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教資會刊物 > 新聞稿 > 1999 > 1999-2000年度研究用途補助金 (5.7.1999)

1999-2000年度研究用途補助金

研究資助局(研資局)今日(1999年7月5日)宣佈1999-2000年度角逐研究用途補助金的分配決定,並由高秉強教授(剛卸任研資局主席)及楊綱凱教授(新任研資局主席)宣佈該補助金的分配結果。

研資局共撥出3億2,500萬元作為本年度角逐研究用途補助金,以資助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轄下院校教學人員的研究計劃申請。研資局今年共接獲1,496份角逐撥款申請,數目比往年的約多出百分之六,而申請款項總額合共14億4千萬元。根據研資局轄下四個學科小組的建議,研資局決定對578項研究計劃作出資助,平均申請成功率為百分之三十九,較往年的百分之四十稍低。(各院校和學科類別中獲撥款的申請數目及數額詳列於附錄甲)。楊教授及高教授對於研究計劃的質素不斷改善皆感到高興。

除了獲資助的研究計劃外,還有321項研究建議獲評審為頗具質素,應獲得部分的資助。但由於撥款有限,研資局因此未能資助這些計劃。

高教授表示除了1999-2000年度經角逐而撥出的指定用途補助金外,研資局亦撥款7,000萬元,作為直接撥款,以資助教資會轄下院校的新員工進行20萬元或以下規模較小的計劃。而餘下的2,800萬元,將會主要用於研資局中央撥款計劃,以資助購買一些主要的研究設備/設施供院校間作研究之用,並資助集體研究項目。

高教授解釋,於1997至98年度,研資局推出了一項集體研究計劃,以鼓勵跨學科及跨院校形式的研究活動。該計劃目的在於支持較大型及長遠而具備發揮及合作的條件的研究項目。自推出該項集體研究計劃後,院校的反應相當熱烈。於1998/99年度,該計劃共接獲16項申請建議,申請款項總額達8,300萬元。5項申請建議最後獲得資助,撥款額為1,830萬元(1998-99年度獲中央撥款資助的集體研究項目之名單列於附錄乙)。該計劃於1999-2000年度將會繼續。

高教授並指出研資局與海外及內地合作的聯合研究計劃正陸續增加。1998年11月,研資局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成立了一項試驗形式的聯合研究計劃,合作款額為每年港幣1,500萬元。該計劃目的在於促進香港與內地研究人員於信息科學、生物科學、新材料科學、海洋與環境科學、中醫中藥研究及管理科學這六方面的合作。該計劃有別於其他現有的聯合研究計劃,因為前者不僅資助旅費及膳食費,還支持實質的研究費用。該試驗計劃將會為期3年。各院校對該試驗計劃的反應也十分熱烈。研資局共接獲229份初步建議。經研資局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初步遴選,共有39份建議書獲接納可提出正式申請,以便進一步評審。有關結果將於本年底公佈。

研資局其他現有的3個聯合研究計劃,分別是與英國文化協會自1991年合辦的英國/香港聯合研究計劃(該計劃將於2000年結束),與德國學術交流協進會在1996年開始合辦的德國/香港聯合研究計劃,及與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及駐香港法國領事館於1998年開始合辦的法國/香港聯合研究計劃。

回顧過去一年,高秉強教授表示那是既忙碌,又富有成果的一年。研資局致力建設及發展教資會轄下院校的研究基礎,而研資局的努力已換來美滿成果。一些海外的學科小組成員更表示研資局接獲的研究建議申請,當中質素最高的百分之十至十五是具有國際競爭水平的。作為新任的研資局主席,楊綱凱教授表示會秉承研資局過往的佳績,並繼續與院校保持聯繫,發展香港的研究文化。

研究資助局在1991年成立,是教資會轄下一個半獨立的研究事宜諮詢組織。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秘書處

1999年7月2日



(註 :文中提及的兩份附件將在新聞發佈會現場派發)
編輯請注意:
於1999年7月5日的新聞發佈會上,研資局將介紹新任主席楊綱凱教授。以下是有關楊教授的一些簡介。
- 由1999年7月1日起,楊綱凱教授接替高秉強教授,出任研資局主席。楊教授是一位理論物理學家,目前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副校長兼物理系教授。他曾分別於1993-96年及1991-96年出任研資局的成員及學科小組的成員,亦由1993年開始成為教資會的成員。楊教授目前是輻射管理局及輻射防護諮詢委員會的成員。
- 高秉強教授於1999年6月30日卸任,結束了服務研資局超過8年的日子。研資局自1991年成立以來,高教授一直服務該局。他最初出任該局成員及工程學與自然科學學科小組主席,其後於1994年1月開始接任為研資局主席。