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期:2007年8月

主页 | English | | | UGC | RGC
前瞻2007年后
研究的影响与资助
   
探讨跨国公司相辅相依
进行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为
   
香港创出
抗癌药物新突破
   
香港成立
鼻咽癌合作研究中心
   
加强企业管治
   
利用基因图谱对抗
「广东瘤」
   
文化对决策和判断的影响
   
香港一颗闪亮的明日之星
   
中央拨款计2006/2007年度获资助的研究项目
   


鼻咽癌是头颈部癌症,在香港及华南地区发病率甚高,为推展对抗这种疾病的研究,研究资助局给予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联合中央拨款成立鼻咽癌合作研究中心。

中心旨在透过以下途径深入了解和有效治疗鼻咽癌 -

  • 利用分子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找出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状况有关的染色体区域、基因变化及生物标记,从而进一步了解鼻咽癌的分子基因基础。
  • 找出对鼻咽癌演变有重要影响的抑癌基因区域。
  • 开发探测鼻咽癌病人血浆爱因斯坦-巴尔病毒(EBV)脱氧核糖核酸(DNA)水平及EBV相关讯息核糖核甘酸的检测方法和评估其成效。
  • 合成及研究针对鼻咽癌细胞的光动力疗法感光物质。

研究进行至今已找出多个定位在第11条染色体的候选抑癌基因,例如THY1及TSLC1,并研究这些基因对鼻咽癌细胞生长、转化及细胞样本中产生肿瘤发挥什么作用,结果发现它们可有效预测鼻咽癌。

中心亦研究EBV的作用,了解它对正常细胞及癌症发病信号通道的影响,结果发现受EBV感染细胞的细胞信号分子特别活跃,通道中多个下游目标过量表达。此外,研究并发现病人感染EBV病毒后,细胞之间的化学讯息传达因子,亦即刺激或抑制多种免疫细胞生长和活化的炎性细胞因子,将会受到抑制。中心同时研究了EBV编码BARF1基因,发现它可影响细胞不着地生长的能力和细胞迁移,并会诱发细胞凋亡,即细胞程式死亡。

中心研究了利用血浆EBV DNA水平检测诊断正同时接受放射治疗及化疗鼻咽癌患者EBV感染病毒的成效。据估计,患者体内或有检测不到的EBV DNA,即使完成放射治疗及化疗后仍会有检测不到的EBV DNA,以致预后评估显示状况良好。不过,部份患者在治疗第4周检测到EBV DNA后,完成放射治疗及化疗后仍可能残余EBV DNA,以致鼻咽癌可能持续。

中心发现了一种或可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的新方法。研究人员合成了崭新的光动力疗法药物Zn-BC-AM,可作为治疗剂,藉着细胞凋亡和募集细胞因子杀死癌细胞。新药已在动物身上试用。

是次研究的首席研究员是研究中心总监兼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学系讲座教授龙李梅瑞教授。她表示:「我们目前已被列入卓越学科领域计划鼻咽癌研究的最后候选名单,23名研究人员分别来自科大、港大、中大及浸大。我们的目标是协调基本癌症研究、鼻咽癌基因体学及基因外遗传学、EBV诊断及治疗新发展,进而深入了解鼻咽癌的分子基础,同时开发用于诊断生物标记及找出可促进分子疗法的目标。假如能了解染色体稳定性因何受损、DNA复制的方法、促使癌症发病的细胞周期和找出促使鼻咽癌发病的基因,便可改良现有的治疗方案,以及舒缓和逆转放射性治疗的副作用,同时创出其他崭新疗法。我们希望这支荟萃全港专业人才的鼻咽癌专题研究团队可助我们将基本研究结果临床应用,改善治疗成效和提高鼻咽癌患者的存活率。」

龙李梅瑞教授
生物学系
香港科技大学
bomaria@ust.hk


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