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員發展計劃 - 項目摘要

項目編號:UGC/FDS25/E10/19
項目名稱:發展新型合成陽離子及帶磁性納米複合物以促進微藻細胞的快速收集和破碎從而提高微藻細胞作生物燃料的生產效率
首席研究員:陳祖賢博士(高科院)

摘要
過去數十年間,快速發展使能源消耗增加及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導致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已達警報水準(> 400ppm),並直接造成很多極端氣候變化。科學家和工程人員一致認同要有效減少化石燃料的依賴,以解決這嚴重的環境問題。根據2016年的巴黎協定,全球多國制定了很多減少能源使用的措施,例如提高工業製造及生產過程的能源效益,同時大大增加較潔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比例,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眾多可再生能源選擇中,太陽能、風能和生物燃料已發展至實際應用層面。然而當中有一些操作限制會阻礙它們的大規模發展,如太陽光和風力的間歇不定,以及其較高昂的安裝成本和維護費用;又或是以農作物轉化為生物燃料所造成糧食供應減少等問題。

近期提出利用微藻作大規模生產生物燃料的研究有顯注增加,微藻的優勢是:生長速度快、易於大量培養;比其他農作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較高,從而有助降低全球二氧化碳濃度;脂肪含量高及與傳統燃料相似,有利於有效使用在現今工業上的一般內燃機中;可用於生產高價值的食品補充劑;可用於廢水處理,以去除廢水中的營養物。然而,由於微藻細胞濃度低和體積小,從培養液中分離微藻細胞的效率會較低。一般而言,20-30%的能源會消耗在微藻細胞的收集和生產生物燃料的下游過程,例如使用較耗電的離心機,薄膜過濾或利用溶氣浮除去分離微藻細胞。要增加微藻作為大規模生產生物燃料的可能性,其中一個重要考慮是如何大幅降低用於微藻細胞收集及其生產過程(如脂肪提取)的能量消耗。事實上,羧基和羥基會使微藻細胞表面帶有負電,因此其細胞收集可透過靜電相互作用和化學絮凝來進行。從過去的研究結果顯示,絮凝劑如陽離子聚合物,可提高微藻細胞的分離效率;然而經過絮凝分離後,高濃度的絮凝劑會殘留在培養液中,使廢水排放前需要進行適當的處理,同時亦減低水重用的可能性;微藻與大量絮凝劑聚集後亦將影響其脂肪的提取效率。因此,研製一種快速而有效收集微藻細胞的絮凝劑十分迫切,對微藻用作生物燃料的應用至為關鍵。

在這項研究中,首先會合成一種新型磁性納米粒子(MNP;Fe3O4),隨後將二氧化矽塗層製備在這磁性納米粒子上,以提高磁芯在後期細胞破碎和解吸過程中對酸/溶劑的化學穩定性。陽離子聚合物塗層如聚乙烯亞胺(PEI)或表面活性劑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TAB),將進一步分別製備在二氧化矽-磁性納米粒子上以用作微藻細胞的收集及破碎。實驗中會探討不同的絮凝條件和解吸條件對淡水微藻細胞(Chlorella vulgaris)和海洋微藻細胞(Nannochloropsis sp.)的影響及作出條件優化。在外部磁場作用下,通過使用這合成的陽離子磁性納米複合絮凝劑,可以實現微藻細胞在培養液中的快速收集。經過簡單的解吸過程,達致有效提取微藻脂肪用作生產生物燃料,同時亦可重複多次使用這嶄新製備的高磁性納米複合絮凝劑。總括而言,這項研究可大幅降低以微藻生產生物燃料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增加大規模重用水(作微藻培養液)的可能性。

 

項目編號:UGC/FDS14/B08/19
項目名稱:品牌中文命名:視覺空間特性對品牌認知和評價之影響
首席研究員:陳芳怡博士(恒大)

摘要
精心設計的品牌名稱有助記憶品牌,並可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評價,這對於新品牌尤其重要。這研究項目將運用跨學科的理論知識為基礎,採用多元方法,檢視中文品牌名稱的視覺空間特性如何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和回憶,從而探討處理和識別中文品牌名稱所涉及的心理機制。實證結果可為語言學及品牌文獻作出理論上的貢獻,亦可為商家及營銷人員提供重要的參考數據,從而有助於創造更多易識別和受消費者喜愛的品牌名稱。

 

項目編號:UGC/FDS23/H03/19
項目名稱:進一步探討視覺知覺和定位的雙線路模型
首席研究員:陳嘉豪博士(浸大持續教育學院)

摘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在雜亂的環景中尋找物件。要進行此視覺搜尋任務,我們主要會面對兩個挑戰:第一,通過環視環境來定位目標物;第二,確定所定位的物件是不是目標物。這兩個過程的性質與大腦架構的「位置」和「什麼」區別相對應。然而,大多數現存的視覺搜尋研究都集中在定位的過程上,而較少集中在選擇後的識別過程。

最近的研究表明,配對物件和目標記憶所需的時間會根據其分類關係而變化 (e.g. Drew & Wolfe, 2014)。這類發現使我們求問:在視覺搜尋中,一些先前研究將之歸因於定位過程的行為特徵,會否其實是源於選擇後的識別過程。例如,我們知道當目標特徵在試驗中重複時,搜索速度會加快;雖然先前的研究普遍認為這現像是在特徵重複後定位指導變得更有效使然,但這現象也可能是由於目標特徵在重複時,由於已經被預先啟動,於是能更快地被辨識所致。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將根據搜索引導和選擇後識別過程的相對貢獻,重新檢視現存的視覺搜尋數據,重點是進一步研究我們先前提出的視覺搜尋「雙線路解釋」 (Chan & Hayward, 2009, 2014)。根據該解釋,視覺搜尋性能由空間和非空間處理路線驅動。這闡述了比較標準的「單線路解釋」能更好地理解視覺搜尋中的一些維度特定現象,以及這些現象在不同搜尋任務中所出現的差異。然而,「雙線路解釋」表面上仍與一些研究結果不相容 (e.g. Zehetleitner et al., 2009, 2010, 2011)。我們認為這些結果在搜索引導或選擇後識別過程方面的歸因問題上是尚未釐清的。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將更直接和更有系統地比較單線路和雙線路解釋,以釐清這些結果。

在這個提案中,我們提出的六個實驗將釐清各種視覺搜尋現象的起源。研究結果將為各門解釋提供證據,以進一步瞭解每個視覺處理階段之間的關係,並讓我們更全面地剖析在不同任務要求下視覺搜尋所涉及的基礎機制。

 

項目編號:UGC/FDS11/B02/19
項目名稱:DeAngelo (1981) 審計師規模和審計質量關係的再探討:基於事務所、分所及簽字會計師層面的分析
首席研究員:陳冠雄教授(明愛)

摘要
自 DeAngelo(1981)的理論工作以來,會計師事務所規模在會計和審計文獻中被廣泛用作衡量審計質量的指標,因為擁有更多客戶的大型審計公司在審計失敗的情況下會損失更多。另外,使用會計師事務所規模作為審計質量的基本指標,亦能優化培訓計劃和提升大型事務所招聘高質量畢業生的能力。然而,我們注意到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在照顧客戶方面表現較差,因而引致許多審計失敗和法律訴訟。相比之下,許多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都是由著名合夥人領導的,他們會竭盡所能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特別是重要客戶。本課題檢驗在面對相似規模和特徵的客戶時,規模較小的會計師事務所是否為其提供了比4大或前10大事務所更好的質量審計。我們注意到,對於規模較小的事務所來說,類似規模的客戶通常對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比大型事務所更重要。我們會檢驗:事務所規模的影響是否可以被客戶重要性的影響所抵消。

 

項目編號:UGC/FDS16/B15/19
項目名稱:中國代間移轉的動機
首席研究員:陳國灝博士(公大)

摘要
從成年子女到父母的代間轉移被認為是中國老年人撫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和老年撫養比的增加,了解代間轉移變得非常重要。本研究調查了中國代間轉移的動機。根據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的試點數據,1200戶家庭的初步結果顯示,其中約一半家庭得到成年子女金錢轉移,轉移金額最多為家庭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二。數據還顯示,較貧困的家庭更有可能獲得金錢轉移。考慮到大部分老年收入來自成年子女的金錢轉移和這些轉移的普遍存在,社會有需要更好地了解這些轉移。適當的公共養老政策將為老年人提供可持續的老年支持,減輕年輕一代撫養父母的負擔。

 

項目編號:UGC/FDS16/M03/19
項目名稱:有機農場肥料的微生物群系和抗生素抗藥性基因之微生學與總體基因體學分析(第一階段)
首席研究員:陳秉隆博士(公大)

摘要
有機蔬菜被大眾認為比較健康和天然,因此有機蔬菜的需求量有所增加。然而,由於有機蔬菜的生產過程中會使用到源自動物糞便和廚餘的有機肥料,有機蔬菜可能會被抗生素抗藥性細菌所污染;這些有機肥料帶有抗生素抗藥性細菌,是因為飼養禽畜時會使用到抗生素。而由於很多有機蔬菜被列為即食食品,例如用於製作沙律或其他只經過少量清洗和烹調的菜式,使用這些肥料可能會對公共眾健康構成威脅 — 食用這些蔬菜可能會導致抗生素抗藥性細菌感染。因此我們認為有需要採取措施去減低風險。

其中一項措施是通過改變糞肥堆肥過程中的糞肥和農田土壤的物理化學性特性,從而改變當中微生物群落的結構(微生物組),並減少抗生素抗藥性細菌與抗藥性基因(ARG/抗藥性基因組)的數量。一系列的物理化學性因素如溫度、氧有效度、總有效氮和金屬離子濃度,都曾被顯示出會影響肥料和農地土壤中的微生物組和抗藥性基因組。然而,現有研究的結果顯示出這種策略有多種不同,甚至相反的效果。這突顯出我們現時對不同的物理化學性因素對微生物組和抗性基因的作用和作用機制的認識仍然非常有限,有必要進一步探討和描述不同物理化學性因素的作用和作用機制。

現時香港只有少數研究描述及研究不同物理化學性因素對用於種植供應香港的有機蔬菜的糞肥及農場土壤中的微生物組及抗藥性基因組的影響。因此,這項研究的目的是彌補這一空白。這研究計劃提出了我們擬進行的更大的研究中,聚焦於糞肥的第1階段研究。在目前研究計劃中,我們假設(i)在堆肥過程中的糞肥的微生物組和ARG會在堆肥過程中演化;(ii)堆肥中的糞肥的物理化學性因素與糞肥中的微生物組和ARG的演變相關。

目前的研究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將首先利用微生物學和總體基因組學方法描述兩種香港常用的糞肥中的微生物組和ARG。第二部分將描述堆肥中的糞肥的物理化學性特性,並將這些特性與在第一部分中斷定出的微生物組和ARG的變化聯繫起來。第三部分將研究在第二部分中斷定出的相關物理化學性特性對糞肥中微生物組和ARG的影響。

本研究的結果將首先告知公眾食用不同方法種植的即食蔬菜的安全風險,和為大灣區內各政府制定有關即食有機蔬菜的食物安全要求的監管政策提供資料。其次,在農業技術發展方面,識別出能影響糞肥中的微生物組和ARG的演變的物理化學性因素將有助於改進現有的糞肥堆肥技術和其他涉及發酵過程的工業應用,如食品和製藥工業。最後,這項目將填補我們目前對糞肥中微生物組和ARG(或抗藥性基因組)演變過程的理解以及不同物理化學因素如何影響這演化過程的空白。鑑定這些因素將引伸出不同關於這些因素如何影響演化過程和基因調控的精確分子機制的新假說。

 

項目編號:UGC/FDS11/M07/19
項目名稱:可卡因-苯丙胺調節轉錄(CART)系統在鼩鼱的潛在止吐作用
首席研究員:陳詩華博士(明愛)

可卡因-苯丙胺調節轉錄(CART)肽是大腦中重要的調節因數,其參與包括攝食、壓力、能量消耗和體重控制等生理和行為過程。在囓齒動物中,CART肽及其mRNA在很多大腦區域和外周組織中表達,這些區域涉及獎勵/執行、攝食和嘔吐,並且CART與各種促進食慾和厭食的神經肽存在強烈的解剖學關聯。急性給予d-苯異丙胺能夠上調大鼠紋狀體中的CART mRNA表達,並且對阿撲嗎啡誘導的嘔吐和暈動病具有抗嘔吐作用。在囓齒動物中,腦中樞注射CART肽能夠抑制攝食並誘導下丘腦神經內分泌神經元,孤束核(NTS)和極後區(AP)中的c-Fos表達。最近的證據表明,CART的變化與代謝率降低,肥胖和2 型糖尿病風險增加有關,使其成為抗肥胖藥物開發的潛在目標。然而,由於常見的實驗室動物(例如大鼠和小鼠)無法嘔吐,因此CART系統在嘔吐控制中的潛在作用尚未明確。在本項目中,我們將會利用具有抗嘔吐轉化價值的鼩鼱進行相關的實驗。我們最近的研究發現,鼩鼱中的CART蛋白以117個氨基酸的短形式存在。在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質C末端區域,人、大鼠、小鼠和鼩鼱之間僅存在兩個氨基酸差異。在有意識的動物中,與鹽水處理組相比,經腦部中樞給CART(55-102)能夠在前60和90分鐘在83%和67%的動物中完全抑制順鉑誘導的嘔吐,導致嘔吐整體減少分別為89%和79%。CART(55-102)也在4小時觀察期內測試的6只動物中的5只完全抑制環磷醯胺誘導的嘔吐,而對食物攝入沒有影響。因此,在本項目中,我們將分別使用免疫組織化學和原位雜交鑑定鼩鼱中CART肽和CART mRNA的解剖學分佈。我們將闡明CART系統在嘔吐控制中的作用機制。本研究將使用標準行為測試和無線遙測技術進行相關實驗,以檢測指示噁心的一系列生理變化(PCIN),並透過c-Fos蛋白質的免疫組化檢測更深入地瞭解各種噁心治療後的神經解剖信號通路以及使用LC-MS分析確定腦神經遞質的變化。我們的研究結果將揭示CART肽在嘔吐機制中的作用,並提供關於CART系統是否可能成為抗催吐發展的潛在治療策略的見解。

 

項目編號:UGC/FDS13/H03/19(退出)
項目名稱:後傳媒首都的社會條件:以香港電影業為例
首席研究員:張時健博士(珠海)

摘要
學者Michael Curtin藉香港電影業的發展,提出「傳媒首都」的概念,指傳媒部門因資金與人才匯聚於一個城市,得以蓬勃興旺。然而Curtin也懷疑香港電影業在與中國大陸深度整合後,能否維持這樣的優勢,特別是許多香港電影人北上尋求更多參與合製計畫的機會,冀望在更大的市場成功。然而,僅管2003年以來大陸與香港間《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的簽定讓合製片得到雙邊的官方支持,許多電影人仍續留香港為本地製作而努力,即使預算與回報都非常有限。

由官方支持的電影合製安排,並沒有等量地惠及雙邊的發展。十數年過去,香港電影以非常不同的方式與規模活躍著。這對文化產業研究或是個特例,讓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文化活動並不單由營利動機而驅使,而今香港電影業的活力需要尋求別種解釋,已有許多研究指出了當前香港電影類型的變遷正在加速。本研究旨在探討變遷的社會性(sociality)為何?為了理解產業化文化活動的本地樣態,本研究擬通過社會網路分析以及深度訪談,調查香港電影工作者的集群活動。藉Pierre Bourdieu所提出的資本轉換理論 (該理論常用於分析文化活動),本研究假設面臨經濟資本流失的本地電影工作者,得到社會與文化資本的支持。同時,他們採取了特定的資本轉換策略,讓文化與社會資本得以保障他們的存續。相關的策略為本研究探討的重點。

根據Bourdieu提出的三種資本框架,本地電影工作者集群將按其社會資本的高低排序,也就是能有更多重要社會連結者能具有更高的影響力,從而可以描繪集群的結構,在其中成員有核心與邊陲之分。另外,藉由電影工作者關於自身職位以及職涯發展的自述,可以理解其文化資本的條件以及經濟資本的動態。前者關注專業資格,後者探問物質基礎。研究假設是經濟基礎不能充份支持本地社群的活動,而專業與名望(文化資本)的內涵因此不再按單一的商業成功而定義。換句話說,Bourdieu的資本轉換論用以理解香港電影的轉型。

本地電影工作者集群的資料,取自香港電影的工作人員清單。香港電影的定義則按「香港電影協會(MPIA)」的規範認定,而與合製片有別。按社會網路分析,集群成員的社會資本可用量性排序。經排序的清單將用於等距抽樣,樣本用於深度訪談。訪談主題包括工作者的社經教育背景、所得與所得來源,集群內外的社會連帶,職涯發展。

本研究可能得到的成果有兩個方面:其一探知香港電影製作的組成轉型,其二是個別工作者的資本轉換策略。研究發現可能有助於文化產業研究的理論推進,以及電影產業的政策制訂。

 

 

項目編號:UGC/FDS16/H09/19
項目名稱:從桂冠中逃亡:後諾貝爾時期高行健跨媒體作品的美學
首席研究員:卓嘉智先生(公大)

摘要
諾貝爾文學獎(諾獎)對得獎者的影響好壞參半。本研究計劃將從審查的角度去探討諾獎對高行健後諾貝爾時期作品的跨媒體現象。研究將從獎項帶來的資本作三方面分析:金錢、公眾的讚譽及媒體的報道。諾獎在有關審查的架構範圍內,尚未有自成體系的研究。然而,諾貝爾獎項作為文學家的死亡之吻,則已有定見;高行健甚至要為此踏上「第二次逃亡」。此研究計劃將延續首席研究員對高行健前諾貝爾時期戲劇作品與審查的研究,進一步探究高行健後諾貝爾時期創作的跨媒體現象,其中包括電影、詩歌、繪畫、舞蹈及劇場。此外,這跨媒體創作如何形成一種獨特的高行健美學,也屬本項目探討之範疇。

本項目不僅開辟了非西方作者如何與國際文學獎項的不同影響力作出協商的研究,而且為將來對高行健後諾貝爾獎的作品的研究打下基礎。

由於本項目的研究包括四個領域 — 諾貝爾獎,高行健後諾貝爾時期創作,跨媒體,及審查 — 因此,諾獎的全球性影響,包括文學、美學及理論,都需要謹慎地反映。以下是本項目會涉獵的問題:諾獎如何對高行健為例的非西方得獎者構成審查的問題?高行健的跨媒體創作實驗如何受諾獎的審查作用影響?高行健後諾貝爾時期創作如何成為其對諾貝爾獎的審查作用的「逃亡」?高行健後諾貝爾時期創作的個案,可以為有關得到認可及贊譽的文化政治,例如中國對國際獎項能強化國家的軟實力的渴望,提供更多的了解嗎?對高行健後諾貝爾時期創作的研究能激起在香港有關文化審查的深入了解嗎?本項目共有四個任務:(1)研究諾貝爾文學獎如何催生及限制得獎者的情感表達;(2)研究高行健後諾貝爾時期的創作中,跨媒體的表現與結構性的審查如何相互作用。研究作品為臺北演出的《八月雪》(2002),戲劇作品《叩問死亡》(2004)和《夜間行歌》(2010),電影《側影與影子》(2007)、《洪荒之後》(2008)、《美的葬禮》(2013),以及詩集《遊神與玄思》(2018);(3)重新評價中國的諾貝爾獎情結;(4)為香港的文化審查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項目編號:UGC/FDS25/P03/19
項目名稱:通過建立超聲輔助提取條件對分子結構和物理化學性質影響的模型,優化藥用蘑菇多醣或多醣及蛋白質複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首席研究員:張誼靜博士(高科院)

摘要
原自食用/藥用真菌的多醣和多醣-蛋白質複合物,常被用於營養保健和製藥業的研究,相關的商業產品研發亦正日益增長。相比以傳統熱水提取食物的藥用成份,超聲波萃取是一種更高效益的方法。但是,超聲波萃取的條件對多醣和多醣-蛋白質複合物的生物活性的影響仍未被廣泛研究。我們相信,在超聲波萃取得到的多醣和多醣-蛋白質複合物的化學成分和分子結構應與從傳統熱水提取所得到的有所不同,這將導致所提取出來的多醣和多醣-蛋白質複合物的生物活性與以往研究所註的不同。

在這項研究中,通過各種超聲萃取條件的設置,評估超聲輔助萃取所得的多醣和多醣-蛋白質複合物的化學成分、分子結構及其抗氧化活性能力,從而建立超聲功率和各種提取條件對化學成分及分子結構的線性關係圖,以調節及優化多醣和多醣-蛋白質複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能力。

此項目深入研究了超聲輔助提取流程以及其對藥用產品之生物活性的提取效率,產品質量和萃取條件之間的關係亦得以有更進一步的分析。此項目的結果對於中藥超聲萃取工藝開發、改進和應用有更深層次的啟發。

 

項目編號:UGC/FDS25/M06/19
項目名稱:研究益生菌配方潛在降低食品中丙烯醯胺和氨基甲酸乙酯的協同效應
首席研究員:蔡少薇博士(高科院)

摘要
油炸和烘烤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品加工方法,而食物則是人類暴露於各種加工引起的污染物或毒素的主要途徑。由於大量研究表明食物污染物的存在及其對人類的不良影響,人們日益關注飲食中食物污染物的攝入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食品加工引起的污染物廣泛分佈於加工食品中,因此已被確認為常見的潛在健康問題之一。它們是在食品製造過程或在常規烹飪過程中形成的。丙烯醯胺和氨基甲酸乙酯如今已引起人們對公共衛生的關注,因為它們是食品加工引起的污染物好例子,而它們均被歸類為可致癌(2A組)。

研究已經開發出不同的方法來減少其在食品中的含量,大多數都集中在食品加工過程中的物理和化學處理。除此之外,使用生物方法例如添加益生菌,這種方法也顯示出對減少潛在毒素有正面影響。食品加工引起的有毒物質,可以在其形成之前或之後採用不同的技術或不同的方法,來減少食用受污染食品有毒物質的含量。

這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對益生菌方法的研究,以減少特定食品中兩種由食品加工引起的有毒物質:氨基甲酸乙酯和丙烯醯胺。本研究亦會調查益生菌對胃腸道中特定食物釋放的丙烯醯胺和氨基甲酸乙酯的影響,然後通過體外消化模型研究腸道吸收。在這項研究中,將評估不同益生菌菌株組合(即保加利亞乳桿菌、副乾酪乳桿菌、植物乳桿菌、乳酸雙歧桿菌、嗜熱鏈球菌)降低氨基甲酸乙酯或丙烯醯胺含量的功效,另外還會研究各種益生菌配方在減少有毒物質方面的潛在協同作用。研究使用固相萃取和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分析食品含有或不含益生菌配方處理經過模擬消化後的丙烯醯胺或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研究將使用體外胃腸消化模型,評估益生菌配方在降低攝入丙烯醯胺或氨基甲酸乙酯污染食品對健康造成的風險方面的潛在應用。

本研究的結果將有助於通過使用特定的益生菌配方,進一步發展減少食品中有毒物質的策略。這些有毒化學物質於腸道吸收含量的減少,可以證明益生菌能減少飲食中常見的潛在致癌物或致突變物的對人體的影響,具有潛在保護作用。因此,益生菌配方飲食策略,可具體提供從食品中攝入有毒物質的潛在保護作用,從而相對地降低暴露於這些有毒物質的風險。

 

項目編號:UGC/FDS14/P02/19
項目名稱:非監督式模糊超圖元圖像分割
首席研究員:蔡少佳博士(恒大)

摘要
圖像分割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計算機視覺問題,並且在模式識別和醫學成像等領域有廣泛應用。而解決這個問題的其中一個主要方法就是利用超圖元生成演算法和超圖元分區演算法。現有的超圖元生成演算法有不同的優先事項,並把重點放在邊界黏附度,超圖元規律或計算複雜性等,但在出現上述所有情況下表現並不理想。超圖元分割演算法一般基於圖論的方法,並具有高計算成本,這使得它們在實際環境中效率低下。在這項目中,我們將研究一種快速有效的非監督式模糊超圖元分割演算法,以克服上述困難及應用在不同領域。具體來說,我們將研究合併使用模糊聚類超圖元生成技術和模糊超圖元圖論方法進行圖像分割,並對提出的分割方法進行嚴謹的評估。

 

項目編號:UGC/FDS16/B07/19
項目名稱:推動綠色生活-何時好榜樣會引致反效果
首席研究員:朱盈盈博士(公大)

摘要
2018年10月,聯合國發表了一份關於氣候變化的特別報告,指出如果再不採取更徹底的政策去把氣溫升幅局限在攝氏一點五度之內,氣候變化將帶來災難性後果。人類活動是全球氣溫升高的主要原因 — 從駕駛、飲食、到使用空調,生活上各個環節都涉及溫室氣體排放。因此,改變生活方式是非常必要的。用於改變人們行為的常用策略,是向他們展示一個良好榜樣,例如一位致力減廢、愛惜資源的人,這種策略常常運用在社會宣導政策中。為了讓受眾覺得所提倡的行為是能夠實踐的,宣傳片中的好榜樣經常會是具有與受眾同樣特徵(如社會經濟地位) 的人。然而,我們推測這種策略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為它除了無法驅使受眾做出所提倡的行為外,實際上更會使人們不去實行。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這種效應何時發生、如何發生、以及在何種條件下變得更加明顯。

以社會比較理論(Festinger, 1954)作為基礎,我們推論當消費者質疑自己並非如所想之中環保時,他們便會將自己與其他人作比較。與自己相似的人通常是很好的參考,使人們能夠對自己的特徵和能力做出最準確的判斷。其中一個比較結果很值得留意:在一個比自己更優越的人面前(即好榜樣),比方說,看到一個盡力節省資源和減少浪費的鄰居,消費者對自己的評價會變得負面;並認定自己和那個好榜樣是不一樣的人(「我並不是那些會做環保的人」),一旦形成了這種自我觀念,人們便會傾向作出與自我概念一致的行為(Lecky, 1945)。所以,當消費者看到一個和自己近似的好榜樣在做環保時,他們更加不會仿效。我們亦推論以上的效應在某些情況下會更加明顯,例如當一個好榜樣所提倡的環保行為是比較少見或並不普及的。因為在此情況下,那個好榜樣就會變得更加優越,受眾會越把自己評價得負面,越不會去做所提倡的事。

我們會用三個實驗來測試以上的推論。在第一和第二個實驗中,我們會透過不同方法先影響參加者對其自我觀念的肯定程度,然後給他們不同的良好榜樣,包括與參加者相似和不相似的,從而測試一個與自己相似的好榜樣有否令到參加者的自我觀念變差以及視自己為一個不環保的人;根據我們的推論,這些參加者將會較不傾向做一些對環境有利的事情。在最後一個實驗,我們會測試以上的結果會否受到所提倡的環保行為其普及程度所影響。我們希望本研究的結果能夠給予相關的政策制定者一些參考,尤其在如何能有效運用良好榜樣這方面。我們亦希望能藉此進一步了解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的機制。

 

項目編號:UGC/FDS17/M06/19
項目名稱:利用新的體外細胞培養模型以評估光動力療法對性激素依賴性婦科癌症的療效
首席研究員:朱杏楣博士(東華)

摘要
在婦科癌症中最普遍的是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它們的病發原因被廣泛認為與性激素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 E2)和孕酮(progesterone, P)分泌有關。婦科癌症的常規療法包括手術移除、激素替代療法(HRT)、化學療法和/或放射療法。但是,這些療法均會導致卵巢功能喪失、更年期的急性發作、或導致不孕等,從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新的替代性診斷和治療策略值得深入探索。

光動力療法(PDT)是FDA批准的針對乳腺癌/復發性結節和子宮頸癌的治療性干預措施之一。PDT的治療原理是將光敏劑(PS)與特定波長的光和分子氧結合在一起,繼而產生活性氧(ROS),從而選擇性破壞癌細胞。ALA是一種天然生成的前藥,可轉化為原卟啉IX(PpIX)(具有光敏特性),並最終在正常細胞內通過酶促血紅素生物合成途徑變成血紅素。然而,由於癌細胞內的酶促血紅素途徑已改變,PpIX會在癌細胞中積累。在光照射下,PpIX會被活化並產生活性氧(ROS),從而破壞癌細胞。有趣的是,有研究表明,在病人分離的子宮內膜細胞和卵巢子宮內膜異位上皮細胞中,17β-雌二醇(E2)和孕酮(P)會增強PpIX的蓄積,因此增加了的PpIX有可能增強PDT的功效。然而,在荷爾蒙誘導下,PpIX在性別荷爾蒙依賴性癌症細胞中異常積累的潛在機制仍尚待探索。

目前使用傳統細胞培養模型的激素研究中,一般會於特定時間點使用單一激素劑量作研究,基於這與患者體內癌細胞生長的真正生理激素條件不同,其應用存在局限性。因此,我們認為值得開發一種新的細胞培養模型,以用於PDT診斷和激素依賴性癌症治療功效的研究。新模型以模擬不斷變化的性激素水準的微環境中培養癌細胞生長,以更接近實際臨床狀況。

這項研究旨在建立一個體外細胞培養模型,以評估光動力療法對激素依賴性癌症的療效。該設計主要使用培養基交換設置來模擬患者在月經週期和腫瘤微環境下正常的生理活動,以接觸波動的性激素。通過這種「模擬」的荷爾蒙狀況,本研究產生的結果將包括PpIX在癌細胞內的積累和定位,PpIX積累的酶促表達和功能,以及通過操縱選定激素中的性激素來實現光動力療法對依賴性癌細胞的功效。這項研究將解決缺乏適合激素研究的細胞培養模型的問題,以及性激素操縱對光動力療法功效的影響,旨在提供更有說服力的科學證據來促進激素研究,尤其是針對性激素依賴性癌症的研究。

 

項目編號:UGC/FDS24/H02/19
項目名稱:四川涼山聶蘇語參考語法
首席研究員:丁泓棣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本研究旨在對中國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的聶蘇彝語語法進行描寫。聶蘇彝語屬於漢藏語系之藏緬語族,儘管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內有約66萬彝族使用,但其語法特點仍然鮮為人知。因此,本研究將對聶蘇彝語的語音系統、詞彙、構詞構句方式、句子結構、意義、以及資訊組織方式等方面進行調查及描寫。

 

項目編號:UGC/FDS14/H13/19
項目名稱:「永恆的進場詩歌」:杜斯妥也夫斯基小說中的反諷和自我意識
首席研究員:馮啟陽博士(恒大)

摘要
此研究項目以十九世紀俄國作家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 (Fyodor Dostoevsky) 的小說為中心,提出陀氏筆下的人物從根本上具有反諷意味。它們帶有高度自我意識,對自己的思路不斷作出回應。反諷者被思考和有關思考的思想所吸引,在他的腦海中產生令人不安的迷宮。

學者們尚未完全解決反諷在陀氏作品中所帶來的顛覆性。保羅.德曼(Paul de Man) 指出,反諷會造成深深的困惑,並可能導致瘋狂。對於德曼來說,反諷與一個永久的自我意識狀態有關,這表明一種無窮無盡的沉思。對德曼來說,這是諷刺者最容易發瘋的情況,在這種狀態下,他不斷地對自己的思想極限做出反應,並拒絕接受將自我理解為一個完整而穩定的概念。

借用德曼的觀點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將為有關理論層面的陀氏研究開拓新方向。近期的陀氏研究著重俄羅斯的歷史、宗教和文化,而是次研究項目將焦點放在反諷、偏離主流,讓陀氏脫離國土的羈絆。他作為一位反諷家的任務就是闡明語言和溝通當中的不穩定性。

對反諷的深入理解將使讀者更好地分析生活中各種不同話語的複雜結構,如手機短訊、藝術品、報紙文章、政治演講等等。反諷能提醒讀者注意文本的多種含義,而不是急於收窄它的含義。廣義地說,有關反諷的研究將培養出對當代社會更加敏感的讀者群。

 

項目編號:UGC/FDS15/H02/19(退出)
項目名稱:Breaking disciplinary silos: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a technology-supported team-based 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 model in the Social Sciences (TBIPESS)
首席研究員:Dr GANOTICE Fraide A. Jr.(樹仁)

摘要
很多關於人類面臨的種種社會問題往往都只能經由跨專業的形式以得到最好的解決之道。然而從研究的層面看,許多專家仍然被禁錮在單一專業的模式中 — 跨專業教育(IPE) 恐怕是促成各個專業合作的一個主要方法:不同專業領域的學者專家集思廣益,分享他/她們最專精的學問及技術,進而激發出最大的效益。相對於傳統式的單一專業教育,只圍繞在本科專業領域上,跨專業教育不但能結合各類相關專業,從而激發出最理想的教學成果,也能為各專業在換位思考上建構出更合適的專業技術。

雖然跨專業教育模式呈現出的正面效益,但在很多國家及地區,包括香港,單一專業教育模式仍舊最為普遍。在人本服務專業裡的專家多半都需要尋求多方資源以及他方專業建議,甚至是專業外的幫助,才得以為社會大眾供給最大利益 (see for example Jones & Phillips, 2016;Vossos, 2017)。然而,學生在人本服務專業教育上並未能得到相形正規的訓練,甚至毫無概念。在二十一世紀這樣著重多方溝通、合作及共融的社會氛圍下,跨專業合作概念絕對是迫在眉睫的。專業教育模式也應在此刻,為了學生們在未來的發展上,引入跨專業教育模式。

經由此次的先驅實驗 「社會科學專業領域中以科技支援跨專業合作型教育模式」(簡稱為TBIPESS),我們期望研究出如何減少學生在大學裡的學習及二十一世紀所需的技術鴻溝。本混合研究目標為驗證「以科技支援及應用團隊教學法的社會科學跨專業模式教育」於學習及合作技巧上的效能。換句話說,本研究有三個目標:第一,檢測此模式之即時果效以及維持果效之能力(例如以跨專業教育為本所吸收的知識);第二,驗證在科技支援下的跨專業合作模型效益(例如合作功效);第三,了解學生如何在跨專業合作上建構團體機制。而隨之經由互動性分析,以人類互動為主的質化數據會更能夠充實及強化之前的量化數據成果。要成就以上三項目標,此次研究會邀請來自香港樹仁大學、香港教育大學、香港大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的社會工作系、心理學系、教育系高年級學生。

此次研究將會通過驗證人本服務專業的學生們是否已經對跨專業學習準備就緒,從而帶領文獻進入下一個階段。一個具有效能的跨專業教育模型對於香港的社會科學教育是絕對需要的。此舉能夠為更多的專業領域設立一個先驅模式,進而將跨專業學習融入其相關課程教學中,以提升專業對話、創造批判性思考以及更進一步的學習。如此一個有效的教育模型,對於啟發學生們跨領域合作的概念以有效解決問題得以達到提升,也更能激發香港的專業人士,衍生出更有實用價值的洞察力,從而更有效的地於香港應用跨專業教育模式。

 

項目編號:UGC/FDS16/H13/19
項目名稱:雙語接觸對粵語自閉症兒童語言發展的影響
首席研究員:葛浩燕博士(公大)

摘要
自閉症譜系障礙是一種發展障礙,其特徵表現為患者在社交互動和溝通上有困難,同時伴有重複性和限制性行為。自閉症兒童有明顯的溝通障礙、語言發展遲緩、理解及回應他人有困難。專業人士和家長普遍認為,雙語接觸會對自閉症兒童的語言發展增加額外的負擔,然而這一觀點缺乏實驗證據的支持或反對。近來研究發現自閉症患病率正在攀升,每59名兒童中就有一名患兒,加上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兒童接觸雙語,因此我們迫切需要了解雙語接觸與自閉症之間的關係。

迄今為止,只有少數研究考察了雙語接觸對自閉症兒童語言發展的影響。雖然,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接觸雙語的自閉症兒童有額外的語言缺陷或延遲,但以往的研究主要在英語環境中進行,其研究的多為兩種類型學上相似的語言。目前尚未清楚這些發現是否也適用於接觸兩種類型不同語言的自閉症兒童。此外,以往的研究主要依賴於語言評估工具和家長的報告,而自閉症兒童的語言能力需要在真實的對話環境中直接測量。

為了填補這些空白,我們提議研究英語接觸是如何影響香港粵語自閉症兒童的語言發展。我們關注這一群體,不僅僅是因為目前對於這一群體的研究不足,更是因為香港大多數的粵語兒童都或多或少接觸過英語。首先,我們將使用語言評估工具來測評粵語自閉症兒童的基本語言能力;接著,我們將通過精心設計的「遊戲」測試,系統地檢查他們在理解和產出方面的具體語言知識。結合這兩種方法,我們將首先確定,相比正常發育的同齡兒童,粵語自閉症兒童是否會表現出更多的語言障礙。之後,我們將比較有雙語接觸的自閉症兒童與主要接觸粵語的自閉症兒童,看兩者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此項計劃的研究結果將增進我們對雙語接觸與自閉症兒童語言發展這兩者之間關係的了解。從實際應用的層面上看,研究結果將有助於在粵英的雙語環境下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和康復方案,從而治療自閉症。此項計劃的研究結果亦會為家長、臨床醫生、教育工作者及其他專業人士提供重要的指引,協助他們為香港的粵語自閉症兒童作出相關的語言決策。

 

項目編號:UGC/FDS14/B01/19
項目名稱:國際視角下首席可持續發展官與基於企業社會責任為基礎的高管績效考核標准對企業價值的影響
首席研究員:GOH Lisa 博士(恒大)

摘要
企業社會責任(CSR),就廣義而言,可定義為企業在開展活動時考慮對社會、環境和其他利益持分者的影響。換言之,即企業要考慮以利潤為主要考慮的股東或投資者以外的其他人的需要。我們將探討企業社會責任的兩個關鍵機制:(1)聘請首席可持續發展官(CSO);(2)利用量度企業責任相關表現的補償契約予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例如首席執行官)。由於各國對企業社會責任以及監管和體制環境的看法差異很大,我們決定採用來自不同國家的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樣本數據。首先,我們將在國際層面去探討這兩種做法的頻度,提供其重要性的證據,並研究在國家層面及機構特徵上可導致其採用的差異。其次,我們將檢視這兩種做法在多大程度上與總體CSR績效的關聯性,以及對公司價值的潛在影響(以其股票市場的價值來衡量)。之後,我們將調查企業價值的增加(如有的話)是否與軟性的企業社會責任措施(即談論其作用)或硬性的企業的社會責任改進(即行動)有關。最後,我們將研究國家/地區級特徵,這些特徵可能會增加或削弱任命首席可持續發展官或採用高管薪酬契約中與企業社會責任相關指標的有效性。

 

項目編號:UGC/FDS17/M08/19
項目名稱:尿石症的表徵和指紋生物標誌物的病例對照研究(第二階段)
首席研究員:高文宇教授(東華)

摘要
尋找並定性合適的生物標誌物以檢測腎結石形成的研究進展受到阻礙,主要是由於i) 未經証明與病理有關和不充分純化的尿大分子;ii) 使用非腎臟和非人類來源的商業產品作為測試材料;及iii) 尿結石模型的不足。我們早前的研究已確定,在一眾尿糖胺聚醣中,透明質酸(HA)是晶體和結石患者的重要且可靠的炎症標記。現在廣泛應用於根除腎結石的治療包括體外衝擊波碎石術(ESWL),經皮腎鏡照相術(PCNL)和輸尿管鏡檢查(URETS)。然而,在某些患者的一生中,復發率仍然高達60%。這些復發性腎結石的形成可作為良好的模型用以查找腎結石生成病人血液和尿液中相關的重要生物標誌物及炎症誘發介質。是次的研究是兩階段研究的第二部分。在第一階段,我們調查了六個隊列的血清和尿液樣本中細胞因子和生物標誌物的水平,包括結石患者組,正常對照組以及有感染和無感染的患者組。在第一階段的研究中確定了,除生物化學檢查外,白介素(ILs)6和8,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的脂鈣素(NGAL)和透明質酸(HA)是可用於篩选和監測的生物標誌物。

對於是次的第二階段研究,將招募復發性結石形成者進行縱向研究,以研究ESWL / PCNL / URETS治療後在住院患者中鑑定出的特定生物標誌物的水平。我們將使用尿液分析和/或血液測試,用以可靠地檢測出隱藏的腎結石的形成。對複發性結石形成者中生物標誌物參數的分析將有助於發展出結石形成的簡單生化特徵概況。

 

項目編號:UGC/FDS16/M07/19
項目名稱:紅樹林濕地微塑膠污染物及其與多環芳烴作用的研究
首席研究員:韓潔博士(公大)

摘要
塑膠污染無處不在,遍佈水、土壤、甚至是我們呼吸的空氣。近來人們越來越關注沿海濕地塑膠碎片污染造成的不利影響,特別是尺寸相對較小的塑膠,如微塑膠。微塑膠是微小的塑膠顆粒,尺寸小於5毫米。它們不僅可以被水生動物和鳥類吞食,並且通過食物鏈傳遞給人類,同時也可以作為各種污染物,如多環芳烴、重金屬、抗生素和殺蟲劑等的載體。微塑膠可以通過不同的吸附機制長距離攜帶和轉移這些有毒污染物,嚴重危害海洋和生態系統。因此,研究環境中微塑膠的豐度及其與各種污染物的相互作用變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將以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的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簡稱福田紅樹林)為目標區域。這個區域是一個獨特的生態系統,不僅擁有多樣性的物種,同時受到來自深圳和香港這兩個大都市人類活動的嚴重影響。此外,福田紅樹林是一種重要的潮間帶河口濕地,積累了陸地、河水和潮水中的污染物。以往科學家關於環境中微塑膠和多環芳烴(PAH)的濃度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問題的嚴重程度,然而這些研究未能評估由於污染物和微塑膠的相互作用所產生的潛在協同效應。

因此,本研究中選定了菲(三元環)、芘(四元環)和苯並芘(五元環)三種常見的PAH污染物作為模型污染物,研究其在三種環境中常見的微塑膠,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的吸附和解吸過程。本項目除了分析福田紅樹林的微塑膠豐度和PAHs的濃度,pH、鹽度和土壤中有機物含量等背景資訊外,還將通過改變pH和鹽度等參數,研究微塑膠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對其吸附能力的變化。最後,通過考察PAHs污染物與三種的微塑膠之間的吸附競爭機制,從而確定微塑膠類型和吸附能力的關係。本研究工作有望通過特定領域的調查和實驗室研究,通過研究PAHs在微塑膠上的吸附-解吸過程,為紅樹林環境中的微塑膠污染問題提供深入的科學知識。本研究希望通過對微塑膠和污染物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模擬不同濃度PAHs和微塑膠作用的綜合影響和風險,從而幫助管理者有針對性的控制紅樹林保護區的相關污染問題。

 

項目編號:UGC/FDS16/E06/19
項目名稱:情感導向:建構設計學習新途徑
首席研究員:何家輝博士(公大)

摘要
設計學者對「情感問題和設計之間的關係」的興趣始於2000年代。他們的觀點主要由用戶角度出發;然而,很少研究探討初級設計學生在創新過程中的情緒變化,或探討他們的情緒變化如何影響他們的創作過程甚至結果。

初級設計學生可能難以處理一些涉及許多交互對象接收的資訊。這表明他們的創新過程不僅僅是出於理性和邏輯的考慮;此外,它還包括設計師的技術、經驗和技能,甚至包括他們受外部環境或周圍刺激所產生的反應,而他們對這些外部環境的反應可以被視為情緒反應。因此,包括情緒或情感系統在內的「內在因素」會影響初級設計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的思考。在過去的研究和調查中,便有提及關於情緒、決策過程和設計過程之間關係的理論。研究還解釋了設計師、設計成果與「設計和情感」方面的用戶/觀眾之間的緊密聯繫。後來,初級設計學生的情緒變化、內部因素和設計過程中的外部因素之間的關係也被探討。這些理論提供了足夠的理論背景來研究如何幫助初級設計學生管理他們的設計過程中的情緒變化,以便在這些過程中獲得更好的表現。這些理論都可以應用於設計教育。過往的研究明確指出了將這些理論引入初級設計學生的設計過程並影響他們在設計過程中的操縱的需求,但是這方面的有效方法卻尚未被開發。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指導初級設計學生在設計過程中控制情緒的一些方法。確定實用指導原則中涉及的要素後,這些指導原則可能會是給他們提供幫助的工具。因此,應該探索能激勵初級設計學生學習這些實用指導原則的有效方法。首先,研究將探討設計和情感概念引入設計學習的困難。之後,在遵循指導原則並在設計研究中應用情感概念後所能達到的貢獻會被提出。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我們將進行一項實證研究,收集定量和定性數據以供進一步分析。本研究將邀請初級本科生創意藝術(設計)作研究參與者,在其設計過程中操縱和應用所提出的原則。這項實證研究將通過兩項研究項目進行:將邀請參與者參與設計過程,並調查其中出現的若干情感因素;這些因素有可能提高初級設計學生操縱其設計過程的能力。參與者的表現將由情緒跟蹤移動應用程式監控。此外,參與者對研究項目的提議原則的反饋,將通過個人訪談和情感識別系統收集,而提議原則在協作設計過程中的有效性則將在焦點小組中收集。最後,參與者的實驗室日誌將反映出可能激勵初級設計學生用於管理情感的元素,和其中操縱他們的設計過程的元素。本研究將展示如何在初級設計學生的設計過程中引入情感。

 

項目編號:UGC/FDS14/E06/19
項目名稱:建立一個區塊鏈電子商務數據分析模型以促進可信數據互換與數位供應鏈整合
首席研究員:何道森博士(恒大)

摘要
過去十年中,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不僅給電子零售商帶來了顯著的經濟增長,也給物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為了抓住新興的電子商務物流所帶來的機遇,香港物流服務提供商(LSP)在這電子商務物流中承擔新角色並調整其運營,以滿足不同的客戶需求。這項研究旨在開發基於區塊鏈的電子商務分析模型,將區塊鏈技術和機器學習演算法集成在一起,以管理整個供應鏈中的數據並預測動態的電子商務訂單需求。

這項研究為行業從業者包括LSP和電子零售商能提前計劃電子商務運營。從LSP的角度來看,該預測模型使公司能夠實現電子商務訂單到達模式,從而可以實時靈活地重新分配適量的資源,以應對在配送中心每小時波動的訂單到達時間。從電子零售商的角度來看,通用預測模型允許公司預測例如各種電子商務銷售管道之間的銷售量,來自不同客戶群的銷售量以及不同產品類別的電子商務銷售績效。通過解決電子商務商業環境中需求的不可預測性,本研究有助於製定有效的物流運營計劃決策支持策略,從而增強香港的電子商務物流能力。

 

項目編號:UGC/FDS16/B17/19
項目名稱:環保意識對綠色債券收益率的影響
首席研究員:何偉明博士(公大)

摘要
本研究將探討投資者的環保意識對綠色債券收益率的影響。綠色債券是指為各種以保護環境為目標的項目集資的債務工具。因應推行環保項目所需的資金快速增長以及投資者對綠色資產的需求不斷上升,近年來綠色債券發行量激增。

本研究採用配對法估算綠色債券與具有幾乎相同特徵的合成常規債券之間的收益率差異。然後,對收益率差異和投資者的環保關注度進行回歸分析,以確定環保關注度對債券收益率的影響。本研究的其中一個創新點是利用在線搜索活動來衡量和追蹤傳統上由問卷調查獲得的主觀環保關注度的趨勢。

本研究的結果對學術界和業界都有重要貢獻:(1)在環保關注度與債券收益率之間的關係上進一步了解可持續金融;(2)向投資於符合某些綠色標準和指引的債券的投資者提供建議;(3)向推動綠色債券市場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政府,中央銀行和監管機構提供指引。

 

項目編號:UGC/FDS25/P01/19
項目名稱:高鐵酸鹽與污染物和生物分子在水溶液中的氧化反應的機理研究
首席研究員:林偉恩博士(高科院)

摘要
此項目是關於高鐵酸鹽(FeVIO42)氧化水溶液中污染物和生物分子的機理研究。鐵是除鋁以外在地殼中含量第二高的金屬。高鐵酸鹽離子已有數十年的歷史,它是一種強氧化劑,其氧化性甚至比高錳酸鹽(MnO4)和鉻酸鹽(CrO42)強。高鐵酸鹽能夠氧化多種無機和有機化合物,污染物和微生物。因此,對高鐵酸鹽與不同底物的反應性的研究至關重要。

 

項目編號:UGC/FDS16/H15/19
項目名稱:香港南亞裔少數族裔非華語學生普通話聲調發音和感知研究
首席研究員:林文芳博士(公大)

摘要
回歸以來,香港實行「兩文三語」的語言政策。在這種多語環境下,漢語無疑逐漸成為非華裔學生融入香港社會的一個障礙。近年來,有不少學者和香港政府致力幫助他們改善中文和粵語,然而目前看來,他們的普通話水準尚未得到關注。不少研究指出,普通話聲調作為一個重要的區別意義的溝通手段,給母語為非聲調語言學習者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本計劃以香港南亞裔的三個主要族群(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為研究對象,首次對母語多屬非聲調語言的南亞裔學生普通話聲調的產出和感知進行研究研究目的包括:(1)香港南亞裔學生的普通話學習經歷;(2)南亞裔學生普通話聲調的產出和感知實驗;(3)影響南亞裔學生普通話聲調習得的各種語言因素。

為考察香港南亞裔學生對普通話聲調的掌握情況,本計劃將採用混合的研究方法,以確保結果能反映普通話學習經驗及聲調習得的具體情況。首先進行社會語言學調查,對香港南亞裔在校中學生展開大規模隨機抽樣問卷調查,了解其語言背景及其他語言經驗,並邀請部分被調查者接受半結構式訪談,進一步了解其普通話學習難點。其次,運用感知同化模型(Perceptual Assimilation Model)獲得南亞裔學生的普通話聲調產出和感知的偏誤類型。最後,借助第二語言習得的理論框架探討各種影響南亞裔學生普通話聲調習得的語言因素,例如語言類型距離和第二語言地位,並據研究觀察所得提供一些教學建議。

迄今為止,香港南亞裔學生學習普通話的情況還沒有相關的研究,本計劃填補了這一空白。另外,本計劃的研究結果也將對第二語言習得和對外漢語等理論具重要的意義,並給香港普通話教學及研究提供借鑒,以更好了解香港南亞裔學生學習普通話聲調的學習難點。

 

項目編號:UGC/FDS15/M01/19
項目名稱:應對第十個十年的挑戰:香港近百歲及百歲老人的混和方法研究
首席研究員:劉喜寶博士(樹仁)

摘要
世界各國的人口都正在急劇地老化。每兩名2000年後出生的小孩就有一名會活到100歲,香港亦不例外。本地65歲以上人口將會由2016年的116萬增加到2066年的259萬(2.2倍),而同期的80歲以上人口則會由34萬增加到121萬(3.5倍)。百歲老人的升幅將會更大,由2014年大約2,800人增至2064年的46,800人(16.7倍)。讓社會上最年長的市民過一個有尊嚴、自主而豐盛的晚年是各項安老政策的目標。

80歲的生活跟80至100歲時的生活可以有很顯注的分別。後者可能需要面對更多身體機能衰退、更難從疾病中康復、配偶甚或子女的離世、自己壽命的終結等等。儘管這些都是因長壽而來卻難以避免的挑戰,我們團隊於2011年進行的香港百歲老人研究顯示有一群95歲或以上的長壽長者仍可以每天有尊嚴、自主、豐盛地生活。2011年的研究是本地第一個百歲老人研究,集中探討這群長者的身體及心理健康狀況。是次研究則著重探討這群長者如何利用活了一世紀的智慧及資源應對日常生活上各方面的挑戰。本研究項目把長者應對生活挑戰理論化為一個管理個人及社交資源增長及失去的過程。為了應對一個難關,長者需要使用個人及社交資源去作出回應性或預備性的各種認知及行為應對方法。成功渡過難關讓長者在資源上有所增長。長者的家人亦於現在這個舊智慧與新科技共融的世代面對著各式各樣照顧難題及機遇。在了解箇中的應對過程,本研究會探討俗民智慧、家人照顧與樂齡科技如何支持長者的生活質素。本研究的結果將會有助政府及民間前線照顧人員制訂更有效回應長者及其家人需要的政策,並幫助較年輕一輩準備其豐盛晚年。

本研究採用混合方法研究模式。頭腦清晰而95歲或以上的長者會連同其主要照顧者一併被邀請到本項目。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將透過其長者及復康服務網絡招募參加者。我們會以問卷收集有關長者及照顧者的量性資料,例如身體狀況、心理健康、社交支援、靈性生活、性格、應對方式、生活方式、服務使用狀況、科技使用情況、照顧經歷,以及基本個人資料。參加者應對生活難題的故事則以質性研究方法收集及整理。整個資料收集過程為時2.5至3小時;長者及照顧者會一併參與。量性數據可以讓我們作出參加者與參加者之間,以及與外國水準的比較,而質性數據則可以立體地描繪出參加者的挑戰及應對過程。採用混合方法研究模式有助平衡數據收集的深度及闊度。本研究將收集150對長者及其照顧者的數據,並為期3年。

隨著第三浪百歲老人研究於國際間盛行,香港更需要一個以理論為本、著眼於俗民智慧及科技的融合、採用混合方法研究模式,並收納家庭照顧者的聲音的百歲老人研究項目,以為新世代的安老政策提供數據及理論基礎。

 

項目編號:UGC/FDS25/M09/19
項目名稱:植物細胞的脂質相關蛋白運輸通路的分子研究
首席研究員:羅浩然博士(高科院)

摘要
適時準確傳遞膜物質對於植物生長,發育和細胞體內平衡起關鍵作用。在膜物質當中,科學界對於跨膜結構域蛋白的靶向運輸了解甚多,但是,與一類稱為糖基磷脂醯肌醇(GPI)的聚醣-脂質部分相關的腔內分泌蛋白,其與膜結合和分選到質膜(PM)和細胞外空間的了解很少。這些GPI固定蛋白(GPI-APs)在花粉管引導和接收,表皮形成和植物細胞壁中的纖維素沉積中起重要的發育作用。有趣的是,一部分GPI-AP專門被非網格蛋白介導的內吞作用(CIE)內吞進入了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稱為「富含GPI-AP的早期內體細胞室」(GEEC)。儘管它在植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甚少從靶向運輸的角度了解它們的機理。在這研究計劃,擬南芥GPI-APs將用作分子標記物,以識別植物細胞內的CIE和GEEC,並了解GPI-APs在ER和TGN分泌的分子機制,目的是了解靶向運輸如何控制GPI-AP在植物生長和發育中的作用。我們結合最先進的細胞、分子、生化和細胞成像技術,旨在更好地描述植物細胞中與脂質相關的蛋白質運輸途徑的特色。這項研究的成果有望推動我們在植物細胞生物學領域的知識前沿,進一步探索植物細胞中蛋白質和脂質之間的密切關係,並刺激細胞工程技術在有用生物分子的生物製藥生產中的潛在應用。

 

項目編號:UGC/FDS14/H04/19
項目名稱:跳出傳統思維框架:香港會計界所面臨打擊洗錢及反恐怖分子資金籌集的挑戰
首席研究員:李梅芳博士(恒大)

摘要
近幾十年來,反洗錢和反恐融資是各國(包括香港)在不同國家/地區的首要議事項目。洗錢和恐怖分子籌資活動可增加犯罪數量並損害經濟。研究發現,一些會計師在洗錢和恐怖分子籌資活動方面發揮了重要角色,並且偶爾故意對非法活動視而不見。

香港於2018年最新修訂的《反洗錢和反恐融資條例》(《反洗錢條例》)為會計人員施加了重要的打擊洗錢和恐怖分子籌資的義務,修訂後的《反洗錢條例》要求會計師進行客戶盡職調查以了解其客戶,他們還肩負著更繁重的職責,要向主管當局報告可疑交易並承擔更高的責任風險。自2012年以來,金融機構被要求對客戶進行客戶盡職調查措施可以通過會計師執行這些措施。擴大會計師在打擊洗錢和恐怖分子籌資方面的責任可以幫助維護香港金融市場的完整性,並以反洗錢、安全的商業環境進一步提高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全面有效地執行經修訂的《反洗錢條例》至為重要。會計師要重新設置其傳統理解,並在反洗錢和反恐融資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即使是有經驗的會計師,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修改後的《反洗錢條例》最近引起了對從業者、金融機構、學者、監管者、公司管理層和決策者的極大關注。

會計師是金融市場的守門人。從法律的角度來看,有許多關於會計師的研究,但是關於會計師於反洗錢和反恐融資法律的研究卻是不夠的,由於反洗錢和反恐融資是全球己啟動/即將啟動的最新法律領域。這項研究有兩方法,從而以經修訂的《反洗錢條例》實施後的法律角度審查和評估會計師面臨的挑戰。一方面,這項研究將分析法院案例,以評估反洗錢和反恐融資中會計人員可能承擔的責任風險,這些風險驅動了會計師的合規行為。另一方面,本研究將參考對反洗錢和反恐融資採取了強而有力措施的澳洲,英國和美國等國的經驗,從實際的角度審查和評估對香港會計師在反洗錢和反恐融資法律和監管框架的有效性。硏究結果將為會計師提供建議以施行修訂後的《反洗錢條例》措施,並為監管機構制定一套全面的方法來監管會計師於反洗錢和反恐融資的活動,及為從業者、金融機構、學者、監管者、公司管理層和決策者提供實用的見解。

 

項目編號:UGC/FDS24/E02/19
項目名稱:為香港硏發最可持續性,安全,可靠及低碳的家用燃料
首席研究員:梁振華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根據政府統計處2017年報,家庭能源秏用量是香港全年能源用度(340,000太焦耳)的18.95%。其主要來源是電力(12.45%)及氣體燃料包括煤氣(4.53%)和石油氣(1.97%)。在香港,商用石油氣的成份是丙烷(30%)及丁烷(70%)。石油氣廣為家庭應用因為它方便獲取、容易使用、安全及可靠。不過,由燃燒石油氣而產生的空氣污染,包括有毒的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和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仍然是影響我們健康及環境的大問題。尤其是香港人囗稠密激化了這個問題。再者,全球石油資源的耗盡更顯出開拓綠色能源的急切需要。

氫氣被認定是零排放的燃料,因為它和氧氣燃燒後只會產生大量能量及水蒸汽。氫氣是最輕的燃料,每千摩爾只有2公斤重量,但每公斤氫氣的含熱量卻達到150兆焦耳。不過,現時氫氣只能用作太空船燃料。由於它具有極度易燃及爆炸風險的特性,用作家用燃料便存在很大的困難。要應用氫氣,就要克服它的危險特性,包括容易洩漏、低能量燃點、極低溫度蒸發、高爆炸風險及對容器的腐蝕性。氫氣才可以用作為一種既安全,又能可靠地輸送、存放及應用的家用燃料。

我們嘗試運用「適量混和」的方法來發揮氫氣及石油氣互補的優勢和克服把氫氣用作家用燃料的困難。在這個科硏項目中,我們希望達到以下目標:
(一)因為氫氣的零含炭量,混和氫氣/石油氣可產生較少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
(二)因為得到氫氣的幫助,石油氣可盡量伸延其「特少燃料份量」的特性。這個燃燒狀況可以減少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的產生。
(三)相對很穏定的石油氣,可以有效地減低氫氣的極度易燃和具有爆炸的缺點。
(四)利用較重的石油氣來混和氫氣,由氫氣的極強浮力所引至的洩漏風險便可以有效地降低。其所引起的火警及爆炸風險亦相應減低。
(五)用廉價的石油氣來混和較高價的氫氣,可以有助降低成本。混和氫氣/石油氣可以成為有經濟效益的持續性家庭/商業用的燃料。

在這個科硏項目的前半部,我們將會全面地探討來肯定混和氫氣/石油氣燃料的安全、穏定、可靠、高熱能及低污染物排放特性。我們希望在應用氫氣/石油氣作為可持續性的家用燃料得到突破。在這個科硏項目的後半部,所有在生產、輸送、存放及應用這種混和氫氣/石油氣燃料可能遭遇到的難題都會一一探討及解決。為了完成這個科硏項目,我們將會設計一系列安全、穏定、可靠和有效率的系統去生產、輸送、存放及應用最理想的混和氫氣/石油氣燃料。我們亦會把科硏成果在科學期刋或會議發表,及為我們的學生提供在科硏工作上的培訓。

 

項目編號:UGC/FDS15/H12/19
項目名稱: 香港民主運動的策略與聯盟變化:感知政治機會與威脅的角色
首席研究員:李鏗博士(樹仁)

摘要
這是一項關於香港民主運動策略與聯盟變化的研究。有關社會運動策略與聯盟組成對社會運動成敗所扮演的角色,近年開始備受研究社會運動的學者所關注。本研究旨在探討這一重要卻被忽略的研究領域。本研究將檢視香港民主運動的發展軌跡,並有以下四項研究目標:(一)調查由1997年到2021年香港政治機會與威脅在結構上的變化;(二)探討同一時間內泛民主派政黨及社運組織的感知政治機會與威脅;(三)分析結構與感知的政治機會與威脅如何影響泛民主派政黨及社運組織選擇制度內或制度外的運動策略;(四)分析結構與感知的政治機會與威脅如何促使或抑制泛民主派政黨及社運組織建立或瓦解運動聯盟。本研究將會透過檔案研究、深入訪談與田野研究以蒐集相關的研究資料。

 

項目編號:UGC/FDS14/B05/19
項目名稱:在矛盾中領導:關於控制──自治的二元方法
首席研究員:廖逸博士(恒大)

摘要
領導者的角色要求他們在工作中常常應對矛盾 — 相互衝突但又相互聯繫的要素。對於任何領導者而言,最常見的矛盾之一源於管理控制和自治的需要。控制與自治的矛盾是指領導者需要同時解決相互矛盾但又互補的控制與自治,這在傳統上被視為「或非」關係。現有的領導力文獻主要集中在這兩個要素中的但一方面。例如,交易型領導力專注於如何有效控制最大產出,而增強領導力則強調賦予員工權力的重要性。然而,越來越多的組織力量和員工自治被公認為現代領導文學中有效領導的關鍵。在既需要適當的控制又要有適當的自治的情況下,管理不善(即過度控制和過度自主權)常會引起問題。沒有適當的槓桿機制,無法獲得兩全其美的選擇(即適當控制和自治的好處),領導者和僱員都可能受到負面影響,從而前者失去控制權而後者則要承擔責任。

儘管現代組織需要同時進行控制和自治,但仍需要探索領導者有效管理此種矛盾的方法。在這項擬議的研究中,我們旨在從行動識別理論的角度探索這種解決方案。為了檢驗提出的研究模型,將採用三波段、多來源的數據收集方法。這項研究得出的研究結果將有助於未來關於領導者矛盾管理的研究。

 

項目編號:UGC/FDS25/E06/19
項目名稱:研發優異熱特性的復合型隔膜用於提高下一代鋰離子電池安全性能
首席研究員:呂曉瑩博士(高科院)

摘要
可充電鋰離子電池(LIB)和塑膠產品已廣泛應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著高級LIB的迅速發展和一次性塑膠產品的大量消費,近年來電池安全性和塑膠廢物的正確處理等技術挑戰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特別是,隨著對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電技術的追求,LIB中嚴重的溫度不均勻分佈會導致災難性的熱失控。最近發生的LIB偶然起火和爆炸事故可能最初是由局部過熱引發的,這極大地刺激了具有高安全性的LIB的快速發展。

本研究採用了包含高導熱性金屬氮化物陶瓷的複合隔板導電性和高熱穩定性的塑膠廢料將通過靜電紡絲工藝合成。通過優化電紡參數,將成功開發出微米/納米級結構、高結晶度和相容介面的導熱複合隔板,以有效、快速地消除局部過熱,從而實現均勻的熱量分佈,實現出色的安全性能。為了降低介面熱阻,相容的介面設計將通過分別使用液體剝離和等離子輻射處理的金屬氮化物陶瓷和塑膠廢料的表面功能化來實現。與常規金屬氧化物相比,金屬氮化物陶瓷的明顯優勢包括高導熱性、出色的化學穩定性以及在電化學環境中避免了H2O的形成。此外,塑膠廢料具有高的熱穩定性,並且用於再生高附加值的電池隔板的成本相對較低。

在研究中,我們還假設並把目標訂於證明復合隔板中金屬氮化物陶瓷和塑膠廢料的綜合益處,以改善LIB的安全性。與商用隔膜相比,複合隔膜的電化學評估和安全性能將在硬幣電池和袋式電池原型中在正常和不利條件下系統地進行。在不利條件下,袋式電池的溫度分佈將通過紅外熱像儀可視化,而熱失控溫度將通過加速量熱儀測量進行量化。在以上實驗和數值研究的基礎上,合理設計具有優異熱特性的複合隔板,將建立良好的工藝-性能-性能關係。總體而言,該廢物源項目對於提高LIB的安全性和塑膠回收行業的健康發展將具有重要意義。在該項目中開發的複合隔板還將為解決儲能系統的熱失控問題鋪平新的研究方向。

 

項目編號:UGC/FDS16/E10/19
項目名稱:建基於半監督式聚類演算法的短文字題目的自動評分方法 - 能有效利用小型訓練樣本的研究
首席研究員:呂國輝教授(公大)

摘要
提供及時的評估反饋對學習果效很重要。自動化評分可以克服人手評分的限制,提供全時間的評估反饋服務,並可以增強在線學習平台的學習體驗。與選擇題和填充題評分相比,短文本答案評分的自動化有更多的技術上的挑戰。短文本題目著重考驗專題知識的記憶,因此一個優秀的電腦評分系統應該對文本的語義敏感,並且靈活地接納或拒絕其他表達答案的方式。機器學習被認為是電腦評分系統的有效基本技術,因為它可以概括到未見的答案。過去的電腦評分研究遵循監督學習或無監督學習兩種方法。前者使用已評分的答案作為訓練用樣本,如果樣本全面、平衡且足夠大量,理論上可以達至很高精度。後者基於聚類演算法,根據語義相似性將學生答案劃分為聚類,每個群組內的學生答案被認為是同等,並且應該獲得相同的分數,當其一答案獲評定分數,則可以將該分數傳播到同一群集的其他答案。

獲評定分數的答案所組成的樣本,對電腦評分仍然至關重要,而電腦評分的實用性取決於獲得該樣本的工作量。對此,監督機器學習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的,因為每個評分任務都需要有大量的訓練樣本。另一方面,無監督方法起初可以在沒有訓練樣本的情況下執行,聚類階段僅基於用於區分學生答案的文本語義模型來操作,並不需要訓練樣本,而評分教師可以稍後才對未評級的聚類作出評分。實際上,聚類和評分已成為兩個獨立的步驟,而關鍵的情況是群集的形成可能與評分教師的觀點不一致,可能仍會在同一群集中找到不同評分的兩個答案。

此項目主要研究一種用於短文本答案的半監督機器評分方法。這方法旨在利用小量已評分樣本來產生與評分教師的觀點一致的答案群,在群集形成中將尊重評分樣本中固有的答案之間的約束,例如相同群集和不同群集。由此產生的優化問題容易導致機器學習受幹擾,所以此項目將開發一種新的基於進化演算法的半監督聚類演算法,並測試多個多目標優化的公式的效果。

 

項目編號:UGC/FDS15/H10/19
項目名稱:評估式和促進式調解敘事方法對參與者生理及行為反應的差異
首席研究員:呂哲盈博士(樹仁)

摘要
在香港以調解作為解決爭議的方法一直在迅速發展及進步。根據「調解條例」(第620章)的規定,調解是一項有系統的程式,由一位元中立的調解員,以促進溝通而非裁判對錯的方式,協助雙方解決爭議。為達到促進溝通,香港的調解員接受培訓時著重「促進式」談判,而非按案情「評估」其法律依據是否站得住腳。在香港,大部分調解員都使用促進式調解,但實際的應用模式往往大同小異:其中一種是應用模式是以「評估的方式」進行調解,調解員「更積極參預,就案件提出建議......」(CEDR, 2018; Brooker, 2007)。根據西方的研究顯示,兩者其實互不相容。研究調解的學者往往局限於在法律層面上調解的作用,例如調解員的能力評審標準(Honeyman, 1995),調解原則,過程和技能(Boulle & Nesic, 2010),對調解結果的滿意度或達成協議的成功率(Quek, Chua, & Ngo, 2018)。香港調解界正考量是否應將評估式調解納入調解的規範中,但對評估式調解實踐的情況卻未有充分研究。香港調解的發展,理應跟它的原意相符,目標一致;故此,我們必須有足夠的研究成果來支持這一政策決定。

本研究的設計並不規限於法律範疇,其原創理念為結合法律和心理學理論及研究方法,屬跨學科研究,目的在分辨參與調解會議人士對促進式調解的敘述方式和評估式調解的敘述方式在行為和生理反應上的異同。調查結果將提供以證據為基礎的數據,指出促進式調解及評估式調解的敘述方式的會引起參與調解人士不一樣的反應;這些數據將為香港日後採納評估式調解與否的重要考慮因素。

研究的第一階段將先行以口語方式編寫促進式調解及評估式調解的敘述模式。第二階段將以實驗方式測試參與調解人士對兩種敘述方式有什麼不同的行為和生理反應。

此外,在研究調解實踐時的應用模式時,加入生理和行為反應的實驗,更能以科學根據去證實什麽才是有效的調解策略及方向。這項研究的結果不僅對培訓調解員有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在香港的調解發展的里程中,在基於充分的理論基礎上選取有效的調解模式。該研究還提高調解員的意識,讓調解員明白到不同的調解策略會導致不同的行為和生理反應,繼而影響參與調解的雙方如何決定解決糾紛。

 

項目編號:UGC/FDS14/E04/19
項目名稱:研究非獨立性航班延誤對機艙服務員勤務組合可靠性的影響
首席研究員:馬凱琳博士(恒大)

摘要
機艙服務員勤務組合可靠性是航空公司運營中最關鍵的問題之一。根據航空條例,機艙服務員每次工作的最長時間是受民航處所規管,嚴禁違規。因此,在一些情況下,航空公司若預計到機艙服務員將在一項飛行任務中超時工作,則不會允許該成員執行該任務。在這情況下,航空公司須找到替代的機艙服務員。例如,安排後備機艙服務員由基地前往國外去執行任務。但這些安排的成本一般非常高,亦會嚴重影響預定的航班運作。因此,機艙服務員勤務組合可靠性在航空公司業務中非常重要。在決定機艙服務員勤務組合時,一般情況下,機組人員應能夠在其最長工作時間內完成所有分配的飛行任務。可是,一些不確定因素(例如:航班延誤)可能會導致航班完成時間比預期的長,以致違反工時規定。因此,在安排機艙服務員勤務組合時,航空公司通常會在兩個相連的航班中加插了緩衝時間,以減低航班延誤對機艙服務員飛行任務安排的影響。在大多數緩衝時間分配研究中,緩衝時間一般根據相關航班的延遲概率來確定,該延遲概率亦被認為與其先前連接的航班無關。實際上,延遲起飛可能是由於先前連接的飛機或機組人員延遲到達所引致的。因此,此項目的目的是為機艙服務員勤務組合中的航班出發時間和到達時間之關係去開發一個新模型,以及一種新的優化方法以提升其可靠性。

 

項目編號:UGC/FDS14/E01/19
項目名稱:以隨機博弈維護智能城市中的重要基礎設施
首席研究員:馬裕得博士(恒大)

摘要
香港正在轉型為世界級智慧城市,當中涉及建設許多智慧基礎設施,如電網、交通監控和管理系統以及電信系統。這些基礎設施變得智慧,全因它們具有網絡連接組件,這些組件讓收集的數據和資訊得以共用、分析和整合。因此,這些基礎設施也是網絡實體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s)的例子。但是,這些基礎設施的網絡組件也使設施容易受到網絡攻擊,並使系統組件之間的互動變得複雜。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研究如何使用隨機博弈(Markov Game)框架使這些重要的網絡實體系統能夠抵禦惡意攻擊。隨機博弈是一個合適的框架,因為它可以模擬兩個參與者(系統的提供者和攻擊者)之間的連續互動,以及系統本身潛在的不確定性。

這個項目的貢獻是雙重的。首先,我們將研究使用各種近似和簡化方法去解決隨機博弈模型的計算複雜性是否可行。其次,我們將開發一個模擬平台,通過實證研究量化建議的隨機博弈框架的表現。

 

項目編號:UGC/FDS16/E05/19
項目名稱:雙螺桿擠出系統在增材製造中製造再生絲材料的模型與開發
首席研究員:麥樹麟博士(公大)

摘要
在2016年,中國進口了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塑膠廢物;2017年,中國政府開始禁止進口塑膠垃圾,大部分廢塑膠被丟棄到當地的垃圾填埋場。Jenna Jambeck(佐治亞大學)估計,到2030年,中國的新政策可能會導致丟棄1.11億噸塑膠廢物到垃圾填埋場。在香港,每天有超過520萬個塑膠瓶被扔掉,大多數塑膠瓶是由PE、PP和PET材料製成;然而香港缺乏將廢塑膠瓶收集和回收用於其他製造目的的有用材料的設施。

增材製造(通常也稱為3D列印)自1987年開發並在過去十年間迅速發展。增材製造是工業4.0框架中的關鍵技術之一。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ASTM)技術委員會F42批准了七個添加劑工藝類別的清單,包括(1)材料擠出;(2)材料噴射;(3)粘合劑噴射;(4)片材層壓;(5)還原光聚合;(6)粉末床融合;(7)向性能量沉積技術。

材料擠出用於開發熔融沈積成型(FDM),現在可供國內用戶使用。聚合物材料如聚乳酸或聚丙交酯(PLA)廣泛用於製造產品的長絲;PLA是衍生自可再生資源(例如玉米澱粉、木薯根、碎片或澱粉)的可生物降解熱塑性材料。由於FDM機器和PLA長絲材料成本低,廢料迅速增加。

3D列印細絲通過擠出工藝製成。目前的擠出機使用單螺桿施加高溫和高壓以熔化材料,並將材料推過模頭以製造長絲。單螺桿擠出的缺點包括:(1)不同再生聚合物材料的混合能力差;(2)熔融聚合物可能會阻塞擠出機,列印質量差。

擬議的研究將調查香港廢舊塑膠瓶常見聚合物材料的分佈及物理性質。該團隊將進一步確定必要的添加劑,以改善廢塑膠的性能,適應3D列印的應用。桌面雙螺桿擠出機將被設計和製造以製造長絲,通過比較列印產品的機械強度,可以評估擠出和3D列印過程的可維護性和生產率。從長遠來看,該項目的成功完成將對本地、中國大陸乃至國際再生塑膠長絲製造業產生重大影響。

 

項目編號:UGC/FDS25/M02/19
項目名稱:污泥 - 中草藥殘渣 - 生物炭複合肥料對於農業種植中抗生素殘留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
首席研究員:潘敏博士(高科院)

摘要
根據渠務署的數據,香港公共污水系統每天從住宅,商業及工業地點收集280萬立方米的污泥。由於土地稀缺和地理限制,香港的農業用地規模普遍較小。污泥(SL)含有高含量的有機物、磷、氮和微量元素,中草藥殘留物(CMHRs)主要含有纖維植物材料,富含碳,可提供優良的肥料質量和提高生物和非生物的抗菌性。生物炭(BC)具有良好的施肥性能,可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因此土壤改良劑SL-CMHR-BC可以固定土壤中的有機污染物、重金屬和抗性細菌的生物可利用部分。CMHR中的甲殼素水解酶可以釋放抗真菌蛋白質以抑制某些特定土壤植物病原體,並且抑制土壤中的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SL-CMHR-BC可以為耕地提供必要的養分並促進植物的生長。SL-CMHR-BC將會是一種具有抗病性的高端有機肥料,可以降低不同類型持久性污染物的環境風險,並增加土壤的物理化學和抗病性。

抗生素經常用於牲畜和人體的藥物中以促進生長和疾病的控制和治療。這些化合物可在動物和人體內經歷代謝反應,例如羥化、裂解和葡醣醛酸化,以其原產物或代謝產物經尿液和糞便排泄。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在土壤和植物環境中的轉化和傳輸已成為環境和公共健康的重要問題。ARG被認為是環境的新型污染物,因為它們易於殘留在土壤和植物系統中,並通過水準基因轉移到某些特定的土壤植物病原體。此外,不同類型抗生素的生物累積和轉移已被認為是ARG產生和轉化的主要來源。然而,關於如何有效抑制農業土壤和植物中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科學資訊相當缺乏。

本研究旨在探討SL-CMHR-BC作為土壤改良劑的營養成分和最佳配比,並檢驗SL-CMHR-BC提供土壤必需有效營養成分的同時是否能抑制土壤中抗生素和ARG生物有效性。評估抗生素殘留對土壤和植物系統中抗生素和ARG生物累積的產生和轉移的潛在影響,找出解決土壤環境中抗生素污染問題和降低ARG生態風險的有效方法,降低它們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威脅。

 

項目編號:UGC/FDS14/H15/19
項目名稱:後批評和約瑟夫‧康拉德
首席研究員:PARKER Jay Thomas 博士(恒大)

摘要
約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是英國文學界知名的政治小說家。自二十世紀末以來,學者一直傾向於通過批判的眼光來研究文學。對於康拉德而言,這常常涉及對他對種族的待遇的批評,尤其是在他最著名的小說《黑暗之心》中。相反,其他學者則將文學視為批判性寫作的一種形式。康拉德也被這樣解讀:他的諷刺性懷疑使他成為批評文學的典範。

這個項目的靈感來自後批評,一種新的人文和文學研究方法。此研究方法探討如何以批判為基礎,以新的方式思考文學和人文科學,更好地理解它們為社會和政治所作出的建設性貢獻。

該項目以康拉德的政治著作為個案研究,目的有兩個:首先,以康拉德的著作是在探索背叛 (betrayal) 作為研究基礎,探究若將背叛看成一種轉變過程 (conversion),能否帶來對文本更富積極性的理解。儘管轉變 (conversion) 通常是一個宗教概念,但康拉德反復地將政治信仰描繪為類似於宗教信條。

此外,宗教或意識形態上的轉變與背叛有關,因為它要求我們 「背叛」我們的舊信仰。然而,轉變比背叛積極:它意味著曾被拋棄的信念是錯誤的。其次,該項目旨在與其他康拉德學者一起開展這種分析,以批判後目標為基礎,創建一系列論文。這將提供對康拉德的新理解,以及綜合和評估一系列新穎的後批判方法。這樣,它將為這個新興領域如何激發文學和人文科學的新思維提供更廣闊的視野。

 

項目編號:UGC/FDS16/H04/19
項目名稱:從食物及音樂探討在香港的南亞人在流徙文化、身份和融合的角力
首席研究員:岑俊達博士(公大)

摘要
香港接納不同國籍和文化背景的移民。雖然這城市自我宣傳為多元文化社會,但是仍然有很多制度限制著移民的融合。多年來,為移民提供粵語學習課程一直是香港政府融合政策的重點之一。但是,它完全忽視如何保存移民的文化多樣性,這是建設包容性和多元文化社會的最重要因素。在不同的移民群體中,南亞人(印度人、尼泊爾人和巴基斯坦人)一向受到學者和決策者的極大關注,因為他們經常被認為是弱勢群體。大部分研究在香港的南亞人文獻主要集中在他們的工作和就業、教育、語言、少數族裔權利,性別政治以及醫療服務方面的問題,很少有關於他們在香港實踐他們傳統文化的研究。本研究將會以訪談和田野考察的方式去探討在香港的南亞人如何處理他們的傳統文化生活,以及傳統文化在身份建構、社群建設和社會融合中的作用。

食物和音樂是南亞人流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南亞人在東道主社會中重建身份的表達實踐。這些具體實踐可以幫助維持和創造國內和跨國的新社會文化關係。研究移民社會融合的總體趨勢是探討他們的文化如何引起當地人的歧視。但是,移民的傳統文化(食物和音樂)為促進群體間關係及其融入東道主社會所提供的潛在機會和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忽視。本研究項目將探討南亞人如何利用各種個人和團體資源在香港實踐和保存他們自己的傳統食物和音樂文化,以及在何種條件下他們願意並能夠利用他們的傳統文化發起與香港人的文化接觸。通過探討他們如何運用傳統食物和音樂文化與香港人接觸,本項研究將為少數族裔、流徙群體和流徙文化的文獻和教學作出重要貢獻。本研究不但對理解多元文化和社會融合提供了新的視角,而且更會為香港政府提供政策上的建議,有助建立一個更具包容性的多元文化社會。

 

項目編號:UGC/FDS14/H20/19
項目名稱:波羅頗迦羅蜜多羅的佛經譯場研究
首席研究員:蕭世友先生(恒大)

摘要
唐代(618-907)是中國古代佛典翻譯活動的巔峰期。玄奘(602-664)和不空(Amoghavajra, 705-774)嘗主持譯事,聞名於世。在此之前,唐代佛典翻譯史上其中一件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天竺摩揭陀僧人波羅頗迦羅蜜多羅(Prabhākaramitra, 565-633,簡稱「波頗」)籌組譯場翻經,為早期精英譯經團隊訂定一種組織架構,標誌著精英主義在佛典翻譯中興起,而且其模式後來由唐宋時期的譯師繼承,包括玄奘和傳法院(982-1082),為當時佛典協作翻譯模式的成功奠定堅實基礎。

儘管波頗譯場在唐宋譯經精英化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關於其譯事的討論相當有限。因此,本研究項目旨在查探不同歷史文獻、文學記述和翻譯紀錄來研究波頗的譯經組織,希望能為佛教翻譯團隊的演變、佛典翻譯在推廣中國佛教的作用及初唐譯經的精英主義興起提出新見。

本研究將分為兩大核心部分:第一部分考究波頗譯場的歷史。除了探討譯場的起源、組織和貢獻,本部分更會通過梵、漢佛教文本的對比分析,研究波頗團隊的翻譯策略。第二部分涉及網絡資料庫的開發。該工具提供全文搜尋功能,收錄從各方得來的經文內容及歷史檔案。資料庫旨在傳播研究所得,並為波頗譯場及相關譯事的後續研究提供有用資源。

 

項目編號:UGC/FDS15/H03/19
項目名稱:發展一項以家長為中心的同理心和憐憫的介入方式籍以增強家長支援幼童社交和情緒需要的能力
首席研究員:蕭一凡博士(樹仁)

摘要
近年來,兒童的社交以及情感學習是很多本地學者和教育從業者非常關注的課題。然而,連結家長教養及幼稚園孩童社交以及情感需要的循證幹預計劃卻很匱乏。本項目會發展並檢證一個以家長為基礎的同理心以及慈悲心介入計畫,強化及賦權家長支援他們4-6歲孩子的社交及情感需要。此家長介入計畫會由研究團隊提供4個每兩週進行一次的2小時的家長心理教育工作坊。這些工作坊會提高家長對自己和孩子的社交以及情感需求的認識。此外,我們還會舉行兩次家長回顧,每月一次,以討論他們的技巧運用並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另外,每週都提供家長同理心和慈悲心的練習,透過電話應用程式傳送,以幫助家長加強練習並追蹤他們的學習進度。這個電話應用程式亦會成為研究人員與家長交流的平台,讓研究人員向家長分享幫助兒童社交以及情感發展的實用及有效用的技巧。

這項研究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0個月)會設計以家長為主的同理心及慈悲心介入計畫的課程及實踐教材,面對孩子的社交及情緒需要。第二階段(6個月)會進行先導測試以試驗介入教材以及實行方式。這階段會從本地幼稚園招募40位華人家長和他們4-6歲的孩子進行測試。並蒐集家長的回饋,適當地調整介入課程的內容和教材。第三階段(10個月)將會招募100個親子組合並且隨機分配到實驗小組或等候對照組。實驗會採用自陳式問卷,腦神經及生理測量以及兩個15分鐘的親子互動觀察來評估以同理心及慈悲心為基礎的育兒實踐的效果。除此之外,在8週介入後,將會和參與家長進行半結構性訪談蒐集更多意見。最後階段(4個月)會進行數據分析以及發佈研究結果。研究團隊假設在介入實驗之後家長會更認識及理解他們自身及孩子的社交以及情感需要。此外,家長也會對孩子以及自身表現出更多同理心以及慈悲心,從而改善親子關係並更有效支援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本研究將會增加我們對於同理心以及慈悲心在建立有效育兒方式來支援孩子社交以及情感需要上,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知識貢獻。就實用性來說,此研究亦能發展與驗證以家長的同理心以及慈悲心為主的及早預防的介入方式在促進父母和子女的情感,社交和心理健康的有效性。

 

項目編號:UGC/FDS14/H06/19
項目名稱:以詩為疏:元稹新樂府詩禮樂教化闡微
首席研究員:陳美亞博士(恒大)

摘要
本計畫全面研究元稹(779–831)新樂府詩,以撰寫第一部相關英文著述。目前學界普遍認為元稹新樂府詩駁雜無章、堆砌典故。本研究否定是說,首次提出其詩以禮樂治國之中心思想,並疏理各詩內部以及相互間之關係與結構。本計畫採用詮釋與比較角度,探析元稹對樂府詩之改造,由描繪社會現象以觀風俗、知得失,轉化為進諫君上,與白居易(772–846)之和作截然不同。本研究將揭示中唐新樂府運動之性質,元氏對復興儒學之貢獻,及以禮樂治國安邦之價值 — 是說深具現代意義。

 

項目編號:UGC/FDS17/M10/19
項目名稱:基於放射組學的頭頸腫瘤放射治療預後的人工智慧預測模型
首席研究員:鄧福禧教授(東華)

摘要
目的和目標:本研究致力於開發一個基於放射組學的智能系統,預測頭頸部癌症之放射治療對鄰近正常器官的潛在輻射損傷以及治療效果,以便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和預後。

背景:雖然在放射治療期間,對惡性腫瘤施予高輻射劑量很重要,但也可能對鄰近的非癌性器官(OARs)造成損害。然而,組織損傷是一個多因素和因人而異,既受複雜的治療方案影響又和個別患者的特性有關。由於預防及預測正常組織損傷是困難的,更難保障癌症患者的生活質素和預後。因此,要好好地控制腫瘤和提升安全劑量,要在輻射對非癌性器官(OARs)的損害與靶點腫瘤的劑量之間取得平衡。

方法:本研究是基於放射組學,用深度機器學習(卷積神經網路)來預測劑量毒性。這項是回顧性研究:圖像資料和放射治療計畫將從互聯網資源以及臨床部門獲得。計畫包括三個部分:(1)放射組學建模;(2)非癌性器官(OARs) 的紋理分析和機器學習分類;(3)放射組學之放射治療預後建模。

預期結果:有關的演算法和風險預測模型能夠實施。對放療對相關組織的風險因素有更準的了解,從而優化治療規劃,並將患者的併發症降至最低。

 

項目編號:UGC/FDS14/H11/19
項目名稱:社交媒介如何影響公眾對警隊形象的信任?
首席研究員:鄧鍵一博士(恒大)

摘要
公眾對員警的信任度是警政研究其中一個主要課題。它涉及警隊是否能夠有效維持公共秩序,更加涉及整個政治制度的認受性。以往的研究提出了各種因素來解釋公眾對員警的信任,包括人口特徵、公眾對其他政府部門的信任、公的價值取向等等。但是,雖然社交媒介對建構警隊形象,及建構相關民意有明顯影響,但至今仍未有人全面研究社交媒體與公眾對員警信任度之間的關係。這個問題在香港這個抗爭政治普及的環境尤其重要。在不少社會衝突事件,員警的處理手法備受關注。在雨傘運動期間,部分員警的表現遭公眾嚴厲批評。另一方面,有些人建立了支持員警的團體。社交媒體上支持與反對警隊的聲音也趨向兩極。Facebook上面,支持和反對員警的專頁都有。雨傘運動後,Facebook專頁促使了支持和反對員警的群眾動員。

結合理論層面的文獻漏洞,及香港作為「社運社會」的背景脈絡,這個項目旨在探討社交媒介對公眾對員警信任度的影響。這涉及三個研究問題:第一,社交媒介如何建構員警形象,並連繫公共輿論;第二,社交媒介怎樣影響公眾對警隊的信任;第三,例如雨傘運動之類的社會關鍵事件怎樣調校了上述社交媒介對公眾對警隊信任的影響。這個研究會按設計的研究假設發掘答案。

這個研究混合不同的研究方法。我們會就主流媒介及社交媒介對警隊的形象建構,對新聞報導及評論做內容分析。針對社交媒介作為社會網絡平台,我們會透過社交網絡分析去檢視政治團體、政治人物、意見領袖在Facebook專頁上的關聯性,從而勾勒出民意不在同社會事件的兩極化程度。

 

項目編號:UGC/FDS16/H18/19
項目名稱:民國時期(1911-1949)詞籍注釋研究
首席研究員:曾智聰博士(公大)

摘要
民國時期(1911-1949)的詞學繼承清代詞學傳統,同時汲收現代文化思想,在不同範疇均成就顯著,其中詞籍注釋的發展超越前代,別具特色,值得留意。清代及以前的詞籍注釋只有約30種,但民國以後短短約40年間,詞籍注釋數量大增,別集注釋約25種,詞選注釋約80多種,兩者總共超過100種。其中的重要作品至今仍被廣泛使用,如楊鐵夫《吳夢窗詞箋釋》、龍榆生《東坡樂府箋》、詹安泰《花外集箋注》、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俞平伯《讀詞偶得》、龍榆生《唐宋名家詞選》、唐圭璋《唐宋詞簡釋》等。這些注釋通過說明字詞音義、考訂寫作背景、賞析作法技巧等,幫助讀者了解文本,傳統看法多視之為工具書。然而,一些民國學者在注釋詞作之餘,同時亦表達了對詞學問題的看法,使注釋變成了表達文學觀念的文本,構成民國詞學的獨特特色,值得重視及進一步研究。目前學界對詞籍注釋的研究不多,討論只集中於數種注釋,尚欠全面;且多從文獻學或選本學角度作研究,所見亦有局限。本計畫將全面搜集及整理民國詞籍注釋、採取文獻考索、文本細讀、比較研究的方法疏理與分析注釋文本,並輔以詮釋學、考古知識學、傳播學及經典化等理論作跨學科研究,以求抉發民國詞學注釋理論,探討其與傳統詞學以及民國學術之關係,並反思當前詞學研究成果,務求對民國詞籍注釋作全面而深入的專題研究。

 

項目編號:UGC/FDS16/B06/19
項目名稱:外派人員的賦權型領導對東道國國家知識共用的影響:自我擴展的視角
首席研究員:VAN ESCH Emmy博士(公大)

摘要
知識共用對跨國公司來說至關重要,它關係到公司的競爭力和生存,尤其是在當今這個高度全球化的知識經濟體系中,就更為重要(Syed, Murray, Hislop, & Mouzughi, 2018)。鑒於其在戰略上的重要性,許多跨國公司在知識管理系統和實踐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Cabrera, Collins, & Salgado, 2006)。外派人員往往能夠充當知識代表的角色,將關鍵的企業知識和經驗從母公司傳遞到各個子公司的運營機構,反之亦然(Armstrong & Li, 2017)。然而,儘管國際派遣與日俱增,外派人員和東道國同事之間的知識分享仍然存在問題。由於雙方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如文化、國籍、種族、語言),知識分享就變得更加不容易(Gilson, Lim, Luciano, & Choi, 2013;Mäkelä, Andersson, & Seppälä, 2012)。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揭示當存在個體差異時,如何促進外派人員與東道國員工之間的知識分享。

鑒於外派人員通常在東道國擔任領導職務(Elenkov & Manev, 2009),而領導者是知識分享過程的核心(Bryant, 2003),再加上賦權型領導行為能促進知識的分享(e.g. Chourides, Longbottom, & Murphy, 2003;Yang, 2007),因此,本研究提出並驗證外派人員的賦權型領導行為如何對各個子公司的知識分享起著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根據自我擴展理論(Aron & Aron, 1986),我們認為外派人員的授權型領導能夠通過自我擴展過程,增強與東道國的知識分享。此外,我們還認為東道國工作人員的跨文化能力是促進這個過程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將從多管道採集數據,分別在大灣區跨國公司工作的東道國員工和他們的外派領導進行數據採集。所有使用的測量和量表皆經過廣泛測試和驗證,調查資料將用層次回歸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分析。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有效的知識共用對組織的長期成功至關重要,因此,研究的預期結果將對研究和實踐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項目編號:UGC/FDS16/E01/19
項目名稱:在綫主題建模及其在細細微性情感分析中的應用
首席研究員:王富利教授(公大)

摘要
主題建模能夠自動揭示文本中的語義結構,並能處理同義詞和多義詞導致的歧義問題,因而被廣泛應用在文本分析中。作為一種有效的基礎模型,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簡稱LDA)可以獲得文檔─主題和主題─單詞的概率分佈,但主題數目需以手動指定。針對此問題,學者提出了Hierarchical Dirichlet Process(簡稱HDP)模型,該方法能夠從數據中自動學習主題數目。然而,HDP的計算複雜度高,另一方面,基於人工預設主題數目的主題模型可擴展性較差,導致上述方法難以應用在實時更新的文本中。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本項目擬研究在線主題建模的理論及應用。具體而言,我們計畫提出一種對新出現的文本進行並行處理的方法,一種對模型參數進行在線學習的框架,以及一種對主題數目進行動態更新的機制,以便在各種在線應用中,能夠實時回應並捕獲主題演變趨勢。此外,我們擬將模型參數和主題數目的動態資訊引入細細微性情感分析中,以驗證本項目研究的技術有效性。

新出現文本的並行處理:
社交網路等在線平台比其他管道更頻繁地產生文本數據,因而採用實時方式來處理新出現的文本極其重要。考慮到線程具有輕量性,並且易於創建、管理和銷毀,我們計畫通過線程來處理新出現的文本。據此,新出現的文本可以並行處理、回應時間能夠大大縮短。

模型參數的在線學習:
主題模型的計算複雜度主要由參數學習決定,而當前常用的Gibbs採樣演算法需要遍歷所有的主題才能為某個單詞賦予一個主題。為了節省時間,我們首先將Gibbs採樣的公式拆分為文檔─主題採樣以及主題─單詞採樣兩部分,前一部分通過Alias方法實現,後者使用Metropolis Hastings採樣演算法。然後通過新出現文本的主題採樣結果更新模型參數。上述在線學習框架在降低計算複雜度的同時,能夠提高在線文本主題提取的準確度。

主題數目的層級更新:
實時更新的文本集存在主題演化的特性,因而這類文本需要可變的主題數目。我們首先根據當前文本語料庫的規模,人工預設初始主題數目的下限值;然後提出一種層級方法來實時決定最恰當的主題數目。上述方法既能加快模型的速度,又能提高主題提取的準確度。

在線主題模型的典型應用:
基於新出現文本的並行處理方法,模型參數的在線學習框架,以及主題數目的層級更新機制,我們計畫對比不同時段提取的主題結果,並將模型參數及主題數目隨時間的變化因素引入情感分析系統,從而獲得用戶對每個主題在不同演變階段的細細微性情緒,進而提高情感預測的精準度。

 

項目編號:UGC/FDS14/H10/19
項目名稱:中國網絡國家社會關係: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在互聯網上的互動發展
首席研究員:王世茹博士(恒大)

摘要
關於中國網絡國家與社會關係的學術辯論,主要圍繞互聯網是否成為開啟政治自由化的平台,從而最終實現自下而上的民主化。網絡烏托邦主義認為,互聯網培育了一個數字公民社會,並為公民提供了一個至少部分獨立於國家控制之外的平台。相反,網絡反烏托邦主義警告說,中國共產黨政權一直擁有能力,可以滲透互聯網上新的公共空間。還有其他研究強調網絡空間的多元化,允許不同規範和話語相互競爭。自2012年以來,中國政府採取比以前更進取的策略來控制互聯網,並「確保互聯網內容更加積極地為共產黨的利益服務」(Economy, 2018年, 第71頁)。因此,這是一個研究網絡國家與社會動態關係的好時機,可以探討在網絡空間中國家權力有多大,以及數字公民社會在多大程度上保有推動民主的潛力。

本項目區分了國家灌輸的愛國主義與基層產生的民族主義,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上的公開數據,展示了中國政府如何調整愛國主義的宣傳策略,以適應新媒體,以及國家和社會如何在各自的民族主義話語中互動。該項目首先為這兩種民族主義話語的術語和概念編寫了綜合詞典,以便之後進行比較和分析。第二,本研究還比較了國家控制的傳統媒體(尤其是紙質報紙)採用的愛國主義話語,和國家在新媒體宣傳喉舌上的愛國主義話語的不同。這種差異(如果有的話)體現了新媒體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國家的政治宣傳策略。第三,新媒體上的愛國主義宣傳,雖然是為數字公眾量身定制的,仍可能與網絡基層民族主義有所不同。本項目將研究新媒體上的國家愛國主義與基層民族主義之間的差異和互動。時間因素被納入研究之中,網絡國家社會關係體現在國家政權和網民在國家愛國主義和基層民族主義網絡話語中的各種互動(例如:協議、對話和對抗)。

 

項目編號:UGC/FDS14/B07/19
項目名稱:共同利益下的排擠?基於社會資訊處理的排擠之於旁觀者研究
首席研究員:王亞美博士(恒大)

摘要
工作場所的排斥是一種普遍現象,例如避免目光接觸、隱瞞資訊以及隱藏工作所需的資源(Wu, Wei, & Hui, 2011)。研究人員已廣泛地將工作場所排斥現象視為一個相互的事件,並將其定義為個體在工作場所的互動中被忽略或被排除在工作場所之外(Robinson, O'Reilly, & Wang, 2013)。在目前的研究發現中,其對於工作成果的影響絕大多數都是負面的。但是,需要進一步研究以將工作場所排斥現象視為一種社會現象,在這種現像中,其他組織成員(協力廠商觀察者)可能會通過觀察和認識而間接受到影響。當個體員工與團隊環境互動並經常嵌套在團隊環境中時,排斥不僅會影響工作目標,而且影響具有相同社會背景的其他個體(即小組成員)。關於工作場所排斥對協力廠商觀察者,工作團隊的社會影響,以及員工對見證排斥產生反應的過程,還有很多待探索。此外,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調查以闡明見證排斥的方式和程度不僅會影響觀察者自己的態度和行為,而且會影響小組的整體成果。

 

項目編號:UGC/FDS14/B03/19
項目名稱:政策不確定下的對策:來自中國併購的證據
首席研究員:王之辰博士(恒大)

摘要
中國決策者針對瞬息萬變的政經情況,會正式或非正式地放鬆或緊縮相關政策。我們將研究這種宏觀的政策不確定性對企業併購的實質影響。進行併購的中國企業可根據其所有製區分為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的併購活動傾向跟隨執政共產黨的政治訴求 (政策導向併購),而非國有企業更傾向通過併購創造協同效應及最大化股東價值(經濟導向併購)。因此,我們將首先研究中國的政策不確定性對國有企業及非國有企業的併購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

其次,我們將研究兩個非國企業可以用來減輕政策不確定性負面影響的機制:政治關係及企業社會責任。

非國有企業的併購可以受惠於主要高管的政治關係。擁有政治關係的高管可以直接或間接地了解政策的最新動向。如果高管與政策的執行部門有所聯繫,執行部門或可放鬆執行力度。因此,我們預計擁有政治關係的非國有企業在併購時可更少地受到政策不確定性的負面影響。

非國有企業也可通過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取得政府優待,進而在併購時可更少地受到政策不確定性的負面影響。美國的相關研究顯示企業自發或礙於激進股東的壓力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然而,中國的企業是為了取悅其最重要的利益相關者:中國政府。中國政府控制著重要的資源,包括發放信貸、核准執照和許可。我們期望提供非國有企業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對高政策風險下的併購提供的實質好處。

我們也將研究這兩種機制:政治關係及企業社會責任,對非國有企業的作用是相互替代還是相互補充。

研究結果將豐富學術界、監管機構、投資者,以及全球的商業領導者對中國政策與企業行為的了解。

 

項目編號:UGC/FDS24/B07/19
項目名稱:同樣價格總是公平的嗎?香港消費者對舉報可疑合謀定價的態度和行為
首席研究員:黃慧心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合謀定價是一個具有重大經濟意義的問題,影響著全球16.6萬億美元的銷售額,消費者需要付出較昂貴的價格購買產品和服務 (Connor, 2008;Levenstein & Suslow, 2006)。為解決這個問題,香港《競爭條例》於2015年12月15日全面生效,合謀定價屬於違法行為(競爭委員會, 2015)。但是,儘管在最先進的經濟體系中競爭條例已經實行,但競爭對手之間的非法操縱價格行為仍繼續存在,一些最大和最受尊敬的公司通常也涉及其中(Connor, 2008;Levenstein & Suslow, 2006;Pressey et al., 2014)。

香港政府執行競爭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香港人自願向當局舉報涉嫌合謀定價活動。透過從公眾收到有關涉嫌合謀定價的舉報,競爭委員會才可以更有效地執行競爭法。但是,過往沒有關於消費者與合謀定價相關的行為研究,包括消費者如何及為什麼要向政府舉報可疑的合謀定價案件。此外,我們對消費者明白合謀定價的能力及公平價格的概念研究很少。合謀定價與營銷組合核心元素中的價格有著直接的關係 (Borden, 1964)。而且,合謀定價直接與消費者對公平價格的認知有關,公平價格概念是消費市場研究中的一個重要領域 (e.g. Kahneman et al., 1986;Campbell, 1999;Xia et al., 2004;Bolton et al., 2003)。總體而言,合謀定價剝奪了消費者的選擇,產品及服務的價格因而提升,從而直接影響消費者的利益 (Levenstein & Suslow, 2006)。

為了回應學術文獻中的這缺口,本研究是第一份調查消費者對合謀定價行為的實證研究。這項研究與香港政府的策略相一致,目的在尋找更有效的方法來鼓勵消費者舉報可疑的合謀定價活動。本研究結合了實驗、問卷調查和定性焦點小組討論三種不同的資料搜集方法。我們的實驗將試圖了解消費者舉報合謀定價的因果關係,包括消費者對合謀定價,價格公平性和行為反應的理解。此外,我們的問卷調查以「計劃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TPB)(Ajzen, 1991) 來分析消費者對合謀定價的態度和行為。最後,我們透過焦點小組討論找出適合的幹預措施,進一步闡明從實驗和問卷調查中獲得的見解和調查結果。這項研究最終目標是減少香港的合謀定價活動,從而降低消費價格並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此外,這研究對中學和高等教育有深層意義,開拓合謀定價在消費者營銷研究的新領域。

 

項目編號:UGC/FDS14/H17/19
項目名稱:在反覆談判情況使用策略性和控制對手的策略的隱藏代價
首席研究員:黃紹權博士(恒大)

摘要
過去,談判策略的學術研究強調不同技巧(tactics)的優點(e.g. low-balling and anchoring techniques)。毫無疑問,當僅涉及一次性的談判時,使用這些技巧是有好處的。現在,大學和培訓公司已提供了很多有關不同談判技巧的培訓課程,相信大家對如何運用這些技巧都有了認識。但在現實生活中,談判人員經常參與反覆的談判。而且,以往的談判研究忽視了各種技巧在反復談判中的不利影響。我們有需要對使用各種技巧可能產生的潛在成本進行更透徹的了解,這有利談判人員或從業人員作出明智的決定。

 

項目編號:UGC/FDS25/E07/19
項目名稱:一個通過文檔語境和深度神經網路把關聯性模型化的資訊檢索研究
首席研究員:胡可忠博士(高科院)

摘要
本項目旨在解決使用深度神經網絡在ad-hoc檢索中把關聯性模型化的研究問題。盡管近年來機器學習技術在各領域(例如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使用人工神經網絡進行的深度學習),但在ad-hoc資訊檢索中使用這些技術的成功例子不多。有人認為,盡管深度學習方法在表示(特徵)學習中很有效,但它們在關聯性學習(即確定文檔與查詢的關聯性)方面的能力有限。

為了將關聯性的概念納入使用深度學習方法的ad-hoc檢索中,學習過程中需要考慮文檔語境。文檔語境指文檔中查詢詞周圍位置中出現的詞。長期以來,文檔語境的研究,使用的是手工特徵的檢索模型。文檔語境的使用基於以查詢詞為中心的假設,該假設指出文檔中查詢的關聯資訊位元於查詢詞的周圍。最近,通過研究人類關聯性判斷行為來驗證了該假設(Li et al., 2018)。

本項目提出了一個新的框架,在學習過程中使用文檔語境在三個特定部分把關聯性模型化,它們是:(i)文檔和查詢的表示形式學習;(ii)查詢和文檔詞的權重分佈學習;(iii)文檔中進行各種查詢詞的模式學習。對於表示學習,將使用文檔語境把查詢和文檔之間關系的張量用作卷積神經網絡的輸入;對於權重分佈學習,提出了一種新策略去微調特定查詢的詞嵌入(word embeddings)中的權重分佈;對於多樣化模式學習,提出了使用語境的逐級匹配(listwise matching)學習排名策略。該框架使用這三個部分組合包含關聯性概念的檢索模型。 

本項目通過將文檔語境納入機器學習過程,為最新的ad-hoc檢索模型作出貢獻。本項目的結果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如何使用機器把關聯性模型化,衍生的檢索模型可以用於各種特定領域的ad-hoc檢索任務,例如搜索用戶評論,社交媒體以及問答主題的網站。

 

項目編號:UGC/FDS14/B12/19
項目名稱:服務業負面網絡口碑的回應策略:順應還是抗拒?
首席研究員:楊鑫博士(恒大)

摘要
在這個數碼時代,服務行業很容易受到負面在線評論的影響。服務消費者比產品消費者更傾向於發表負面在線評論,因為服務失敗實際上來說是不可避免的(Levy, Duan, & Boo, 2013)。此外,由於服務品質比產品品質更難評估,服務消費者在很大程度上比產品消費者更依賴於在線評論,尤其是負面評論(Xie, Zhang, & Zhang, 2014)。根據TripAdvisor(2014)的一份報告,77%的消費者在選擇酒店之前通常會閱讀在線評論。鑒於負面在線評論對品牌評價(Van Noort & Willemsen, 2012)和購買意向(Chiou & Cheng, 2003)的廣泛而顯著的影響,本研究提出了一個及時而重要的主題,即服務管理者應如何對負面在線評論做出有效的回應。

本研究對香港具有重要的管理意義,因為香港是「是全球服務業主導程度最高的經濟體,服務業占GDP 90%以上」(香港貿易發展局, 2019)。本研究的結果將有助於本地(以及全球)服務類公司更有效地回應不可避免的負面在線評論,還將為服務營銷和數碼營銷課程的教學提供最前沿的見解。

 

項目編號:UGC/FDS16/B20/19
項目名稱:一帶一路為六大經濟走廊改善貿易暢通和設施聯通,在出口績效方面的貢獻,以及與週邊國家的經濟聯動
首席研究員:楊志熙博士(公大)

摘要
當前的研究提出了兩項分析。第一,探討「一帶一路」倡議的兩個合作重點「基礎設施連接性」和「貿易暢通」對六個經濟走廊和參與國的出口績效。我們使用從世界經濟論壇報告中提取的數據,並建立引力模型來估計增強兩個合作重點如何影響參與國的出口績效。研究著重於確定六個經濟走廊的利益變量上的差異。第二,我們將研究從六個經濟走廊到鄰國和全球經濟的潛在溢出效應。這些旨在幫助中國和參與國評估「一帶一路」是否一個純為提倡中國而設的計劃,並評估「一帶一路」對地區和全球經濟的影響。

 

項目編號:UGC/FDS25/M05/19
項目名稱:香港城市各綠化空間類型下的土壤特性及微生物群落與及樹木生長表現的關係
首席研究員:張浩博士(高科院)

摘要
全球有越來越多的政府將綠化納入其國家發展計劃,並作為重要的評估因素之一,旨在為公民提供可持續的生活條件。城市綠地,包括城市公園、私人或政府花園、行道樹、草坪、以及綠色屋頂等等,都是城市綠化的重要承載者。城市綠地有利於居民的身心健康和豐富城市生物多樣性,並且能解決一些環境問題,比如空氣和噪音污染。香港是一個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目前只有24.2%的市區或已建設土地。因此,居民對城市綠地的需求因有限的土地需求而被大大削減了。另外,城市綠地的質量也因為管理不善和較差的土地條件而表現不佳。儘管如此,香港居民仍有意願為綠地的建設買單,以美化城市、保持自身健康、改善空氣質量、調節城市氣溫,以及增加建築物之間的空間。為了更大程度發揮綠地的效用,評估和改善現有綠地的質量和管理對於香港這樣一個緊湊型的城市來說,至關重要。

本研究將香港綠地的樹木性能和土壤特性的研究結合起來,一方面填補在這兩塊的知識空白,另一方面評估者兩者之間的關係。樹木群落及其性能是衡量城市綠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標,也是綠地最明顯的表徵之一。而土壤的理化特性和微生物群落對植物生長和性能有顯著影響。因此,我們首先需要對城市綠地的樹木特徵和健康狀況,以及土壤特性做一個整體評估,然後探究它們之間的相關性。本研究旨在探索城市綠地類型、樹木性能以及土壤特性之間的深層關係,希冀這些研究成果能夠對香港城市綠地的設計、規劃以及管理提供良好建議。

 

項目編號:UGC/FDS13/H02/19
項目名稱:《種芹人曹霑畫冊》文化生態學研究
首席研究員:張惠博士(珠海)

摘要
《種芹人曹霑畫冊》的意義和價值重大,學術界對於真偽莫衷一是,爭議性正說明它的重要性。而認定為真或傾向為真的學者大部分是從拍賣紀錄、書畫鑒定、曹雪芹交遊者的角度來考察,從畫作本身來分析者較少,且多是針對某一幅畫或者某一首題詩,尚未對八幅畫作進行一個整體性研究。更沒有將《種芹人曹霑畫冊》和他創作的《紅樓夢》小說聯繫分析的論作。

本計劃認為,不應將《種芹人曹霑畫冊》僅僅以單獨一本畫冊的角度研究。因此,本計劃將《種芹人曹霑畫冊》的八幅圖詠作為一個整體,用文化生態學的方法進行綜合研究。將曹雪芹的家世和交遊這一歷史生活空間,曹雪芹的《紅樓夢》小說原文,曹雪芹的藝術著作《南鷂北鳶考工志》和《種芹人曹霑畫冊》作為一個生態整體,予以考量。以綜合的眼光,更詳實地說明《種芹人曹霑畫冊》從何而來,表現內容和內在寄託。

因此,本計劃將結合自然環境中的植物學,社會環境的曹家家世和詩文底蘊等文化背景,以及曹雪芹的《紅樓夢》原文,全面研究《種芹人曹霑畫冊》的產生、發展和蘊含的文化生態內涵。本計劃完成後,對於《紅樓夢》的小說研究和作者研究都會有所深化和推進。

 

項目編號:UGC/FDS11/E03/19
項目名稱:無線網絡控制系統中的多資源節能調度問題
首席研究員:趙英超博士(明愛)

摘要
無線網絡控制系統(WNCS)是一種控制回路閉合的控制系統。在WNCS中,不同的系統組件(包括傳感器、致動器和控制器),通過無線網絡資訊包的形式交換控制信號和反饋信號。許多傳感和控制的應用,例如自動駕駛車輛,需要定期收集環境數據,用控制演算法決定控制決策,然後將決策傳遞給各個執行器。這些任務必須滿足實時約束。傳感器和執行器使用無線網絡與控制器通信,而控制器使用CPU處理數據並計算最佳決策。為了衡量WNCS提供的服務質量(QoS),我們通常會計算滿足了端到端的時間限制的執行任務的數量。

如果我們以自動駕駛車輛為例,典型任務的工作原理如下:傳感器(包括攝像機、雷達和雷射器)首先執行檢測車輛周圍動態條件的關鍵功能,並將數據發送給控制器;控制器(處理器)處理從車輛傳感器接收的數據並計算最佳決策;最後,決策(控制信號)被發送給致動器,致動器執行諸如換檔、刹車、轉向等動作。

如何在WNCS中安排這些實時任務,從而使得每項任務既滿足時間限制又可以降低能耗是WNCS中的一個關鍵問題。這就涉及到兩種資源的調度:網絡資源和計算資源。傳統的方法是分別調度兩種資源:或者假設控制演算法的執行時間可以忽略不計;或者將這個執行時間視為一個常數。因此,之前的大部分工作僅關注如何對傳輸衝突的約束進行建模,但在執行端到端期限時不考慮控制演算法的計算時間。

我們研究聯合資源調度(JRS)模型,希望可以同時考慮如何將兩種資源分配給任務們,並且考慮每個任務的三部分之間的先後次序的約束。在這個項目中,我們將每個實時任務建模為由三個部分組成的三階段工作,這三個部分分別是:將感測數據傳輸到控制器的傳感部分;計算控制決策的計算部分;以及傳輸控制決策的致動部分。對於每個任務,其計算部分在傳感部分完成之前不能啟動,而致動部分在計算部分完成之前不能啟動。執行傳感部分和致動部分的工作需要使用網絡資源,而執行計算部分的工作則需要使用計算資源。如果所有任務的三個部分的運行時間可以取得任意值,則很難在多項式時間內獲得最佳調度。然而,傳感和致動部分的處理時間可能存在某些模式,因為從相同類型的傳感器發送到控制器的數據量是相同的,這意味著這些感測工作具有相同的處理時間,同理可知,如果使用相同類型的執行器,那麽致動部分所耗時間也是相同的。如果我們知道這些任務的傳感部分及致動部分的模式,則有可能設計出多項式時間可解的最優演算法。我們的目標是判定給定的這些任務,是否可以在滿足時間約束的前提下,全部都能被執行。如果可以,那麼我們希望找到一個最佳的調度,盡快地完成任務。否則,我們需要調整處理器的速度,以便它們可以更快地計算,但這樣意味著處理器的功耗會更大。如何平衡處理器加速和功耗是我們項目的另一個關鍵目標。調度問題不僅是WNCS中的基本問題之一,還是類似模式的其他系統中的基本問題之一。聯合調度方法的任何改進都可以提高系統的利用率,從而提高整個系統的性能。

 

項目編號:UGC/FDS15/M03/19
項目名稱:為患有思覺失調高功能青年人而設的敍事人生規劃生涯輔導範式的有效性研究
首席研究員:周德慧博士(樹仁)

摘要
根據2018年香港政府統計處的數字,在2015年至2017年之間,15至24歲使用醫院精神科服務的人數由50,990人逐漸增加到58,016人。除了為青年復元者提供有效高質量的治療介入以外,職業復元支持他們活出有意義的人生、回歸社會,對促進復元也同樣重要。目前,職業康復的重點主要投放在為患有精神疾病的成年人提供以提高和保持就業率為目標的就業支援服務上。主流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很少能支援到患有思覺失調的青年人。現今缺乏適切的生涯輔導模式和服務,支援復元中的青年人追尋與自己夢想和與其理想身份相符合的職業和生活方式。在這項跨學科合作研究中,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包括一位敘事實踐工作者、一位生涯輔導專家、一位精神科社工專家、兩位職業治療師和一位精神科醫生將會緊密合作,共同在Savickas人生規劃的框架上,開發適合患有思覺失調高功能青年人的生涯輔導範式。依據敍事人生規劃的框架,我們提出一個「3+2+1」的介入方案 (三次60分鐘個人面談 + 兩次120分鐘小組活動 + 一次90分鐘個人面談),幫助青年人發現自己的獨特才能和理想的身份,用以勾勒他們獨特的人生主題,並在此自我建構的基礎上,制定一個有具體行動實施計劃的生涯規劃,令青年人能在一個可調適的心理社會空間裏,逐步活出理想的自我。是項計劃推行以實證為本的介入方式,透過實施一個混合質性及量性設計的追蹤性研究,用以評估整個計劃的成效,檢驗敍事人生規劃生涯輔導範式是否能提升青年人的自尊感、就業準備、職業適應性、對內在資源的意識、對特定身份的理解和尋找有意義工作的動機。量性研究會在本地醫院的精神科招募102位介乎十五至二十五歲的中國藉患有思覺失調高功能青年人。之後,他們會被後隨機分配到研究組或對照組,研究人員會在研究進行的四個不同時間點(測試前、測試後、三個月跟進和六個月跟進)透過已標準化的心理測量量表對參加者進行四次測評跟進。質性研究部分對敘事實踐至關重要。我們會在面談及小組中透過敘事式的提問,收集和分析有關參加者對於思覺失調的親身體驗、職業、個人價值、夢想、希望、復元的故事,以及他們所撰寫的未來職業藍圖。這些資料加上我們在四個時間點以半結構式進行的個人跟蹤訪談構成是次研究項目的質性資料。是次計劃所希望取得的成果是協助患有思覺失調高功能的青年人提升職業追求,制定一個符合他們獨特興趣才華、理想身份、夢想,並可以一步步實施的生涯規劃。我們期望透過設計敘事生涯規劃範式和對其進行科學實證的評估,探究給予患有思覺失調高功能青年人以復元為導向的生涯輔導服務的可行性,從而為香港政府和服務機構提供相關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