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教資會刊物 > 新聞稿 > 1999 > 卓越學科領域首批撥款結果 (22.9.1999)

卓越學科領域首批撥款結果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於今天(1999年9月20日)宣佈首批卓越學科領域撥款申請的審批結果。

1999年1月,在聽取其卓越學科領域小組委員會提供的意見後,教資會考慮過41份由受教資會資助院校提交的正式建議,並且選出8份建議,列入初步入選名單,作進一步考慮。 教資會亦成立了8個評審小組,就上述八份建議逐一進行深入評審。評審小組的成員包括有關項目的本地及海外專家,和本港的知名人士。各評審小組已於8月下旬在有關院校進行實地訪問,並且與項目小組人員面談。

根據各評審小組在其後所作出的評審以及卓越學科領域小組委員會所提供的意見,教資會在8月下旬考慮了首批撥款的決定。在取得有關院校就某些建議的進一步資料後,教資會決定對下列建議提供撥款:

  • 資訊科技(由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大學聯合提交的建議,獲撥款5,100萬元);

  • 經濟與企業策略研究所(由香港大學提交的建議,獲撥款3,620萬元);

  • 植物與真菌生物技術。(由香港中文大學提交的建議,獲撥款3,880萬元)。

在今日舉行的宣佈卓越學科領域首批撥款結果的新聞發佈會上,教資會主席林李翹如博士表示:「教資會非常高興看到3份建議全部都有極大的潛質,能夠在國際上與其他學術組織在同一學科上享有同等地位。教資會深信,長遠來說,這3份建議的成果將會對香港的社會、經濟、及學術發展帶來極大裨益。

教資會卓越學科領域小組委員會主席廖約克博士解釋:「3份建議全部都充分發揮該院校在有關學科上的既有優勢。參與這些建議的小組成員也具備合適的資格,能夠發揮極高的潛能,達到群策群力的效果,建議同時亦具有清晰而靈活的管理和監管架構,而後者對於在將來有效率地管理各項目,並與瞬息萬變及富競爭性的世界環境並進是必需的。」

在評審八個初步入選的建議時,教資會特別著重該卓越學科領域建議是否有機會達到國際認可的卓越標準、對香港日後社會或經濟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是否在該院校現有的基礎和成果上進一步發展。

教資會將會從中央撥款中,撥出1億2,600萬元,於未來5年資助該3項建議。在首兩年,教資會將撥出其中4,700萬元,以應付該幾項計劃在1998-2001這個3年期內在資金上的需要。

廖博士續稱:「在這次作出初步撥款後,教資會期望在5年內,3份建議的項目將會穩健發展,以致有關的卓越學科領域能夠自行資助其後的發展。」

教資會將會在兩方面監察各份建議的進度。首先,有關院校須每年提交進度報告;其次,教資會及國際專家亦會於3個項目開展兩年後就這些項目進行正式檢討,並且與項目小組進行面對面的討論,從而對有關項目的成果進行實地評估。此外,教資會亦會如其他受教資會資助的大型項目一般,經常密切注視它們的發展。

林博士續稱:「這項計劃的意義遠遠超過對個別建議的評選。在更遠大的層面上,教資會非常高興看到首輪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已成功地激勵各受教資會資助院校把注意力和資源都集中在其本身的優勢上,並積極開拓及發展院校間的合作。此舉對香港發展成為區內的高等教育中心是至為重要的。」

林博士並且表示:「我們也非常高興看到大部份建議,尤其是入選的建議,全都運用院校本身的現有優勢作進一步發展,同時其所發展的學科領域也對香港的發展有着潛在的關鍵作用。」

廖博士續稱:「教資會明白八份入選建議的項目小組及有關院校都付出了極大努力,力求進一步發展的支持其在有關學科的既有優勢,或者發展出一套策略,以便把本身優勢推展至更高層次。我們會把評審小組所作的非常有用的評語交給這些院校,好使他們日後能夠把建議做得更好,精益求精。」

廖博士宣佈,由於這是教資會首次推行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因此委員會計劃與各院校舉辦一個經驗分享研討會,好使各方能夠就如何改進卓越學科領域計劃進行意見交流。

林博士表示:「教資會希望能夠在明年開展第二輪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在落實有關細節之前,我們必定會考慮各方面的意見。」

背景

在聽取教資會的意見後,政府在1997年同意支持受教資會資助院校,把院校本身的優勢發展成為「卓越學科領域」,目的在於維持和提高香港在中國及太平洋沿岸地區的領導地位。政府與教資會都希望這些卓越學科領域將會在國際上與其他學術組織在同一學科上享有同等地位,並且值得本港投資在其先進設備及學術活動之上,從而晉身或繼續維持國際上的領先地位。


教資會秘書處
199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