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員發展計劃 - 項目摘要

項目編號:UGC/FDS14/B10/15
項目名稱:口碑之變異與網上論壇設計:消費者網評靈活性之跨文化研究
首席研究員:陳克先博士 (恆管)

摘要
網上社區和社交媒體的激增推動了消費者口碑在不同文化和國家的發展。本研究探究此適時和重要的主題,以認識網上消費者論壇─-這個讓全世界的消費者都可以參與的平台。具體來講,本研究探究全球性的網上消費者論壇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產生不同形態的消費者口碑。通過實驗和對網上評論的字句分析,本研究將對跨文化的消費者行為提供新的理論見解,並幫助業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管理並使用網評資料。

 

項目編號:UGC/FDS23/H04/15
項目名稱:視覺搜尋的決定準則:計算理論和行為研究
首席研究員:陳嘉豪博士 (浸大持續教育學院)

摘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尋找物件。透過研究視覺搜尋,科學家不僅能進一步瞭解人類的感知和注意過程,還可以協助增進很多現實中有用的視覺搜尋工作的效能。過去的研究對於我們如何在尋找得到目標已經有一定的認知。然而,我們對人們如何決定放棄搜尋,而作出無的決定,則相對認識較少。

科學家較易掌握如何找到目標是因為目標本身是一種刺激物,它本身可觸發後續感知和行為反應。而另一方面,我們較難去研究如何決定放棄搜尋,是因為當目標不存在,就沒有刺激物去觸發其他反應。再者,「放棄」並不單純是「找到」的相反:當我地找到目標,搜索就終止;但如果沒有找到,搜索原則上可以無限期地進行下去。此之所以,放棄搜尋涉及比搜尋更複雜的決策過程。現存對放棄搜尋的解釋主要是一種期限理論。根據這種理論,搜索者事先設定搜索的時限;當在限時內找不到目標,搜索者就會放棄。但是,現存的數據並不支持這理論。

今次這個研究計劃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人類是如何放棄搜尋的。基於現有的期限模型之上,我們提出一個計算理論去解釋搜索者何時放棄。我們的理論框架提出,搜索者透過累積了的感知證據來決定繼續搜索還是放棄:一、在搜尋任務開始之前,搜索者憑藉他的經驗和對搜索工作的瞭解,分別估計如果目標存在,或者如果目標不存在時,感知證據會如果隨著時間而累積。二、在搜尋期間,搜索者透過比較事先預期和當前實質積累到的證據水平,來作出繼續搜尋還是放棄搜尋的決定。具體來說,根據我們的框架,搜索者會在目前的證據水平比預期水平顯著地低時,決定放棄搜尋。

在這計劃書中,我們將解釋我們如何去:一、開發一個基於上述理論框架的計算模型,二、如何用現有的數據來測試這模型,和三、如何設計實驗以測試這模型。研究結果將有助於我們進一步了解的視覺搜尋的決策是如何作出的。

 

項目編號:UGC/FDS11/M02/15
項目名稱:研究中樞GLP-1受體對鼩鼱嘔吐及攝食的不同作用
首席研究員:陳詩華博士 (明愛)

摘要
本課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中樞GLP-1受體對鼩鼱嘔吐及攝食不同作用的機制。

大量臨床和預臨床的研究表明GLP-1受體在噁心,嘔吐以及攝食調節中發揮著多重作用。而GLP-1受體激動劑與人的噁心,嘔吐的發生以及食慾減退密切相關。由於常用的實驗動物(大 鼠和小鼠等)不能嘔吐,所以無法對GLP-1受體在噁心,嘔吐和飲食中的作用進行研究。本 課題的研究是基於本課題組之前已有的發現,低劑量的 GLP-1受體激動劑exendin-4可以抑制鼩鼱和貂的攝食以及高劑量干擾其體內糖代謝和誘發嘔吐。此外,已有的研究還表明 GLP-1 受體拮抗劑exendin (9-39)可以有效抑制嘔吐,但不能緩解因exendin-4引起的食慾減退。關 於貂的研究發現,exendin-4不影響體溫變化,但會增加血壓和心律,並且使心率變動率和胃 電波的主頻率下降。Exendin (9-39)在嘔吐和攝食調控的多重作用表明 exendin-4 可能通過多個 受體或其它非典型GLP-1受體通路起作用。如果非典型GLP-1受體確實存在,它可能會和 exendin-4 甚至其它GLP-1受體激動劑的副反應相關,以及與除嘔吐以外的噁心的機制有密 切關係。

因此,在本研究計劃將會以鼩鼱為實驗動物,闡述 exendin (9-39) 即非典型GLP-1受體在攝食,噁心的生物標誌物以及嘔吐的機制中的作用。本研究將採用標準動物行為學記錄法,已有的外科手術植入的無線傳感技術,免疫組織化學以及利用熒光成像探針來評價胃的排空率。本課題將會研究另外的典型的GLP-1受體激動劑GLP-1 (7-36)會否產生和 exendin-4 類似的 誘發嘔吐和抑制攝食的作用。本研究將進一步闡述GLP-1受體激動劑和拮抗劑在攝食和嘔吐 調節中的作用及相對應的潛在的大腦調節區域,以及被證明和嘔吐相關的血管增加素和胃電 波的變化。此外,本研究還會採用最新以紅外熒光製劑GastrosenseTM750的體內成像系統實時 觀察體內胃蠕動率。

 

項目編號:UGC/FDS16/B04/15
項目名稱:整數偏好,買賣指令不平衡和交易時間:基於國際市場的證據
首席研究員:陳濤博士 (公大)

摘要
在有效市場下,股票價格以不同尾數進行交易的概率應該一樣。然而,金融學領域的聚集現象則表明股票交易價格會以某個特定的數字結尾,尤其是整數。學者也嘗試用心理學來為此提供解釋,認為整數偏好是由於股票投資者傾向將整數作為一個意識上的參考標準來進行價格比較。如果整數偏好在股票市場上真的存在,每當股票價格以9(1)結尾,我們應該觀察到大量的買家指令(賣家指令)。 例如,當股價由$10降到$9.99時,投資者會有一個便宜$1的假像,因此以9結尾的價格就可能產生買盤。相反,當股價由$10升到$10.01時,投資者若依然用10作為比較標準就會覺得昂貴,因此以1結尾的價格就可能產生賣盤。由整數偏好引起的買賣指令不平衡會進一步影響到股票投資的未來收益。基於全球股票的每日高頻交易數據,本研究項目嘗試通過分析買賣指令不平衡及投資的未來收益來探討整數偏好對投資者投資行為的影響。

根據市場學的文獻,整數偏好會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意欲。由此推斷,投資者的投資意欲同樣也會受到整數偏好的影響。一般而言,投資意欲越強,則所需的決策及交易時間就會越短。由於高頻交易數據可測算到交易時間,因此可作進一步檢驗來分析投資者在面對以1或9結尾的股價時所需反應時間的差異。這是本研究項目嘗試探討的整數偏好對投資者投資行為的另一種影響。

最後,本項目會對上述整數偏好的兩種影響進行跨國研究。具體而言,本項目會將文獻中提及的一些跨國宏觀變量,例如文化差異,國家管治,股票市場的特徵及經濟發展狀況,同整數偏好的影響進行實證研究,從而尋找出可以解釋整數偏好跨國差異的因素。

 

項目編號:UGC/FDS14/B03/15
項目名稱:一個全球航空網絡決策支持系統的研究
首席研究員:張敬賢博士 (恆管)

摘要
隨著全球商業迅速發展及人們生活水準提高,航空業的表現與城市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香港就是一個好例子:在2013年,其人均生產總值躍升至世界第九。香港機場穩居世界最佳機場前五位,而客貨運量均名列前茅。可是隨著中國內地和亞洲各國的快速發展,香港機場正面臨被"邊緣化"的危機。為了保持香港的競爭力,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來維持其航空樞紐的地位,例如興建第三條跑道。該提案引起了很多爭論,包括機場的定位、與其他機場及航空公司的關係、客運和貨運需求趨勢等。這些方面互相關聯,並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響,如經濟,周邊城市的人口和基建發展等。再者,全球航空網絡的演變對機場也有很大的影響。可惜過往的研究沒有全面的框架來研究不同因素對航空業的影響。本研究擬應用網絡回歸和數據分析方法,對全球超過5000機場各航線過去10年的客貨運量進行分析,取得更精確的航空發展預測。決策支持系統更可研究不同的政策對航空業務的影響,從而提升香港競爭力。

 

項目編號:UGC/FDS15/H02/15
項目名稱:工作與家庭正面互動之探索性研究
首席研究員:趙騫雯博士 (樹仁)

摘要
「工作家庭平衡」乃員工、人力資源管理層以及心理學家關心的議題,近年研究傾向探討兩者互動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工作家庭增益」泛指透過工作及家庭的互動,把正面的影響從一領域傳遞至另一領域 (Carlson, Kacmar, Wayne, & Grzywacz, 2006)。此影響是雙向的,即增益可從家庭層面轉達到工作層面,或由工作層面轉至家庭層面。本研究嘗試探索各類型的社會支援,尤其是一些特定領域的社會支援,對工作家庭增益的影響。研究結果將促進學者建立更準確的統計模型,迎接建構工作家庭平衡時遇到的挑戰。

 

項目編號:UGC/FDS17/H03/15
項目名稱:在一個以網上3D遊戲為本的虛擬世界學習臨床分流技巧的果效
首席研究員:周湛明博士 (東華)

摘要
大量傷者事故是指不可預知的突發性事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令當地醫療設施的正常運作受到影響。火災、爆炸及公共交通意外是導致大量傷者事故的普遍原因。緊隨事故發生之後,醫護和其他緊急服務(如消防、警察等)需要即時進行搜索、拯救和傷者分流工作。醫護人員在處理大量傷者事故中肩負重要角色,尤其在傷者分流方面。大量傷者分流是指按傷者的傷勢嚴重程度作出現場分流,確保不論情況最危急或傷勢相對較輕的傷者都可獲得適當治理,令死亡數字減到最低。

在教授急症科護理及相應的分流技巧的時候,其中一個難題是為護理學生提供真實經驗。由於大量傷者事故發生的機會率低,以致學生在急症室臨床實習時,往往未能有機會練習這方面的技巧。而進行演習不但昂貴費時,並且欠實際。

嚴肅遊戲及虛擬世界以創新的形式培訓人員,發展潛力巨大。嚴肅遊戲是一種為某主要目的而設計的遊戲,並非純粹為娛樂。雖然嚴肅遊戲亦可具娛樂性,但主要應用於各行業如教育、防護、科學探索、醫療等來解決問題。另一個方式是利用網上的3D虛擬世界,例如是《第二人生》。虛擬世界以自訂的設定反映真實世界,亦可被視為網路虛擬實境。用家以虛擬人物作為自己的化身,在模擬的3D環境中移動及進行其他互動。

雖然網上的3D虛擬世界可營造一個類似真實的學習環境,但仍然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吸引他們學習。在模擬環境引入遊戲元素來製作嚴肅遊戲,已被證明有效鼓勵學習。本研究會將課題融入遊戲之中,並透過得分形式、互動介面、即時回應及彈性課程來吸引學生學習。本研究旨在發展一個以3D遊戲為本的虛擬世界,讓護理學生學習大量傷者事故的臨床分流技巧,並評核此方法對學生在技巧學習及技巧保留的果效。

 

項目編號:UGC/FDS14/P04/15
項目名稱:模糊廣義高斯分布分割模型:數學分析及應用
首席研究員:蔡少佳博士 (恆管)

摘要
利用統計而建構的圖像直方圖模型在不同領域有廣泛應用,例如場景分析,圖像編輯和醫學成像。許多研究表明,圖像變化的直方圖具有對稱性及零尖峰的特性。而廣義高斯分布(GGD)是其中一種適合用於圖像變化的直方圖模型之一。GGD模型已被用於高頻係數的分佈,並成功應用於不同的領域,如圖像檢索和紋理分類。然而,GGD模型尚未應用在圖像分割。在這項目中,我們會研究有效的GGD型圖像分割模型及其應用。特別是,我們將研究數學最優化架構,把GGD模型加入聚合式模糊算法,並應用在圖像分割中。我們更會對模糊廣義高斯分布分割模型進行嚴格的數學分析,與及通過全面的實驗評估所提出的分割算法。

 

項目編號:UGC/FDS13/H04/15
項目名稱:六瑩堂集校注及梁佩蘭與明末清初嶺南文化及歷史研究
首席研究員:董就雄博士 (珠海)

摘要
明末清初廣東詩人梁佩蘭(1630-1705)號稱「嶺南三大家」之一,曾受到王士禛、朱彝尊等名家的推重,並在北京主持詩會,詩名遠播。然而他的詩文集至今只有呂永光校點補輯的《六瑩堂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整理本,基於呂氏只對梁集作校點、補輯佚詩佚文、簡列年譜的工作,並未有進行注釋和全面繫年的重要工作,以至學界對梁氏詩文關注未足,即欲關注亦礙於沒有注釋、全面繫年的幫忙而難以深入和全面。

另外,梁佩蘭詩中有大量的嶺南風光景物描寫,如嶺梅、羅浮山、荔枝、龍眼等,透露出他對嶺南鄉土的厚愛;即使在表現他對清廷和南明政權態度的作品中,也以端江等嶺南地域作為描寫對象呈現;同時,梁氏的詩歌創作理論,也與嶺南傳統有密切關係,他甚至提出「吾粵人人自成面目,不在天下風氣之內」的見解。凡此種種,都見出梁氏對嶺南文化的熱愛,深受其影響。但目前學界在此方面卻甚少關注,而且更未見有關梁佩蘭詩文研究的專著出版,使這位被《清史列傳》評為執嶺南詩壇牛耳的著名詩人的幽光一直埋沒,不免令人遺憾。基於以上對梁氏詩文校注和研究之不足,本計劃書將有以下研究成果:其一,整理和校注梁氏所有詩文,探究其內容和創作背景。其二,撰寫與本研究課題相關的論文發表。其三,寫成《詩人梁佩蘭與明末清初嶺南文化及歷史》一書出版。

計劃完成後,梁佩蘭之詩歌內容及創作背景將得到全面呈現;同時梁氏在易代之際仕與隱之心路歷程、嶺南風光景物對他創作和思想的影響、其創作理論特點及與嶺南傳統的關係、他的詩學成就等諸方面都會具體展露出來,這對明清文學的研究將有一定貢獻。

 

項目編號:UGC/FDS15/H05/15
項目名稱:映射流散網絡:以印尼華僑華人為例
首席研究員:許耀峰博士 (樹仁)

摘要
這項計劃將映射棉蘭華人的移民路線,並探討他們如何在跨國界的情況下保持聯繫和成立組織。這些海外華人雖然分佈於印尼、中國、香港和台灣,卻通過親屬、同學會或同鄉會的關係繼續保持聯繫。通過在印尼、中國、香港和台灣的多站點民族志研究方法,這項計劃將研究以上種種關係,並探討它們是否代表了一種可持續跨代和跨區域的華人跨國模式。

 

項目編號:UGC/FDS16/B03/15
項目名稱:家族企業的總裁薪酬與股息政策
首席研究員:洪惠容小姐 (公大)

摘要
本研究項目主要探討家族企業的總裁薪酬與股息政策,並且查考家族企業是否採用互補的方式來決定企業的總裁薪酬和股息水準,還是一併利用總裁薪酬和股息政策來剝奪公司資源。根據資料,截至2014年10月,香港按市值計算的前50家企業中,有22家屬於家族控制的企業,佔香港股票市場總市值約百分之二十。這些年來,過高的高層管理人員薪酬一直是從業人員和學者討論及研究之課題。尤其是在金融海嘯之後,過高的總裁薪酬更是爭議話題。股息政策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派息水準代表投資者的回報,直接影響股票的吸引力。由於在家族企業的總裁薪酬與股息政策或有可能是相關的,本研究項目將探討家族企業如何規劃企業的總裁薪酬和股息政策。

根據企業代理理論文獻,代理問題可分為Type I和Type II兩種。Type I代理問題是有關委託人及代理人因為擁有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的不統一而產生的衝突,Type II代理問題是有關控股和非控股股東的利益衝突。控股和非控股股東的利益衝突(Type II代理問題)是家族企業無可避免的問題,由於家族企業的家庭成員擁有控股權,是公司的大股東,所以有機會利用控股權的權利去剝奪少數股東的利益來鞏固及提高自身的好處。而家族企業是否會有有關委託人及代理人的Type I代理問題,要視乎家族企業有否委派家庭成員作為公司管理人員。在家族企業中,由家庭成員去掌管企業運作是很常見的事,如果所有權及控制權集中在一身,這種情況往往加劇了代理問題。

 

項目編號:UGC/FDS11/H02/15
項目名稱:香港弱勢少數族群的族裔經濟研究:探索社會融入過程中的經驗
首席研究員:郭儉博士 (明愛)

摘要
作為亞洲國際大都會,香港為自己的多元文化社會而引以自豪,並正式把自己描述為 "開放,包容與多元"。(Information Services Department 2010:29)。然而,這種說法 和自我形象並沒有獲得有關學術研究的充分呼應(Ku et al. 2004; Hewison 2004; Crabtree & Wong 2012; Law & Lee 2012)。在香港,多元文化仍然是一個描述性的詞 彙,而不是實現權利和資源平等的基準。目前居港的非華人佔總人口的 6.4%(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 2012),他/她們是來自不同種族和背景的移民。近年來,我們注意到一些民族聚集區的出現,比如說九龍城的"小泰國"和銅鑼灣的"小 印度尼西亞",區內林立著餐館、快餐店、雜貨店、理髮店及匯款銀行等,這些都是 典型的族裔經濟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僅豐富了城市的族裔地景以及添加了多元文化的 味道,也為少數族裔移民在香港的融合給予了重要的啟示。然而,這些啟示卻還沒獲 得學術上的重視。

是項研究為探索性研究,專注於少數族裔共融議題中較少被觸及的部分,即族裔經濟。 研究目的是了解少數族裔商戶的經驗,尤其是長遠而言,族裔經濟對於少數族裔在香 港融合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具體而言,本研究首先通過識別少數族裔商戶經營的模式、 行業的分佈和發展取向,以獲取在港族裔經濟的一幅綜合圖像。其次,本研究探討和 分析香港少數族裔商戶的經驗。他/她們如何使用各種個人和團體的資源以實現經濟 目標?在克服結構性制約的過程中,他/她們如何體驗充權和去權?其三,本研究識別一些有需要改善的政策領域和服務範圍。弱勢的少數族裔群體(南亞,東南亞和其 他群體)經驗是本研究的重點。概念上,本研究參照族裔經濟、多元文化和移民融合 的文獻,並採用雙重根植性(mixed embeddedness) (Kloosterman, Van der Leun & Rath 1999)作為其分析框架。在方法論上,本研究結合了基線研究和質性的研究方法,包 括田野調查、關鍵知情人士訪談、半結構的深入訪談以及文件和媒體材料的分析。

本研究的貢獻將是雙重的。首先,把香港的情況放在地區性及國際性的語境下去進行學術審視,本研究除了有助於族裔經濟總體上的概念性討論,亦特別探討族裔經濟可 以如何作為亞洲先進社會裏一種促進社會融合的潛在途徑。實證上,研究結果將會豐 富我們對少數族裔生活模式和需求的認識以及理解。這將加強政策制定者和前線工作 者對族裔經濟的意識。此外,為實現一個更具包容性的多元文化社會的長遠目標,此 項研究將揭示政策制定者和前線工作者可以怎樣通過制定措施和適當的服務,以協助 少數族裔商戶融入社會。

 

項目編號:UGC/FDS24/B01/15
項目名稱:「關心」或是「公平」? 從社會比較角度看公僕型領導及個別協議
首席研究員:郭文龍博士 (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本研究擬構建一個跨層次的服務型領導與個別協定(i-deals)之間關係的模型。我們試圖回應van Dierendonck (2011) 和Greenberg, Ashton-James, & Ashkanasy (2007)對於理解服務型領導的作用機制的呼聲。根據服務型領導理論,服務型領導者會更關心員工個人,進而會形成更高水準的個別協議。我們相信個別協議的積極效果。然而,對於那些獲得較低水準個別協定或沒有個別協定的員工,當他們和擁有的人比較的時候,此時會產生負面的後果。具體而言,服務型領導會導致高水準的個別協議,這會提升員工的組織承諾、減少離職意向。這種直接效應收到社會比較的調節。在上行比較時,個別協定對組織承諾的積極效應會增加,而在下行比較時,會減少。但對離職意向的作用會增加。

本研究包括三個縱向的子研究,樣本將取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公司和團隊。基於研究發現,我們將對學者和實踐人士提供理論和現實意義。具體而言,我們將從社會比較的視角推進對服務型領導和個別協定之間關係的理解,並加深對服務型領導的作用機制的理解。在實踐上,我們給管理者在公司提供個別協議時提供更好的途徑。一方面,員工個人的需要得以滿足,另一方面,負面的效應將得以最小化。

 

項目編號:UGC/FDS16/H06/15
項目名稱:香港幼兒教育早期數學的教師知識
首席研究員:盧錦玲博士 (公大)

摘要
本項目旨在探討香港幼師在科技的影響下發展幼兒早期數學概念時所需的知識,建基於教師的實務,透過發展一個教師知識框架,識別當中的組成部分,並探索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

當今的數學教育研究甚少著眼幼師知識;幼兒教育方面的研究則甚少聚焦發展幼兒的早期數學概念時教師所需的知識;與科技的影響有關的教師知識研究則鮮有涉及教室內數學學習的情境。本項目正嘗試在數學教育、幼兒教育及教師知識研究三方面作出補充。

參考Ball, Thames and Phelps' (2008)和Herbst and Kosko's (2014)的研究,整個教師知識框架的發展過程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發展紮根於環境的教師知識概念框架。幼兒教育工作者及教師教育專家組成專家小組及工作小組,參考相關文獻,從香港幼師的實務開始進行討論,初步設定教師知識基礎的框架及組成部分。

 

項目編號:UGC/FDS15/H06/15
項目名稱:沒有身份的人:在香港尋求庇護人士的生活經驗
首席研究員:劉珮欣博士 (樹仁)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索在港尋求庇護人士的生活經驗。尋求庇護人士泛指那些離開個人國籍所屬國家,在別的地方申請成為難民尋求庇護,但其難民身份尚未被核實的人(聯合國難民署,2014)。這批人士在香港社會幾近完全隱閉,故此,本研究主要議程為:在港尋求庇護人士如何面對在身處的社會被邊緣化? 他們如何建立屬於自己的圈子以及如何看待與自己圈子以外的社會?本研究將以社會學的角度探索他們的生活經驗、生活網絡聯繫以及作為沒有居民身份(以至難民身份)的少數族裔在尋求庇護期間的自我身份定位。

本研究將以社會學概念污名(stigma) (Hoffman, 1963)為切入點,並以社會資本理論(Woolcock, 1998)作為分析工具,探討及分析尋求庇護人士如何與其他同路人、社會群組以及政府及非政府組織連繫。本研究將以質性研究方法(qualitative method)進行,與在港尋求庇護人士及相關組織進行深入訪談。

是項研究將帶來以下貢獻:第一,尋求庇護人士本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學及全球性研究課題,然而此議題長期被香港社會及學術領域忽略。是項研究不但把此議題引入香港社會學研究,也對現今社會資源網絡研究提供新視野。第二,透過直接向在港尋求庇護人士了解其生活經驗及社交網絡,研究結果將有望改善現今在港尋求庇護人士政策,尤其在入境及打擊非法活動方面。

 

項目編號:UGC/FDS16/B01/15
項目名稱:團隊成員交換關係的前因及其對工作生活平衡的影響
首席研究員:劉淑賢博士 (公大)

摘要
在現今的工作環境中,團隊已變得日趨普及。員工之間密切的社會交換關係鼓勵了相互的支持,回饋,資訊及其他不同社會資源的分享,而學者已發現此密切的社會交換關係可帶來不同的好處,包括提高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員工對工作的滿意度,以及員工的工作表現。不過,我們發現,仍然有員工選擇跟其他員工保持距離,不願意建立密切的社會交換關係。既然社會交換關係可以為員工的態度及行為帶來各種好處,為什麼仍然有員工不願意參與其中?

這個研究項目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嘗試用個人性格的角度解答以上的問題。由於每個人的性格都不相同,我們相信這些獨特的性格或者可以協助我們解釋為什麼有些員工比其他更願意交換社會資源。在此研究項目,我們會探討三個性格特質:(1) 相信傾向,即個人願意相信他人的程度;(2) 報答的謹慎度,即個人擔心在一個社會關係中被對方利用的程度;(3) 交換的意識形態,即個人遵循報答規範的程度,當中報答規範是指當得到好處時應回報的社會規範。

解答完以上的問題之後,另一個問題是"有什麼可行的解決方法?"在此研究項目,我們探討企業的設置如何影響個人性格及團隊隊員間社會交換關係的聯系。我們會集中研究兩個設置因素:任務相依性及共用領導。任務相依性是指一項工作需要依賴員工互相協調及交換資訊方可完成的程度;而共用領導是指團隊隊員需要共同分擔領導的責任的程度。我們相信,當團隊中任務相依性及共用領導增加時,員工-即使他們的個人性格特質令他們不願意分享-都會變得更積極地與其他隊員交換資源。而我們亦相信,這方面的探討可以為企業的管理層提供有用的見解。僱主,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都不可以根據性格特質聘請或選擇員工,如果僱主瞭解到某些企業設置因素可以鼓勵員工分享及交換社會資源,他們便可以設計相應的工作環境從而令員工更積極地參與社會交換關係。此外,這方面的探討同時亦展示了人格特質啟動理論及社會認同理論對員工的社會交換關係的相關性。

最後,我們嘗試解答多一條問題:"當員工更投入於社會交換關係時,他們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會否改善?"工作與生活平衡對僱主及僱員來說已經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但能夠成功達至平衡的情況實在少之又少。雖然不斷有聲音提醒僱主要訂立不同的企業措施協助僱員於工作及生活之間取得平衡,但由於這些企業措施往往牽涉成本,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未必能夠作出相關的投資。在此研究項目,我們提出密切的社會交換關係或者對工作與生活平衡帶來好處。當員工跟其他隊員有密切的社會交換關係時,他們獲得更多跟他們的工作有關的社會資源,從而改善他們的工作效用及效率。與此同時,透過這些密切的關係,他們亦獲取更多與他們的家庭有關的資訊及幫助,令他們的家庭生活獲益。當工作及家庭生活的效率同時提升,兩者之間的衝突自然減少,從而改善了工作與生活平衡。

此研究項目會運用橫斷性研究測試以上提出的假設。我們會向於香港從事不同行業及於不同企業工作的員工收集數據。我們希望此研究項目可以解釋為何有些員工不願意向團隊中的其他隊員回饋,以及經理如何可以透過適當的工作環境設計促進員工之間的社會交換關係,不單令企業得益(員工的工作表現有所改善),亦令員工有所得益(員工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有所提高)。

 

項目編號:UGC/FDS25/M05/15
項目名稱:植物細胞的內吞蛋白質膜循環運輸通路的分子研究
首席研究員:羅浩然博士 (高科院)

摘要
內吞作用是充分表徵而且必不可少的細胞過程,用於調節細胞表面的信號受體密度和質膜的組合物。與此相反,我們對內吞蛋白質回收到質膜的循環蛋白運輸認識有限,但此蛋白運輸途徑對補充質膜上的受體損失有顯著貢獻。事實上,內化的內吞蛋白質回收到質膜的循環蛋白運輸通路發起在反式高爾基體網絡,這也是植物細胞裹的初級內體。過去十年,我們對於植物細胞裏的質膜回收內體及質膜循環囊泡的性質和身份所知有限。在哺乳動物細胞裹,一個含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底物15-同源結構域(EHD)的蛋白家族是質膜循環小管的標誌蛋白質,並在內吞蛋白質從初級/分類內體回收至質膜的慢循環蛋白運輸途徑中發揮作用。在這項目中,擬南芥的EHD蛋白質同源基因將用作分子標記,以鑑定在植物細胞中的回收內體。我們將運用遺傳學方法以研究EHD的在植物生長和發育的功能角色,並結合運用目前國際上先進的細胞、分子、生化和細胞成像技術,用以更加了解及表述植物細胞中的內吞回收途徑。我們預期研究的成果將會大大增進我們在植物細胞生物學的前沿知識,進一步探索在植物細胞中的質膜回收基礎設施,並激發潛在提高植物抗逆性的農業生物技術。

 

項目編號:UGC/FDS16/B02/15
項目名稱:權力關係中的境遇知識:它的合法化,分享與私佔
首席研究員:羅國基博士 (公大)

摘要
大部分的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KM)文獻主要以在正式工作環境中的知識型工作者作為研究對象,並視知識為客體化和商品化的資產。然而,有學者則認為個人在其日常工作環境中會註釋和定義有關的知識,這稱為境遇知識。 Gherardi and Nicolini (2002)指出建築工地學徒在學習安全知識過程中的社會及文化特質,而Kamoche and Maguire (2011)亦循同一方向去研究煤礦工人如何共同建構風險評估知識合法化,以及與管理層在工作保障上進行"交易",研究發現管理層卻認為工人的隱性知識會阻礙公司追求經濟利益。這些研究結果顯示,在境遇知識會在非傳統的工作環境中出現及分享,我們有需要多加研究;對於管理層而言,員工境遇知識的合法法和私佔亦需多加關注。

本研究計劃的主題是境遇知識,研究其在非傳統的周邊環境下(如搭棚行業)權力關係的合法化、分享及私佔,從而優化上述有關"境遇知識實踐"的理論。搭棚是一種在建築工程中所使用的臨時建築方法,所搭建的支架能為建築工人於工程進行時提供通道和工作平台。支架的安裝和拆卸涉及複雜的知識和全面的風險評估,這些都是搭棚工人在觀察和交流中所體現出來的。

我們的研究有三個主要目標。首先,我們將探討搭棚工人對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所建構出來的工作知識以及他們個人所擁有知識的價值及其合法性之看法;而有關工人的社會成就之研究在知識管理領域中相對不多,因此本研究有助進一步揭示當中的實際情況。其次,我們將探究搭棚工人以甚麼形式和怎樣機制去表達和傳遞他們所共同建構及體現的知識給他人知道,特別其學徒,這將使我們能夠更清楚地了解到這些看似難以理解的境遇知識是如何分享和傳承。最後,我們將研究知識私佔於搭棚工人和管理層之間的矛盾和爭議。知識型工作者或許會隱藏其知識以保持與管理層的談判能力,但對於搭棚工人而言,他們可能不太願意承擔這樣的風險,甚至傾向放棄一些權力,因此,我們認為有需要作出進一步的探索研究。鑑於本研究的高度複雜性,會採用定性研究設計的方法來研究上述問題;另外,也會採用半結構式訪問方式採集搭棚工人、搭棚公司管理層及負責在建築工地推廣安全的相關政府官員之資料和看法。訪談是用來收集受訪者的資料和意見,以了解搭棚工人如何去定義、分享及學習有關搭棚和風險評估知識。再者,訪談中也會探討當管理層或政府推出"根據商業成果、健康和安全來把更多的官僚程序合理化"(Kamoche & Maguire, 2011, p. 725)時,這種境遇知識於合法化及私佔上會如何受到威脅?

本研究計劃將有助解構在實行現代科學安全措施時,工人的境遇知識於合法化、分享及私佔上如何受到威脅,從而在有關文獻上作出貢獻。因此,本研究使我們能夠拆解對於管理較難以理解的境遇及感知知識所面對的潛在衝突,亦為KM於缺乏研究的層面上帶來突破,明白傳統智慧有可能在有些情境下並不合用,同時有助確認境遇及感知知識的重要性。

 

項目編號:UGC/FDS25/E03/15
項目名稱:光觸媒在大廈玻璃幕牆以作空氣淨化之應用研究
首席研究員:李建文教授 (高科院)

摘要
高空氣污染指數(API)和較差的室內空氣質量 (IAQ) 是香港的主要環境問題之一。其中一個可能的技術來改善這些問題是發展和應用清澈透明薄塗層 (光觸媒層) 作為在城市高層建築的玻璃幕牆空氣淨化和污染物減排的機構區域。使用無毒的UV 活化的空氣淨化光觸媒化學材料先前已經證明了其強大的空氣污染物的陽光照射的條件下降低功率。在各種形式的空氣淨化光催化材料,二氧化鈦,二氧化鈦,已經吸引了大量的研究關注,由於其成本低,在自然陽光的照射下,它的化學穩定性和強氧化能力,以及它的抗細菌特性。最近的研究已經表明,二氧化鈦,其形式如銳鈦礦型,已被證明是非常有效地減少常見的空氣污染物,例如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醛。然而,這樣的材料是一種非透明的粉末材料,從而阻礙了它的應用在高樓大廈之玻璃幕牆。為了使這樣的光催化劑的技術適用於清除高層建築的玻璃表面,需要研究在澄清透明光催化膜材料的發展。這項研究建議:
1. 制定噴霧式清澈透明的光催化劑在高層建築之應用,以及在建築物內之淨化,
2. 建立一個有效和經濟的清晰光觸媒膜塗層技術在高層建築物之玻璃幕牆內面和外面之應用,對其透明度和永久性作出研究,並
3. 改善城市和城市走廊之空氣質量,左現有的和新的幕牆採用光觸媒技術,以減輕空氣污染問題。

 

項目編號:UGC/FDS25/H03/15
項目名稱:粵語兒童表達『拒絕』的言語行為研究
首席研究員: 梁長城教授 (高科院)

摘要
兒童語用發展的重要已廣為人知。近年來,針對不同母語及族裔兒童話語能力的研究日益增加。在香港,研究粵語兒童語言能力仍多針對其語音體系及文法的發展,對語用能力方面的探討卻寥寥可數。

本研究旨在分析粵語學前兒童語用能力的發展,深入探討其中一項常見的話語型式:拒絕語。與請求語比較,拒絕語較為複雜,因為拒絕語並非我們在話語中常見的回應。

我們的研究會參考關於非粤語兒童語用能力發展的文獻,探討不同年齡的粵語兒童如何作出拒絕的回應。將邀請十八位三歲及五歲兒童參與計劃,透過角色扮演(布偶戲)的形式了解各位兒童作出拒絕的方法,並作分析。

本研究的成果兼具理論及實踐價值。從理論方面而言,本計劃有助加深我們認識兒童學習粵語的語用發展,以便作比較研究,進一步理解兒童話語能力的發展。

在實踐價值方面,本計劃提供香港兒童口語發展資料。教師及教育工作者可將其應用於教學,為正常發展兒童及以粵語為第二語言的兒童設計和規劃語言課程;香港言語治療師亦可參考是次研究數據,評估兒童掌握語用能力上遇到的疑難。此外,本研究所得的資料將為日後香港兒童話語能力的發展提供實用的參考數據。

 

項目編號:UGC/FDS15/E01/15
項目名稱:多準則決策分析香港摩天大廈建造安全指數
首席研究員:李綺雯博士 (樹仁)

摘要
摩天大廈是指高度超過100米的建築物(Emporis地產數據庫,2015年)。在2015年1月23日,香港就有732摩天大廈。香港比其他城市有更多摩天大廈。而且,我們預計將會有更多摩天大廈落成以滿足密集人口的需求。然而,摩天大樓相對低層建築需要較複雜的技術、更長的施工時間和更多分包商,這些都會增加施工事故發生的機會。

建築意外導致難以估計的金錢和非金錢的社會損失。雖然業界採用了不同的安全措施,以減少工地事故。但意外有許多遠因和近因,如從高處墮下、人為錯誤和缺乏保護措施等,事故常有發生。理論上實施單一有效安全措施以消除造成事故成因是最好的辦法,但現實中並不存在。千金散盡解決安全問題也不可行。因此,我們制訂摩天大樓建築安全指數(CSIFS)幫助安全主任預測安全隱患,釐定優先考慮的安全措施。
我們利用以下步驟構建客觀的CSIFS:
1. 與工作人員和安全人員他們對事故成因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的看法。
2. 工人意外個案研究。
3. 分析香港法院報告、研究法官對導致事故發生的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的看法。
4. 調查150-200香港安全主任。
5. 按步驟1-4的結果,跟15個建築安全專家擁有超過20年工作經驗進行訪談,通過問卷調查方式來構建CSIFS。
6. 透過多準則決策和層次分析法計算導致建築事故的因素的相對重要性。
7. 邀請安全專家評論,調整因素權重。
8. 模型利用與工人有和沒有經歷過意外的歷史數據進行驗證。
研究成果有望為業界提供實用意見:雇主能估算意外風險,以提供相應安全措施和風險計劃。安全人員了解工人觀點,落實有意義的安全措施。承包商和開發商了解法官對意外成因的相對重要性,避免支付巨額事故賠償。持分者意識到建造安全問題,激勵開發商,承包和分包商制定有效安全措施。安全人員透過CSIFS識別那些工人在甚麼情況下較容易發生意外,提供相關培訓和防護措施。

 

項目編號:UGC/FDS16/H04/15
項目名稱:香港政治話語:系統功能語言學視角
首席研究員:李深紅博士 (公大)

摘要
此研究計劃旨在探討香港社會如何以政治話語作為政治行為。本項目採用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視角,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香港特別行政區之官員、建制及泛民陣形的核心人物和其他利益集團,就早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所提出的「政制發展五步曲」,即修改二零一七年行政長官之產生辦法所曾作出之政治話語。

鑒於中文和英文均為香港的法定語文,故本研究將搜集中文及英文的政治話語(包括口語和書面語體)。口語語料包含辯論、傳謀訪問、公開談話;書面語料則包括新聞稿、刊登於報章之文章、聲明、批評、社論。語料搜集後則從詞彙、子句、語篇、語境這四個層面作分析,並回答以下四條問題:(一)政治人物們通常以政治話語作為政治舉動,來達到某些政治目的。系統功能語言學之理論架構及視角,對分析此類政治話語能夠作出甚麼貢獻?並且,是否能藉此理論架構及視角,建立一種連繫政治話語與政治意識形態的理論?(二)政府官員、政黨核心人物及其他利益集團之政治意識形態,如何反映並植入其政治話語中?(三)這些政治人物於政治話語中採用何種政治手段以達到目的?(四)他們如何於香港政制發展五步曲中,在不同的政治階段,改變其政治策略?

此研究嘗試對以下三個範疇作出貢獻。首先,研究結果讓我們更透徹地瞭解政治人物如何於不同政治階段,利用政治語篇以宣傳其意識形態,以求達到其政治目的。其次,在理論層面方面,此研究亦會闡述系統功能語言學之理論架構及視角,如何直接分析政治話語作為政治舉動,從而達到政治目的這課題。並就此課題之社會理論作出貢獻。簡言之,就是從系統功能之角度,分析政治話語。最後,於教學層面而言,本研究的其中一項結果,將會以真實材料建立「香港政治語篇語料庫」,用以支援教學,並作為本校三門課程之學習教材:「香港社會中之語言及政治」(通識教育);「語言、權力及社會」(語言研究);「語言中之政治」(政治及公共行政)。

 

項目編號:UGC/FDS14/B07/15
項目名稱:中國本土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的崛起:與國際四大成員所之審計質量比較研究
首席研究員:劉軍霞博士 (恆管)

摘要
2007年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發佈了《關於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意見》,明確提出"用5至10年的時間,發展培育10家左右能夠服務于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提供跨國經營綜合服務的國際化事務所。"2009年國務院轉發財政部《關於發展註冊會計師行業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提出了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目標和方法。此後數年實踐顯示,在國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中國本土會計師事務所在業務收入、人員規模、市場佔有率等方面都增長顯著,最近幾年,兩家本土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甚至超越國際"四大"在中國的成員所,躋身"年度百強會計師事務所"前五名。本土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的崛起是否意味著其審計質量亦較2007年之前顯著提高,甚至與國際"四大"成員所之審計質量不相上下?本研究以2003-2013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探討審計師類型與審計質量之間的關係,以及這種關係在2007年"做大做強"政策推行前後是否發生顯著變化。

本研究中的審計師分為三種類型,即國際"四大"成員所、本土大型會計師事務所與本土其他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的高低以三種方法來衡量:一是被審計公司的盈餘管理行為,二是審計師出具非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傾向,三是分析師預測公司未來盈利的準確度。一般而言,高質量的審計師更能發現、減少公司的盈餘管理行為,對發現的問題更傾向於出具非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分析師利用審計後的會計報表對公司未來盈利能力做出的預測更準確。此外,公司在選擇審計師時並不是隨機的,優質公司傾向於選擇優質審計師,因此,在數據分析過程中,本研究採用傾向得分匹配法,以控制公司與審計師之間的這種自選擇偏誤。

本研究通過對匹配樣本的回歸分析,預期能夠發現以下結果:2007年前,本土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低於國際"四大"成員所,而與本土其他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無異;2007年後,本土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高於本土其他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而與國際"四大"成員所無顯著差異。研究結果將顯示,中國政府和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推動本土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政策措施,顯著提高了本土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

 

項目編號:UGC/FDS11/H03/15
項目名稱:為誰而設?為何而為?自資副學位教育對香港青少年的社會流動影響研究
首席研究員:羅淑玲小姐 (明愛)

摘要
在現今我們稱為知識型的社會中,該人口接受教育程度的水平,成為發展現代社會人力資本 的一個重要指標。而教育也被普遍認為是一個合法的,並顯著重點提升個人的社會地位。正 因為這是有關提升城市競爭力的一項重要社會投資,香港政府已投入大量的資金在教育中,佔每年公共開支總額的平均為 20%左右。世界各地學士學位及副學位課程在蓬勃發展中,但 香港的專上教育已擴展得尤為顯著,當中的高中畢業生,政府旨在提高他們的專上教育機會 由 2000 年的 33%,上升至 2010 年達 60%。通過香港自資高等教育院校提供為期兩年副學位 的專上教育,包括高級文憑課程和新開發的副學士課程;這個目標大部份已在漸漸達成。

隨著獲得教育的機會提高,年輕人似乎在社會流動上是一片光明的。不過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在現時學位氾濫和不斷進修去追求階級向上流動的文憑病下,什麼是副學士課程畢業生的具 體發展出路?是否猶如香港自資副學位教育所闡述,擁有學士學位後,能提高就業能力和收 入,然後就可以有向上的社會流動呢?究竟有什麼方面和可能的中介因素影響了學生畢業後 的社會流動性(如果有的話)?是否有專業認可的副學位課程的畢業生,比較沒有專業認證 資格的畢業生有更好的前景?正在就讀副學位課程的學生,什麼是他/她們實際的個人願望、 家庭環境狀況、流動上的障礙/催化和學校生活經驗?

這項研究將是首開先河去檢視自資副學位教育對香港青年社會流動的影響。量性與質性的研究方法將會同時運用。聚焦小組的方法和研究方法論是採用弗萊雷的批判意識提升的教學法 和相關的批判敘事分析。問卷調查和聚焦小組訪談將會進行,對象為明愛專上學院現時就讀自資副學位課程的學生和畢業生,當中包括有專業和沒有專業資歷的。這項研究透過不同的 基礎和可能的中介因素的考慮,包括學位氾濫、社會階層和專業資歷;將進入了解自資副學 位教育對社會流動的實際影響。在香港這幾年,特別目睹一些以追求一個更為開放而平等社 會的積極投身於社會行動的青年,這研究將為教育程度所扮演預期的角色上,帶來理論的關注和教學的反思。

 

項目編號:UGC/FDS12/M01/15
項目名稱:香港市區公園鳥類群聚在1996與2016兩年之內的比較研究
首席研究員:駱雅儀博士 (明德)

摘要
隨著全球的自然棲息地被大規模地轉變為人造環境,市區公園便成為低地野生生物其中一個重要避難所。公園是城市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其生物為生態系統提供重要的功能。鳥類是有效的環境指標,亦是城市居民最易於接近及欣賞的野生動物。因此,城市鳥類生態研究,不僅對生態學術領域有貢獻,而且亦有助提昇城市居民的生活素質,惠及生物多樣性的保育。

香港暫時未有研究比較不同時代城市鳥類群落的變化。本研究的調查結果將與1996年的數據進行比較,以識別這二十年間鳥類群落的變化。此外,本研究亦會收集公園植被的資料,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分析公園植被特徵與鳥類群落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結果為市區公園設計和管理提供建議,將有助提高城市鳥類群落的多樣性,提昇市區公園的休閒價值,並加強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保育。本研究收集的數據,不僅在學術方面提供城市鳥類群落的現狀,也可為今後的研究提供歷史記錄,使我們更了解人類對所處環境的影響。

 

項目編號:UGC/FDS11/H06/15
項目名稱:探討照顧者在照顧其有認知障礙的家庭成員的心路歷程及鑑定漸老的照顧者籌劃繼續照顧該成員的過程
首席研究員:羅佩麗博士 (明愛)

摘要
目的:本研究目的旨在了解家庭照顧者現時的照顧需要、他們所獲取的支援,以及作為日漸 年長的照顧者,他們計劃如何繼續為輕度至中度智障的社區人士提供照顧。

研究設計:採納建構主義的紮根理論研究方法。

地點:本研究選址以方便取樣方式從香港明愛和仁濟醫院中選擇庇護工場,這些庇護工場選 自香港社會福利署為智障人士提供的服務地點名單。這些工場用以招募一些照顧輕度至中度 智障人士的家庭照顧者。我們將會接觸兩間由香港明愛為智障人士而設的庇護工場,包括明愛樂行工場 (可容納150人)及明愛樂健工場 (可容納 126 人)。至於仁濟醫院,則只有仁濟醫院盧李佩貞紀念工場 (可容納150人) 參與。因此共有三個地點,可接觸最多426名智障人士,以招募其家庭照顧者。

參加者:先使用立意抽樣法招募家庭照顧者,然後再進行理論抽樣法。根據首席研究員先前 在不同地點進行的質性研究,約15位家庭照顧者代表一個地點,因此合共招募45名家庭照 顧者。在尚未進行研究的階段,未能知道庇護工場的容納人數會否對研究現象 - 家庭照顧 者的經驗有所影響。這些場所的容納人數較首席研究員早前研究的場所為多,以便估計研究樣本數目。此外,由於輕度和中度智障人士的實際數目未能於此階段確定,因此會影響招募 家庭照顧者的實際人數。本計劃將以每個場所 20 人為樣本數目目標,估計合共招募60人, 以作計劃的應變措施。因此,本計劃的最後樣本數目將視乎需要達致數據飽和的數目。

研究方法:採取個別半結構式訪談,並以錄音方式進行。根據文獻搜尋以及研究團隊對智障 人士及家庭照顧者研究的知識和技巧,訂立了訪談時間表及多個廣義式問題。研究人員同時 收集實地筆記,為訪談數據作補充資料。我們亦採取持續比較分析法,以建構概念,及訂立 家庭照顧者經驗的理論,以了解年長照顧者為智障家庭成員計劃持續護理的過程。

結果及總結:理論反映了家庭的照顧體驗,以及家庭照顧者在獲取所需照顧、所得支援的過程,同時反映家庭照顧者如何計劃在晚年照顧社區居住的智障人士。我們亦會報告全新發現 的問題,以及家庭照顧者的需要和難處,以便讓當局留意相關政策和做法,改善社區智障人士的照顧,並為日漸年長的家庭照顧者提供更理想的支援。我們所建構的理論框架非常適切實用,可讓大家了解影響照顧過程的因素,以及在不同時間追蹤照顧歷程,以清晰界定需要 作出改變的範疇。這樣,理論框架在推行合時適切的介入方面尤為有用,可針對家庭照顧者 的實際需要,有助他們在日漸年長時繼續照顧社區智障人士。

 

項目編號:UGC/FDS12/H02/15
項目名稱:香港大學生口頭英語學術研究
首席研究員:麥可欣博士 (明德)

摘要
大學教育建基于學術交流,學生通過各種學術活動去交流意見和建構知識。當母語幷非英語的學生,要運用英語進行口語活動,如學術論文報告、小組討論時,他們不但要學習有關語言技巧,也要學習如何協調自己的身分與參與方式。然而,過往有關于透過課堂口語活動發展的「言談社會化經驗」(discourse socialization experience) 的硏究, 大多集中在英語系國家。此外,過往也很少有學者去探討如何設計英語課程以幫助學生發展言談社會化經驗。 因此,本硏究透過「全方位」口語課程設計, 探討香港大專生的言談社會化經驗,以及課程設計如何影響其發展。本研究同時采用量化和質化數據,包括調查問巻、課堂觀察、 學生課堂活動錄影、 訪談、 學生作業與有關課程文件等。研究成果將會豐富在非英語系國家中英語課程設計及口語發展的知識, 幷能在教學上啓發教師。

 

項目編號:UGC/FDS14/E01/15
項目名稱:社區電召服務之可持續性發展:提高載客量並不需要增加車輛
首席研究員:巫耀榮博士 (恆管)

摘要
這研究項目將著重為非牟利運輸機構制定一套可持續發展計劃,優化現時為行動不便的人士所提供之電召服務。由於電召服務是一種需要提前預訂的點到點交通服務,該車輛的載客量通常比固定路線服務的車輛低,而按人補助額則比一般為高。為了更有效善用資源,我們將研究如何將現時的電召服務加入聯載安排,以提高車輛的載客量。我們將會建立一個優化系統模型,從而找出車費折扣、乘客對交通時間的接受程度、車輛的使用率通三者之間的關係,並制定一套嶄新並可持續發展的編車方法。該研究結果將會讓運輸機構在不增加車輛的情況下,為更多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服務。

 

項目編號:UGC/FDS11/E03/15
項目名稱:基於計算機視覺方法作雙手辨識之醫護衛生訓練評估系統
首席研究員:彭衛民博士 (明愛)

摘要
近年,將遊戲概念及虛擬實境技術應用到醫療及醫護衛生訓練上開始廣泛被人接受及流行起來。這些與醫學相關的嚴肅遊戲極受關注,而且已被證實對學習有很高的成本效益。醫護衛生訓練系統都擁有一個共同目標︰要求受訓員在緊密的雙手互動及手眼配合下完成特定的任 務。雖然這些任務通常看來十分簡單,但為了達到一定程度的技術水平,必須經過多次的反 覆練習。否則,受訓員很可能無法正確地完成任務,導致醫療風險甚至受傷。

現有基於虛擬實境之訓練系統都需要特製的裝置來提供逼真的虛擬環境互動,或是要求戴上 特製的手套來識別手勢。這些方案通常帶來高昂的開發成本。而且,使用與皮膚接觸的裝置 也會帶來各種的不便。對於很多的訓練應用,快速及基於計算機視覺的非接觸式手勢識別方 案會更為合適及更受歡迎。因為這種方案可以為用戶提供一個更舒適的使用環境,安裝裝置 所需的時間也能大大縮短。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的主要目標是在醫護衛生相關的嚴肅遊戲系統開發中利用計算機視覺技 術,令系統能夠自動評估需要雙手合作及互動的任務是否正確地完成。我們所提出的識別系統可以令大多數相關的醫護衛生訓練應用獲益。 應用包括個人護理、復康、按摩和運動訓練。 這些訓練系統可以指導及糾正受訓員利用正確的手勢來執行任務,並在無需教練參與的情況 下不斷地進行訓練。因為在識別過程中,基於計算機視覺的虛擬實境裝置無需與皮膚接觸, 可以大大減少因衛生問題及安裝裝置問題所帶來的憂慮。

我們初步的雙手識別解決方案是依靠多視點的視覺追蹤技術。近年來,基於視覺的追蹤技術日益流行。許多工作嘗試識別手勢來達成一些簡單操作,例如在圖形用戶界面(GUI)上的 點選及拖放操作。它們很多都是基於現有的實時深度傳感器來產生手部深度圖。然後分析手 部結構,從而快速及穩定地追蹤手指和手掌的姿勢。但是,它在處埋雙手高度緊密的互動下 仍然有不足之處。困難主要來自於雙掌之間的遮擋問題,尤其是當雙手接近甚至互相觸碰的 情況下。

為了減少遮擋問題帶來影響,我們初步打算使用多個深度相機來覆蓋較寬的視角。同時我們 會開發快速和特製的算法來處理取得的深度圖和點雲。我們首先利用硬件加速的圖像配準方 法把點雲統一。然後,我們會提出快速手部分割方法來提取用於識別手指和手掌的特徵。通 過使用分類及機器學習算法來學習龐大數量的手勢樣本,我們便能夠實現快速及有效的雙手 手勢識別。

最後,我們會開發醫護衛生為主題的嚴肅遊戲應用演示我們的手勢識別系統能力。這個應用 將反覆地提供雙手技能訓練,同時對受訓員的雙手行為作出即時反饋和提出建議,以改善相 關的技能。

 

項目編號:UGC/FDS11/E02/15
項目名稱:供電腦科學教育使用的自動程式評核框架連可自定及自動化之測試預言
首席研究員:潘忠強教授 (明愛)

摘要
眾所周知,電腦編程入門課程的教與學一般都會碰到一些難題。一方面,學生必須通過 大量練習以訓練其編程和除錯的能力。與此同時,他們需要知道自己編寫的電腦程式是否正 確。然而,評估電腦程式是否正確的人手工作卻非常繁瑣、耗時,並且容易出錯。加上學生 人數眾多與及來自不同背景,教師就更難為學生提供充足和合適的習題及個別的反饋,從而 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效能和積極性。對此,世界各地不少大學均已開發出一些自動化程式評估 系統 Automated Program Assessment Systems (APASs),使得教師能騰出時間用於其他教學工 作上。此外,APASs 還有很多方面的用途,例如促進高效的教學設計,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即 時和個別的反饋,以及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等。

APASs 的一個核心功能就是評估學生編寫的電腦程式是否正確。常用的方法是自動對一 組預定的測試案例執行學生的電腦程式,然後比較實際輸出結果與教師預期的輸出結果。比 較過程需要有一種機制,以判斷程式輸出是否正確。此機制一般稱為「測試預言」。在軟件 測試領域中,測試預言自動化是公認為具挑戰性的難題。現有 APASs 所實現的測試預言往往 過於簡單、僵化,未能根據個別習題所需而修訂,以支援學生達致習題所預期的教學效果。 例如,某些習題可以有多個正確 (或「可接受」) 的編程方案,各有不同的輸出結果 (稱為「輸 出變體」),導致其中一些編程方案雖被教師評為正確 (或「可接受」),卻可能無法通過 APAS 僵化的測試預言。這種常見的技術限制正是現實中自動化程式評估系統對教學造成諸多不良 影響的根源,從而大大削弱了此等系統的裨益。最近的文獻綜述指出這種限制是 APASs 的主 要缺點,因此確有迫切需要尋求解決這種限制的方法。

在本研究項目中,我們將開發一個能夠識別多種可接受輸出變體的自動化程式評估框架, 使教師和學生可以專注於習題的根本要點,而不必顧及一些可忽略的輸出結果偏差。該框架 將能圓滿地處理範圍更廣的編程練習,以切合不同的教學需要。我們將建立一個在線的自動 化程式評估系統平台來實現我們提出的框架,以使實際編程課程所需的程式評估工作能高度 自動化。該平台也將有助於實證評估與驗證此項研究。為了充分利用我們的專業知識和合作 機會,我們會進行跨院校的實驗,以提高實驗的可靠度和有效性。

正如之前的工作一樣,我們的研究將力求完善最先進的自動程式評估系統技術以及推動 電腦編程課程教學環境的進步。本研究預計每年令數以百計的學生獲益,提高他們的編程技 巧。同時,項目將提升研究者的研究能力,使他們能夠在各自院校內將研究經驗和新知識轉 化用於教與學中,這正是教員發展計劃 Faculty Development Scheme (FDS) 的主要目標。由 於新開發的網上自動程式評估系統平台可供參與院校的學術人員使用,本項目所產生的新知 識和切實成果將惠及各院校的教學和學習。最後,我們將在本地和國際的平台上積極推廣我 們的研究成果,使其潛在效益和價值在全球電腦教育界中得以充分發揮。

 

項目編號:UGC/FDS25/H02/15
項目名稱:跨國移民與「家」的重建:在香港的流徙非洲人
首席研究員:岑俊達博士 (高科院)

摘要
香港是一個移民社會,長久以來一直吸引着來自不同國家的移民。但是,居住在香港 的非洲移民是被忽略的一羣。位於香港商業中心地帶的重慶大廈,不少非洲商家從事 不同的低成本跨國貿易並跨境聯繫著非洲、中國及香港地區。在這幢大廈內,每日亦 有數百名來自非洲的尋求庇護者聚集和從事非法工作。雖然非洲移民已在香港居住了 數十年,但是我們對非洲人的移民故事卻不太清楚。通過運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 式,本研究旨在探討在香港的非洲人的跨國移民故事和在香港建立家的方法,研究範 疇包括跨國移民的産生和實踐過程,在香港的非洲移民與其他人們的實際交往,合法 和非法非洲移民的日常交往和互助方式,並分析在這羣非洲移民內所產生的權力關 係,日常掙扎和對家及定居的不同看法和定義。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的人口統計,非洲人是被分類為「其他」組別的。由此可見,在 香港,非洲人是一羣隱形和被邊緣化的少數族裔,亦因為非洲人在香港的人數少,所 以他/她們經常成為香港人的懷疑對象,在日常交往中亦產生了不少誤會。在接收移民 的社會裡,移民經常被視作為一羣被動和福利依賴者。本研究將用啟發性的角度來分 析非洲移民怎樣在被邊緣化和排斥的香港社會裡積極地建立一個新的「非洲人圑體」。 本研究將會把非洲人在香港生活時的日常交往和活動連繫到移民、跨境網絡和家的建 立的範疇裡去,對學術文獻和教學將作出一定的貢獻。本研究亦將會從新的角度,即 非洲人與香港人的日常交往,來研究非洲與香港的關係,並分析當中所產生的政策含 義,即在社會、經濟和文化範疇裡,香港怎樣能加強與非洲的對外關係。

 

項目編號:UGC/FDS16/H11/15
項目名稱:再現易卜生:美學和政治如何影嚮「自我」在中國和香港舞台上的建構
首席研究員:譚國根教授 (公大)

摘要
本計劃旨在研究易卜生主義在中國社會如何透過舞台藝術產生意識形態作用。易卜生主義為中國(包括香港)社會變遷和個人的自我塑造起過強大的作用,影嚮遍及文學、舞台藝術和女性文化。透過探討易卜生作品近期在中國舞台的上演,研究「後社會主義」及「後現代」思潮和文藝形式如何在中國和香港的舞台實驗中得以展現和發揮,有助了解美學與政治之間的相互作用。這項研究將揭示易卜生主義中的「個人自我」觀念有那些關鍵問題及其如何演變出中國模式。

自二十世紀10年代以來,易卜生主義一直為中國人尋求「個人自我」提供新的定義。它首先提出「個人主義」的新理念和「個人自我」的新身份意識,取代儒家的集體身份認同。二十世紀初期,易卜生作品在中國的啟示主要集中在個人主義的自我認同和非儒家的自我自主概念。

隨著社會主義思想在二十世紀30年代在中國崛起,易蔔生主義又按照階級的意識形態重新定義,在中國舞臺上以階級矛盾展現戲劇情節。易蔔生主義的不同詮釋在中國報章和雜志上引申出「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之間的激烈辯論。易蔔生《玩偶之家》的許多演出都以新實驗來探討「個人自我」及對其作出新的定義。易蔔生主義的這條意識形態綫索延伸到二十世紀60年代,以階級意識來界定人物。易蔔生的娜拉和其他角色便加上了社會主義的人物展現特徵。

自從中國在二十世紀80年代對外開放,易卜生主義又遇上新的詮釋, 並以西方性別意識和女性主義的概念演譯《玩偶之家》,《海上夫人》和《海達o蓋勃勒》。這些新的嘗試在中國大陸和香港都可以看到。易卜生處理「個人自我」與「自我認同」概念的戲劇,如《培爾o金特》、《羣鬼》和《建築大師》,被搬上中國和香港的舞台,成為探討深層自我與複雜心理糾結的切入點,並以此作為對易卜生主義的重新詮釋。

「中國易卜生主義」已經從蕭伯納的「易卜生主義」所強調反社會虛偽,過渡到探討社會生活中的倫理政治。作為中國戲劇的一部分,香港粵語戲劇,特別是在二十世紀80年代之前,在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均受到易卜生主義的影響。過去十年,中國和香港戲劇導演已經開始從心理的複雜性詮釋易卜生的戲劇。

基於我從事多年的研究方向,也別於其他學者的研究,我在這個項目中將會探討易卜生式的「個人自我」如何在中國和香港戲劇得以表現為藝術和意識形態的建構。這項研究的目的是要重新審視中國易卜生主義在其重新崛起後,如何處理涉及「個人自我」,「性別」,「階級」,「國家」,「文化」和「舞台表現」之間的複雜關係及其中具爭議的意識形態。逭個研究項目旨在解決以下問題:

1. 易卜生主義在中國的後社會主義時代怎樣被重新定義?這種重新定義如何影響中國國內和香港的劇場實驗?
2. 這些劇場實驗如何對「個人自我」和性別觀念作出表達?
3. 新階段的劇場實驗背後隱藏著甚麽話語?
4. 舞台製作所表達的新美學思想展示甚麼意識形態?

 

項目編號:UGC/FDS25/M04/15
項目名稱:攜手並肩:新型改造酵母菌株用於製備多種頭孢菌素母核之生物工藝
首席研究員:曾偉基博士 (高科院)

摘要
半合成頭孢菌素多年來被廣泛應用于治療各類微生物所引致之感染,效用顯著。其世界年銷額爲110億美元,爲半合成內醯胺類抗生素銷售量之最。半合成頭孢菌素經由頭孢烯母體製備,唯所需步驟繁複,幷使用有機溶劑,傷害環境。爲應付社會對半合成頭孢菌素之需求及平衡大衆對可持續發展之願景,科學家正努力尋求另類方法製備半合成頭孢菌素。

微生物對人類及社會貢獻繁多。現今生物科技界利用微生物協助解决環境及資源難題,包括發展單細胞生物系統及酶類之生物工藝用于製備高價值精細化工産品,包括日用化學藥品,製藥用中間體及必需營養素。此等生物工藝優點多:低成本,高效益,幷可持續發展,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本研究隊伍近年致力發展之創新兩步酶法製備7-氨基頭孢烷酸(7-ACA)爲一項重大突破。此酶法工藝利用D-氨基酸氧化酶(DAAO) 及戊二醯基-7-ACA醯化酶(GL-7-ACA醯化酶)製備7-ACA,産物轉化率接近100%。7-ACA爲一重要頭孢烯母體,能用于製備大部分常用之半合成頭孢菌素。製藥工業近年主力發展新穎及簡易之生物工藝製備頭孢烯母體。在這基礎上,本研究計劃旨在構建一系列新型酵母菌株,可用于製備數類主流頭孢烯母體。我們將利用生物工程方法,把DAAO及GL-7-ACA醯化酶展示在酵母菌株表面,幷透過特設之功能基團把各酵母菌株螯合爲功能組用于製備頭孢烯母體。酵母表面展示技術能避免繁複之酶純化過程,幷能將兩個表面展示酶拉攏在旁,特別有利于含有不穩定中間體之兩步酶法製備7-ACA。這嶄新生物工藝亦可作爲基礎模型用于發展更多新型酵母菌株,應用于其他更複雜之多酶反應過程,在工業領域應大有作爲。

 

項目編號:UGC/FDS16/H01/15
項目名稱:探討香港學生對學術英文寫作之理解與經驗:香港公開大學個案研究
首席研究員:曹穎寶博士 (公大)

摘要
英語學術寫作能力一直以來是大學教育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是一種社會情境活動,當中涉及學生自身的文化背景、學術素養,以及學生對文本中權力關係的理解。然而,本港有關這方面的研究資料卻十分匱乏。為求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工作,這項計劃會透過問卷調查與深入訪談,探討香港公開大學學生的背景、學習英語學術寫作的過程,以及種種挑戰和發展情況。

概括地說,此研究計劃為期十八個月,共調查約二百名香港公開大學大一寫作技巧的學生。研究包括從學生和教師兩方面量度學生之英文學術寫作能力,以及全面探索影響學習成效的種種因素。除了學術表現,研究還量度學生的學術素養發展,讓人從多角度和多層次評析香港學生對學術英文寫作之理解與經驗。

 

項目編號:UGC/FDS24/H02/15
項目名稱:香港市民支持廢物管理政策的決定因素
首席研究員:溫家豪先生 (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在過去的三十年間,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增加了近百分之八十,而人口增長僅僅是百分之三十六。這反映香港市民產生廢物的比率及增長速度十分值得關注。香港政府於二零一三年五月制定了未來十年的《香港資源循環藍圖》,當中提出多項政策措施及以減少百分之四十廢物為目標,這些措施包括擴大現有的堆填區、興建焚化設施、推行廢物收費計劃和進一步鼓勵廢物回收等。除了設立廢物處理基建設施外,政府也意識到公眾參與的重要性,因此致力於提供更多的公民教育和社區宣傳活動。可是各個持份者,包括市民、立法會議員和環保組織都批評當中一些措施,如擴大堆填區、興建焚化設施、及推行廢物收費計劃等,這些措施會造成靠近設備居民的居住環境問題和引致市民額外的財政負擔。在一九九七年回歸以來,香港人更加主動發聲,同時也要求更高的政策參與度。因此,政府應該了解市民支持廢物管理政策的決定因素,以解決環境問題和市民的需求。為了研究這一點,這個研究項目將進行問卷調查,找出市民支持政策的決定因素。這研究的結果不僅對香港有幫助,而且在全球高密度城市發展下具參考價值。

 

項目編號:UGC/FDS25/E06/15
項目名稱:柴油車輛顆粒排放物之化學及毒理學特徵研究
首席研究員:王蓓博士 (高科院)

摘要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絕大多數的人口被暴露在汽車尾氣排放中。近年來,汽車尾氣排放的問題已經在香港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流行病學和毒理學研究表明,機動車排放的污染物會導致一些嚴重的問題,包括對人類身體健康和環境的影響。由機動車排放造成的負面身體健康影響包括心血管和肺死亡,慢性支氣管炎,呼吸道症狀和心血管疾病。

柴油車輛是所有車輛中道路污染的主要來源,其尾氣排放會很大程度上提高路面氣體和粒子污染物的濃度。根據香港環境局的報告(2013 年),在2010 年有大約88000 輛歐盟前期以及歐盟一,二,三型商用柴油車輛,由這些柴油車輛排放出的可吸入懸浮粒子占所有車輛排放的88%左右。而據中國環境保護部的報告(2010 年),至2009 年底柴油車輛占中國汽車總量的17.7%,而柴油車的粒子排放量占所有車輛的90%以上。

截至目前,一些相關研究調查了香港路面或隧道的車輛排放。然而,在香港對于柴油車輛在不同行駛模式下所排放粒子的化學成分以及毒理研究非常有限。此外,利用底盤測功機來研究香港路面柴油車輛排放粒子的化學成分及其毒性的研究一直是處于空白。

本項目旨在采用香港賽馬會重型汽車排放測試與研究中心的底盤測功機來研究香港柴油車輛在不同行駛模式下的粒子排放以及其化學成分和毒理研究。此項目的研究結果可以提供更多的資訊予香港環境保護署以决定减低車輛的尾氣排放的可行辦法。此外,對柴油車輛排放粒子更深入的瞭解有助于發展針對性的策略以减少對人體可能造成的傷害。與此同時,從本項目得到的數據也可用于研究柴油車輛生産年份,車輛類型,産地,行駛模式以及各種排放控制技術對于柴油車輛污染物排放的影響。

 

項目編號:UGC/FDS25/E05/15
項目名稱:海水反滲透淡化過程中氯化副產物的生成、歸宿及毒性
首席研究員:王超博士 (高科院)

摘要
爲了滿足全世界不斷增長的用水需求,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已經成爲一種重要的生産淡水的方法。香港也計劃興建一座反滲透海水淡化廠,從而可以提供5%的淡水供應。在反滲透淡化廠,爲了防止生物體在取水設備和膜上的淤積,海水在膜過濾之前需要投加氯。氯化反應不可避免地導致生成具有潜在健康、感官水質和生態風險威脅的氯化副産物。關于氯化副産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處理和污水處理。而關于氯化副産物在反滲透海水淡化廠中生成的研究很少。根據已發表的關于海水淡化氯化副産物的文獻資料,僅僅少數的研究關注管制的消毒副産物,幷且大部分研究關注的是采用蒸餾技術的淡化廠,而不是膜穿透技術。

在海水氯化過程中,氯化副產物的生成和毒性以及氯化學同飲用水氯消毒的情況不同。這些不同主要是因為以下因素:1)海水特殊的水質特點;2)來自天然和人造有機化合物的複雜有機前體物;3)操作條件,包括氯劑量、反應時間、投氯模式。所有這些因素將會導致不同的氯化學和氯化副產物的生成。

除此之外,在反滲透海水淡化廠生成的氯化副產物會對接收濃排水的海洋構成潛在威脅。在前處理過程中生成的氯化副產物如果不能完全被反滲透膜阻擋,有機會進入到滲透水中。隨濃排水排放的氯化副產物將有可能對海洋生態施加潛在的負面影響。

因此,本項目的長期目標是形成系統的知識來理解海水水質特點和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的操作條件對氯化副產物生成的影響。這些知識可以協助香港未來的海水淡化廠來優化海水前處理過程,從而將氯化副產物的生成降至最低。此外,本項目也會研究隨濃排水排放的氯化副產物對海洋生態的影響,這些結果也將幫助香港的海水淡化廠提高濃排水的排放口設計。

 

項目編號:UGC/FDS14/E02/15
項目名稱:大規模定制中基於相對特征的配置系統設計
首席研究員:王越博士 (恆管)

摘要
大規模定制試圖以大規模生產的效率,來為顧客提供定制化的產品設計,從而更好的滿足顧客需求。目前大規模定制已經在工、商業領域獲得日益增加的關注。產品配置系統是大規模定制中的重要工具。通過產品配置系統,顧客可以對產品的特性或者配件作出選擇,表達出自己的偏好和需求。目前戴爾,耐克,寶馬等不同行業的公司都通過產品配置系統來推動其大規模定制的業務。阿里巴巴集團更加認為以產品配置為主要工具的C2B是其未來重要的業務發展方向。

產品配置系統通常需要顧客對產品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從一系列的選項中挑選出自己的偏好。但是顧客可能並不具備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顧客可能只有一些很不精確的、模糊的、甚至互相抵觸的想法。這對產品配置系統的研究提出了挑戰。

本研究擬採用機器學習的方法來設計更加智能的產品配置系統,填補顧客需求和產品之間的障礙。顧客無需逐個選擇產品特性的選項,在使用配置系統時,他(她)只需要表達出一件參考產品與自己的理想產品之間的相對差距。配置系統會自動搜索產品空間,對產品特性進行組合,滿足顧客需求。這樣,產品配置系統的用戶體驗將會極大提升。

 

項目編號:UGC/FDS25/B01/15
項目名稱:資深酒店業經理職業生涯策略
首席研究員:黃澤強博士 (高科院)

摘要
本研究探討了職業生涯的發展策略。它的目的是調查香港酒店的高級管理人員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策略與及職業承諾和組織發展前景之間的關係。這項研究採用了混合研究方法,並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重點是明確認定酒店的高級管理人員的職業生涯策略的方法。焦點小組訪談和或深度訪談與選定的酒店高級管理人員會發現他們使用怎麼的策略,以促進他們的職業生涯。過去的文獻會被參考,以確認其他潛在的職業生涯戰略方法。第二階段採用定量的方法。問卷會包含量度生涯策略,職業生涯規劃,職業承諾和組織發展前景。因子分析將被用來發掘職業生涯戰略的潛在因素。兩步分層多元回歸分析將會採用從而發現因變量與獨立變量之間的關係 - 職業生涯戰略和獨立變量(職業生涯規劃,職業承諾,組織發展前景)。步驟一將檢查人口變量是否會對酒店的高層管理人員的職業生涯策略產生影響。第二步將通過輸入其他獨立變量(職業生涯規劃,職業承諾,組織發展前景)進行測試。結果將會找出香港酒店高級管理人員採取那些策略為著自己的職業生涯之進路。其次,無論是人口變量(步驟一)或其他職業生涯規劃,職業承諾和組織發展前景(步驟二)與職業生涯策略(因變量)之間的關係將被揭示。這項研究的成果將有助於酒店經營者和人力資源專家開發的人力管理的對策及實踐,以保持和發展最重要的資源 -人材。

 

項目編號:UGC/FDS17/M02/15
項目名稱:通過不同的鼻咽癌三維細胞模型以評估光力學療法的療效
首席研究員:胡永基博士 (東華)

摘要
鼻咽癌爲本港十大常見癌症,其每年新增個案大約爲800個。鼻咽癌主要的治療方法爲放射療法及化學藥物治療。唯有關療法幷未能有效幫助下列病人,包括晚期病人、復發病人(遠處轉移)及對化學藥物展現抗藥性的病人。是故有需要爲此類病人發展其他較新的治療方法,如光動力療法。

光動力療法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認可的療法之一,其原理主要通過光敏劑,可見光及氧氣的配合破壞癌細胞以達到治療的效果。本研究團隊早前通過傳統的方法以實驗室培植的鼻咽癌細胞株進行對FosPeg®光敏劑療效的測試,發現FosPeg®能有效殺滅鼻咽癌細胞。我們亦通過不同的實驗證明FosPeg®能影響鼻咽癌細胞的分裂周期,有效抑制其擴散及抑制癌細胞內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表皮生長因子(EGFR)訊號蛋白的生成。唯有關研究只應用傳統的細胞培植方法培植鼻咽癌細胞株,其特性與反應可能與一般體內生成的實體細胞瘤存有一定程度的分別。

本研究項目之目的在于通過不同的細胞培植方法培植三維鼻咽癌樣本,提供一個與臨床病人體內生成實體腫瘤相近似的樣本以測試幷找出光動力療法對鼻咽癌的最佳藥量。通過量度此三維細胞樣本對光敏劑的反應,我們可以更準確評估光動力療法對鼻咽癌之實體腫瘤的療效。

 

項目編號:UGC/FDS24/B05/15
項目名稱: Is R&D Rewarded by the Stock Market? Evidence from China
首席研究員:許銘博士 (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批准於2014年11月17日推出的滬港通令中國股市跨境投資顯著增長。儘管國際投資者熱衷於擴大在中國的投資,然而由於他們缺乏中國股市的專業知識,尤其對新興的高科技行業不甚了解,因此對中國股票的深入剖析對他們而言相當重要。研發投資在全球一向被視為市場競爭的重要戰略因素。中國政府在研發推廣的努力始於改革開放之初,近年更大幅增加在高科技行業的研發投入,對經濟的快速發展有顯著貢獻。上市公司研發投資的成本和收益可能不僅體現在現有股價,而且反映在股票價格的未來分佈。鑑於中國技術型企業在全球舞台的活躍,雖然大量現有文獻已致力於研究西方國家股價表現和研發投資的關係,但是對中國此類上市公司的深層次研究顯然遠遠不夠。此擬議研究將填補這一空白。具體來說,我們將使用橫截面回歸法檢視中國上市公司於2003至2013年預期股票收益和研發投資的關係,並探討研發投資是否為股票收益之長期風險因素。 Berk et al (1997)的研究指出研究開發會導致系統性風險,因此應該在預期收益得到補償。中國的數據提供了一個機會驗證基於美國日本兩大研究開發投入國的理論。

 

項目編號:UGC/FDS17/H01/15
項目名稱:香港自資高等教育學院教學語言政策初探
首席研究員:楊艷瓊博士 (東華)

摘要
香港的教學語言政策,從殖民地時代至今,一直是個具爭論性的議題。縱使有不少研究顯示母語教學比英語教學更有效率,但是教學語言政策的制訂却往往由政治因素推動,也因此必須配合社會及政治各方面的背境因素考慮方能理解。在本港的兩文三語政策下,大部份本地大學仍然堅持采用英語教學;然而自九十年代起,隨著大學教育普及化,大學生的平均英語水無可避免普遍下降,令部分大學講師逐漸感到難以用英語授課,而這情况在科學相關學系更爲明顯。這令人懷疑英語教學政策在大專院校劃一執行的可行性,尤其在學生英語成績一般較低的自資大專院校。此類院校是較爲被忽略的持份者,而是項硏究旨在汲取這類院校的師生意見和經驗,從而探討有關教學語言政策的執行問題。研究將邀請部分院校來自不同學術部門的師生參與,透過訪問形式收集質化資料,以瞭解大專院校課堂裹教學語言使用方面的實况。研究結果盼望能鼓勵進一步較大規模的探討,最終能促進制訂更完善、更能照顧所有學生學習需要的語文政策。

 

項目編號:UGC/FDS14/P02/15
項目名稱:稀疏最優化模型以應用於投資組合管理
首席研究員:余國惠博士 (恆管)

摘要
數學優化長期以來一直被許多研究人員探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它廣泛應用在不同的領域,如金融、網絡設計和操作、供應鏈管理以及工程學。隨著現實生活數據的快速增長,許多優化問題要處理大量的數據。在大型數據集中,只有部分數據是有意義和有用的。如何分析如此大量的數據和提取有用的信息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至關重要的是要研究大數據的稀疏性。因此,稀疏優化變得越來越重要,其應用廣泛。其中一項備受注視的應用是稀疏投資組合的構建。由於交易成本和物質限制,投資者通常喜歡一個更易於管理的稀疏投資組合。這個課題的關鍵是要制訂方法構建稀疏投資組合。雖然稀疏優化的概念已經被許多研究人員和從業人員探討,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單目標的框架。

值得一提的是,在現實世界中的大多數問題,其目標不止一個。但是,現時還沒有很多研究去探討稀疏多目標優化問題(SMOPs)。因此,一項十分必要的工作是建立深入的理論去探討SMOPs的最優性。在這個項目中,我們將研究稀疏三目標二次規劃問題(STQPPs)和稀疏雙目標條件風險價值規劃問題(SBCPPs)。對於STQPPs,我們將研究最優性條件和探討帕累托最優解集的屬性。我們計劃用Clarke次梯度進行分析,並制定有效的計算算法求解STQPPs。對於SBCPPs,我們會運用多目標凸規劃法和分段線性的方法來求解SBCPPs。在第一方法中,我們將提出了一種新的次梯度方法來求解SBCPPs。我們也將進行廣泛的數值實驗來證明我們的求解雙目標凸規劃問題算法的高效率。在分段線性的方法,我們將採用多目標單純形法和Benson的外逼近算法,設計一個有效的算法來獲得集中的所有帕累托最優的解決方案。我們也將應用所提出的算法,以獲得最佳的稀疏組合策略,並使用香港聯交所的真實數據進行實證分析。

 

項目編號:UGC/FDS14/M01/15
項目名稱:青光眼結構與功能的空間時間研究
首席研究員:余澤仁博士(恆管)

摘要
青光眼是一種慢性性視神經病變。是全球不可逆轉失明的首要原因。據世界衛生組織(WHO)UniversalEyeHealthGlobalActionPlan2014-2019全球眼部健康計劃,監測青光眼是管理與年齡相關的不可逆轉失明的主要議題之一。目前,視神經乳頭的結構性檢查和視野的功能性檢查是檢測青光眼和監測青光眼演變的主要評估模式。然而,在臨床實踐中,青光眼大都只是用全域性的測量來進行監測,例如平均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和視野平均偏差。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分佈和視覺靈敏度的幾何信息往往只作單獨分析。沒有綜合結構和功能性測試的時空數據,將很難詮釋青光眼的演變(由其結構性演變和功能性演變可能碰不一致),以及難已作疾病的預後評估。此研究計劃旨在開發一個統計模型來整合縱向的結構性和功能性數據的時空信息來為青光眼的演變進行詮釋。由於此計劃牽涉到高維數據,數據壓縮技術將被採用於提取足夠的信息來進行模型開發。

 

項目編號:UGC/FDS25/M03/15
項目名稱:在發酵箱以海洋微生物產生河豚毒素作醫、葯學應用
首席研究員:余海虎博士(高科院)

摘要
在中國南海岸以及香港水域有一種常見的耐寒魚類叫河豚。絕大多數的河豚含有河豚毒素,這是一種比氰化物的毒性高1200倍的神經毒素。一條成熟河豚體內的這種神經毒素可以殺死30個人,幷且沒有解藥。然而河豚毒素是一種潜在的新型止痛劑幷且是一種無正交作用的(無迭加作用的)局部麻醉藥。河豚毒素可能成爲包括癌症患者在內的很多病人止痛劑。

早在我們1996-2003年的研究中,我們收集並鑒別了香港水域裡的10種河豚(先後在1997年及1998年在文獻上發表)。通過研究分佈在河豚器官裡的毒素和季節變化對分泌河豚毒素的影響(2002a、2002b及2003)。我們發現不同的河豚類別裡存在不同量的河豚毒素,同時河豚毒素廣泛的存在於其他魚類中,由此我們產生疑問,是否河豚毒素真正由微生物生產而來。

根據我們曾經RGC專案(香港理工大學5458/05M)的報告,我們已經能夠從河豚中分離出許多能夠產生河豚毒素的微生物種類。為了進一步優化河豚毒素的產量,我們選取了不同條件的發酵參數,包括:PH值,溫度,鹽分,需氧或厭氧條件,不同的培養基,精氨酸或外界氨基酸。其中很多結果對於我們本次研究細菌生產河豚毒素提供了說明。在我們本次的研究中,我們進一步比較了多種方法檢測河豚毒素,比較了多種敏感度和使用了一些技術,例如老鼠生物測試方法,高效液相色譜法,細胞培養方法,最後我們發現細胞培養法能更好獲得我們需要的結果。我們能夠生產用於識別和檢測的河豚毒素抗血清(與廣州的華南農業大學合作),但是這種抗血清暫時無法商業化,在我們研究計畫中,我們希望找到一種快速檢測河豚毒素的裝置。我們已經將我們的發現以及檢測河豚毒素的技術做一個初步的臨床實驗,並且成功檢測分析出香港4名河豚毒素中毒人士體內的河豚毒素。通過研究多種條件影響河豚毒素,我們對河豚毒素產生機制有了更好的認知(促進以及抑制)。在闡明河豚毒素生物合成流程後,有助於我們獲得有關最佳培養基溶液和條件更好的配方和計畫。

在這篇應用提議中,我們希望找到最佳培養微生物發酵生產河豚毒素的條件,然後發明一個更合理可信的提取純化河豚毒素的流程,用創新型的聯合發酵生產提取純化法來獲得最約在1mg/L的優質河豚毒素產量。我們也希望找到一種檢測河豚毒素的ELIZA設備。

 

項目編號:UGC/FDS11/E04/15
項目名稱: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節能的跨層優化
首席研究員:趙英超博士(明愛)

摘要
全球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出貨量于2015年將超過二十億。由于需要電池供電,這些移動設備迫切需要提高電源效率以延長使用時間。顯示器通常是移動裝置上最消耗功率的部件之一。傳統上,大部分功耗都歸因于液晶顯示器(LCD)面板,其消耗的功率大約占移動裝置消耗總功率的60%。最近,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已成爲顯示的新選擇,它的優點包括發光效率高,對比度更大,色彩更明亮,以及它可以建立在靈活和透明基板上。雖然OLED比LCD更省電,它仍然是移動設備上消耗相當多電量的部件之一。我們對三星S4系列的OLED顯示器耗電量做了測試,發現在待機模式中,顯示器消耗的功率大約爲總功耗的43%。OLED區別于LED的一個獨特的特性那就是OLED耗電量與其顯示的顔色高度相關。在這個項目中,我們會利用這個屬性來顯著提高OLED顯示器的電源效率。具體而言,我們提出了一個橫跨三層次的分層協同優化框架。

首先,在設備層次上,該項目將開發一個統一的功耗模型,這個模型既可以捕捉到OLED單元與顔色相關的功耗,又可以捕捉到相鄰圖像幀的顔色轉換導致的動態功耗。

其次,在硬件層次上,由于OLED單元允許在功耗與色彩之間進行權衡,視覺品質感知的動態電壓調節(DVS)將用于開發不同的應用。

第三,在軟件層次上,由于不同的顔色消耗不同的電能,我們將研究如何針對錄像進行動態色調映射(DTM),通過進行視頻分類和色彩變幻以節省顯示器的耗電。 通過利用硬件層次的電源跟踪信息,一個新的軟件級的在綫視頻分類技術將被提出。這個項目的最具挑戰性的方面是自適應地考慮到視頻流和游戲等應用中嚴格的時序要求,將提出的技術有效而快速的實現。

該項目中最關鍵的就是功率模型,它集成了硬件層和軟件層來克服挑戰。初步結果再次確認通過OREO的三層優化來降低OLED顯示器功耗的巨大潜力。 從該項目的OLED顯示器節電中獲取的原則,將有益于數碼娛樂專業本科學生的軟件開發培訓。學生們可以將節能理念嵌入到移動應用的設計中,幷最終構建出省電的應用程式。

這個項目的成功,我們的目標是通過降低OLED顯示器的功率至原來的一般,這將有助于降低移動設備的功耗,延長其使用時間,幷有助于提升用戶體驗,甚至爲綠色地球做出貢獻。

 

項目編號:UGC/FDS15/M01/15
項目名稱:為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顧者充能:對比家連家心理教育、團體敘事實踐小組和綜合型朋輩互助成長組的干預成效
首席研究員:周德慧博士(樹仁)

摘要
是次研究是一項干預效果的比較研究。在該研究中,我們將開發一項支援患有精神分裂症人士照顧者的干預模式。我們稱之為綜合性同伴支援成長小組(IPSGG)。與此同時,我們還會將其成效與另兩種干預模式,即家連家教育計畫和團體敘事實踐小組的效果作以比較。是項研究是香港本地首次在同一個研究中,涉及提供給照顧者的多個不同干預模式的研究。它有助於分辨這三種不同模式在支援照顧者方面的優缺點和實踐效果。

是次研究採用一個縱向長期框架(包括干預前評估、干預後評估測和干預後三個月的跟蹤評估)。該研究採用以延遲干預組為控制組的嵌套設計來評估三種干預模式(FLEP小組、CNPG小組和同時作為控制組和後來接受IPSGG延遲干預小組)的干預效果。對干預小組效果的跟進,採用既包含質性研究又包含量性研究的平行混合性設計方案。

我們計劃招收共120名照顧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家屬參加此研究,每小組分別有40名照顧者,以保證此項研究可達到已有文獻中提到的.68效果量(Cohen'sd),和所期望數理統計功效水準為.80以及機率水準為.05的要求。所有120名照顧者都會參加量性研究部分,即通過使用標準量表分干預前、干預後以及干預完成三個月後三次評估其主觀負擔、心理健康、充能、自我效能感、情緒和社會支持等方面。ANOVA重複測量和ANCOVA分析將被用於追蹤參加者在不同干預組的進度。質性研究將採用半結構化焦點小組訪談的形式將開展探討(一)照顧者的照顧過程經驗,(二)闡明他們照顧經驗中的轉變,及(三)用多元交叉法探究其與定量研究結果之間的關係。在該研究中,共有三十名參加者會在五個時間點參加五次焦點小組,每組六名參加者。在選擇焦點小組成員時,我們會考慮他們的性別,以及與患有精神分裂症人士之間屬於哪種親屬關係等因素。我們會使用主題分析法來分析從焦點小組訪談中所收集的資料,以備透過多元交叉法來探討量性研究中的評估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