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 : 2005年8月

政府撥款6,000萬元資助公共政策研究

問與答:有關首席研究員放假超過183天的規定
視察嶺南大學
海洋缺氧威脅魚類生存
珊瑚及海綿類動 物研究發現自然防污損化合物
以介殼類海產動 物為海魚養殖區生物過濾器
兒童雙語資料庫有助語言學研究
語素意識為中文能力發展提供線索
與漢語有共同來源的語言

污 染 與 全 球 氣 溫 上 升 導 致 海 洋 生 物 繁 殖 能 力 衰 減
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警告,地球海洋含氧量減少,將會導致魚類及其他海洋生物出現性 別轉變及畸形生長,並有可能由此導致生態災難。
首席研究員胡紹燊教授說,在數年內,部分品種會有絕跡之虞。

胡教授與他用作缺氧研究的魚類
海螺受化學分泌干擾致性 別失衡
人類活動和自然現象,都會導致海水缺氧。
近岸水域往往會因污水排放、農耕和畜牧活動而受污染,造成缺氧,加上全球氣溫上升,影響更廣泛的海洋地區,令問題日趨惡化。
胡教授說:「冰山溶化,令大量淡水流入海洋,因其密度較鹹水低,故會浮在上層,妨礙氧氣交換。淡水也會把陸地豐富的養料帶進海洋,令藻類加速繁殖,造成缺 氧。」
胡教授又指出,近年來科學家憂慮一種內分泌干擾化學物質,儘管濃度只有億分之幾,也足以干擾海洋生物的內分泌和改變其性 別狀況。
胡教授的研究首次以科學方法顯示,缺 氧也可以同樣干擾魚類內分泌,也就是說,它會干擾性荷爾蒙分泌及平衡。
胡教授的研究顯示,缺 氧會防止雌激素的製造,因而影響雌性生殖器官的發展,以及雌性性徵的形成。雄性 魚類若缺氧,雄性荷爾蒙睾丸素會大量減少,令授精能力大為下降。
為顯示含氧量改變的影響,胡教授用鯉魚和斑馬魚進行實驗。他在魚缸水中加入氮,將含氧量由正常的百 萬分之七份減至百萬分之一份。在六至八星期後,雌性和雄性魚類性荷爾蒙中的雌激素和睪丸素水平,下降至只有正常魚類的百 分之二十。
魚的繁殖過程和精子及卵子產量均受到嚴峻影響,正常魚類的魚卵平均有百 分之九十二可孵化,而缺氧魚類魚卵的孵化率卻只有百分之四。
胡教授也在科學上首次證明,缺 氧會影響控制性別及發展基因的表達,因而引致循環系統發育不全和改變細胞凋亡(細胞的有序壞死)的過程,從而導致發育不全和產生畸形的胚胎及幼魚。
科學家早已察覺化學性 內分泌干擾物會對由大至鱷魚、小至海螺等海洋生物性別變化產生影響,而形成以雄性 為主的性別。
胡教授說:「內分泌和性 別失衡及畸變會導致生物數目減少,長期更會造成物種絕跡。因全球氣溫上升,缺 氧問題在未來將日漸惡化。我們面對的不僅是與香港攸關的問題,也將會是一個全球性 的災難。」

首席研究員
胡紹燊教授: bhrswu@cityu.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