物膜基質組成之功用
首席研究員:曾偉基博士
高科院

摘要

侵入性黴菌感染(IFI)為其中一種困擾人類健康之疾病。白色念珠菌是一種伺機性人類致病真菌,它常存在於囗腔,消化系統和泌尿管道。當人類免疫系統失衡時,例如:感染愛滋病、癌症、進行器官移植/化療、或接受廣譜抗菌治療等,白色念珠菌可引致表淺性和致命性疾病(念珠菌症)。潛藏散佈性念珠菌感染之致命率超過40%,所以念珠菌症在醫院感染症類別中排行第4位,也為醫療系統帶來沉重負擔。近年流行病學數據顯示,除白色念珠菌外,由都柏林念珠菌引起之侵入性黴菌感染個案也大大增加。

超過80%由白色念珠菌引起之念珠菌症都和生物膜組成有關。生物膜由微生物所分泌的細胞外基質聚集在生物或非生物的表面所形成。和其他念珠菌一樣,都柏林念珠菌能生成生物膜。這項致病特徵能抵抗高劑量之抗真菌藥。細胞外基質由碳水化合物、蛋白、核酸組成。β-1,3葡聚糖是細胞外基質之主要組成部分,能阻隔抗真菌藥之效能。因此,如能有效阻止細胞外基質之生成,或能有效阻止生物膜之形成,減低感染機會。

最近,我們闡述了都柏林念珠菌芳基乙醇脫氫酶(IFD6)在生物膜基質組成之功能作用。在都柏林念珠菌超量表達IFD6大大減低β-1,3葡聚糖和蛋白在生物膜之含量,削弱都柏林念珠菌生物膜對抗真菌藥、負電荷金屬離子、和細胞膜破壞劑之對抗性。在這研究計劃中,我們準備利用蛋白質組學對IFD6在生物膜基質組成之功能作用作更深入了解。我們會篩選呈現差異表達之蛋白,並推論IFD6之功能作用。所獲得之實驗數據不單能解構與生物膜基質生成相關之蛋白,也能對開發嶄新抗真菌療法奠下基礎。例如:對相關代謝迴路加以激活或抑制以調控生物膜之生成。

 

項目編號:UGC/FDS25/H06/20
項目名稱:探索錄音室在戰後香港的發展史
首席研究員:曾奕文博士
高科院

摘要

在20世紀60年代粵語流行曲發展的初期,錄音室通常是由唱片公司為了音樂製作而建立的。到80年代粵語流行曲鼎盛的時期,例如"唐樓"、"D&M"及"Q-Studio"等的獨立錄音室便開始應運而生。這些配備了先進的硬件設備,以及由專業音樂人員所負責的錄音室,在香港粵語流行曲的黃金時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當香港音樂唱片業在千禧年後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後,小型錄音室便開始逐漸取代大型錄音室而成為音樂製作的主要重地。本研究將從歷史及音樂學的角度去考察這一變化的背景以及其對香港粵語流行曲之影響。

本研究的方法將以訪問為主。為了考察錄音室在戰後香港粵語流行曲史上的作用,我將訪問多位曾經在錄音室工作的音樂人,他們包括作曲家、編曲人、歌手、監制及音響工程師等。錄音室所保留的藏品如錄音帶或其他有價值的唱片等將會被仔細研究。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CASH)等的官方報告會被用作分析。而當代出版的音樂雜誌也會被視為原始資料以作參考。

本計劃希望可以為香港粵語流行曲及本地文化的歷史研究開闢新的方向。迄今為止,一般學者對粵語流行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歌詞的分析。關於音樂製作的技術層面研究很少,對錄音室的研究甚至未曾出現。這將會是首次以學術性的方法及角度去探討本地錄音室的歷史。

 

項目編號:UGC/FDS51/H01/20
項目名稱:身份與追憶:民國時期香港清遺民詩研究
首席研究員:崔文翰博士
伍倫貢

摘要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以後,不少忠於清室之士紛紛以遺民自居,有些棄官歸里,有些選擇來港定居或暫時停留。他們在港期間結社論學,定期聚會,致力推動文化和教育事業,閒時賦詩酬唱,創作了大量珍貴的詩作。儘管他們志懷隱逸,流連山海,弔古感懷,但仍以堅守中華傳統文化為己任,故其詩作中有著大量隱發遺民個別心曲,對故國滿抱悲懷,感時傷事,表達出濃厚的遺民意識。

本計劃全面搜集及整理香港清遺民的詩文集,集中探討清遺民在詩作方面的書寫模式,藉喚起自身的記憶,鞏固其遺民身份。本計劃望能構建出更全面、完整的香港清遺民詩人群體的風貌,更冀望彌補香港文學研究的空白處。

 

項目編號:UGC/FDS24/H10/20
項目名稱:環保信息:探討各種目標框架信息對回收行為的相互作用
首席研究員:黃慧心博士
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儘管不少研究指出個人的環保意識逐漸提高,但是人們實際參與保護環境的情況卻未如理想。政府部門、環保團體,以至學術界均致力尋找方法去收窄這一種意識和行動之間的差距。在環境訊息的領域內,訊息框架(message framing)是一種普及而受歡迎的溝通策略;它結合了多形態元素,當中包括文字、符號、圖像或影像去傳播資訊以達致改變個人意識和行為的效果。其中,以目標框架所建立的訊息(goal-framed message)被廣泛應用於環保推廣。然而,現有文獻只探討以單一目標框架而建立的訊息對推動環保行為的效益,卻忽略了實踐環保行動背後可能有多重的目的和考慮,文獻從未針對以不同目標框架建立的訊息之配搭組合進行探討。本研究旨在彌補這方面的文獻空白。目標框架理論(goal framing theory)指出人們在處理資訊和決策時會受到多重目標的影響。本研究將以此作為理論依據,藉此了解以不同目標框架所建立的訊息對推動個人環保意識和行動的說服效果。實驗設計會採用 2 × 2 × 2 受試者間設計探討多樣的目標框架訊息在相互作用下,對回收意識和行為的影響。本研究將有助補充環境心理學及環境訊息傳播的相關理論發展;與此同時,研究結果有望為將來設計較為全面的環保文宣提供理論基礎和參考依據。

 

項目編號:UGC/FDS14/H12/20
項目名稱:探討公共理性︰以檔案進路研究後期羅爾斯
首席研究員:王邦華博士
恒大

摘要

本研究計劃旨在探討政治哲學家羅爾斯的晚期哲學,焦點在於他如何理解公共理性的融貫性和優先性、以及公共理性和宗教間的關係。研究計劃中的哲學分析會輔以近年在相關學界甚為流行的檔案進路。雖然學術界已經有大量關於羅爾斯哲學的著作出版,只有極少數學者運用他的手稿和書信作材料去分析。近年羅爾斯這批未出版的檔案資料開放予大眾查閱,英美學界的政治哲學家遂開始關注這批新資料。儘管如此,當今有關「羅爾斯檔案」的分析依然呈現不平衡的現象。學者多數關注早期羅爾斯著作《正義論》的相關檔案,而忽略了晚期羅爾斯著作《政治自由主義》的相關檔案。

我的目標是填補此研究空缺,以檔案為材料研究羅爾斯的公共理性(後期羅爾斯哲學的一個核心概念)。此研究計劃有兩個重要性,一個是哲學上、另一個是歷史學上。由哲學的角度看,研讀後期羅爾斯未出版的手稿和書信,或有助我們為當今學界有關公共理性的辯論帶來新的洞見。部分哲學家曾批評公共理性這一概念自相矛盾,以及對宗教信徒過度苛求。雖然羅爾斯曾嘗試在晚年出版的著作中回應這些問題,其回應卻是過於簡短。閱讀檔案,或能助我們詳細了解羅爾斯的想法,甚至有助我們建構一個更完善的公共理性理論。由歷史學的角度看,此研究計劃著眼於羅爾斯的政治和學術脈絡。晚斯羅爾斯在哲學上的「政治轉向」非常有名,而我會研究當時的政治環境(例如1990年代美國右翼民粹主義興起)如何影響其哲學改變。簡言之,我的研究計劃是跨學科的研究,正好處於政治哲學、思想史和美國政治的交界點。

為了實行此研究計劃,我會(i)研讀有關公共理性的學術文獻,和(ii)造訪各個儲存羅爾斯檔案的大學檔案館,例如哈佛和普林斯頓的圖書館。此計劃的研究成果會有三個效益。首先,它是應時之作。它運用新近公開的材料、回應當下如火如荼的辯論,當能推動學術界討論。其次,差不多每一位主修政治或哲學的大學生都要學習羅爾斯的理論。更正確地理解這位哲學家,對許多大學生的學習都有所助益。其三,羅爾斯畢生工作,就是嘗試為民主體制提供一個道德辯護。處理對羅爾斯的批評,就是在建構一個更完善的民主圖像。當今之世,民主的吸引性常被人質疑,此研究計劃的成果正好能貢獻於公共辯論,並幫助公民對民主制度重提信心。             

 

項目編號:UGC/FDS14/B02/20
項目名稱:研究全球航空網絡數據分析方法對戰略網絡發展和流量預測的影響
首席研究員:黃惠虹博士
恒大

摘要

機場航線的改變對航空公司的收入以及機場所在城市的經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航空公司的航線網絡對其獲得市場競爭優勢舉足輕重。規劃一條成功的航線是一個複雜的決策過程,當中涉及的考慮因素並不只限於對出發地和目的地的考慮。航空公司甚少考慮其新增或修改的現有航線(或競爭對手新增或修改航線)會如何影響全球航空網絡,進而影響需求。通過新增航線,航空公司不僅會影響其競爭對手,還會影響轉機乘客對於現有連接出發地和目的地航線的選擇和需求。然而,以往對於乘客需求預測的研究還停留在單一航線的層面,因而未能在整體航線網絡之改變的層面上作考慮。此外,也沒有研究具體地分析當全球的航空網絡轉變時,對沒有直接相連航班的機場的影響。

今天,世界已經完全連接並進入大數據的時代。因此,航空業應考慮應用新方法於戰略航線發展以及收益管理。在功能越來越強大的電腦的配合下,管理者可以更好地運用航空數據,採用更複雜的分析模型以適時作出決策。我們提出一種新的數據分析方法,去分析自2006年以來全球數以百萬計的航線數據,以識別具長期營運潛力的新航線,並從航線網絡的角度評估新航線在連接全球航空網絡方面的效能。我們所提議的是一套綜合的研究方法,當中包括對整個航空網絡的分析,將全球航空網絡劃分為核心結構和非核心結構以了解其動態演變,以此去評估航線的潛在價值,並對所確立航線的短期和長期流量作預測。同時,透過涵蓋航線的增長、流量以及連接潛力的量度等指標對航線決策的效果作評估。連接潛力的評估可使機場對潛在新航點的建立於其整體網絡上的重要性評估得以實行,即相對於其他有同樣航點的機場來說,彼此的競爭能力會有何變化。我們將運用機場之間在地裡位置上的關係,並借鑒長期的航線網絡在供給方面的數據去作新航點決策的評估。最後,隨著發掘一系列具潛力的新航點會,將有助提升始發機場的連接潛力並增強航空公司的競爭優勢。

 

項目編號:UGC/FDS16/M08/20
項目名稱:以傅里葉轉換紅外光譜配合化學量計學為單味中藥濃縮顆粒的簡易快速認證方法的新開發
首席研究員:黃詩韻博士
公大

摘要

中藥濃縮顆粒(CCMG)的藥效被受肯定,亦方便服用,因它的有效成分已在製造過程中提取。傳統上中藥飲片的鑑定會根據其形態特徵進行,但是,此方法卻不能應用在CCMG的識別上。經加工後中藥大部分獨特的形態經已消失,即使像中醫師或中藥藥劑師等的專業人員,他們也可能無法區分各種類型的CCMG。中醫師在處方CCMG時,只能依靠其包裝標籤上所標明的內容。任何錯誤處方或意外交叉污染的CCMG都可能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

儘管中藥一般會以化學分析(例如液相色譜法)來鑑定,但當中所涉及的步驟繁複、耗時並對所需的技術有嚴格的要求。為了確保CCMG的安全應用,因此有著迫切的需要去發展一種快速、簡便、可靠的CCMG篩選,檢查和認證方法。

FTIR-ATR(傅里葉變換紅外衰減全反射光譜法)是紅外光譜儀的主要類型之一,它提供了一種相對快速、簡便和可靠的方法去定質和定量液體或固體樣品中的內含物。此技術在西藥鑑定中的應用已經被探索,但是,FTIR-ATR技術在CCMG識別中的潛在應用卻缺乏系統性的研究。

在這個項目中,會以FTIR-ATR技術分析五十種具有不同藥用特性的CCMG。CCMG的品種會先以傳統的液相色譜法進行驗證。某些樣品會被抽取進行FTIR-ATR的分析,使樣品的預備條件能得以優化和標準化。所有被選取的CCMG樣品的光譜指紋將會以化學計量學方法進行分析。

所產生的光譜圖譜也將根據國際醫藥法規協調會議(ICH)、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和世界衞生組織(WHO)所推薦的藥物測試標准進行驗證,亦會研究溫度和濕度等因素對CCMG光譜的影響與及FTIR對檢測雜質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此項目完成後,將對發展這種以FTIR-ATR識別CCMG的快速、簡單和可靠的技術有著重大的影響,而處方CCMG的安全性亦將因此得到進一步的認證。

 

項目編號:UGC/FDS14/H11/20
項目名稱:愛的證成︰時性關係理論
首席研究員:黃沐恩博士
恒大

摘要

本研究計劃旨在回答以下問題︰「當愛侶、朋友、親人改變了時,是甚麼正當理由支持我們對他們不變的愛?」我提出時性關係理論,說明兩人對彼此之間的時性關係的相若理解構成了他們的愛的正當理由。所謂「時性」,是指「對過去的詮釋」、「對現在的理解」以及「對將來的預期」三者之間的互動因果建構關係。就愛的選擇性而言,我們對一段關係的過去的詮釋構成愛的正當理由,是因為它影響著我們對該關係的將來有什麼預期,反之亦然。就愛的穩定性而言,一段關係中的共同經歷,包括共同價值、溝通方式、珍貴記憶等,以及一段關係中的共同將來,都為關係中因雙方的特質或人格改變造成的分歧提供適應的動力和指引。

 

項目編號:UGC/FDS15/B06/20
項目名稱:經濟融合的實証檢驗和交易費用的估算:一帶一路倡議的研究
首席研究員:胡佳賢博士
(樹仁)

摘要

中國政府於2013年啟動了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包括一條在陸路上和一條在海路上的絲綢之路經濟帶。這個倡議的目的是加強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一體化,發展成為一個具綜合生產力和競爭力的地區,以促進國際貿易和經濟發展,加強地區經濟合作,為一帶一路成員國帶來經濟繁榮的機遇,和實現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學習。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可增強一帶一路沿線的連通性,促進跨國貿易及投資,通過亞洲、中東、巴爾幹半島和高加索地區將中國城市與歐洲和非洲聯繫起來。在設計一帶一路發展計劃時,一個很重要的先決條件是一帶一路沿綫國家之間的商品市場及勞動力市場的高度一體化。一個商品市場的高度整合,能使購買力平價關係得以維持。如果一帶一路國家能夠維持購買力平價關係,意味著他們之間的商品可自由流動,從而實現商品市場的整合。同樣地,若然勞動力市場價格或工資水平趨向平價,也就証明勞動力市場有充足的流動性及整合性。所以,商品(及勞工)的自由流動,會令商品市場(及勞動力市場)價格趨同。當一帶一路成員國符合更緊密經濟一體化的先決條件後,中國和這些國家可進一步建立平台,以發展成為一個經濟聯盟,並最終建立一個貨幣聯盟作為長遠的政策目標。

不過,交易費用–包括可觀察和不可觀察,有可能阻礙了商品與勞動力市場的整合。若商品的價格差異少於交易費用,使市場價格均衡的套戥機制將不啟動。交易費用的存在會創造出一個阻隔區,因在區內的價格差異太少,不能誘發套戥取利活動,市場價格與購買力平價出現偏離,不能回歸均衡。但當商品價格差異超過交易費用而處於阻隔區外,商品套戥便可啟動,價格差異便回歸到均衡值。同樣,在阻隔區内,交易費用過高會阻礙勞工的流動和工資趨同。在阻隔區外,工資則可趨同。這個調節過程被描述為非線性。

本研究將採用一套非線性協整模型,以檢驗購買力平價和工資趨同假說,以評估一帶一路國家與中國經濟整合的可行性,及計算在國際貿易中的交易費用。我們所建議的非線性協整計量方法,能夠克服傳統上用綫性方法檢驗購買力平價和工資趨同假說的缺點。這些新的計量方法可帶來較高的統計效力,並可估算可觀察和不可觀察的交易費用。本研究的實証結果,預期有助識別有利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經濟聯盟的國家,並尋找可減低交易費用的關鍵因素,從而強化各國之間的經濟合作,對一帶一路的發展有所裨益。

 

項目編號:UGC/FDS14/E06/20
項目名稱:區塊鏈結合物聯網系統以發展共用卡板管理
首席研究員:胡鎮浩博士
恒大

摘要

有關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的近年研究多集中於提高運營效率,優化信息管理和增強網絡聯繫。卡板管理是物流業中至關重要但卻少有研究的一環。用於卡板管理的閉環網絡在物流行業中理應是首選,因為可以獲得正面的環境和經濟影響。但是,由於存在逆向物流管理的流程,物流網絡相對複雜且難以管理。因此,本項目提出了一個基於區塊鏈的物聯網系統協助卡板聯營制管理。該系統集合了區塊鍊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優勢,以識別和監控閉環物流網絡中的卡板流動。籍此,粵港澳大灣區建立卡板標準化亦可實現,同時進一步提高物流運作效率。

 

項目編號:UGC/FDS13/E02/20
項目名稱:基於深度學習的天然黏土本構模型研究
首席研究員:楊毅博士
珠海

摘要

2019年2月18日,國家公佈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該區域的建設規劃由政府正式提出。其中重要一項便是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實現大灣區“一小時城市軌道交通圈”,提升大灣區競爭力。大灣區主要城市及其河床、海床具有較深的軟黏土層,所以大部分工程項目(比如城市地下基礎設施、交通隧道、地下車庫、大型地下交通樞紐)都要建設在軟黏土地基上或地層中。由於軟黏土可壓縮性大而且還具有流變、各向異性、結構性等不同於其他類型土體,並且極易產生過度變形。同時其在複雜荷載條件下變形速度難以控制,進而導致工程結構的不均勻沉降和變形,進而引起結構開裂、坍塌等破壞。現有工程的設計與施工基本都建立在軟土的一些簡單本構理論上。這些本構模型(如摩爾庫倫模型和修正劍橋模型)只能針對某些特殊、單一應力路徑等情況。即使目前先進的黏土本構模型也很難實現精確模擬複雜應力路徑下軟黏土的耦合力學特性。因此,為確保複雜工程的安全實施,有必有突破現有本構理論框架的不足,進而提出一種智能本構模擬來有效模擬軟黏土複雜力學特性。

目前國際上最熱點的技術為人工智能。而深度學習是目前人工智能的重點研究領域之一。深度學習成功地解決了許多傳統機器學習算法無法解決的高度非線性回歸和分類問題,比如圖像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鑒於土體性質的高複雜性和應力-應變關係的高非線性,深度學習算法可以為土壤本構模型提供新的方向。深度學習算法可以直接從實驗數據中提取應力-應變關係,不需要任何假設,可以實現對複雜土體特性的模擬,不需要依賴任何現象學公式。只要有足夠的訓練數據,基於深度學習的本構模型便可以準確地模擬即定土壤的任何複雜力學特性。從而突破傳統土力學的彈塑性、超塑性、粘彈塑性等本構理論框架。

本項研究擬建立一個不同黏土的實驗數據庫,類似於ImageNet此類的圖片數據庫。在此基礎上,採用深度學習技術建立某一個確定土壤的智能本構模型。隨後,針對這一確定土壤,通過改變不同類型的複雜路徑試驗來校核驗證所提出的智能本構模型。最後,將驗證後的本構模型應用到有限元程序中,用於解決實際工程問題。

 

項目編號:UGC/FDS24/H12/20
項目名稱:漢語方言名詞有定標記、話題化和處置式表達──以普通話、粵語、吳語、湘語和閩語為例
首席研究員:姚水英博士
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把字句」是現代漢語中最複雜的句式之一,也是文獻中研究最多但所知甚少的一個熱點。從方言對比研究的角度,很多方言也有類似的處置標記,如廣東話的「將」、紹興話(吳方言)的「則」等等。但是,從母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無論是粵語使用者還是吳語地區人,一般較低的幾率選擇使用對應的「將字句」或者「則字句」,相反,母語者更傾向於使用「主-動-補-賓」式(粵語區)或者「話題式」(吳語區);同時,吳方言的「則字句」和對應的「話題式」有著顯著的語用差異,因此有明確的語用分工。遺憾的是,這種對母語者的實際語感的描寫、分析和解釋在現存的文獻中鮮有觸及。

本項目將立足于方言母語者的實際語感,記錄、描寫並分析粵、吳、湘、閩和普通話等自然語料中的處置表達式,在姚(2018)基礎上揭示各方言中不同的處置表達式和各語言中其他的語法機制,如名詞有定表達、話題化等之間的緊密關聯。

 

項目編號:UGC/FDS14/B10/20
項目名稱:新式審計報告表達什麼?來自英國的初步證據
首席研究員:邱聆娜博士
恒大

摘要

《國際審計準則(英國及愛爾蘭)700》作為一項新的審計準則,要求審計師於審計報告內討論重大錯報風險(RMMs)。此準則提供了一個研究審計師如何選擇及報告RMMs的絕好機會。有別於以往模板式的審計報告,RMMs可以區分不同審計師提供的審計報告,且更為豐富﹑有深度,並可以提供更多信息。

本研究計劃以人手收集審計報告數據並加以分類,目標是提供審計師所選擇的RMM主題和相關審計內容的初步論據。首先,我們將研究和描述通常出現在審計報告的RMM主題,以及針對某些普遍的RMM主題的相關審計內容。其次,我們將探討審計師選擇RMM主題和相關的審計內容是否受到事務所層面的模版影響。第三,我們將進一步探討審計師選擇RMM主題和相關的審計內容是否受到審計專家影響。最後,我們將研究一般審計師會否盲從審計專家所選擇的RMM主題和相關的審計內容。我們尤其關注以下情況:一﹑小型且較少資源的審計事務所會否更盲從審計專家;二﹑一般審計師會否更盲從被視為「更優質」的審計專家;三﹑當審計客戶與審計專家的客戶存在更多共通的審計風險時,一般審計師會否更盲從審計專家。

綜上,本研究希望提供審計師對RMM的審計和報告事項的初步論據,並闡述審計師的各種行為,特別是審計師之間的互動。本研究的結果可能指出一般審計師透過審計報告向審計專家學習,這發現將會是嶄新的,亦會為審計專業方面的論文提供重大的貢獻。由於全球各地都有審計報告的改革,國際審計及簽證準則委員會及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亦採納了類似的審計準則,因此我們期望本研究將對全球的學者﹑政策決策者和行業從業員帶來意義。

 

項目編號:UGC/FDS17/M03/20
項目名稱:應用生物返饋遊戲為主的吞嚥訓練(BGBST)在中風患者中的有效性
首席研究員:葉志剛博士
東華

摘要

吞嚥困難是中風後護理的一個關鍵問題,相關的吞嚥肌肉可以通過重複訓練來達至康復。然而,與肢體肌肉力量的訓練方法不同,在吞嚥相關肌肉的訓練過程中,我們難以控制訓練強度及肌肉的負荷。因此,現時我們缺乏系統性的吞嚥肌肉訓練方案。通過科技的進步,使用表面肌電圖(sEMG)來測量肌肉活動並提供視覺生物反饋效果變得更容易。因此,我們嘗試創新地以sEMG作為肌肉負荷的指標,並以遊戲方式進行吞嚥肌肉訓練。此訓練方式不僅可以為用者帶來愉悅感,而且可以客觀地控制訓練強度,達至更有系統的訓練。此外,通過sEMG進行的實時視覺生物反饋,更可以提高用者在訓練時對吞嚥強度的注意。我們將會進行一項研究計劃,評估在吞嚥困難的中風患者,在完成生物反饋遊戲式吞嚥訓練(BGBST)後,以及3個月後的吞嚥肌肉力量、吞嚥參與度和吞嚥質量,與對照組的情況作比較。

在BGBST組別中的中風患者,每週需接受3節訓練,為期3週,合共9節訓練。BGBST的訓練方案將要求中風患者以吞嚥肌肉組群的sEMG峰值之80%爲基礎,完成三組遊戲任務,每組需要8至10次之吞嚥訓練。兩組遊戲任務之間,則按需要安排約2至5分鐘的休息時間。每節訓練需時約30分鐘。這項研究的結果將提供(1)有系統吞嚥肌肉訓練方案的實證,以及(2)有關中風患者吞嚥質量和參與程度的資料,從而提供一個方便、有效及有系統的吞嚥訓練方案,使吞嚥困難的中風患者受益,縮短康復時間,及重拾用餐的樂趣。

項目編號:UGC/FDS14/P03/20
項目名稱:低秩矩陣優化的非凸正則化的方法及其應用
首席研究員:余國惠博士
恒大

摘要

大數據的爆炸式增長有利於各個領域的發展。然而數據丟失和嚴重錯誤的潛在現象給大數據分析帶來了艱鉅的挑戰。低秩矩陣優化是處理數據丟失和嚴重錯誤的一項重要技術,並且已在各個領域成功實現。核範數正則化是解決低秩矩陣優化問題的一種流行且實用的方法。 但是,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際應用中,核範數正則化承繼1正則化的局限性,其中包括估計偏差,次優低階恢復和次優測量要求以實現完美恢復。

非凸低階正則化方法是突破凸核範數正則化的這些限制的替代方法。特別是,Schatten-p(0 < p <1)範數(Sp)正則化方法已在許多領域獲得成功的應用。但是,Sp正則化方法的理論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此外,在非凸低階正則化問題的理論研究和算法研究之間還存在差距。據我們所知,目前仍然沒有任何理論可以保證相關的一階迭代算法收斂到Sp正則化問題的全局最小值或基準實際值。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將考慮Sp正則化模型並研究其理論,包括模型的恢復範圍和Sp正則化算法的收斂理論。我們還將討論其在系統生物學上的應用。在理論方面,我們將引入受限特徵值條件(REC)的概念,並將其用於建立全局最小值的確切恢復屬性和恢復範圍(包括模型誤差,絕對偏差和2一致性),以定量地估計Sp正則化模型的穩定性。此外,我們將討論局部極小值的恢復界限和二階增長性質。在算法方面,我們將提出一種具有連續技術的近端梯度方法來解決Sp正則化問題。在REC假設下,我們將證明所提出的算法在與噪聲水平和恢復範圍成比例的容差內以線性速率收斂至基準實際解。收斂理論將為Sp正則化算法的低秩恢復可用性提供正面的理論證據,並彌補了非凸低階正則化方法的缺陷。在應用方面,我們將運用理論結果和數值算法來完成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數據,並使用增強後的數據進行下游分析。scRNA-seq的成功應用將幫助生物學家推廣scRNA-seq技術,並以更高的分辨率理解基因表達。

 

項目編號:UGC/FDS15/E02/20
項目名稱:建立和驗證雲端智能中文讀寫障礙檢測系統
首席研究員:袁文貞博士
樹仁

摘要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令人類得到在世界上生存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世界各地有大量學生患有發展性讀寫障礙症,這是一種影響閱讀和寫作技能的特殊學習障礙。有研究發現,全球約有17%的人口患有讀寫障礙症。檢測讀寫障礙症是針對患有讀寫障礙症的兒童進行臨床或教學協助的第一步,過程是將有懷疑患有讀寫障礙症的兒童轉介到評估中心進行讀寫障礙症的評估。但是,讀寫障礙症的評估服務的等候時間通常很長,評估程序非常複雜,評估的準確性常常受到教師的偏見所影響。

與英語讀寫障礙症相比,檢測中文讀寫障礙症要難得多。學習繁體中文字比學習簡體中文字也困難得多。現在,有許多關於識別簡體中文字的讀寫障礙的著作,但是,有關識別繁體中文字的讀寫障礙的著作很少。現有的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利用紙作為評估的工具,同時,現有的著作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致力於使用機器學習方法作為評估的工具。即使這樣,也僅評估了少數機器學習方法,而獲得的實驗結果只是很初步的,並且沒有討論如何解決機器學習方法需要長時間運算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差距,我建議利用雲端平台開發一套基於機器學習的軟件,用來識別繁體字的讀寫障礙症,以優化檢測的準確性和處理運算的時間。這個軟件可以為檢測讀寫障礙症的評估中心、教師和父母提供一個快速又簡便的檢測讀寫障礙症的方法。

擬議項目將在雲端平台上進行智能中文讀寫障礙檢測系統的設計、開發和驗證。該項目將分為六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我將回顧有關識別讀寫障礙症的文獻。這次工作的目的是收集更多有關讀寫障礙症的評估的資料,以便定義可以幫助區分不同程度的讀寫障礙症的單詞集,這將是擬議中的智能中文讀寫障礙檢測系統的用戶要求。在第二階段,我將邀請患有讀寫障礙症的參與者和沒有患有讀寫障礙症的參與者寫出相同的單詞,這過程旨在確保所選的繁體中文字的特徵具有代表性並可以用作訓練數據。在第三階段,我將使用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開發擬議的雲計算評估系統。在亞馬遜雲端平台上開發出經過全面培訓的模型後,我將模型集成在擬議的檢測系統內,然後再將檢測系統部署在雲端基礎架構上。用戶可以在網頁瀏覽器上使用檢測系統。在第四階段,我將評估所擬議的檢測系統的性能。我將邀請患有讀寫障礙症的參與者和沒有患有讀寫障礙症的參與者測試擬議的檢測系統,以確定其識別讀寫障礙症的預測準確性。在第五階段,我將在學校組織研討會和工作坊,向公眾介紹擬議的智能中文讀寫障礙檢測系統。在第六階段,我將使用檢測結果撰寫適用於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雲計算、教育心理學、特殊教育、語音和語言領域的技術報告和研究論文。

評估中心、教師和家長可以使用擬議的智能中文讀寫障礙檢測系統,將其作為識別發展性讀寫障礙症的簡單快速方法。擬議的檢測系統收集的數據將對研究人員分析讀寫障礙症患者的表現以及了解如何有效識別讀寫障礙症患者非常有用。

 

項目編號:UGC/FDS14/B06/20
項目名稱:網絡口碑的兩極化效應:自我提升和自我保護視角
首席研究員:曾靖博士
恒大

摘要

網上產品評論從根本上改變了消費者做購買決定的方式。市場研究發現,依賴網絡口碑的消費者是依賴電視廣告的消費者的八倍有餘(Conick, 2016)。許多具高度影響力的網絡口碑平台也在世界範圍內應運而生。這些網路口碑平台大行其道的背後,卻有一個重要問題亟待解決:考慮到其對消費者福利和商業繁榮的重大影響,這些平台上的信息有多大程度上是值得信賴的?

與學界和業界流行的觀點不同,本研究提出,這些旨在展現消費者真實聲音的口碑平台可能最終製造出帶有偏差的產品意見。在網絡平台上,產品和品牌的口碑傳播往往帶有社交意味,口碑傳播者會考慮發表自己的看法是否會影響到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基於經典的印象管理理論(Leary & Kowalski, 1990; Alicke & Sedikides, 2009)以及當代社交媒體文化研究(Lamberton & Stephen, 2016),我們提出網絡口碑的兩極化效應。分別出於自我提升和自我保護的動機,消費者會極端化正面口碑及負面口碑,從而令網絡平台上的口碑信息偏離消費者的真實意見。重要的是,相對於產品評論網站(例如Yelp),這種網絡平台造成的效應在社交網站(例如Facebook)上更加強烈。

網絡口碑平台的快速發展令這些平台的管理者們面臨一個莫大的挑戰:如何長期維持消費者訪問平台和分享有用內容的興趣。產品評論網站業界的一大趨勢是在網站設計中增添更多的社交功能,從而吸引更多習慣於在社交網站分享口碑信息的消費者。本研究指出,考慮到加強社交聯繫可能會對網絡口碑的可信度造成不利影響,這類措施值得商榷。如果平台管理者意在建立平台的長期信譽度,為了短期的訪問流量和內容數量增長而將產品評論網站打造成社交類網站並非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