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員發展計劃 - 項目摘要

項目編號:UGC/FDS25/M06/16
項目名稱:聯合吡格列酮和白皮杉醇對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協同治療效應
首席研究員:陳舜宏博士 (高科院)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西方國家中最常見的肝臟疾病之一,在亞太地區漸漸成為一種常見的疾病,而NAFLD在香港的流行率為42%左右。隨着人類肥胖的問題日益嚴重,NAFLD的病例也逐年增加,同時為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鑑於胰島素抵抗在NAFLD的發病中有着重要的角色,胰島素增敏劑已被廣泛地用在NAFLD的治療研究中。然而臨床研究並沒有一致的證據證明胰島素增敏劑對治療NAFLD有功效。吡格列酮是一種具有降血糖功能的噻唑烷二酮,它比其他市面上的胰島素增敏劑具備更好的心血管安全性和抗氧化功效。雖然它已用於臨床治療NAFLD上,但長期使用吡格列酮所引致的副作用局限了它的普及性。流行病學研究指出,食用含高酚類化合物的食物與降低許多慢性疾病的風險相關。白藜蘆醇是一種著名的酚類化合物膳食補充劑。臨床前研究的數據顯示藜蘆醇有助降低多種慢性疾病的益處,但其生物利用度低和快速的代謝限制了白藜蘆醇在預防和治療慢性疾病中的使用。白皮杉醇是天然的白藜蘆醇衍生物,它不僅具有比白藜蘆醇更高的生物利用度,而且也擁有良好的生物效應,如促進細胞葡萄糖的攝取、糖耐量改善和提高自噬等等。這些作用都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從而降低肝細胞脂肪堆積,以及肝臟功能異常反應的出現。在我們的初步研究中,高脂飲食已證明可以引致大鼠NAFLD的發生。我們已經證實為期四週的白皮杉醇的處方可顯著降低高脂飲食餵養大鼠的肝臟脂肪含量。由於白皮杉醇的有效療效劑量太高,所以白皮杉醇用於預防和治療NAFLD的前景不太樂觀。聯合藥物療法是利用一種以上的藥物所起的協同療效去治療疾病,但每種藥物的劑量都比正常治療劑量低得多(所以藥物的副作用也同時減少)。我們推測,聯合吡格列酮和白皮杉醇可能是治療NAFLD的一種有效策略。因此,此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評估聯合吡格列酮和白皮杉醇對治療NAFLD及其相關肝損害的協同作用。與此同時,我們也會為此種聯合藥物療法在肝臟和全身性的機理途徑作深入的研究。為了實現這些方向,這項研究共分為三個目標:(1)評估聯合使用吡格列酮和白皮杉醇在治療高脂飲食誘導大鼠NAFLD的協同作用;(2)探討此聯合藥物療法的協同作用是否通過增强肝臟自噬信號通路所產生;及(3)使用代謝組學方法去比較聯合藥物治療组的大鼠、正常大鼠與NAFLD大鼠的血清代謝變化。根據此項研究所提供的聯合藥物療法的協同作用結果和藥理機理的了解,可以改善現有NAFLD的預防和治療策略,從而減少NAFLD的流行率。

 

項目編號:UGC/FDS11/M02/16
項目名稱: NUCB2/nesfatin-1在鼩鼱嘔吐及攝食的潛在作用
首席研究員:陳詩華博士 (明愛)

摘要
Nesfatin-1是一種新發現的厭食信號肽,由有核組蛋白2(nucleobindin2, NUCB2)衍生而來,共有82個氨基酸肽段。NUCB2/Nesfatin-1在下丘腦以及延髓相關神經核(孤束核、背迷走神經運動核)高度表達,研究顯示這些神經核團與攝食以及嘔吐的調控有關。在過去的十年間,科學家們在常見的實驗動物身上對nesfatin-1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由於nesfatin-1除了被認為有抑制攝食以及胃排空的作用外,還能夠對體重進行長期的調控,因此nesfatin-1 成為了一個較為有前景的靶點來開發治療肥胖的藥物。然而由於常見的實驗動物(如大鼠、小鼠)缺少嘔吐反射,因此我們對nesfatin-1在嘔吐調控中的作用知之甚少,並且很可能忽略了nesfatin-1作為連接前腦與後腦之間的神經遞質在噁心、嘔吐以及攝食調控中的重要作用。

本專案的目的是利用鼩鼱作為動物模型來研究 NUCB2/nesfatin-1是否能作為一個調控嘔吐以及攝食的關鍵神經遞質。我們已鑒定鼩鼱的nesfatin-1基因與人類以及小鼠有超過85%的同源性。我們的前期實驗表明中樞給予NUCB2/nesfatin-1能夠有效地抑制鼩鼱的攝食並且導致嘔吐。因此,在本研究計劃,我們將會分別通過免疫組化以及原位雜交技術從組織形態學鑒定NUCB2/nesfatin-1的蛋白和mRNA的分佈。我們同時也會分別檢測鼩鼱在禁食和進食狀態下NUCB2/nesfatin-1在血漿以及組織中的表達。我們將會闡述NUCB2/nesfatin-1在鼩鼱攝食,噁心的生物標誌物以及嘔吐的機制中的作用。實驗包括標準動物行為學記錄法、動物手術、無線傳感技術、腦部單胺類神經遞質的測量技術和免疫組織化技術。本研究將會採用一系列經典以及新型的抗催吐藥來確定nesfatin-1在催吐的作用機制,從而揭示nesfatin-1在進食和嘔吐調控中的差異化作用。我們的研究結果將會揭示前腦與後腦之間聯繫的新型作用機制。

 

項目編號:UGC/FDS14/B19/16
項目名稱:國際收入不平等的演化趨勢:分解和過渡動態分析
首席研究員:張俊獅博士 (恒管)

摘要
本項目旨在研究國際收入不平等的發展趨勢,組成和過渡動態。該調查是通過四個階段進行,集中在幾個相關的研究方向。通過結合四個組成部分,這項研究可以全面地揭示國際收入不平等的演進趨勢。

本項目共分為四個研究組成部分。一,在初始階段,通過使用不同的指標和測量方法對國際收入不平等作一概括分析,以了解其趨勢及演進模式。二,將全球的國家分為區域組別,並進行分解分析,來計算跨區域組成部分及每個區域組別對全球國際收入不平等的貢獻。分解分析可以揭示不平等的模式,及量化南北鴻溝(即北半球富有國家與南半球貧窮國家的收入差距)。它可以進一步揭示地區集團和不平等之間的關係,從而查明不平等問題的癥結所在。三,分解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收入來源,及評估其貢獻。該研究能提供重要信息予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用於制定經濟產業政策。最後,分析地區間收入差距的未來發展,並評估收斂的可能性。研究時將採用機率分析來檢驗過渡動態。此外,會使用由首席研究員張俊獅博士及吴延瑞教授開發的流動性機率圖(這是一個分佈分析的顯示工具)。過渡動態分析不僅可以對未來全世界收入分配作預測,也能揭示每個國家收入分配的流動性。 基於分析的結果, 可以制定優先次序,以更好地協調國際經濟合作和發展。

 

項目編號:UGC/FDS15/H03/16
項目名稱:探索自我控制訓練如何提高自我控制的表現:經驗抽樣調查
首席研究員:周德生博士 (樹仁)

摘要
當誘惑和長期目標有衝突時,我們需要透過自我控制去達成目標。試想像一下,當一個在節食減肥的人看見他的朋友在餐廳點美味但高熱量的芝士漢堡時,兩種行為傾向便在競爭:一)堅持節食計劃和買低熱量的食物;或二)吃美味的芝士漢堡去滿足眼前的慾望。再舉例說,當研究人員在撥款申請截止日期收到的邀請參加一個聚會時,他要在參與有趣的約會和寫好撥款申請計畫書之間掙扎。這種長期目標和眼前誘惑的衝突時常發生。成功的自我控制通常需要我們去對抗誘惑,使行為和長期目標相一致。然而,人們往往屈從於誘惑。自我控制的失敗是許多個人和社會的問題的根本。因此,探索如何促進自我控制的能力是一個有價值的研究方向。

雖然最近的研究發現我們能通過反覆練習自我控制的行為去長遠地促進自我控制的能力,但這種「自我控制訓練」是如何達到這樣的效果?這項研究旨在了解「自我控制訓練」背後的心理機制。我們將測試反覆練習自我控制的行為會否增加自我效能感和減低每次壓抑誘惑衍生的疲倦。我們還會探究這種「自我控制訓練」的效果能維持的時間,和它是否對某些特定的誘惑更有效。總體而言,這研究項目致力提供有用的數據去優化之後的「自我控制訓練」。

這研究還會測試「訂立目標」是否能提高訓練效果。在過往的自我控制的訓練中,「訂立目標」從沒有被提及。過去的研究通常需要參與者反覆練習特定的自我控制的行為,卻沒有向受訓者提及研究員期望他們達到的表現水平。當有一個可行,具體和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時,人們會更容易感到自己的進展,和在訓練過程中培養自我效能感。這研究將會比較有「訂立目標」和沒有「訂立目標」的「自我控制訓練」的效果,以評估這個元素的附加價值。

為了對日常的,自然的行為有更深的了解,這個研究項目將不僅包括實驗室評估和傳統的問卷調查,而且會採用「經驗抽樣調查」。參加者每天會收到多個智能手機信號,然後匯報其自我控制和面對誘惑的經驗。這研究將有三個階段的經驗抽樣調查(訓練前一星期,訓練後一星期,訓練後一個月),每次會維持一星期。信號的傳送時間將會在預先設定的時間範圍內隨機選擇。通過比較訓練前和訓練後的經驗,並比較不同的訓練模式(有「訂立目標」及沒有「訂立目標」)和對照組,我們可以對自我控制訓練的心理機制有更深的認識。

綜上所述,這研究將在理論上,研究方法和實用效果上延伸之前的研究。通過「隨機對照實驗」和「經驗抽樣調查」兩種研究方法的結合,我們將更了解如何有效地改善自我控制。這研究的數據亦對改善自我控制失效衍生的行為問題有臨床和教育意義。

 

項目編號:UGC/FDS16/H08/16
項目名稱:專科護理學語言特徵分析
首席研究員:周美蓉博士 (公大)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利用跨方法/三角交叉法分析專科護理學之專用英語語文運用。

本研究將分析兩組由腫瘤護理科及兒科護理科搜集得來的語文數據,藉以探索了解這兩個專科護理學的專用英語語文特徵。第一組數據包含「兒科護理學期刊」及「腫瘤護理科期刊」在2010年至2016年之間有關其本科病人、護士職責及照料方法的學術文章。此組數據將會結集成兩個專科護理學書面專用英語子語料庫。另一組數據則來自廿五名香港兒科護士及廿五名香港腫瘤科護士的英語訪談資料。這些面談資料將會結集成兩個專科護理學專用英語口語子語料庫並會以相同方法加以分析。這些從面談搜集得來的本土資料,發揮補充上述兩個專科護理學書面專用英語子語料庫的功用。它們有助發現在內具香港本土特色的特別詞彙(包括隱喻)及它們的運用如何能協助解釋這兩個專科護理學的各類知識。

本研究計畫,透過運用三角交叉法,將有助探索專用英語,特別是具香港本土特色的詞彙和句子模式如何能描繪這兩個專科護理學的特色,尤其是關乎其本科病人、護士職責及照料方法的特別詞彙和句子模式。研究結果亦有助提高大眾明白隱喻在表達專科護理學知識上的重要性。這兩類研究結果從而有助推進香港專科護理學專用英語教與學的發展。

在本研究計畫正式開展前,已進行了一項先導性研究,藉以了解這兩個專科護理學潛在的專用英語詞彙和句子模式的運用概況。先導性研究結果顯示這兩個專科護理學擁有其專用的特別詞彙(包括隱喻)和句子模式。然而先導性研究只能呈現部分專用詞彙和句子模式,較大型的研究方能發掘更多關於這兩個專科護理學的專用詞彙和句子模式,特別是那些具香港本土特色的詞彙和句子模式。

整個研究計畫將分四階段進行﹕一)定量研究﹕計算每一個出現在四個子語料庫的詞語的頻率,藉以發掘任何描寫這兩個專科的病人、護士和照料方法的特別詞彙和句子模式;二)深入研究所有關於護士、病人、腫瘤科、兒科和照料方法的索引行,藉以發掘任何與這些名詞經常一同出現的其他詞彙,特別是動詞(在系統功能語言學中名為過程),及它們共用時的語法如何能協助解釋關於這兩個專科護理學的各類專業知識;三)探索隱喻如何有助表達這兩個專科護理學的知識;及四)比較分析專科護理學書面語子語料庫和專科護理學口語子語料庫的研究結果,藉以發掘在這兩個專科護理學中,任何具香港本土特色的詞彙和句子模式,及它們如何協助描繪在香港,這兩個專科的病人、護士職責及照料方法。

 

項目編號:UGC/FDS16/B02/16
項目名稱:顧客情緒對浪費行為的影響─罪咎感與羞愧感的差別
首席研究員:朱盈盈博士 (公大)

摘要
近年,如何處置廢物這個議題在香港引起了熱烈的討論。我們所製造的固體廢物每年有6百萬噸之多,對現有的廢物處理設施,尤其是三個堆填區,構成沉重的負擔。更壞的是,時下那種以消費為主導的生活模式,正在使各種各樣的廢物加速增長。在很多情況,產品在還未使用或未完全使用完的情況下,就被送進堆填區了。人們常常在沒有充分考慮的情況下,便進行購買。例如,在餐廳點太多菜,或為了追求新款式而將完好的手提電話棄掉。儘管大家對政府提出的減廢方案,存有很大分歧,但有一點是一致的,就是要從源頭開始,令消費者減少浪費。究竟怎樣才能推動更負責任的消費模式呢?這項研究正是要找出這個答案。我們認為消費者減廢的決定是取決於和浪費行為有關的情感,尤其是罪咎感和羞愧感。在這研究,我們會探討這兩種情感是如何影響減廢行為以及有什麼因素會引起這兩種情感。

罪咎感和羞愧感雖然是相關的,但其實在心理上的各種層面存在不少差異(Han, Duhachek, & Agrawal, 2014; Lindsay-Hartz, 1984; Niedenthal, Tangney, & Gavanski, 1994; Tangney, 1990; Tangney, Miller, Flicker, & Barlow, 1996)。例如,在覺得罪咎的時候,人們會覺得錯了的是所做的事,所以會很想把錯誤糾正過來。但在覺得羞愧的時候,人們會覺得錯了的正是自己,所以會很想把自己躲藏起來,從而避開別人的目光。在我們探討的情況當中,這兩種情緒對人們的行為便構成了截然不同的影響。罪咎感可促成較積極的行為(如減少購買量或重用舊手機)。但羞愧感較為容易導致一些被動的反應。值得留意的是,罪咎感和羞愧感往往同時出現,因此,如果我們能夠掌握導致這兩種情感出現的先決條件,便可知道如何能夠將兩種情感分開。

過往的文獻指出,人與人之間的比較也可以導致罪咎感和羞愧感的出現。但所比較的目標很不一樣。當一個人覺得自己較別人得到優待時,便會感到罪咎Baumeister, Stillwell, & Heatherton, 1994)。例如,自己在浪費食物的同時,別人卻在飢餓當中(「向下比較」)。而另一方面,羞愧感則包含了一種令人覺得自卑的比較(Lindsay-Hartz, 1984)。例如,其他人都能節制浪費而自己卻做不到(「向上比較」)。綜合來說,如果消費者身處的情況引起了以上任何一種比較,對他們的行為便有不同的影響。

此外,我們認為羞愧感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促使消費者減廢,例如當減廢的行為能夠讓消費者挽回別人的認同(即受到接納和得到別人的正面評價)。這是由於羞愧感本身包含了一種自身的缺點暴露於人前的感覺(例如不負責地消費),因而令別人對自己有負面評價。所以,當減廢行為是一種有助取得別人認同的方法時,感到羞愧的消費者也會比較積極地減少浪費。由於罪咎感並沒有那種要爭取認同的意慾,所以其影響並不會受到這個條件所限制。總括而言,這個研究的結果或可以給予政策制定者一些線索,從而透過罪咎感和羞愧感去改變消費者行為。

 

項目編號:UGC/FDS14/P05/16
項目名稱:敏感隨機二項式回應的統計推論與其在信息管理及醫療保健管理上的應用
首席研究員:朱文英博士 (恒管)

摘要
雖然使用隨機回應技術已經證明對於敏感問題探出真實答案非常有幫助,但是回應失真的狀況仍是研究人員長期以來所關注的。在不同領域包括商業、醫療、政治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調查研究中,都有採用隨機回應技術來收集敏感數據亦同時保護受訪者的隱私。以前的研究主要運用隨機回應技術來分析單項屬性或問題,因此不能確定敏感的答覆是否取決於其他問題或被其他問題影響。明白敏感性和非敏感性回應之間的關連是了解受訪者對敏感問題的行為與態度的關鍵。

要闡明敏感與直接問題之間的關連是具有挑戰性的,因為這通常涉及大量的參數。在建議的項目中,我們會發展一些統計推斷方法來估算在不使用回應的聯合分佈下,隨機回應技術所獲得的敏感二項式回應的關係性。同時也探討多個敏感問題的相關分析。此外,我們將探討在信息管理和醫療管理範籌內運用此推斷方法的可行性。而進一步伸延是考慮把關係性成為迴歸模型上可觀察因素的函數。我們不僅希望我們的發現能開拓新的方法來分析和模型化敏感應答,並且提升運用於商業、醫療、政治學和社會科學研究的隨機回應技術。

 

項目編號:UGC/FDS15/B01/16
項目名稱:社交媒體是企業的分散劑還是加強劑?社交媒體和團隊創造力模型
首席研究員:崔希玲博士 (樹仁)

摘要
社交媒體在過去十年已被個人和組織廣泛使用。近年來,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令社交媒體滲透到日常生活的不同層面。根據統計,2014年Facebook在香港有超過440萬使用者,滲透率達約60%。超過86%的香港使用者透過行動裝置使用Facebook,位居亞洲之首。除此以外,香港很多人也在使用WhatsApp 和 WeChat即時交流訊息。社交媒體的應用無疑改變了個人與組織的溝通。但是這種變化是好是壞?尤其是社交媒體的使用是妨礙抑或加強了組織的工作績效,例如創新?

無論管理者喜歡與否,他們也意識到越來越多的員工在利用社交媒體互相通信。由於其有效性和效率,語音或短信功能正在取代部分面對面的溝通。員工在家中使用組織的移動設備,超越了傳統職場中團隊溝通的界限。當移動設備被併入到工作流程中時,傳統的工作模式變得更加多元化。這些變化影響到團隊的許多方面,特別是團隊成員之間的交流,同時也影響了團隊的創造力。

這項研究旨在探討員工的社交媒體使用及其對團隊創造力的影響。我們提出了基於團隊屬性框架的社交媒體和團隊創造力模型(SMTCM)。團隊屬性包括角色,凝聚力,規範,地位和團體的大小。我們從社交媒體使用的人際角度考察每個屬性,提出了五個對團隊創造力有影響的由社交媒體所增強的人際因素,包括角色的信任,團隊凝聚力,合作支持,一致性壓力的減輕和社會性惰化的防止。這些因素被社交媒體使用所影響,從而影響團隊的創造力。此外,我們認為社交媒體的遍佈性正向地影響社交媒體的使用。這項研究有望通過強調社交媒體的使用在團隊創造力中的重要性來豐富現有的文獻,並提供研究和實踐方面的重要見解。

 

項目編號:UGC/FDS13/E02/16
項目名稱:基於眼動和動作追蹤技術的發展性協調障礙的數字化評估方法:系統建立和算法研究
首席研究員:傅弘博士 (珠海)

摘要
發展性協調障礙(DCD),也稱為發展運用障礙,是指兒童在動作協調上出現障礙。大約5%-6%的學齡兒童患有此症。發展性協調障礙會影響兒童的日常生活活動,表現在運動技能的學習,協調和組織能力較弱,顯得“笨手笨腳”。長遠來説,除了會影響日常生活,還會影響兒童的心理和職業發展。視覺動作統整紊亂是發展性協調障礙一種表現,所以有必要研究視覺和動作的協調性,了解發展性協調障礙的病因,進而進行系統客觀的評估,以便給予病人及時適當的介入治療。目前,發展性協調障礙的診斷標準側重於兒童在完成一些特定的視覺動作任務的最終表現,而忽略了這些任務在執行過程中的視覺與動作協調性。當前關於基於數字技術的視覺與動作協調性的研究很少,所以有必要開發一種能夠同時測量眼球運動和身體動作的數字系統,用以研究視覺動作協調性的機制,並對發展性協調障礙進行有效客觀的評估。

在本項目中,我們計劃開發一種數字化系統,該系統能夠同時記錄眼球運動和身體動作的信息,進而深入研究視覺和動作關係,對發展性協調障礙進行智能評估。在這個項目中,有四個關鍵問題需要解決:(i)眼動跟蹤和身體運動的采集系統;(ii)融合眼動和運動的數據;(iii)建立視覺和動作的關係模型;及(iv)基於機器學習算法,對發展性協調障礙進行智能評估。其中採集系統由頭戴式眼動儀和多部Kinect組成。評估系統包括兩個子系統:大肌肉動作評估和小肌肉動作評估。本項目運用眼動數據和運動數據的融合算法,找出發展性協調障礙的視覺和動作模式和相關性,達到智能評估發展性協調障礙的目的。

本項目的成果是一款能夠替代傳統發展性協調障礙評估方法的數字採集設備和智能算法。在臨床技師的簡單指導下,能自動客觀地完成發展性協調障礙的智能評估,識別出發展性協調障礙的病人,用以介入治療。分析眼球運動和身體運動的聯合數據可以研究發展性協調障礙的視覺動作統整模式,有益於發展性協調障礙的評估和介入治療。同時,本項目的研究結果,研究方法和數據採集系統對於與視覺動作統整障礙相關的其他疾病,比如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和發展性言語運動障礙(DVD),也具有參考價值。

 

項目編號:UGC/FDS17/M04/16
項目名稱:尿石症的表徵和指紋生物標誌物的病例對照研究
首席研究員:GOHEL Mayur Danny I教授 (東華)

摘要
尋找適用於檢測腎結石形成的生物標誌物受到不同的原因阻礙, 包括i)不確定及不充分純化的尿巨分子; ii)使用商業產品作為試驗材料(主要是非腎臟和非人類來源); 及iii)尿石成型模型的不足。我們於早前的研究已經確定,在一眾尿糖胺聚醣中,透明質酸是重要且可靠的炎性標誌物,標示病人患有晶體及腎結石生成的問題。現在廣泛應用於根除腎結石的治療包括體外衝擊波碎石術(ESWL)和經皮腎鏡照相術(PCNL)。然而,在某些患者的一生中仍然有很高的復發率(達60%)。這些復發性腎結石形成的患者可作為良好的樣本用以查找腎結石生成病人血液和尿液中相關的重要生物標誌物及炎症誘發介質。這些復發性腎結石形成的患者亦可作為樣本,供縱向研究ESWL / PCNL治療對特定生物標誌物的水平的影響(將於第二階段的研究中進行)。通過對接受ESWL治療的患者所收集的數據分析將有助於開發一個簡單的尿液檢查,並可應用於隱性腎結石形成的預測檢驗。這項建議書描述第一階段的研究,第二階段的撥款將於2018年後期在第一階段結束後尋求撥款。

這個項目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應用簡單的尿液檢測來監測腎結石患者,並提供顯著的臨床復發預警。本研究旨在縮小於第二階段研究縱向試驗中對不同生物標誌物的檢測範圍。這項研究的結果可允許在最適當的時間發起後續治療,從而帶來財政和健康益處。

 

項目編號:UGC/FDS25/E02/16
項目名稱:公共空間是公眾可用?管理模式對公共空間質素影響研究
首席研究員:何志榮教授 (高科院)

摘要
公共空間對於市區居民生活質素至關重要。近幾十年來愈來愈多公共空間是由私人物業發展項目中提供,有個別空間管理規則限制市民日常社交互動,有些更限制某些人士使用,這趨勢令提供及管理公共設施的權責常受學者質疑,有違「公共空間」真正原則。

公共空間設計對居住環境質素影響的研究不少,但沒有觸及從管理角度看個中差異,本項目旨在研究包括在私人及政府物業內公共空間的管理架構,並推展一套從公眾角度出發的公共空間質素評估方案。

研究團隊會参考蓋爾公共空間及生活的調查方法及迪馬格希及卡蒙拿的分析架構來檢視公共空間在法律、保養、協調、投資等領域的相互關連,研究試對公共空間管理的複雜性作分析及管理方法對質素的影響。透過問卷調查及工作坊可知悉公眾對公共空間的需求及期望,結果將可看到究竟現行的各種公共空間管理模式有否符合公眾期望,而發展出的一套評估工具亦將為决策者及持份者提供参考以便實施更佳的管理公共空間方案。

 

項目編號:UGC/FDS16/E01/16
項目名稱:在大數據系統上開發及行走預測紅潮的程式設計
首席研究員:何建宗教授 (公大)

摘要
香港政府的環境保護署(環保署)和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幾十年來一直在收集和記錄香港沿岸水域的不同環境數據。基於這些測量和收集到的數據,我們將會設計和開發一個「大數據」計算系統來預測有害的海藻(紅潮,HAB)發生的潛在性。事實上,紅潮造成在世界各地的沿海海洋居住和經濟的威脅。因此,我們希望開發一個新穎設計用於監測確定紅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及其預測系統。這種監測預報系統的效能會依賴檢測計算方法的準確度。

在這研究項目中,我們將創建一個用於識別有害藻華的大數據計算系統。許多計算模式依賴採摘大量水質樣本及記錄其原始數據,例如pH值,溶氧(DO),溫度和水的其它物理特性的量。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建造一個早期分階段在學校內部的大數據系統。在這個項目中,我們會驗證這個大數據系統的計算功能,並部署實施不同的計算紅潮方法。在這研究項目以後,該系統將會繼續擴展,以處理更大的不同紅潮模型和更大量的原始數據。對於被選中的計算紅潮模型,我們將編寫程序碼來產生多項數據,來進行評估,並用來測量不同的機器學習計算(ML)方法。不同計算處理方法會產生不同關於出現海藻的機會率結果。我們的研究目標是:(1)建立一個可操作的早期大數據系統;(2)從已收集到的數據來研究及選擇不同的HAB模型數學公式;(3)調查已收集的數據參數來研究將紅潮模型公式轉換成ML算法的可行性;(4)開發由一個簡單的ML算法轉變成一個大數據計算系統上運行的程序代碼。我們期待著設計和建設一個高可靠和高性能的大數據計算系統以預測紅潮。

 

項目編號:UGC/FDS17/M05/16 (退出)
項目名稱:社區糖尿病預防計劃
首席研究員:何敏博士 (東華)

 

項目編號:UGC/FDS17/H01/16
項目名稱:精神健康急救課程對香港護士學生的成效
首席研究員:熊淑茹博士 (東華)

摘要
近年來,精神健康已引起極大的關注。雖然在過往幾十年,世界衛生組織積極推動全球健康理念,但時至今日,精神障礙或疾病,並不罕見。由於社會對精神障礙或疾病,存有負面態度,導致精神病患者害怕被社會人士排斥和疏遠,而不願意透露自己的情況,因此延誤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根據文獻,在青春期或成年初期發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在本地及全球都非常普遍。一些外國和本地的研究報告引述,大學生容易患有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在學習護理學和醫學專業課程的大學生,較其他學生更容易患上例如緊張,倦怠,抑鬱和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學術和臨床實習,是引致護理學課程學生壓力大的兩個主要原因。長時間的學術培訓和醫院的臨床實習,對這些年齡通常在十八至二十五歲之間的學生,可能造成很大的壓力。臨床培訓期間,接觸不同病患者,甚至死亡,對這些學生的心理健康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精神健康急救課程是一個心理教育培訓計劃,旨在提高學員心理健康的知識和精神健康急救的參與,減少其對精神健康問題的負面態度,並增加對患有精神健康問題人士的支持。這項研究的目的是評核精神健康急救課程對對香港護士學生精神健康的成效。

 

項目編號:UGC/FDS16/B08/16
項目名稱:香港上市公司的企業慈善行為與企業財務績效之間的關係
首席研究員:林仕勝博士 (公大)

摘要
企業可持續發展已成為許多全球性企業的首要管理議程。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報告為投資者提供重要信息,以評估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程度。香港交易所(港交所)最近修改了上市規則,要求公司遵守ESG披露要求,或就任何不遵守作解釋。這要求迫使公司審視及重塑其企業社會責任(CSR)方案,以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企業慈善為主要的企業社會責任,不僅對社會有利,也能提升公司的聲譽從而建立長遠優勢。然而,相關的文獻理論仍未能就「慈善捐贈是否有助於財務表現」一事作出定論。雖然一些近期的國外研究就企業慈善對企業的財務業績的積極影響提供了經驗證據,但其結果可能並不適用於香港的企業。首先,大多數研究是基於美國的數據,只有少數從中國大陸而來。因兩者在社會和政治環境的不同,慈善活動對企業的財務影響在香港可能有顯著分別。其次,研究使用的數據是於2009年以前收集,然而過去五年消費者的社會意識在香港以至全球經已大幅提升,實有需要以最新數據證實兩者在香港的關係。最後,過往的研究主要集中於金錢捐贈的慈善行為。但是,企業的慈善行為早已超越了單純的金錢捐贈,而非金錢捐贈和財務績效之間的關係也值得研究。

此項目旨在研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本地(香港公司)及內地(大陸公司)公司的企業慈善行為和企業財務績效之間的關係。上市公司的金錢捐贈和非金錢捐贈資料將從企業年度報告、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和網站資料收集,製作數據庫,以評價下列各項:
(1)兩種公司之不同類型捐贈和財務績效之間的關係;
(2)社會政治環境及股權結構對關係的影響;
(3)加強ESG披露要求對(1)提及之關係的影響。

此項目不僅有助於企業慈善行為的相關研究,亦能為企業在慈善投資及信息報告管理控制兩方面提供實用見解。數據庫將成為香港上市公司的企業慈善行為未來研究的全新資源。

 

項目編號:UGC/FDS25/E13/16
項目名稱:建立高層樓宇樓齡分佈及存活模式以實現可持續城市管理
首席研究員:劉偉健博士 (高科院)

摘要
樓宇老化問題特別在已發展地區中正陸續浮現。它具有現存樓宇拆卸量及新落成樓宇量皆減的特徵。跟歐洲的情況不同,此問題在亞太區中尚未得到重視。正當我們尋找樓宇老化的應對方法時,我們對樓宇的實際壽命,以及它們被拆卸的成因,了解甚少。在此背景下,是次研究將探討香港及阿得萊德高層樓宇的樓齡分佈及存活模式,而兩地俱為亞太區典型高層、高密度的城市。

存活分析方法如生命表法及Kaplan-Meier法等將用於此研究以估算高層樓宇的預期壽命及死亡率以建立香港及阿得萊德高層樓宇的樓齡分佈及存活模式。此外,兩地過往的拆卸項目亦會用作實証分析以找出樓宇被拆卸的主要成因。

當我們得知樓宇變化的趨勢及拆卸的成因後,政策德爾菲法將用以找出及評估不同持份者所提出的政策選項以實現可持續城市管理。

 

項目編號:UGC/FDS17/M01/16
項目名稱:認知與運動結合治療對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長者的成效
首席研究員:羅蘭芳博士 (東華)

摘要
認知障礙症(又稱老年癡呆症)對患者及醫療照顧體系有著沈重的影響和壓力,亦觸動全球的日益關注。世界阿爾茨海默氏症2015年報所發報的最新老年癡呆症全球發病率,已由在2015年估計的『每7秒鐘有一宗新個案』急增至『每3秒鐘就有一個新個案』的驚人速度。報告還預測其中49%新增認知障礙症病例將會發生在亞洲地區。

在香港大約十分之一的70歲或以上及大約三分之一的85歲或以上人仕患有認知障礙症。根據本港研究預測,香港認知障礙症患者人數更將於2036年增加一倍以上。世界衛生組織(世衛)在2015年3月剛舉行了命名為「全球行動計對認知障礙症」的第一個全球部長級會議,會議強調尋找治療或延緩認知障礙症方法並增加科研投入的緊迫性。世衛更呼籲各地立即透過各種跨部門合作,研創新的有效干預措施,以應付這全球性急切問題。

有研究指出組合認知訓練和運動訓練可增進大腦的協同效益,並進一步提高認知功能。本研究擬案的主要研究員採用「模擬功能作業活動」創製了一套「認知與運動結合治療」,初步試驗結果顯示該治療可有效地改善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的認知能力及日常生活功能。然而這一初步研究並未包括接受單一運動或無治療的效果之比對,以更清楚地了解該治療的整體效果。

本研究將進一步驗證這種結合認知和運動訓練的治療對輕度認知障礙長者之成效。是次研究將與政府醫院和非政府組織合作,每位合資格參與者將被隨機分配到「認知與運動結合治療」組、「單一認知訓練」組、「單一運動訓練」組,或「無治療」輪侯組。

是次研究的主要目的為測定「認知與運動結合治療」是否有效地改善輕度認知障礙患者之認知能力和活動功能。其次是要評估「認知與運動結合治療」能否延緩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下降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素。若是次研究證明「認知與運動結合治療」是有效的,展望可以進一步推廣到更多的政府醫院和非政府組織。

總體而言,此研究的承擔將代表我們對世衛 於「全球行動計對認知障礙症」呼籲的嚮應及展示本地對此準備之里程碑。

 

項目編號:UGC/FDS15/B02/16
項目名稱:資產減值與盈餘管理以便利益輸送?香港上市公司關聯交易之證據
首席研究員:李華博士 (樹仁)

摘要
過去相關研究顯示:控制股東可利用實質影響力,使被控制公司透過關聯交易,將利益移轉給與控制股東有利害關係之關係人。本計畫將探討公司在移轉資產給關係人前,如何合理化交易價格,以便透過資產移轉之關聯交易,將利益移轉給關係人(控制股東),而不會引起投資人的注意或管制當局的介入;並且,本計畫亦探討被控制公司對這些交易的經濟影響,有何應變的策略。本計畫研究的問題為疑似利益輸送的公司,在進行資產移轉的關聯交易前,是否透過資產減損,以便低價銷售資產給關係人,將利益移轉給控制股東;並且,由於資產減損會降低公司的盈餘,這些公司是否會因而透過盈餘管理,以避免同期盈餘的下降。本計畫的分析將提供有關強制揭露關聯交易的政策意涵。

 

項目編號:UGC/FDS14/P03/16
項目名稱:破產問題中的界限之分析與應用
首席研究員:李穎欣博士 (恒管)

摘要
保險公司需要支付投保人的索賠。索賠的時間和金額都是不可提前確定的,為保險公司所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因此,保險組合的風險程度對於保險公司是重要的信息。

保單組合的風險程度可用多種不同方法測量,破產時間便是其中之一。破產時間定義為保險公司的盈餘第一次少於零的時間。在破產時間有關的變量當中,能得知與保險組合風險程度的可貴信息。但是由於現實情況都較為複雜,這些變量的直接形式一般是難以獲得的。在這個項目中,我們的目標是求這些變量的界限。當未能找出這些變量的直接形式時,這些界限則可作為保險公司的風險水平的指標。

 

項目編號:UGC/FDS25/H02/16
項目名稱:心理服裝尺碼系統:有關大量客製化生產的新概念
首席研究員:李泓羲博士 (高科院)

摘要
由立體全身掃描(3D body scanning)、虛擬個人體型(3D modelling)及模擬試身室 (virtual garment fit simulation)等所組成的電腦輔助系統,無論在學術上及服裝製造業上均被視為重要而革新的技術。藉著提高産品設計和製造的工作效率,以及完善了的産品滿意度,這些技術為大量客製化生產奠下未來的發展方向。「一件由顧客完全自主定制的產品能夠為消費者帶來的最大的産品滿意度!」。這個道理製造商及零售商固然了解,但是考慮到可行性及成本,學術界和製造商仍然致力尋找奏效而合乎成本效益的大量客製化模式,將其普及化。

在有關文獻中Senanayake與Little(2010)指出服裝設計及製造業需要一個全新的方法去了解現今「消費者的聲音」。根據我們在早前研究中建立的基礎理論,指出顧客的心理因素可以成為解決服裝尺寸問題的重要考量。因此,我們在這項研究中提出一個名為心理服裝尺碼系統(Psychological Fit Sizing System, PFSS)的全新概念框????,並以兩階段方式完成整項研究。

有別於一般的有關研究,本研究旨在為大量客製化尋找體型及人體尺寸以外,消費者對服裝稱身程度的重要考量。除了收集被訪者的全身掃描數據等傳統客製化模式中所收集的顧客資料,被訪者的心理特徵及個人經驗等重要的資料亦會被收集,以用作全面的分析及研究。透過進行一系列經驗性的研究(experiential study),研究人員將會利用模擬試身室(virtual garment fit simulation)與受訪者一起共同設計(co-design)她們認為最合適的上衣設計,從而分析她們的生理和心理背景對服裝放鬆量(ease allowances)的設計喜好有什麼關係或影響。

此項目的主要研究目的有二。第一,加強及進一步了解服裝客製化在生產前階段的知識及發展。第二,提出擁有不同生理和心理因素的集群對服裝放鬆量(ease allowance)的設計偏好和意見。本研究將使用不同的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將適用於提取受試者的心理特性; 另外通過集群分析, 將目標對象以全身掃描數據和心理特徵分類進行分類,繼而利用方差分析(ANOVA)及相關分析了解不同集群的差異。這項研究的結果將會為心理服裝尺碼系統帶來經驗性的知識基礎,為進一步測試有關新尺寸系統的可行性和實用性的研究舖路。

 

項目編號:UGC/FDS14/B10/16
項目名稱:探討員工特殊協議的獨特性:與相近概念的對比及實證研究
首席研究員:廖逸博士 (恒管)

摘要
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日新月異,關於員工個性化協議(i-deals)的相關話題得到了管理學學者和實踐者的關注。個性化協議指的是特別的雇傭條款,通常由員工和企業協商而成,目的是為了對雙方都創造利益(Rousseau, Ho, & Greenberg, 2006)。個性化協議的例子有靈活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地點,員工外派的特別安排,或特別設置的員工技能培訓專案等。個性化協議的出發點是用實際的方法來為員工和企業同時帶來利益。然而,之前的相關研究通常只關注其中一方的利益,即個性化協議如何推進員工的正面態度(如企業忠誠)及員工在企業中的公民行為。並且,企業中其他的機制在推進員工工作方面也可能帶來類似的效果。例如,普通的靈活工作安排已經能夠允許員工工作家庭兼顧,從而令員工能夠夠好的工作。

本研究旨在將個性化協議與其他相類似的機制區分開來,並且將研究個性化協議在推進員工與企業的利益方面的獨特作用,以及探究合適的理論框架將個性化協議及分析研究結果。對於個性化協議來說,"協商而來的"而不是"企業主動授予"的條款是其核心部分,員工所享受的利益是通過努力或成就獲得的。這一個核心內容將促進員工的心裡授權。員工能夠更好的感受其自我價值並致力於工作成就。如此而來,個性化協議為員工帶來的不僅是有利的工作安排和資源,還包括心裡能量。這些將更進一步推動員工的職業成就以及他們對企業的貢獻。

 

項目編號:UGC/FDS12/H04/16 (退出)
項目名稱:瑞典華人移民家庭的性別互動與實踐
首席研究員:梁展慶博士 (明德)

 

項目編號:UGC/FDS11/H04/16
項目名稱:定性研究探討安老院舍管理人員的領導及管理模式及如何影響提供照顧服務的職員對護老的觀感
首席研究員:羅佩麗博士 (明愛)

摘要
目的:研究旨在探討安老院舍管理人員的領導及管理模式,以及其如何影響前線職員在護理及支援長者方面的觀感。

設計:一項探索多地點的質性敍述及焦點人誌研究。

研究地點:於三間非政府機構轄下之安老院舍及私人安老院舍進行。是次研究選取了三間護理安老院、兩間合約/自負盈虧院舍、一間護養院及兩間私人安老院舍,合共八間院舍在院舍類別、院友身體狀況、職員數目及宗教背景方面均有所不同。

參加者:是次研究採取最大變異性抽樣方式,邀請兩個層面的職員參與。第一層面為進行領導和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員(高級職員),當中包括主管及副主管或同等職級、輔助社工或同等職級、註冊護士、保健員或同等職級 (適用於私人院舍)。第二層面為進行日常院友護理工作的護理員 (前線職員) ,當中包括登記護士、保健員及護理員。選取職員的條件為提供或會影響院友身心及/或靈性護理的職員,包括專業 (社工及保健人員) 及非專業護理人員。每一個職級至少有一名代表;必須願意與研究人員進行個別訪談。每間院舍將招募12名職員,並視乎八間院舍的情況,初步參與職員為96名。最終樣本數目視乎達致數據飽和度的所需數目。

研究方法:每間院舍的參加者將進行錄音式的個別半結構性訪談及非結構性觀察,並同時收集實地筆記,以補充訪談資料的描述性分析。是次研究亦採取持續比較法,以分析所有觀察及訪談資料。確定編碼系統後,將訂立分析性架構,用以形容各院舍管理人員的領導及管理模式,以及其如何影響前線職員在護理及支援長者方面的觀感。

研究結果及結論:初步架構將可描繪管理人員認為合適在香港安老院舍採取的領導及管理模式,研究結果亦會探討管理人員對領導及管理模式的觀感如何演繹成前線職員的日常工作方式。此外,結果亦會顯示一些鞏固領導及管理模式的因素;以及其如何影響前線職員在照顧具不同需要的長者時所持的態度、行為和看法。是次研究尤其可增進我們對傳統模式改善安老院舍組織效能及職員關係方面的理解。在研究方法方面,訪談和觀察參加者均令我們對此現象加深了解。透過本港不同類別安老院舍的參與,是次研究亦可讓我們略為了解現時非政府機構及私人界別的情況。建議包括:釐訂培育領袖和管理人員的方法,以便在安老院舍擔任監管/具前瞻性及/或管理的職位;以及釐訂裝備管理人員及前線職員的策略,以便彼此發揮創意,在提供優質院友或家人護理方面達致共同目標。最終目標為院舍各級職員作好裝備,有效地推行各項工作,以滿足院友、家人和職員的各種需要。

 

項目編號:UGC/FDS25/E07/16
項目名稱:氟化處理多孔、微納結構硅碳復合材料應用於先進鋰離子電池
首席研究員:呂曉瑩博士 (高科院)

摘要
路邊空氣汙染和過度依賴不可再生能源是實現香港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挑戰。為了克服環境惡化和能源危機帶來的挑戰,鋰離子電池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能源存儲系統之一,將會對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電動汽車性能提升產生深遠影響。然而,隨著對電池能量密度增加的需求,傳統電極材料的能量密度較低,將無法滿足未來鋰離子電池的要求,例如石墨基負極材料的克容量僅有372 mAh/g。最近,矽基材料被認為是具有巨大潛力的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其理論克容量高達4200 mAh/g。由於其優越的儲鋰能力和半導體特性,矽基材料在重復充放電循環過程中會引起體積膨脹和導電性下降的問題。只有將矽基材料的關鍵問題克服才可能應用於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雖然很多嘗試想緩解體積膨脹和增強材料的導電性,矽基材料還是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從而阻礙其實際應用。比如:較高的生產成本,較低的首次庫倫效率,不良組份的形成(比如:-Si-O-Si和Si-OH)以及低振實密度。矽基材料優越的儲鋰能力和長循環壽命已經被報道,但是通常在較低的活性材料載量(0.8~1.5 mg/cm2)和矽含量情況下實現,因而導致很低的體積能量密度。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我們提出一種簡易且可工業化的納米泡模板法,並結合噴霧裂解技術來制備氟化處理的具有多孔、微納結構的矽碳復合材料。這種含氟的矽碳復合材料預期有助於形成穩定的固體電解質相界面膜,提高電子傳輸過程及增強含氟電解液滲透到電化學活性位的能力。總體來說,本研究提出的含氟矽碳復合材料可以極大提升電池性能,包括單位面積的容量,倍率及循環性能。電化學性能的提升將示範其在可再生能源的存儲和驅動電動汽車上的潛力。本研究對開發適合下一代鋰離子電池的先進材料來說,不僅是一個裏程碑,而且會對材料科學提供新的思路,同時將會對實現香港的可持續發展意義深遠。

 

項目編號:UGC/FDS11/B01/16
項目名稱:中國反腐行動的經濟後果
首席研究員:文浩然博士 (明愛)

摘要
國家主席習近平自2013年上任以來,於黨內各階層推行一連串反貪腐之改革行動。一直以來,國内官員兼任私人企業董事甚為普遍。透過這些官員的政治人脈,加上不時出現的貪腐行為,該等企業往往比其競爭對手享有更優惠的待遇。我們推測,此次推出的反貪腐行動將對這些企業帶來直接的負面影響,導致其經營環境更艱難。然而,企業管理層從會計實務中怎樣應對此境況則未有定論。其一論點推算,管理層為融資需要或避免進一步的政治審查,將不會作出盈餘管理之行為。另一論點則推算,管理層為達到財務預測之目標,將對其財務狀況作出粉飾。是項研究之結果將有助探悉此議題,並探討反貪腐行動導致未始逆料的盈餘管理上升之可能性。

 

項目編號:UGC/FDS14/E05/16
項目名稱:演變式的流程優化策略:維持國際一流零件服務水平
首席研究員:巫耀榮博士 (恒管)

摘要
隨著物流業在近數十年間的先進發展,各廠商已透過快遞和逆向物流管理,在維護系統的零件服務中獲利,並提高產品的可持續性。先進的物流發展已帶動了傳統的零件維護管理進入一個新的服務模式。除了現場備件管理外,製造商及服務供應商必須提供更多的服務選擇,並要從逆向物流過程,收集可再用的零件。然而,這些不斷改進的服務要求,引伸及擴展了整個服務管理的複雜性。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的目標是透過整全及具適應性的方法來優化零件管理的服務流程。整個流程範圍包括物流網絡設計,庫存及倉庫管理,以及逆向物流運作。為了確定優化流程時的眾多因素和參數,我們首先會規範一個普及性的流程,使零件服務業務與不同公司的戰略目標一致。然後,我們將進行數據收集,調查這些因素及其相互關係對戰略目標的影響。識別其關鍵因素後,我們會制定一套最佳通用的決策模型,使流程運作在數據驅動的管制下,建立出具適應性的優化政策。該優化政策的方案將會在新開發的模擬系統中,進行核查和監測。其具適應性的政策結果,將會與常用於各行業的靜態優化策略進行比較。該項目的研究結果將會為業界的零件服務運作,提供有效的執行指導。

 

項目編號:UGC/FDS11/H03/16
項目名稱:兒童期受性侵犯女性成人倖存者的性自我
首席研究員:吳海雅博士 (明愛)

摘要
兒童性侵犯是指兒童在未能表達意願的情況下,涉入了性的活動(香港社會福利署, 1998)。本項研究採取混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法,以多重檢驗的設計,探究兒童期受性侵的女性成人倖存者,在「性自我」方面所受的影響。性自我是指個人對自己在性方面的看法;亦指個人對自己在性方面的感受與行為所作的評價(Buzwell & Rosenthal, 1996; O'Ssulivan et al., 2006)。

本研究目的包括:(1)了解女性成人倖存者的性自我狀態;(2)了解女性倖存者的心理狀態 (如自我評估、社會關係及心理健康狀況等);(3)考究兒童性侵犯經歷如何影響女性成人倖存者的性自我及心理狀況;(4)探討個人內在、人際關係、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對女性成人倖存者性自我的影響,並探索其他與兒童性侵犯經歷互為影響的因素。

混合研究法中的定性研究部分,將從多個途徑,例如向提供性侵犯輔導的社會服務機構、大專學校、教會、面書、電郵等途徑發出邀請,訪談20位兒童期受性侵犯的女性成人。研究員根據預設的訪談指引,進行2-3小時的訪談。訪談過程經錄音轉換成文字檔後,以敍事分析法(Fraser, 2004)詮釋,並與定量研究的結果比較,綜合分析。

定量研究以問卷形式進行,問卷含自我評估、社會關係、心理健康、及性自我概念等方面的自評量表。性自我概念量表測定性自我的八個維度(即性自尊、性效能、性滿足、性焦慮、性抑鬱、性恐懼、性動機、性意識)。這八個維度是從一項多維度自我概念量表中挑選出來的。本研究參考了廣泛的研究文獻、聽取了輔導性侵犯倖存者的社工所提的建議,並根據本研究員對女性性研究和對童年受性侵犯的女性成人的先導的研究發現,才選定了上述性自我的八個維度。我們期望以一年半的時間,蒐集80位女性成人倖存者的問卷數據,同時結合定性研究20位參與者的問卷數據,統計分析。

定性和定量的資料將同時期蒐集但分別進行,蒐集的資料於研究後期綜合分析。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定性及定量研究員將緊密交流對話,確保資料蒐集過程能恰當地同時進行,保障研究效度。

本研究結果將使我們較全面的了解兒童期受性侵犯的女性成人的性自我狀況,並更充份的掌握與兒童期受性侵犯的相關因素。研究成果可望優化專業輔導人員的訓練,並對成人倖存者的介入方法,提供有用的建議。本項研究所得的知識可充實社工訓練中有關兒童性侵犯輔導的教學內容,給前線工作人員的介入策略提供有用參考資料。研究成果不但可促進倖存者的身心健康,亦有助社會推廣防止兒童受性侵犯的工作。

 

項目編號:UGC/FDS14/B20/16
項目名稱:投資者付費模型能否解決當前行用評級行業存在的問題?
首席研究員:沈建富博士 (恒管)

摘要
近年來,信用評級機構備受批評,有批評者認為,信用評級機構賦予諸如擔保債權憑證(CDO)等結構性金融產品過高的信用評級,從而引發了次債危機,評級機構對此負有責任。而在傳統的公司債券領域,主要評級機構的表現也不盡人意。在安然,世界通信,雷曼兄弟等案例中,評級機構都沒能及時下調瀕臨破產公司信用等級。多數的評級機構採用的是債券發行者付費模式,評級機構的利益與發行者的利益一致,從而導致評級準確性和及時性的扭曲。基於這一情況,監管機構已經開始考慮是否應當捨棄發行者付費的模式,而改為採用投資者付費模型。然後,幾大信用評級機構均表示,基於聲譽以及由良好聲譽帶來長遠利益的考慮,評級機構有足夠動力克服利益衝突這一問題,不會因為來自發行者的短期利益而捨棄聲譽和長期的利益。

本文的目的是比較採用發行者收費和投資者收費這兩種模型的評級機構的評級質量,並且探討聲譽機制能否規範評級機構,發行者付費模型所固有的利益衝突是否影響評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這一研究將檢驗四個假說,涉及評級準確性和及時性,聲譽機制以及評級模型內在的利益衝突。首先,本文將比較發行者付費評級機構和投資者付費評級機構的評級準確性。其次,比較這兩類評級機構在評級及時性方面的不同之處,同時探究評級機構能否把即將違約的公司及時地降低評級。第三和第四個假說分別檢驗聲譽機制和利益衝突是否影響兩類評級機構在準確性和及時性的表現。評級機構聲譽的價值隨著評級市場的集中度,商業週期以及預期的市場違約概率的變化而變化。發行者付費模型之下的評級質量與聲譽的價值正向相關,而與利益衝突負向相關。而聲譽的價值以及利益衝突不影響投資者付費模型的評級質量。最後,本文將討論兩種模型的優劣之處,並提出方案以解決評級行業當下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香港的債券市場迅速成長。對香港特區政府而言,如何管制債券市場以及評級機構至關重要。本文將闡明當前的評級模型是否有效,並且研究投資者付費模型是否能替代傳統的發行者收費模型。

 

項目編號:UGC/FDS25/H05/16
項目名稱:難民在香港尋求庇護的路:過程、意義與衝擊
首席研究員:岑俊達博士 (高科院)

摘要
香港是亞洲一個主要的第一收容港,在香港的難民來自南亞、東南亞和非洲不同的國家。大多數難民來到香港之前已曾經到過不同的城市和國家。在過去數年,難民議題在香港開始受人關注。可是,大家不是太清楚難民尋求庇護的路、意義和尋求庇護的過程對難民在香港日常生活的心理衝擊。通過運用定性研究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討難民在香港尋求庇護的過程和意義。本研究將會展示難民從故鄉到香港尋求庇護的真實過程和成為難民的感受。主要探討尋求庇護的路對難民所帶來的記憶和恐懼,難民的身份重建,組織建立和個人成長經歷。

在香港政府眼中,所有難民都是「非法移民」。香港媒體和公眾言談中經常用負面角度來探討難民議題,指他/她們是被動受害者和福利依賴者。本研究將會用難民的角度去分析他/她們獨特的移民經歷。通過研究尋求庇護的經歷和他/她們在香港的謀生技能,本研究將會分析尋求庇護的路和意義怎樣影響難民在香港的日常生活情況。本研究將會對被迫移民、難民研究和香港研究作出重大的貢獻。本研究會用新的角度去探討難民在第一收容港的經歷,並對香港政府提出建議怎樣改善現有的人道主義政策,從而有效地處理難民議題。

 

項目編號:UGC/FDS14/P01/16
項目名稱:復雜縱向數據分析進階統計方法
首席研究員:鄧文禮教授 (恒管)

摘要
縱向數據通常是指在一段時間中重復測量的觀測結果,在很多研究領域中經常出現。縱向數據的壹個重要特征是同一個體的不同觀測結果是相關的,大部分關於縱向數據分析方法也都是被此相關性所激發。盡管已經有很多分析縱向數據的方法,關於復雜縱向數據的統計分析(例如:非正態響應,刪失響應和協變量中的測量誤差)仍是富有挑戰的,進階統計方法為研究興趣所在且有很大的應用需求。

在本研究中,我們將會提出:
(i) (非正態-縱向數據分析)我們針對非正態-縱向數據提出一個剖面似然估計方法,在此方法中不需要明確相關結構即可最大化估計似然。
(ii) (固定檢測局限的響應和協變量中的測量誤差)提出一個有混合效應和誤差中協變量的刪失分位數回歸方法,並且提出合並逆概率刪失加權(IPCW)和正交回歸(OR)方法的算法用於參數估計。
(iii) (漸近統計性質)證明參數估計一致性,有效性和漸近正態性。大量的統計模擬研究將用於計算所提出方法的性能。

 

項目編號:UGC/FDS24/H04/16
項目名稱:探討數碼年代公共關係的功能和價值
首席研究員:唐淑莊博士 (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過去數十年,公關與市場營銷的關係在理論和實務層面都存在著爭議和矛盾。最近的研究指出公關和市場營銷這兩個專業對公關功能和價值的看法並不一致。踏入數碼年代,研究應針對剖析香港公關從業員對社交媒體的使用,及其互動性如何影響公關和市場營銷專業在公關功能和價值上的異同。是項研究以共向理論框架去探討公關和市場營銷從業員從事公關活動可望達到的公關價值,與及所執行時的公關功能和互動功能。研究分為兩個階段,透過針對公關和市場營銷從業員的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分析數碼年代的公關功能指數,研究結果將有助在理論和實務層面上進一步瞭解香港公關和市場營銷行業的實況。

 

項目編號:UGC/FDS25/M02/16
項目名稱:量身訂作:構建及優化"可微調"酵母菌株用於水解植酸之生物工藝
首席研究員:曾偉基博士 (高科院)

摘要
植酸(肌醇六磷酸鹽或植酸鹽)廣泛存在於植物中,為磷之主要貯存方式。用於動物和人類食用之豆類和穀物中也含植酸。植酸酶能有效降解植酸,釋放磷。單胃動物,包括人類、豬及家禽,腸道中內源植酸酶活性很低,令植酸磷不能吸收,隨糞便排出體外,造成磷污染。植酸也被視為“反營養物質”,因它與鋅,鐵,錳及銅形成極穩定之螯合物,影響礦物質之吸收。發展高效且環保之方法運用此優質天然資源視為當前急務。

微生物在生物製藥工業中扮演重要角色,用於製備精細化工物,生物催化劑及各種營養成分。大規模之微生物培養所費不多,經優化改造後省卻使用有毒化合物及溶劑,符合現今可持續發展之大方向。

本研究隊伍近年致力發展以酵母為藍本之全細胞生物催化劑,用於降解植酸。唯其細胞表面植酸酶活性不高,長期使用活性嚴重流失。本計劃旨在以畢赤酵母為載體製備植酸酶,其產量由外源磷濃度直接控制。我們將利用隨機突變技術,構建一個啟動子文庫,其活性跟磷值掛勾。我們也會檢視細胞內之分泌途徑對蛋白質之動態平衡兩者間之互動。這嶄新全細胞生物催化劑不單可應用於食品工業和動物廢料處理,更可作為基礎模型應用於以畢赤酵母為藍本之系統。

 

項目編號:UGC/FDS14/H08/16
項目名稱:研究「沉默螺旋預防模式」(ISoS)以洞悉香港民意之深層意義
首席研究員:曹虹教授 (恒管)

摘要
本項目研究旨在發展一套嶄新的「沉默螺旋預防模式」(ISoS)理論,並以其創新概念和可變因素,作為探究香港民意在具爭議性的問題上所涉及之深層意義。而發展ISoS模式的重要性則在於調查民意在香港環境之形成與變化,從而構思一種有效的方法,預知及影響市民在表現支持過程中的想法。

相關研究是基於「沉默螺旋」與「預防理論」兩個經典的傳播理論。前者強調畏懼孤立的因素可令弱勢個體保持沉默,不願意直說。後者則認為民意不一定由強群主宰。假設若能在兩者之間作出適當的平衡,這樣大眾議題的討論及商議會更具深度,有助將來民主的發展。研究考慮之可變因素包括畏懼孤立、中堅份子、實驗條件和參與項目之互相影嚮、不同程度逆態度控制的抗拒及儘管直說的意願。項目研究之預見成果將有助進一步了解香港的民意,並在決策推行上,為未來的學術和專業領域如公共決策、公共關係、危機傳訊、健康傳播等提供更新的觀點。

 

項目編號:UGC/FDS23/H02/16
項目名稱:男.女.雙性人:社工及教師職前培訓計劃
首席研究員:徐燕齡博士 (浸大持續教育學院)

摘要
雙性人〈雌雄同體〉泛指從生殖解剖學角度,身體本身不合符典型社會上定義的性別二元系統。這種情況有時可以從出生時外生殖器狀況中辨認,亦可能在青春期前或青春期時顯現。在西方,此種情況的發生率在2000分之1到700分之1之間。在過去二十年反覆的政策討論與宣導之下,有關雙性人身體自主權以及其心理影響的政策研究逐漸成熟。但基於對性別的狹隘定義,雙性人難以被劃歸為僵化的男性或女性的性別標籤。同時,很多繆見仍然存在,例如,公眾經常將雙性和變性混為一談。雙性人的個人生活經歷很大程度受到公眾對他們接受度的影響,尤其是那些他們可能經常接觸到的前線人員。在前線專業人員對於雙性人的態度鮮為人知。此研究的目的是發展一個針對前線專業人員的訓練課程。本研究所得到的結論將會為在香港甚至亞洲社區討論這個特殊群體的需求展開序幕。

 

項目編號:UGC/FDS24/H05/16
項目名稱:都市綠化用地的使用:認知用地特點和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
首席研究員:溫家豪博士 (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都市綠化用地是土地規劃一個重要的部分。都市綠化用地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質素及改進身心健康,所以各地政府一直尋找及設計不同方式來鼓勵及推廣都市綠化用地的使用。具體來說,都市綠化用地為市民提供緩解壓力,體育活動和社交的空間。雖然香港特區政府認同都市綠化用地的重要性及制定相關的規劃標準,但香港目前的都市綠化用地仍然有限,特別在一些舊區內。現時香港的都市綠化用地往往是面積細小,缺乏完善的管理和設計,以及分佈在道路旁。因此,這些都市綠化用地提供給使用者的設施有限,和受到噪音和欠佳空氣質素的影響。在高密度的城市內,如香港,往往缺乏土地資源,因此充分了解使用者的喜好,將有助於政府部門有效地利用土地資源及滿足市民的需求。香港土地資源限制了政府提供面積大及高質量的都市綠化用地,本研究將融合城市設計和社會心理學的概念來了解都市綠化用地的使用。透過訪問及問卷調查,本研究將了解使用都市綠化用地的關鍵因素。這項研究的結果不但能建議政府部門如何改善都市綠化用地,也能知悉如何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鼓勵市民使用都市綠化用地。

 

項目編號:UGC/FDS11/E04/16
項目名稱: 對新型受體─配體系統的結構建模,特征提取及分析:計算方法在分子親和力分析中的應用
首席研究員:王丹博士 (明愛)

摘要
隨著電腦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方法已經成為生物資訊學、健康資訊學和癌症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在這些學習中,對受體─配體系統親和力的分析與對酶抑制劑效力的估計緊密相關,因此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然而,目前此類學習大部分聚焦在可逆結合系統上,缺少對不可逆或混合型系統(新型系統)的研究。主要原因包括在這些新型系統中結合機制的進化以及對系統計算建模複雜度的增加。另外,對這些系統的動態模擬及親和力計算的複雜度也會增加,這些都會成為學習新型系統的困難。

為了克服在對新型受體─配體系統結構的計算建模、特徵提取及分析中遇到的困難,我們發起了這個項目。在這個項目中,我們要面臨並解決的挑戰包括對進化結合機制的簡化、對新型系統的合理建模和特徵提取、對分子親和力的有效計算和分析。

我們對系統簡化和建模的想法是用原子資訊去概括系統結構並把不可逆結合位點變體視為構造塊。接著我們將會實施對新型受體─配體系統結合模式的特徵提取。在這一步驟中,我們將依靠以下幾方面開發新穎的特徵提取方法:計算和分解自由能、估計接口形狀和體積、分析結合位點的動態。在此提案中我們也舉例說明瞭這些特徵提取的方法,而提取出的特徵將會指引我們對新型受體─配體系統的親和力進行有效計算。我們將把可行的特徵提取方法結合成軟件包,以便用戶根據不同需求進行模型選擇。當處理一組系統變體時,我們將最後實施一個後期分析。這個分析是依靠一些成熟的監督式和非監督式方法來學習一組系統的數據,並依據建立的模型對新的數據或變體進行有效預測。這個後期分析模塊也將被集成在軟件包裡,以便用戶進行應用。此外,我們將為目標軟件包設計介面使其能夠和常用的分子建模、動態模擬和結構分析的軟件相容。

在有效克服以上所提到的困難之後,這個項目將有利於癌症研究及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同時,在執行此項目期間發表的論文和生成的軟件包將有助於同領域的學者的研究工作。最後,這項研究項目將使學生積累到寶貴的經驗,使其在有效提高分析和編程能力的同時可以把相關方法運用到具體的領域中。

 

項目編號:UGC/FDS25/H06/16
項目名稱:中文作為第二語言之師生課堂語言使用及態度調查
首席研究員:王丹萍博士 (高科院)

摘要
本項目旨在探究香港少數族裔學生中文二語課堂語言使用之複雜性。早前針對中文二語教學困難的研究已明確反映出一刀切的單語教學政策並不適合中文基礎薄弱的少數族裔學生,且導致學生學習動機低落及焦慮情緒。同時,基於多語教育理論的研究已證實學生的母語在二語學習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若干研究發現,為達到不同教學目的,現實情況下,香港中文二語教師與學生常常混合使用中文、英文及母語。然而,至今為止,我們對於中文二語課堂中實際的語言使用情況,以及師生對課堂語言使用的態度卻知之甚少。

此研究設計意圖提供自然情境下的、有解釋力的數據,以豐富我們對於中文二語課堂語言使用情況的瞭解。本研究採用混合式的設計理念,通過多種數據收集方法,進一步發展已有研究框架,對所獲定量與定性數據進行分析。考慮到中文二語教學語言政策對香港語文教育發展的緊迫性,本研究希望在較短的時間內儘快為香港中文二語教育的持份者提供以研究為基礎的實證資料。因此,本研究計畫在兩年內,對二十位中文二語教師進行調查,即邀請他們參與課堂觀察和半結構式訪談,他們的學生也將受邀完成開放式問卷調查。

本研究的首要成果為多樣化的一手資料,這些課堂實證研究的數據可使我們更加全面、深入地瞭解中文二語師生對課堂語言政策的態度。在政策與課程方面,本研究可為發展適合香港少數族裔學生的中文二語課程提供方向。在理論發展方面,本研究亦有助回應二語學習中學習者的母語與目的語之間關係的基礎性問題。因而,本研究於外語教師教育,特別是在教學法創新及多語教學研究領域,有較為廣泛的重要性。

 

項目編號:UGC/FDS11/E03/16
項目名稱:基於多源社交網絡數據的情感分析研究
首席研究員:王富利教授 (明愛)

摘要
情感分析旨在於文字中自動提取情感相關的信息。雖然大部份情感分析研究均從評價中檢測意見,但愈來愈多以社交網絡有關方面的情感層面作出研究。除了在YouTube, Flickr及Last.fm等社交媒體上的評論之外,博客等的討論亦蘊藏著如政治、體育和新聞等豐富的社交網絡數據。這類文字於情感分析研究是十分有價值的,因為可從中探究情感相關的模式,如性別差異或成功溝通技巧。然而使用傳統情感分析方法以分析社會網絡數據是存在問題的,原因如下:

首個問題是在社交網絡中常須預處理簡短文字。第二個問題是如何處理噪音標籤,因為於社交網絡中,信息的真實性和質量是很難控制的,故此分辨潛在的惡意用戶和監察噪音標籤對於情感分析尤為關鍵。第三個問題是情緒感知是非常個人化,每個人都會不同,故不同的用戶對於標籤情感文件時有不同的關注、觀點和能力。故此情感分析的結果除了文字相關之外,亦取決於使用者。第四個問題是情感嵌入於社交網絡中往往具有內在的動力。對於各種如監察公眾輿論或捕捉社會事件等社會服務的成功發展,捕捉內在情緒動力的特徵是十分重要的。此外情感分析於推薦系統、股票價格預測及其他領域的應用是值得作進一步研究。

基於以上考慮,我們首先會在整個語料庫中抽取最相似的詞以擴張社交網絡中的短文。其次是開發去噪模型以分辨噪音情感標籤,我們在開發去噪模型時有兩個限制,分別是(i)在任何語境情況下文章的情感類別分配簡單性;及(ii)文章在不同領域上用戶有權分配情感類別。第三是從社交網絡中全面及準確地在在潛在主題模型中通過聯合用戶、文字及標籤建模而提取情感。第四,由於事件的傳播及演變將影響普羅大眾的情感反應(包括情感類別及強度),我們提出基於事件為本作框架的動態情感分析。最後我們將探討於其他領域中情感分析的應用。

此項目涉及多源社交網絡數據的情感分析,不僅解決由噪音標籤、不同用戶情緒感知和多源社交網絡數據形成的情感演變引發的具挑戰性研究,更闡明計算社會學、自然語言處理及其他領域。為評估模型、演算法和框架的有效性,我們計劃收集來自Twitter、新浪微博、MySpace及BBC等社交網絡論壇的數據。基於足夠的社交網絡數據,用戶意見將會被感測、評估、甚至於一些情況下作出預測。

 

項目編號:UGC/FDS24/E01/16
項目名稱:設計及實施一個鼓勵教師使用流動電話學生回饋系統的導入計劃
首席研究員:黃嘉樂博士 (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學生的參與是實現學習成果的關鍵。如果所有的學生都給積極回應老師的提問,老師便可以得到回饋,並按此適當的調整教學方法。然而,當教師呼籲學生回答問題時,可能只有最自信的學生志願者回答問題或參與討論。因此,教師只能從少數學生獲得回饋。在香港,學生大部份是華人,此問題是更嚴重。固此,有許多研究都是在於如何使用數字技術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並從即時所有學生收集回饋課堂上。最近有許多研究SRS(Student Response System)的使用。大多數這些研究涉及到使用被稱為表決器(Clickers)的小型便攜設備。表決器是一個小遙控器的大小,而且具有數字鍵盤。傳統的表決器只能用供應商提供的專用軟件進行操作,所以使用上算普及。在今天,大部份學生都使用智能手機。智能手機提供虛擬鍵盤方便文本輸入,並有圖形顯示。因此,基於手機的SRS(Mobile phone-based SRS 或稱為mSRS)理論上是更容易使用,更容易被教師和學生所接受。然而,在mSRS的研究很少。更重要的是,對影響教師使用mSRS的積極性因素更是沒有研究。除非老師是準備接受mSRS系統,並知道如何有效利用,否則學生不能從中受益,這是不言而喻的。作者的機構進行了初步調查,沒有老師在教學中採用的mSRS。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幫助那些教師採用的mSRS,並填補了知識有關的mSRS的空隙。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研究被分成數個階段。首先,它會找出教師在採用mSRS的顧慮。第二,針對這些顧慮,設計一個導入計劃,用來幫助教師採用mSRS。第三,教師在不同的科目使用mSRS的後,學生們對mSRS的感知將通過擴展TAM(技術接受模型)的行之有效的框架基礎測量。最後,它會找出學生的表現和他們的mSRS使用之間的關係。可能影響的相關的變量也將被研究。他們將包括班級人數,學科性質和學生性別和年齡。

這項研究的意義在於,它提供了影響老師採用mSRS因素的理解。然後,其他本地高等教育機構可以利用這些因素來制定合適的方法來激勵和促進他們的教學人員使用mSRS,使學生能夠成為在課堂上更有效的學習者。

 

項目編號:UGC/FDS14/B16/16
項目名稱:消費碳標籤:開發飲料商品的供應鏈產品碳足跡和消費碳指標
首席研究員:黃彥璋博士 (恒管)

摘要
產品碳足跡的重要性已在不同的世界經濟論壇中提出,各國對減少產品生命週期及其供應鏈的碳排放十分重視。現在企業碳足跡並不是量度及減少其產品碳排放的最有效方法,最重要減碳的策略是在整個產品的生命週期及其複雜的供應鏈碳排放加以量度、分析與控制。而產品碳足跡標籤中展示所量度的碳排放能夠使消費者於不同的產品之間有更環保的選擇。消費者對環保產品的選擇可推動公司主動解決其碳排放及溫室氣體的對全球氣候的不利影響。與歐洲同業相比,製造商和消費者在香港並不意識到需要減少產品的碳排放,比如在香港生產一瓶汽水或礦泉水的過程中有多少碳排放?回收產品的包裝對減少碳排放有甚麼程度的影響?消費者是否認知產品碳標籤所提供的關於信息?他們在超市購買雜貨產品時,對碳標籤信息有著甚麼的態度?

因此,這項目中將量度及分析飲料產品的碳足跡,並發展產品碳足跡測量的一種方法。項目將評估在產品生命週期的主要階段中從原料種植到處置和回收的碳排放量。此項目亦對消費者在飲料產品的碳排放認知和接受程度進行數據分析,並對消費者在香港購買飲料商品時對使用產品碳標籤的意願進行評估。該項目的研究成果將提高學生對整個消費產品生命週期的認識,從而了解對產品碳足跡及其供應鏈碳排放的分析價值。在項目開發中的產品碳足跡測量方法及其應用平台將有助從業員計算製造產品時的碳排放量,亦有助優化其生產流程,從而減少二氧化碳在每個階段的碳排放量。於項目中,透過一個全面的消費者調查的結果,研究一個香港消費者的碳標籤指數。碳標籤指數將顯示消費者對使用碳標籤數據的認知與態度,此數據亦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對消費者碳意識指標以作長期縱向比較。總體而言,項目提出的供應鏈產品碳足跡的方法、碳標籤和消費者對碳相關的行為分析結果,將推動對飲料行業的產品碳足跡研究,以及提高消費者對飲料產品碳標籤的認知。

 

項目編號:UGC/FDS25/E04/16
項目名稱:在香港使用高廢舊塑料含量之高速公路舖設材料之研究
首席研究員:黃浩輝博士 (高科院)

摘要
在香港,每天產生超過2000噸的廢塑料。廢塑料的降解很慢,並且佔用大量的垃圾堆填區空間。從廢塑料浸出的有毒添加劑,例如增塑劑,會潛在地導致地下水污染和危害生態系統。燃燒廢塑料亦會產生有毒物質,像二氧化硫,硫化物和二噁英。鑑於這種情況及有利於香港的未來發展,環境保護署(環保署)提倡可持續廢物管理策略,其中特別強調3R,即是「物盡其用(Reduce)、廢物利用(Reuse)、循環再用 (Recycle)」。本研究項目的主要目的是去研究利用加入回收廢塑料的瀝青作為舖路材料。

本研究項目在於:
(一) 研究高廢塑料含量的改性瀝青在香港路面的應用;
(二) 研究在沉重的交通負荷,並在香港的道路環境使用情況下,塑料改性瀝青的耐用性;
(三) 改善舖路材料的特性。通過使用廢塑料作為舖路材料的改性劑,以減輕城市垃圾問題,並且;
(四) 審視塑料改性瀝青的回收可能性

 

項目編號:UGC/FDS13/B05/16
項目名稱:香港貨幣史,1871-2015
首席研究員:黃健明博士 (珠海)

摘要
香港的貨幣制度多番變遷,在開埠初期跟隨中國內地實行銀本位,後改以固定的英鎊、美元匯率作為發鈔基礎,其間亦曾在浮動匯率下以流動資產支持發鈔,最後於1983年採用與美元掛鈎為基礎的貨幣發行局制度,沿用至今。不過,即使貨幣發行局制度在香港已經沿用已久,其實際操作在過去30年亦有不少修改。

我們會利用計量經濟學模型,研究香港在不同貨幣制度下的經濟表現。同時,我們會分析在某段時期,假設香港採用另一貨幣制度可能帶來的效果。我們相信以實證方法分析香港的貨幣制度史,將對今天香港貨幣制度在國際金融環境變遷下何去何從有重要啟示。

 

項目編號:UGC/FDS14/E03/16
項目名稱:以高效通訊的多方計算方法達致安全雲數據庫系統
首席研究員:王偉傑博士 (恒管)

摘要
雲數據庫系統近來日益普及,用戶只需透過互聯網把自己的數據存放在雲數據庫上。對於用戶來說,這些由第三方管理的雲數據庫可能會帶來安全問題。最理想的做法是服務供應商在提供數據管理服務的同時,不能夠看見原始數據。

這個項目旨在解決上述難題,而我們的想法是利用「多方秘密共享」的方法來實踐以上目的。「多方秘密共享」即是把每個數據分拆為數個小份,然後只給予每個服務供應商一個小份。在無法拿到全部小份的情況下,服務供應商不能夠看見原始數據。

當雲數據庫要處理運算工作時,「安全多方計算」便會執行。「安全多方計算」的網絡溝通成本很高,為了使我們開發的雲數據庫系統能切合現實的成本效益,我們用了兩種創新的方法:(一)「安全多方計算」中有大量的參數,我們用了創新的方法把這些參數換成一些簡單的函數。在服務供應商們溝通時,只要交換各自小量的函數,便可以由這些函數中生產整個「安全多方計算」所要求的全部參數,網絡溝通自然大大減小;(二)我們使用緩存方法,把重覆的參數緩存起來,服務供應商們便可節省這些參數上的網絡溝通成本。

 

項目編號:UGC/FDS25/E11/16
項目名稱:結合微生物燃料電池與硝酸鹽刺激微生物生長的海泥修復技術以增強石油烴的降解和能量提取之應用研究
首席研究員:甄鈺成博士 (高科院)

摘要
海洋沉積物受到石油污染是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它是由多年來污染物所積累造成,對水生生物造成有害的影響。為了改善底泥的質素,針對去除石油烴的應用研究正大受關注。其中,生物修復被認為是非侵入性和較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所以與物理和化學修復方法相比,原位生物修復方法的應用有不斷增加的趨勢。該方法透過加入硝酸鹽到沉積物,刺激反硝化細菌的生長而成功抑制氣味,並促進在沉積物中的石油烴進行生物降解。可是直至現在,硝酸鹽誘導的生物刺激方法均被證實未能對某部份的石油烴有效地進行全面降解。

另外一種生物刺激方法是沉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它是一個能從沉積物裏提取能量的裝置,但除了有關提取能量的研究外,在過去十年間,它亦被證實能有效地降解石油烴。最近更有研究指出沉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與硝酸鹽誘導的生物刺激兩種方法,能對不同類別的石油烴進行降解。鑑於該兩種生物刺激方法各有獨特的優勢,相信結合兩種技術能更全面地對沉積物中的石油烴進行生物降解。為了提升當前的底泥生物修復技術,這項研究的目標包括:
(1) 建立一個結合沉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與硝酸鹽誘導的生物刺激兩種方法的修復底泥技術,以提高石油烴降解的效能
(2) 建立一個可持續的生物修復技術,能透過生物修復的過程產生出穩定及高電力的供應
(3) 除降解石油烴外,通過加入發電和氣味抑制的可持續性技術發展,增強公眾對底泥生物修復技術的接受度

 

項目編號:UGC/FDS14/B25/16
項目名稱:激勵忠誠計劃顧客追求獎勵:一項跨文化比較研究
首席研究員:楊鑫博士 (恒管)

摘要
受益於全球化與數字化前所未有的增長速度,忠誠計劃已經運用到大部分的行業以及不同文化和國家。但是,忠誠計劃的退出率平均高達75%(Wiebenga and Fennis 2013)。本研究旨在研究如何激勵來自不同文化的忠誠計劃會員去追求獎勵。具體來講,通過使用不同類型的實驗來探索會員的文化背景與忠誠計劃特徵的互動。本研究將對忠誠計劃的設計提出新的見解,並幫助市場營銷人員在不同文化下有效地管理忠誠計劃。

 

項目編號:UGC/FDS14/B03/16
項目名稱:新興市場收購者的透明度與併購的市場反應 - 來自中國的證據
首席研究員:葉頴諭博士 (恒管)

摘要
本研究將使用中國的數據,探討在新興市場中,收購者的透明度對併購活動的影響。現時有關信息環境對併購影響的實証證據主要來自目標公司信息環境的研究。據我們所知,幾乎沒有實証研究是關於收購者信息環境如何影響併購的效益。

此文獻的缺口主要是因為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的社會制度存在著差異。發達市場以市場為基礎的制度可以減少代理問題和限制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從而使股東主要集中於評估目標公司的信息內容,以理解合併後實體的潛力。因此,在發達市場,目標公司的透明度對併購的成功有著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由於新興市場的制度比較差和代理問題嚴重,所以收購者的公司透明度在併購效益中可能發揮著比較重要的作用。原因是(一)收購者的透明度可能影響投資者如何詮釋該併購活動;和(二)收購者的透明度或會阻止收購者從事破壞價值的併購。

本項目通過研究收購者公司透明度對併購效率的影響,以填補以上提及的文獻缺口。我們亦將研究收購者面對的制度是否影響著我們的研究問題。第一,我們會探究不同省份不同的制度是否影響著收購者公司透明度和併購效率的關係;第二,我們會採用世界上兩個最重要,但擁有截然不同制度的經濟體系的數據 - 中國和美國,進行對比分析。最後,我們還將研究公司內部治理如何影響公司透明度和併購效率的關聯。

我們認為這研究是一個值得討論的題目,因為併購往往是公司最大的投資,而且併購會直接改變資本資源分配和股東的財富。這研究將延申現有的會計、公司治理和財務文獻。另外,我們的研究結果將對新興市場和轉型市場的政策制定有著啟示作用。最後,這研究將建立一個包涵世界上最有影響力市場 - 中國和美國的數據庫,提供未來的研究機會,更可以為教學提供有用的例證,從而讓學生接觸到真實財務報告的實施情況和其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項目編號:UGC/FDS13/B01/16
項目名稱:企業社會責任,所得分配與社會福利
首席研究員:俞肇熊教授 (珠海)

摘要
企業社會責任涵盖了公司的商業活動给社會、環境和消費者所帶來的影響。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活動已經引起全球各大公司和公眾的持續關注。眾所周知,一個公司存在的目標在於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然而,鑒於商業活動中看似非盈利部分的意義正在愈發受到重視,一間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司的目標函數,可以表示成盈利和其它因素的加權平均,這些因素包括該公司的社會活動對社會環境產生的影響。對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司來說,有大量關於其行為及財務的研究資料。但是,在經濟領域一般均衡的背景下,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的所得分配的影響,至今仍在研究中。

正如人類歷史過程一樣,嚴重的所得與財富不均已經引起了經濟和政治不安定。所得不均長期以來備受學術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關注。據近期觀察,所得不均的問題正在日益嚴重,世界上最富裕的1%的人群在未來將會控制全球50%的財富。工資及非工資收入差距的加大會引發社會衝突,因此對經濟發展和地區安定不利。研究表明,收入高低差距的擴大,可以歸因于"技能溢價"。而導致"技能溢價"的幾個因素包括:技術性的科技、全球化、市場扭曲(如失業、進出口關稅形式的貿易壁壘)、外來非技術勞工的流入,以及政治制度因素。

公司參與企業社會責任活動的目標在於,在協助經濟發展的同时能提高自己的財務表現。但是,關於企業社會責任和公司財務表現之間的關係,研究的結果顯示好壞參半。這些結果引發了一些可進一步研究的課題: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究竟會不會有利於公司和整個社會?特別是,這些公司有沒有使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此研究項目旨在通過理論和實踐的分析,研究上述問題以及相關的學術和政策方面的問題。

我們將採用一個含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的一般均衡體系,來從事研究公司的社會責任活動和收入分配之間的關係。此研究將審視這些活動帶來的短期和長期影響,主要觀察變量包括:有技能和無技能的勞工工資比率、資本租金率和社會福利。我們推測,短期內企業在社會責任上的投入將提高資本租金率,進而惡化有技能和無技能勞工之間工資差距。但是長期來看,社會責任活動將收窄該差距,得益於邊緣公司退出帶來的行業集中度提升。有關該理論性結果將通過分析推導得出,並用發達國際及發展中國家的數據做實證檢驗。

 

項目編號:UGC/FDS14/P02/16
項目名稱:單一風險的風險價值不確定性
首席研究員:袁飛龍博士 (恒管)

摘要
量化風險對於風險管理及控制、計算資本要求和其他決策過程至關重要。我們可以使用不同的風險值來反映財務風險的大小。一般來說,風險值是一個低概率發生的極端不利情況之下的損失。通過控制風險值,以及建立充足的儲備資金,公司可避免承受過度風險並更能抵禦惡劣情況。使用風險值去管理風險,其中一個困難是我們並不知道風險損失的實際分佈,所以我們只能對其作估算。這稱為不確定問題。為了解決這問題,我們模擬增加公司的財務壓力,藉此得到一個能在不確定的條件下,依然穩健的風險值。我們亦希望從研究不確定問題,了解其對風險值的影響有多嚴重。現有對風險的研究主要集中不同風險之間的相關結構,單一風險的不確定性並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

在這項目中,我們將對一個很有影響力的風險值,風險價值(VaR),建立一個不確定性的數學模型。風險價值常用於各類金融機構,用作風險管理和監管。項目會在數學和金融方面,研究風險價值的不確定性。我們並會了解在此模型下壓力測試所代表的情況。

 

項目編號:UGC/FDS25/M05/16
項目名稱:香港市區公園樹木的空氣淨化和碳吸收作用
首席研究員:張浩博士 (高科院)

摘要
普遍認為,城市植被可改善空氣質量,及提升生活質素。它們在實現可持續城市發展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香港城市公園設計中,大多數考慮到美化環境和娛樂的功能,然後卻很少考慮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發揮。這不僅僅是由於意識的缺乏,更主要是城市森林所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科學依據不足。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量化城市公園內樹木吸收空氣污染物及碳儲存。

本研究計劃通過實地調查,實驗室測試以及建模等方法,了解香港城市植被在改善大氣質量和提高碳匯等方面的角色。

實地調查,包括十個選定城市公園及其樹木調查,包括樹的大小、健康狀況、光線照射、地被覆蓋以及可利用空間等指標。樹木物種多樣性將用香農多樣性指數(H),均勻度指數(J),以及重要值來表達。數值將在不同公園之間進行對比和分析。

除了樹木數據庫,十種常用樹木被選擇,且用於葉片表面顆粒物質(PM)積累的分析研究。被採集的葉樣品,量化積累在葉表面上的污染物。每個樹木品種的平均生物量和碳匯也將計算,目的是提高我們對每個常見樹木品種在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上差異的認識。

I-tree,暨城市森林影響(UFORE)模型,與當地環境數據結合,比如每小時的空氣污染物濃度和氣象數據,可用於量化城市公園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量化值可提供給公眾和城市規劃師一個更加清晰的概念,城市公園可提供減少空氣污染物和碳匯等功能。其他一些重要影響因子,也可以在本研究中被確定。

研究結果所得意見和建議,可指導城市公園更適合的樹種選擇和設計。城市設計師可以依據本研究建議,最大限度發揮城市樹木所帶來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實現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城市公園作為生態系統服務主要的提供者,其可持續性將為城市策略者提供更加準確的評估。

 

項目編號:UGC/FDS25/E10/16
項目名稱:不同控制算法耦合作用下液體除濕器和再生器瞬態響應性能規律研究
首席研究員:鍾丹博士 (高科院)

摘要
人類的大量時間都在室內度過,因此人們對室內環境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目前,宜人的室內環境的製造仍然依賴於大量的化石燃料的消耗。特別是在香港,大約百分之九十的電能都輸配給建築用於其各種能耗。研究表明一種新型的空調-液體除溼空調系統能夠取代傳統的蒸汽壓縮製冷空調系統,從而有效的提高建築中的能量利用效率。這種系統特別適用於熱溼地區。因為在熱溼地區,比如香港,用於除溼的能耗佔空調總能耗的比例較高。

然而,與傳統的空調系統相比,液體除溼空調系統的控制更爲複雜。目前其控制方案的不完善阻礙了它的推廣。爲了保證系統高效穩定的運行,我們必須能準確的預測其除溼器和再生器的瞬態響應性能。但是目前很少有針對除溼器和再生器動態運行和瞬態響應性能的研究,特別是在多因素耦合情況下的性能研究。此外,除溼器和再生器內熱質傳遞和流動的耦合研究也不全面,通常爲了簡化計算引入了很多假設條件。而基於假設條件計算出的結果準確度不高,對控制系統的設計和運行方案的提出產生一定影響。

因此,本項目旨在爲液體除溼空調系統中的除溼器和再生器建立可靠的動態模型,並對其動態響應性能進行模擬和實驗研究。模型將基於CFD方法建立,模擬除溼器和再生器內部傳熱傳質性能,並考慮流場的影響。建立實驗臺研究設備在單因素和多因素下的動態響應性能,實驗結果用於對模型進行進一步改善。改善後的模型將用於對設備在各種因素和不同條件下的性能進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基於以上分析結果,提出優化控制系統的設計和運行的方案。這些實用方案將對系統的控制系統的設計和運行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