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教資會刊物 > 新聞稿 > 2009 > 第五輪卓越學科領域計劃評選結果公布

第五輪卓越學科領域計劃評選結果公布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今日(九月十八日)宣布第五輪卓越學科領域計劃的評選結果。

在聽取卓越學科領域專家小組的意見後,教資會決定撥款3.78億元(其中包括相等於資助金額百分之十五的附加行政費用)資助下列五個項目,為期八年。

 

項目名稱1
(參與院校)
項目預算2
資助來源 首階段
(百萬港元)
次階段
(百萬港元)
合計
(百萬港元)
網絡編碼研究所
中大3 ╱城大4 ╱港大5 ╱科大6
教資會卓越學科領域補助金:
53.36 26.91 80.27
其他資助來源7
0 23.4 23.4
項目總額:
103.67
中國社會的歷史人類學研究
中大╱科大)
教資會卓越學科領域補助金:
14.87 8.58 23.45
其他資助來源7
0.15 7.46 7.61
項目總額:
31.06
鼻咽癌研究中心
港大╱科大╱浸大8
教資會卓越學科領域補助金:
51.75 40.25 92
其他資助來源7
10 35 45
項目總額:
137
分子功能材料研究所
港大╱中大╱城大╱科大╱浸大)
教資會卓越學科領域補助金:
46 46 92
其他資助來源7
18.5 40 58.5
項目總額:
150.5
新興的電子學理論框架和模擬方法
港大╱科大╱中大)
教資會卓越學科領域補助金:
44.94 45.06 90
其他資助來源7
21.6 39.18 60.78
項目總額:
150.78
總計:
教資會卓越學科領域補助金:
210.92 166.8 377.72
其他資助來源7
50.25 145.04 195.29
所有項目總計:
573.01
1 有底線的院校為統籌院校,負責補助金的管理事宜。
2 第一個四年期會獲批發首階段撥款,而次階段撥款則會在第二個四年期內批出。
3 香港中文大學
4 香港城市大學
5 香港大學
6 香港科技大學
7 由院校提供的最低配對撥款。
8 香港浸會大學

此外,上述五個資助項目及剛獲批發持續撥款的「海洋環境研究及創新科技中心」亦獲教資會分配約六十個研究院研究生學額。

上述五項建議書的摘要載於附件一至附件五

教資會主席史美倫議員公佈結果時稱:「卓越學科領域計劃有助推動香港成為具國際卓越水平的學術研究重鎮,並成立優秀研究隊伍就跨學科領域的重要課題進行研究。計劃有助進一步鞏固跨院校及跨學科的研究合作。受資助項目不但獲得較長期的資助,還獲分配研究院研究生學額,促使本港頂尖的研究隊伍能從事高影響力及具前瞻性的研究項目。

「本年度我們共有五個項目獲資助,涉及的學術領域十分廣濶。我對評選結果感到非常滿意。院校和研究隊伍在提交建議書的過程中展現了非凡的毅力和熱誠,從建議書的質素以至院校對配對撥款的承諾,都顯現出他們對追求卓越的熱誠。」

卓越學科領域專家小組召集人Professor Willard Fee在評論第五輪計劃所提交的建議書質素時表示:「由於我們須在眾多高質素的項目建議書中篩選出最優秀的項目,因此評選工作極具挑戰性。此計劃競爭激烈,專家小組委員須作出嚴謹而艱巨的決定,而我們所採用的評審基準亦極為嚴格。」

「很高興有五個項目建議書能符合我們嚴格的要求,而卓越學科領域計劃自一九九八年成立以來,這次是批出最多的資助項目。然而,在競爭劇烈的遴選中脫穎而出的五項計劃都是最出類拔萃,而研究隊伍皆在有關領域達到國際研究的領導水平。我們深信這五個研究項目會有助香港長遠的社會、經濟及學術發展。」

在第五輪計劃中,教資會從六間受教資會資助的院校收到共28份初步建議書。至於執行評核遴選的評審小組,其成員均為與研究範疇相關的國際專家。

五個獲資助項目的研究範圍涉及生物學及醫學、工程學、自然科學及人文學。以上結果清楚證明教資會承諾支持及獎勵各學科在不同領域追求卓越。教資會將繼續透過各項資助計劃,推廣及投放資源支持優質的研究工作。

經卓越學科領域計劃資助的項目,其進度皆受嚴謹監察,而教資會亦會因應研究項目在不同階段的成績和進展情況,發放撥款。除審閱進度報告外,教資會更會對項目作實地探訪視察,以便進行評估。

有關卓越學科領域計劃的背景資料詳載於附件六


二○○九年九月十八日(星期五)

註: 如對這篇新聞稿有任何查詢,請致電2844 9916聯絡教資會秘書處助理秘書長(研究)陳紹麟先生。

附件一

網絡編碼研究所

長久以來,計算機網絡進行數據傳輸的模式是存儲和轉發。類似於傳遞郵件或商品,路由節點不會改變被轉發的數據。因此,寬帶網絡基礎設施通常稱為信息高速公路。

歸功於該團隊的工作,網絡編碼的基本概念提出於90年代末。網絡編碼允許在傳輸過程中作數據合併和處理,從而帶來數據傳輸模式的革新。通俗的講,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車輛可以在交匯處合併成新的車輛,然後繼續行程。簡而言之,網絡編碼使得網絡通信(如互聯網)更有效,更可靠,更穩定,更安全。

網絡編碼被認為是信息科學領域最重大突破之一。本項目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建立一個世界領先的網絡編碼研究所,使香港成為世界網絡編碼的一個主要研究中心。該研究所將進行網絡編碼及其在互聯網,無線通信,信息安全,數據存儲,和生物信息等領域應用的前沿研究,並培養高質量的研究生。

延續之前的成功,本項目將有助於香港提升其研究和高等教育達到世界級水平,並開發全新的網絡編碼技術來促進香港經濟。

附件二

中國社會的歷史人類學研究

近幾十年來,人類學者弗里德曼與史堅雅的突破,引出了中國社會結構研究的新問題,顯示了田野與文獻研究結合的作用。本項目秉承這個研究傳統,嘗試提出關於中國大一統與地方認同發展的新解釋。宋代以來,不同地方在不同時代經歷了納入國家範疇的過程,社會文化面貌也分別發生改變。由於不同時代國家制度之差異,統一的力量透過不同的地方禮儀表現出來,各地的文化分歧也同時保留下來。本研究既可以接納地方社會的分歧,也同時發揮中國文化的整體性。

以歷史文獻與田野研究為依據,本項目打算在中國不同省區選擇若干個地區展開,復原各地參與大一統的歷史。本項目的研究團隊分頭在各地開展田野工作,記錄有地方特徵的禮儀標籤,並重構應用它們的地方制度。這些標籤包括建築的形象、同地方宗教和祖先崇拜有關的文字傳統、地方神故事、村民自己或和尚道士演繹的鄉村儀式。通過不同歷史時空的比較,將建構一套自下而上的中國歷史,顯示歷史人類學對瞭解中國歷史的重要作用。

附件三

鼻咽癌研究中心

鼻咽癌高發於香港和中國華南地區,且發病年齡較輕,給香港市民增添了沉重的社會和經濟負擔。目前鼻咽癌的發現大多在晚期,治療效果不好,毒副作用大。爲了提高其早期診斷和臨床治療,我們努力探究鼻咽癌的形成機制,目標是發現可預防的高危誘發因素,為公衆提供鼻咽癌預防和檢測的指導平臺。我們認爲,利用香港在鼻咽癌臨床和基礎研究的國際聲譽,在卓越學科領域計劃資助下,由五所醫院和三所大學中的相關優秀人員共同參與,成立鼻咽癌研究中心(CNPCR)顯得非常的必要。我們將側重於鼻咽癌的機制研究,闡釋癌症發生中病毒的作用,改進診斷技術和工具,提高治療效果。同時,也將開展新興領域的研究,探索腫瘤幹細胞和微環境的作用,尋找高危人群中新的診斷標志,完善早期診斷技術。我們期望通過新的發現,進而幫助臨床醫師為病人設置個性化的治療方案。CNPCR的建立將會推動大批學術嚴謹的優秀研究人員和臨床醫師的通力協作,加速基礎醫學研究成果向臨床應用的轉化,並有助於香港成爲鼻咽癌研究的樞紐。

附件四

分子功能材料研究所

本項目旨在匯集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在合成化學、高分子化學、物理化學以及材料科學的實力,聯同國內外在物理學和器件工程等跨學科領域的專家,建立一個國際知名的分子功能材料研究所,並在此基礎上開發具有光電功能、能源轉換和催化功能的新穎分子材料,實現其物理、化學和功能特性的巨大潛力,為與能源相關的研究作出貢獻。

分子功能材料研究所將致力於從化學視角開展與能源相關的基礎研究工作,尤其是在超分子科學、高效有機電致發光器件、有機光伏材料、有機薄膜電晶體和光催化等具有重大挑戰性的前沿領域。並促進本地及地區高科技產業發展,教育和培訓傑出青年人才,彰顯香港在該領域的國際聲望。

附件五

新興的電子學理論框架和模擬方法

在過去幾十年中,半導體微電子器件的小型化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如果小型化趨勢繼續下去,器件尺度預計將在2020年前達到原子極限。由於復雜的量子效應,現有的半導體器件模擬技術將不再適用於亞22納米尺度。我們迫切需要嶄新的理論框架,模擬方法和計算軟件。由於這種新興技術對社會、經濟和科學具有深遠的影響,世界各國都在盡力發展這種技術。

鑑於我們在第一原理納米器件模擬方法和集成電路模擬的專長,我們提議建立一個新興的電子學理論與模擬的卓越學科領域。我們的目標是開發一個包括單個納米器件的第一原理模擬,集成電路粗粒化模型和電路中電磁信號傳播模擬的新一代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我們將研究亞22納米器件的輸運特性,新結構的屬性和新的光刻與存儲器件的特性。中國的電子工業正在迅速發展,我們計劃與該地區的研究機構和半導體公司緊密合作。我們將致力於把香港建立成一個世界一流的模擬新興的電子器件和電路的研究中心。

附件六

卓越學科領域計劃的背景

政府於一九九七年根據教資會的建議,同意支持受教資會資助院校,以其現有的優勢,建立及發展成為「卓越學科領域」,目的是為了鞏固並提升香港在中國及太平洋沿岸地區樞紐的重要地位。

卓越學科領域計劃由教資會於一九九八年成立。教資會在首四輪共撥款4億2700萬元資十個項目。此外,在首三輪計劃中五個項目獲批發合共1億100萬港元持續撥款,為期三年。該十個項目為﹕

  1. 資訊科技﹝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1
  2. 經濟及企業策略研究所﹝香港大學
  3. 植物及農業生物科技中心(前身為植物與真菌生物技術)﹝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香港浸會大學﹞
  4. 分子神經科學 ﹝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大學﹞
  5. 中醫中藥研究與發展﹝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
  6. 分子科技研究﹝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
  7. 海洋環境研究及創新科技中心(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
  8. 發育基因組學和骨骼研究﹝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
  9. 母體血漿胎兒核酸研究中心﹝中大╱港大﹞
  10. 對大流行流感及普通流感的控制﹝港大╱中大╱科大╱浸大﹞
1 畫有底線的院校為統籌院校,負責補助金的管理事宜。

上述項目當中,七個項目已經完成(其中五個項目獲持續撥款),而其他則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