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員發展計劃 - 項目摘要

項目編號:UGC/FDS15/H01/17
項目名稱:發展及檢證一項以家長為中心的介入方式籍以增強華人低收入家庭幼童的執行功能技巧
首席研究員:陳自強博士(樹仁)

摘要
執行功能是指一組內涵廣範的認知過程,能使個人管控及組織思想或行動已達至適應性目標(Diamond & Lee, 2011)。研究指出執行功能在學前及幼兒時期迅速發展,並對幼兒腦神經認知發展及早期學習成就起著很重要的作用(Masten et al.; 2012; Zelazo, Carlson, & Kesek, 2008)。早期西方研究卻發現不同社經地位幼童的執行功能發展有著很大的差距(Fitzpatrick et al., 2014; Rochette & Bernier, 2014。本研究團隊在上一個大學研究資助委員會資助的研究計劃中,亦發現本港華人幼童的執行功能技巧(工作記憶、認知靈活性及總體執行功能技巧)亦存在著社經差距(Chan et. al., 2016)。為了減低在執行功能發展上的社經差距,是次研究旨在發展一項以幼童執行功能為重點並以家長為基點的介入模式,幫助本港基層家庭的家長學習支持性的管教方式,增強他們年幼孩子的執行功能技巧。本研究亦會探討以幼童執行功能為重點並以家長為基點的介入模式的果效及執行過程上的忠誠度。

雖然一些西方研究發現,有幾個以幼童執行功能為重點的校本介入課程可提升基層家庭的孩童的執行功能技巧。但要把這些校本課程套入本地一些服務基層家庭的幼稚園的學校課程卻未必可行。而且,這些西方的校本介入課程在文化上未必配合本港基層家庭孩童的心理和教育上的需要。另一個考慮是,這些校本介入課程,若沒有得到支持孩童執行功能技巧成長的家庭環境配合,那個果效未必能持久。近年研究已顯示支持性的管教方式與孩童的執行功能發展有正面的關聯(Blair & Raver, 2012; Herbers et al., 2014; Lengua et al., 2013)。然而,上次本研究團隊(Chan et al., 2016)發現本地基層華人父母在支持性的管教方式上得分很低。因此,發展一項以幼童執行功能為重點並以家長為基點的介入計劃尤為重要,這介入計劃可以集中地及度身地教育及附權給基層家長,在家庭中應用支持性的管教方式,以加強孩子的執行功能發展。

這個以家長為基點的介入模式包含了兩個主要組件:1)四次每星期兩小時的家長教育工作坊,主要內容關於孩童的執行功能發展及支持性的管教方式,並教授家長一些可以在家中實踐的具體支持執行功能發展的活動;2)三次每月二十分鐘與個別家長的回顧檢討,討論有關家長在日常實踐中如何提升孩子執行功能技巧、幫助處理家長在實踐上的顧慮,及進一步建立家長在使用支持性的管教方式的自我效能及能力。本研究有四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為期十二個月)集中為基層家長及孩童設計及發展以幼童執行功能為重點及家長為基點的介入教材及活動。第二階段(為期八個月)會進行一個較小規模的隨機延遲控制組(wait-list control)的先導測試,籍以嘗試介入模式在執行上的程序及教學活動材料是否可行。就這個先導測試,研究團隊將於兩間本地幼稚園招募四十位家長及他們年齡界乎四至六歲的幼童參與。第三階段(為期十二個月),將會從本地八間幼稚園招募128對家長及幼童,並把家長及幼童隨機分配為實驗組及延遲控制組,進行主要測試。在主要測試中,將採用兩次自我報告測量及兩次十五分鐘的親子遊戲觀察來評估家長在支持性管教方式方面的實踐。除此之外,會於主要測試的初期、第四個月及第八個月,與兩組的小朋友進行一系列的執行功能技巧量度測試。在四個月介入計劃的結尾時,將與家長及幼童進行半結構性的訪問,收集及了解他們對介入計劃的回饋。最後一個階段(為期四個月)會採用量化及質性的數據分析,集中探討以幼童執行功能為重點並以家長為基點的新型介入模式的果效及執行過程上的忠誠度。

 

項目編號:UGC/FDS25/E02/17
項目名稱:研究以親水性及磁性納米粒子為正向滲透法提取溶液並作為一種耗能低及水回收率高之廢水處理技術
首席研究員:陳祖賢博士(高科院)

摘要
由於廣泛的工業活動和迅速的人口增長,產生了很多環境問題是急需解決的,其中最為科學家和工程師關注的,相信是水污染控制和淡水資源的保護。為了實現可持續增長和發展的長遠目標,規劃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淡水資源是至關重要。例如,實施工業用水管理政策及修改現有生產流程均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水資源浪費。另一方面,零液體排放概念也應該鼓勵,務求大大提高廢水回收率以供重覆使用。此外,由於薄膜技術的不斷改良,運用海水淡化來提取飲用水也變得日漸普及並且可以作大規模的應用。反滲透和正向滲透都是先進的薄膜技術,兩者通過特定的設計和操作條件可把水從海水或廢水中分離出來。在反滲透過程中,水在高壓系統下可通過半滲透薄膜,與過去常用的蒸餾過程比較,按相同的淡水回收量計算,使用反滲透技術所節省的能量是十分顯著的。最近,正向滲透技術被提出作為水處理或廢水處理中反滲透技術的替代選擇,通過集成混合模式使用正向滲透和反滲透系統,可有效地減少能量的消耗。正向滲透的工作機理和設備簡單,當半滲透膜兩側產生足夠的滲透壓差時,水傳遞便會自發地進行,即水分子將從低滲透壓側(稱為進料溶液即廢水或海水)很容易地輸送到高滲透壓側(稱為高鹽度人為製備的提取溶液),直到兩種溶液滲透壓達到平衡。與反滲透技術相比,由於不需要使用高壓泵,這可以減少正向滲透過程中的能源消耗。此外,正向滲透技術的其他主要優點包括可處理含高鹽份的廢水和有較長的薄膜壽命,為廢水處理領域提供了巨大的潛力。最近在應用前景方面,有報導指出通過正向滲透技術可有效地處理含高鹽份和有毒重金屬的污染廢水,提高了淡水的回收量。此外,除了半滲透薄膜材料設計和開發外,在過程中使用不同類型的提取溶液就整體正向滲透效能的影響是最為重要的。因此,在本研究中,新型磁性納米粒子即具有特定納米粒徑和高水溶性的磁鐵礦將被合成。通過使用外在磁場,可以促進以這磁性納米粒子作為的提取溶液之分離及再生並有利於連續和大規模的廢水處理,因此比其它類型的正向滲透提取溶液更為有效和節能。其他研究範圍包括正向滲透工藝的操作參數,如液壓水流量速率,滲透壓梯度,酸鹼值和溫度等。最後,針對香港各種不同類型的工業廢水,如垃圾滲濾液,偶氮染料紡織品污水,潤滑油和食品加工廢水等,探索正向滲透過程中使用新合成磁性納米粒子作為提取溶液之應用並達致耗能低及水回收率高之廢水處理技術。

 

項目編號:UGC/FDS25/B01/17
項目名稱:一帶一路國家對香港紡織及服裝業的吸引因素
首席研究員:陳敏軒博士(高科院)

摘要
“一帶一路”(OBOR)倡議是中國在2015年發起的發展戰略,旨在加強國際沿線(絲路經濟帶)和道路(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之間的經濟合作,連接亞洲,歐洲和非洲。香港參與這項計劃的預期收益是龐大的,包括在基建,銀行及私營的商業機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最能夠獲益的是製造商開發業務,是在“一帶一路”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建立低成本生產基地,為一些香港公司在低工資和勞動密集型之行業,即紡織和服裝(T&C)的製造業,提供了重要的投資貿易契機。

這個研究項目的主要目標是有兩部分的。首先,它為香港製定了具國家吸引力的“一帶一路”OBOR指數(OBORICA),以改善紡織和服裝部門之間的協調,並將香港建立為“超級聯繫人”,將“一帶一路”國家聯繫起來。根據擬議的OBORICA,以確定哪些“一帶一路”國家應優先考慮用於建立紡織和服裝(T&C)產品的生產基地。確定具體措施,使香港的紡織和服裝(T&C)公司能夠促進對“一帶一路”國家潛在生產設施的技術升級和轉型。這將有助於香港的紡織和服裝(T&C)公司在不斷變化和充滿活力的全球化市場中可持續發展。

第二,該項目分析了各成本部分對“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紡織和服裝貿易的影響。根據紡織和服裝供應鏈規劃,這些成本分為生產和出口成本兩個主要組成部分。通過分析結果,提供了建議,幫助香港紡織和服裝貿易公司提高效率和競爭力。

“重力貿易模式”(Gravity Trade Model)將擴大至分析“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紡織和服裝貿易形態的發展。直到最近,該模型主要應用於具有橫向或時間序列數據估計技術的匯總數據,以分析交易統計。在這裡,傳統的重力貿易模型被應用於紡織和服裝貿易,並擴展到涵蓋以前在同一產品研究中未考慮的其他因素,如生產和出口成本,出口供應鏈成本,技術,人口因素以及與業務相關的環境和政策相關的因素,包括質量變量(作為虛擬變量)。該模型將進行面板數據分析,以調查每種情景隨時間的固定效應,從而探索數據質量和數量的變化和增加操作,否則,使用橫向研究或時間序列將不可能單獨估計。該模型將用於調查OBORICA,國家特定社會和政治決定因素的影響以及影響香港與“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紡織和服裝貿易流量的經濟指標。

實證分析將有助於確定全球層面對紡織和服裝貿易的影響及貢獻程度的決定因素。隨著紡織和服裝行業全球貿易數據庫的發展,有可能製定香港和“一帶一路”國家的具體重力貿易模式,以調查兩者之間的可持續發展貿易潛力。此外,這項研究亦會增加目前對影響和加強香港紡織和服裝行業因素的知識及認知。

 

項目編號:UGC/FDS14/H15/17
項目名稱:植入式廣告:同步植入品牌及受眾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首席研究員:陳芳怡博士(恒管)

摘要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植入式廣告繼傳統廣告後成為香港電視業的一大收入來源。在同一節目場景植入多於一種產品或服務愈趨普遍(簡稱「同步植入」),但其成效及相關監管問題過往鮮有文獻探討。這研究項目以心理學、傳播學及市場學理論為基礎,並結合實驗室及現實生活環境數據對「同步植入」此一現象進行深入探討。研究結果有助優化現有的理論框架,讓營銷從業員創立更有效的產品植入策略,並為公共政策制訂者提供重要的參考數據。

 

項目編號:UGC/FDS14/B15/17
項目名稱:擴展網路口碑研究的疆界:如何設計具影響力的網上論壇
首席研究員:陳克先博士(恒管)

摘要
網上產品評論是現今資訊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密切影響消費者利益及企業營運表現。然而,探索網上論壇如何影響消費者網絡口碑的文獻並不多。本研究深入探討如何利用論壇設計有效地管理網上圖文並茂和針對新興產品的評論。整體而言,本研究旨在擴展網絡口碑的研究疆界,並幫助業者更好管理多媒體內容。

 

項目編號:UGC/FDS25/M02/17
項目名稱:聯合使用阿黴素和丹參對治療耐藥性肝細胞癌的體外與體內機理研究
首席研究員:陳舜宏博士(高科院)

摘要
肝細胞癌(HCC)是全世界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每年造成超過七十萬病人死亡。中國是全球肝癌診斷患者人數最多的國家(每年有35萬例新發病例),佔全球肝癌診斷數的百分之五十。而肝癌高發區主要集中在中國東南部地區,包括香港和廣東省。

肝癌早期一般無明顯症狀,使大多數肝癌病例被發現時通常已到了晚期。當患者的預期壽命下降至四至六個月時,化療便是唯一推薦的治療方法。由於其非特異性細胞毒性作用,大多數抗癌藥物都會對患者身體產生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導致有患者因難以承受這些副作用所帶來的痛苦而放棄繼續接受治療。所以,改善化療以減輕其毒性是癌症治療中重要的一環。肝癌化療的另一個嚴重障礙是將抗癌藥物精準遞送至腫瘤。癌細胞運輸蛋白的過度表達和腫瘤內壓縮血管的發育使得化療藥物難以在癌細胞內達到治療濃度。

丹參作為一種中藥材,數千年來被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肝炎和癌症。目前,本藥已被分離鑑定出四十種以上的丹參酮類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已被證明具有抗癌作用、能減少P-糖蛋白(P-gp)表達和促進血管舒張。有研究顯示,聯合藥物治療使用多於一種藥物,但每種藥的給藥劑量遠低於正常治療劑量,能達致協同治療結果,同時減低各種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考慮到丹參的多重功效,我們假設使用阿黴素和丹參提取物的聯合藥物治療能成為耐藥性肝細胞癌的有效治療策略。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評估使用阿黴素聯合丹參提取物在體內外治療耐藥性肝細胞癌的協同作用。此外,亦會研究該聯合藥物治療在肝臟和身體系統上的機理和作用途徑。為此,本研究將擬定四個目標:(1)探討阿黴素在含有或不含丹參提取物情況下的體外細胞毒性及其作用機制;(2)評估阿黴素與丹參提取物的聯合藥物治療在裸鼠身上對耐藥性肝細胞癌的治療效果;(3)使用代謝組學方法比較正常裸鼠、肝細胞癌異種移植的裸鼠和接受阿黴素與丹參提取物的聯合藥物治療的肝細胞癌異種移植裸鼠的血清代謝變化;及(4)研究使用阿黴素聯合丹參提取物是否通過調節鈉氫交換體1(NHE-1)、P-gp和多藥耐藥(MDR)相關蛋白1(MRP-1)的表達以達致抗癌效果,以及調查通過代謝組學研究鑑定出來的潛在作用途徑。

 

項目編號:UGC/FDS14/H05/17
項目名稱:新出簡帛文獻與《楚辭》校讀、研究及資料庫之構建
首席研究員:陳鴻圖博士(恒管)

摘要
自二十世紀以來,大量出土文獻的湧現,掀起了研究古籍的熱潮。學者提倡取地下之文獻與地上之文獻互相印證,取得不少的學術成果。惟過去學者多傾力於傳世文獻的綜合論證,對於出土文獻的應用遠不及傳世文獻來得廣泛,目前有關出土文獻與《楚辭》的研究著作仍十分缺乏,亟待學者的努力開拓。

《楚辭》是中國戰國時代以屈原爲代表的文學總集,向來被稱為集部之首,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崇高的地位。由於《楚辭》一書涉及大量楚地文化風俗,橫跨語言、歷史、文化、宗教等學科,進一步探討《楚辭》與楚地名物及文化風俗的關係,將有助我們深入認識楚地文化的內涵和發展,對進一步探究中國文化的形成及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惟《楚辭》經歷了二千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流傳過程中,前人對《楚辭》文本至今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楚辭》一書存在大量異文及版本錯誤,以致未能準確釋讀文義。其二屈原、宋玉作品真偽仍有爭論,對成書時代意見紛歧。其三、《楚辭》深受楚文化影響,書中所涉祭祀、飲食、服飾,建築等文化內容,均與後世的認識存在極大的差異。

近年來陸續公布的簡帛文獻材料,多爲前人所未曾見到的新材料,為傳世文獻的研究帶來新的契機。據學者研究,與《楚辭》研究有關的出土文獻材料主要有包山楚簡、望山楚簡、郭店楚簡、阜陽漢簡等,與《楚辭》屬於同一系統的文獻有長沙馬王堆帛書、長沙子彈庫楚帛書、湖北雲夢睡虎地秦簡等。近年來,新出土材料大量湧現,較為重要的如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清華大學藏戰國簡等,令可資分析的材料更見豐富。倘能利用出土文獻最新研究成果,再輔以傳世文獻的印證,不僅有助於解決過去諸多爭議不休的問題,同時對於深化《楚辭》的研究亦有極大裨益。

本研究計劃主要以新出簡帛文獻材料對《楚辭》進行探究,其目的有四:一、訂正版本異文和錯訛,提供可靠的《楚辭》文本。二、更準確解讀《楚辭》內容,藉此檢討舊說各種得失之餘,亦為古文字釋讀提供互證。三、結合出土文獻與文物,從祭祀、天文、地理、建築、服飾和器物等不同方面,與《楚辭》一書互相印證,發掘其所蘊藏的文化內涵,進而重新檢視其與楚文化的關係。四、利用研究所得資料及成果,建立「出土簡帛文獻與《楚辭》校讀資料庫」與「出土簡帛文獻與《楚辭》研究論著目錄資料庫」,並上載至本計劃之網頁,開放予研究人員檢索下載與應用,冀能藉由網路促進《楚辭》和出土文獻之研究。

本計劃橫跨文學、文字學、文獻學及文化學等多個學科,在研究方法上則綜合運用文字、聲韻和訓詁等方法,其研究成果不僅為《楚辭》神話學、文藝學、民俗學等不同學科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亦有助於開拓中國文學及文化的研究方向,並惠及相關學科之教授與推廣。

 

項目編號:UGC/FDS14/B03/17
項目名稱:新上市公司避稅行為以及對企業未來業績影響的實證研究
首席研究員:陳巍博士(恒管)

摘要
儘管有明確的證據表明通過企業避稅管理者可以提取租金(租金提取理論),最近的研究發現,避稅產生的稅收優惠為企業提供了投資價值創造項目的機會(價值創造理論)。鑑於文獻中並沒有提供清晰的證據,本研究旨在調查在首次公開發行新股過程中企業是否從事避稅行為,以及避稅是否影響企業未來經營業績和企業價值。新股上市這個設定尤其有趣,因為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來探索私營公司上市時避稅的“演化”。根據文獻資料顯示,財務報告更加進取的公司更有可能發表進取的稅務報告。因此我們認為,上市公司有更大的動機來積極避稅。我們認為這個實證檢驗很重要,因為文獻中並沒有直接證據預測新上市公司避稅行為對股東帶來的的經濟後果。

 

項目編號:UGC/FDS14/H17/17
項目名稱:首次公開招股的新聞議題建立 - 財經公關與財經新聞之關係探索
首席研究員:張美鳳博士(恒管)

摘要
香港是2016年全球最龐大的首次公開招股市場(按招股公司數量及總集資額計算),在公眾投資者作出新股投資決定時,往往有賴財經新聞媒體獲取準確及可靠的財經資訊。然而研究發現,企業可以透過公關策略和手段,同時扮演廣告商、主要消息來源、資訊補助提供者及新聞消費者等角色,令財經新聞記者倚重企業提供的資訊。長遠而言,這種資訊流通模式對投資者和投資市場均非樂事。香港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公開招股市場之一,有需要全面了解財經資訊如何在消息來源及中介者之間流通。

基於「議程建構」理論、資訊補助及新聞作業常規等概念,本研究項目旨在檢視財經公關的工作及材料如何影響財經新聞議題的建立,並探討在香港首次招股市場中,財經公關業者及傳媒業者之間的互動。本項目採用內容分析方法,辨識公關材料和新聞報導的信息主題,建立並應用可分析大量文字數據的機器學習演算方法,探究消息來源提供的資訊津貼對財經新聞報導內容的影響;與此同時,研究人員會訪問財經公關業者及記者,探討影響他們互動的因素,在實際層面深入了解財經公關項目及首次公開招股新聞報導的作業流程。

 

項目編號:UGC/FDS24/H06/17
項目名稱:設身處地:觀點採擇能力與培養道德創意人的關係
首席研究員:趙之琨教授(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機構,都致力培養學生的道德和創意,把學生在這兩方面的能力,視為重要的學習成果。可是近年有研究質疑,鑒於道德和創意本質上的矛盾,我們能否在培養道德的同時,一並培養創意。

過去數十年的研究指出,有創意的人傾向背離傳統、個人化及自我中心;但創意能力較弱的人,卻傾向誠實、保守和服從。創意建基於突破常規,超越底線,但道德卻強調底線和規範的重要性。當思考模式的改變、甚或激進的思想可以是有利於創意的同時,那些突破常規的思考方式,也可能讓人較易做出不誠實或有違道德的事。反過來說,過分強調墨守成規,亦會令思想無法跳出框框。到底創意和道德有着哪些方面和何種程度的抵觸?教育工作者怎樣才能培養學生同時具備有道德和有創意的思想和行為呢?

我們認為道德和創意的關係錯綜複雜,而一個經常和兩者扯上關係的概念是觀點採擇能力。例如過去有研究發現,那些善於察覺及關心身邊的人和事的人,都比較有創意;而那些不大關心周遭事物的人,他們做出不道德行為的機會較高。所以,能夠採擇別人的觀點思考,對於無論是要成就創意或道德,都可能是至關重要和不可或缺的。

縱然研究已經發現,觀點採擇能力分別與道德和創意有關係,但是前沿文獻和實證研究都沒有探討過,觀點採擇能力為什麼及如何能夠使人同時變得有創意和有道德。因此,在未有充分了解觀點採擇能力在這些關係上所發揮的調停作用前,便斷言創意和道德是互不相容,未免言之尚早。不幸地,我們現時大學的課程設計,可能並未能成功優化學生在這些方面的學習成果。

在這個項目,我們建議以一系列的研究,拆解創意、道德和觀點採擇能力,這三者之間的複雜關係。綜合過去這三個領域的研究結果,我們認為,創意和道德之間的關係,基本上是反比的。但這個令人失望的關係,在加入了觀點採擇能力的調節效果後,便會有所不同。我們亦會通過研究,發掘不同的方法,以鼓勵這種能夠採擇別人觀點的思考方式。

根據以上研究的結果,我們會提出建議,改善現有的大學教育課程設計。首先會以建立一個能夠同時涵蓋道德、創意及觀點採擇能力的學科作為起步點。我們認為這個學科,是能否有效地培養有道德的創意人的關鍵,並期望這些道德創意人,能夠為世界面臨的各種問題,提供可持續的,有創意的解決辦法。

 

項目編號:UGC/FDS16/B10/17
項目名稱:量化限價指令簿的透明度對交易盈利能力的影響
首席研究員:蔡秉文博士(公大)

摘要
限價盤紀錄(LOB)是推動中央化及以買賣盤帶動的交易機制,被全球的證券市場廣泛採用。LOB的透明度大大影響了市場效率,是金融市場設計研究最多的課題之一。LOB內含各種交易前和交易後信息,能夠為投資者提供不同的交易洞識,因此監管機構關注何等程度的透明度水平最適合股票市場。以往關於市場透明度水平對交易盈利能力影響的研究相對較少。在這個項目中,我們提出利用強化學習(RL)框架來衡量交易盈利能力及研究LOB的透明度如何影響算法交易策略的表現,並藉以為透明或匿名LOB能否有利於整體市場質素提供些經驗証據。

近年來技術交易策略如算法交易(AT)和高頻交易(HFT)已經相當普及。據報導,目前如美國和日本等這些主要股票市場,大多數已利用電腦執行股票限價盤和交易。技術交易雖然提高了市場的流動性,但同時也增加市場的波動性。為維持市場的穩健性,香港聯交所於2016年推出了市場波動調節機制。由於AT和HFT交易商可以根據披露信息作出即時行動,有可能藉此獲得交易優勢,從而進一步影響市場效率。因此,實在有需要探討在不同LOB透明程度對投資者回報的影響。

本研究提出了利用強化學習(RL)框架來衡量LOB透明度對股票交易盈利能力的影響。我們將分析和利用香港股市的透明限價盤紀錄,特別當中需要收費訂閱的市場信息 ─ 包括經紀行編號以及修改和取消的限價盤 ─ 併入RL模型內,以作出股價走勢的預測。因此,本研究將為評估LOB透明度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提供新的視角,增強我們對算法交易在透明市場中的效率之理解。

 

項目編號:UGC/FDS25/M01/17
項目名稱:使用體外消化模型研究益生菌方法以減少食物過程誘導的毒性
首席研究員:蔡少薇博士(高科院)

摘要
人類對各種食物污染物或毒素的暴露及其潛在的健康影響正日益受到關注。研究已經開發出不同的方法來減少食品中形成的毒素的含量。在該提案中,以生物學方法為設計對兩種過程誘導的污染物,“氨基甲酸乙酯”和“丙烯酰胺”進行降低毒素水平研究。選取氨基甲酸乙酯和丙烯酰胺,基於其潛在的致癌活性,被歸類為“可能對人類致癌”(2A組),及在我們飲食中的廣泛分佈。將研究益生菌在降低這兩種毒素水平方面的潛在應用,從而評估影響已知受到相對高水平污染的加工食品攝入的健康風險。

這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調查兩種益生菌菌株(乳桿菌和雙歧桿菌)是否可以影響從胃腸道中特定加工食物中釋放的毒素水平,以體外消化模型研究腸道吸收的影響。我們的目標是(1)調查益生菌在選擇的食品樣品中降低氨基甲酸乙酯或丙烯酰胺的濃度的功效;(2)使用在模擬胃腸消化條件下的體外消化模型,評估加入和不加入益生菌菌株的情況下,有於氨基甲酸乙酯和丙烯酰胺的生物可用性;(3)評估益生菌處理前後氨基甲酸乙酯污染的酒精飲料和發酵麵包或丙烯酰胺污染的薯片和其他零食類餅乾的風險評估。

體外胃腸消化模型,將評估益生菌在不同食物中,降低氨基甲酸乙酯或丙烯酰胺含量的能力。將選擇的益生菌加入到特定的食物模型中,使用固相萃取和液相色譜與串聯質譜聯用(LC-MS / MS)分析模擬消化後,加入和不加入益生菌的氨基甲酸乙酯或丙烯酰胺的含量。

獲得的數據將顯示毒素在體內的暴露和可用性。氨基甲酸乙酯或丙烯酰胺的生物可用性的結果可能表明選擇的益生菌是否具有減毒能力。在選擇食物餐單時,這可以提供一些有用信息,以便控製或減少可以在腸中吸收的氨基甲酸乙酯或丙烯酰胺的量。這種生物可及性數據還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作為進一步研究從長期飲食攝入和對人類的毒理學風險評估的良好基礎。

本研究的結果將有助於進一步製定使用特定菌株的益生菌去除食物中污染的有毒物質的策略。減少這些可用於腸道吸收的有毒化學物質的量,可能表明益生菌對這些潛在的致癌物或通常在飲食中發現的致突變物具有潛在的保護作用。

 

項目編號:UGC/FDS15/H04/17
項目名稱:“一帶一河”:廣東及廣西兩省海洋及內河貿易(1897-1926)
首席研究員:蔡思行博士(樹仁)

摘要
本計劃將審視廣東及廣西兩省的中國沿岸和內河船運在下列兩個方面的衝突和合作:1)在條約港和現代海關制度下的清關和船隻登記手續;2)在三種海洋貿易區域(外國殖民地、條約港和非條約港)及雙重海關制度(洋關、常關及厘卡行政單位)下的不清晰規例和中國民船與單行小輪靈活的商業模式。

本計劃將探討在中港多孔的邊界和珠江布滿條約港和非條約港的網絡內中國民船和單行小輪的貿易路線和商業模式,並且檢視它們對海洋貿易的重要性,以及在晚清和民國早年中國地方政府及中國私商保衛本地貿易的努力。

 

項目編號:UGC/FDS14/P01/17
項目名稱:模糊關聯位元多域區競爭:數學模型及應用
首席研究員:蔡少佳博士(恒管)

摘要
圖像分割是計算機視覺的關鍵問題,而偏微分方程和變分方法已被廣泛研究。雖然大多數成效顯著的變分方法使用邊界和區域資訊來分割自然和紋理圖像,但它們一般僅從特定的圖像域提取簡單信息/特徵(例如,空間域中的灰度特徵)來表徵圖像區域,而利用這樣的信息/特徵不足以分割複雜的圖像。在這項目中,我們將研究一種有效的變分分割算法,以補救上述各種困難。具體來說,我們將研究一個數學優化框架,它集成了關聯位元概率模型,用於表徵從各種圖像域提取的局部區域信息,以及模糊區域競爭,並應用在圖像分割中。我們還研究分割算法的數學理論,並對提出的分割方法進行嚴謹的評估。

 

項目編號:UGC/FDS14/P05/17
項目名稱:使用vine copulas在機密數據上的統計披露控制與其在財務及醫療保健管理上的應用
首席研究員:朱文英博士(恒管)

摘要
保護機密資料是社會科學,醫學和商業研究的重要課題。例如,政府機構的官方數據或醫療機構的病患者記錄以及商業世界的客戶數據和業務交易資料都具有重大的研究價值。如何發放部分資料又可保護數據私隱是其關鍵。常見的統計披露控制方法是基於數據屏蔽或擾動方法,其使用統計方法在發布機密數據之前隨機改變機密數據。當擾動方法使用時,效用和風險是主要考慮的問題。

傳統的擾動方法通常能夠保留機密數據中的線性關係,但它們往往會錯過非線性模式。在提出的研究中,我們會發展一種vine copula統計披露控制方法。我們更會為該方法提出保安風險量度。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通過在保密和非機密數據中保留非線性結構來增強數據效用,同時控制風險的披露。我們還會探索其在金融和醫療管理上的應用。我們期望本研究的結果能夠提供有關社會科學,醫學和商業研究中的數據隱私問題的見解。

 

項目編號:UGC/FDS13/E01/17
項目名稱:基於自動刺激和同步瞳孔虹膜頭部追蹤的智能斜視評估:原理、算法和系統
首席研究員:傅弘博士(珠海)

摘要
斜視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它會引起嚴重的視力問題,尤其會影響兒童的視力發展。所以,及時進行斜視評估是非常必要的,以便及時進行適當的治療。目前斜視臨床評估的主要方法為:“刺激生成+反應評估”,其中刺激生成和反應評估是通過手動操控和人工觀察來實現的。這極大地限制了斜視評估的效率和效果。

在本項計劃中,我們計劃對斜視的智能評估進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自動刺激和同步瞳孔虹膜頭部追蹤方面。在我們開發的斜視智能系統中,刺激生成和反應評估將實現自動化和同步。評估過程中,評估對象只需要坐在系統前,觀看屏幕上顯示的目標。系統將自動進行檢查,並生成一份評估報告。報告中包括是否患有斜視,斜視的類型及角度,眼球運動檢查結果及頭位信息,還包括詳細的眼球運動和頭部運動數據。項目實現過程中,我們預計將會解決以下四個關鍵問題:(1)自動刺激生成;(2)同步瞳孔虹膜頭部追蹤算法開發;(3)斜視測量中瞳孔和虹膜定位;(4)斜視智能評估。

本系統的成功研發將對斜視臨床評估產生重大影響,使得斜視臨床評估實現自動化與客觀化,並易於操作。此系統亦將有益於語言表達障礙者和智障人士。同時本斜視智能評估系統可加強斜視篩查和斜視精確評估方面的公共衛生服務。此外,我們提出的瞳孔虹膜頭部眼睛追蹤系統和算法亦會對生物識別技術及其在醫療保健領域的應用做出重要貢獻。

 

項目編號:UGC/FDS15/H06/17
項目名稱:建立和驗證華人大學生的統計焦慮量表
首席研究員:符瑋博士(樹仁)

摘要
除人文學科外,大部份學士及以上程度的大學課程都將統計學定為必修學科,並將之定為各研究方法及數據分析科目的必要先修科目。因此,數學及統計學根基不穩,會對學生日後學習帶來阻礙。很多時候,學生常會對統計學的考試感到特別恐慌。有些學生在其他範疇都表現得很好,卻在統計學這一科表現得很差,以至整體而言降低了成績平均積點(GPA),以致拖慢了後續科目的學習進度甚至影響日後的升學機會。

現時常用的量度統計焦慮(statistics anxiety)的量表,包括Cruise & Wilkins(1980)《統計焦慮評分量表》(the Statistics Anxiety Rating Scale),Pretorius & Norman(1992)《統計焦慮量表》(the Statistics Anxiety Scale)及Zeidner(1994)《統計焦慮問卷》(the Statistics Anxiety Inventory)的限制是它們都只聚焦於探討受試對統計學的整體態度,沒有考慮到統計學本身對受試所帶來的心理焦慮感及相關的症狀。另外,這些問卷都忽略了受訪者自己是否認同可以以努力去改變現有事物、以及沒有量度在華人群體中常見的信念如「命」及「運氣」的信念(這些信念都被概括地含攝在Lange(1978)的「操控妄念」[Illusion of control] 這一概念之中)。

本研究會建立及驗證一套新的、適用於華人大學生的統計焦慮評估工具。第一階段中,研究員會藉訪問統計學教育工作者及大學生有關統計焦慮的經驗和觀察,從發現中會得出初步的問題庫。第二階段是條目分析(item analysis)及隨後的修訂。第三階段會集中驗證量表的效標關聯效度,嘗試比較初本問卷與其他統計焦慮的各量表、操控妄念、以及焦慮症之間的關係。第四階段會以審定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去檢驗問卷的內在結構。

本研究的結果對統計教育工作者、大學生及希望處理統計焦慮個案的輔導員都有很大的幫助。另外,本研究所得出的量表可以被應用於日後對本地群體的統計焦慮的相關研究之上。

 

項目編號:UGC/FDS15/H07/17
項目名稱:重新理解今日的廣州老字號:關聯營造的視角
首席研究員:高崇博士(樹仁)

摘要
本研究計劃探討今日廣州老字號的社區參與。我們認為,本地的老字號工商業如果重視社區參與和有心貢獻社區,將會有助於在老字號企業和本地社區之間建立和保持雙贏的關係。一些老字號可以成為一種特定類型的經濟,它們需要賺錢盈利但是不會賺到最盡,它們做生意的同時也滿足各種社區需要。因此,這些老字號很有可能被重新理解爲對社會真正有益的生意,被當作本地人擁有又為本地人服務的地方經濟的一部分。

計劃在廣州開展的老字號研究將調查在各種老字號興趣與衰落的過程中,地方社區到底扮演了什麽角色,起到哪些作用。我們估計社區參與應該在兩個主要方面發揮作用。一是,老字號的經營者(私營老闆或者是國企的高管)時刻牢記企業的創立宗旨和對社區的承諾,想方設法參與到當今的社區生活,與普通廣州居民互動,盡力滿足他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另一方面,這種社區參與也與本地居民如何理解老字號在日常生活裡的社會文化意義有關,他們會主動評價老字號企業的各種努力,並給予正面回應。因此,老字號與今天本地居民之間的合作型社區參與應該是理解老字號的關鍵所在,值得進一步研究。

我們計劃採用經濟社會學領域新出現的關聯營造理論,集中探討老字號和本地社區之間持續性的互動和互相遷就,或者說關聯營造過程。本研究將把老字號研究的焦點從被經濟學引導轉移到各種社會學議題,關注老字號企業如何在回應本地社區訴求方面獲得認可,做生意不忘回饋社區。這個新的研究導向將會對於中國老字號(甚至中國以外)研究帶來重大影響,包括理論貢獻,現實意義和政策啓示。

 

項目編號:UGC/FDS14/H03/17
項目名稱:母語及第二語言的手勢使用:粵語及英語
首席研究員:GROSE Donovan Richard 博士(恒管)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分析及比較粵語母語者在使用第一語言(粵語)時和第二語言(英語)時如何使用手勢。手勢對於有效的溝通非常重要,然而其應用在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可能不一樣。關於與第二語言協同手勢的研究仍然相對較少,尤其是針對大專及大學生的研究。對於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其手勢在與粵語及英語的使用可能大同小異。相比之下,對於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手勢在使用兩種語言可能有不同用途。手勢能夠來彌補詞彙差距、協助更正錯誤,以及表達自己的理解程度。加強了解學生如何在高等教育中使用英語及協同手勢、以及其高度認知和社會需求,將能有助設計更有效的第二語言教學和學習策略。

 

項目編號:UGC/FDS14/P03/17
項目名稱:貝葉斯半參數方法的內生性問題
首席研究員:何文偉博士(恒管)

摘要
在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營銷學,流行病學等許多學科中,一個從業者面臨的共同挑戰是如何解釋內生性。在討論變量之間的因果關係(例如營銷問題中的銷售和價格)時,基於這些學科的數據普遍是在非實驗環境中獲得,通常會出現內生性問題。當沒有在精心設計的實驗設置中獲得數據時,種種原因都可能會導致內生性,例如包括省略的變量,測量誤差,自相關誤差的自回歸,同時因果關係以及許多其他技術原因。在商業世界裡,產品的銷售為其中一個最讓人感興趣的數據。銷售與產品價格之間的因果關係至關重要。公司或商店經理根據市場信息(例如,競爭,優惠券可用性,口碑)或產品特徵來設定產品價格。這些不可觀察的信息其實在同一時間會影響消費者的行為,也影響銷售。因此,一些不可觀察的信息在影響銷售和價格兩者,從而產生內生性問題。在分析中不了解這種信息可能會導致關係的不可靠和有缺陷的結論和解釋。不幸的是,在大部分的情況下,特別是在現實世界的問題上,我們都不可能避免內生性。總括來說,如何解決內生性問題對社會至關重要。

在這個提出的研究項目中,我們將介紹一個數學模型,有助於在分析兩個感興趣變量的關係時解釋內生性問題。只要所分析的數據構成內生性問題,該方法是可以有效地應用在各個領域或學科中。若我們能夠取得一些真實的相關數據,我們將展示該方法的實用性,以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

 

項目編號:UGC/FDS11/H03/17
項目名稱:哲學視域下的四大奇書:價值的顛覆及重建
首席研究員:許景昭博士(明愛)

摘要
明代「四大奇書」即《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被稱譽為「奇書」,在於它們的「獨特性」。學界對於它們的「獨特性」雖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整體來說,就是由形式(文類修辭)與內容(哲學思想)的共同基礎所建構的「獨特性」。學界對於形式方面的獨特性都有一致的意見,但就內容方面一直沒有定論。有見及此,本研究計畫以內容(哲學思想)作核心,希望從文學作品中闡發前人所未注意的獨特性和複雜性;從更廣度的視點來說,就是文學與哲學之前互相影響、互相發展及相互建構的關係,而不是單純以文學作品反映當時社會文化、思想這種單向的觀點為之。故此,本研究聚焦於明代四大奇書所反映的哲學思想之變異、突破及建構,並探討其對清代哲學的延續發展與影響,從中亦闡明文學與哲學之間的互動性及複雜性。

以往有關四大奇書哲學思想方面的研究,一直強調傳統(宋明以降)儒、道、釋三教的指導或勸誡作用,如忠義、色空、出世/入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等。換言之,過往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以反映傳統價值觀(「反映論」)去統攝四大奇書 ─ 即使是以「反諷」或「諧謔戲笑」的文學方式表述之。然而細察文本,我們會發現作者其實不斷地透過作品中的人物、情節及主題,挑戰傳統的價值觀念,以此反傳統、反社會、甚至反天命為主軸,不難發現四大奇書的作者嘗試探討及建構與傳統觀念和價值截然不同的價值觀。

四大奇書的主題思想雖然各有不同,前人亦多有講述,然而我們認為四者均能以一條主軸貫穿之 ─ 反傳統,此反傳統的內容就是對「人之情欲道德意義的探索」(「遂人之欲、達人之情」),而此一主題亦延續於清代的哲學及文學之中,對後者產生了莫大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將以此作為切入點,深入而具體地分析以下問題:

1. 明代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四大奇書的崛起之關係。
2. 四大奇書如何透過人物、情節及主題,探討「人之情欲道德意義的探索」。
3. 自明末始,小說評點家對四大奇書的哲學思想的解讀及闡釋。
4. 對清代哲學發展的影響。

本研究初期主要是搜羅、整理及分析原典文本、評點意見及相關的研究資料,中期則分別針對四大奇書的研究成果以論文形式發表,並參加學術會議,與各方學者交流研究心得。最後是綜合各篇論文,一以貫之,以專書形式分享研究成果。

 

項目編號:UGC/FDS16/H10/17
項目名稱:《大人》(1970-1973)、《大成》(1973-1995)與戰後香港文化論述
首席研究員:熊志琴博士(公大)

摘要
本計劃以香港《大人》(1970-1973)及《大成》(1973-1995)雜誌為研究對像。《大成》的風格、內容與《大人》一脈相承,實際上二而一,兩刊出版時間凡25年,合共出刊304期,編務始終由上海文壇名宿沈葦窗一力肩承。《大人》、《大成》的作者陣容,身份顯赫,引人矚目。張大千、林風眠、孟令輝(孟小冬)、金雄白(朱子家)、朱樸(朱省齋)、高貞白(高伯雨、林熙)、陳存仁、李璜、左舜生、梁實秋、陳蝶衣等作者,廣涉文化及軍政各界,他們筆下之「掌故軼聞」,實際包含大量第一身的真實經驗。由此可見,二刊實蘊藏豐富的原始材料,這些史料不僅可資開拓香港文藝及文化的研究專題,對中國現當代歷史及文化研究,也有莫大裨益。

本計劃採報刊研究的進路,分別從微觀及宏觀角度開展研究,期望可以做到見樹同時見林。微觀方面,本計劃將以《大人》、《大成》為資料庫,利用其中文章作為研究資源,開啟有關戰後香港文化歷史的專題研究。另一方面,本計劃將勾沉《大人》、《大成》編者沈葦窗經歷與人脈網絡,審視其編者角色與二刊在中國期刊史上的獨特意義。此外,本計劃擬將《大人》、《大成》置於廣闊的歷史背景,透過與其他文史類期刊的參照比較研究,從宏觀角度追蹤淪陷時期上海與戰後香港的歷史因緣。本計劃希望可以透過上述研究,充實戰後香港文藝文化的論述,具體研究成果將以學術論文發佈。計劃並將製作網上《大人》、《大成》條目索引,免費供大眾使用,惠益廣大海內外的學術及文化界。

 

項目編號:UGC/FDS14/H09/17
項目名稱:口岸政治:關檢、水客與通關博奕
首席研究員:孔寶華博士(恒管)

摘要
在現今的環球政治經濟底下,既有常規的貿易與人口遷移,亦有大量的貨品、人口和金錢貿易以非正式網絡於全球流竄。這些活動通常被形容為「影子」、「地下」、「灰色」、「非正式」,甚至是「違法」。迄今為止,針對非正式經濟活動之相關研究雖有不少,然而針對其具體運作的研究則付之闕如;其中,又以邊境關卡作為管理跨境流動、邊防操控之國家機關之研究尤為缺乏。本研究計劃是以旨在填補此一空白。我們認為各國邊境關卡展現了「國家個體」與「非國家個體」在維持邊境關卡操作上的權力協商,建立了一種接納/排斥、選擇性浸透的機關。因此,邊境關卡在各類型跨境交流中扮演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項目是一個探索性以及比較性的研究計劃:比較四個邊境關卡 ─ 中國接連俄羅斯、巴基斯坦、緬甸,以及香港和澳門的邊境。透過查究上述四個邊境關卡設置和監管機制的相同與相異之處,以及針對「國家個體」與「非國家個體」的戰略互動和協商,本項目將揭示邊境關卡政治如何影響跨境非常規貿易和活動的運作。本項目將於該四個邊境地區進行大量田野考察、與各相關「國家個體」與「非國家個體」進行深入訪談,並就跨境貿易及活動之背景資料與官方政策作大量檔案研究。在實證層面上,本項目有助於了解邊境關卡的實際操作,其研究結果將對邊境研究之發展有所裨益。在理論層面上,本研究則把「邊境關卡」置於與國家權力抗衡之持續抗爭力量中審視。

 

項目編號:UGC/FDS14/H04/17
項目名稱:文學公共性的追尋:香港七十後作家研究
首席研究員:郭詩詠博士(恒管)

摘要
本研究計劃為首個從文學社會學角度出發之香港七十後作家綜合研究。本研究將考察香港七十後作家與香港文壇、香港社會的互動,透過剖析文學、媒體和社會之間的複雜關係,探討香港七十後作家之身分認同、文學倫理和世界觀。本計劃亦將評估香港七十後作家如何參與後九七香港公共空間的形成,同時特別留心新媒體於文學的作用和重要性,藉此反思互聯網時代和資訊社會中的文學研究。

 

項目編號:UGC/FDS14/P04/17
項目名稱:使用無監督學習的監督維數減縮:理論和應用
首席研究員:林樹仁博士(恒管)

摘要
監督學習問題是從有標記的數據當中,來訓練出有推斷功能的函數。在監督學習問題中,學習較低維度子空間的例子有人類行為識別,面部識別和對象識別等應用中是重要的。維數减缩可以消除數據中的噪聲並簡化數據分析。線性判別分析(LDA)及其變體已被證明適用於處理線性,二次和高度非線性形式的數據結構。然而,傳統的LDA技術受到兩個主要限制。首先,它們使用算術平均值表示輸入數據的中心。然而,算術平均值已被證明不能有效地表示這些數據,特別是對於包含重噪聲和異常值的數據。其次,很難在統計學上顯示學習的投影向量在存在重噪聲和異常值的情況下是有效的。因此,傳統的LDA無法從輸入數據中確定最具代表性的特徵。

在提出的項目中,我們的目標是開發一種新的維數减缩技術,可以克服傳統LDA技術的主要局限性。核心思想是將維度降低問題轉化為一組聚類問題。提出的方法的新穎性在於無監督的聚類問題可以有效地學習監督學習問題的子空間。而在聚類問題研究當中,已經有有效的技術找出數據的中心。此外,這已發展的理論可用於分析這些方法在存在重噪聲和異常值的情況下的敏感性。如果成功,提出的聚類研究將大大提高維數减缩的性能在標籤數據的應用,這將從根本上改進在許多現實應用中可以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

 

項目編號:UGC/FDS23/H02/17
項目名稱:中國名人在世界主義秩序中的重新想像:人道主義,社交媒體,粉絲認同
首席研究員:劉慧嬋博士(浸大持續教育學院)

摘要
過去廿年,中國名人參與提倡關注民主、衛生、環保等全球問題屢見不鮮,熱烈程度可媲美北美的名人(Jeffreys 2015)。演員如李連杰、鞏俐、周迅、姚晨、李冰冰、鋼琴家郎朗擔任聯合國慈善大使(Zhang 2017, 42);籃球名將姚明在 Giving Back Fund 的贊助下於2008年成立了以他命名的基金會,以幫助在中國及美國的兒童,改善他們的生活及福利;武術巨星成龍自1990年代以他發展的慈善事業見稱。姚明及成龍更於2004年擠身福布斯首屆中國最有影響力一百位名人排行榜之列。(Jeffreys and Edwards 2010, 2)這些名人的慈善事業鞏固了他們的全球形象,跨越了國族及省級的窄狹地位。這也顯示了中國的軟實力及公共外交策略,把中國與世界接軌。

媒體科技的興起進一步改變中國的地緣想像,並把中國名人的公民形象普及化。新媒體容許一般用家即時及無縫地貼文分享消息及意見,增加了藝人地位的民主化。推特、微博、面書成為了娛樂圈中人就某些議題吸引公眾關注、籌款及挑戰政策制定者的重要場所(Tsaliki, Frangonikolopoulos, Huliaras 2011, 9)。作為嶄新的倡議機制,這些媒體渠道創造了開放、多樣化及參與性空間,以伸延名人動員的全球接觸面。這些例子統統都說明了族裔/國族想像及全球人文主義的潛在關聯。但要對此現象有準確的了解,還需要作仔細及有系統的研究。

有鑑於此,這個項目旨在研究社交媒體中全球知名的中國藝人慈善家的形象建構及談判。互聯網敘事如何模塑演藝名聲?這些敘事有多大程度改變和干預觀眾對名人的接收?名人的策動和他們網上的存在意味著中國與西方怎樣的關係?這些問題需要有一個謹慎的研究規劃才能解答。

對於名人人文主義的文獻一直都以北美或歐洲為本的名字作主導,當中涵蓋了藝人如Bono, Angelina Jolie, Madonna,百萬富翁如Bill Gates, George Soros,社會行動非牟利機構如Save Darfur, 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這些個體或組織都致力於減輕第三世界債務、貧窮、飢荒、全球暖化、疫症、愛滋病等議題。當不少學術研究都集中在西方,對於中國名人的分析則有限。一些已有的研究包括討論李連杰、蒲春新及彭麗媛的慈善形象及他們如何推動衛生、愛滋病及救災的人文關注(Hood 2015; Jeffreys 2016; Lau 2016),這些先驅性的分析,都值得延續,並發展為更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項目編號:UGC/FDS25/E14/17
項目名稱:高百分比再生瀝青對香港柔性路之應用研究
首席研究員:梁禮鳴博士(高科院)

摘要
香港長期缺乏廢物傾倒的用地,就因為廢物不斷增加的原因,近年來堆填區的負擔已達到一個近乎飽和的水平。這樣對土地供應帶來嚴重的壓力和影響。政府亦認為剩餘的土地適合用作堆填用途的地方也越來越少。所以其中一個方案就是去減低製造廢物,在建築廢料的範疇裏,其中最大的一個廢料莫過於道路維修時所產生的瀝青廢料。在香港採用再生瀝青物料的建議和研究已在大約二千年展開。可是經過大約十年的研究,使用再生瀝青只停留在很低的百分比。在這個項目當中,作出的研究是去了解使用高百分比瀝青的動態性能。這對將來充分使用再生瀝青有很大的幫助。這個研究的結果將有高度的學術價值,實際上還能減輕堆填區的負擔和減少開採天然資源和最後可達到更經濟的道路建設和維修方案。

 

項目編號:UGC/FDS16/H02/17
項目名稱:多重文化場域中的張愛玲:從報刊看中港台三地對「張愛玲」的「形塑」與「被形塑」
首席研究員:梁慕靈博士(公大)

摘要
張愛玲(1920-1995年)自1943年正式發表作品以來,在上海、香港和台灣等文化場域的活動不輟,甚至在她1995年逝世後,其影響力至今仍在。張愛玲在不少作品中,曾表現了她對香港、台灣和上海的看法,三地經她的作品形塑出不同的面貌。另一方面,自張愛玲的作品面世以來,三地的文學場域亦不斷對張愛玲其人其文進行形塑,由1943年至2016年,有關張愛玲的報章、雜誌和網絡報導不斷,數量非常龐大,當中包含對張愛玲其人其文、她與文化人或學者的交往、她的電影劇作與電影宣傳等大量資料。這些資料除了可以反映不同文化場域的組成,例如出版商、報章雜誌編輯、學者、讀者等龐大的場域成員與張愛玲其人其文的互動情況外,更能連繫到場域中有關國族和性別想像等議題。因此,本計劃將根據上述情況,以四個時期(1943-1952年7月、1952年8月-1969年、1970-1989年、1990年至今)為框架,通過分析三地的報刊報導,討論中港台多重文化場域對張愛玲的「想像」情況。在梳理張愛玲如何形塑三地的形象之外,本研究計劃更關注三地如何在不同時代形塑張愛玲,重點在分析多重文化場域結構與張愛玲的互動,以及場域中各種勢力對張愛玲的「借用」和「想像」。

 

項目編號:UGC/FDS14/B05/17
項目名稱:文化混搭情境下仿製品消費的心理和道德機制
首席研究員:黎冬梅博士(恒管)

摘要
文化混搭是指當地文化和外國文化共存的現象。全球化加劇了文化混搭的頻繁出現。文化混搭可以發生在各個領域,包括種族/民族文化的混合,以及宗教信仰(Hao, Li, Peng, Peng, & Torelli, 2016)。星巴克在紫禁城開店和平安馬卡龍都是文化混搭的典型例子。文化混搭已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司空慣見。與此同時,全球化也導致了假冒市場的穩定增長。據估計,每年全球假冒偽劣交易額超過6000億美元(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 2014)。然而,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增加,仿製品消費量每年都在增長。平均46%的全球人口故意消費仿製產品(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2007)。因此,從消費者角度了解仿製品的消費機制至關重要,特別是在已普遍存於消費者日常生活的文化混搭情境下。

然而,目前尚未有研究探討文化混搭情境下仿製品的消費機制。為了彌補這學術空白,本項目旨在從情境和個人因素,解釋和預測消費者對仿製品消費的反應和變化。基於最新的文化混搭研究(Hao et al, 2016)和道德基礎理論(Haidt, 2007),我們提出文化混搭背景下影響仿製品消費的三種機制:排斥反應,接納反應和道德判斷。 首先,在排斥反應過程中,我們假設文化混搭情境下,消費者強烈排斥具有文化象徵意義的本土品牌的仿製品消費。文化混搭體驗激發了文化威脅感,這種威脅感增強了消費者保護本土文化的動機。而仿製品的惡劣質量和聲譽可能會損害被模仿的本土品牌代表的文化意義,因此,消費者會抵制對本土品牌的仿製品消費。消費者的抵制反應在以下情況尤為突出:(a)仿製產品由外國公司生產,(b)消費者對其本土文化有較強的認同感。

其次,在接納反應過程中,如果人們認為仿製產品的流行可以加強外群體成員對本群體文化的關注度,例如對本土品牌的興趣增加,則文化混搭體驗有助於消費者接納象徵本土文化品牌的仿製品消費。

第三,文化混搭體驗激發了與神聖/忠誠相關的道德基礎,從而導致消費者對仿製品消費作出不道德的判斷。我們假設道德基礎的影響作用在亞洲文化中更為顯著。

我們將使用行為實驗法檢驗以上研究設想,項目為期兩年。該項目將採用創新的研究範式,調查人們對全球化和文化混搭情境中仿製品消費的多樣化反應(即接受,抵制和道德判斷三個機制)。

本項研究將對國際商業經營者帶來重要的管理實踐意義,並為政府監管仿製品市場提供政策導向。鑑於公眾對道德消費的需求不斷增長,我們的研究能夠更好幫助管理者加強香港市場的“廉潔”形象。

除此之外,這個項目還將增強香港學生在全球範圍內對道德消費的認識,幫助他們接觸科學研究。該項目的結果亦將為全球營銷和商業倫理課程提供有用的教學材料,並提高學生處理國際商業道德問題的能力。

 

項目編號:UGC/FDS15/E01/17
項目名稱:建造業人員通過移動應用程式、網絡2.0和物聯網共享安全知識的意願
首席研究員:李綺雯博士(樹仁)

摘要
缺乏適當的安全知識是導致建造業意外的主因。學者提出利用物聯網、應用程式和網路2.0來分享施工安全知識,理論上能減低意外發生的機率。然而,紙上再有效的措施,沒有業內人士應用,終究只是空談。有見及此,是次研究將會探討業內人士利用物聯網、應用程式和網路2.0分享施工安全知識的實怳,分析影響業界使用相關工具的因素,意願與實際知識共享的相互關係;進而預測業界使用這些工具共享施工安全知識的意願。

 

項目編號:UGC/FDS15/M01/17
項目名稱:運用功能性腦磁力共振與直接電流刺激(tDCS)有系統地研究腦部與時間流動感知之關聯
首席研究員:李允安博士(樹仁)

摘要
衡量時間的能力是一項重要的生存技能。然而,時間的主觀體驗與其真實持續時間不同。很多時人高估或低估時間,影響時間主觀體驗的因素包括身體刺激、個人的認知和情緒狀態。一直以來,研究人員對人類衡量時的機制非常感興趣。

注意門模型是主觀時間感知研究中常見的概念框架。它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定期產生時間票的起搏器,一個控制開關和累積計票的累加器。累加器與記憶體緊密結合,影響時間的主觀體驗和相關行為。這個概念框架提供了一個假設的基礎,概括了各種因素如何影響時間的主觀體驗。雖然注意門模型效用廣泛,但由於缺乏神經生理學支持,並受到批評。很少有研究有系統地識別其組成部分及其相關神經系統。最近於動物的研究提供了對替代性紋狀體頻率理論的支持,解釋了主觀時間感知在腦區域之間的多巴胺能連接方面的神經相關性。

這項研究將檢查兩組神經生理學皮層與主觀時間感知的相關性,並測試兩項基於注意門模型的假設。以前的研究已經確定,背外側前額葉皮層與工作記憶任務相關,並且小腦活動與任務時間之間存在的相關性。這項研究首先將進行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以確認在執行時間分割任務期間激活這兩組皮層區域。假設這些區域是注意門模型的神經相關性,擾亂這些區域內的神經活動可能會改變主觀時間感知,然後本研究將使用經顱直流刺激以非侵入性方式擾亂神經活動。如果兩組皮層區域確實是主觀時間感知的相關區域,那麼擾亂他們的活動將會影響主觀時間的體驗。否則,參與者的主觀時間經驗將不會被有系統地影響,及只會引致與經顱直流刺激引起的刺痛感相關的非特定影響。

參與者將完成兩項任務,一項時間平分任務來衡量主觀時間體驗和注意網絡任務。如果經顱直流刺激擾動以注意門模型預測的方式影響時間感知,則研究員可於注意相關任務中可以檢測到相應的影響,因為它們都是模型的組成部分。研究員預計經顱直流刺激擾動將導致與主觀時間體驗的變化互相一致的注意網絡任務結果。

總括而言,這項研究將探討是否可使用經顱直流刺激擾動操縱主觀時間經驗的可能性。我們將首先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來確認我們選擇的皮質區域在時間分割任務中的角色,然後根據注意門模型作出具體的假設。除了時間平分任務之外,還將應用注意網絡任務以提供與相關的替代測量。研究結果將為時間感知的生理學基礎提供新的證據,並為未來現場研究提供框架。

 

項目編號:UGC/FDS14/B09/17
項目名稱:雕琢成玉或成絮?員工工作形塑的多面性實證研究
首席研究員:廖逸博士(恒管)

摘要
現代企業在不斷努力的開發和尋找有利於激勵員工的舉措。在這個過程中,工作塑型採取工作職能工作製作一直受到管理研究人員和從業者的越來越多的關注。工作塑型是指員工在改變工作的任務,關係或認知因素方面的自願行為(Wrzesniewski&Dutton, 2001)。為了加強有利的工作經驗和滿足個人需要,員工通過決定從事任務,與同事溝通的頻率,以及他們希望建立什麼樣的專業形象來做好工作。有效的工作塑型行為不僅對員工本身俱有積極影響,而且對組織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也具有積極的影響。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作製作中的一種類型的後果,即員工如何改變他們的任務相關要素(例如,是否尋求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或者多少個人時間投資完成工作任務)。員工以關係為導向的工作塑型方式仍然受到很少的關注。此外,工作塑型如何以及在何種程度上工作可能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由於工作塑型具有多維度的性質,員工可以選擇僅為自我服務目的而改變工作要素(例如只執行對管理人員顯而易見的任務,忽視重要但不明顯的職責)。在這種情況下,組織利益將受到損害。相反,員工可以為提高工作效率而開展工作,從而產生更積極的結果。

為瞭解決這些研究問題,本研究有三個目的。首先,本研究同時兼顧工作塑型的有利和不利的影響。此外,本研究將探討工作流程中兩個不同的員工焦點(即以任務為重點的工作和以人為本的工作),這可能最終與不同的結果模式有關。在激勵目標框架(Barrick, Stewart, &Piotrowski, 2002)的指導下,我們認為,以任務為中心的方向的工作塑型將提高員工的整體任務效率,同時以人為本的工作塑型(例如,建立關係為更重要)將促進建立關係的結果。最後,本研究將研究員工誠信的關鍵邊界條件,以探討其是否對員工的工作塑型產生正面或負面結果有關。我們認為,當誠信較高的員工進行工作塑型時,他們更有可能對自己和同事們產生建設性的影響。另一方面,低廉誠信的工作塑型將涉及更多的負面後果。為了探討以上的研究問題,本研究將採用三階段多源方法收集經驗數據。希冀研究成果將為今後對員工作塑型主題研究做出貢獻。

 

項目編號:UGC/FDS11/B02/17(退出)
項目名稱:擴展商業報告語言對市場效率的影響:來自新興市場的證據
首席研究員:劉春暉教授(明愛)

 

項目編號:UGC/FDS14/E01/17
項目名稱:蜂群機器人的自適應群體移動
首席研究員:劉海博士(恒管)

摘要
近年來機器人技術迅速發展,一組機器人可以利用無線傳輸技術彼此通信,從而構成一個“機器人蜂群”(robot swarms)。機器人蜂群可以廣泛應用於包括監視、搜索和救援、採礦、農業採集、自動軍事部隊以及在微機械或人體中的分佈式感測。例如,在搜索和救援領域,機器人蜂群可以被派送到對人類有危險的地方工作,並通過紅外傳感器檢測生命體徵。在所有這些應用中,一組自行式(self-propelled)機器人以一種凝聚的方式移動(即,在移動期間保持機器人之間的通訊連接)。這種行為通常被稱為“群體運動”(collective motion)。本研究旨在為三維空間中的機器人蜂群設計自適應(self-adaptive)群體運動算法。這些自適應算法使得機器人將能夠根據周圍環境和自身狀態,動態地確定適當的移動參數。使用本項目提出的群體運動算法,機器人將能夠沿著既定路徑,從源到目的地移動,同時滿足以下要求。1)機器人將僅使用一跳鄰居信息(one-hop neighbor information)。2)在移動過程中,機器人將始終保持網絡拓撲的連通,從而進行信息交換。3)臨近機器人之間將保持一個最優的的間距。4)機器人蜂群能夠繞過障礙物並保持蜂群整體完整(即,沒有成員丟失)。我們將開展以下三種情況的群體運動研究:1)沒有障礙物也沒有領導機器人(leader robot),2)有一個領導機器人但沒有障礙物;和3)有障礙物(有或沒有領導機器人)。我們將在實體機器人的開發平台上進行廣泛的實驗,以檢驗算法在實際應用中的性能。

 

項目編號:UGC/FDS15/H11/17
項目名稱:學生如何在語料庫輔助翻譯環境下開展並理解翻譯任務? ─香港專業翻譯教學應用語料庫的潛力與問題的定量和定性研究
首席研究員:劉康龍博士(樹仁)

摘要
語料庫輔助翻譯教學至少受到三個獨立卻又緊密聯繫的學科所影響:語料庫語言學,翻譯和教學法。近年來,語料庫翻譯教學的優勢日漸受到關注翻譯教學學者的認可。語料庫與教學兩個學科不斷交叉融合,使得在翻譯教學中提倡採用語料庫的研究日益見多(Bernardini 2000, 2004; Bernardini, Stewart & Zanettin 2003; Maia 2003; Beeby et al. 2009; Kübler 2011; Mu & Zhu 2013; Liu 2015)。筆者亦對語料庫在翻譯教學的應用進行了批判性回顧(Liu 2014)。通過回顧和分析過去十幾年語料庫輔助翻譯教學的研究,我們發現該領域的研究仍有不足之處,有待進一步加強。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大多數現有研究都基於歐洲語言,其他語言對(例如英語到中文)缺乏實證研究,尤其是涉及漢語語境的研究更是偏少。(2)儘管平行語料庫具有明顯的優勢,然而缺乏專門針對教學應用而開發的平行語料庫,使得現階段的研究或多或少受到限制(cf. Beeby et al. 2009)。(3)該領域的研究多數來源於概念思考或個人經驗,而非系統的縱向實證研究。

當今全球化時代,專業翻譯市場的需求日益增多。有研究指出實用翻譯已佔翻譯市場總量的九成以上(Chan 2015, p. 44)。因此,在香港建立一個以教學為導向的專業翻譯教學平台有嚴峻的迫切性。建立該語料庫平台有利於提高翻譯學生的能力,從而縮小學界與業界的差距。

該研究項目將由兩個主要階段組成,執行步驟在時間上有一定重疊。

第一階段將建設一個基於網絡的互動教學平台。該平台將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支持基於網絡的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CALL)和操作便易的圖形用戶界面(GUI);(2)整合單語和平行語料庫,並支持題內關鍵詞(KWIC)顯示功能;(3)收錄與專業翻譯有關的數種文本類型;(4)支持在擴展文本中顯示搜索結果,使得關鍵詞可以在段落或文本級別的上下文中得以顯示;(4)允許用戶使用該平台從外部來源自建語料庫(單語或平行);(5)支持學生譯者上傳翻譯作業至平台,以方便教師的評閱和學生之間的參考學習。

第二階段將涉及語料庫平台及其子功能的評估和測試。為此,我們計劃招募40名翻譯學生參加一系列問卷調查,半結構化焦點小組訪談和翻譯實驗(一次前測和兩次後試,包括英翻中和中翻英翻譯實驗)。前測將綜合評估學生的翻譯能力,並在此基礎上將學生分為控制組和實驗組。我們將試圖證明,通過使用語料庫平台並採取語料庫輔助翻譯學習模式,實驗組能提高其專業翻譯的能力。為了評估語料庫平台的有效性,實驗將採用混合研究方法。實驗中,我們將採用SPSS統計軟件用定量方法分析學生的譯文;定性方法,包括問卷調查和半結構化焦點小組訪談,將被用來調查學生對語料庫平台的認知和評估。

 

項目編號:UGC/FDS25/E16/17
項目名稱:鐵啟動過硫酸鹽氧化協同剩餘污泥鹼性發酵獲取碳源合成聚羥基脂肪酸酯機制研究
首席研究員:劉耀輝博士(高科院)

摘要
聚羥基脂肪酸酯被認為是一類有前景的生物可降解塑膠,因為它們的熱學及力學特性與熱塑膠相近從而有更好的應用。目前影響聚羥基脂肪酸酯大規模應用的主要障礙是較高的生產成本,其中包括較高的碳源成本及較低的生產率。我們的研究團隊發現聚羥基脂肪酸酯可以從活性污泥中的細菌中合成,同時,在合適的碳氮比和碳磷比的條件下,其生產效率被顯著提高。該發現表明聚羥基脂肪酸酯生產可以與汙水處理相結合。然而,為提供高底物濃度以提高聚羥基脂肪酸酯的產量,仍需要消耗大量的碳源。另一方面,汙水處理廠產生大量剩餘活性污泥運送至堆填區進行填埋處理。近年來,高級氧化被廣泛利用於提高污泥消解及難降解物的分解。在各種方法中,鐵啟動過硫酸鹽氧化協同剩餘污泥鹼性發酵提供合適的時效和氧化效果來將剩餘污泥消解為短鏈脂肪酸,可用於聚羥基脂肪酸酯的生產。為降低聚羥基脂肪酸酯的生產成本,本研究旨在利用汙水處理過程的被消解的剩餘活性污泥進行聚羥基脂肪酸酯合成。

剩餘活性污泥將會添加過硫酸鹽,鐵及檸檬酸進行鹼性消解,主要由三維激發 ─ 發射螢光光譜儀進行測量胞外聚合物及胞內特質的降解程度來確定優化條件。優化後的消解樣品將用於調整碳氮比以進行聚羥基脂肪酸酯的合成。

本研究的成果將顯著提高鹼性消解的效率,減少剩餘活性污泥的排放同時降低聚羥基脂肪酸酯的生產成本。

 

項目編號:UGC/FDS25/E04/17
項目名稱:溶液除濕器和再生器內傳質機理的實驗和分子動力學研究
首席研究員:羅伊默博士(高科院)

摘要
空氣濕度對建築材料,室內人員熱舒適以及人員的工作效率都有一定影響。濕度過大會滋生霉菌從而影響室內空氣質量。在高濕地區,除濕所耗能量高達處理空氣所耗總能量的三分之一,因此濕度的高效控制就顯得十分重要。

液體除濕在節省能源方面有很大的潛力。其基本原理如下:在除濕器中,濃溶液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變成稀溶液。然後稀溶液被收集起來送入再生器通過太陽能或者廢熱進行再生。由此可見,除濕器和再生器在液體除濕技術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儘管除濕器和再生器原理相同,但除濕器的傳質係數遠大於再生器的傳質係數。這一現象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其內在的本質一直未被揭示,而這很可能成為研究如何增強除濕器和再生器傳熱傳質性能的突破點。一方面,有必要通過實驗對這一現象從微觀尺度上進行描述。另一方面,計算機的發展也使得人們可以通過分子動力學模擬的手段對兩相界面間的複製形態進行研究。

因此,本項目旨在通過實驗和分子動力學模擬的方法對除濕器和再生器內的傳質機理進行研究。本項目將在分子動力學模型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新的微觀模型,用於準確預測空氣和溶液界面的傳質過程。對空氣和溶液界面的傳質過程進行機理上的揭示有益於提出合理的強化傳質的方法,從而減少再生溫度,提高系統的效率。此外,本項目提出的分析方法還能推廣應用於其它工業設備用於改善系統的性能,比如換熱器,蒸發器,冷凝器和吸收塔等。

 

項目編號:UGC/FDS14/H21/17(退出)
項目名稱:危機溝通策略對公眾回應的有效性:媒體的危機框架與組織過往聲譽的調節作用
首席研究員:呂琛博士(恒管)

 

項目編號:UGC/FDS14/E06/17
項目名稱:車輛靈活管理系統設計:輔助客運服務達致大量客制化及可持續性
首席研究員:巫耀榮博士(恒管)

摘要
在現時人口老化及社會福利維持有限度開支的情況下,很多學者正關注到社區組織如何能以可持續的方式運作,服務行動不便人仕的不同需要。這項研究旨在設計一個靈活的車輛管理系統,透過更好的設計方式和優化車輛資源技術,提升各無障礙交通的管理服務。

本研究範圍的無障礙交通服務,包括固定路線、電召服務、穿梭巴士及聯載服務。這些服務的使用者對行程時間、價格、服務班次以及上落車站位置都有不同期望。這種多樣化的服務要求,使社區組織在持續服務方面,造成許多新挑戰。有見及此,我們有需要制定出一套一站式的管理方法,在一個共享平台上,更有效率地協調各種服務,滿足不同使用者的多樣化需要。我們期望這項研究的結果能幫助社區組織審視服務政策及改進業務。

 

項目編號:UGC/FDS25/H02/17
項目名稱:青年參與政治熱潮
首席研究員:吳木欣博士(高科院)

摘要
《青年參與政治熱潮》旨在硏究年輕人如何在體制內與體制外的政治參考。縱使在2007年以後,有更多香港年輕人積極參與政治活動,但學界對此現象卻缺乏系統性研究。為了探索此現象,這個硏究將會分別討論青年在體制內與外的政治參與。

關於年輕人在體制內的參與,此硏究將利用定量硏究(如問卷調查)去探索香港大學生過去在區議會選舉以及立法局選舉的投票意向,這些原始數據將有助深入了解青年的政治取向。另一方面,為了解年輕人在體制外的政治參與,將採取定性硏究(如深入訪談)去掌握他們對周遭環境,包括社會、政治和經濟的看法,以及他們如何賦予政治活動,甚至激進行動的意義。本研究希望藉此向政府及相關部門提供事實參考,以助制定合適的青少年政策。

 

項目編號:UGC/FDS15/B05/17
項目名稱:與高情緒智力的人共事:為積極主動注入動力
首席研究員:彭正敏博士(樹仁)

摘要
與情緒智力高的團隊成員合作會更加愉快和富有成效。情緒智力(EI)可以簡單地定義為處理情緒和情感問題的能力。基於情緒本質上是社會功能性的,EI自然可以帶來更好的社會互動。然而,目前為止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僅限於員工EI對自己的態度和行為的影響。同時,工作和組織變化成為常態也挑戰了員工在工作表現的傳統觀點。主動性行為 ─ 自我啟動,面向未來並改變工作狀況的行為 ─ 正在變得對員工績效至關重要。在這種情況下,團隊和個體員工如何理解和管理社交互動中的情緒對於在團隊環境中發起和實施主動性行為就變得至關重要。我們很渴求瞭解EI的人際間的過程知識,這可能對文獻有很大幫助,然而我們知道的還非常有限。

派克,賓德爾和施特勞斯(2010)認為“注入能量”是影響主動性的關鍵直接影響途徑。在這個過程中,情感具有功能性,會對個人“注入能量”從而變得主動。根據情緒智力(Mayer, & Salovey, 1997)的理論,其他團隊成員和個體員工的EI可以該員工培養積極的情緒和/或減少負面情緒。同時,主動性行為文獻表明,積極和消極的情緒可能會激勵或有時降低個體員工的積極性行為。基於這兩點,本研究認為“注入能量”這一機制是會在團隊人際間發生的。也就是說,團隊成員的EI會通過影響個體員工的情進而影響他在團隊環境中的主動性行為。

另外,根據EI的理論和主動性的動機過程的研究,個體員工的EI在人際過程中會起到調節作用。自身的EI決定了如何解釋和處理其他團隊成員的情感資訊和自己的情感體驗。通過考慮焦點員工的EI,本研究也試圖揭示這個人際過程在個體員工EI的不同水準下的情況。這將進一步啟發未來對工作場所內人際過程的相關研究。

為了初步驗證本研究提出的EI和主動性行為的人際過程模型,我們進行了一項試點研究,初步探索了EI在團隊環境中的人際影響,並得到了正面的實證支持。基於此,我們建議進行縱向現場調查,正式驗證本研究提出的模型。我們認為這項研究可能會對EI,情緒以及主動性行為的文獻都有一定貢獻,並為提高員工EI和工作場所的主動性行為提供管理啟示。對於香港高度相互依賴和不確定性的工作場景,本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實踐及教學價值。

 

項目編號:UGC/FDS22/H01/17
項目名稱: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訂補
首席研究員:單周堯教授(能仁)

摘要
伯峻先生(1909-1992)的《春秋左傳注》(簡稱《楊注》),共四冊,凡1736頁,是迄今最佳的《左傳》注本。除對前人研究成果加以選擇取捨外,楊伯峻先生還提出與前人不同的意見和自己的心得。《楊注》這種詳稽博辨的精神、鉤玄提要的功力,均遠非其他新注所能及。

但千慮一失,賢者難免,因此出現了不少商榷《楊注》的論文。不過,這些論文沒有提到而需要修訂之處甚夥,本研究準備對楊注作出全面的斠正,為研究《春秋》、《左傳》者提供可靠的依據。

此外,現代電腦科技日進,可將古文字字形掃描入注中,以加深讀者對傳文之理解。例如《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載:晉襄公敗狄於箕。是役也,先軫免胄入於狄師,死焉。狄人歸其元於晉,面如生。《杜注》、《楊注》皆訓“元”為“首”。元何以有“首”義?案:元作父戊卣之金文“元”字作,象人形而其首特巨,若將此字形掃描入注中,則“元”之本義為“首”,昭然可見。

本研究項目之另一重要任務,乃指出《楊注》所遺漏之通假字,透過闡釋文字間之通假關係,以加深讀者對《左傳》之理解。關於通假之語音條件,有些學者的要求極其嚴格,認為有通假關係的字需同音(包括聲母和韻母的每一個部分)。不過,古籍的通假字,事實上不一定跟本字完全同音(即聲母和韻母每一部分都相同)。例如《左傳》隱公元年之“闕地及泉”,意思是掘地直至泉水出現。“闕”很明顯是“掘”的通假字,可是“闕”與“掘”雖然有語音關係,但聲母和韻母都不相同。本研究項目將透過闡釋《左傳》之通假字,重新檢視通假之語音條件。這與所有古籍通假字之研究均有莫大關係,其影響誠為既鉅且遠。

20世紀後半葉至今,簡帛文獻大量出土,其中有可供研究《春秋》、《左傳》者不少,如馬王堆帛書《春秋事語》,《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第四冊之《昭王毁室》、《昭王與龔之脽》、《柬大王泊旱》、《曹沫之陣》,第五冊之《競內建之》、《鮑叔牙與隰朋之諫》、《姑成家父》,第六冊之《競公瘧》、《莊王既成》、《申公臣靈王》、《平王問鄭壽》、《平王與王子木》,第七冊之《吳命》、《君人者何必安哉》、《鄭子家喪》,第八冊之《成王既邦》、《命》、《王居》,以及清華簡之《楚居》與《繫年》等。至於浙江大學從海外購回之戰國楚簡《左傳》,其真偽如何,是否可用於研究《左傳》,亦可加以詳細探討。

學者亦有以人類學、民族學方法研究《春秋》、《左傳》個別章節者,如《春秋》隱公五年“公矢魚于棠”,《左傳》釋“矢”為“陳”,陳槃(1905-1999)、李宗侗(1895-1974)則根據人類學、民族學謂“矢魚”即射魚,其說是否可信,亦可細加研究。

根據本計劃研究者之初步評估,《春秋左傳注》一書需訂補之處當逾二千。總之,《楊注》這樣一套嘉惠士林、津逮經苑的佳作,如能依照本計劃那樣認真加以修訂,實在功德無量。

 

項目編號:UGC/FDS14/H06/17
項目名稱:元稹制誥之文體革新:文壇風尚與政治效用
首席研究員:陳美亞博士(恒管)

摘要
元稹(779-831)乃中唐政治與文學家,與白居易(772-846)齊名,獲穆宗(795-824, r. 820-824)重用,曾知制誥,從820至822年所撰之王言超過143篇。《舊唐書》稱其「辭誥所出,敻然與古為侔,遂盛傳於代,由是極承恩顧」。制誥本屬公文一類。元稹所撰,變革了當代駢體文風,而其行文內容悉以治國為目標,處處可見朝廷就政局及社會問題所發之對策,蘊含了豐富的文學及歷史價值。目前相關研究寥若晨星,本計劃擬撰寫第一部英文專書,採取文史互證法,全面分析元稹制誥之文學變革及政治效用,探討其與所謂「古文運動」之關係,推翻其作「以事實為依歸,不虛美、不隱惡」之定見,並揭示以文學為政之具體表現。成果將拓展唐代文學、政治及文化之研究視野。

 

項目編號:UGC/FDS13/H01/17
項目名稱:香港建築物對聯輯錄與剖析
首席研究員:鄧昭祺教授(珠海)

摘要
對聯是我國特有的一種語言文學藝術形式,是重要的文化遺產。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每逢時令佳節或婚喪慶吊,經常會撰寫對聯來表情達意。自從唐代以來,文人雅士就創作了大量的優秀對聯。可是,坊間所見的中國文學史著作裏,並沒有專章論述對聯,而在談論香港文學的專著中,也極少探討本地作家所創作的對聯佳構。2014年開始出版的十二冊《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裏,雖然有一冊專門選收本港文人的舊體文學創作,卻並無收錄對聯。

我們在香港的歷史遺跡或建築物上,都不難找到對聯,其中有不少是著名文學家的創作,並且由傑出書法家書寫。這些香港對聯,為我們提供了很多關於香港歷史、文化、文壇軼事等資料,讓我們能更確切地瞭解本地歷史、習俗和居民生活。本研究計劃旨在記錄香港建築物上的對聯,免得它們在時間的洪流裏,被沖洗得一乾二淨。

有些學者認為,除了上下聯尾字平仄必須相反外,對聯寫作並無嚴格規律;另一些學者則認為,寫對聯要嚴守格律,例如今人余德泉以為創作對聯應該遵守馬蹄韻。香港建築物上的對聯,通常都是由一些文人以較嚴謹的態度創作,分析這些作品可以使我們更準確地掌握對聯創作理論。

對聯是本港文壇不可或缺的部分,全面探討香港文學的學術著作都應該論述對聯。本研究計劃希望為撰寫香港文學史的學者提供這方面的資料。

 

項目編號:UGC/FDS12/B01/17
項目名稱:探討手機遊戲使用者的感知意向及意動行為
首席研究員:鄧潔宜博士(明德)

摘要
手機遊戲是一個正急速增長的龐大市場。手機遊戲不只是風靡世界的社交活動,更是高盈利的生意模式。現時大多手機遊戲雖是免費下載,但遊戲商可透過廣告商放置廣告獲利。一個遊戲的玩家越多,越能吸引更多廣告商,換言而之,玩家人口代表其獲利潛力。建立口碑,透過玩家介紹更多親友以增加玩家人口是必然的做法,而同時遊戲商如何留住現有玩家避免流失也相當重要。因此,本硏究旨在以「自我決定論理論」及「目標框架理論」的基礎上探討手機遊戲玩家的感知(享受度、社交觀感、成功感)及意動行為(推薦親友、持續遊玩)。本硏究將透過從各種渠道搜集資料並進行分析,硏究結果可供業界參考以推動手機遊戲產業,也有助日後有關手機遊戲的學術硏究。

 

項目編號:UGC/FDS14/P06/17
項目名稱:敏感性問題中的另類項目計數技術:理論與方法
首席研究員:鄧文禮教授(恒管)

摘要
如何得到關於敏感性信息(如,墮胎、濫用藥物、種族歧視)的真實回答是現代調查測量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很長一段時間內,獲取群體中敏感性特征的比例經常被困擾在兩個方面:即:無應答造成的偏差(如,被調查者處於保護隱私的擔憂而拒絕合作);以及應答偏差(如,被調查者提供錯誤答案),應答偏差會導致估計的效率損失,增加樣本方差和估計的偏離。因此,迫切的需要新的技術使之可以保證隱秘性,降低被調查者的危險感受,以及鼓勵誠實的答案。針對敏感性問題調查中的項目計數方法,本課題將提出幾個實用的推廣技術方法。

在最近提出的泊松項目計數方法ICT中,用一個非敏感的多值答案替換了傳統的項目計數方法中一組獨立的二值答案的問題。泊松ICT除了很多優點,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方法中假設應答者依照設計提供真實的回答,其次,方法中假設非敏感問題服從泊松分布,第三,沒有發展針對兩值敏感性問題的回歸模型。

在本課題中,我們希望有如下進展:
(i)(考慮非依從的新泊松ICT)提出新的泊松ICT技術,在新方法中,對應答者不依從設計回答問題的行為加以考量。
(ii)(零膨脹泊松ICT)使非敏感問題答案的分布推廣到零膨脹泊松分布。
(iii)(敏感性答案的回歸模型)發展二值敏感性答案的回歸模型。

 

項目編號:UGC/FDS25/E09/17
項目名稱:廢木材及廢食用油經催化轉化過程的混合處理方法及製備生物燃油之催化劑研究
首席研究員:曾志榮博士(高科院)

摘要
大量的城市垃圾廢物,如紙張,廢木,發泡膠,由於沒有經過合理的分類,因此不符合回收利用的標準而被運到堆填區作填埋處理。其中,城市垃圾中最常見的是廚餘以及廢食用油(約佔總垃圾量的40%),其次是受到廚餘及食用油污染的廢紙,紙盒,塑料等等。把這些混合固體廢物再分類不但不符合經濟效益,技術上也有一定的困難,導致整個回收過程變得非常複雜及難以實施。另一方面,廢紙回收商因爲廢紙沾有廚餘及食用油污而導致無法循環再用。將達到回收標准的廢紙與不能回收的廢紙進行分類,也是非常困難而不可避免的被送到堆填區填埋。

此項研究,我們將嘗試用一個新型特效的催化體系把混合了廢食用油的廢木材或廢紙轉化成生物汽油或柴油。由於轉化廢食用油和廢木材裏的木質素均需要把碳氧鍵分解及把氧原子脫除,把這兩種廢料同步轉化成爲有用資源無疑是一項有高增值性的研究項目。這個基礎應用研究將會把廢食用油裏的三酸甘油酯和廢木材/廢紙裏的木質素及纖維素同步轉化為有用資源,希望未來能為回收業界提供一個回收成本低廉且可持續發展的技術方案。根據初步的研究結果,產物可以進一步轉換為不同的車用燃料,例如汽油,柴油及航空煤油,此外,希望該技術能夠減低對未來堆填區的壓力。項目負責人將會聯合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系以及美國西南研究院共同研發此技術,以達至以下目的:
1)首次提出一種有效及協同性的催化體系,能高效的把廢食用油和廢木材同步轉化為車用燃料,同時並把碳氧鍵分解及把氧原子脫除;
2)為解決堆填區的環境問題帶來一個經濟高效的可持續的技術方案
3)根據回收業界2013年的統計數字,真正能夠回收的廢物隻佔所有回收的廢物的1%左右。這些回收回來的廢物,如廢紙,廢塑料等,大部分都是轉售到其他國家。這個項目希望能爲香港回收業界帶來一個新的選擇,就是把廢物在香港本地處理並轉化成高增值產品。
4)為香港回收業界發展出一個可持續的技術方案。把回收來的廢物輸出到其他國家並不是一個可持續的方案,尤其是當回收成本昂貴時,把廢物回收轉化成高增值產品的技術可以鼓勵本地回收業界更積極參與回收行業,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項目編號:UGC/FDS24/H03/17
項目名稱:回收行為:了解地方依附和溢出效應
首席研究員:温家豪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摘要
回收是廢物管理的核心策略。在長期推廣回收理念的國家,政策制定者必須加強市民的回收意識和行為,同時避免廢物管理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香港的廢物管理表現正陷入停滯的階段。一方面,回收率在過去幾年持續下跌;另一方面,家居廢物量卻逐年緩升。學術界對推動回收行為的動機和誘因已經有豐富的討論。其中,「地方依附」概念已被證明是親環境行為的一個因素。然而,這個概念對於如何能夠強化其他因素與回收行為之間的關係至今仍未得到充份研究。另外,研究指出參與一種親環境行為或會引致和影響其他相關的行為,例如,回收行為可以引導市民參與節能行動或無意中増加非環保的消費活動,這現象稱為「溢出效應」。但至今學術界仍未能對此效應作出有系統的探討。就此,本研究將填補相關研究的不足。研究會分兩階段利用電話訪問收集市民回收行為的數據並進行定量分析。本研究可以推進學術界對「地方依附」和「溢出效應」的理解。其次,本研究提議的理論模型可作為日後相關理論提供討論基礎。在政策層面,本研究會勾畫出加強回收動機與行為關係的因素,從而制訂更合適香港環境的回收政策,同時也有助政策制定者了解廢物管理政策潛在的負面後果,並作出相應的措施。

 

項目編號:UGC/FDS25/E07/17
項目名稱:開發一項高效低成本的紫外發光二極管和氯的聯合過程來消毒城市污水中的抗生素抗藥性細菌和它們的抗性基因
首席研究員:王超博士(高科院)

摘要
為控制人畜感染而濫用和過渡使用抗生素,從而導致社區和環境中細菌抗藥性的廣泛傳播。抗生素抗藥性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健康問題。由於污水裡混合著細菌、充足的營養物質和抗微生物製劑,市政污水處理廠是傳播到環境中的抗生素抗性細菌和基因的重要來源,此外,文獻報導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接合轉移可以發生在污水處理廠。然而,傳統污水處理廠的目標是去除營養物質(例如碳、磷和氮)和病原微生物,而不是抗生素抗性細菌和基因。污水處理廠的一級和二級生物處理過程對於去除抗生素抗藥性作用有限,因為它的去除主要依靠污水消毒。現有的研究表明污水處理廠常用的消毒過程例如紫外或者氯消毒可能引起抗生素抗性細菌或者抗生物抗性基因濃度的降低,但是不能完全去除抗生素抗藥性。另外,抗生素抗性細菌或者抗生物抗性基因對紫外消毒和氯消毒有選擇性。紫外/氯的聯合消毒比起單一過程更加有效,因為此聯合過程可以產生活性自由基,通過氯化作用激活目標污染物進而被光降解,而余氯也可以達到二次消毒的作用。目前無汞紫外發光二極管已經成為傳統汞燈的有前景的替代,因為它比傳統汞燈更加小巧和耐用。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進步,紫外發光二極管的光電轉換效率和使用壽命可以分別達到75%和100,000小時,到2020年價格可以降低40%。另外,紫外發光二極管的特性例如可釋放任何波長的輻射、多重波長和脈衝照明,都會令紫外發光二極管和氯的聯合過程可能達到更加有效的消毒。污水水質包括出水有機質、懸浮物、氨、pH和鹼性可能通過消耗氯或紫外光、降低光的穿透甚至清除活性自由基來影響此聯合過程的消毒效率。本研究計劃獲取紫外發光二極管和氯聯合過程去除抗生素抗性細菌和基因以及減少抗性基因接合轉移時的最佳操作參數,包括氯添加方式、消毒劑劑量和紫外發光二極管波長。另外,本研究也會探究紫外發光二極管的特性(包括多重波長和脈衝照明)對於去除抗生素抗性細菌和基因以及減少抗性基因接合轉移的影響。在實際污水消毒(直接排放或者污水回用)時,關於污水水質對於紫外發光二極管和氯聯合過程影響的知識將會為我們提供關於操作條件的建議。

 

項目編號:UGC/FDS14/E07/17
項目名稱:電子商務中基於配置系統的在線定制化產品推薦方法
首席研究員:王越博士(恒管)

摘要
電子商務在零售業中佔據越來越多的銷售份額。定製化產品的銷售額是電子商務中增長最為迅速。公司通過定製化產品設計,可以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和傳統的產品設計-生產-銷售週期不同,目前電子商務網站通過產品配置系統和產品推薦系統來滿足每個客戶的需求。但是這兩個系統往往獨立運行,它們不能很好的應用到產品定製化實踐中。

本項目擬融合產品配置系統和產品推薦系統,從而實現更加智能化的產品定製設計系統。該配置-推薦方法先計算出最具信息量的產品屬性,由顧客確定該屬性的選項。基於顧客的選擇,該方法計算出每個產品的邊界相關度,並推薦最有可能滿足該用戶要求的產品。該方法只需要顧客輸入最少的需求信息,並且不需要顧客的先驗知識以及顧客在產品領域的知識。

 

項目編號:UGC/FDS16/H05/17
項目名稱:江戶時代杜律注本研究
首席研究員:黃自鴻博士(公大)

摘要
杜甫(712-770)詩不但在中國歷代影響深遠,也在世界範圍吸引了無數讀者。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歷來許多文人學士對杜詩作過注解,號稱「千家注杜」,大大改變我們對杜甫及其作品的理解和後世杜詩研究的發展。近年,學者陸續將過去的杜詩注本整理出版。

杜詩描寫唐代(618-907)走向衰落的景象,內容豐富,後來學者相信他是最偉大的中國詩人,對杜甫及其作品的關注從未停止。通過這些前人的評論,研究者不但能夠探究杜詩蘊藏的深意和隱喻,更可以發掘各個時代和各位評論家的治學特色。

自從杜甫作品東渡日本,彼邦文人就表現出莫大的興趣,不但引用杜詩在他們的漢文學創作之中,更對杜詩特點進行釋讀。在江戶時代(1603-1868),邵傅(生卒不詳,1587在世)的杜律入門注本《杜律集解》被翻譯出版,江戶漢學家更就《杜律集解》撰寫了三部杜律評注,即宇都宮遯庵(Utsunomiya Ton’an, 1633-1707)《鼇頭增廣杜律集解》、大典顯常(Daiten Kenjō, 1719-1801)《杜律發揮》和津阪東陽(Tsusaka Tōyō, 1757-1825)《杜律詳解》。

雖然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著眼於亞洲的杜甫文獻資料,可惜對於日本的杜甫研究仍然不足。因此,本計畫擬整理上述三部注本,探討日本漢學及其杜詩研究的特點,分析他們對杜詩的讀解策略,以及考察與中國文獻的學術關係。通過對日本材料的引介和三部注本的深入探索,我們期望能展現中日杜甫研究的關係,以引起中港臺三地學者的研究興趣。

 

項目編號:UGC/FDS25/E08/17
項目名稱:非地震設計的鋼筋混凝土偏心樑柱接頭的剪切強度和抗震性能之研究
首席研究員:黃浩輝博士(高科院)

摘要
鋼筋混凝土偏心樑柱接頭在建築結構中很常見。這主要是由於建築要求所引起的,例如外牆的對準,會導致樑中心線偏離柱中心線。另外,由於樓層使用和跨度的不同,通常會在同一接頭處連接不同深度的樑。這種佈置從梁軸偏移引起垂直偏心。由於偏心樑柱接頭為工程師和建築師提供設計上的好處,所以它們在實際建築中是不可避免的。非地震設計結構的抗震性能最近成為熱門話題。中低度地震區,如香港,傳統上結構只考慮風力而沒有地震設計。這些地區的地震風險較低,但一旦發生,後果可以很嚴重。從地震後的調查來看,樑柱接頭為建築結構最脆弱的部份之一,其失效已導致許多建築物的倒塌。因此,非地震設計的偏心梁 - 柱接頭被認為與現有框架結構的抗震性能相關。然而,目前這種接頭仍然缺乏一致的評估和設計方法。本研究的主要目標是考慮各種關鍵參數,對鋼筋混凝土偏心樑柱接頭的抗震性能和破壞機理進行深入調查。這一目標將通過實驗研究,數值模擬和分析模型來實現。在實驗研究中,大型偏心梁 ─ 柱接頭試體將在反覆循環載荷下進行試驗。之後將採用非線性有限元做數值模擬分析。通過實驗結果驗證的數值模型,將用於對偏心樑柱接頭進行參數研究。基於數值和實驗結果,將開發出一種分析模型,用於偏心樑柱接頭的評估和設計應用。考慮到各種關鍵參數,這項先驅研究的結果可以更好地了解非地震設計的偏心梁 ─ 柱接頭的抗震性能。預計這些設計建議會降低地震風險,並有利於受到地震威脅的國家的未來發展。

 

項目編號:UGC/FDS14/E03/17
項目名稱:加密數據庫系統的分析計算優化
首席研究員:王偉傑博士(恒管)

摘要
加密(關聯式)數據庫管理系統(EDBMS)是數據庫即服務(DBaaS)模型中的重要研究課題,數據所有者(DO)將其數據存儲在由第三方服務提供商管理(SP)的雲數據庫。SP負責向DO提供託管和數據庫相關服務,例如備份管理,查詢處理。然而這當中存在數據安全威脅,SP的內部人員可能會竊取DO的私人數據。例如,有一個數據庫管理員DBA竊取了一家財富世界500公司的230萬客戶記錄,包括銀行帳戶和信用卡信息。EDBMS中的想法是使用應用級加密,其中的數據由DO加密和解密,SP沒有解密的私鑰。沒有私鑰,SP中的內部人員只能獲取加密信息,無法解密。

最近開發了許多EDBMS的原型,例如由MIT開發的CryptDB / MONOMI,由微軟開發的Cipherbase,以及由我們的研究團隊與香港大學共同開發的SDB。開發EDBMS其中一個最大的挑戰是SP處理加密數據上運算比處理普通數據要慢得多。優化技術對於EDBMS的實用十分重要。過往有研究開發了加密索引方法,加快EDBMS搜查資料的速度,例如Cipherbase開發的加密B+樹和SDB使用域分區索引,兩種方法皆可以優化範圍查詢的速度。然而,現有的方法並沒有針對分析類型查詢的優化。沒有適當的優化,分析處理在EDBMS會是十分緩慢。這裏我們用以下簡單的例子作說明,這是一個SUM查詢SQL:SELECT SUM(sales_amount) FROM Sales WHERE sales_date > `1/1/2016' GROUP BY product_ID, shop_ID。加密索引可以優化選擇處理(σsales_date > `1/1/2016'),使這部份的工作快速完成。然後,EDBMS下一步需要取出每個附合條件紀錄的加密數據 “sales_amount”,並把它們加起來。假設有一百萬個這樣的紀錄,在Cipherbase中,EDBMS便需要把一百萬個加密數值先進行解密,才可以進行求和。求和本身是簡單的工作,解密使整個工作變得顯著的緩慢。這個項目是首個在EDBMS中優化分析查詢處理的研究工作。

我們的計劃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我們致力於靜態分析查詢的優化,即提高EDBMS在回答單個分析查詢時的效率。我們計劃採用三種方法:(i)採用漸進式分析;(ii)制定精確/近似聚集的索引結構;和(iii)開發加密方法來支持有效的近似數據統合。上述3種方法可以一起應用,以實現EDBMS高效處理分析查詢。在第二階段,我們通過擴展上述3種方法來改進在線分析處理(OLAP),以改善OLAP操作中的用戶互動。

 

項目編號:UGC/FDS25/E10/17
項目名稱:利用嶄新的光催化薄膜技術氧化污水中細菌耐藥的有機物
首席研究員:甄鈺成博士(高科院)

摘要
在過去的十年中,71個國家的抗生素使用量增長36%。大多數抗生素不能在人體內完全代謝,故此通過廢水排出到環境中。傳統的廢水處理廠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生物處理,一般被認為是無效去除廢水中的抗生素。

然而高級氧化技術可能是其中一種有效去除廢水中抗生素的方法。此技術是通過光催化劑的各種光源,利用非選擇性的羥基自由基氧化複雜的有機物,並轉化為無害的無機分子。二氧化鈦是最常用的光催化劑,已經研究了幾十年。然而,其中一個缺點是它只能在紫外線照射下被激活,因此需要額外的照明成本來處理廢水。最近研究指出BiOBr在可見光的照射下表現出很高的激活催化性和穩定的結構,為了進一步研究其對抗生素的降解,我們的研究團隊已經嘗試用黃金固定在BiOBr(Au-BiOBr)上,以减少光生電子和空穴複合(降低了催化劑的活性)。初步結果顯示,比BiOBr, Au-BiOBr在紫外線照射下對諾氟沙星(抗生素)的降解增加20%。從結果來看,Au-BiOBr在可見光光譜下降解抗生素是有研究價值的。從成本角度出發,亦可探索過渡金屬(如Cu、Fe)。此外,本研究更希望將光催化技術與膜分離技術互相結合,以單一的處理過程藉以去除廢水中的抗生素。把Au/Cu/Fe-BiOBr固定在氧化鋁膜表面,這樣可防止光催化劑釋放到生態系統。廢水中的抗生素會同時在膜表面被降解,而清潔的水會通過膜。該項目將為催化研究和膜科學領域帶來新的見解。本文提出的光催化膜反應器也可為今後光催化系統的發展作為參巧。為了推動現時的廢水處理科技,本研究的目標包括:
(1)利用新型可見光激活的光催化劑降解抗生素,以改善水質;
(2)固定不同種類的金屬在催化劑表面以增强可見光的激活性;
(3)將新出現的光催化劑附著在膜上,以防止光催化劑的納米粒子排放到環境中;
(4)開發一種連續處理含抗生素廢水的光催化膜反應器。

 

項目編號:UGC/FDS14/P02/17
項目名稱:大規模廣義凸優化的內點次梯度方法及其應用
首席研究員:余國惠博士(恒管)

摘要
廣義凸優化是經濟、金融和工業組織等應用領域許多問題建模的基礎。大規模廣義凸優化問題通常使用投影次梯度類方法來解決。它們具有非常簡單的公式並且只需要非常低存儲。然而,這類方法需要假設到約束集合的投影是容易計算的。但它們仍然遭受歐幾里德投影的一些缺點,這破壞了下降特性並導致了一些鋸齒狀現象。另一方面,比率總和問題具有各種重要應用,如多階段隨機運輸、政府承包和債券組合優化問題等。但這類問題難以全局求解。利用其結構,該問題可以被看成在其約束條件下擬凸函數的總和的最小化問題。因此,對於可以避免歐氏距離投影困難的新穎的次梯度方法有很大的需求,可用以解決更廣泛類別的大規模廣義凸優化問題。

在這個研究項目中,我們將首先提出一種基於Bregman函數的內點次梯度法來解決廣義凸優化問題。內點次梯度法的主要優點是它強制所產生的序列保持在約束集合的內部,從而自動避免歐氏距離投影。我們將根據p階Hölder條件和局部弱尖點的假設以及分別使用遞減和Polyak式步長規則來研究其收斂結果和收斂速度。我們將進一步考慮一個閉凸約束集合上的大量擬凸函數總和的最小化問題。但由於擬凸函數的總和不再是擬凸的,這問題便不能通過用於求解擬凸優化問題的常用的擬次梯度方法來實現。我們將提出兩種基於內點次梯度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和最小化問題。第一種是基於內點次梯度的增量方法,其結果將被顯示它能夠快速收斂到全局最優解;第二種是基於內點子梯度的隨機方法,其優點是即使對於大規模優化問題,其計算成本也是非常低的。最後,我們將應用所提出的內點次梯度方法來解決投資組合選擇的回報與風險比例的擬凹優化問題,並解決多重Cobb-Douglas生產效率的擬凹函數總和的最大化問題。

 

項目編號:UGC/FDS16/H01/17
項目名稱:作為後啟蒙現象的20世紀國學熱
首席研究員:郁旭映博士(公大)

摘要
二十世紀中國經歷了兩次國學熱:第一次是二十年代的“整理國故”運動;第二次是自九十年代以來的國學在學術、公共和官方話語中的全面復興。第一次國學熱標誌著從傳統學術到現代學術的範式轉變 ─ 科學化、專業化和去意識形態化。而第二次在後社會主義語境中的國學熱則包括兩個階段:九十年代初期的國學體現了學術界向純粹的、獨立的和規範化的學術轉向;而九十年代後期的國學熱則體現在儒學在公共領域的復興以及國家對傳統文化的倡導。從學術菁英對國故的重新闡釋到大眾文化,第二次國學熱顯示出一個大眾化、含糊化和再度意識形態化的過程。

兩次國學熱都可以被視作是“後啟蒙”現象。以揚棄與重新整理傳統資源為己任的整理國故運動,出現於新文化運動尾聲,標誌著啟蒙話語的衰落。儘管批判性地檢驗和系統性地重新評估國故並不一定意味著保守轉向,但第一次國學熱確實折射了中國現代初期知識分子身分認同從“啟蒙思想家”到學者轉變。而作為對後社會主義語境的回應,九十年代初期知識分子主張用學術史取代思想史,並追求“去政治化”的學術,則不僅反映了一種“反思啟蒙”的訴求,而且意味著知識分子從公共領域的無聲撤退。這一學術化轉向連同政權對傳統文化偉大復興的宣傳,再加上儒學的商業化,共同促成了九十年代保守主義在中國興起。這一保守轉向無疑是對八十年代的新啟蒙運動的反撥。

通過語境化和比較研究,本研究計畫擬完成三項目標。第一,破譯“國學”這一話語和政治“裝置”及其多重意義是如何被製造和再製造出來的。第二,探討“國學”話語是如何開創策略性的可能性使知識分子可以合法化自身、為自己在多重空間中爭取位置,以及在歷史上留下印記。第三,通過揭示啟蒙與國學的張力,來描繪中國的現代性話語的焦點是如何從西方模板轉向另類現代性。

 

項目編號:UGC/FDS24/H01/17(退出)
項目名稱:培育第三部門提供房屋以助滿足香港之房屋需要
首席研究員:容樂博士(理大專業進修學院)

 

項目編號:UGC/FDS25/E11/17
項目名稱:極端天氣下多重滑坡災害風險定量評價方法研究
首席研究員:張帥博士(高科院)

摘要
山泥傾瀉的發生嚴重威脅著香港民眾的生命財產。通常,山泥傾瀉由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多种邊坡失穩災害組成,山泥傾瀉帶來的鬆散堆積體有機會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隨著雨季水位的上升,一旦堰塞壩潰決,形成的洪水將導致下游地區氾濫成災,造成更加巨大的損失。這一系列具有“多米諾骨牌”效應的災害鏈的發生,因其災害間的放大重合效應,將進一步增加山泥傾瀉災害帶來的風險。例如,2008年6月7日發生的強降雨,誘發了大嶼山區域1600個天然邊坡失穩,其中部分滑坡轉變為影響範圍更廣的溝谷型泥石流。2010年8月7日發生在甘肅省舟曲縣的泥石流,因泥石流衝出物質堵江引發洪水,共造成了1765人死亡和失蹤。

全球極端天氣頻現,香港過去30年的年平均降雨量已經由1961-1990年間的2214mm增至1981-2010年間的2398mm,自然邊坡失穩概率必定隨降雨量的增多而大大增加。對此類災害預判不足將造成嚴重的人類生命財產損失。然而,現時的風險評價體系更多的關注單體滑坡災害的風險量化,因此,我們需要提出一個可用以考慮災害鏈間的相互作用的新式災害鏈風險量化評估體系。本研究課題的主要目的即是建立可評估極端天氣誘發的多重災害風險的方法體系,研究內容包括(1)建立全港多重滑坡分佈圖,並識別災害間主要的相互作用;(2)對多重滑坡災害進行數值模擬;(3)構建可以考慮災害間相互作用的多重災害風險量化框架體系。通過實際的案例分析,以確保構建的框架體系可以自由運用於本港的邊坡防禦系統中。

 

項目編號:UGC/FDS25/E15/17
項目名稱:等離子體誘導臭氧處理後的棉布褪色的效果
首席研究員:鍾丹博士(高科院)

摘要
近年來,為迎合消費者的審美要求,印染及制衣行業發展出多種多樣的技術用於褪色處理。布料印花及成品洗是較為廣泛應用的技術,而採用砂洗或石洗技術對布料進行打磨逐漸流行。然而,由於這些技術效率偏低而市場需求日益擴大,大量研究用於尋找高效的解決辦法和更先進的製造技術以提供更好的外觀及品質。

從環保角度來看,由於印染原料的使用,傳統褪色工藝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並產生重污染的污水。因為環境保護受到重視,同時,處理化學廢料需要高成本,一項新的替代方法需要發展以取代傳統方法來將設計及材質應用在布料用面。等離子體處理辦法是一種無水方法來代替傳統工藝。由於過程中不需要消耗水並且褪色效率顯著,它是環境友好的。因此,它將會高度接受用於大規模生產並且降低製造成本,同時,傳統處理工藝中的弊端也將被解決。為研究應用等離子體應用於布料的褪色效果的可操作性及可能性,本項目旨在探究等離子體處理及傳統工藝的褪色處理效果,並為制衣行業研究利用等離子體技術的褪色工藝的指導性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