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 | UGC | RGC
   
香港:国际学术研究中心
   
带分红的保险风险模型分析
   
具有相关风险的精算和金融模型
   
天然宿主
免疫新分子机理在牙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禽流感的核蛋白
-从基础研究到药物开发
   
香港医院专用通风系統的效能
   
基于复杂网络的传染病传播模型:
非典型肺炎(SARS)传播的建模、预测与分析
   
协作研究金2008/2009年度─获资助的研究项目简介
   
   
    
藻毒素:分析和生物检测法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海洋食物网中环境迁移的评估


 
图片显示其中一类可能引起麻痹性贝类中毒的双鞭毛藻

 

项目统筹者:林群声教授(香港城市大学)
麻痹性贝类中毒(PSP)及肌肉毒鱼类中毒(CFP)是在中港两地常见的海鲜食物中毒,是透过进食一些含有双鞭毛藻产生毒素的海鲜所引起。关注近年不断上升的海鲜食物中毒事件,加上越来越多的国际海鲜贸易;为保人类的健康,我们将发展一套统一化的快速测量方法,并同时进行各种试验,来确定此类藻毒素在海洋食物网中传递的途径,以便预测这些可能发生的中毒。
 

 
 
图片显示许多来自世界各地在香港可见的鱼类和贝类
   
图片显示培植中为进行测试的双鞭毛藻
 

 
   
高强度高韧性结构材料的设计与研究

项目统筹者:吕坚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本计划的目的是从事高强高韧结构材料的基础研究,我们将研讨纳米材料在结构中应用所产生的四个关键问题:

(1) 纳米材料的低韧性和大规模制造这些材料的困难;
 
(2) 发展将强度和韧性两个矛盾的关键力学性能都提高的先进的分子动力学,相场和无网格数值计算工具;
 
(3) 发展用以研究包括在电子透射显微镜中进行的,用纳米压痕法进行压和弯曲等材料基本断裂机制的先进实验力学方法;
 
(4) 发展纳米材料的脉冲激光焊接并优化焊接条件以保持纳米组织结构和度。

 

纳米表面基本性质及其重要应用的研究

项目统筹者:Prof Michel Andre Van Hove
(香港城市大学)
纳米器件的性能常常由其表面性质决定。本项目将提供纳米表面原子水准的定量资讯。我们将引入一个新方法,即设计和制造一些新颖的高度可控的纳米平台,用之进行第一时间详细确定表面结构,并类比它们的相关表面特性。

 

 

就受体结合,胚胎及生殖腺生理方面对内分泌干扰素进行环境检查,计算机及生物学的描述

项目统筹者:
黄港住博士(香港浸会大学)
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潜在着危害。在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物中,内分泌干扰素已经成为近期科研的重点。内分泌干扰素在化学结构与性质上与体内激素的高度相似性,可导致体内激素反馈回路的改变以及配子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DNA甲基化及染色体模式的改变。其潜在的危害性能影响到人类的繁衍,因而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对怀孕期间从鱼类产品摄入污染物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同时对后代中可能出现的病理现象进行鉴定与识别。对污染物的作用机理以及其危害程度的深入理解,有助于社会建立生态环境的复原计划。
 

有机晶体管的界面工程:
材料,制备,表征,与应用

项目统筹者:许建斌教授(香港中文大学)
有机半导体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关于有机半导体薄膜的电学、力学及光学特性的研究对很多应用领域,如有机发光器件、有机场效应电晶体管、射频电子标签、生物传感器及混合式太阳能电池至关重要。本项目主要集中于制作大面积、柔性、低成本有机电子学的关键构件-有机半导体晶体管,开展界面工程研究与设计。深入理解有机电晶体的界面特性是器件设计的关键,从而能够实现高性能、高效率的器件。本项目将联合香港四所大学的合成化学、材料科学、物理表征及测试、器件物理与工程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合作完成。该项目如果能够得以顺利实施,将会成为交叉学科领域合作研究的范例。
 

微核醣核酸(MicroRNA)研究中心
-癌症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

项目统筹者:王昭春教授(香港中文大学)
MicroRNA属于一个长度约为18-22nt的小型非编码RNA家族,它们可以通过诱导mRNA的降解或者抑制转录后的翻译活动来调控基因表达。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特定的MicroRNA可以影响多种关键性的细胞基因的翻译活动从而促进细胞的恶性转化以及参与肿瘤的形成过程。尽管鼻咽癌和肝细胞癌这两种癌症在西方国家的发生率很低(比较罕见),它们在包括香港在内的东南亚地区却非常普遍。两种病毒包括艾伯斯坦-巴尔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则分别是罹患鼻咽癌和肝细胞癌的主要的病原性因素。我们计划对于细胞和病毒的MicroRNA在这两种区域高发性肿瘤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一项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也会成为我们研究病毒相关的癌症发生的理想的肿瘤学模型。
 

表面控制的纳米材料性能及
核壳复合结构的研究与设计


项目统筹者:
李述汤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

材料的表面和体内部差异甚大,因而掌握和控制材料的表面结构对于纳米材料的设计及其应用尤其重要。基于纳米材料的核壳模型,本课题将研究单个纳米物件结构及性质的控制和操作,成果将应用于可再新能源、食物安全、毒素及疾病检测、及靶向药物释放等新型纳米器件的设计和开发。


不同纳米材料的控制生长

 

 

聚丙烯酸-矽量子点纳米球: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而且可分散于水的细胞标记物。

 

 

 

蛋白质转运:机制与功能

项目统筹者:夏军博士(香港科技大学)
我们的身体由成千上万个细胞组成。这些细胞被精细的膜分隔成许多独立的区域。类似物流运输业,我们身体内的物质也需要在不同的细胞区域之间转运。蛋白质在不同的细胞区域之间的运输叫做蛋白质转运。蛋白质转运对于细胞很重要,异常的蛋白质转运可以导致多种人类疾病。本项目旨在研究蛋白质转运的调控机制,即是如何实现蛋白质转运中货物的装载,运输,及卸载。我们也将尝试理解异常的蛋白质转运如何导致糖尿病和帕金逊病。

 

纳米炭管超导及石墨层性能的实验及理论研究

项目统筹者:沈平教授(香港科技大学)
超导态是固体材料无电阻的一种特殊电子状态。虽然在许多材料体系中发现了超导态的存在,但未经掺杂的纯碳体系中的超导态一直是个谜,因为纯碳材料被认为是一种非超导材料。在前一项HKUST2/04C研究课题中,我们已经初步证实纯纳米碳管体系中超导现象的存在,但纯碳结构中表现出的异常超导行为仍然不是很清楚。本研究课题将在前一项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纯碳结构中不寻常的超导行为,阐明纳米结构是怎样将一种非超导材料转变为超导材料的。我们的研究成果,对纳米技术的发展,将具有指标性的意义。

 

活性金属-配体多重键配合物
-从仿生反应至高效化学合成


 

项目统筹者:支志明教授(香港大学)
活性金属-配体多重键配合物是生物和化学能量转换中原子及基团转移反应的支柱之一。本研究旨在活化小分子及在温和条件下选择性功能化碳氢化合物,使其用于高效能化学合成。所获成果将对精细化工和制药工业现用技术产生影响力。

 

自旋电子学-半导体中的电子自旋的量子调控

项目统筹者:张富春教授(香港大学)
自旋电子学旨在利用固体中电子自旋来替代电子器件中的电荷作用,实现新一代的电子器件。它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自旋流(相对应电流)的产生,调控和探测。本专案将整合香港地区实验和理论研究人员,探讨在半导体中自旋流的产生及探测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实现自旋电子器件打下基础。

 

肝移植研究中心-移植肝损伤的综合性研究

项目统筹者:卢宠茂教授(香港大学)
肝脏移植是终末期肝病包括肝癌的最佳治疗方法。由于供体的严重缺乏,边缘品质的供肝包括脂肪肝会经常被采用。此外,利用小体积供肝的活体肝脏移植也已开展。这些边缘性供肝在移植后发生损伤的机会大大增加,以致造成原发性肝功能受损和肝癌复发。我们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结合临床,基础和转化实验的研究来阐明移植肝损伤的机理,从而完善肝脏移植的结果。

 

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