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期 :2004年11月
预算虽削减但研究计划质素续提升
问与答:监 察与评估规则:最新修订
网络中介系统缩短客户与供应商距离
演算法助香港保持竞争优势
网络系统融合供应商
公司内部争论有利决策
投资于员工带来良好回报
市场经济带动人力资源改革
人工智能提高编班效率

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个富创意的网络系统,以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并可作为未来电子采购 的基础。
该名为WeBid的系统,可在产品开发初期尽早搜集生产商及主要供应商的资料,令供应商拥有的最新零件及技术得以纳入产品设计中。
首席研究员黄国全博士说:「供应商的挑选及参与,通常在产品设计完成后才进行,一旦设计已落实及与供应商签订合约,要更改设计将为时太晚,而且花费甚钜。
「如果在落实设计时已选定供应商,将可避免此类问题发生,或在问题出现时较易解决。」
WeBid的一个优点是简易便捷。生产商邀请潜在供应商提交意向时,通常会以专用的语言详列要求,而供应商回覆时,可能使用另一套术语。
黄博士说:「我们希望使用同一方式表达客户的要求和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合约由双方拟定,使用统一的语言是明智的做法。我们的系统其中一个创新之处,就是订立能达致这目的的方法。」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利用材料清单订定供应要求,以及用产品及零部件设计规格作为识别及商议供应来源的基础,可以将两种语言合而为一。
此外,黄博士指出,系统也简化了识别满意程度、灵活性 、风险及信心等四个决定客户-供应商合伙关系能否成功达致的关键指标是否符合要求的程序。「业界不喜欢搜集和输入额外的资料,这样做会加重成本、消耗时间,有关的资料也需要验证。」取而代之,WeBid可提供客户要求与供应商能力的「吻合」报告。
黄博士解释说:「如果客户要求七至十天的起货时限,而供应商表示可在五至八天内交货,两者基本上完全吻合,满意指标就是百 分之一百。风险指标也会是零。如果满意指摽是零,两家公司显然不可以达成交易。」
黄博士曾根据一宗采购 视象会议系统的业界真实个案,比较WeBid达成「满意」决定的速度。
他说:「WeBid达成合伙决定的速度快得不可思议。我们需要的时间是以时分计算,而不是要花多少天、星期,甚至月份。」
WeBid的设计也可记录过往资料。比方说,如果一家供应商答应在七天内交货,而实际上有百 分之二十的货没有按时交付,那么信心指标将会只是百分之八十。 WeBid的另一优点,是可以解决分隔两地的客户与供应商面对的问题。
WeBid目前并未普遍应用,但黄博士说,将来可能会普及。 至今为止,WeBid系统只供香港大学科学硕士课程使用,以作为供应链管理的实际应用和理论方案。
该系统有四个主要的「探索」模式,分别为:供应、投标、合伙人及互享。
紧随产品「供应」要求的起始模式之后,是显示供应商能力的「投标」模式,然后是合伙人探索模式,其中客户要求与供应商能力互相配对,让客户可以对供应商作出评估。
最后是互享探索模式,让客户与供应商在达成合作协议后,可互享设计及生产过程的资料。 黄博士说:「这有点像盲婚哑嫁,但双方对对方的重要资料都了如指掌。」

首席研究员
黄国全博士: gqhuang@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