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教資會刊物 > 演辭及文稿 > 2011 >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對各界關注調動研究補助金的回應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對各界關注調動研究補助金的回應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一向支持學術界追求「卓越」,深信「競爭會激勵卓越表現」。 這在社會的其他範疇,以至世界各地,是不爭的事實。 教資會喜見本港院校在研究工作上發展一日千里,已從二十年前的幼苗茁壯成長,並為此感到欣慰。時至今日,大部分院校的教授和優秀學生都勝任從事世界級卓越水平的研究。展望將來,本港院校將面對世界,尤其是周邊地區的嚴峻挑戰,教資會有必要改善現有的撥款模式,以加強本港院校的競爭能力。

研究資助局(研資局)經費近年有所增加,包括2009年以180億元成立的研究基金的投資收益,令研資局的經費增加了40%。

最近各界關注教資會在「展望香港高等教育體系」的報告內建議從院校整體補助金的研究撥款 (簡稱「研究部分」) 調動13億元往研資局的安排,香港學者協會理事會亦於2010年2月10日在《明報》發表文章,表示關注,包括研究經費的調動及對年青學者的支持 (見附註)。

有關調動「研究部分」往研資局的安排(用九年的時間),旨在加強香港研究的競爭成分,令院校的研究工作能藉以跳躍高峰,精益求精。此外,研資局將於今年八月推出「傑出青年學者計劃」,培育新秀,從事高水平的研究。

目前「研究部分」為數27億元,毋須競爭而直接撥往院校。這款額已是研資局7.5億元經費的四倍。

日後,「研究部分」內的13億元會由研資局透過競爭分配。院校研究項目申請的成功率越高,所得的撥款便越多,反之則越少。過渡期完結後仍有14億元直接撥予院校,支持研究工作。

教資會一再強調撥予各院校所得的資助總金額,將會分毫不減,院校「研究部分」所得多寡,則視乎申請項目成功取得研資局的資助而定。所取得資助,大部分仍會由校方在校內自由調配,校方全權擁有在校內自由分配資源的權力。

美國的研究工作,一向走在前列,聯邦及州政府供給美國大學的一般補助金並不包括「研究部分」,研究經費的一分一毫均須通過競爭程序。教資會並非提倡這種撥款模式,只是倡議均衡的分配——即部分資金來自競爭的機制,部分來自穩定的來源。

近年研資局集中資源予優質的研究項目,令這些世界級的項目有更多的資源來進行研究,令大學發展更上一層樓。事實上,研資局沒有設定項目申請的成功率,研究項目能否獲資助取決於全球專家的嚴格評審。

過去三年,研資局撥款計劃的一般成功率為35%。在三千名積極參與研究的學者中,約有55% 的學者曾獲批研資局撥款,而其中只有4% 的學者能成功連獲三年撥款。

教資會認同香港應投放更多資源在研究工作上,並已成功說服政府加強對研究的支援。透過研資局以競爭形式發放的研究項目金額,已由2006/07年度的6億5百萬元,提升至2011/12年度起的9億元。教資會日後會繼續尋求政府的支持,我們亦欣然看到各院校所得的研究經費已相應提升,資金包括來自創新科技基金、各個界別、海外資助機構、私人捐獻,及教資會的配對補助金計劃。



[附註] 香港學者協會認為:
調動13億元往研資局,是沒有實質增加研究經費,只是調撥安排。
由於「研究部分」減少,院校再沒有足夠的資源支持研究工作,尤其是支持新入職教授。
研資局將成功率門檻進一步收緊,將有七成左右的教授拿不到資助,而每年所有的研究金則由相同三成的教授取得。
只資助卓越的研究是不切實際的,學術研究的「光譜」,包含卓越至一般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