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UGC Home
 
 


鄭維新先生, SBS, JP

 

 

我衷心希望高等教育界能夠在穩固的基礎上迎難而上,羣策羣力,推動整個體系邁步向前。

我很高興在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處於關鍵階段向大家提交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2011-12年報。我們除迎接「3+3+4」新學制之外,亦採取了多項措施,推動院校國際化和加強與內地的連繫。要把教資會的工作做好,的確是一大挑戰。然而,挑戰總會帶來機遇。眼前的機會多不勝數,我們必須好好把握。在這過程中,教資會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擔當政府和院校的橋樑,在恰當地對公眾及在財務上問責的前提下,維護院校自主和學術自由。

全球一體化使世界各地社會經濟更加融合。我們與其他地方的連繫,從未如此緊密。香港必須努力不懈,以保持國際優質城市和區域教育樞紐的地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競爭十分激烈,香港絕對不能安於現狀,必須積極進取,順勢而為,才能盡享優勢。與此同時,我們亦需要確保我們的教育能使年輕的一代獲得所需的技能和思考模式,以協助他們在全球化世界中有效競爭,追求卓越。

「3+3+4」學制

2012年高等教育界開始推行新的四年學制,本科生能有多一年的教育。這是前所未有的機會,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好好裝備自己,迎接未來的挑戰和機遇。教資會和各院校均努力不懈,為改革作好準備。新課程包含更多通識教育、語文技巧培訓、多學科學習和海外體驗元素,學生甚或有機會汲取一些研究經驗。我們希望通過綜合課程,擴闊學生的知識基礎,幫助他們日後研習專科,接受更佳的教育,成為知識廣博、充滿自信、國際化和富責任感的公民。

我深信新課程有助擴闊學生視野,加深他們對不同文化和背景(特別是祖國)的認識。學生在更多元化的學術環境下,有機會學習和體驗不同文化,並在課程中接觸不同學科,從而學習新技能,培養新思維,體驗新事物。

如此重大和徹底的改革,定會遇到不少難題,在轉折期間,亦難免會有一些即時但較為短期的問題需要處理。我們相信,院校具透明度的制度和開放的溝通渠道,足以迅速應付一切可能出現的事故。踏入新學年後,整個高等教育界能旋即化解挑戰。除了可迅速解決有關問題外,我們也希望院校不會忽視新學制所帶來更大及更長遠的機會。

教與學

順利過渡到新學制,有賴教職員全心全意努力工作。有意見認為院校在評核教學人員的工作表現時,有重研究而輕教學之嫌。這個錯覺必須糾正,因為教學才是各院校的核心使命。教資會決意支持院校加強教與學的工作,幫助學生作好準備,面對全球一體化和把握新學制帶來的機會。院校日益重視研究,並不代表教學便會被淪為次要。同樣道理,加強對教學的重視並不代表研究工作會被忽略。各院校過往在研究方面豐碩的成果,必須被嘉許及確認。最終,院校既要孕育知識,亦要傳播知識。我們非常希望大眾會支持研究工作,另透過新的教學方式,為本科生提供更多接觸研究的機會,透過課堂傳播研究成果。

教資會一向十分重視優質教學。目前,對院校發放的經常補助金中有75%用於此用途。在2012-15三年期內,教資會更發放特定用途補助金,以提升教學質素。此外,教資會將考慮推行新方案,提高教學及研究人員的教學意識,並鼓勵他們培養追求卓越教學的文化。

院校須有效評核教學人員的表現,獎勵教學表現良好的人員,並鼓勵他們精益求精。教資會繼續每年頒發傑出教學獎,以表揚界別內卓越的教學表現,嘉許為整個高等教育界作出貢獻的熱心學者。我深信院校的領導認同我們的理念,明白到當各職級的教學人員感到受院校重視,自然會帶來最佳的教學成果。

新學制固然會帶來轉變,更重要的是帶來更多機會。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高等教育院校的四年,會是他們投身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前接受正規教育的最後機會。身為教育人員及政策制訂者,我們有責任確保學生多接受的一年教育,有更多機會學習,並從中得到啓發。

國際化及與內地加強聯繫

《展望香港高等教育體系》報告(高等教育檢討報告)所提倡的「國際化」概念遠遠不只把香港發展成為教育樞紐。高等教育檢討報告指出,國際化應成為所有教資會資助院校的發展重點之一,並應融入院校的活動。報告強調,政府及院校均須制訂清晰明確的策略,並作出長期承擔。要做到這點,最有效是制訂方案,列出院校和政府的共同目標。

香港是細小的外向型經濟體,一直以來積極面對全球一體化,奉行自由貿易,並鼓勵知識交流。我們下一代能否繼往開來,得享成功,取決於高等教育的質素。學生必須接觸國際化的環境、不同的教學方法和體驗世界各地的文化,才能作好準備,畢業後能在世界任何地方工作,都能應付裕如。

要達到這個目的,資助院校須提供多國籍和多元化的環境,讓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彼此交流、相互學習。互動交流亦不需限於校園之內。我們應盡量為本港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到境外研習或實習,親身體驗其他地方的風俗人情。對於陌生的環境和事物,人往往感到不安;但只要有足夠機會,本港學生定能敞開胸懷,擴闊知識領域,並培養兼容文化的能力,適應國際化的環境。

中國正崛起成為世界強國。我們與中國內地近在咫尺,加深對內地的了解,與認識世界其他地方同樣重要。香港有幸是中國的一部分,與這個亞洲最大的經濟體在文化和經濟上有密切聯繫,我們應善用這個獨特優勢。勤學好問、勇於嘗試的學生,不乏機會深入認識內地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學生只要善於與人溝通,而且通曉中英文(包括普通話和粵語),定能開創美好的前途。

結語

香港高等教育界整體競爭力很強,這從《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2011年世界大學排行榜可見一斑。根據各國面積和富裕情況調整排名後,按國內╱本地生產總值計算,香港的大學表現冠絕全球。我衷心希望高等教育界能夠在穩固的基礎上迎難而上,羣策羣力,推動整個體系邁步向前。

教資會在政府與院校之間發揮「緩衝」作用,因此有機會促進有關各方緊密合作,推動變革。教育改革已步入令人振奮的階段,教資會定當竭盡所能,與院校加強合作,聽取各方意見,了解他們的需要,冀能集思廣益,就高等教育政策向政府進言。教資會與院校已建立密切和諧的關係,我深信這種伙伴關係會延續下去,並且與時俱進。

教資會所有本地和海外委員,都是出類拔萃、學識淵博之人。教資會得到他們出謀獻策,實在難能可貴。我謹此向所有委員致以衷心謝意。能夠與他們共事,我深感榮幸,而且獲益良多。

在此,我希望向上任教資會主席查史美倫致意,感激她為教資會貢獻良多。她的卓越領導及遠見,為我以及其他教資會委員的工作提供了穩固的基礎。

 

主席
鄭維新,SBS,JP

版權所有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2012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修訂日期: 2012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