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 : 2005年8月

政府拨款6,000万元资助公共政策研究

问与答:有关首席研究员放假超过183天的规定
视察岭南大学
海洋缺氧威胁鱼类生存
珊瑚及海绵类动 物研究发现自然防污损化合物
以介壳类海产动 物为海鱼养殖区生物过滤器
儿童双语资料库有助语言学研究
语素意识为中文能力发展提供线索
与汉语有共同来源的语言


香港研究人员以创新的方法,利用藤壶、贻贝及其他介壳类水产动 物作为生物过滤器,清理海鱼养殖区。
航海人员都视介壳类水产动 物为讨厌事物,因为这类海产会黏着于船身上,令航行速度减慢,消耗燃油。
一个人工礁在安放中(上);藤壶正在生长(右)
  但部份介壳类水产动物以海洋中的细菌和养分为食物,研究人员就是利用这类生物的滤食特性 作为生物过滤器。
城市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三年前展开一项计划,研究如何有效利用介壳类海产清理海鱼养殖区中食物渣滓和鱼类排泄的废物。
废物内的养分主要是碳、氮和磷,可以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 研究人员在西贡附近的滘西洲鱼类养殖区,造成一个面积4,000平方米的人造礁区,让介壳类海产生长。
在人造礁区上的介壳类海产成长后,研究人员计算出其过滤功能可平均每天由海鱼养殖区排除6.4公斤碳、1.7公斤氮,以及0.3公斤磷。以氮的数量而言,相等于两吨鱼类一年的制造量。 首席研究员单锦城教授说:「我们不能用这种方法来清理维多利亚港,但以地区性 的生物过滤系统来说,这方法证明十分有效。」
研究人发现,过滤功能最高的介壳类海产是藤壶和青口。
该项计划也同时研究由生物过滤礁区中繁殖青口的商业可行性 ,通过养殖青口和利用其过滤功能取得双重利益。
单博士说:「因为青口相对价钱便宜,以这种方法养殖未必对渔民具吸引力。我们可能尝试养殖价钱较高的蚝和带子。」
总共有200条系上青口群的绳索悬挂于生物过滤礁的外围,以方便采样。
人造礁由16个用三合土和玻璃纤维造成的蜂窝状结构组成。
在海鱼养殖鱼排上设有一个大型水箱,另一个小型水箱则设于生物过滤系统上,用以量度过滤效率。
大型水箱中未经过滤的鱼排废水,会不断抽送至小型水箱中,水箱内镶有一10厘米乘10厘米附有过滤性 摄食海产的板块。
研究人员会比较两个箱中的养分微粒浓度。单博士说:「量度小水箱内排除的微粒,我们可以知道过滤性 摄食海产的过滤效率,因为微粒过滤只能由板块上的海产动物进行。」
进行实验时要注意的一点,是确定被量度的养分来源,因为这些养分可能来自鱼排以外。
利用固定同位素技术,可确定大部份养分来自鱼排。
分析显示,68%养分来自浮游植物,28%来自杂鱼,4%来自排泄物。
单博士指出,过滤性 摄食海产通过两种途径解决污染问题。 除消化食物渣滓和鱼类排泄物外,过滤性摄食海产也吸食浮游植物,而浮游植物倚 赖磷和氮等非有机养分生存。
单博士表示,当养分增加,浮游植物会大量繁殖或引致「红潮」,其中部份可能带有毒性 。
生物过滤系统的研究,由渔农自然护理处资助。 单博士说,过滤性人工礁系统在亚太区有很高的实际应用潜力。

首席研究员
单锦城博士:bhpshin@cityu.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