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nglish | | | UGC | RGC

  营造多元化的学术研究环境

  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核重新
编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低氧╱ HIFα 通路调节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细胞与分子机制

  成体干细胞与肝移植后嵌合体的关系

  重庆大厦 ── 一幢全球化的大厦

  日本关东大地震灾后引发政治和思想的应用与启示

  史学新域:从香港看五四精神的诠释与发展

  协作研究金 ── 2011/12 年度获资助之研究项目摘要




 

研究早期香港的重要史料:《华字日报》、《德臣西报》《英国殖民地部档案》

本研究以“史学新域”为主题,两年前构思时正是因为看了研究资助局的《研究新域》后获得灵感的。我是这样理解“新域”一词的意思的:即有关研究领域于学术界必须具备“探索”和“创新”的价值或特质。就本计划的副标题而言—“从香港看五四精神的诠释与发展”,就是一项尝试实践有关价值的研究,并致力于从深度和广度拓展相关领域。

过去数十年,五四运动一直是中国近代史、学术思想史或者是现、当代中国文学等各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但是,绝大部份的研究成果都集中于国家层面的五四运动,地域性的五四运动研究在数量上远远落后于中心大城市,这样并不足以全面观察五四运动在现代史上的真正影响力。故此,五四运动在地化的影响力或实际回响的问题就很值得研究。

目前,我们很少看到讨论五四运动与香港关系的研究成果。本计划根据香港的早期“报纸”、“英国殖民地部档案”、“公营机构资料”、“回忆录”等等第一手材料探索五四精神在香港的发展及诠释情况。由此,我们能够多层次观察五四在中国现、当代史上的历史意义,并藉其精神价值在香港的多面相诠释,了解内地和香港百年来在政治、学术与文化诸方面相互影响的地方,进而观察香港文化发展的思想脉络。



 

 

 

陈学然博士

进言之,从五四研究角度观之,于北京、上海 等中心大城市外的“边缘”地区观察五四发展历程与诠释结果,将能深刻体现它在现代中国的影响力、思想意义与历史价值;从香港研究角度观之,探讨它在香港的发展则能为我们提供多一个视角观察香港百年来的社会文化、政治环境、学术思想诸方面的发展情况,这些将有助于了解香港知识群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背后思想资源。. 

本研究的部份成果已撰成论文〈五四运动在香港的初期考察〉,发表于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出版的《亚洲文化》(第35期,2011年7月),并将另外转载于陈平原教授(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陈国球教授(香港教育学院)、王德威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联合主编的《香港: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一书。该书将于本年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陈学然博士
香港城市大学
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

hokychan@cityu.edu.h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