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領域: 生物學及醫學
項目名稱: 使用數據改變糖尿病護理和患者生活
項目統籌者: 馬青雲教授(中大)
摘要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慢性疾病,以長期高血糖為特徵,影響超過10%香港人和全球超過 5.3 億人。此外,目前全球每六名孕婦中就有一名患有高血糖症,對母嬰健康產生長期不利影響。三十年來,中大糖尿病與內分泌研究團隊率先採用多種研究方法重新定義糖尿病,並將知識轉化為糖尿病預防和治療策略。中大的研究人員最早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亞洲糖尿病患者的特徵,包括較傾向患上早發性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腎病和癌症。中大團隊除了分析糖尿病和代謝異常於生命歷程不同階段的發展,還率先發現與中國人相關的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遺傳及生物標記,並開創了亞洲糖尿病評估(Joint Asia Diabetes Evaluation, JADE®)網絡平台,以專利技術對糖尿病進行風險分層、增強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並促進醫生與病患者的溝通。
2020年,中大糖尿病與內分泌研究團隊陳重娥教授領導 44 位各國專家,利用四年時間審閱、評論和綜合證據,發表《刺針》糖尿病委員會報告,指出目前糖尿病於預防、治療和專業教育方面的重大落差,並提供路線圖,以減輕糖尿病和慢性疾病對社會造成的負擔。
本項目旨在利用中大的資源、經驗以及本地和國際合作夥伴關係,透過以下重點策略來縮小這些落差:
- 建立一個多中心的香港妊娠糖尿病登記冊,並輔以一項為期三年的隨機試驗,結合電子護理來預防母親和後代的糖尿病;
- 實施為期三年的臨床試驗,以評估集合認知、心理和行為的多管齊下干預方式,對於改善患有肥胖糖尿病的年輕人護理和生活質素上的成效;
- 使用大數據評估新型降血糖藥物的臨床真實效果;及
- 落實《刺針》糖尿病委員會報告的建議,將現有的糖尿病專業課程和年度會議拓展為一個網絡教育平台,透過我們的環球網絡,向全球分享本項目的進展情况和最佳臨床實踐案例。
本項目建基於團隊過去三十年開創的研究、護理和教育基礎,並得到在公共衞生、流行病學、外科、家庭醫學、心理學和行為科學領域的長期合作夥伴支持。中大糖尿病與內分泌研究中心被指定為國際糖尿病聯盟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 糖尿病護理卓越中心和 IDF 教育中心,並獲得多項國際獎項,成就備受認可。本項目的成果將改變糖尿病護理和患者的生活,並將香港定位為全球創新醫療、轉化研究、健康教育和護理的全球卓越中心。
學科領域: 工程學
項目名稱: 人工智能驅動手術機械人
項目統籌者: 劉雲輝教授(中大)
摘要
醫學界透過使用手術機械人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及精確性。現時的手術機械人由外科醫生全程手動操控以執行各種手術程序,潛在的失誤及人為因素引起人們對手術安全及質量的擔憂。為手術機械人引入先進的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使其能夠自主執行特定任務甚至整個手術過程,必將有效提升手術的安全性和準確性。
此項目將組建一支由機械人技術、人工智能和醫學領域專家組成的跨學科科研團隊,本地大學成員來自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將共同開發高度自主的尖端人工智能手術機械人;並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倫敦大學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以及本地和內地的醫院密切合作。
團隊旨在香港建立國際領先的自動化手術機械人研究中心。研發的技術有望令手術機械人 (一) 能準確及有效地感知和理解手術環境及解剖結構;(二) 在手術過程中自主進行手術規劃與導航;(三) 能夠學習外科醫生的手術技能·;(四) 在複雜多變的手術環境下,自主完成對軟組織和器官的手術。
團隊將着重研發核心技術,包括對手術結構的實時三維重建、手術工作流程識別、使用多個模態數據(例如磁力共振掃描、電腦斷層掃描、超聲波和內視鏡影像等)進行手術期間規劃、從人類演示中學習手術技巧,以及控制以數據驅動的手術機械人。這些技術將整合到人工智能手術機械人中,使其能夠高度自主地進行手術。團隊將透過泌尿科手術進行臨床試驗,以驗證相關技術及機械人的應用。這項研究若成功被業界採用,將能大力推動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醫療衞生行業的進步,並帶來經濟效益。
學科領域: 工程學
項目名稱: 老年護理中前沿的、以人為本的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
項目統籌者: 施毅明教授(科大)
摘要
香港人口的預期壽命或壽命長度位居世界前列,並持續上升。可惜本港人口健康壽命(即處於良好健康狀態的時間)的增長追不上壽命延長的增幅,導致兩者之間的差距日益擴大,造成殘疾負擔。我們生命中處於孱弱和殘疾狀態的比例越來越高,令家人、照顧者和醫療系統的壓力增加。這亦使醫療訓練形成「倒金字塔」的情況:那些花最多時間照顧衰老長者的人通常接受最少的專業培訓。這兩種趨勢使長者護理方面存在許多未能滿足的需求。
我們致力通過研發以人為本的前沿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改善長者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護理,使長者和其照顧者能夠更好地管理健康問題和應對虛弱狀況。有別於只獨立針對疾病的傳統醫療方式,我們採納以人為本的方針,廣泛地從多方面了解長者的需要,不僅限於醫藥治療,還有他們的社交和心理需要,例如提供關懷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