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學科領域計劃 - 第五輪計劃

第五輪計劃

  • 網絡編碼研究所
    • 撥款:8,027萬港元 (首階段 : 5,336萬港元(二○一○年至二○一三年) + 次階段 : 2,691萬港元(二○一四年至二○一七年))
    • 暫定研究時限:二○一○年至二○一七年
    • 統籌院校:香港中文大學(楊偉豪教授)

    長久以來,計算機網絡進行數據傳輸的模式是存儲和轉發。類似於傳遞郵件或商品,路由節點不會改變被轉發的數據。因此,寬帶網絡基礎設施通常稱為信息高速公路。

    歸功於該團隊的工作,網絡編碼的基本概念提出於90年代末。網絡編碼允許在傳輸過程中作數據合併和處理,從而帶來數據傳輸模式的革新。通俗的講,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車輛可以在交匯處合併成新的車輛,然後繼續行程。簡而言之,網絡編碼使得網絡通信(如互聯網)更有效,更可靠,更穩定,更安全。

    網絡編碼被認為是信息科學領域最重大突破之一。本項目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建立一個世界領先的網絡編碼研究所,使香港成為世界網絡編碼的一個主要研究中心。該研究所將進行網絡編碼及其在互聯網,無線通信,信息安全,數據存儲,和生物信息等領域應用的前沿研究,並培養高質量的研究生。

    延續之前的成功,本項目將有助於香港提升其研究和高等教育達到世界級水平,並開發全新的網絡編碼技術來促進香港經濟。


  • 中國社會的歷史人類學研究
    • 撥款:2,344.7萬港元 (首階段 : 1,486.5萬港元(二○一○年至二○一三年) + 次階段 : 858.2萬港元(二○一四年至二○一七年))
    • 暫定研究時限:二○一○年至二○一七年
    • 統籌院校:香港中文大學(科大衛教授)

    近幾十年來,人類學者弗里德曼與史堅雅的突破,引出了中國社會結構研究的新問題,顯示了田野與文獻研究結合的作用。本項目秉承這個研究傳統,嘗試提出關於中國大一統與地方認同發展的新解釋。宋代以來,不同地方在不同時代經歷了納入國家範疇的過程,社會文化面貌也分別發生改變。由於不同時代國家制度之差異,統一的力量透過不同的地方禮儀表現出來,各地的文化分歧也同時保留下來。本研究既可以接納地方社會的分歧,也同時發揮中國文化的整體性。

    以歷史文獻與田野研究為依據,本項目打算在中國不同省區選擇若干個地區展開,復原各地參與大一統的歷史。本項目的研究團隊分頭在各地開展田野工作,記錄有地方特徵的禮儀標籤,並重構應用它們的地方制度。這些標籤包括建築的形象、同地方宗教和祖先崇拜有關的文字傳統、地方神故事、村民自己或和尚道士演繹的鄉村儀式。通過不同歷史時空的比較,將建構一套自下而上的中國歷史,顯示歷史人類學對瞭解中國歷史的重要作用。


  • 鼻咽癌研究中心
    • 撥款:9,200萬港元 (首階段 : 5,175萬港元(二○一○年至二○一三年) + 次階段 : 4,025萬港元(二○一四年至二○一七年))
    • 暫定研究時限:二○一○年至二○一七年
    • 統籌院校:香港大學(龍李梅瑞教授)

    鼻咽癌高發於香港和中國華南地區,且發病年齡較輕,給香港市民增添了沉重的社會和經濟負擔。目前鼻咽癌的發現大多在晚期,治療效果不好,毒副作用大。爲了提高其早期診斷和臨床治療,我們努力探究鼻咽癌的形成機制,目標是發現可預防的高危誘發因素,為公衆提供鼻咽癌預防和檢測的指導平臺。我們認爲,利用香港在鼻咽癌臨床和基礎研究的國際聲譽,在卓越學科領域計劃資助下,由五所醫院和三所大學中的相關優秀人員共同參與,成立鼻咽癌研究中心(CNPCR)顯得非常的必要。我們將側重於鼻咽癌的機制研究,闡釋癌症發生中病毒的作用,改進診斷技術和工具,提高治療效果。同時,也將開展新興領域的研究,探索腫瘤幹細胞和微環境的作用,尋找高危人群中新的診斷標志,完善早期診斷技術。我們期望通過新的發現,進而幫助臨床醫師為病人設置個性化的治療方案。CNPCR的建立將會推動大批學術嚴謹的優秀研究人員和臨床醫師的通力協作,加速基礎醫學研究成果向臨床應用的轉化,並有助於香港成爲鼻咽癌研究的樞紐。


  • 分子功能材料研究所
    • 撥款:9,200萬港元 (首階段 : 4,600萬港元(二○一○年至二○一三年) + 次階段 : 4,600萬港元(二○一四年至二○一七年))
    • 暫定研究時限:二○一○年至二○一七年
    • 統籌院校:香港大學(任詠華教授)

    本項目旨在匯集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在合成化學、高分子化學、物理化學以及材料科學的實力,聯同國內外在物理學和器件工程等跨學科領域的專家,建立一個國際知名的分子功能材料研究所,並在此基礎上開發具有光電功能、能源轉換和催化功能的新穎分子材料,實現其物理、化學和功能特性的巨大潛力,為與能源相關的研究作出貢獻。

    分子功能材料研究所將致力於從化學視角開展與能源相關的基礎研究工作,尤其是在超分子科學、高效有機電致發光器件、有機光伏材料、有機薄膜電晶體和光催化等具有重大挑戰性的前沿領域。並促進本地及地區高科技產業發展,教育和培訓傑出青年人才,彰顯香港在該領域的國際聲望。


  • 新興電子器件的理論、模型和模擬
    • 撥款:9,000.8萬港元 (首階段 : 4,494.4萬港元(二○一○年至二○一三年) + 次階段 : 4,506.4萬港元(二○一四年至二○一七年))
    • 暫定研究時限:二○一○年至二○一七年
    • 統籌院校:香港大學(張富春教授)

    在過去幾十年中,半導體微電子器件的小型化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如果小型化趨勢繼續下去,器件尺度預計將在2020年前達到原子極限。由於復雜的量子效應,現有的半導體器件模擬技術將不再適用於亞22納米尺度。我們迫切需要嶄新的理論框架,模擬方法和計算軟件。由於這種新興技術對社會、經濟和科學具有深遠的影響,世界各國都在盡力發展這種技術。

    鑑於我們在第一原理納米器件模擬方法和集成電路模擬的專長,我們提議建立一個新興的電子學理論與模擬的卓越學科領域。我們的目標是開發一個包括單個納米器件的第一原理模擬,集成電路粗粒化模型和電路中電磁信號傳播模擬的新一代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我們將研究亞22納米器件的輸運特性,新結構的屬性和新的光刻與存儲器件的特性。中國的電子工業正在迅速發展,我們計劃與該地區的研究機構和半導體公司緊密合作。我們將致力於把香港建立成一個世界一流的模擬新興的電子器件和電路的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