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 :2003年11月
特別撥款資助SARS研究
進行監察的目的
DNA法醫研究改善罪證確認可靠性
亞純函數的深入研究
訂立最佳生產程序
減少無線電話所受的噪音干擾
流體數學理論為設計者提供虛擬模式數據
可預計貝殼斑紋形態的數學程式
研究確認以濾波器傳送聲音及影像效果理想
尋求有效的運輸路線


香港大學的統計學者,正設法解決罪案現場的破案線索中,發現多於一人的DNA遺跡的棘手問題。過往,罪案現場的混合DNA遺跡中,發現有與從疑犯身上取得的樣本吻合,而有關疑犯最後獲證明無罪,一般只是被形容為「不大可能」,或「極不可能」。


馮教授與他的DNA模型(左上),解讀罪案現場發現的受害人與疑犯混合DNA遺跡,以進行比較(右上)。

現在,得到由首席研究員馮榮錦教授領導的研究計劃協助,執法者可以將吻合的可能性 用統計數據來表達。為確定證據,涉及DNA的法醫檢測要求最少有九個吻合的基因座(人類23對染色體中基因所在的位置)。
馮教授利用香港、北京 和台灣警方DNA檔案系統的數據,比較每個基因座中對偶基因或基因群出現的頻率。
馮教授說:「我們發現三個城市的頻率都差不多相同。」所有基因座都不帶遺傳編碼,也就是說,不帶有皮膚、頭髮或眼睛的顏色,以及種族的資料。
馮教授進一步求證獨立基因座的比率。他說:「用作證據的九個基因座不會百 分百互不相關,因為人類不是全完隨機交配的。我們希望找出哪些基因座的互相關連最少。基因座的關連愈少,計算愈容易。」法醫官在罪案現場發現的混合DNA樣本,可能包含來自受害人和罪犯的DNA。
馮教授指出:「除了孿生子,DNA基本上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同人的基因座長度都應該不同。」
「在混合遺跡中,我們可以辨認出受害人的DNA遺跡,然後將其餘的DNA遺跡與疑犯的比較。」馮教授的研究訂立了一套統計理論與計算方法,有助混合遺跡的分析。 他的理論可以應用於牽涉十個人以上及不同種族,和可能與疑犯有相同DNA的親人的案件中。
部分原則還可用於血緣測驗中,也是馮教授開發的一套電腦應用軟件EasyDNA的基礎。目前,亞洲、歐洲、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實驗所都有使用這套軟件。

首席研究員
馮榮錦教授:
wingfung@hk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