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期:2008年2月

主頁 | English | | | UGC | RGC
研究資助局主席促請學界 - 大學研究的新挑戰:大規模、高效應的項目,改變世界的成果
   
預測側風對車輛及鋼索斜拉橋的影響
   
正視空間和房屋遭剝削的不公平現象
   
流行文化全球一體化
   
高行健著作英語精譯開拓廣大讀者層面
   
項目綱領的最佳執行
指引
   
新措施促進了解水泥
水化
   


一個歷時四年的英語翻譯項目快將大功告成。是次翻譯的材料是諾貝爾獎得主高行健的作品,翻譯本面世後,說英語的讀者便可欣賞這位大師的佳作。

這宗項目由香港中文大學翻譯教授方梓勳先生領導。他致志研究高行健的寫作和繪畫事業,以及他的個人點滴,這份興趣最後驅使他翻譯大師的作品。高行健於1987年離開中國移居巴黎,過去20年都在彼邦生活和工作,2000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也是唯一奪得這項榮譽的華人。

方教授評論說:「我認為從高行健身上可以看到21世紀一種獨特而典型的處境 — 他是一位處於東西方文化岔口的作家。無論在實際上、精神上和象徵上他都在流亡。這局面究竟該如何處理?是讓自己西化?還是保存中國傳統與文化?」

「高行健對自身的苦況處之泰然,他沒有刻意塑造西方或東方形象,他的態度是跟着命運走,就像禪宗佛學所說的隨緣。他的本質還是華人,可是他的著作,特別是劇作,卻深受西方影響。」

方教授的項目重點是將高行健的劇作翻譯成英語,從而建立正式的作品集,以作為日後學術研究的重要依據。方教授迄今已出版了《彼岸》(五集劇系列)、《八月雪》和《逃亡》及《叩問死亡》,其中部份翻譯本在全球多個國家被搬上舞台。除進行劇作的英語翻譯外,他還與同樣致力翻譯高行健作品的陳順妍女士聯合編輯《冷的文學:高行健著作選》。方教授計劃於兩年內完成和出版《高行健戲劇全集》。

方教授的研究涉及不少重要的口述歷史。他曾前赴巴黎拜會高行健,這位大師在一連串獨家專訪中暢談他對戲劇和舞台劇的看法,這些專訪的文本將收錄於《高行健論戲劇》,短期內便會出版。

方梓勳教授深明必須藉着這次研究彙集高行健的作品和資源材料,以供日後學術研究之用。為此,中文大學圖書館已設立《高行健特藏》,收錄了高行健的全系列作品,以及這些作品的多國語言翻譯本和其他輔助材料。高行健是著名畫家和作家,他特別為是次項目捐贈多幅畫作、手稿和打字稿,此外並捐出多件私人物品,包括畫筆、鋼筆和閱讀眼鏡等。

方教授牽頭研究項目之餘,亦協調中文大學與法國普羅旺斯大學洽議合作協議。雙方一旦落實合作,兩間大學的圖書館將獻出館藏,整合為一個高行健作品收藏
系列。

高行健現時繼續以法國公民身份在法國生活,他將於2008年5月訪港出席高行健節,活動包括他的個人畫展、兩場公開講座和一場國際座談會,此外他的劇作《山海經傳》將會在中文大學作全球首演。

方梓勳教授
翻譯系
香港中文大學
cheefunfong@cuhk.edu.hk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