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常見問題 > 研究 > 教資會如何鼓勵院校將其研究成果轉化成為對工商界及社會經濟及民生上的實質益處?在「知識轉移」或「知識交流」上,教資會做了什麼工作?

教資會如何鼓勵院校將其研究成果轉化成為對工商界及社會經濟及民生上的實質益處?在「知識轉移」或「知識交流」上,教資會做了什麼工作?

  • 「知識轉移」(即在高等教育院校和社會之間轉移知識(包括科技、技術、專業知識及技能,所用的系統和方法),從而帶動經濟上或民生上的效益, 與及帶來創新及有經濟效益的活動)普遍被視為大學(除教學及研究外)的「第三項使命」。本港院校亦充份認同這個看法,教資會十分重視「知識轉移」,因為它能夠提升本港高等教育界在國際間的競爭力和令院校的研究方針更為充實。

  • 教資會成功遊說政府並已獲立法會通過由2009/10年起額外發放每年共五千萬元的經常性撥款,以發展院校知識轉移的能力及擴闊它們在這方面的領域。我們期望亦觀察到這筆額外撥款能引起連鎖反應,加強院校在科技與非科技學術範疇上知識轉移的能力,並促進院校互相之間及與海外院校交流這方面的經驗及事例。

  • 院校提交了2009/10年度使用有關知識轉移的經常性撥款的報告,報告已上載到教資會網頁:< http://www.ugc.edu.hk/big5/ugc/activity/knowledge.html >。新增撥款運作了短短一年,我們已看到院校反應良好,知識轉移的質和量均有提昇,院校的中央監察機制亦有所改善。

  • 除了新的經常性撥款外,教資會還贊助院校向界別內外各持份者間推廣「知識轉移」。最近的一個例子是,教資會資助由八間教資會資助院校和香港科學園於2010年11月舉辦了一場大型「知識轉移論壇」,以供院校、各業界及持份者分享不同知識轉移範疇的心得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