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nglish | | | UGC | RGC

  香港在研究领域的态势分析

  机器人辅助细胞微操作技术

  早期中风复康互动机械手系统

  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自我调整鲁棒控制及其对航天器控制的应用

  基于雷达差分干涉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监测青藏铁路沿线地表形变的集成模型研究

  生命来自太空?

  促进交流加深认识:
香港与苏格兰的研究环境





香港大学的郭新教授(左)和张泳博士(右)

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孕育出来的呢?超过半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认定生命源自化学,在原生汤中,简单分子如甲烷和氨等被煮成复杂的有机物质。最近,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于2011年刊登了香港大学物理系郭新教授和张泳博士有关年老恒星能制造出复杂有机物质的报告。郭新和张泳通过红外线太空望远镜(Infrared Space Observatory)和史匹哲太空望远镜(Spitzer Space Telescope)的观测数据,发现星际尘埃蕴藏着大量有机物质,当中含有混合芳香族(环状)和脂肪族(线状)的成份,它们在化学结构上的复杂程度好比煤和石油。由于煤和石油都是古生物的残骸,这类有机物质向来被认为只能源于生物。这次的发现表明,复杂的有机物质能够在无生命的太空中自然合成。

其实,恒星、星际空间和星系一向都释放出一系列原因未明的红外线辐射,它们在光谱中的特征谱线被称为“不明红外线辐射”(UIE),郭新和张泳就对这一长期未能解释的现象进行了研究。二十年来,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PAH)分子很可能就是这些特征谱线的载体。PAH是由碳和氢原子组成的简单有机分子。然而,郭新和张泳从观测数据中发现了一些不可能是以PAH分子作为载体的特征谱线,他们因而建议这些红外线辐射的载体应具有更为复杂的化学结构。通过新星爆发的星尘光谱分析,他们发现恒星在数星期的极短时间内制造出这些复杂的有机物质。

为免受到地球大气层的阻碍,科学家会把红外线天文望远镜安装在人造卫星上。郭新和张泳所分析的数据便是来自欧洲太空总署的红外线太空望远镜上的短波光谱仪,及美国太空总署的史匹哲太空望远镜上的红外摄谱仪。
 
研究发现,恒星不仅生产这些有机物质,更将它们抛射出星际空间,这与郭新过往有关恒星是制造有机物质的分子工厂的说法吻合。对于他们的发现,郭新指出:“恒星能在近乎真空的情况下高效地制造出复杂的有机分子,理论上这是不可能的,但根据我们的观测这事情却真的发生了。”


由红外线太空望远镜(Infrared Space Observatory) 拍摄的猎户座大星云(背景照片)中所发现的复杂有机物质光谱。猎户座大星云照片鸣谢:美国太空总署、C.R. O’Dell 和莱斯大学的S.K. Wong。

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这些恒星出品的复杂有机物质,跟陨石中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在结构上非常相似。由于陨石是早期太阳系的残余物质,这些发现令人联想到恒星可能曾经播送有机物质到早期太阳系。地球在远古时曾遭受彗星和小行星的严重撞击,有机星尘有可能因而被运载至地球。这些从外太空传来的有机物质,在地球生命的发展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这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这项发现于2011年11月被多家国际媒体及报章广泛报导,包括英国广播公司(BBC),微软国家广播公司综合频道(MSNBC),space.com,科学通讯(Science News)和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 Chemistry World。



郭新教授
香港大学
物理系
sunkwok@hku.h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