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員發展計劃 - 項目摘要

項目編號:UGC/FDS14/H01/14
項目名稱:任務型教學中的次序,類型和條件問題:直接任務表現和長期英文水平發展的研究
首席研究員:貝曉越博士(恒管)

摘要
作為交際教學法的一個分支,任務型語言教學法過去30年裡在理論和實踐中都有蓬勃發展。然而,過往研究日益傾向於複雜的類實驗室實驗設計而偏離日常課堂。多數研究只是著重於教學手段對學生任務表現的即時影響,忽略了學習任務對語言水平長期發展的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的問題。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探究語言學習任務以及任務次序對學生英文水準的短期和長期作用。研究期為三個學期,內容包括任務類型,任務特質和任務順序對學生英文表現的影響。基於此研究的長期性質,它將驗證一種較新的適用於時間跨度大的研究的數據模型:等級線性模型。傳統上任務型語言教學研究對學生表演的測量包括語言複雜度,準確度和流利度,但本研究將增加測量學生詞彙方面的知識。本研究將以實證數據給任務型語言教學提供教學啟示。從更廣泛意義而言,它亦會促進任務型教學以至應用語言學的理論發展。

 

項目編號:UGC/FDS15/H02/14
項目名稱:華人低收入家庭幼童的執行功能技巧與早期學習成就
首席研究員:陳自強博士(樹仁)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華人低收入家庭幼童執行功能技巧與早期學習成就的關係。具體來說,本研究集中探討社會經濟地位的差別對香港低收入家庭幼童執行功能技巧與早期學習成就的效應。本研究將採用縱向的方式,分別於幼低班及幼高班蒐集數據。本研究嘗試解答以下三個問題:1)香港低收入家庭幼童在執行功能技巧的層次及發展上是否低於中產家庭的同伴呢?2)執行功能技巧的良好發展可否預測香港低收入家庭幼童的早期學習成就呢?3)父親和母親的管教方式是否與低收入家庭幼童執行功能技巧的成長與早期學習成就有相關呢?本研究的結果,在理論、實踐及政策方面,提出執行功能技巧對低收入家庭幼童早期學校適應上的表現及成就的重要性。

 

項目編號:UGC/FDS14/H02/14
項目名稱:媒體、專家、知識政治:「旅遊業承載力」的社會風險
首席研究員:陳智傑博士(恒管)

摘要
這研究探討香港如何建構及醖釀「旅遊業承載力」的社會風險。

「旅遊業承載力」近年成為香港公共論述、政策辯論、中港關係、及身份政治等領域的尖銳議題。對入境旅客的關注 - 特別是經個人遊計劃 (一項容許內地居民以個人身份來港旅遊的政策) 來港的內地旅客 - 讓媒體及香港人於日常生活的交談中熱烈地爭論起來。內地旅客被指為是香港不同社會威脅的元兇,諸如生活質素下降、瘋升的租金及物價、罪行日增、甚至是北京政權透過人口遷移去「殖民」香港的威脅。我將研究為何香港人把內地旅客當成一種威脅,以及產生這社會風險的原因和過程。

這項研究具有社會意義。「旅遊業承載力」的社會風險已成為旅遊業、入境政策、城市規劃、及土地用途等範疇所揮之不去的問題。這研究亦極有理論意義。它涵蓋建構社會風險的重要議題,尤其是風險社會理論中,有關社會風險如何成為各持份者爭取資源、社會影響力以及公共曝光率的「知識政治」。由風險社會理論推敲,我將集中研究以下理論課題:
1) 媒體於建構社會風險中的角色;
2) 專家於建構社會風險的知識所擔當的角色;
3) 把社會風險轉化為超越辯論「客觀事實」的「知識政治」;及
4) 社會風險如何成為理解社會形態建構過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環。

風險社會理論指出,現代化正帶來意料之外的後果,使我們面對從未遇過、超越科學評估的新風險。內地旅客的「副作用」以及日趨明顯的旅遊業承載力議題,正反映了跨境人口流動和區域經濟帶來了意料之外的效果。而媒體則為旅遊業承載力的風險設下框架,使之成為公眾視線內的議題。在媒體建構社會事實的過程中,由新聞消息來源以及新聞工作者所組成的網絡如何詮釋專家知識,尤為關鍵。媒體需要專家消息來源建構「客觀」的新聞 - 這些「客觀」新聞便是社會風險的證據和估量的基礎。

除了媒體呈現和專家論述外,我也會研究風險建構過程中的「知識政治」。風險的建構涉及媒體及專家以外的持份者。旅遊業承載力的議題牽扯了生活受遊客影響而心生不滿的居民、政黨、社會組織、商會以及政府。上述持份者之間就意見和利益所發生的衝突,轉化為建構相關風險時所生產的社會知識,並影響著公共討論和政策辯論。很明顯,旅遊業承載力所涉及的含義,不單止是道路容量和酒店接待量等科學化的評估。這研究將會集中探討「客觀事實」與「知識政治」之間於建構風險時是如何互動。我將建構一套理論模型,用以理解社會風險是如何建構社會形態。

 

項目編號:UGC/FDS14/E01/14
項目名稱:關於二維矩陣排樣問題及長寬比例的考量
首席研究員:陳志江博士(恒管)

摘要
本項目目的在於進一步改進關於"二維矩形排樣及切割問題"(2D-CP)之演算法。本題目需要把大小不同的矩形,不重疊地排列在二為容器裡面。題目有兩個常見的問題,問題一,是如何把矩形盡量安放在長闊大小固定的容器,而目的要把能成功安置之矩形總面積最大化,稱為裝箱問題。另一個問題,則是要把全部矩形都安放,而目的是把容器的面積最小化,稱為面積優化問題。這兩個問題在製造業和工作分配問題都有潛在應用。例如,在超大型積體電路的布局,以及金屬切割等問題上。

 

項目編號:UGC/FDS16/H01/14
項目名稱:香港幼稚園策略領導的研究
首席研究員:陳志威博士(公大)

摘要
縱使香港政府對本地幼兒教育的影響正在增加,香港的幼兒教育基本上還是一個私營市場。學前教育學券計劃(學券計劃)自2007年推行後給幼稚園所帶來的質素評核,成為了政府介入幼兒教育市場的一個重要機制。與此同時,社會變遷和全球化所帶來了不確定性、問責和改善學前教育質素的訴求也在提升。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幼稚園校長與教師之間的工作關係以及領導學校方式的改變;幼稚園校長都需要改變他們的領導風格和策略來予以應付,他們需要成為能夠為學校創造未來的策略領導者。這對仍屬自由市場的幼稚園教育尤為重要。

跟公營的中、小學不同,在幼稚園教育市場中沒有派位機制,家長和幼稚園都享有選校和收生的自由;而幼稚園也較公營的中、小學在資源運用上享有較大的彈性。然而,香港政府現正透過學券計劃和其他行政措施增強其對幼稚園管理的影響。私營的幼稚園和公營的中、小學在管理和領導上都會有所不同。但香港現時有關學校管理和領導的研究大都是針對公營中、小學的;這研究正好填補了這方面的不足,同時會也探討在一個雖屬自由市場卻日益受政府影響的幼稚園教育市場中實踐策略領導的情況。

這研究的另一個成果是完成一份可量度幼稚園領導者實踐策略領導的量表,這將有助幼稚園領導者分析其領導的強弱,並從而制訂改善的規劃。

 

項目編號:UGC/FDS14/B01/14
項目名稱:電視節目植入式廣告的監管及效果研究
首席研究員:陳芳怡博士(恒管)

摘要
植入式廣告是指在影視節目、音樂或其他傳播內容中融入產品訊息,以達到宣傳之效。自香港廣播事務管理局﹝現為通訊事務管理局﹞於2005年放寬對植入式廣告的規管後,大量的植入式廣告相繼湧現於電視節目中。此一現象引起政府和受眾的關注,其中有建議本港參照英國的做法,要求電視台預先知會觀眾節目含有植入式廣告。雖然植入式廣告存在已久,相關研究陸續出現,但有關「預先告知」成效的研究廖廖可數,而且大部份為西方國家的文獻﹝Chan 2012﹞。「預先告知」此一概念其實頗為吊詭,一方面它帶有警惕作用,提示觀眾不要被植入式廣告所迷惑;但另一方面,它讓本來可能被忽略的植入產品更受注意﹝Bennett, Pecotich and Putrevu 1999﹞,可見此一因素的真正成效有待驗證。除「預先告知」外,植入場景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課題。過往的研究顯示,在傳統廣告中滲入幽默元素可大大提升其說服效果﹝Chan 2011; Zhang 1996﹞,本研究將探討此一效果能否延伸至非傳統廣告──植入式廣告。此項目分為兩個階段,在首階段我們將對本地黃金時段的電視節目進行內容分析,以檢視植入式廣告出現的頻率及情景。在次階段,我們將進行一項大型實驗以測量「預先告知」及「幽默場景」此二因素對植入式廣告效果的影響及二者的交互作用。研究結果將為營銷傳播、媒體教育及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參考資料。

 

項目編號:UGC/FDS14/B02/14
項目名稱:消費者口碑內容和口碑場合的相配性:多元方法研究
首席研究員:陳克先博士(恒管)

摘要
新通訊媒體的出現提供了更多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機會,亦因此大大增強了消費者口碑的影響力。然而,針對口碑實際內容的研究並不多。本研究透過實驗和對網絡口碑的內容分析,深入探討不同口碑內容和口碑場合的相配性。研究結果可深化「蜂鳴營銷」理論,並為營銷業者提供具體指引。

 

項目編號:UGC/FDS16/H04/14
項目名稱:回歸後香港的政治行動動態:交互式研究
首席研究員:鄭煒先生(公大)

摘要
這項目旨在研究一個經歷急劇轉變的類民主政體的政治行動動態。它既探討香港在2006年後的抗爭行動是如何擴散、加劇並改變形態的;亦分析甚麼機制和過程導致一些獨立的或地方性的議題演變成突出的群眾事件,而另外一些卻沒有。

香港曾經被視為一個政治冷感的城市,其牢騷和衝突往往被弱化、吸收或隱匿。相比其他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的發達地區,香港的經濟持續繁榮而政府亦維持相當的效率;然而,近年來這裡卻出現了越來越多無組織、自發並且持續的政治抗爭。其目的不僅是抗拒某屆政府的政策,更傾向否定整個政體的合法性。

2006年以來,普選、環境保護、文化保育、本土社區、國民教育課程及免費電視牌照等一系列爭議延續了此起彼落的抗爭潮。這波行動大都能合理化其訴求並且取得政府讓步──其中不少成果是立法會議員和專業遊說團體不能企及的。事實上,政黨和資深民間團體逐漸既不是這些突出事件的發起人,也不是領導者。這一趨勢說明傳統組織在統籌民間利益和招攬群眾參與方面變得無力;也促使我們關注是何原因及渠道不單擴展了抗爭的議題,亦同時降低了抗爭的門檻。

根據選定的事件數據、深入訪談和參與觀察,這項研究將追?並探究甚麼類型的抗爭訴求和劇目最有效轉化成大型抗爭運動。它會有系統的檢測1997年至2005年間和2006年至2015年間突出事件在抗爭規模和形式上的變化;檢視不同群體之間在擴展訴求的普遍方式和動員群眾方面的互動;並評估突出事件的框架是怎樣反饋和塑造後續的突出事件。

這項研究採用抗爭性政治的分析框架以研究香港的管治危機、分析特定抗爭劇目與持續政治行動的關係,並探索自發的集體行動在民主轉型過程中的作用。它的交式研究方式有助於釐清到底應該以結構怨氣為基礎還是以政治機會為基礎去概念化政治抗爭;也會提供新數據和方向以便政策制定者了解香港的新政治行動的動態和性質。

 

項目編號:UGC/FDS13/E02/14
項目名稱:本地信息度量和圖形處理器在加速非剛性圖像配準之應用
首席研究員:張國威博士(珠海)

摘要
在醫學圖像分析中,圖像配準為許多規劃,導航,數據融合和可視任務等的預處理步驟 。這類任務都需要把相同或不同類型的兩個圖像融合。圖像配準將兩個圖像對齊達至點對點對應。例如結合由不同的圖像採集裝置所提供的信息或監測疾病隨?時間的變化及進展所得的圖像。為了這個目的,配準過程中的一個圖像會被變形以匹配另一者。剛性配準應用仿射變換於其中一個圖像來實現對準。但只適用於某些特殊情況下,例如其中的圖像的解剖結構是剛性,否則難以取得滿意效果。在一般情況下是需要使用更複雜的非剛性變換模型的非剛性配準。非剛性配準方法的一個主要問題是配準時間的高計算成本。例如3D圖像的配準一般需要數以小時的計算時間。在實際應用上是很不方便的,尤其是在手術過程中的應用。

這個項目的目的是開發技術以提高非剛性登記的效率。方法是應用本地互信息於不匹配量度以加快多模態圖像配準。互信息是多模態圖像配準中常見的相似性度量,因為它可用於配準來自不同採集設備獲得的圖像。然而它的計算成本對某些應用是過高的,因為它是一個全圖像的相似性度量,其計算涉及整個圖像的數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局部區域的像素本地互信息不匹配量度將應用於已成功地應用於範圍廣泛的非剛性配準問題的B樣條曲線轉換模型 。此項目的另一個目標是把開發的非剛性配準計算程序進行並行化。這將實現於具有Nvidia GPU處理器和通用多核結構的系統。相比在一個通用處理器上順序執行的運行這將有更高的效率提升。

 

項目編號:UGC/FDS16/H06/14
項目名稱:近代南來文人的香港印象與國族意識
首席研究員:趙雨樂教授(公大)

摘要
本研究計劃旨於通過香港所見文獻,闡析近代中國南來文人及其國族思想的密切關係。此一觀察,在現今學界強調民族主義研究課題當中尤為重要,有助梳理晚清以來近百年的中國國家理論架構。考察文人其間的詩文、日記、傳記與地方紀錄,當發現他們於應對中國國情變化方面,蘊含著積極的思想態度。

本研究從中國動盪形勢下南來文人的身分危機一點作為開展。晚清文人素來擁抱儒家理念,也開始接觸到西方的新穎知識。在高舉積弱已久的國家意識同時,他們在香港的走訪經歷感慨良多,在文人作品中往往反映一種複雜的家國情懷。文字之間,不忘展示著國家與公民、國家與是民族、中央主義與地方主義等問題的深刻反省。研究這批文人的傳統價值取向、世界觀念,以及在香港殖民地上目睹的近現代化啓示,均讓讀者了解到中國文人的實際生態,並與海外華人社會活動構成多元的對照。

十九世紀以降,初到香港的中國知識分子展現了政治意識的覺醒,部分改革或革命的意念開始在各式文學創作之內出現。緊隨其腳步者為二十世紀初的晚清遺老,他們關注的事物蓋非政權的爭拗,更多從學術角度致力重尋香港歷史與中國民族的宗族血緣紐帶。這種民族關懷的情愫,在1920年代至1940年代的第三個時期達到了高潮,南下文人經歷國內戰爭的陰霾,於國家政治、社會、民生改革的呼聲也至為殷切。

作為一項文本研究,本計劃嘗試建立系統的考察,循時序的自然發展,將近代中國南來的文人,連繫於香港史研究、嶺南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重大領域,務使學習者更能掌握地方研究與國家主義諸核心議題。此外,本計劃冀藉印行之便,可成為公民教育的輔助教學,方便本地中學教學人士參考使用。

 

項目編號:UGC/FDS16/M01/14
項目名稱:一個有關香港安老院舍操作環境素質的現象學研究
首席研究員:蔡翩翩博士(公大)

摘要
人口老化的問題促使政府增加安老院舍的宿位,以應付長者長期照顧服務方面不斷增長的需求。為配合安老服務的需要,業界正積極增加人手,然而,安老院舍員工的自願離職率卻不斷增加,人手問題成為了業界面臨的一項巨大挑戰。過往許多文獻均指出操作環境的素質與員工的工作滿意度以及離職意向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改善操作環境的素質能有助招攬人手,挽留人才,而本地過去卻從未有針對此議題進行有系統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討安老院舍員工的工作體驗,包括其對工作及操作環境的觀感,從而了解本地安老院舍操作環境的素質,並探討環境素質如何影響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及離職意向。本研究採用Van Kaam的現象學研究法,此研究法發展自心理學,研究小組的兩位成員曾運用此研究法探討本地公立醫院前線護士的離職意向。

本研究將以立意取樣方式邀請40至50位不同背景的安老院舍員工為訪探對象,包括就職於受資助院舍、合約院舍及私營院舍的註冊護士、登記護士,保健員和護理員,當中有不同服務年資或已離職的員工。研究運用半結構式訪探指引,進行面對面深度的個人訪談,讓受訪者敘述其對工作及操作環境的看法,諸如工作範疇、同僚關係、就業發展,工作滿意度及離職意向等。所有蒐集的資料均以Van Kaam現象學分析法進行分析,有系統地作列表、編組、縮減和刪除,繼而剖析再從中提出並確認假設。

研究小組期望此研究結果可發展出概念框架解構影響安老院舍員工工作滿意度以及離職意向的操作環境素質,以利發展出改善安老院舍人手問題的方案,同時更可為此議題指引未來研究及發展方向。

 

項目編號:UGC/FDS16/H07/14
項目名稱:從話語及語用角度看廣東話的知識情態調制及說話者的態度
首席研究員:左靄雲博士(公大)

摘要
所有語言均有其獨特的方式以表達各式各樣的意思:例如從客觀或實在的意思(如時間、數量等),以至主觀或較為個人的意思(如說話人對事情的看法,對其結論的肯定程度等)。近期不少有關於立場標記(stance marking)的研究都揭示說話人如何運用不同手段,來表達他們對於所陳述內容的看法,並表明他們對其結論不同程度的肯定。比如詞彙方面,說話人可透過情態助詞(如may、might)、副詞(如probably、certainly)、情態短語(如I think、I believe),以至乎一些具實質意義的詞組(如I really love that),具體清晰地表達其主觀的態度及看法。此外,說話人往往會透過提供資料來源,來提高有關說話的可信性(如as stated in the most recent report)- 此現象為言據情態(evidentiality)(Willett 1988; Aikenvald 2004)。

一些近期的研究相繼指出認知情態(epistemic modality)跟言據情態的關係非常密切。言據標記作為一個話語標記,往往能用於調節說話人對於其陳述內容的肯定程度,並進一步表明其看法(Kim 2005, 2011)。基於對不同語言材料的觀察(當中包括自然對話及歷時語料庫),本研究旨在補足前人在立場標記及言據標記的論述,並進一步揭示說話人如何運用粵語來表達其主觀看法。本研究將把焦點集中在語法手段上,試圖歸納出說話人如何利用不同的話語標記、言據標記,以及各式各樣的助詞,來表達其主觀的情態,甚至進一步調節其對陳述內容的肯定程度。更重要的是,本研究將從話語及語用的角度出發,論析這些語法標記如何豐富我們的日常對話,並梳理出其語義演變的可行路徑。因此,除了話語分析(conversation/discourse analysis)的框架外,此研究還會借助語法化理論(grammaticalization theory)去處理有關於語義發展的問題。

雖然此研究會把討論焦點集中在粵語上,我們相信其研究成果對於跨語言學的研究將有十分重要的啟示。

 

項目編號:UGC/FDS14/B04/14
項目名稱:團隊認知多元化與創造力: 團隊學習與包容的作用
首席研究員:周巧笑博士(恒管)

摘要
本研究通過有中介的調節過程檢驗團隊認知多元化對團隊創造力的影響。具體來說,團隊認知多元化通過團隊學習的中介效應對與創造力產生影響,與此同時,團隊認知多元化對創造力的間接影響受到包容的調節作用:相對於較低水平的包容性氣氛,在一個中等程度的團隊認知多元化,團隊學習的中介作用在高包容性氣氛中更強。理論上,本研究能加深對團隊認知多元化對創造力的影響機製的理解。實踐上,本文為如何加強團隊學習與包容,營造有創造力的工作環境提供了指引。

 

項目編號:UGC/FDS14/E02/14
項目名稱:基于模型的非監督式圖像分割方法
首席研究員:蔡少佳博士(恒管)

摘要
圖像分割普遍被認為是具有挑戰性的計算機視覺問題,而其應用涉及多項領域,例如場景分析、圖像編輯及醫學成像等等。現存的主要圖像分割方法是將圖像劃分為一系列小型方塊,然後在每一方塊提取影像特徵,最後把有相似影像特徵的方塊合併而達至初始圖像分割。而初始圖像分割經過邊界修復後,就能獲得更精確的圖像分割結果。在整個圖像分割中,最重要的是選擇合適的群組法及影像特徵,而在文獻中,最流行的群組法及影像特徵是基於非監督式學習算法及直方圖。儘管傳統的聚類算法及直方圖在不同領域上表現良好,但前者對初始聚類群敏感與及聚類總數為未知數,而後者一般為高維度,降低了實際應用上的效果。因此,我們有需要去尋求高階聚類算法及更有效的直方圖表達模式,以令圖像分割有更廣泛應用。

在這項目中,我們會研究有效的聚類算法及建立隨機直方圖模型。特別是,我們將研究數學最優化架構,把隨機直方圖模型加入聚合式模糊K平均算法,並應用在圖像分割中。

 

項目編號:UGC/FDS15/B02/14
項目名稱:資訊技術專業人士內角色和外角色的知識分享:自我決定理論角度的分析
首席研究員:崔希玲博士(樹仁)

摘要
知識分享對資訊技術專業人士日益重要。然而,文獻中知識分享的影響因素存在不一致的地方,顯示知識共享可能存在不同類別。因此,我們旨在研究不同類別的知識共享以及它們的影響因素。在文獻分析的基礎上,我們提出在資訊技術專業人士中存在兩種不同的知識分享,即內角色和外角色的知識分享,並且從自我決定理論的角度提出影響它們的因素以及它們帶來的結果。我們推測外在獎賞、內化獎賞、內在獎賞、利益互惠、關系互惠、以及自我效能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以上兩種知識分享,而這兩種知識分享也影響群組績效以及公司績效。

 

項目編號:UGC/FDS13/E04/14
項目名稱:基於眼球追蹤的數字化斜視智能診斷與治療系統:理論探索與原型實現
首席研究員:傅弘博士(珠海)

摘要
斜視是指雙眼不能很好地協調對齊。它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大概百分之四的成人和兒童患有不同程度的斜視。在香港以及其它地區,斜視已經成為學前兒童最常見的的眼睛疾病之一。如果兒童患有斜視而得不到及時治療,可能導致弱視(亦稱為"懶惰眼")或較差的深度感知能力,甚至永久的視力喪失。目前,絕大部分的斜視診斷方法是主觀或半主觀的,大部分都是依靠經驗。間歇或隱性斜視很難被察覺,這會使得很多年輕的患者錯失治療的最好時機。有研究表明,適當的眼睛運動訓練可以有效地治療大部分的斜視。然而,目前還沒有實時性和系統性的眼睛運動訓練和評估系統。因此,研發一套客觀的、數字化的、智能的斜視診斷和治療訓練系統非常的有必要。

在這個研究計劃中,我們擬建立一套基於眼球追蹤的數字化斜視智能診斷與治療系統。首先,我們計劃運用眼球追蹤技術來記錄眼睛的運動。然後,我們將提取斜視的眼睛運動模式,並對眼睛運動和眼外肌的關系進行建模。最後,通過對眼睛運動數據的分析實現智能診斷和治療訓練。預計有三個關鍵問題需要重點研究:斜視眼註視點的估計,斜視模式挖掘,以及眼睛運動和眼外肌的關系。我們將建立一套原型系統,並對系統進行審查評估。

我們的研究成果將為斜視診斷和治療訓練提供一種全新的方法。在診斷方面,我們的方法將會提升診斷效率,同時降低醫療成本,這將令大規模人口的斜視檢查變得容易,例如,可以較為容易的對一所小學所有學生進行的斜視篩查。這項工作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對其它視力障礙如弱視、眼睛深度感知問題和眼睛追蹤問題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在治療訓練方面,訓練過程和評估過程將會被無縫地交互式地整合起來。因此,治療訓練的有效性將會得到提升。

 

項目編號:UGC/FDS15/H07/14
項目名稱:從墨家、名家、及縱橫家的文本中重構中國古代心理學史
首席研究員:符瑋博士(樹仁)

摘要
本研究計劃將會探討中國戰國時代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墨家、名家及縱橫家在心理學的貢獻。這三個學派的文本,包括《墨子》、《公孫龍子》、和《鬼谷子》往往被視為晦澀難懂,在本研究計劃中,研究員會重構這些文本當中和心理學有關的紀錄,對這些文本作出新的解讀。

本研究計劃參考國內外心理史學家如Kurt Danziger (2003)發掘古代心理學概念的方法、及汪鳳炎(2008)關於文本對照方法論的討論,旨在重新找出在戰國時代墨家、名家及縱橫家在古代已經有關於心理學的理論、甚至實徵研究的學術討論。這些文本提供了一些證據,顯示古代已有將心理技術,包括記憶術、指導意象、口才訓諫、幽默感訓練、話劇訓練、聲音訓練、及專注力訓練等,系統化地應用於訓練外交人員甚至間諜的例子。

本研究計劃的成果將有助於增潤心理學課程中有關中國心理學史的部份,藉此為本土心理學的研究提供新的素材和方向。

 

項目編號:UGC/FDS14/B08/14
項目名稱:以整合模型的方法提升香港港口的競爭力
首席研究員:GLOWACKA Karolina Joanna博士(恒管)

摘要
歷史資料顯示,香港港口一直是香港經濟增長和收益的主要來源。然而,在198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深圳經濟特區,香港在海洋貨運的市場份額逐漸縮小,取而代之的是新型和價格低廉的珠江三角洲競爭者。香港港口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深圳港口,在2013年的年底,深圳港口的年集裝箱吞吐量已經超過了香港港口。深圳港口最為一個新型的港口,擁有更加先進的設備、較低的貨物管理費用及更大的佔地面積。進一步表明,香港港口如何去增加其吸引力和防止市場份額的再次下滑顯得更加至關重要。我們提出一個獨特創意的戰略,不僅僅在於減少支出和港口產量的最大化。當然這些戰略也是重要的,但香港港口需要通過提供短期的貨物周轉運輸線來強化與合併客戶服務。通過這項研究,以上戰略不會減少港口的淨利潤。我們也提議這些好處,不應"絕對化"的執行,應該需要基於時間獎勵機制與集裝箱貨運班輪的對比。

 

項目編號:UGC/FDS15/H08/14
項目名稱:面對人生困境,宗教有甚麼意義?- 以天主教徒個案為例檢討理性選擇理論
首席研究員:賀玉英博士(樹仁)

摘要
本研究是以天主教徒個案為例,藉著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和深層描述的方法,探討宗教對於現代人的意義。研究重點是天主教徒在面對人生困境或問題時的不同反應。所謂人生困境或問題大致分為兩類:(一) 有可能解決的問題 (如:財務、學業或工作上的問題);(二) 不能夠完全地解決或甚至是無法解決的問題 (如:老化、末期病患、意外傷殘、養育智障子女、至親離世等)。

從理性選擇理論的角度來看,宗教信仰者可通過教會組織獲得在經濟和社會服務方面的援助,同時亦可藉著宗教儀式、聖事、祈禱等,獲得靈性或精神上的支援。利用宗教資源來解決問題或滿足人的需要,不單是理性選擇理論的觀點,也是人們一般對宗教的理解。然而,人生總會面對一些無法完全解決的問題,或甚至遇上不幸,亦即前述第 (二) 類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無論願意與否,也要持續地忍受由這些問題帶來的痛苦和苦楚。

在這裡,本研究的重點便由宗教資源推進到有關宗教的深層意義的探索。我們將會探討受苦與自我觀的關係。一些相關問題:長期或持續性的受苦經驗對人性會產生什麼影響?苦難是否有可能導引出人的自我轉化,而宗教在這個轉化歷程中會否發揮某種作用?這些問題讓我們援引天主教的受苦觀「救贖性的苦難」,來考察天主教徒的信仰與行為,並顯示出兩點研究意義:一,通過考察天主教徒如何把現世苦楚聯繫到在他世的未來命運,我們將會看到在超自然層面宗教對於人的意義;二,通過勾畫天主教徒在面對人生困境時的反應,在天主教受苦觀的觀照下,我們將會看到一些人性的善德 (如:忍耐、謙遜、仁愛、自我犧牲等) 是如何有可能在人生的歷練中發展出來。本研究的結果將會有助於教會關顧服務的發展。在社會工作、心理輔導、醫療照護等領域裡,有志於探索和發展包含宗教元素的服務的學者和實務工作者,也可從本研究所提供的深度個案分析中獲得啟發和參考。

 

項目編號:UGC/FDS11/H03/14
項目名稱:香港中文教師的作文批改評價:初探研究
首席研究員:何萬貫教授(明愛)

摘要
教師的批改表現如何得到改善素來是師資培訓人員的關注所在。在排山倒海的工作壓力下,前?語文教師還要兼顧沉重的批改工作,他們的批改質素更屢受批評。長遠來說,學生才是受害者。

本研究嘗試以族誌學研究方法,探討本港中學中文教師的作文批改風格。研究者計劃進入本港兩所中學,瞭解學校文化和社群(比如:校方的批改政策、校長和科主任對教師批改工作的態度和看法,以及教師、學生乃至家長對批改責任誰屬的見解)如何影響中文教師的批改行為;透過現場觀察中文教師在不同場合跟學生、同儕、上司的交互影響過程,以及進行多次的深入訪談,去瞭解他們如何在不同族群人物的期許和校內固有文化的衝擊下,塑造出自身的批改原則和策略。此外,研究者更會運用「發聲思考法」去研究中文教師的批改行為和習慣。通過發聲思考去蒐集研究資料,儘管費時,但有別於過去相關的「成果導向」研究,研究重點不再只著眼於分析教師寫在學生作文稿上的表層批改;反觀,研究人員會對教師在批改過程中的表現和決策作出深層次的分析和討論。

是次研究結果不僅能夠有助瞭解前線教師如何建構批改原則、如何選取批改策略,以及影響批改行為和評分判斷的脈絡因素。本研究更會為教師的批改質素,提出改善建議。

 

項目編號:UGC/FDS12/H02/14
項目名稱:珠江三角洲之跨境交易與地下經濟
首席研究員:孔寶華博士(明德)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三種跨境地下經濟活動,分別是貨物、資金及勞工的流向。自從2003年中國於港澳地區實施個人遊政策,以及澳門在2004年開放賭權以來,每日跨境的人次及物流量均大幅上升。一方面,內地的食品安全問題間接助長了港澳兩地口岸日益猖獗的水貨活動;另一方面,澳門日漸壯大的賭場經濟亦提供了一個內地資金外逃甚或是洗黑錢的便捷場所。此外,寬鬆的出入境政策使合法或非法的跨境勞工可以更容易進入香港和澳門謀生,其中包括了性工作者。很明顯,一個跨境的地下經濟已然形成,但外界對其具體運作卻知之不詳。本研究旨在詳細描述這些地下經濟活動,並剖析其中的組織及機構動態,從而揭示地下經濟秩序的運作以及其與正式經濟體之關係。

 

項目編號:UGC/FDS15/H10/14
項目名稱:現代亞洲文學中的創傷,記憶和復原
首席研究員:JAYAWICKRAMA Sharanya博士(樹仁)

摘要
本項目旨在研究亞洲文學作品中有關本地區衝突和災難歷史的敘述,以探討文學、歷史學、倫理學之間錯綜複雜與非同尋常的交集點。本研究所採納的作品包括各種文學語言、敘述形式、各種聲音和個體主觀的表達方式,以探求在不同社會和歷史背景中,人們遭受苦難期間與其後的文學及文化表達的多種策略。通過本研究,我們將能更加理解有關亞洲現代與當代文學,促進二十一世紀文學研究的全球化,並通過跨文化的視角參與創傷文學研究。

 

項目編號:UGC/FDS17/M07/14
項目名稱:影像解剖技術於香港水域及長江擱淺江豚的應用研究
首席研究員:葛展榮博士(東華)

摘要
印度太平洋江豚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定為易危物種,僅有152條棲息於香港水域內。自1996年起,香港每年約有15-30宗江豚擱淺死亡個案。此外,長江江豚亦被定為極度瀕危物種,全球野外數量只約有1,000條居於中國長江內。長江正受著不斷加劇的人類活動所影響,根據最新研究顯示,野外的長江江豚數量正以每年13.7%的速度大幅下降,兩種江豚的存活均面臨重大考驗。

研究人員可透過解剖報告和死亡數字來監測野生動物的健康狀況。雖然傳統解剖是業界的黃金標準,不過這種方法依然存有一些限制。首先,傳統解剖屬於侵入性程序,需要剖開鯨豚的屍體進行檢驗,過程中或會對身體組織造成不必要的破壞。其次,解剖過程中的檢驗、屍體接觸及組織切割或會令獸醫人員感染疾病。這正正說明現時急需要檢討處理動物屍體的方法,從而補充傳統解剖的不足。

影像解剖(Virtopsy)是一種斷層造影技術,它是傳統解剖的虛擬版本,可為驗屍提供極具價值的初步或額外資料。在傳統解剖前,研究人員透過電腦斷層掃描(CT)及磁力共振造影技術(MRI),把屍體影像塑造成3-D立體模型以便檢視,為之後的檢驗工作提供額外資料。此外,有研究指出影像解剖能夠更準確地診斷出人類的死因,並可以找出傳統解剖所忽略的地方。

可是,現時把影像解剖技術應用在動物上的研究十分有限,更甚少用於確認臨床診斷。現今獸醫業界亦缺乏有關非侵入性解剖技術的資料,也從來沒有一套具說服力的證據說明影像解剖的成效,以及它如何可以補充傳統解剖的不足,更遑論把影像解剖應用於擱淺鯨豚上。實際上,影像解剖比傳統解剖更為準確和省時,而且屬於非侵入性程序,亦可減低獸醫或其他救援人員受動物感染的機會。

本研究項目之目的為應用影像解剖技術於擱淺的印度太平洋江豚和長江江豚上,並制定一套嶄新和度身訂造的CT和MRI造影技術指南及守則。本項目集結放射影像、傳統驗屍、動物護理、獸醫、保護瀕危物種和相關教育的專家,揉合創新的影像解剖技術和放射病理學研究,為兩種擱淺江豚的傳統解剖提供額外的資料。本研究之結果有助深入了解及分析擱淺江豚的死因,更可以協助制定有效的保育措施,以保護易危的香港本土印度太平洋江豚及極度瀕危的長江江豚,為科學界帶來莫大的裨益。

 

項目編號:UGC/FDS15/H12/14
項目名稱:未獲社會認同的風險:香港的光污染問題
首席研究員:林綺雯博士(樹仁)

摘要
「風險」往往被看成客觀的事實。然而,風險不可能是「無中生有」的;風險需要經歷一個社會與文化上的過程,才得以獲社會辨識和確認為「事實」,當中又必然涉及媒體、專家、政府參與散播消息和辨識風險。「風險」在成為「事實」之前,先要被呈現和再現。本計劃是一個有關風險的研究,旨在透過香港這個特殊的個案,探討為什麼光污染問題 - 一個早已被科學界證實、認清的問題 - 到現在還未能在香港社會成形。

本研究主要討論以下問題:光污染既然是已經科學證實的風險,為什麼香港社會仍未能肯定光污染是一種風險?是什麼因素阻礙了這風險在社會上成形?我們應該怎樣令社會承認光污染是一種風險?本研究將以「話語研究」的方法,探討香港的光污染問題,也就是社會上是怎樣討論光污染的?不同的持份者各有什麼的意見和立場?他們的關注點是什麼?不同的持份者、專家、媒體、非政府組織、政府各有什麼作用?當中又展現了怎樣的權力關係?其實,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了解光污染問題,我們不難發現光污染有正面的部分:光代表繁榮、進步、文明;在香港的脈絡而言,光是一個景觀,大量多彩多姿的霓虹燈構成維多利亞港的璀璨夜景,名聞遐邇。這帶出了一個理論性的問題:光污染會否是一個對光影?迷的問題?而對光影著迷,正與現代性和後現代性息息相關。

本研究主要從(1)香港社會對光污染的討論和(2)光的文化意義兩方面,去探討光污染未能被香港社會確認的過程和原因。本研究將能為光污染問題提供一個更全面、嶄新的理解,令我們在未來能更有效地討論和應對香港的光污染問題。

 

項目編號:UGC/FDS14/H06/14
項目名稱:檢視現行法律系課程以推動香港法庭使用廣東話審訊
首席研究員:李劍雄博士(恒管)

摘要
1974年香港法庭開始使用中文審訊,但時至今日,不少法官及律師在中文法庭上發言時夾雜英文,一般市民或不容易聽得懂。本研究會探討本港各法律學院如何訓練學生在庭上使用廣東話,進而提出培訓建議,以方便市民明白法庭用語及法律,達到本地發展雙語法制的目的。

 

項目編號:UGC/FDS15/B06/14
項目名稱:非線性協整及相關市場定義:雜貨市場的研究
首席研究員:李樹甘博士(樹仁)

摘要
在過去三十年,香港超市及雜貨行業的市場佔有率越來越集中,這可能會出現市場操控力量,導致反競爭行為和高銷售價格,降低消費者生活水平,特別是低收入的家庭。然而,基於「可競爭市場理論」,高度集中的市場佔有率不一定衍生過度的操控市場力量。相反,它可帶來大型連鎖超市規模經濟效益轉移給社會的積極影響。

若行業有適當的競爭,消費者的得益應該超過付出的代價。為了評估在超市及雜貨行業的競爭程度,競爭政策文獻中常用的方法是先界定相關市場和其中所有競爭的替代品。過少的替代品反映出缺乏競爭和可能會引致次優的生產和分配效率。外國的促進競爭機構已經運用計量經濟學的協整檢驗來界定相關市場的有效性,並已使用其測試的結果,以支持政策和法院的判決。

然而,傳統的協整檢驗方法並不考慮交易成本的存在。若交易成本大於價格差異下相近物品套利活動所得的潛在收益,套利和物品交易就不會發生。所以若不計算交易費用,即使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內,相近物品的價格能密切同步升落,檢驗結果卻可能不把他們視為競爭的替代品,錯誤地否決相關市場的有效性。

本研究克服了傳統方法的弱點,將採用非線性門檻協整的測試法,比不考慮交易成本的線性方法具有更大的統計能力。我們採取不同類型非線性的協整方法和調整過程,研究香港超市及雜貨行業的價格動態,從而去測試相關市場的存在。此外,我們會嘗試採用相同的方法,應用於其他經濟體系內的超市及雜貨行業。

 

項目編號:UGC/FDS13/H10/14
項目名稱:《昭明文選》分三體七十六類之研究
首席研究員:李立信教授(珠海)

摘要
《昭明文選》是以往科舉時代讀書人必讀的書。所以,對這本書,讀書人是不敢批評的。
從宋朝開始,一般讀書人都認定《昭明文選》所收的作品,總共可分為三十七種文體(也有38、39類的說法,甚至還有人認為是37類) ,直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異議。但是這種說法,明顯的和《昭明文選‧序》所提到的「詩、附體既不一,又以類分,類分之中,各以時代為次」是不一致的。因為,序中明白的將所收的作品分為「體」和「類」兩個層次,但以往的說法,只提到「體」,沒有一個字提到「類」。

本人認為,《昭明文選》其實是分為「三體七十六類」,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本人曾先後發表了四篇論文。大約有五、六萬字左右;但其中還有一部分論點,有待補強;也有一部份資料,不夠完整。本計畫希望將這些不足之處,一一克服,一一補充,將原本五、六萬字,擴充為十到十二萬字左右,並印行出版。

本計劃完成後,不僅可糾正自宋朝以來的舊說;而且可還原《昭明文選》的本來面目;更可令後人對《昭明文選》具有正確的認識,是十分具有學術價值的。

 

項目編號:UGC/FDS15/H16/14
項目名稱:香港報人口述歷史
首席研究員:梁天偉教授(樹仁)

摘要
香港的報業發展蓬勃。可惜,有關香港報業史的研究,鮮有人問津。有見及此,我們計劃訪問退役報人,望能分別從他們口中,得悉香港報業發展史。

訪問對象包括:《華商報》楊奇,《星島日報》胡仙,《華僑日報》岑才生,《工商日晚報》何鴻毅,《大公報》楊祖坤,《文?報》曾敏之、周奕、張雲楓、張晴雲,《天天日報》韋基舜、《香港商報》張初、《晶報》莫光,和曾任職《新生晚報》、《快報》、《星島晚報》的潘一工,任職《成報》、《蘋果日報》的鄭明仁,《星夜報》、《新報》的馮兆榮,任職《明報》、《華人夜報》、《新夜報》、創辦《今夜報》的王世瑜,和創辦《天皇夜報》、《天皇馬經》、《縱橫日報》的許培櫻等,未克盡錄。這些對象,年逾六旬至八十餘歲,俱是當年報界叱吒風雲的人物,是香港報業發展的親歷者、見證人。

 

項目編號:UGC/FDS14/B12/14
項目名稱:文化混搭的心裡接受機制:文化禮貌的影響效用
首席研究員:黎冬梅博士(恒管)

摘要
全球化導致了大量的國際品牌進入本土市場。為建立有效的市場溝通機制和適應當地的文化,許多國際品牌在本土市場的營銷實踐中融入了當地的文化元素。與此同時,國際品牌往往被視為某種外國文化的象徵(Torelli, Keh, & Chiu, 2010)。因此,本土文化和外國文化的觀念、價值觀、符號不可避免地同時出現在消費者的視野中。這種現象被定義為文化混搭(Li, Kreuzbauer, & Chiu, in press)。星巴克的咖啡月餅,麥當勞開在法國盧浮宮博物館附近,星巴克在香港的冰室風格咖啡店,都是文化混搭的例子。

本土消費者可能對使用了文化混搭的外國品牌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反應 (Chiu & Cheng, 2007)。消費者表現出積極的反應往往是學習動機驅動所致,例如他們把外國文化元素看做是創造力的資源,並且認為這些外國文化元素可以豐富當地的文化。與此相反,持消極反應的消費者往往是出於擔憂外國文化會破壞當地文化的完整性和純度(Cheng, 2010; Chiu & Cheng, 2007)。

文化混搭在營銷實踐中的普遍使用和消費者對外國品牌的不一致反應引發一個重要的問題:國際品牌管理者如何令當地消費者接受文化混搭?以往的研究重點在文化混搭的後果機制,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討消費者接受文化混搭的前因機制。為了填補這一空白,本項研究的目的是找出預測消費者接受文化混搭的情境因素和個人因素。

基於文獻中的象徵性排斥理論(Chiu, Wan, Cheng, Kim, & Yang, 2010; Yang, 2011),以及本人的文化禮貌理論(Li, 2013),我們假設,如果在營銷傳播中表達了對本土文化的禮貌和尊重(例如,讚賞本土的文化習俗或宣揚本土文化的積極層面),則當地消費者就不會覺得外國品牌對本土文化帶來威脅,因此,消費者比較容易接受外國品牌與本土文化的混搭。此外,我們預測文化禮貌策略帶來的這種積極效應在以下情況會更加顯著:(一)當外國品牌被認為是一個高競爭力的品牌(如:該品牌有強勁的財務績效或來自一個強大的國家);(二)本土消費者不認同自己的世界性身份,即他們不認為自己是世界公民,以及(三)文化混搭的元素涉及神聖的領域(例如,基督教和儒家的混搭)。

我們將使用實驗設計檢驗以上假設,項目為期兩年。該項目將採用一種創新的實驗範式來研究新的理論觀點,以加深我們對文化混搭在國際營銷領域應用的知識。同時,本項研究是對本項目負責人的博士論文關於文化禮貌理論的進一步延伸(見Li,2013)。

本項研究也將對國際商業經營者帶來重要的管理實踐意義。本項研究的結果將有助於西方和亞洲企業更好地在全球市場上管理營銷傳播,並有效管理本土消費者對外來品牌的反應。最後,我們的研究將有助於提升香港在全球化和消費者行為領域中的學術研究地位。

除此之外,本項目將為一些本科生提供參與研究的機會,幫助他們接觸科學研究。該項目的研究成果也有助於跨文化和國際市場營銷課程的設計,對培養香港學生的國際商務技能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編號:UGC/FDS16/H10/14
項目名稱:評鑑移動學習於護理學科中的成效
首席研究員:李錦昌博士(公大)

摘要
本研究旨在評鑑移動學習於護理學科中的成效。研究以 FRAME 模型 (Koole, 2006, 2009) 作為理論基礎。此模型被廣泛應用於移動學習的研究,將移動學習解構為移動技術、學生學習能力和社交層面學習三者的互動過程。本研究嘗試針對此模型於實際應用的兩個問題,以改善此模型。首先,此模型尚未明確界定學習過程和學習者投入移動學習的動機之間的關係,以解釋實際問題,例如,一個普遍現象是學習者即使對使用移動設備抱持正面的態度,但並不保證他們在現實環境中會使用移動設備。其次,學習過程和提升學習績效之間的關係仍未釐清。例如,應如何推行移動學習以改善學科成效的相關研究尚未開展。這些問題令移動學習模式於設計、推行和評鑑方面缺乏充分的理論依據,導致其於應用上出現困難。

本評鑑將著重於香港公開大學護理學科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效。它將充分利用香港公開大學過往十年於護理課程推行移動學習所累積的豐富經驗和數據以進行評鑑。這將與過往僅屬實驗性質、並未涉及移動學習應用於實際學科的研究有別。其學科的眾多學生人數 (每學科約200名學生) 將有助進行建立模型所需的複雜統計運算。

本評鑑將包含多個範疇,注重學習、教學和教學設計各方面。首先,研究人員將訪問護理學科的學生、教師和教學設計者,收集他們的意見和經驗。然後,調查問卷將以訪問結果為基礎而設計,並以學生樣本進行統計驗證。此問卷將應用於理論學科和實習學科的學生。有關的訪問、問卷調查以及學生的移動設備登錄記錄將提供定性和定量的研究結果,揭示移動學習不同方面成效的關係。本評鑑的計劃實驗期將配合相關課科由傳統學習模式轉變為移動學習模式的安排,通過兩種模式的比較得出移動學習的效果。

這項研究將有助於填補了解影響移動學習在護理學科成效的相關因素的知識落差,並提供有效的工具在此背景下進行評鑑和應用。它還將建立更全面的理論基礎以有效地推行移動學習。研究成果將為教學設計者和教師就護理學科的設計和推行高質量的移動學習提供完善的理論根基。移動學習成效的評鑑工具可在學生參與移動學習出現潛在問題時,向教師作出提示,並協助辨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項目編號:UGC/FDS13/H11/14
項目名稱:在港菲籍家務助理之語言運用及其對香港言語社區之影響
首席研究員:李雪心小姐(珠海)

摘要
香港特別行政區在2011年進行之人口普查顯示,全香港總人口約為713萬,其中約28萬為外籍家務助理,來自菲律賓的佔48%;印尼佔49.4%;泰國佔1.3%。全香港共有約238萬個家庭住戶,故此平均每八個家庭住戶便有一戶聘請外籍家務助理。來自印尼的家務助理在來港前多已接受廣東話訓練,故能運用基本廣東話,而來自菲律賓的家務助理則主要以英語與僱主溝通。這些來自菲律賓的家務助理與僱主同住,與其家庭有緊密接觸。歷來探討菲籍家務助理對社會及經濟影響的研究寥寥可數,而探討他們對本港語言影響的更是少之又少。

有見及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菲籍家務助理之語言運用及其對香港言語社區之影響。 本研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學生主導之問卷調查,目的為搜集菲籍家務助理在僱主住處之語言運用、語言態度、及其對語言運用之認知。此階段為揭示菲籍家務助理在兒童學習英語時所發揮之影響。第二階段為深入專訪,對象家庭成員組合須包括父母、一名兒童及一名菲籍家務助理,目的為探討菲籍家務助理在兒童學習英語過程中所擔當之角色。最後階段為微觀語言學研究,從音韻學、詞彙和語法三個角度,比較菲籍家務助理及其照顧之兒童之語音錄音,目的為探討菲籍家務助理之英語有否在結構上影響其照顧之兒童之英語。此研究之預期成果有五: (一) 分析菲籍家務助理之語言運用、語言態度、及其對語言運用之認知; (二) 鼓勵學生參與研究過程的初步階段,從而提高他們對菲籍家務助理作為香港一個重要語言群組的認識; (三) 從家長、菲籍家務助理及兒童三個角度評估菲籍家務助理在兒童英語學習過程中所擔當之角色; (四) 從語言學角度分析菲籍家務助理及其照顧之兒童之英語;(五) 填補目前對本港菲籍家務助理及其語言角色研究之不足。

 

項目編號:UGC/FDS15/H21/14
項目名稱:表情從不簡單:表情認知的相對性與表情相片庫的新發展
首席研究員:盧立仁博士(樹仁)

摘要
由電腦合成一張帶有情感的表情相片到另一種情感的相片(i.e., morphing)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研究方法,幫助我們研究對情感的分類概念。現存之電腦合成序列有一定的規律。而此規律的準則卻極少被討論及研究。本次研究其一重點便是探討不同的合成序列會否改變該分類概念。再者,研究人員假設由部分序列衍生之表情會較易被歸類及分辨,其中原因理應與我們進化求生過程有關。

是次研究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將會製作一個表情數據庫,內裡包含各種電腦合成序列之情感表情。研究人員在第二階段將就著數據庫的相片去研究人們對表情分類的概念。最後,研究人員將根據第二階段所得之數據分析各類表情的被歸類特性,從而得知情感認知之根本原則與生活的關聯性。

 

項目編號:UGC/FDS14/H08/14
項目名稱:探索香港自資高等教育環境中英語教師的評估實踐及學生對此的看法
首席研究員:馬晶靜博士(恒管)

摘要
由於評估對於學生學習體驗和學習質量起著關鍵的作用,所以有必要了解教師的評估實踐以及學生對此的看法,以便決定如何最好地使用評估手段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但是在香港自資高等教育環境中,我們對以下問題所知甚少:即以英語為外語教師現有的評估實踐,他們對於新型評估方式(如促進學習的評估)的探索以及學生對現有或新型的評估方式的看法。本研究為期兩年,其目的在於在成果導向學習的框架內使用學習導向評估的視角深入了解以上提到的問題。在本研究前,申請者已在其自身英語課堂內開展學習導向評估的研究,並受到香港自資高等教育聯盟的資助(項目編號:SRGS-13-03)。本研究正是受到了該項目的啟發而產生。本研究將使用個案研究方法,從多個渠道收集數據,如學生與教師訪談、課堂觀察、文本分析等。研究發現將會豐富在自資高等教育環境中通過評估手段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知識,並產生教學啟示。

 

項目編號:UGC/FDS14/H09/14
項目名稱:回流港人的早期父職經驗:夫妻關係、親子和工作
首席研究員:顏樂燊博士(恒管)

摘要
現時香港的移民當中,回流港人佔有相當大的比例。這和1997年回歸前,一些高技術及專業的中產階級離港移民西方國家,而回歸後又回流返港工作和生活有關。然而,因為這群人擁有較優越的社會地位和跨國界的流動性,並與港人同屬一個族群,故他們的人生經歷、家庭動態、教養方法和問題等等,都未受到學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注意。例如現時有關的移民和家庭的研究論文中,有關回流港/華人的性別關係和育兒的討論明顯缺乏;對第二代回流港人的父職經驗,更是匱乏。然而,移民經驗會形塑並改變個人、人際和家庭等層面的價值觀、個性和實踐,所以回流港人的跨文化經驗將無可避免地影響著他們回流港人在原生地的父職實踐。這項研究的意義是藉著探索一群回流的專業中產階級人士如何協調家庭和工作、夫妻關係和親子行為,具體地呈現一群「隱形」但實際上為數不少的移民在父職方面的生活經驗。研究會運用質性的方法,深入了解生活習慣轉變的回流港人,其跨文化經驗如何影響他們初為人父的父職實踐。本研究將對十五個家庭進行參與性觀察,並與當中的父親、配偶及其他負責照顧孩子的家庭成員(如家庭傭工或祖父母等)進行若四十五個的深度訪談。這種研究方法除了完整地捕捉複雜的家庭動態外,也因為檢視的對象涉及男性對家庭關係的轉變,這有別於只聚焦於女性的傳統方法,亦將為香港家庭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野。

 

項目編號:UGC/FDS11/E03/14
項目名稱:可應用於3D內容創建及協同操作之萬維網技術
首席研究員:彭衛民博士(明愛)

摘要
三維可視化和三維打印的技術已經出現了數十年。採用三維技術於各類企業和行業,包括電子商務,網絡營銷,醫療保健,教育和製造業的好處很多而且亦顯而易見。不過,三維模型與內容在現時的網絡上仍然不是很普及。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缺乏一些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去構建高質素的三維模型與內容。此外,一般三維可視化和操縱平台開發成本高昂,也影響到開發三維應用網站的普及性。所有這些因素都對一般互聯網使用者能自己動手(DIY)創建三維內容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因此,在這個項目中,我們將會針對性地解決於萬維網環境下創建,修改與定制三維模型之困難及其高成本問題。此項目將解決三個具挑戰性的問題領域;包括使用低成本的深度相機作實物之三維數據採集,高速和高品質的三維模型去噪,以及在網絡環境下的三維模型與內容之制作及多人同時合作。

我們對三維數據掃描的初步想法是使用一般消費級的深度相機作基礎,因為這類設備的價格在最近數年已經變得相當實惠。我們會針對深度相機所得到的三維點數據進行後處理工序,以結合於不同角度下所取得的點數據,而最終得出完整的三維表面模型。然而,這樣重建成的三維表面模型一般都有嚴重瑕疵和凹凸不平。所以,我們的項目將創造新的算法進行快速三維表面模型網格去噪,從而保持高品質及能即時使用於萬維網環境下的三維應用。最後,為滿足初階用戶對三維內容進行修改和自定的需求,我們會於萬維網環境開發有效而容易操作的三維模型修改工具。我們打算把一些進階的修改功能進行改善,如切割,合併和變形等; 將它們的用戶界面設計和操作變得更直觀,並提供於分佈式環境下與其他用戶協作的功能。我們亦會提出一些針對可視化和三維打印的操作於此項目中。

為了方便對我們的項目進行評估,在項目結束時我們打算將相關的技術與方法以模塊化的軟件開發包形式實現出來。此外,我們準備開發一個萬維網三維應用以展示我們的解決方案之實用價值和潛力。其中一個考慮開發之應用為三維打印內容的綜合網上平台,平台會提供搜索,共享和自定修改之功能。通過解決上述問題及挑戰,我們相信此項目所產生之實際成果(包括出版物,算法和軟件包)皆能幫助不同企業以最小成本開發出自己的萬維網三維應用。除此以外,此研究項目將提供寶貴的機會給本校老師及學生學習和參與最新的三維繪圖技術和所相關之開發技能,這些知識與本校及本部門所提供的課程都有密切的關係。

 

項目編號:UGC/FDS14/H11/14
項目名稱:從編輯室到課室-彌合香港財經新聞實踐與教育差距之研究
首席研究員:宋昭勛博士(恒管)

摘要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眾多知名的財經新聞媒體。香港的專上教育院系近年來也陸續開辦了財經新聞專業,因應行業發展之需。

媒體需要什麼樣的記者?學校應該教授什麼技能?對此,業界和學界常常存在分歧。研究香港財經新聞實踐與教育之間的差距對於改進專上財經新聞教育無疑大有裨益。然而,香港此領域的研究還十分匱乏。

本研究旨在深入、系統地研究香港財經新聞實踐和教育之差距,通過深度訪談、課程評估小組等研究方法,了解業界如何看待新入職財經行業的畢業生之準備程度、財經新聞課程中有哪些知識和技能被忽略或重視不夠、當今財經新聞記者應具備何種知識結構與技能等;透過業界和學界的焦點小組交流,探討有效彌合財經新聞實踐與教育之差距的方法與途徑,其研究成果將惠及財經新聞課程之設計、教學方法之改進等諸多方面,同時也將進一步深化業界和學界的交流與互動,共同促進香港財經新聞事業的發展。

 

項目編號:UGC/FDS16/P02/14
項目名稱:利用質譜學研發中醫藥快速測試方法
首席研究員:史東甫博士(公大)

摘要
全球草藥包括中草藥在內的使用與日俱增。在香港,中藥不僅被市民廣泛地使用,而中藥業也擔當國際貿易的重要角色。根據政府統計處二零一一年的數字,香港中藥材的進口及轉口貨值分別為23.5 億元和9.5 億元。

偽冒或摻雜中藥材已成為中藥產品質量和安全的一個大問題,例如有報導指誤將有毒的洋金花來代替大量用於配製中國著名保健飲料五花茶的凌霄花,以及在市價高昂的誘因下,有不法分子在冬蟲夏草中摻雜具有類似形態的假冒品種等。

自2002年開始,衛生署已先後出版六冊「香港中藥材標準」(下稱「港標」),共載有200種中藥材的參考標準。「港標」採用多種方法包括顯微鑒別、理化鑑別和色譜技術以鑒別中藥材的真偽。但是「港標」並未涵蓋凌霄花及冬蟲夏草等兩種中藥材。此外,「港標」所提及的技術如顯微鑒別等需要豐富知識和經驗的人材,而定性和定量分析需使用合適的化學標記物來進行。由於通常需要大量的樣本以及漫長的測試時間,其成本效益及實用性未必能令藥材零售商和貿易商使用「港標」中的化學測試方法用於其質量控制流程或常規來貨檢驗程序之中。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研究小組建議發展新的測試方法,以提供快速、具成本效益和易於使用的方法來鑒別兩類中藥材的真偽,當中包括:1)凌霄花和洋金花;及2)冬蟲夏草及其假冒品種。前期工作將透過使用基質輔助激光解析串聯飛行時間質譜技術(MALDI-TOF MS)並輔以蛋白質分離技術以找出兩類中藥材的生物標記物。基質輔助激光解析串聯飛行時間質譜是篩選和鑑定中藥材的新興技術,相對於「港標」提及的色譜方法,其所需樣品製備程序較少、而運作成本較低及更快分析時間。 另外,與傳統的顯微鑒別技術有所不同,基質輔助激光解析串聯飛行時間質譜分析不需要具備廣博的中藥材結構形態知識及樣品製備技能。期望基質輔助激光解析串聯飛行時間質譜技術可用以進一步發展「港標」。

這個研究項目的成果還可以為原處測試技術的發展提供新的見解,如利用分子晶片或轉機因細胞系等技術以提供更快的定性分析。

 

項目編號:UGC/FDS14/P01/14
項目名稱:敏感性問題中的新項目計數技術:理論與方法
首席研究員:鄧文禮教授(恒管)

摘要
調查研究中存在的傳統問題是如何得到關於具有敏感性特徵問題的真實答案(如,商業調查中的偷稅漏稅調查、輿論調查中的家庭暴力調查)。若直接詢問具有敏感性特徵的問題,無應答現象(由被調查者拒絕回答導致)和應答誤差(被調查者提供虛假答案導致)經常發生。這兩種主要的非抽樣誤差顯著地影響著抽樣估計並進一步影響統計推斷。特別地,無應答傾向使得樣本量太小從而減弱估計的功效;應答誤差則致使參數估計與真實值有偏差。因此,發展"降低風險的"調查方法,從而最大化被調查者合作傾向,最小化被調查者感受到洩露隱私的風險,保證調查中的匿名性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在本專案中,我們將發展不同的項目計數方法以達到上述目標。

 

項目編號:UGC/FDS17/B02/14
項目名稱:中國大陸和香港司法會計教育
首席研究員:王新華博士(東華)

摘要
自21世紀初的美國會計監管改革以來,司法會計在美國已成為一個主要的專業實踐領域。近幾年隨著美國就業市場對司法會計需求增長, 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學提供司法會計教育。目前,422所美國大學和學院提供司法會計課程和97所美國大學和學院提供司法會計專業證書或學位教育。在香港和中國大陸,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和大量的本土會計師事務所提供各種司法會計服務。隨著近年來司法會計服務興起,香港會計師工會啟動了司法會計專業小組。香港和中國大陸的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正在積極招募司法會計師。2012年香港會計師工會會刊A-PLUS稱司法會計已逐漸"成為一個主要的業務領域"。近年來,中國在香港或海外上市企業會計舞弊造假成上升趨勢。然而,與美國相比,香港和中國大陸的司法會計教育相對落後。15所香港大學和學院中只有兩所提供司法會計課程。幾百所中國大陸大學和學院中大約20所提供司法會計課程或專業教育。由此可見,香港和中國大陸大學的司法會計教育發展落後,而且和就業市場對司法會計需求有相當大的差距。

本研究首先探討影響香港和中國大陸的司法會計教育發展的歷史,環境和制度因素。該研究進一步調查司法會計專業人士對司法會計教育的期望和當前香港和中國大陸大學司法會計教育的差異。

根據司法會計教育國際文獻,法律環境因素發揮重要作用。觀察發現中國大陸司法會計教育欠發達與其公司股權結構、"關係"文化、司法制度,以及缺乏司法會計準則有關。初步與司法會計專業人士的討論表明,中國大陸司法會計教育應更注重專家報告、司法審計、計算經濟損失,同時香港司法會計教育應更專注於電子數據欺詐調查,專家證人及反洗黑錢。這項研究將有助於香港和中國大陸的司法會計教育發展。

 

項目編號:UGC/FDS11/E06/14
項目名稱:電子學習系統中之情景感知的學習者描述:班級化,組別化與個性化
首席研究員:王富利教授(明愛)

摘要
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慕課),Web 2.0社區,社交媒體,移動和感知器技術在近年顯著發展。在全球範圍內,多形態的學習資源顯著增長,譬如在線課程平臺,課程視頻和學習資料(例如網頁,動畫和文檔)。同時,通過移動技術接入的人數呈指數級增長。這些發展不僅提供給人們更多的機會學習新知識,並且與其他人甚至是課程的講師和助教進行交流和討論。

這些對於在線學習湧現的技術在一方面帶來了更多豐富的學習資源和人的交流。但在另一方面,當面對如此大量的學習數據時,它們使得學習者很難高效且有效的找到他們需要的學習資源。為了?明學習者能夠找到他們所需要的學習資源和合適的虛擬課堂,管理和組織關於學習者及各種學習資源的資訊是至關重要的。主流的解決方案是通過用戶和資源的描述檔,例如類別袋(BoC)或類別樹(基於樹的)促成個性化學習服務。然而,類別在描述檔中的靜態本質導致了兩個在電子學習應用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首先,已有的資料不足以構建強大的學習者描述檔,因為僅有那些被學習者使用過的類別才會在描述學習者的過程中被考慮在內。再者,在不同的情景之中,不是所有在學習者描述檔之中的類別都是有用或必須被考慮在內。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不僅理解學習者行為且他們所感興趣的資源和當前場景之間的隱藏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近期的社交網路的研究發現,使用者行為被他/她的分享相近的行為模式和共同意見的近鄰所影響。因此,我們計畫提出一個混合描述方法來聚集多方面的隱藏關係,譬如先決條件關係,內容關係和社會關係,從而通過來源於學習者的近鄰或一些潛在感興趣的學習資源的有價值的資訊來豐富學習者描述檔。此外,在這個項目之中,我們也計畫設計一個顯式的情景模型來完全開發學習者描述檔的價值,使得學習者描述檔的靜態問題能被解決同時情景感知的學習服務和應用能夠被支援。具體地,我們將會把情景分為不同的三層,分別是個人層,組別層及班級層。每一層的情景可能對於學習者描述檔有不同的影響。為了展示正確性及評估所提出框架的效力,我們計畫將混合學習者描述檔和情景模型運用在一系列在三個不同層面的(即個性化,組別化和班級化)對於電子學習系統中的應用,包括個性化課件推薦,小組成員發掘和課堂內容修剪(或擴展)。

 

項目編號:UGC/FDS14/B20/14
項目名稱:供應鏈脫碳-行業最佳實踐與研發碳足跡工具組
首席研究員:黃彥璋博士(恒管)

摘要
隨著貿易全球化的進程,每一個工業也關注到脫碳的重要性。於二零一三年七月,世界經濟論壇在物流和供應鏈的未來發展中特別強調減少物流和運輸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國際能源機構指出,交通運輸業包括公路、鐵路、航空和海運,在二零一一年全球碳排放量中佔二十的百分率,是第二大碳排的類別。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亦指出,減低污染是他五年任期內的首要務之一,並會在二零一三年第四季立法會中提交新的碳排放政策。香港聯交所於二零一三年第四季度亦協助推廣香港上市公司設立碳足跡資料庫專屬網頁及提交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包括碳信息披露項目和碳排放報告,並考慮提高公司的義務水平以符合國際標準。然而,大多數公司都還沒有完全符合標準。碳排放測量並沒有在大部分的物流,貨運及運輸公司實施。企業人員沒有相關經驗或知識來衡量、審核和報告他們企業的碳排放活動。所以此項目有必要進一步發展一種新的碳足跡的工具組 ,集成了碳計算、碳審計和碳排放報告。該工具組包括開發模擬、監控及減低在物流和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量。該工具組可支持在物流和運輸行業綠色供應鏈的發展,亦令學生增加對脫碳的認識,在日後他們投身社會工作中時,也考慮到推行脫碳的重要性。本項目將會舉行研討會及研習班,涉及本地及海外專家分享對供應鏈脫碳的知識和經驗。本項目亦會將開發的工具組、推行的案例研究、信息的研討會和工作坊總結成一本教育參考指南,發放給業界與學界。此項目將通過為企業提供開發脫碳工具組,在短期內達至保護環境的需求及配合政府對企業減碳的政策。從長遠來看,學生將能夠了解供應鏈的低碳作業,通過研討會、研習班和工具組的開發,進一步探索、挖掘、發展和更新碳足跡的知識。

 

項目編號:UGC/FDS16/E05/14
項目名稱:實現基於認知無線網絡的自適應安全雲連接
首席研究員:王建陽博士(公大)

摘要
隨著無線網路和設備的飛速發展,無線頻譜資源的需求也呈現出爆炸式增長,從而導致無線頻譜資源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認知無線電設備可以感知和利用頻譜空洞或可用頻譜信道(例如,那些當前沒有被它們的授權用戶使用的信道)來進行數據傳輸。通過認知無線電設備的動態頻譜接入能力,認知無線網路能有效地改善頻譜匱乏問題。由於認知無線電設備的存儲能力和處理能力有限,要完成一些複雜的功能就需要借助於雲端的存儲和計算能力。因此現在愈來愈多的國際公司已經開始在香港建立它們的雲端中心。

要如何為認知無線網路的用戶提供雲端連結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問題。但是現在的雲端連結算法既不能適應環境變化而且易受到惡意攻擊,因此雲端連結效率不但低而且不安全。本項目旨在通過提供可適應環境變化和檢測惡意節點的雲端連結算法來提高雲端連結性能。

本項目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通過確定所需雲端網關的最小數量和最優部署策略,提出在保證雲端連結服務質素的前提下最小化雲端網關安置費用的解決方案;第二, 設計一個默認雲端網關的選擇算法,從而提高雲端連結的效率;第三,設計一個能夠自動應對網路拓撲變化等各種網路狀況的路由算法,同時該算法還能夠自動應對網路流量的動態變化,以及網關容量有限等條件;最後,設計一個算法能夠識別破壞雲連結的惡意節點,並能夠在未來的路由路徑選擇中避開這些節點。

由於上述問題的存在,在設計對應方案和算法的時候,最優化模型、協作反饋模型、強化學習模型和置信傳播模型都會被採用。這些模型的採用可以為認知無線網路提供高效而安全的雲端連結。

項目提出的解決方案應用在實際的認知無線網路中,不僅能都使網路運營商受益,而且也能使雲服務供應商和終端客戶受益。其中原因是當網路資源的利用效率得到優化之後,客戶的雲服務應用體驗也得到了改善。

 

項目編號:UGC/FDS14/H12/14
項目名稱:從哲學的觀點看︰情緒與心情的交互影響
首席研究員:黃沐恩博士(恒管)

摘要
試想像,你帶著憂鬱的心情去看經典電影《鐵達尼號》。你一直認為它只是一個幼稚和脫離現實的愛情故事,但這次你卻哭成淚人,雙手顫抖得喘不過氣來,你憂鬱的心情驅使你這次對《鐵達尼號》有截然不同的情感。現在,再想像你在結冰的公路上馳騁,突然車子略為打滑。你突然很害怕不能安全抵家,你非常仔細地留意路面情況,不論是公路上的其他汽車或動物遺體,甚至擋風玻璃上的小裂縫,你都不願輕視。你對發生意外的恐懼令你產生高度焦慮的心情。以上的生活例子說明了情緒與心情往往相互影響,但問題的關鍵是這種影響到底是怎樣發生的。

這次研究的目的在於根據近年來在哲學、認知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科研,釐清及重塑情緒和心情的相互關係。我將論證,情緒和心情是兩項生存不可或缺的適應機制。情緒是人因外在的刺激而引起生理及認知改變的適應機制。以其中兩項情緒為例,因害怕所產生的愣住或心跳加速是為了逃避威脅;因憤怒而睜大眼睛或毛管擴張是為了準備與敵人對抗。 另一方面,心情是一項根據我們的身體狀況而影響我們的認知過程的適應機制。譬如說,當我們的身體狀態欠佳(如剛完成心臟移植手術),我們會產生負面心情(如鬱悶)。這心情會使我們的注意力只集中於某幾項事物,並且傾向勾起負面的記憶。同時,我們把不同的想法連結和不同的外界刺激分類的速度也會變慢。以上的反應均能令我們避免參與一些因身體狀況欠佳而不能應付的活動。

我建議制定以下情緒和心情的概念,使我們能夠解釋的情感和情緒的相互作用。具體而言,情緒的產出 - 生理和行為反應 - 受制於因一項心情而對我們身體產生的影響;而心情的產出 - 認知的偏差 - 則解釋情緒如何影響我們對外在環境的判斷。這個情緒和心情的循環解釋了某些情緒特別容易誘發某些心情,反之亦然。

 

項目編號:UGC/FDS14/H13/14
項目名稱:透過香港強積金和英國個人儲蓄帳戶分析投資者的系統性偏見
首席研究員:黃紹權博士(恒管)

摘要
「認知啟發」是指人們在做決定的,一種思考捷徑,它能幫助人在面對複雜的處境時很輕易就能作定,但是它卻容易導致系統性偏見的出現。過去十年,系統性的認知偏見如何影響人們的日常決定日漸受到關注,有關的學術研究亦越來越多,心理學、經濟學及管理學等方面的研究,對認知啟發的負面影響亦有很熱烈的討論。與此同時,全球很多國家亦正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退休保障計劃被視為保障退休人士在退休後維持優質生活的重要關鍵。

本研究主要探討在香港的強制性退休保障計劃下,人們的決定其實是否受一些佷普通的想法影響?在英國的自願性退休保障計劃下,人們的決定又是否受一些很普通的想法影響?本?究的目的是找出系統性偏見在香港和英國兩項不同的退休保障計劃帶來的影響,?究以五項模擬的退休供款實驗作測試,探討人們在進行投資決定時,會否受系統性偏見的影響,研究結果和報告會供投資者及政府參考。

 

項目編號:UGC/FDS11/E08/14 (退出)
項目名稱:供電腦科學教育使用的自動程式評核框架連可自定及自動化之測試預言
首席研究員:黃德霖博士(明愛)

 

項目編號:UGC/FDS14/E05/14
項目名稱:脫敏數據過濾以優化加密雲數據庫系統的查詢處理
首席研究員:王偉傑博士(恒管)

摘要
雲端數據庫服務是一個新興數據管理概念。其中,數據庫由第三者雲服務供應商管理。使用雲端數據庫有許多優點,但用家必須注意數據安全問題。敏感秘密資料不應該給雲服務供應商直接接觸,用家在存放資料到雲端前要先加密數據。有多項研究已經開發出不同的加密雲數據庫系統[4,21,5]。由於處理是在加密數據上進行,這令處理時間和成本上升。 存在在查詢處理的開銷。這樣的開銷較大,在大多數情況下。例如,在[4]中,系統需要先(由安全加密協處理器)解密數據再運算,處理時間和成本因此大幅上升,而這個情況令到不少商業機構對雲端數據庫服務望而卻步。選擇性查詢(selection query)是在數據庫系統中一個常見的查詢類型。此外,許多其他類型的查詢也要先執行一個選擇性查詢,例如聚合函數(SUM / COUNT)。這個項目的目的是通過優化選擇查詢的處理速度,令密雲加密數據庫系統的總體性能顯著地提高。我們使用的方法是讓用家除了加密數據外也提供已脫敏的數據給雲服務供應商。這些脫敏數據不會讓雲服務供應商取得原始數據,但可以讓雲服務供應商在執行查詢前先過濾數據以減少執行查詢時所要的數據量。過濾的程序比加密和解密簡單得多,所以,而過濾後,要解密的數據大幅減少,所以整體處理時間可以減少。我們的脫敏方法有兩個步驟:domain transformation 和generalization。前者是要隱藏用家的查詢參數。比如用家的查詢是"A<5",在domain transformation後這個查詢變為"X<20",因此雲服務供應商不知道原始查詢參數。Generalization 把數據變為不確定數據,令雲服務供應商不可能把數據復原。例如,數值5可變為1-10。這確保了數據的安全。

 

項目編號:UGC/FDS16/B07/14
項目名稱:辨釋中國人之情緒表現:中國文化與情緒勞動及顧客服務評估之關聯性研究
首席研究員:胡家成博士(公大)

摘要
香港向以服務業為主要經濟體系,其勞動人口近90%從事服務性行業,而服務人員的服務水平,會直接影響顧客對組織的期望、滿意度和忠誠度。研究發現,成功服務的一個主要關鍵,在於員工在與顧客交流的過程當中進行適當的情緒調節。現今的組織,大都會透過公司條例或規範準則,要求員工在傳遞服務的過程中應該或不應該表達哪些情緒,當中一般包括兩項重要原則:(一) 向顧客展示正面情緒,及 (二) 抑制負面情緒。服務人員須自發性地向顧客展現正面情緒,包括微笑、打招呼及保持眼神接觸,亦須於服務完結前說出感謝語;即使顧客表達不滿,服務員也不應在顧客面前展示負面情緒。就這兩項服務準則,服務員一般會作出什麼反應?他們可透過偽裝,向顧客表達出被期待而非真實的情緒,即所謂「表層演出」;亦可透過改變內在情感以取悅顧客,此為之「深層演出」。

西方研究顯示,「表層演出」往往會對顧客及服務人員雙方皆不利,過於頻繁之「表層演出」容易使服務員工感到厭煩,顧客亦可能因服務員的情感表達與工作的表達不一致而感到服務缺乏真實性。相反,員工如透過「深層演出」向顧客傳遞正面的情緒,則較能導致服務員及顧客雙方感到滿意。然而,西方的研究結果是否適用於中國文化呢?當中有兩方面須特別關注:(一) 服務員工的情緒表達是否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二) 若服務員工的情緒表達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那麼他們在表達情緒時有哪些獨特之處?是次研究將會圍繞綜上所述的兩個方面進行深入調查,並具體探討中國文化(包括關係和諧、緣、尊重等級層次和羞恥)對服務人員的情緒表達(即正面情緒表達及負面情緒的抑制)、服務人員的演繹對策(即「表層演出」及「深層演出」),以及這種種因素對顧客服務評價的影響。本研究將對相關的學術文獻有所突破與貢獻,並予前線的管理員及服務員提供實質的建議,使他們不僅將中華文化傳統美德銘記於心,亦能把這種文化適當應用於服務顧客當中,做到"用微笑、用心對待每一位客人"。

 

項目編號:UGC/FDS16/H15/14
項目名稱:網上導修課的會話修補實踐及其與漢語作為二語學習的關係
首席研究員:楊若薇博士(公大)

摘要
本研究將運用會話分析的方法,對香港公開大學基礎漢語課程的網上導修課的課堂會話互動實施分析,從而探討會話修補機制在網上導修課上的實踐及其與二語學習的關係。

本研究將考察在以漢語為二語學習的導修課上發生的會話結構修補和語法糾正現象,以及該兩種會話修補行為與漢語學習的關係,藉此為"會話分析與二語習得"這一新興研究領域增添實踐及理論依據。

愈來愈多的研究者運用會話分析來研究二語習得,從而形成被稱為"會話分析與二語習得"的研究領域。雖然有關研究頗為重視分析會話中的修補機制,但是,迄今為止,從二語學習互動中的修補機制體現的二分行為 - 互動修補(保持會話持續)和語法修正(幫助語言學習)的角度作出的相關研究尚未出現。由於這種二分行為的實際存在,其在二語學習互動中的不同角色及其與二語學習的關係是值得深入探討的。本研究將採用雙向,而不只是單向角度,分析漢語作為二語學習的導修課會話,從而填補"會話分析與二語習得"在這一課題方面的研究空白。

由電腦即時自動錄製並保存的、包括四位導師(男女各兩位)以及十七位成年學習者(八位女性、九位男性)參加的約60小時的網上導修課錄像,將是本研究分析的基本數據資料庫。該60小時的錄像包括約50節的導修課,每節有二至五位參與者。相關的導修課錄像將被全部轉寫為文本。研究者將遵循會話分析的原則與方法對錄像及文本作出個案分析與深入的質性研究。

本研究旨在為"會話分析與二語習得"的研究增進增理解與應用,尤其是對會話修補如何為二語習得提供相關信息,以及會話分析這一研究方法如何運用於分析二語學習中的會話互動提供新的認識。

本研究還可以為已有的相關研究提供全新的漢語作為二語學習的分析資料,而這些資料則是以往有關"會話分析與二語習得"研究中較少獲得搜集及受到重視的。

 

項目編號:UGC/FDS13/H21/14
項目名稱:二十世紀上葉粵籍華人在越南之會館及齋堂之研究
首席研究員:游子安博士(珠海)

摘要
東南亞地區華僑華人社會的發展,深受明清時代以來中國社會文化傳統的影響。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上葉,會館與齋堂兩類團體,可提供飄泊異地者心靈依託之所。會館是多功能場所,包括文化傳承、宗教場所、慈善教化及成為當地歷史古蹟。齋堂是沒婚嫁女士(大多是女傭)的寄居之所,他們付出一筆費用,在堂內以求茹素和生養死葬。本研究嘗試以神明為切入角度,其中會館多主祀關帝、天后,齋堂則普遍供奉觀音,對越南會館與齋堂展開系統的研究。先疏理會館、齋堂承傳自廣東、香港的軌跡,再分析其對華人在異鄉凝聚一起的重要性,進而探索海外華人地區的社會史。

 

項目編號:UGC/FDS14/P03/14
項目名稱:廣義多目標規劃及其在投資組合選擇問題中的應用
首席研究員:余國惠博士(恒管)

摘要
多目標規劃是多準則決策的一個重要課題。多目標規劃通常被公式化為許多相互矛盾的目標函數,用以解決決策問題。在文獻中,多目標規劃已被廣泛研究和應用在金融工程、管理科學、電信、交通及物流等各個領域中。投資組合選擇問題的多目標性質已經引起了許多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關注。

投資組合優化長期以來一直被研究者和實踐者進行研究。雖然在文獻中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方法,但大多數的投資組合選擇問題只考慮收益和風險之間的權衡,從而通過制定成單目標規劃,構建有效的投資組合。在進行投資組合的評估時,我們必須考慮不同的準則,如回報、風險、交易成本、規模和流動性。然而,從多目標角度看投資組合選擇問題的研究是比較少見的。本項目的目標是探討多目標規劃,並制訂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多目標投資組合選擇問題。

因為存在大量(可能是無限的)帕累托最優或非支配解,多準則決策問題的求解過程並不容易。雖然非支配解一般很難被完全準確地找出來,我們可以通過分析來確定他們在多目標規劃中簡單的結構。這些規劃經常出現在組合優化領域。例如,在允許賣空和假設協方差矩陣的正定性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找出均值-方差模型解析解。在本項目中,我們會研究在L∞ 風險度量及允許賣空的情況下雙目標投資組合優化問題。我們將推廣投資組合選擇模型至包括無風險資產,再制定相應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並計算相應的beta值。我們也會從理論和實證角度去比較在L∞ 風險度量下的投資組合優化模型,及其擴展的均值-方差、均值-風險價值(均值-VaR)和均值-條件風險價值(均值-CVaR)投資組合優化模型。

 

項目編號:UGC/FDS14/H15/14
項目名稱:武威漢代醫簡釋文校訂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首席研究員:袁國華博士(恒管)

摘要
自二十世紀前期以來,由於考古工作之順利推展,出土或發表了為數相當可觀之簡牘帛書資料,且其內容亦涉及古文字學、經學、史學與子學等各方面專門學科,在學術研究上占有相當重要之地位。目前有關此方面之研究論著,不僅在數量上已相當可觀,同時亦已取得相當之研究成果。惟目前中國醫學亟待建構醫學文獻專業範疇之研究體系與計劃之際,其中出土醫學文獻方面專門的研究工作仍待學者多方努力,以便提供學界更進一步之參考、研究與應用。

近年所見出土中醫文獻,除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簡牘醫方病方外,尚有北京大學藏漢代醫簡,大部份內容及原物照片仍未公佈。又近日成都市金牛區天回鎮老官山漢墓出土920餘枚竹簡和50枚木牘(共約兩萬字),其中保存九部醫書。(見華夏經緯網報導) 可見中醫文獻之研究有其迫切性。如果能從已公佈之出土中醫文獻入手,並據以為基礎,相信對日後新材料之研究,必有助益。武威醫簡,乃出土中醫文獻中極為重要者之一。

本計劃研究對象為武威醫簡。武威醫簡,甘肅武威旱灘坡地漢墓遺物,一九七二年出土。簡牘出土時已散亂,後經整理,保存竹簡七十八枚,木牘十四枚,並按內容重新排序。

簡文內容有醫治內科、外科、婦科等病的醫方,以及實施針灸及其禁忌的記錄。其中又有「治百病方」的簡題一枚,其右簡所記為醫治各科疑難雜症的醫方。

木牘內容亦屬醫方,特別之處,在於標出方名,如「公孫君方」、「建威耿將軍方」等。另外有木牘一枚專記中藥名稱、數量及價格,甚為珍貴。此外又有木牘一枚,甲面所載似與鬼神信仰有關,乙面所記則兼有與日書宜忌類似的內容。由此可見,武威醫簡內容豐富,於中醫藥領域涵蓋面廣,其研究成果,應可作為探究新出土中醫文獻之借鏡。

本計劃以其他出土文獻,如:馬王堆漢墓帛書、銀雀山竹簡、北京大學藏漢代竹簡等材料為主,輔以《黃帝內經》等傳世中醫文獻,首先滙整字形編、通假字表與異體字表,並比較各家意見,取其精華,務求藉以準確解讀簡文內容,然後於簡文文字之隸定,字詞集釋以及文本之重新校讀;並據校讀之結果,從而作為日後解讀新出土中醫文獻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