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nglish | | | UGC | RGC

  營造多元化的學術研究環境

  細胞分化過程中細胞核重新
編程的蛋白質組學研究

  低氧╱ HIFα 通路調節間充質幹細胞生物學行為的細胞與分子機制

  成體幹細胞與肝移植後嵌合體的關係

  重慶大廈 ── 一幢全球化的大廈

  日本關東大地震災後引發政治和思想的應用與啟示

  史學新域:從香港看五四精神的詮釋與發展

  協作研究金 ── 2011/12 年度獲資助之研究項目摘要




 

研究早期香港的重要史料:《華字日報》、《德臣西報》《英國殖民地部檔案》

本研究以「史學新域」為主題,兩年前構思時正是因為看了研究資助局的《研究新域》後獲得靈感的。我是這樣理解「新域」一詞的意思的:即有關研究領域於學術界必須具備「探索」和「創新」的價值或特質。就本計劃的副標題而言—「從香港看五四精神的詮釋與發展」,就是一項嘗試實踐有關價值的研究,並致力於從深度和廣度拓展相關領域。

過去數十年,五四運動一直是中國近代史、學術思想史或者是現、當代中國文學等各領域的熱門研究課題。但是,絕大部份的研究成果都集中於國家層面的五四運動,地域性的五四運動研究在數量上遠遠落後於中心大城市,這樣並不足以全面觀察五四運動在現代史上的真正影響力。故此,五四運動在地化的影響力或實際迴響的問題就很值得研究。

目前,我們很少看到討論五四運動與香港關係的研究成果。本計劃根據香港的早期「報紙」、「英國殖民地部檔案」、「公營機構資料」、「回憶錄」等等第一手材料探索五四精神在香港的發展及詮釋情況。由此,我們能夠多層次觀察五四在中國現、當代史上的歷史意義,並藉其精神價值在香港的多面相詮釋,了解內地和香港百年來在政治、學術與文化諸方面相互影響的地方,進而觀察香港文化發展的思想脈絡。



 

 

 

陳學然博士

進言之,從五四研究角度觀之,於北京、上海 等中心大城市外的「邊緣」地區觀察五四發展歷程與詮釋結果,將能深刻體現它在現代中國的影響力、思想意義與歷史價值;從香港研究角度觀之,探討它在香港的發展則能為我們提供多一個視角觀察香港百年來的社會文化、政治環境、學術思想諸方面的發展情況,這些將有助於了解香港知識群體在發展過程中的各種背後思想資源。. 

本研究的部份成果已撰成論文〈五四運動在香港的初期考察〉,發表於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出版的《亞洲文化》(第35期,2011年7月),並將另外轉載於陳平原教授(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陳國球教授(香港教育學院)、王德威教授(美國哈佛大學)聯合主編的《香港: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一書。該書將於本年度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陳學然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
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

hokychan@cityu.edu.h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