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nglish | | | UGC | RGC

  香港在研究领域的态势分析

  机器人辅助细胞微操作技术

  早期中风复康互动机械手系统

  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自我调整鲁棒控制及其对航天器控制的应用

  基于雷达差分干涉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监测青藏铁路沿线地表形变的集成模型研究

  生命来自太空?

  促进交流加深认识:
香港与苏格兰的研究环境





中风康复训练后的脑电极分布图已被国际顶级期刊IEEE 神经系统与康复工程选为封面故事(2011.12)

中风是脑血管意外,具有高致残率和死亡率。根据香港医院管理局统计报告2005-2010年度中风入院数字,公立医院的中风入院数字已从1981年的11,062宗增加至在2010年的25,614宗。中风带来的困难与负担影响了中风患者的日常活动。

目前并没有复康工具能训练中风者辨识由脑部发出的正确信号,让他们难以重新学习以大脑控制瘫痪的肢体。“中风脑功能互动机械手系统”突破现有的限制,并可配合“机械手”一同使用,提升中风者的复康治疗效果。有效的中风复康治疗往往需要患者及早展开治疗计划,让他们就其瘫痪肢体进行脑和肌肉的互动训练。肌电图(EMG)和脑电图(EEG)能产生肌肉与大脑皮质的生物电信号。这两个信号都直接关系到自主控制(脑电图通过运动思考规划任务)和外周神经肌肉系统(肌电图负责执行任务),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调查肌电图和脑电图意向驱动机器人在中风后的手康复训练,当中使用12个脑电图电极探测自愿意向康复训练的中风患者,研究结果具有高准确度。这个大脑控制算法的发现已发表在国际期刊IEEE神经系统与康复工程(2011.12)上作为封面故事。临床研究在20次的中风康复培训后,肌电互动式机器人训练比被动训练对中风患者有更好的运动功能恢复。该项目开发了一种新的中风康复训练计划,使用中风患者的生物电信号,以提高运动功能恢复。
 
在基本的研究结果的成功基础上,该项目已由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基金(ITF)在2011年资助建立“中风脑功能训练仪”。这种新颖的装置,利用可检测到的脑电波,来控制瘫痪肢体运动和配合“肌动机械手”一同使用。研究在理大生物医学工程汤启宇教授领导下进行,汤启宇教授亦是“肌动机械手”(又称“希望之手”)的首席研究员。“中风脑功能互动机械手系统”准确度高、方便穿戴,意味该系统是复康训练的有效工具。展望将来,理大科研人员预期新系统可进一步改良设计成易携、易用,并适用于医院及家居的先进复康工具。

资助项目培育新互动机器人系统使用大脑和肌肉信号控制算法,该项目还成功地进行了转化 研究,从基础科学的研究结果可用于实际应用中,可以帮助中风者康复。


“中风脑功能互动机械手系统”—汤启宇教授(右)和中风患者示范使用中风患者的脑电波和肌肉信号控制机械手



汤启宇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跨领域学部
k.y.tong@polyu.edu.h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