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教資會刊物 > 新聞稿 > 2004 > 第3輪卓越學科領域計劃評選結果公佈 (26.1.2004)

第3輪卓越學科領域計劃評選結果公佈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今日(2004年1月26日)宣佈第3輪卓越學科領域計劃的評選結果。

在聽取卓越學科領域小組委員會的意見後,教資會決定以9,500萬元資助以下兩個項目,為期5年﹕

卓越學科領域(參予院校 [1] 資助金額
發育基因組學和骨骼研究(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 5,000萬元
海洋環境研究及創新科技中心(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 4,500萬元
合計 9,500萬元

上述兩項建議書的摘要見附件

教資會主席林李翹如博士宣佈結果時稱:「卓越學科領域計劃的重點是『卓越』:即是達到國際認可的『卓越』標準,而『卓越』是有賴院校和學科之間深入而持久的合作,才能達到。教資會希望藉此計劃鼓勵院校集其優勢,為香港建立卓越的學科領域,並在有關範疇中取得進展。」

「我特別高興看到,院校間的廣泛協作是這次獲資助的兩個項目的主要元素。事實上,許多未能獲資助的項目都是建基於現有的緊密合作上。這個情況實在令人十分鼓舞。然而,由於經費緊絀,教資會更覺有必要進一步發展和促進整個學界之間的協作,群策群力,達致獲國際認可的卓越水平。」

卓越學科領域小組委員會主席 Sir Colin Lucas 亦有同感,他說:「卓越學科領域計劃是一個競爭十分激烈及篩選嚴謹的撥款計劃,小組委員會對所提交的項目建議書有極為嚴格的評審基準。評審小組在作出最終決定時大費周章,因為質素極高的建議書的數目較可劃撥款項資助的為多。獲資助的兩個項目極具潛質達致國際卓越水平,而教資會亦深信有關學科領域有助提升香港,在有關範疇內與國際看齊。」

在第3輪計劃中,教資會從8間受教資會資助的院校共收到41個初步建議書,其研究範圍甚廣,題目包括生物學及醫學、自然科學、工程學、人文學、社會科學以至商科。評審工作經由有關範疇內、並主要由海外專家組成的評審小組執行。

所有獲卓越學科領域計劃資助的項目,其進度皆受嚴謹監察,而教資會亦會因應研究項目在不同階段的成績和進展情況,發放撥款。除審閱進度報告外,教資會更會對計劃作實地探訪視察,以便進行評估。

背景

政府於一1997年根據教資會的建議, 同意支持受教資會資助院校,以其現有的優勢,建立及發展成為『卓越學科領域』。目的是為了鞏固並提升香港在中國及太平洋沿岸地區樞紐的重要地位。

卓越學科領域計劃由教資會於1998年成立。教資會在首輪及次輪共撥款2億260萬元資助6個為期5年的項目。該6個項目為﹕

資訊科技﹝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

經濟及企業策略研究所﹝香港大學﹞

植物及真菌的生物技術﹝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

分子神經科學 ﹝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大學﹞

中醫中藥研究與發展﹝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

分子科技研究﹝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

上述6個項目均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部分項目更將於1年內進入最後階段。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秘書處
2004年1月26日


編輯須知:如對這篇新聞稿有任何查詢,請電2844 9916聯絡教資會秘書處助理秘書長﹝研究﹞李柏康先生。


附件一

發育基因組學和骨骼研究

常言道"痛之入骨",關節和背脊的退化性疾患為數以億萬計的人士帶來了長期的痛楚和身心殘障,並因此成為全世界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一項由香港本地大學統領的大型合作研究計劃,將揭示這些疾患的遺傳基礎。

人體骨骼功能的失常,可能引致脊椎椎間盤的退化、骨關節炎及其他骨科疾病。在本項研究計劃中,來自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和臨床醫學專家,將利用基因組學技術確定負責維持人體骨骼功能的一系列基因、蛋白和調節網絡。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在老年時期出現骨科疾病的機會與日俱增。全世界老年人六至八成都有腰背痛。腰背痛也是人們求醫的主要原因。引起腰背痛的退化性疾患是施行外科手術的第三大原因,也是職員請病假的第二大原因。2000年香港有超過30萬個工作日因此而損失,並因此向雇員付出2億的補償金。

此類骨科疾患有遺傳性,但其原因十分復雜,而且尚未得到充分了解。至今尚不清楚軟骨和骨的正常生長是如何調節的,也不知道細胞內的未折疊蛋白如何影響骨骼的生長和維護,以及骨骼疾病的發生,更不明白哪些遺傳特質容易導致退化性骨骼疾病。

本項研究將會解答上述問題。研究組將充分利用全球基因組計劃和轉基因小鼠技術所孕育的大量遺傳信息和頂尖技術,確定引致骨骼異常的有關基因,特別是與罹患椎間盤退化症(DDD)有關的基因,以使此類疾患得到更有效的診斷和治療。本計劃最終可望找出方法,重建由於骨關節炎等疾患而受損的骨骼組織。

本項研究計劃是得到本領域國際頂尖科學家的合作和支持,而香港大學新建的基因組研究中心亦會為研究工作提供所需的各種基因組學尖端儀器設備。本計劃的成功,將有助於提升本港的基因組學研究,使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附件二

海洋環境研究及創新科技中心

在過去20年間,全球沿海區域的人口倍增,目前大部分大城市(佔全球總人口近七成)與海岸的距離均在60公里以內。根據專家預測,世界未來的人口增長將主要來自這些沿海區域,而此趨勢更會對亞洲帶來無以倫比的巨大衝擊。此外,雖然地球上大陸架的面積僅為海洋面積的一成,但是超過八成的有機物和近九成的疏水有機污染物都在大陸架沉積。因此而產生的污水和污染沉積物嚴重影響了生態系統的生產力,而海洋食物鏈的污染更會威脅人類健康。香港及珠江三角洲一帶近年的經濟發展及人口增長速度都是全球之冠,海洋污染問題也因而特別嚴重。根據聯合國發展計劃署資料顯示,全球大部分沿海國家或地區,包括香港在內,其國內生產總值約三分之一均有賴沿海資源的運用,特別是漁業、水產養殖、康樂、旅遊、運輸及工業發展等。因此,保護及管理海洋環境,令其得以持續發展,以供人類社會享用,可謂刻不容緩。

「海洋環境研究及創新科技中心」這個計劃,旨在開發創新科技,以及早探測、評估、預測及控制人為活動對海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本計劃由一隊跨院校、跨學科、在海洋環境研究方面有傑出成就的研究人員和世界級科學家負責,它不但將成為全球獨有的前沿研究,更會同時帶動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本計劃的目標是開發一系列創新科技與商業化產品,以評估海洋環境的狀況及環境風險,並提供預警系統,及發展具成本效益的污染控制及生物復修技術。本計劃的優秀成果將使香港成為海洋環境研究的領導者,並帶領香港在龐大而迅速成長的環球環境市場中開發商機。本計劃也將透過教學、工業聯繫,以及在本地和區際提供訓練課程,為亞太區培育擁有尖端科技的環境學專家,以迎合未來社會的需要。


[1] 劃上底線的院校負責協調有關項目的撥款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